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ee58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e.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提问策略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有效提问策略:1. 开放性提问:这种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总结。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会做出什么决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去思考,并从中体会到作者的用心。
2. 细节性提问:这种问题侧重于细节的把握和分析。
通过对文本中的具体事实和细节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例如:“文中提到了哪些细节?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寻找文本中的线索和依据来回答,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探究性提问:这种问题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例如:“为什么作者选择了这个角度来写这个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并从中发现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4. 分析性提问:这种问题侧重于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文本要素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例如:“你认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这些特点对他的命运有什么影响?”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故事的整体框架。
5. 比较性提问:这种问题侧重于学生对不同事物的比较和对比。
通过比较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中的细节和主题。
例如:“这个故事和你之前读过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归纳,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含义和主题。
有效的提问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不同类型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f2a0228dd36a32d7375819a.png)
调 动学 生 阅读 课 文、 寻找 答案 的主 动性 , 活跃 了学 生思维 ,
深 化 了学生 知识记 忆 , 出现课 堂教 学 的一个 高潮。
看 来 ,课 堂上 艺术性地 发 问对 于成功 教 学 多么重要 。
其 实 , 文教 学 中, 语 每一 篇课 文的学 习, 生通过 预 习之 后 学 都会 有 一些似 懂 非懂 ,这 时候 教 师于无疑 处 生 出疑 问来 , 引起 学 生的 思考 , 就会 刺 激 学 生的探 究欲 望 , 发他 们 研 激 读 的 兴趣。 通过恰 当的提 问, 师明确展 示 了自 己的教 学 教
二、 怎样做 到 阅读教 学 中提 问的艺术 化 1 问题具 有针 对性 。射箭 打靶 , 置 问题 也 要切 准要 . 设
就 不学” 。这 必 然导致 我们 大部 分教 师把语 文 学科教 学 的
害。 堂提 问要 根据本 课教 学 目标 , 课 重点难 点。 以教学 重点 难点 为方 向 , 设计 问题 要直 奔主题 , 干脆 利 落。 学唐代 文 教 学家 柳 宗元 《 石 潭记》 提 问“ 篁竹 , 小 时, 隔 闻水 声 , 鸣佩 如
人担 忧。 当前 , 中语 文教 学 的根本 弊端表 现 为教 师是“ 初 考
什 么就教什 么, 不考 就 不教” 学 生则“ , 考什 么学 什 么 , 考 不
目的 , 凭此有 效地 控制课 堂进程 ; 问题解 决 的过程 中, 学生
自主地 思考 、 品味、 感悟 , 为学 习的主 人。 成
方法。 因此 可 以说 , 问不 只是 一种教 学 方法 , 是 一 门较 提 更
语 十则》 的导语 , 这样 设计 的 :火之光 , 亮世 间 的道 我是 “ 照 路; 思想 之光 , 照亮人 的精神 世界 。 能 谁是 世 界上 最伟 大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与提问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与提问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ea214064a7302768e993965.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与提问的有效策略【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朗读环节,注意有效提问,将学生引入思维深处,使其体悟文本内涵,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
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与提问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提问;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实质是师生与文本的多向交流与对话过程。
同时,新课标亦十分注重个性化阅读,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讲解与分析来替代学生朗读与思考等阅读实践,而应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注意有效提问,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情感共鸣,以自己的情感以及知识经验来补充文本空白,深刻理解文本,实现个性化阅读。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朗读环节,注意有效提问,将学生引入思维深处,使其体悟文本内涵,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
一、重视文本朗读,细品文本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是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形成语言感知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文朗读,以多种朗读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感,领悟文本内涵,激发语文学习热情。
第一,根据课文特点,优选朗读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类型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朗读方法,即使是同一课文,朗读方式不同,其效果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课文特点,尤其是文章的情感特征,如戏剧文学类课文,比如《我的叔叔于勒》等,教师可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以抓住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为理解文本奠定基础;情景交融的文章,比如《济南的冬天》、《春》等课文,可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情境;感情奔放的课文,如《岳阳楼记》,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者全班齐读,以体会文章情感。
这样,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可营造出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各种朗读活动中体会语言的美感与魅力。
第二,同一篇文章,多样化朗读。
在语文教学中,在教学某一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深意,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多样化朗读,尤其是古诗词教学,通过多种朗读,学生更能够感受诗词意境,体会语言美感。
基于有效提问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基于有效提问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行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5d114a69eae009581bec5a.png)
基于有效提 问的初 中语文 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0 3 0 9 0 0 山西省祁 县 小韩 中学 山西 晋 中 郭俊 香
摘 要 :本文 以初 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取行动研究方法 ,在对初 中语文阅读课堂教 学现状调 查舜 口 分析基础上 ,探究教师应该如何掌握 和运 用的有效提 问蓑 略形成 高效课 堂,为初 中语文 阅读教 学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依据 ,以提 高初 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 量。 关键词 :有效教 学 行动研究 初 中语文 阅读 行动研究背量 。 “ 提 问”是教师与学 生沟通和交 流的渠道 ,是 教师促进 学生思维、评价 教学效果及推动学 生实现 预期 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它决定着课堂教学过程 能
们活泼 、开朗、乐观 的性格 , 这种性格可 以影 响到他们将来 的人生。对 于他们 人格 的健全 ,以后 的生活都会有很大 的影 响。所 以教师在设定教学 目标和 实际 教学 的时候 , 应有意将性格培养也纳入其中。 四、生活实践与拓晨 口语交 际是在 日常 生活中的每一处场 景都时刻进行着 的 ,所以 口语交 际 教学也不 能仅 限于课堂教学 , 而要注意引入到生活 当中。低年级学生对老师都 有一种盲 目的崇拜心理 , 老师交给 的任务都乐于完成 , 所 以语文老师不妨在每 天放学 时给学 生们布置一个 口语作业 , 如跟爸爸妈妈介 绍一下学校 里的环境 , 介绍介绍 自己喜欢的某一位老师 , 或是介绍一下在学校里学到 的新的课文或是 刚学会的游戏 ,介绍一下学校里刚结交 的朋友 , 等等 。 以上是我 个人在低年级 口语交 际教学实践 中关于提高教育质 量和教学有 效性的一点思考 ,由于 阅历少 , 才疏学浅 , 难免挂一漏万 , 有所疏忽 , 还望各 位前辈、同行不吝赐 教 , 给予指 点和修正 。
简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运用艺术
![简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运用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551668caaedd3383c4d3db.png)
一
对话” 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
所谓互 动式 “ 对话 ” 即是 同学 之间、 。 师生之
、
感悟式“ 对话 ”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 为 .学生 主动地跟文
本接触 、 跟作家 “ 对话 ” 在新 型学 习方 式上其 主 间对文本 的内容 、 , 写作手 法 、 感情 色彩 、 优美语
式“ 对话 ” 是学生与 文本 “ 话 ” 对 的过程 . 个过 好奇心 、 知欲 , 这 求 充分激发学生 主动意识和进取 程也是对 课文由浅入深 的认 知过程 以大家非 精神 , 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的学 习方式。互动式 常熟悉的朱 自清的《 背影 》 为例 。我设 计的感悟 “ 对话 ” 就是这种学习方式 的体现。我们都知道 , 式“ 对话 ” 分五个层面。第一个层面 : 学生初读课 每个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 不同文化素 文, 明白: 作家写 了几件事?第二个层面 : 你认为 质 的家庭对学生将产生不同 的影响 , 这样 , 每个
者和作者之 间确立 的一种对话 和交流 的关 系 . 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 的束缚 ,在 品读 中往往
读 读出不少 的感悟来 。 这种对话 和交流是双 向的 、互动 的 、互 为依存 也能读 出困惑 、 出真谛 ,
感悟式 “ 对话 ” 要求 充分发挥学 生主动性 , 的。学生的阅读 , 正是这种共 同参 与以至共同创 总之 .
化见解提供 了思维发散的机会和场所 。 三、 引导式“ 对话” 教师也是对话者 之一 ,
轻 的时候就 已经有 了 。 然后举例 。 以此启发大家
有哪些?五个层面呈阶梯形 , 次第拾级而上 : 呈 鲁迅竟把 自己翻译的书慷慨 地送 给了“ ” 我 这样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https://img.taocdn.com/s3/m/cf95c0ea9b89680203d8251c.png)
追问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追问让阅读教学更有效](https://img.taocdn.com/s3/m/36c5c08dd4d8d15abe234ed1.png)
追问让阅读教学更有效作者:田翠英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3期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
开展互动,对有效问题思考探讨是对文本解读、赏析的重要途径。
在有效问题设计与运行中,加强追问艺术的运用,能够解读得更深刻,学生思维更有逻辑性、更深邃,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追问艺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重在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调动,这些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有效组织。
因此,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状态是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产生的前提;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如何让课文互动活动有效,则需要老师有效展开课堂提问。
那么,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呢?一、分析阅读教学提问现状,认识有效提问的必要性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化,阅读课堂互动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学的主流姿态;师生针对阅读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探讨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老师讲得过多,学生自主发现和提高较少;老师问学生普遍,学生质疑问难罕见的情况。
老师的提问价值参差不齐,存在不少无疑而问、无解之问,或者是低耗问题。
如在《紫藤萝瀑布》教学中,有老师提问:大家看看“紫藤萝瀑布”是写瀑布的吗?如果不是,那么是写什么的呢?这样的问题较多的是老师习惯性的提问,有效性不高。
互动教学能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课堂阅读与思考的兴趣,从而在有趣与有味中学习。
因此,课堂提问,不仅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要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自主地动起来。
因此,只有高质量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进入深层阅读与思考状态。
一般来说,有效问题能够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如教学《紫藤箩瀑布》时,我们就可以这样提问:一株不起眼的紫藤萝引起作家宗璞的关注,那么,她从这花中感悟到了什么,我们怎样解读她的感悟的呢?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这课学习的重点所在,能够有方向和有目标地开展阅读学习。
另外,有效提问要求启发性、引导性和激起学生的思维发散性,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和阅读质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91c796a1ed9ad51f01df232.png)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摘要:学生主动提问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从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并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等方面阐述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方法;兴趣新课程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传统的师生角色的转变,强调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而学生主动提问就是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主动提问呢?下面从四方面论述。
一、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明确自己不是课堂主角,应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要明确自己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让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明确自己不应是话语的霸权者,要有给学生更多主动权“学”的观念。
2.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些教师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在课堂上一直冷着脸孔,语气一直是严厉的,这样,学生怎么敢主动提问呢?这种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只能妨碍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学生脑中一片空白。
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就应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平等。
只有这样,才能放飞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敢于提问。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让学生有能力提问学生敢于提问了,没有主动提问的能力是不行的。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1.培养学生理性的怀疑精神、科学的批判精神学生有了怀疑和批判的意识,才可能对书本和教师质疑、发问。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尊重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的权利,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超越教师,根除学生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听的思想,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意识。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1)教师要教会学生反复阅读,进行比较,在阅读比较中发现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6de988ec3a87c24028c46b.png)
学生进行讨论 、 交流。在交流 中, 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围绕如下三
写过年的?分别记叙 了哪些 事件 ?” 作 为引导 , 让学生在初步阅 点进行 : 一是胡屠户对 范进 的态度 , 中举前胡屠户对 范进是想骂 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脉络 , 初 步感 知文章 内容 。又如在《 社戏》 就骂 , 而中举后则称 范进 为“ 老爷 ” “ 天上掉 的星宿” “ 才学又高 ,
出问题 , 不仅可 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 内涵 的理解 , 也能让学
基础 。
题, 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生成体验和感悟 , 这样才能让学 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 中提升人文 素养 ,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
创设情境 。 提 出问题 , 引导学生进入 阅读状态
三、 结合 文 本 提 出 问题 , 在 交流 中生 成 体 验 、 感 悟
品貌又好” 。二是乡邻对范进 的态度 , 从范进中举 前揭不开锅也 无人接济到范进 中举后乡邻 纷纷拿米提鸡来能看 出乡邻对范进
态度 的显示变化 ; 三是 张乡绅 的拜会 , 不仅拉关系、 套近乎 , 还送
来“ 贺仪五十两 ” , 送“ 三进三 间” 的干净房子 。引导学 生从 这三
个方面分析后总结 出封建社会科举制 度下 读书人的命运 , 感受 那种人与人之 间的势力关系 和事态 的炎凉 , 从而深刻 地认 识文
本 的主 题 。
来 越多样化 , 但教师始终要注意一点 , 即创设情境并不是最终 目
的, 目的是要通过情境激 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 引出问题 , 从 而引 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 教 学中不能本末倒置 。尤其是在运用 多 媒体来创设情境时 , 更要注意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图片 、 视频等资 源, 同时要将话题 、 问题等和多媒体结合起来 , 这样才能 收到更 好 的效果 。 二、 联 系生活提 出问题 。 让阅读更贴近学生实际 语 文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 中联 系生活来提 出问题 , 就要
深入文本 走进学生 有效提问——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深入文本 走进学生 有效提问——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13270563b3567ec102d8a86.png)
想 学 生 可 能 会 读 懂 些 什 么 , 获 得 什 么 , 些 会 触 动 他 理 解 能 力 和 鉴 赏 水平 。 会 哪 们 的 心 灵 , 些 地 方 的 学 习 需 要 帮 助 等 等 . 学 生 的 实 哪 从 际 情 况 出 发 , 定 恰 当的 教 学 策 略 和 方法 。 拟 例如教学九年级下册《 关雎 》 首 诗 时 , 对 学 生 提 这 我
组合 作 探 究 也 不 是 真正 意义 上 的 合 作 探 究 , 样 的一 节 真正 践 行 起 来 却 不 尽 如 人 意 。那 么 , 竟 怎 样 做 才 能提 这 究 课 与 其说 是 阅读 课 不 如说 是 问 题课 。
2 .把 阅 读 课 上 成 了 活 动 课
高 语 文 阅读 教 学 的 有效 性 呢 ?我认 为 可 以从 以下 几 点去 努力 :
识 .对 于 提 高语 文 阅 读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有 了进 一 步 的 思 考。
3 .把 阅读 课 上 成 了政 治课 。
七 年 级 上 册 有 一 篇 莫 怀 戚 的 散 文 《 步 》 有 的教 师 散 ,
在 教学 这 篇 课 文 时 , 肆煽 情 , 大 渲染 气 氛 。在 导 人 时引 用
一
节课 , 容没有探究 , 识没有掌握 , 维没有锻炼 , 内 知 思
了解 学 生 需 要 什 么 , 生 会 怎 样 学 , 于一 篇 课 文 , 一 学 对 想
4 《 2 湖北教 育》 教 育来自教 学 ) HU EIIOY ( B JA U
语 文 在 线 YUW ENZAI AN ×l
时 间里 就 带 领 学 生 匆 匆 感 知 了 文 意 , 且 理 解 了 课 文 的 并
主 旨句 。最后教师给了学生三个 问题 : 你要向文中的 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b02004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e.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情趣。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希望对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精美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与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如朗诵、诗歌演绎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美的感受,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古代诗歌、经典小说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兴趣和喜好,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意象、形象、语言技巧等艺术手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如写作文、绘画、创作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和创作来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从中获得反馈和启发。
五、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文化素养。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_如何提高效率性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_如何提高效率性](https://img.taocdn.com/s3/m/6a79502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e.png)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_如何提高效率性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一、创设情景,大胆探究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讨论教学中关于要重视的问题时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2、充分讨论,让学生在大胆的尝试、探究中学习如何学好语文?对教师而言,《大纲》强调:“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
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二、提问艺术,开启学生思维1、设疑新颖,激发情趣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2、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3、“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发散型思维的提问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ca268dc195f312b3169a5cc.png)
文后就说 “ l 全l 萤了” “ ,没问题” 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 , 此时 就需教师能提 出出人意料 的的问题 , 使教学平 中见 奇。如教学 《 我爱这 土地 》 , 时 设计 了这样 的一 个问题 : 同样是 热爱我们 伟
则无法体会其 意境 。于是教学 中采用了增 删法来理解 ( ) 1 原句 改成“ 庭下如积水空 明, 中藻 、 水 荇交横” 行吗?2在原句后 增上 ( )
的, 提问的繁杂细碎 , 是课堂教 学效 率不高的重要原 因之一 。 提 问设计 的不周 , 实质上是课 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 的表现。树立 改革提 问设计 的意识 , 就该 提到“ 新” 创 的高度 上来认识 。这就 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主问题” 的设计研究 , 用少 量具 有牵引 力的“ 主问题” 来代替数量众多 的“ 问” “ 碎 。主问题” 是相对于课
实践半 台 - - - - . 一
s1A GA Hj TI l
初 巾语文 阅读 课堂教学 巾的 提问艺求
文/ 海 燕 王
语 文教学实践 表明 否提出有启 发性 的问题 . 是决定教 学效 率的重要 因素 。传统 的语文课 。 教师的教学步骤常 常作如 下 安排 :介 绍 作者 ——范 读 课 文——齐 读课 文—— 正音 解 词— — 教 师分 析 — — 布 置 作 业 。 节 课 中教 师 不 l 自主地 唱 了 一 l I 独角戏 , 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 闷 。 缺乏 高潮 , 学生 的思维积极性 根本没调 动起来 。这样 的一节课 只能说是 以失败告 终 。 而失败 的原因之 一就是教 师没有提 出有价值 的问题来 。 优秀语文 教师 的实践表明 . 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 , 教学效 果越 好 . 能培 越 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 , 提高语 文学 习的积极性 。 那么 , 怎样艺 术性 地 开 展 阅 读教 学 的提 问 呢? ( ) 一 问题 的提 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 , 置问题 的目标也要对准 中心点 。 设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艺术的提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艺术的提问](https://img.taocdn.com/s3/m/850c41282f60ddccda38a06d.png)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艺术的提问一.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整体出发,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
这是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任务。
启发式的要点在于,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方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这里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能力。
启发式当然要设疑解惑;而且这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决不等于满堂问或满堂练,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要提高启发质量,改善启发形式,讲求启发效果。
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这说明了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每开始一次学习时,都不是从零开始,往往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生出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
并且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艺术的提问教师提问要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
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
语文课堂提问的常见方式
![语文课堂提问的常见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b51a04738762caaedc33d48d.png)
语文课堂提问的常见方式: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了语文课堂提问的五种常见方式,层层递进式、单刀直入式、旁敲侧击式、对比区别式、延伸迁移式。
这些提问方式,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实用价值。
标签:语文课堂提问方式探究性教学在探究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至关重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把语文课堂的提问方式归纳为五种:层层递进式、单刀直入式、旁敲侧击式、对比区别式、延伸迁移式。
下面逐一阐述。
1、层层递进式亦称顺序渐进式,即按照课文情节发展顺序,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小到大的提问。
叶圣陶说:“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事,按照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
”[1]这种层层设问、逐渐深入、各个击破的提问方式,能帮助学生了解把握全文内容,适合于情节较单一、主旨比较容易领悟的课文。
要注意的是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层层相因,制造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要避免单一枯燥。
如《愚公移山》,可设计问题:“移什么山?谁移山?为什么移山?对移山有几种不同态度?结果如何?”再如《群英会蒋干中计》,可问:“哪些英雄汇聚?蒋干中了谁的计?为什么蒋干会中计?中计的情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这样的连环设问,既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和主旨,又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单刀直入式即直接抓住能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突出人物典型性格的“文眼”设问。
运用这种方式,既要把准文章主旨,一针见血,又要切合实际,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设问,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如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引导学生注意“回故乡---悲凉;离故乡---悲哀”,然后设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摆脱不了一个“悲”字?这“悲”字就是文章的“文眼”。
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得出结论:故乡变了,人、物、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了,故乡变得贫穷、衰败、落后了;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也是一个“变”字,思想变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https://img.taocdn.com/s3/m/023e24a927284b73f24250ee.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为对象发表时间:2019-01-07T15:10:24.89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作者:曾凡超[导读] 初中语文对于夯实初中生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安岳县镇子镇初级中学642364摘要:初中语文对于夯实初中生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性问题,可以推动初中生的语文进程。
故此,本文将以《秋天的怀念》为例,浅谈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指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时机与角度进行符合逻辑的提问,从而加深初中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这也进一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性提问,需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角度、逻辑。
故此本文将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为对象,浅谈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三大策略,以期为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现状1.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化。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提问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仍然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权威,教师的提问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期待学生的后续回答,提问内容价值性也不大。
一些语文教师在课程结束后会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学会这一课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十分笼统,学生在一节课程当中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因为即将下课不再进行发问。
可以说形式化的语文提问不利于发挥问题启发性作用。
2.课堂提问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
提出问题在于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与内化语文知识,而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课堂提问的角度、时机与逻辑。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教师既没有合理地把握教材,将问题与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契合,也没有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来合理设计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时间浪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3f14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e.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探讨有效的提问策略,并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提问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透彻理解。
老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涉及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作者用词、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思考。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动机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和认知。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构思、想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
5.检验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提问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深度。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和错误。
6.促进教学效果通过提问可以促进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提问中主动思考,不断反思。
在多次反复提问中,让学生形成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并将理解渗透到生活和实践之中。
二、有效提问策略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在教学中,老师提问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提问要立足于教学目标,问题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既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又要拓展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24fa207375a417866f8f1a.png)
和教学 主体 的纽带 ,增强 了教师 和学生 的交 的重 要性不 言而喻 。在语文 阅读教学 中 ,提 于启发性 的立足点 ,从而产 生有助 于解 决问
流 ,提 问是 增强认 知的助推器 。在教师提 问 问就是教 师就 阅读文本 提 出相 关 问题 , 及其 题的建议 。老师在设计教 学时 ,要特 别注重
问题 , 课堂上教师只会呆板的传授学生知识;
口语交 际能力 [ 2 ] 。在语文 阅读教学 中 ,提问
没有 问题 ,学生就不 会思考 ,学 生对问题 的 是 培养这些能 力至关重要 的手段 。 “ 学 而不 手段之一 。教学 的艺术在 于能够恰到好 处的 理解 只能停 留在表层 。提问是连 接教学主导 思则 惘 ,思而不 学则殆 ”,思维 能力对学 习 把握问题 的难 易程度 ,并使 学生得 到一 些富
语 文 是 一 门 具 有 开 放 性 和 发 散 性 的 学
进 思 维 、 巩 固 、运 用 知 识 、实 现 教 学 目标 的 在语 文阅读教学 中 ,教师通 过与学生 问答 的 科 ,是学 习其他 学科 的基 础和保障 ,一 定程
方式 ,加深和提高 了对文本 的理解和领 I } 五能 度上担负着培养 学生 问题意识 和创新精 神的 种积极 的思 维活动 ,特别 是语 文 阅读 教学 ,
础 ,是启发学生思维 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求 ,语 文课程应培 育学生热 爱祖 国语言 的思 创造力 ,就要鼓 励学生提 问。只有学生 思考 二 、语 文阅读教学提 问策 略的作用 想感 情 ,指导学生 正确地理解 和运用祖 国语 时产生疑 问才是 最积极 的 ,问题意识是 创新 语 文阅读教学 中 ,提问起着 至关重要 的 言 ,丰富语言 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 精神的基 石和不竭动力 。 作用 ,没有 问题 ,课 堂就变得 了无趣 ;没有 使他 们具有适 应实际需要 的识字写字能力 , ( )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课堂教 学的提问是启 发式教学思维 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众所周知,在语文这一学科中,阅读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提问。
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传授新课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
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益处。
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提问艺术阅读教学
“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
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
”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
这里仅浅谈自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使用提问时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说:”疑者,觉悟之机也。
”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
这样的一节课只能说是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
题来。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每开始一次学习时,都不是从零开始,往往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生出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
并且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如何能够设计出一套有效地问题呢?
(一)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
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
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
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
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
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
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是提出问题要有启发性。
(二)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
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所谓的”曲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
”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
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不能比的。
(三) 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它有着自已鲜明的特点, “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
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
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
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
原因。
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
来满怀信心。
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
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是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
生唾手可得,”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
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