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无菌方法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1. 概述将规定量的供试品按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进行操作,并接种小于100cfu 的试验菌,同时设置阳性对照,按规定温度培养3~5 天,与各相应的阳性对照管比较: 如含供试品各管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可按此法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如含供试品的任一管中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应采用增加冲洗量或使用中和剂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并再重新进行验证试验。
2. 验证前提条件供试品的选择原则:相同配方,不同规格的制品,选择其中装量最大的制品进行验证。
种类相同,含量不同的制品,选择含量最高的制品进行验证。
照此原则,多规格制品按下表选择供试品进行验证。
3. 验证方法3.1菌液制备3.1.1细菌菌液制备程序①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冻干菌种管各一支,分别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营养琼脂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30~35C培养18h~24h。
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上,于30~35C培养18h~24h o 同法操作,培养得第3代培养物。
②取生抱梭菌的冻干菌种管一支,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胃酶肉肝疱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30~35C培养18h~24h o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胃酶肉肝疱斜面上,于30~ 35°C培养18h~24h。
取生抱梭菌的第二代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C培养18h~24h,得第3代培养物。
③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第3代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阳性结果调查
实验室调查:一个合适的调查程序和记录是必要的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阳性结果调查
若产品不合格,必须通过该批生产过程回顾找出污染 原因和污染源 –人 – 物料 – 环境 – 设备 – 方法和工艺
YOUR SITE HERE
LOGO
方法二:用实验确定是否具有抑菌性的方法 在规定量的供试液中加入实验用微生物10~100个,
如微生物生长良好,即说明供试品对该种微生物无抑 菌活性。如已用药典规定的各试验菌试验,结果均能 生长良好,说明供试品无抑菌性,可用常规方法检验 之。将这些试验记录在案——就是证明该供试品无抑 菌性的验证试验部分;如加入的微生物不生长或生长 缓慢,说明供试品有抑菌性,将这些试验记录在案— —就是证明该供试品有抑菌性的验证试验部分;如加 入的微生物中有某一种菌最不能生长或生长最缓慢, 这一种菌就是该样品的敏感菌。
LOGO
验证试验和对验证结果技术评价的判断为:如平行3 次的试验中,各管微生物均生长良好,说明供试品 已消除了抑菌活性。可以确定按该方法进行该品种 的无菌检查;如有供试品管的微生物生长微弱、缓 慢或不生长,说明供试品仍有抑菌活性,应考虑进 一步增加冲洗量或中和剂的用量以消除抑菌活性, 并重新验证,直至验证证明已充分消除或有效降低 抑菌活性。
条件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 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 的检出。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无菌检查方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制剂及其他制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试验方法!至于无菌检查具体有哪些验证方法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一般分为前验证和再验证两种。
前验证,也称预验证,指在无菌分析方法正式使用前,按照预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
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检查方法必须进行前验证。
再验证,指某一检查方法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旨在证实已验证状态没有发生飘移而进行的重新验证及对检查方法进行修订、改变时进行的验证。
通常一个无菌产品的检查流程为:首先基于产品的剂型、溶解度等性质,按照药典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前处理;然后根据产品的特性是否有抑菌性,确定是否需要增加去除产品抑菌性的方法;最后验证整个检查方法中用到的一切及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方式、检查过程、培养条件等均不影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前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后续步骤的效果和重现性,应是验证的重点。
供试品中抑菌活性的去除是当前验证工作的重点,尤其强调应充分验证供试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具体的验证方法如下:1. 菌种的选择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通常选择以下6种试验中常用的控制菌的标准菌株,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代表药品中常见的污染菌——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代表革兰阳性菌、生孢梭菌 [CMCC(B)64 941]代表厌氧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代表革兰阴性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代表酵母菌、黑曲霉菌 [CMCC(F)98 003]代表霉菌。
2. 菌液的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培养24~48h,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取本品,分别加灭菌注射用水 1ml 溶解,采用薄膜过滤法依法检查(中国药典 2022 年版二部附录Ⅺ H ),应符合规定。
菌液制备: 10 倍稀释法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斜面 培养基菌悬液制备计数结果菌种 代数 稀释级 菌落数(cfu/ml )枯草芽孢杆菌 4 10-6 61金黄色葡萄球菌 4 10-7 89大肠埃希菌 4 10-6 78生孢梭菌 4 10-6 67白色念珠菌 4 10-7 83黑曲霉菌 4 10-4 401、供试品处理将供试品去掉铝塑盖,外表面用75%酒精全面消毒,然后向每支样品中注 入 1.0ml0.1%的蛋白胨灭菌溶液,备用。
2、检查阳性对照: 将等量的试验菌直接加入到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或者改良马丁液 体培养基管中,在相应的温度下培养。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管在 30-35℃下培菌种枯草芽孢杆菌 CMCC(B)635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 大肠埃希菌 CMCC(B)44102生孢梭菌 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 CMCC(F)98001黑曲霉菌 CMCC(F)98003菌悬液制备用 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 1ml 含菌少于 100cfu (菌落行程单 位)的菌悬液加入 5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 孢子洗脱,再同上制成每 ml 含菌 小于 100cfu 的菌悬液养;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在23-28℃下培养3-5 天。
观察记录。
阴性对照:将灭菌的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或者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直接放在相应的温度下培养。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管在30-35℃下培养;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在23-28℃下培养3-5 天。
观察记录。
样品 (薄膜过滤法):每种实验菌取10 支处理好的供试品溶液,将溶液合并后加入制备好的菌悬液1ml,用0.1%的蛋白胨灭菌溶液稀释至100ml,按薄膜过滤法过滤,取出滤膜,将其分为3 等份,分别置于含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容器中,其中一份作为阳性对照用。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1.引言无菌检验是对物品或产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的一种方法。
验证无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关键因素。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无菌检验方法验证实施方案。
2.目的验证无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系统概述本方案包括以下主要步骤:-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准备验证试验样品和无菌试验介质-运行验证试验-分析结果并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编写验证报告4.设计验证实验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包括验证试验的样品数量、样品类型、试验方法和实验条件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无菌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5.准备验证试验样品和无菌试验介质根据验证实验方案,准备验证试验所需的样品和无菌试验介质。
确保样品和介质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严格遵守洁净操作程序,防止试验过程中的污染。
6.运行验证试验按照验证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试验。
严格按照无菌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试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样品和无菌试验介质进行适当的控制,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7.分析结果并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验证试验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对验证试验过程中的任何问题进行评估,并判断无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重新运行验证试验。
8.编写验证报告根据验证试验结果,编写验证报告。
报告应包括验证试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报告应清晰、准确地描述验证试验过程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9.结论通过验证实验方案的实施,可以评估无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验证结果表明方法可靠,可以继续使用该方法进行无菌检验。
如果验证结果不满足要求,需要对方法进行修订或选择其他合适的方法。
总之,无菌检验方法的验证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步骤。
通过设计合理的验证实验方案、准备样品和无菌试验介质、运行验证试验、分析结果并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地验证无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提供一份详尽的验证报告。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目录1. 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 接受标准 (3)4. 抽样计划 (3)5. 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 (3)6. 试验步骤 (4)7. 供试品检查 (6)8. 结论 (6)9. 再验证周期 (6)10. 附件清单 (6)1.目的支据中国药典2020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对产品的无菌检查法进行验证,以确定一种无菌检查的方法能有效的消除该产品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从而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
3.接受标准与阳性对照比较,含供试液各容器中的试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均生长良好,则可照此检查方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如含供试品的任一容器内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需进一步改进检验条件再进行方法验证试验。
4.抽样计划随机抽取灭菌后的样品24份。
具体信息见表一:表一样品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5.1设备信息详见表二表二设备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2试剂信息详见表三:表三试剂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3菌种信息详见表四:表四菌种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3.1菌液的制备用接种环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第三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生孢梭菌的第三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白色念珠菌的第四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黑曲霉的第三代培养物,向培养物中加入1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转移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孢子悬液。
以上操作均在微生物检验室阳性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其中硫乙醇酸盐及改良马丁培养基都有 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 ※接种量 <100cfu(不能多)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14页
培养基适用性检验
⑤结果判断 空白对照应无菌生长, 若加菌培养基管均
生长良好, 判该培养基灵敏度检验符合要 求。 试验同时应做空白对照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15页
培养基说明
无菌检验培养基所能支持生长微生物是有 限。
无菌检验法概念
• 无菌检验是经过目检微生物在培养基中 生长来判断结果。
• 无菌检验只能给出该批产品受污染程度。 • 无菌检验合格只能说明被测样品无菌,
不能证实整批样品无菌。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1页
无菌检验设施、环境、人员
• 检验环境应在洁净度10000级下局部洁 净度100级单项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 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必须严格恪守无菌操 作。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8页
培养基储存
• 制备好培养基应该保留在2-25℃、避光环 境, 若保留于非密闭容器中, 普通在3周内使 用;若保留于密闭容器中, 普通可在1年内 使用。
• ※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验证, 以确定培养基 使用期。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9页
培养基适用性检验
本检验可在供试品无菌检验前或与供试品 无菌检验同时进行。
液冲洗滤膜, 冲洗次数不得少于三次。 冲洗后, 如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 分别将100ml硫
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加入对应 滤筒内。 假如采取普通薄膜过滤器, 取出滤膜, 将其剪成3等 份, 分别置于含50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 良马丁培养基容器中, 其中一份做阳性对照用。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 隔离系统按相关要求进行验证, 其内部环 境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验要求。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
此法为实验室工作用菌种的最常用的保藏方法,仅能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藏。
8
琼脂斜面低温保藏法保藏法(厂家常用)
保藏芽胞液对
产芽胞的微生物宜制成芽胞菌悬液后再保藏, 无菌操作,取1ml孢子液接入茄形瓶或培养皿内,轻轻转动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 将培养皿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般需要7天或更长时间 在层流台下,取3~5ml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pH7.0)加入培养皿内 用无菌玻璃L棒轻轻刮下菌苔,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收集于试管中。 将收集的芽胞液放在80~9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冷却。 做好标记,放至2~8℃冰箱中保藏。原始芽胞液可保存1年。 每次使用前用平皿法重新标定其浓度。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设施—洁净室、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干烤箱、培养箱、冰箱。 实验仪器—全封闭薄膜过滤装置、电动匀浆仪、电热恒温水浴箱、离心机、显微镜,及刻度吸管、试管、三角烧瓶、培养皿等。 建立主要设施、设备、仪器的明细记录,内容包括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 质量保证档案:购买发票、安装验收或开箱验收记录、调试记录、计量检定或运行校验合格证、指定专人负责、制订标准操作规程(SOP)、建立使用登记册,维修、保养记录、改造或更新记录、直至报废记录。
记录温湿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每次实验时,对操作室和层流台做微生物沉降菌落计数并记录;如发现问题应找原因,及时报修和报告并将报修原因和结果记录归档。如遇停电,应立即停止实验,重新进入无菌室前,至少开启机房运转1小时以上。
实验室使用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平时实验室内应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走动或活动,通向洁净室的门要关闭或安装自动闭门器使其保持关闭状态。
枯草芽孢杆菌 [CMCC(B)635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 生孢梭菌 [CMCC(B)64941] 铜绿假单胞菌 [CMCC(B)10104] 大肠埃希菌 [CMCC(B)44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CMCC(B)50094] 白色念珠菌 [CMCC(B)98001] 黑曲霉 [CMCC(B)9 003]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报告
文件制修订记录1. 概述: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本公司的无菌检查只是针对于灭菌注射用水的无菌检查。
灭菌注射用水灭菌工艺采用121℃30min过度杀菌法,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注射剂的无菌检查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制定的《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SOP4.14.038-B)应经过验证后,才能批准使用。
2. 验证目的:验证所采用的方法和条件是否适合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即确认供试品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以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
3. 验证范围:适用于灭菌注射用水无菌检查法的验证。
4. 验证人员及职责质量部负责该验证方案的起草及组织实施;验证小组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质量部参与验证的实施及监督。
5. 文件准备和培训检查验证所需的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相关的文件草案是否已具备。
6.1. 无菌检查室空气净化系统已经过验证并合格,仪器安装完成;仪表量器经过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6.2. 供试品:3批,批号:批号:批号:6.3. 培养基及试剂:6.3.1. 试剂试液:氯化钠:临用前配成0.9%浓度的溶液,配制记录见附件1。
冲洗液:0.1%蛋白胨水溶液,配制记录见附件2。
6.3.2.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改良马丁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营养肉汤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蛋白胨生产厂家:批号:培养基配制记录见附件3。
6.4. 验证用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购自:各验证用菌种传代记录见附件4。
6.5. 无菌检验仪器及相关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型号:生产厂家:校验日期:有效期:生化培养箱(细菌培养)型号:生产厂家:校验日期:有效期: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型号:生产厂家:校验日期:有效期:7. 验证内容:7.1. 培养基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4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1.ONE
开展验证的思路和程序
首先了解供试品是否具有抑菌性,抑什么菌
2.TWO
考虑和选择出适当的方法已消除或减低供试品的抑菌性
3.three 4.four
用实验证明你所用的方法已消除抑菌性——能使人工加 入的各种菌生长良好。
将所作实验记录在案——即为确认该供试品在该检验量
条件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 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 的检出。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试验 当建立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时,应进行
六、验证结论。
七、【检查】项下【无菌】或【微生物限度】具体方法确定。
八、实验员签名、验证报告批准人签名。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阳性结果调查
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要求
回顾无菌测试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阴性对照有菌生长
稀释:—— 验证降低供试品相对抑菌浓度的有效稀释 倍数。
离心:—— 验证所用转速、时间和微生物的分YO布UR情SIT况E H。ERE
LOGO
3、确定供试品是否有抑菌性、抑什么菌 方法一: 可通过查阅临床药物实验手册、文献资料 (特别是杂志“Drug”,每一种新药上市,都有专 门的综述)、申报资料中的药效学资料,关注其对不 同细菌的MIC情况、参考已经验证过的品种、抗菌 药物可根据抗菌谱确定其敏感菌、中成药如果抗菌谱 不清楚,至少需选择一株细菌和一株真菌来试验等方 法。也可直接通过验证实验确定之。
无菌试验方法验证方案
无菌试验方法验证方案一、方案目的二、方案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无菌试验方法的原理、步骤和要求,确保验证方案与国际标准和法规相符合。
2.试验设计:根据文献调研结果,设计验证试验,包括试验目标、样品选择、试验参数和试验步骤等。
3.实验操作:按照试验设计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包括准备无菌工作区、取样品、进行稀释等。
4.正负对照:设立正负对照组,以比较验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正对照组应为已知无菌品,而负对照组为已知含有微生物的样品。
5.数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验证试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等指标。
6.结果判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试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判读,判断试验方法是否合格,进而确定是否需要对试验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或修改。
三、方案步骤以下是无菌试验方法验证的具体步骤:1.确定试验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和法规,选择适用的试验方法。
例如,可以选择滴定法、过滤法、涂布法等。
2.设计验证试验:根据试验方法的原理和要求,设计合适的试验方案。
包括样品的选择、试验参数的确定,以及试验步骤的规定等。
3.准备验证样品:准备无菌产品及相关样品,包括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
正对照组为已知无菌产品,负对照组为已知微生物污染的样品。
4.实验操作: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包括取样品、进行稀释、进行培养等。
5.结果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比较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的结果,计算验证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指标。
6.结果判读:根据结果分析的结果,判读试验方法的有效性。
如果验证试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并且达到规定的标准,则认为试验方法合格。
7.结果报告:将验证试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并撰写验证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试验方法的详细描述、试验步骤、结果数据和分析等内容。
四、方案要点1.样品选择:选择适当的样品进行验证,确保验证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
2.试验参数:准确地确定试验方法的参数,包括培养时间、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等。
无菌检验操作方法验证
无菌检验操作方法验证无菌检验操作方法验证是指对实验室内进行的无菌操作方法进行验证,以确定操作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持实验室内的环境无菌,以及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菌检验操作方法验证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必要的规范操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无菌检验操作方法验证的步骤和要点。
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首先,需要准备无菌操作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包括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试剂、无菌滤纸等。
同时,要确保设备的无菌性,如离心机、超净工作台、培养箱等。
2. 设定验证方案:为了确保验证的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需要制定详细的验证方案,确定验证的目的、方法、步骤和评价标准等。
验证方案的编制应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
3. 进行验证实验:在进行验证实验之前,需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无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验证实验的过程中,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操作的顺序、速度和力度。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如使用消毒酒精擦拭操作台面和手部、佩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等。
同时,要注意控制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等外源性污染。
4. 评价验证结果:完成验证实验后,需要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评价内容包括环境无菌状况、培养基的无菌性、操作人员的无菌技术等。
评价可以通过直接培养培养基观察生长情况,或者使用生物指示物进行验证。
5. 记录和整理验证数据:对验证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结果和结论进行记录和整理。
记录内容包括验证的日期、操作人员、验证方案、验证结果等。
整理验证数据有助于对验证过程进行追溯和分析,以及后续改进操作方法和提高无菌操作水平。
6. 分析验证结果:根据验证的结果和数据分析,评估操作方法验证的合格性和有效性。
如果验证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则该操作方法验证合格;如果验证结果不符合规范要求,则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7. 实施操作方法的修订:根据验证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对操作方法进行修订和改进。
无菌检验及方法验证
培养基
• 中国药典: 改良马丁和FTM • 美国药典: TSB 和FTM • 购买的RTU培养基/实验室配制的培养基 • 按照相应的SOP编制培养基的批号 • 培养基质量控制(pH,无菌性,灵敏度实验) • 制定有效期 • FTM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应超过培养基深度
1/2。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颜色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 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 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
培养基(续)
• 灵敏度检查 – 根据药典方法选择阳性菌种(G-,G+,酵母菌,真菌, 环境中分离 得到的菌株) – 购买的RTU培养基每批要进行灵敏度检查 – 将小于100 CFU的阳性菌加入培养基内,计数 – 细菌培养不超过3天,真菌培养不超过5天 – 空白对照无菌生长,加菌的培养基生长良好 – 加入添加剂的培养基须重新进行灵敏度检查 – 菌种制备,保存和培养的SOP – 对新开的菌种冻干管需要对菌种进行鉴定,菌种传代不超过5 代
培养基(续)
• 灵敏度检查 – 购买药典推荐的菌种 FTM: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生 孢梭菌 TSB: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菌 --至少包含一种环境菌
• 培养基无菌性检查 培养基应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14天以检测其无菌性,每批随机抽取 5瓶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可以和培养基无菌性检查、无菌检查同步进行
无菌实验
• 取样Sampling • 检测方法Test methodology • 培养基Media • 培养时间Incubation period • 阴性对照Negative test controls • 阳性对照Positive test controls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2006年8月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方法学验证资料试验结论
采用的方法:薄膜过滤法/直接接种法 关键实验点:如冲洗条件、中和、酶处
理等因素
2006年8月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三、验证及资料中常见的问题
生孢梭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 64 941]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CMCC(F) 98 001]
黑曲霉 (Asperglllus niger) [CMCC(F) 98 003]
2006年8月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菌株选择的原则:代表性,普遍性,易存活、低或非致病 性,标准菌株(或该药品中常见的污染菌)。
国药典发[2005]98号
各药品检验所: 根据国食监注[2005]234号“关于颁布和执
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事宜的通知” 规定,《中国药典》7月1日起开始执行,各 药品检验所在执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和 “无菌检查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为 保证《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顺利实施,现 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2006年8月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直接接种法
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硫 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8管,分别接入小于 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 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管;取 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改良 马丁培养基4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 白色念珠茵、黑曲霉各2管。其中1管接 人规定量的供试品,另1管作为对照,按 规定的温度培养3~5天。
2006年8月
无菌生产工艺验证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无菌生产工艺验证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引言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无菌条件下的生产工艺验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菌生产工艺验证是确认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控制能力,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无菌状态。
本文将介绍无菌生产工艺验证的主要内容和常用方法。
主要内容1. 设计验证方案在进行无菌生产工艺验证之前,首先需要设计一个验证方案。
这个方案应该包括验证的目标、验证的范围、验证的方法、验证的参考标准等内容。
验证方案的设计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要求进行,确保验证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 对生产设备和器具进行验证在无菌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和器具的无菌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验证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设备和器具的无菌性进行评估和验证。
常用的方法包括:细菌滴定法、气溶胶法、渗透气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评估设备和器具的无菌性,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
3. 对无菌灭菌过程进行验证无菌灭菌过程是无菌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验证该过程的有效性可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完全消灭。
验证该过程的常用方法包括:热传导法、湿热法、辐射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验证灭菌过程的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无菌条件的达到。
4. 对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措施进行验证除了无菌灭菌过程外,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微生物控制措施也是很关键的。
验证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和无菌状态的维持。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表面菌落计数、空气采样、手部采样等。
这些方法可以验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确保产品的无菌性。
5. 数据分析和报告在完成无菌生产工艺验证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均值、方差、置信区间等。
最后,需要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总结验证的过程和结果,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和审查。
方法无菌生产工艺验证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细菌滴定法:通过将一定量的无菌生理盐水采样与适当的培养基接种培养,然后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来评估无菌性。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无菌检查是用来验证产品的无菌性的方法。
无菌性是指产品中不存在可繁殖的微生物。
无菌检查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避免由于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感染或降低产品的有效性。
1.检测方法的选择: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无菌检测方法。
常用的无菌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限度试验、膜过滤法、直接刨片法和填充法等。
2.样品准备: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合理选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数量。
样品的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样品的存储和运输也需要符合无菌条件。
3.控制样品:准备一批已知无菌的样品作为正对照,以验证无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正对照的准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进行相关记录。
4.负对照:准备一批已知含有可繁殖的微生物的样品作为负对照,以验证无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无菌性。
5.实验操作:根据选定的无菌检测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包括无菌操作台、无菌培养基和无菌器具的使用。
所有操作人员都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认证。
6.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判定: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无菌,并根据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判定。
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判定应由经过培训和认证的人员进行。
7.系统的记录和存档:对于每一次无菌检测,应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相关的数据。
实验记录应具备可追溯性,便于审核和查找。
所有记录和相关数据应进行适当的存档,以备将来参考。
8.系统的验证:根据无菌检测方法验证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对整个无菌检测系统进行验证,包括设备、物料和人员。
验证应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确保验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验证结果和报告应进行适当的存档,以供将来参考。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通过合理的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确保无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产品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无菌检查方法验证1.概述无菌检查是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无菌检查工作量大、操作不规范、人员的知识匮乏、检查方法应用不当等都会导致试验失败,因此在对一个产品进行无菌检查之前应先对无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
2.验证目的2.1确认所用的无菌检查方法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2.2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准确性和重现性以及检查方法的完整性。
2.3通过对不同批次产品无菌检查的比较,对医用即无菌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3.验证范围“本公司所有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4.验证人员及职责验证委员会负责验证项目的确定;质控部负责该验证方案的起草及组织实施;验证小组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质控部参与验证的实施及监督。
验证小组成员:5.文件准备和培训5.1检查验证所需的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相关的文件草案是否已具备。
5.2培训参加验证人员需进行本文件及下述内容的培训:微生物知识、无菌检查及微生物检验操作培训。
6.验证条件及验证时间安排6.1验证条件6.1.1检验公用系统验证及仪器安装完成;仪表量器经过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6.1.2供试品3批①②③培养基及试剂:氯化钠:临用前配成0.9%浓度的溶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批号:生产厂家:TSB 批号:生产厂家:6.1.3验证用菌株:微生物培养基质控品(来源:杭州微球科技有限公司)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菌种传代次数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6.1.4无菌检验仪器及相关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型号:编号:生化培养箱型号:编号:霉菌培养箱型号:编号:超净工作台型号:编号:6.2验证时间验证小组提出完整的验证计划,经批准后实施,整个验证活动按下面时间安排完成。
无菌验证方案
1.对无菌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意识。
2.加强生产过程监控,确保无菌操作持续合规。
3.对验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跟踪验证效果。
九、方案审批
本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十、附件1. Nhomakorabea菌验证计划
2.无菌试验操作规程
3.模拟试验操作规程
(注:本方案仅作为无菌验证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十、附件
1.无菌验证计划
2.无菌试验操作规程
3.模拟试验操作规程
(注:本方案仅作为无菌验证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2篇
无菌验证方案
一、前言
为确保产品质量,满足无菌产品生产要求,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及相关法规,特制定本无菌验证方案。本方案旨在对无菌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达到无菌标准。
无菌验证方案
第1篇
无菌验证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为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无菌要求,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无菌验证方案。
二、目标
1.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无菌要求。
2.确保验证过程合规、有效。
3.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风险。
三、验证范围
1.验证产品:本次验证针对所有无菌产品。
2.现场检查:对无菌生产现场进行实地检查,评估无菌操作环节的风险。
3.无菌试验:对关键工艺环节进行无菌试验,以验证产品无菌性。
4.模拟试验:模拟无菌操作过程,验证操作规程的可行性。
五、验证流程
1.准备阶段:
a.成立无菌验证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无菌方法验证
一、概述
1、简介
无菌检查法是指检查无菌药品、医疗器械等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无菌检查是在洁净度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其全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本验证方案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和GB/T19973.2-2005/ISO 11737-2:1998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二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二、验证目的
通过对无菌方法的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无菌检查方法的适用性检查,并且结果符合规定,证明培养基的适用性以及无菌检验方法的适用性,以达到用适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无菌检查的目的。
三、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X公司医疗器械无菌检查方法。
本文件规定了无菌验证的程序、方法、标准和记录。
四、验证参考文件
五、验证人员及职责
1质量部QC:负责验证计划、方案起草、按监控计划执行,做好检验工作,并进行记录,出具报告。
2质量部:质量部经理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记录的审核和报告的审核。
按文件管理要求,作好验证方案文件的控制工作。
六、验证内容
1、验证试验项目
1.1 培养基的的适用性检查。
1.2方法适用性检查
2、验证实施步骤
2.1 所用培养基
胆盐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2.2 培养基的配制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称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29.3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L,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试管,121℃灭菌15min。
改良马丁:称取改良马丁28.5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L,搅拌加热至完全溶解,分装试管,121℃灭菌30min。
2.3 菌悬液配制
所用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生孢梭菌CMCC(B)64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CMCC(F)98003 用无菌生理盐水将所用菌种稀释至30-100CFU/ml(2~8℃保存24h内使用)。
2.3 检验方法以及培养条件的选择
依据产品特点和标准推荐,优先选用直接浸泡于生长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中,然后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分别在23~28℃和30~35℃培养14天,逐日观察,并记录结果。
2.4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2.4.1 培养基的无菌检查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分别取5支,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2.4.2 灵敏度检查
2.4.2.1 接种
取每管装量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9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支,另一支不接种作空白对照,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9ml的改良马丁培养基5管,分别接种白色念珠菌、黑曲霉2支,另一支不接种作空白对照,培养5天。
逐日观察结果。
2.4.2.2 结果判断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规定。
2.5 无菌方法适用性检查
2.5.1 接种
取装量为25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8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金黄的葡萄球
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管;取装量为25ml的改良马丁培养基4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管。
其中一支加入一个单位的样品,另一支作对照,置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培养条件相同的条件培养3~5天。
2.5.2 结果判断
与对照管比较,含样品的各管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可以按照此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进行供试品检查。
注:方法验证试验也可以与样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3、验证记录
3.1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3.2 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检查记录
七、验证结论
验证结果符合标准规定,则本检验方法(直接浸泡法)和检验条件适合本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
报告人:日期:审核人: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