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油藏实习报告大学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和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油藏勘探与开发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了解油藏勘探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在2023年7月至9月期间,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油藏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油藏勘探与开发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实习单位为我国某大型油田公司,实习地点位于油田生产现场。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内容:1. 油藏地质调查:在实习导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油藏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野外地质观测、样品采集、地质图件绘制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层划分、岩性描述、油气藏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2. 测井解释:学习了测井曲线的原理和解释方法,包括电测、声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
通过实际测井数据的解释,了解了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参数。
3. 油藏动态监测:学习了油藏动态监测的方法和设备,包括生产数据采集、井筒温度测量、油藏压力测量等。
通过分析油藏动态数据,掌握了油藏开发动态和开发效果。
4. 油藏数值模拟:学习了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油藏建模、参数优化、模型验证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技能。
5. 油藏开发方案编制:在实习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编制了某油田的开发方案,包括油藏评价、开发目标、开发方式、开发计划等。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油藏开发方案编制的流程和要点。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油藏勘探与开发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与同事们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3. 了解了油藏勘探与开发行业现状:通过实习,了解了我国油藏勘探与开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模板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模板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XX地质勘探有限公司进行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质填图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学习了地质填图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了绘制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处理等方式,加深了对地质实践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习目的1.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2.熟练掌握填图软件的使用方法;3.加深对地质实践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我们首先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了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绘图等一系列基本工作流程。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填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设置填图参数、如何导入数据、如何绘制地质图形等。
2. 实地勘察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进行实地勘察,深入了解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以及岩石类型、结构特征、物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实地勘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地质特征,在填图过程中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表达现场实情。
3. 数据处理在实地勘察之后,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包括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岩相学分析、类岩石组分析等等,以此为基础生成各种地图、柱状图、曲线图等,为后续绘图提供数据支持。
4. 地质填图最后一步是进行地质填图。
填图主要包括将各种地质信息(如地形高程、地层分布、岩性类型等)整合到一个整体地图之中,以此表现地质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
在填图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填图图件的规范性、精确度和美观度,力求呈现出高水平的地质图景效果。
四、实习感受本次实习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我们深入领会了地质填图的精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地质填图这一实践工作对于地质勘探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在此次实习中,我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及发展方向,也提升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和同组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调试,相互分享经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此外,实习期间与企业中的老师和职员的沟通交流,使我对地质勘探行业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方向,尤其是从事地质探测、地质图像分析和科研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指导。
地质勘探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地质勘探实习是地球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环节,旨在让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勘探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技术要求,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单位为某地质勘探公司,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填图、野外实地考察、钻探操作、岩心采样、室内岩矿鉴定等。
三、实习过程和收获1. 地质填图地质填图是地质勘探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填图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地质罗盘、水准仪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掌握了填图软件的操作方法。
通过填图,我对地层的分布、断层的位置和岩性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野外实地考察在野外实地考察环节,我参与了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岩矿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实地观察,我学会了识别不同的岩石、矿物和构造类型,并掌握了照相、素描等记录方法。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GPS定位和测量地形高程。
3. 钻探操作钻探是地质勘探的关键环节。
在钻探操作中,我了解了钻机的工作原理、钻进工艺和钻探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钻杆连接、钻头更换、钻进速度控制等技能。
4. 岩心采样岩心采样是获取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
在采样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采取岩心样品和包装保存。
此外,我还掌握了岩心样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5. 室内岩矿鉴定室内岩矿鉴定是对野外采集的岩矿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和分类的过程。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设备进行岩矿鉴定,并掌握了岩矿鉴定报告的编写方法。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地质勘探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苦性,对地质工作者充满敬意。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是在XX地质公园进行的,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是进行地质学实习的理想地点。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景点,如断层、岩层、火山口等,并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测量。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地观察和测量在实习期间,我们使用了地质罗盘、测量仪等工具,对地质现象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测量。
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并记录了不同地质层的颜色、厚度和接触关系等。
2. 岩层和断层的识别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岩层和断层。
我们观察了不同岩层的颜色、质感和层理结构,并学会了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岩层的年代和形成环境。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识别断层,并观察了断层的特征,如断层擦痕、断层泥等。
3. 地质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观察了地质现象,还学会了如何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我们通过观察断层、岩层和火山口等地质现象,了解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并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现象与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相结合。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观察了许多地质现象,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工具进行实地测量。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岩层和断层,并了解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更加关注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我们相信,这次实习对于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填图实习报告(正文)
填图实习报告(正文)第一章绪论本次地质填图主要是想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对一般地质现象的观测和地质填图方法,使我们能够独立地进行地质填图工作的能力。
实习以学习地质填图为主,以现场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现场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其实习内容以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古生物学为主,同时结合了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的基本知识。
一、实习区地理概况本次实习地位于冷水江市东北郊约16公里处的锡矿山七里江地区(东经110°27’30”—110°30’30”,北纬27°44’30”—27°48’00”),区内有市内公共汽车往返,交通方便。
实习住宿地方位于南矿的株木山,周边有超市、医院、餐馆,住宿区内还有乒乓球场和无线网络,大门前不远处还有广场,广场对面还有篮球场等体育锻炼场所。
冷水江市得名由来于其处资江北岸,因此江水在此处较冷,故得其名。
冷水江市里1960年设立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材料基地,被誉为湘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冷水江市地处湖南中部、资江中游、雪峰山东麓。
东抵涟源市、南邻新邵县、西北接新化县。
北部、东北部以及西南面为山,四周向东倾斜。
土地面积439平方公里。
冷水江市地处地球的北温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候16.5°C,年均降水量1648毫米,全市雨水充沛,气候适宜。
锡矿山地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低山地貌,海拔标高822.9米,位于矿区东北部岳高岭;海拔最低点516米,位于矿区西北部西沟部位。
矿区地貌具北高南低的特征,往南过渡为丘陵地貌。
地形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勘查地区走向北东至南西,基本上沿F3断层展布,其东西两侧位正地形,中部为山间谷地,为居民密集区。
冷水江市为湖南省几何中心,面积为436平方千米,人口近40万,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不对称的马鞍形。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引言地质学实习是我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学生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知识的应用,并对地质学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报告将对我在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习目的与背景地质学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在地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实习地点选择在实习前,我与导师一起选择了实习地点。
考虑到实习的实践性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度,我们选择了某地质园作为实习地点。
2. 实地考察实习开始后,我深入实地进行了考察。
通过观察地质构造、岩层特征、地貌景观等,我对地质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 采样与标本制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采样的方法与技巧,并进行了一定数量的采样工作。
随后,我按照要求制作了标本,使得我对不同地质物质的特征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结束后,我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处理。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可以得出一些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质变化的趋势。
5. 实习报告书写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我收集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和资料。
在实习报告中,我将对实习所得到的结果和发现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并对实习的启示和收获进行了深入思考。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地质学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重要性,并且认识到地质学实践所带来的学习体验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与建议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实地考察中的困惑、数据处理的不熟练等。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细节,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结语通过这次地质学实习,我对地质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地质学实践的重要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8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8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1、实习概况: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1)昌乐火山口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
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
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2)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为季节性河流。
地质工作实习报告3篇
地质工作实习报告地质工作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报告内容:1. 实习目的:地质工作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地质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为某地质勘探公司,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3. 实习任务和工作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项地质工作任务:- 地质勘探:参与了地质调查和勘探活动,包括地质地形观察、岩石采样和测试等。
-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用于地质模型的构建和预测。
- 地质图绘制:根据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结果,绘制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地质情况。
- 参与会议和讨论:与地质团队成员一起参加了项目进展会议和讨论,交流经验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4. 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地质工作实习,我获得了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熟悉了地质勘探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了地质工作的全过程和流程。
- 提高了地质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运用地质知识来预测地质情况。
- 加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了多项地质工作任务。
- 对地质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对未来从事地质相关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5.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地质工作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次实习对我个人和专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从事地质工作的志向和目标。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和实践的能力。
地质工作实习报告精选3篇(二)报告名称: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报告日期:[日期]报告地点:[地点]实习单位:[单位名称]实习时间:[实习时间段]实习内容:1. 实习地质勘探工作2. 实地勘测及地下导线布置3. 深度钻探及地层取样4. 岩土工程实地测试5. 地质灾害评估和风险管控实习效果评估:1. 学习并掌握了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地质勘探工作流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优秀4篇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优秀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目的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
2、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
3、现场认识断层、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建立地质思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能力,初步掌握三大岩类的特征与区别标志,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认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实习方式与注意事项1、本实习属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实习,以教师指导方式为主,结合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地质实际认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学会简单的野外工作方法。
2、实习期间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整个实习期间均为集体活动,严禁个人行动。
3、实习开始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阅读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了解实习计划和安排,准备实习用品。
4、野外实习中,每到一处,学生先集中听老师讲述,然后按实习小组分头进行地质观察描述,有问题要及时提出,争取在现场弄懂。
5、自觉遵守纪律,爱护树木、庄稼,不乱仍杂物,保护环境,上山严禁烟火。
2023地质实习报告五篇
2023地质实习报告五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序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安排,在学完专业基础课之后,必须进行一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
其目的在于使我们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岩石及地层露头进行观察和描述,能够利用岩性、化石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掌握实习区各地层的分层标志及填绘地质图的方法;学会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学会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学习观察和分析各种地质构造,掌握识别褶皱和断层的标志,了解实习区地质构造发展历史;学会利用实际资料进行室内整理和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实习任务:实习结束时,应提交下列成果:1.实习区地质报告一份;2.实习区地形地质图一幅(1:5000)3.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各一幅(1:1000)4.图切地质剖面图二幅(1:5000)5.实习区构造纲要图一幅实习过程准备:为了强化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计划规定地质填图实习时间为6周,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习动员和准备工作(两天)首先由地质专业的领导进行实习动员,说明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宣布实习计划。
然后由指导老师介绍实习区的地质情况,使学生基本了解实习区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地质概况,同时做好物质准备。
第二阶段野外地质地质踏勘(3)天采用横向穿越和走向追索的方法,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生对实习区内的地层和构造的整体特征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三阶段测制地层剖面(3天)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然后去野外分组实测地层剖面,主要测制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地层。
根据实测资料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第四阶段地质填图(3周)首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质填图方法,包括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地质观察点的标定,地质观察和记录,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然后同学分组进行野外地质填图。
关于大学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
关于大学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大学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1实习报告是野外实习全部工作的系统整理、分析与总结。
是反映同学实习与教学效果的最后成果。
因此,要求同学很好地进行总结,认真地讨论编写,真正地反映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同时也要求同学实事求是,要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编写报告要文字叙述精炼,图件整洁清晰、能说明问题。
一、概述实习日期、地点(包括野外观察范围)、内容、目的及要求,完成的情况。
实习地区的交通、经济、地形、水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
二、实习地区地质概况1 、实习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的位置及其基本特征,实习地区的地貌特征,附位置图。
2 、地层的时代、名称、代号、分布、岩性特征、成因、风化特征,岩层构造与地貌的关系等,附地层柱状图。
3 、地质构造本区地质构造总的.特征。
褶皱:名称、位置、组成地层、产状、类型特征、成因分析,附图。
断层:名称、位置、类型、特征(断距、破碎带、伴生裂隙等),附图说明。
节理、劈理、卸荷裂隙等发育情况。
本区构造应力场的简要分析。
三、岩溶现象岩溶现象的分布情况,发育在何种地层中。
岩溶的形态特征:地貌和地下洞穴,通道。
岩溶发育的规律性:地层、位置,发育的阶段,垂直分带性,与断层、节理、层理的关系。
对工程的影响:水库渗漏、坝基及绕坝渗漏,洞室围岩稳定,地下水水源。
四、边坡岩体稳定问题据下苇甸电站及担礼隧道等地所见,试述本地区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因素都有哪些?在这几处都是哪些因素起控制作用?试分别论述。
对下苇甸Z3J岩体边坡,试用赤平投影法,分析其稳定性。
五、隧洞岩体稳定问题就实习所见,试述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因素。
试估算原军——三铁路线隧洞的山岩压力及围岩自稳时间,并评价分析其稳定性。
试评述斜河涧铁路隧洞围岩稳定性及喷锚支护措施的原理,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优缺点。
六、陈家庄坝址工程地质条件陈家庄坝址地质条件概述: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等。
如选定为土坝坝型,试选择确定溢洪道、电站及隧洞的位置,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实习报告14篇
地质实习报告14篇地质实习报告14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1。
时间: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2。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
路线:1)。
秦皇岛市石门寨镇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
目的:1)。
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
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
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
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
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测量实习: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习位置的地形图。
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
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实习内容:碎部测量: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
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
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
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正确的读出水平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
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
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
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平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
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
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
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施工放样:心得体会:我们的实习正好是期末,很影响考试的心理。
同时全站仪数量太少对我们的测量不免产生了不少感叹。
要是这些方面能得到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实习会更加愉悦。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组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贵。
这种测量是不能单靠个人能力所能完成的。
同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细心做事反复思考的重要性。
这次实习很坚苦,天冷,而且还下着雨,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组员们早起不午休的测绘,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务不是问题。
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不分时段的来给我们耐心指导,感谢老师。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2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一、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3篇)
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3篇)地质实习报告一、什么是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
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
二、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3篇)紧张又充实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写实习报告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质实习报告1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
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导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本次实习我们利用罗盘在多处测量了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这些过程中,我对罗盘功能的认识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还熟练了产状三要素的各种表达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图示法。
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姚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
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地质实习报告2《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地质实习报告1500字2篇
地质实习报告1500字地质实习报告1500字精选2篇(一)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历史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地质实习是地质学专业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课程。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亲身参与实际的地质调查工作,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本次地质实习是在某地的一座火山区进行的,该区域是一个火山喷发过的地区,具有丰富的火山岩矿物资源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通过此次实习,我们旨在了解火山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火山岩的成因和性质,并对火山地貌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在实习期间,我们先后进行了火山地质调查、岩石采样分析和地貌景观观察等工作。
1. 火山地质调查我们首先对该火山地区进行了综合地质调查,包括调查火山地貌、火山岩石分布和地层剖面等。
我们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记录了火山的喷发历史、喷发口的位置和喷发物的成分等信息,并绘制了火山地貌图和火山岩矿特征图。
2. 岩石采样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火山岩的成因和性质,我们在火山地区采集了一些岩石样品。
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火山岩进行采样,包括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角砾岩等。
通过对这些岩石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室的分析,我们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等参数,以及对岩石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
3. 地貌景观观察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对火山地区的地貌景观进行了观察和调查。
我们登上了火山的顶部,并从高处俯瞰火山口和周围的地貌景观,记录了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貌特征,如火山锥、喷发口、火山喷发物等。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地质实习,我们不仅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锻炼了实地调查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了火山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了火山岩的成因和性质,掌握了火山地貌的观察和调查方法。
我们还通过岩石采样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火山岩矿物的组成和特性,加深了对岩石学的理解。
同时,通过对火山地貌的观察和调查,我们对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貌特征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总结(精选3篇)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总结(精选3篇)大学生地质总结篇1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实习,能够熟悉会计核算的流程,基本掌握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种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各种会计核算的方法。
能够将书本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业务处理相结合,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的时间安排20年7月14日—— 20年7月25日三、实习的地点和单位本校田家炳楼615实验室四、实习的内容1.建账。
根据所给资料给每个账户开设账页,并将期初余额过入各个账户。
2.填制记账凭证。
根据所给的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
3.登记账簿。
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相应的账户,并在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4.试算平衡。
按照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的方法,对账簿记录是否正确进行检查。
以保证账簿记录的基本无误。
5.编制财务报表。
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五、实习收获此次实训,使我在会计理论直接指导下具体掌握会计操作的基本循环过程和方法,将会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此次实训的学习,增强了我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我的独立操作能力,知识的根也扎得更深。
现将我在此次实训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介绍如下:1. 在设置账、明细账和总账三种账簿过程中,对于总账是对日记账、明细账的综合和控制,日记账、明细账是对总账的进一步细分有了实质性的认知。
在启用会计账簿时,知道了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在账簿扉页上应当附启用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字和单位公章。
刚开始做账时,我总是把余额忘了写入账簿,要不就忘了写上借贷方向,经过实训明折了在建账的时候,首先应该将一级科目名称写在账页的右上角“编号” 处;其次,将该账户:年1月1日的期初余额写入第一行的“余额”栏内;然后,在“余额”栏的前面写上余额的方向“借”或“贷”;并在第一行的“摘要”栏写上“期初余额”。
学号+姓名:地质、地貌、地图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地图野外实习报告(2021年7月7日—10日)学校:学院:班级:序号:姓名:实习过程总体安排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②野外实习阶段;③总结阶段;④完成实习报告阶段。
时间和进度安排第一天:室内准备第二天:盛乐校区—清水河—托克托县第三天:托克托县神泉周边—盛乐校区第四天:盛乐校区—哈拉沁沟—东西乌素图............地质、地貌、地图野外实习报告序号:姓名:实习报告内容:(宋体四号、标题加粗、字数:3000字左右)一、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地理类专业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野外考察、观察、描述,验证课堂理论学习内容,并学会在野外辨认和判断不同类型岩石、矿物、断层、节理等地质现象,识别与观察各种地貌类型,并理解其成因,能够将局部地质地貌现象与区域地壳运动史联系起来。
此外,通过野外调查,还使学会使用地质罗盘、阅读地质图、野外地质地貌现象描述等野外工作基本技能。
为了巩固在课堂土所学的理论知识,增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高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获得地质、地貌、地图学方面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自然地理形态和现象的形成与其对自然、生活的影响。
二、实习要求1.通过野外实习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课堂有关内容的理解:2.通过现场的宏观分析,理解地质构造变动的过程,建立地质实习空间观:3.通过野外路线观察,学习一般的野外工作方法:4.通过学习加深对地质学与地貌学联系的认识,为学好地貌学打基础5.了解野外工作,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奉献资源环境科学工作服务。
三、实习方法与实习工具(一)实习方法1.分组讨论。
一个班级共分为六个小组,各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组间互动,共同完成本次实习的必要活动。
2、实地勘察法。
通过对实习沿路的山体状况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3、地图分析法。
利用各个小组分到的地形图,使用地质罗盘了解各地区的地形地势并进行专业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前言根据勘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在学完《普通地质学》《矿物与结晶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应进行一次野外地质现场实踏。
实习的目的在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实踏,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在知识上进一步深化,以达到概念的明确融合贯通,牢固掌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踏,以达到逐步提高和运用基本知识,解决了野外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和提高基本技能和训练野外地质工作基本功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总之,教学实习在教学计划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应给以充分重视。
实习区域概述拉萨河:藏语称“吉曲”。
河源地区为平坦湿地,海拔5200米,汇入口海拔3580米,总落差1620米。
从源头始,至彭错、色日绒、绒麦、直孔等地,于曲水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
流域东西长约551千米,流域面积32471平方千米,占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的13.5%,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
流域北部山峰海拔5000~5500米,谷底海拔4000~4500米,相对高差约1000米。
流域南部山峰海拔4000~4500米,谷底海拔3580~4000米。
其干流段水能蕴藏量171.7万千瓦,在雅鲁藏布江各支流中位居第三位。
柳梧新区:柳梧新区位于拉萨市西城区以南,紧邻拉萨河南岸,与拉萨老城隔河相望。
启动区平均海拔3640米,距布达拉宫10公里。
向北通过柳梧大桥和老城区相连,通过拉贡公路、柳梧新区机场快速通道直达贡嘎机场;向东通过拉萨河南岸公路和川藏公路相连。
气候:柳梧新区属藏南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阳光充足,年日照数2973.6小时,年平均蒸发量2181毫米,年平均降水量442.54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5倍左右。
年平均气温7.4℃,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15.5℃,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2.3℃,最大冻土深0.3米(阴坡)。
雨季集中在6—9月,夏秋两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
降雪量很少,一般在初冬或春末。
盛行风向为河谷风,主导风向东偏南,频率14%,静风C=23%,次为西风。
地形地貌特征:柳梧新区可用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拉萨河与周边山体围合成的三个山坳里,形成相对独立的三个用地单元。
坡度在5%以下区域面积为32.9平方公里,坡度在5—1 0%之间的区域面积为6.2平方公里,坡度在1 0%以上的区域面积为2.6平方公里。
新区背山面河,周边山势陡峻,冲沟发育,南部和中部的用地单元位于城市的主要风口,风积粉沙丘和扬沙较为突出,生态环境敏感度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其他地区大。
区内主要的地貌类型有山地、山谷地带、河谷地带、河流及河漫滩。
地质水文:柳梧新区处在雅鲁藏布江断裂带附近,为8度地震烈度地区。
新区启动区范围内大多为山间河谷平原地貌,地势相对平缓,不良地质现象少。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季冲积、洪积层的潜水,赋水量丰富,水位埋藏浅,透水性好。
色拉寺: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
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
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宣德九年(1434)。
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
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
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
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哲蚌寺: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
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
“哲蚌”是藏语,直译为“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简译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1962年,哲蚌寺列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实习内容D1:拉萨河南岸同昌加油站东侧砖厂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天气阴位置:N29°38′020″E091°10′043″H3658m基本描述:在砖厂,我们看到坡积层,里面有粗粒、细粒的石子出现,但以粘土为主,粘土是砖的原材料。
闪长岩出露外表,里面黑色颗粒较多,少部分花岗岩出露,里面有钾长石,表现为肉红色。
随后听老师讲解一段时间,学会了GPS的使用,沿着318国道按原路折回,天开始下雨经过第二个点。
D2:拉萨河南岸同昌加油站西边位置:N29°38′208″E091°09′835″H3659m产状:220∠84基本描述:露头天然良好,大部分为硅质岩,上部肉红色,表面风化,中部灰色,层状。
肉眼鉴定矿物:似矿物所占总体积百分比鉴定成分,以及观察粒度、结晶程度等矿物结构,在这点看到了节理面光滑平整的剪节理,和节理面凹凸不平的张节理。
(剖面图见野簿)D3:拉萨河南岸便民警务站300m左右(藏獒培训基地西墙)位置:N29°38′408″E091°09′356″H3659m产状:175∠87基本描述:岩石此地为灰岩,是做水泥的基本原料,暗色矿物,表面风化较为严重。
(剖面图见野簿)由于受天气影响,雨下的大,在警务站躲雨片刻,指导老师建议我们,今天的实习到此为止,第二天继续前行。
D4:拉萨河南岸西侧50m左右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天气晴位置:N29°38′383″E091°09′076″H3661m产状:182∠65基本描述:岩石为灰石,为未硅化的石灰岩,石灰岩下层为风化的黄色石灰岩,层状构造,部分为肠结构(香肠结构)中间位层状硅质岩,层状极为明显,部分侵入岩夹杂。
往西走20米,岩石结构还是以灰岩为主,但发现岩床(阶梯状),薄层为页岩,节理明显,并且发现小的断层。
(剖面图见野簿)D5:拉萨大桥南岸西侧4000m左右位置:N29°38′049″E091°070′778″H3663m产状:190∠63基本描述:露头性质好。
大部分为板岩,解理面光滑平直,板岩外面覆盖少部分黄色矿物,大致估测为褐铁矿薄膜,此地区透水性良好,估计有部分矿产。
解理面距离公路较近,危险系数高,建议设基墙,以防发生危险。
此处板岩解理规则,光滑,较厚,可作为建材,水泥原料、砚台、以及西藏具有民族特色的经文刻印。
(剖面图见野簿)D6:拉萨火车站往东2km左右(柳梧新区)位置:N29°38′222″E091°05′162″H3665m产状:174∠84基本描述:此处主要观察坡积层,坡积层上部为板岩。
坡积层是由上方高山上的岩石风化堆积的棱角状大颗粒的聚集,磨圆度差,分选差,含砾石,细沙、粉砂及泥沙,坡积层较厚,范围较广。
当坡积物遇到大雨时极容易造成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坡积层下部有小河,小河在旱季几乎无水,但在雨季洪水流量比较大,容易造成季节性的水灾。
(剖面图见野簿)由于天气原因,我们不得不推迟计划安排,经过几天的调整,实习继续。
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天气晴D7:拉萨色拉寺西北角(距离色拉寺中心300m左右)露头性质:花岗岩岩墙(岩脉),花岗岩粗粒根据岩石学的基本理论:SiO2含量:>63%(酸性);63%~52%(中性);52%~45%(基性);<45%(超基性)粒度分级:粗粒d>5mm;砾岩>2mm;砂岩2~0.05mm;粉砂岩0.05mm~0.005mm;泥岩<0.005mm岩性:长石、石英、黑云母位置:N29°41′975″E91°78′049″H3670m基本描述:整个岩体为花岗岩岩体,在整个解理面中发现两条硅铝质岩墙,其中发现石英晶洞,石英晶体规则完整。
围岩砾石大于5mm,石英脉以隐晶质显现,另外在石英质中发现大量长石,风化程度较强,解理面之上出现植物劈理,花岗围岩有苔藓植被,初步推测有透水层,为沉积水。
解理为张性的,表面出现少量黄色矿物,初步鉴定为铁锰岩(沉积水运载至表面)岩体上方有红褐色冲刷痕覆盖花岗岩,为含铁水分沉积。
(剖面图见野簿)D8:色拉寺西北角(后山旁)由于这个点距离D7很近,所以位置采用前面的点基本描述:从第七个点往上移动几米的样子发现了一个异常构造:李氏环:均质体、花岗岩、闪长岩、球形风化构造。
李氏环外壳颜色呈黄色,这是由于地下水带来的铁质或铁锰质矿物,李氏环越往中心走颜色越深,说明地层越新。
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风化而形成的,具有方向性,各个方向结晶程度差不多。
在这里球形风化比较明显(尤其是闪长岩和花岗岩)距离此处不远之处发现少见的膝状构造(在一个弯曲岩脉中,弯曲处解理较其他地方多)。
D9:色拉寺一号泉口于此处有一个小的断层,一个断层往南北走向,一个断层东西走向,两个断层交错,形成含水带。
产状:120∠81基本描述:此处与色拉寺周围其他地方有点区别,周围树木很多,可能与地层构造有很大关系。
色拉寺后面由于与其他地方有不同的地理构造,断层比较多,断层的交叉面形成了含水层,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剖面图见野簿)D10:色拉寺二号泉口此处也是断层比较多的地方,有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南走向三个断层,是天然的含水地段位置:N29°41′435″E091°08′096″H3792m产状分别如下:230∠27290∠87163∠73由于此处泉水正好在三个层面交叉地带,此处的泉水丰富并且甘甜。
(剖面图见野簿)D11:哲蚌寺西南方向200m由于山较陡,为了安全,我们没有爬上去,只在山脚下做了初步了解。
此处主要为花岗岩岩性的石林(可做水泥),片岩及其页岩。
我们发现几组较为陡峭的解理面,经风化,冲刷形成的地貌(与张家界石林的形成原因相同)为区域性解理,两组或者几组解理交叉形成花岗岩石林(内地少见)。
石林上可见溶洞,为喀斯特地貌,洞下为浅水层。
D12:哲蚌寺大佛下方此处是由学长为我们解答而设下的一个点。
位置:N29°40′494″E091°02′762″H3819m产状:342∠72注*此处为中途休息的一个点,便于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地质三大件的使用。
休息过程中由湖穴项目负责人带领我们去观看了哲蚌寺周围湖穴,此地湖穴较多,有深有浅据他说,这是由于早期冰川移动而形成。
(水滴石穿原理)D13:金正公司30m左右位置:N29°39′310″E091°02′005″H3803m产状:243∠79这里有一个大型水泥产,拉萨的大部分水泥都在该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