初中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中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15d0417fad6195f312ba6b2.png)
浅论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中的提问艺术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快速回答问题的习惯。
另外,它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及表达能力,对他们掌握知识、开发智力有很大的益处。
本文就课堂阅读中如何使提问更具艺术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艺术性阅读教学发散思维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快速回答问题的习惯。
另外,它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及表达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有一定的好处。
一、提问艺术在语文课堂阅读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保证。
以往的语文课,老师的教学步骤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即介绍文章背景—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老师讲析课文—安排作业。
整节课中都是老师在说,说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激情。
这样的一节课可以说是失败的一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老师提问的艺术性越强,课堂效果就越好,越能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课堂上老师的巧妙提问对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每次学习都是在一种半懂不懂的状态下,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课堂上便不认真听讲,这时老师如果提出疑问来,会激起他们的思考、求知的欲望。
合理的提问使老师的教学目标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也能凭此掌控教学。
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问题解决了,学生就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如何使语文课堂阅读中的提问更具艺术性1.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提出问题的目标要明确。
设置课堂提问要依据教学目标,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找准方向,学会重点内容,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望、闻、问、切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望、闻、问、切](https://img.taocdn.com/s3/m/90ef81de76eeaeaad1f3301a.png)
( 1 )研究 教 材 ,设 置问 题 。语 文教 师要 想 在课 堂 上 提 出高 质量 的 问题 ,课下 就 要认 真研 读 教材 ,精心 设计
发 学生 的 积极 思考 ,促 进学 生 思维 的 发展 ,但 有 些教 师
设 计 的 问 题 过 于 浅 显 ,根 本 达 不 到 启 发 学 生 思 维 的 目 的 .例 如 有 些 教 师 在 提 问 时 会 用 “ 对 不 对 ”、 “ 是 什 么” 、 “ 什 么啊 ” 、 “ 是 不 是 ”之 类 的语 言 ,尽管 学 生 回 答 得 很整 齐 、很完 美 ,但 其提 问 效果 是 否理 想 ,是 不言
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e a r c h > >8 2 I 课 题 全 时 空
[ 1 ] 学 语 文 课 室 提 问 艺 术 之 望 ,闻 ,向 t 刀
◇西 华 师 范大 学文 学 院 金 大 宝 余 庆 华
摘 要 :提 问是 语 文课 堂教 学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教 师科 学合 理 的 提 问不仅 能促 进 学生 的 积极 思 维 .开
提 问是 课 堂教 学 中的重 要 环节 .然而 有 一些 教 师在 提 问 的过 程 中存在 着极 大 的盲 目性 和 随 意性 ,严 重 地影 响 了教学 的质 量 。具体 来说 ,其提 问 误 区至 少有 以下 几
个方面:
1 . 重 难 点 不 分 ,且 过 繁 过 碎 。 有 的 教 师 提 问 过 繁 过
提 问是课 堂 教学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它贯 穿 于语 文 教 学 的各 个 环 节 。笔 者 借 鉴 中 医 “ 望 、闻 、问 、切 ” 之 术 .谈谈 语 文教 师课 堂提 问应 注意 的 问题 .以求教 于 大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70f9be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f.png)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前言在现今的许多教学方法中,提问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运用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更加融入课堂,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然而,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充分理解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甚至会出现误用、滥用提问的现象。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提问艺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正文1. 提高提问质量的必要性首先,提高提问质量对于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低质量的提问只会令学生产生困惑和疑惑,甚至破坏教学效果。
2. 反思常见提问误区有些教育工作者会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问,希望通过数量来达到效果,但却往往忽略了提问的质量。
有些教育工作者只是随意提问,没有任何深度和针对性,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和理解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还有些教育工作者普遍使用千篇一律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都提出相同的问题,这难免会令一些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
3. 如何进行高质量提问在进行提问时,应该注重提问的质量,合理运用提问艺术。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准备提问前,应该充分阅读课程材料,确定某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和难点,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不要随意提问,毫无针对性。
2.尝试多一个角度来思考课程问题,从而设计不同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充分理解。
3.更换提问方式,让学生有一种新的理解感受。
如通过游戏方式、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提问,比如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细节问题、层次分析性问题等,以便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 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提问艺术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1.阅读前提问:在学生阅读文章前,可以询问学生对于文章题目和内容的猜想。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究文章的内容。
谈谈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谈谈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7b40579f705cc17552709ee.png)
谈谈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作者:陶凌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年第06期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而课堂中的提问艺术也成为了教师们努力学习且掌握的专业技艺。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初中语文教师要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并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就必须具备应有的提问艺术。
一、了解学情,精心设问吃透教材与了解学情是教师进行设问的前提,教师在授课以前,要全面深入了解语文文本的内容与内涵,确保后续的课堂提问中所有问题都具备针对性,并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推动与开展,能够紧密围绕当时的课堂学习难点,体现重点,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以外,还要明白为什么。
与此同时,问题的设置最好能为后续的讲述进行铺垫,并逐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探索文本,渐入佳境,体会作品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性,产生置身其中的喜悦感。
比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教师首先要明白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存在的“变色龙”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很多学生没有见过“变色龙”,那么将难以保证学生对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性格的感悟,于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通过简短记录片的形式展现真实的“变色龙”。
随后循序渐进地设置如下问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表现是什么?他表现出来的善变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他不断转变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唯一不变的地方是什么?他一变再变的原因又是什么?作者塑造这个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用意何在?这五个问题有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关系,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渐深入地认识、了解人物个性,同时也能逐渐感悟到作者对作品的用意,这个过程也真正开启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
二、掌握程度,科学提问当前很多初中学校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模式,面对众多的学生,遵循学生学习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就要保证有层次有梯度,提问的具体对象也要有所选择,预防因为少数学生过于踊跃而忽略其他学生的情况发生。
教师提问方式的选择可以通过个别代表或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也可以由学生进行抢答,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性,比如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确保提问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面对学困生,就要适当降低提问的难度。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8af3ad9240c844769eaeed0.png)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阜宁县沟墩中学赵夕丹主题词:阅读教学设问巧妙追问连续加强探究质疑互动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提问是教师指导学生设疑解难、激疑促思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提问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忆性问题,主要指向“知识和能力”目标,只要求学生回忆、再现具体的事实或信息,只回答“谁”、“是什么”或“对”、“不对”。
一类是发展性问题,主要指向“过程和方法”目标,通常需要经由理解、比较、联系、想象、重组等心智活动,对事实作出推理、判断和评价,或者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
找准切入点,设问要巧妙。
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富有启发性或探究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力避肤浅琐碎的“是”或“不是”的“满堂问”现象,也要避免设问得过深,学生无从作答,因此,要讲究设问的巧妙。
在文本的关键处设问。
《药》中夏瑜“这大清的天下是大家的”和“可怜可怜”两句话?如何理解?在内容矛盾处设问。
《鸿门宴》中项羽不杀刘邦,有人认为表现了项羽的“妇人之仁”,而有人却认为这恰恰表现了项羽的“君子风度”,你认为如何?在内容的对比处设问。
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因为狗主人的变化,他的态度也变来变去,但在这不断变化中,他有没有不变的地方?在文本的重复处设问。
《纪念刘和珍君》中两次出现:“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有何深刻用意?在课文的细节处设问。
《荷花淀》中水生嫂默默地吮吸着弄破的手指这一细节,对刻画人物性格起什么作用?在文本深刻蕴涵处设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用“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来类比马克思的发现,有什么作用?在学生不经意却又不可忽略处设问。
《老王》中“他简直像从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一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字面背后深层含义处设问。
《拿来主义》中“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怎样理解这种进步?在文本总结概括处设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a5230ef551810a6f5248664.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另外,它还对训练学生口语,培养表达能力有一定的益处。
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提问艺术;阅读教学;语文教学美国一位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
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
”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孔乙己》一课时,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类似于这样的巧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潮的出现。
可见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了。
那么, 教师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艺术地设计问题呢?(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
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
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
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
”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167e01952d380eb62946d1c.png)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住提问题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2.提问过于急于求成。
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3.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
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
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维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来精心设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下面谈语文课堂提问的一些做法: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91c796a1ed9ad51f01df232.png)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摘要:学生主动提问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从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并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等方面阐述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方法;兴趣新课程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传统的师生角色的转变,强调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而学生主动提问就是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主动提问呢?下面从四方面论述。
一、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明确自己不是课堂主角,应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要明确自己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让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明确自己不应是话语的霸权者,要有给学生更多主动权“学”的观念。
2.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些教师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在课堂上一直冷着脸孔,语气一直是严厉的,这样,学生怎么敢主动提问呢?这种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只能妨碍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学生脑中一片空白。
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就应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平等。
只有这样,才能放飞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敢于提问。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让学生有能力提问学生敢于提问了,没有主动提问的能力是不行的。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1.培养学生理性的怀疑精神、科学的批判精神学生有了怀疑和批判的意识,才可能对书本和教师质疑、发问。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尊重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的权利,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超越教师,根除学生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听的思想,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意识。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1)教师要教会学生反复阅读,进行比较,在阅读比较中发现问题。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9ecf23d0b4c2e3f572763fb.png)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在各种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尤为重要,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实践教学中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以下误区:1.提问过于简单,表现为学生的“大合唱”。
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学生无需思考跟着吼,此提问毫无价值。
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下,怎么能回答呢?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
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
我们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如何做,下面以几个例子予以说明。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并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
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6de988ec3a87c24028c46b.png)
学生进行讨论 、 交流。在交流 中, 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围绕如下三
写过年的?分别记叙 了哪些 事件 ?” 作 为引导 , 让学生在初步阅 点进行 : 一是胡屠户对 范进 的态度 , 中举前胡屠户对 范进是想骂 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脉络 , 初 步感 知文章 内容 。又如在《 社戏》 就骂 , 而中举后则称 范进 为“ 老爷 ” “ 天上掉 的星宿” “ 才学又高 ,
出问题 , 不仅可 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 内涵 的理解 , 也能让学
基础 。
题, 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生成体验和感悟 , 这样才能让学 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 中提升人文 素养 ,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
创设情境 。 提 出问题 , 引导学生进入 阅读状态
三、 结合 文 本 提 出 问题 , 在 交流 中生 成 体 验 、 感 悟
品貌又好” 。二是乡邻对范进 的态度 , 从范进中举 前揭不开锅也 无人接济到范进 中举后乡邻 纷纷拿米提鸡来能看 出乡邻对范进
态度 的显示变化 ; 三是 张乡绅 的拜会 , 不仅拉关系、 套近乎 , 还送
来“ 贺仪五十两 ” , 送“ 三进三 间” 的干净房子 。引导学 生从 这三
个方面分析后总结 出封建社会科举制 度下 读书人的命运 , 感受 那种人与人之 间的势力关系 和事态 的炎凉 , 从而深刻 地认 识文
本 的主 题 。
来 越多样化 , 但教师始终要注意一点 , 即创设情境并不是最终 目
的, 目的是要通过情境激 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 引出问题 , 从 而引 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 教 学中不能本末倒置 。尤其是在运用 多 媒体来创设情境时 , 更要注意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图片 、 视频等资 源, 同时要将话题 、 问题等和多媒体结合起来 , 这样才能 收到更 好 的效果 。 二、 联 系生活提 出问题 。 让阅读更贴近学生实际 语 文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 中联 系生活来提 出问题 , 就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d7cf11f7f1922791788e82b.png)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2.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改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自“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要使学生始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得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得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是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a8cc0651eb91a37f1115cdd.png)
度 呢 ?首 先 问题 不宜 简单 而毫 无意 义 , 教 师 常在 课 堂上 提 如有 出“ 不 是 ”“ 不对 ” , 是 、对 等 学生 回答得 非常 整齐 , 可是 根 本 就 没
动脑 筋 。这样 的 提 问没有 针对 性 , 只是 应付 了事 , 过 场 , 生 走 学
堕墼鎏
.
浅 谈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提 问 艺 术
。 申 权
( 贵州省风 冈县王寨中学, 贵州 凤 冈 5 4 0 ) 6 20
著名 教 育家 陶行 知先 生 说过 “ 明千 千万 , 点 是一 问 。 发 起 禽 兽 不如 人 , 在不会 问 。 者 问得 巧 , 者 问得 笨 。 力 胜天 工 , 过 智 愚 人 只在 每事 问” 。提 问是语 文 教师 授课 过程 中运 用 最为 普 遍 的一 种 教育 技 能 。按 照《 新课 程 标准 》 的要求 , 既 是教 师 发 挥 主导 它 作用 , 引导 学 生 理解 运 用 知识 的 重要 途 径 , 是 体 现 学 生 自主 也
对 于语 文 教学 中提 问 , 认 为 , 要 注意 下 面 的几个 方 面 : 我 需
一
常说 :一 口吃不了一个饼 。” “ 凡做事都得要有一个循序渐
进 的过 程 , 由易 到难 , 由简 到 繁 , 层 递 进 , 层 把学 生 的思 维 一 点 点 引 向新 的 台 阶。有 的 问题 , 因与果 之 问相 距 很远 , 弯 甚 多 , 拐 学 生 不易 理解 到 位 , 提 问 中我们 就 要循 序 渐进 , 在 衔接 知 识链 , 做 到 无梯 架 梯 , 有梯 加梯 , 加 提 问 的递 进性 。 难 度较 大 的问 增 对
三 、 问要 循 序渐 进 提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ca89218a2161479171128a5.png)
8在 字面背后深层 含义处设问 。 拿来 主义》 . 《 中 说法吗?否则 , 学生容易产生思维定势 。
“ 总之 , 活人 代替 了古 董 , 我敢说 , 也可 以算 得 质疑互动 。 提高 思维力度 。课 堂教学 中的 显 出一 点 进 步 了 ” 怎 样 理解 这 种 进 步 ? 9 提 问 不 只 是 师 生 互 动 , 强 调 生 生 互 动 。 要 积 , . 更 在 文 本总 结 概括 处设 问 。 最 后 的常 春藤 叶》 极 以
中学语文 阅读教 学 中的提 问艺术
邹 德华
提 问是教 师指导学生设 疑解难 、 激疑促思 曼 的杰作 —— 那 晚最 后 的一 片 叶子 掉 落 时 ,
的 一 种 有 效 方 法 。在 阅读 教学 中 , 们 应 精 心 他 画 在 墙 上 的 。 为 什 么 说 最 后 的 常 春 藤 叶 我 ” 是 贝尔 曼的杰作 ? 提问 , 高效率 。 提 找 准 切 入 点 , 问 要 巧 妙 。设 计 问 题 要 找 设 预 设 提 问 对 象 。 求 追 问 的 连 续 性 。 预设 讲 准 切 人 点 , 有 启 发 性 或 探 究 性 。 教 师 要 根 据 的 问题 将 产 生 怎 样 的效 应 , 师 应 当 做 到 心 中 富 教
珍君 》 中两 次 现 :我 向来是不惮 以最坏 的恶 连 续 、 入 的思 索 。 “ 深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e3132262af90242a895e54e.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驱动力,恰当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挥提问的作用。
而发挥提问的作用。
在注意提问科学性的同时还必须讲究提问的艺术性1 激趣设疑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
例如:在教《故乡》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谁埋的碗碟?”这个问题很新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为了解开谜团,认真阅读课文,努力从字里行间找线索。
教师同时诱导学生对杨二嫂、闰土这两个人物的言行、品质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2 相机适时课堂上不能满堂问,而应在那些重点难点之处相机而问。
在教《祝福》时,指导学生先理清情节,然后要求他们复述故事,再谈感受。
对于感受,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下了一个悲剧的结论。
此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她会死去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异常,“礼教杀人”的主题自然的为学生所接受。
3 设置矛盾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38da5df360cba1aa911da02.png)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摘要】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对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提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要注意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问得有价值,问得有意义,问得有回音,问得有余音……【关键词】提问艺术阅读教学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时常听老师提问,受教师指点,亦即于不知不觉中学会遇到书籍文章,宜如何下手,方能通其义,而得其要。
”因此,我们在课堂提问时不仅要使学生“通其意”“得其要”,而且要“指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语文阅读课上的提问艺术。
一、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就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
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不突出重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如笔者在教学《马说》一文时,释题时向学生提出“文章既然是说说千里马的问题,那么文章谈了千里马的什么问题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学习,在分析完千里马的遭遇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其真不知马也!并进而理解韩愈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初中语文课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课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4e8b20b16fc700abb68fcd9.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提问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如: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提问没有新意,雷同的提问过多;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挫伤差生的积极性。
这些提问方式,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下面我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尝试: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我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寻找时传祥》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时传祥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寻找?最后找到了吗?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写人的章文却因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
又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特别注意发问的技巧。
开篇就提问:“孔乙己姓甚名谁?”,“他真的姓孔吗?”。
这样两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诱导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
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提问式’教学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提问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f29a0d202020740be1e9bda.png)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提问式’教学发表时间:2012-06-20T16:09:38.84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贺广慧[导读] 阅读教学有些问题,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在提问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行了。
但有许多问题学生是不感兴趣的。
贺广慧(河北省临城县东镇中学 05430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
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
在阅读教学提问中,老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提问的展开,让学生在问题展开的过程中思考,不能简单的把答案告诉学生。
阅读教学提问的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又千差万别,怎样使阅读教学提问的问题有效展开呢?一、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有些问题,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在提问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行了。
但有许多问题学生是不感兴趣的。
在提学生没有兴趣的问题时,老师要激起兴趣,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去。
老师可从间接的方面入手,如介绍结果,避免危害,引起需要,使学生感兴趣。
二、重视提问艺术。
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
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发表时间:2011-09-19T16:24:22.67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冬
[导读] 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让学生积极思维后获得准确答案。
刘冬
(海阳市小纪镇第一初级中学,山东烟台265131)
一位美国教育学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
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
”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由此可见,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复杂的教学艺术。
一、语文阅读教学重视提问艺术的必要性及意义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和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
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
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
这样的一节课只能说是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在语文学习中,对于许多知识,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提出疑问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
通过提问,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对于学生,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主动探究,不再是仅仅被填喂的“鸭子”,而有了自主地思考、品味和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怎样使阅读教学的提问艺术化
1.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
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问题的提出要有曲折性。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
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所谓的“曲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
3.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
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
4.问题的提出要有贯穿性。
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教师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应答式提问。
“主问题”它有着自已鲜明的特点:
一是“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
二是“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各自在教的过程事发挥自已的作用,不具有一般提问的随意性;
三是“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结合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快”。
“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问题的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否能成为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基本知识的重要手段,与对问题的评价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评价呆板,那么提问要艺术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传统的考试题目中,不是鼓励死记硬背,就是刁钻古怪、近乎智力竞赛和文字游戏。
这类题目要考查的其实不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读写能力。
由于这些试题的答案标准统一,教师的提问就是千方百计将学生的思维朝向答案引导。
新教学理念提倡多元思考,要求教师的提问动机应指向了解和优化思维过程而不是指向思维结果,因为思维结果并不是考量思维质量的唯一指标。
2.问题的难易程度。
教师设计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已回答,这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提问过程,但那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教师的高明表演罢了;而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又养成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习惯。
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让学生积极思维后获得准确答案。
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