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

——拜师余映潮先生

摘要:

余映潮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他全新的阅读教学艺术体系特别突出,充分展示了其教学艺术的魅力,对促进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做到了创新,是值得我们反复探究与学习的。

关键词: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教学设计创新

随着我国的语文教育迅速发展,随之出现了一大批的语文名师,比如小学的窦桂梅、李白坚等,中学的余映潮、程红兵、赵谦翔等人。每个名师都在教学或研究中进行了相当大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具备一套教学模式。本人在此选择了余映潮老师进行某些讨论与探究。

既然本文是谈余映潮先生的教学艺术,那么首先对余映潮先生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余映潮老师有几个很重要的特色,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主问题”提问设计以及诗意手法。下面本人将从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三方面进行解读。

(一)板块式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在此针对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在余映潮老师的著作《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里针对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有这样一个教学思路:1.美美地听读;2..美美地朗读;3.美美地欣赏;4.美美地议论。这里的设计思路明晰,线条简洁,创意鲜明,把教学划分成了听读、朗读、欣赏、

姓名:王翼班级: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学号:222011308011010

议论四大板块,彼此承接、键入佳境。

再举一个例子。《卖油翁》教学简案:教学板块:四读四说——全课教学由“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相互交叉构成。第一个教学板块:读课文、说译文;第二个教学板块:读课文、析文句;第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品字词;第四个教学板块:读课文、说感受。这个设计的特点是双线结构,内容精细。“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中的小板块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教学的过程显得严整而又细腻。

从上面两个例子来看,其实可以看出每个教学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教学过程在一步一步地走,被分成一块块来落实,但彼此间有没有断开。在此本人做一个比喻:每个板块就像一条条支流,而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干流,最终流向大海——实现教学目标。这就是余映潮先生的板块式教学,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内容。但是在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对“教学板块”的设计与安排不要老是千“课”一面,不要显得呆板和机械。这就要求做到不同课文设计不同的思路和一篇课文设计多种不同思路,这样才能保持板块式教学的活力。“异课异构”:《紫藤萝瀑布》是精短的散文,可对其设计“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赏析”的教学思路;《桃花源记》是奇美的文言散文,可设计“景美—人美—人情美—故事美”的教学思路;海伦的《我的老师》是朴实的长篇散文,可设计“浏览—感悟—精读—积累”的教学思路。“一课多案”:《卖油翁》:1.三块式:品析、积累、背读 2.四块式:正字音、明词义、析文句、背全文(或:朗读、译读、品读、背读)3.五块式:以读课文为线——说词义、译文句、析内容、演情景、背全文 4.六块式:校读字音、点读字词、译读文句、问读疑难、演读情景、背读全文。

(二)主问题

目前,提问过多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大问题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余映潮说,“步步为营”的提问成为牵引学生像“板书”靠近的阶梯;“提问群”成为帮助教师绵延滔滔讲析的桥梁;“碎问碎答”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网络。对此,余老师提出两个解决的方法。一是减少教师的课堂提问,更多地组织地组织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二是设计“主问题”。何为“主问题”,余映潮先生这样说: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这样就叫做“主问题”设计。

通过一个例子来更清楚具体地解释一下“主问题”设计。比如:在《邹忌风秦王纳谏》的教学进入课文欣赏时,教师安排“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课文中的‘三’为话题进行阅读感受交流”,教学进入课文欣赏阶段教师提问“课文中有那几个关键字词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表现了人物的特点?”这两个问题几乎把全文的内容给调动起来了,学生需要对课文内容从头至尾的品系才能解决问题。这里就用到了“主问题”设计。

再比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请同学们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并试用表格将它们的内容表现出来。《麦琪的礼物》:试从时间、主人公经济条件、夫妇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你觉得小说中的“巧合”可信吗?《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可以从作者行踪、作者感情变化、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这三种角度分层划段吗?还有没有另外的分层划段的角度呢?《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人说,这一课中的情感张力,紧紧依托在课文的句式表达之上。你能证明或否定这一说法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