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2023新课标版)
4.蚕变了新模样【教材简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蚕蛹。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教材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蛹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这两个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前期课外观察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
再研讨环节,围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感性经验。
本节课内容和后面几课将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学生迎来了收获成果的时刻。
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充满了好奇,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特别是针对蚕茧中的蛹是有生命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推测有生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在这节课上需要进行分层引导,并提供多种观察工具,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有效的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茧和蚕蛹,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了解蚕蛹的身体结构,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思维]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和幼虫的异同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观察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茧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图画进行描述和记录。
[态度责任]通过蚕丝和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套蚕茧、放大镜、剪刀、手电、尺子、作业本等。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的一生》中的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蛹、成虫的形态变化。
2. 教学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蚕宝宝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生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自主探究3. 交流分享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蚕的发育过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蚕的发育过程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7.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的形态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并指出各阶段的形态特点。
2. 答案: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分为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阶段:身体柔软,有许多脚,不断蜕皮长大;蛹阶段:外形像花生,不能进食,进行内部器官的改造;成虫阶段:拥有翅膀,能飞行,繁殖后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其他昆虫发育过程的信息,了解不同昆虫的发育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家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蛹、成虫的形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视频、实物蚕、放大镜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家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2)分析家蚕变态发育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物蚕,分组讨论家蚕各个阶段的特征,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交流分享(15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幼虫期:吃桑叶、蜕皮、长大蛹期:吐丝、结茧、变形成虫期:破茧、交配、产卵2. 家蚕变态发育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一幅蚕的生长图。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使学生了解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可以让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拓展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准确把握。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过程。
5. 交流分享环节的组织。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让学生掌握蚕的不同阶段的名称和特征。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信息整合和分析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节以《蚕变了新模样》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描述,向学生展示了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教材内容涵盖了蚕的受精、孵化、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过程。
2.2 学生分析:学生可能对蚕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更深入地掌握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和进行实验活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蚕的生长变化。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进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活动和任务。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动物生长过程。
教师展示蚕的生长过程插图,引发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的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包括受精、孵化、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教师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蚕的不同阶段的名称和特征。
4.3 学生实践活动: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插图,描述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蚕的生长变化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口头提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理解程度。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5.2 学生实践报告:学生根据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的过程,编写实践报告。
教师评估学生的报告内容和方法,并给予评分和反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命的奥秘》中的第7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的变态变化以及蚕丝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变态变化,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变化过程、蚕丝的制作。
难点:蚕的变态变化原理、蚕丝制作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片、蚕丝制作视频、实物蚕茧、显微镜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蚕茧、丝线、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a. 讲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
b. 讲解蚕的变态变化,让学生了解蚕从卵孵化到成虫的过程。
c. 播放蚕丝制作视频,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a. 分组观察蚕茧,让学生了解蚕茧的结构。
b.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显微镜观察蚕丝的结构。
c. 学生分组合作,尝试用蚕茧制作小物品。
4. 例题讲解:a. 出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让学生描述蚕的变化。
b. 出示蚕丝制作过程图,让学生解释蚕丝是如何形成的。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绘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蚕丝制作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蚕的生长发育过程2. 蚕的变态变化3. 蚕丝制作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b. 解释蚕的变态变化原理。
c. 介绍蚕丝的制作过程。
2. 答案:a. 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卵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b. 蚕的变态变化原理: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形态、生理、生态等多方面的变化,如幼虫期与成虫期的形态差异、蛹期的蜕变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知道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难点:昆虫变态发育的内在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蚕的生长图片、实验材料等。
2.学具:学生实验材料、笔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
2.呈现(5分钟)展示蚕的生长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昆虫为什么会发生变态发育?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变态发育的内在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和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孵化、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热爱,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各个发育阶段之间的关系和变态发育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家蚕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3. 新知讲解:a. 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各个阶段的特点。
b. 结合显微镜观察家蚕的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育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2. 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及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b. 为什么家蚕会经历变态发育?c. 请列举三个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 答案:a.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 家蚕经历变态发育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学习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并深入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茧、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填写观察记录表,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讨论家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家蚕变态发育的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蚕茧,加深对蚕发育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的特征卵:小,圆形,黄色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成虫:翅膀,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说明各个阶段的特征。
2. 答案要点:(1)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各阶段特征:卵:小,圆形,黄色。
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
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
成虫:翅膀,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9.我们在做“给花传粉”的实验时,先用雌蕊的柱头轻触纸上的花粉,发现它很
容易沾上花粉(如图)。这是因为雌蕊的柱头上有什么?它在花产生种子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解:雌蕊的柱头上有黏液。它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解析】【解答】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雌蕊柱头上有粘液可以更好地帮助雌蕊接受来自雄蕊的花粉。
★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蚕茧一般为白色或黄色,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
★蚕茧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
★表面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2、观察蚕蛹
(1)解剖蚕茧
用剪子把蚕蛹从蚕茧中取出来。
【提醒】
①小心使用剪刀,不要伤着
②剪刀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
了解蚕茧特点
了解蚕蛹身体特征
了解蛹是有生命的。
知道蚕变蛹前还要进行第5次蜕皮
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异同
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的作用
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共性
巩固课堂知识
坚持观察记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在科学探究中,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详细内容为第二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的第五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特点,从而深入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家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交流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蚕的生长周期图片、蚕茧、蚕丝制品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茧和蚕丝制品,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长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蚕是怎么变成茧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过程。
2. 自主探究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观察蚕的生长周期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指导解题方法。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各小组汇报观察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经历完全变态发育呢?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长过程蚕卵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2. 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发育阶段多形态结构差异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画出家蚕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各个阶段的特点。
答案示例:(1)蚕卵孵化:小蚕破壳而出,呈黄褐色,身体细长,有多个环节。
(2)幼虫期:小蚕逐渐长大,吃桑叶,蜕皮,身体变白。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4.蚕变了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经历了养蚕的活动,体验到蚕从孵化到幼虫期的成长过程,继续探究蚕结茧吐丝成蛹的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探索蚕茧和蚕蛹的发育变化和功能,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观察实物。
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
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
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
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
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茧;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蚕,蚕茧,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秤,手电筒,开水,烧杯,竹签(或毛刷),丝绸制品,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蚕的幼虫长大后会吐丝结茧了,蚕用茧把自己包了起来,茧里的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
4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2.知道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3.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4.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5.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6.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茧的特征。
2.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思考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裹起来呢?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它们还活着吗?二、讲授新课(一)聚焦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点拨:蚕茧的形成:蚕吐丝了,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蛹的样子:拿者蚕茧摇一摇,放在耳边会听见声音,还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
对着光亮照一照,可以看见蚕茧里有一个纺锤形的影子。
我们用剪刀小心地把蚕茧剪开,会看到茧内有一个体型短粗的深褐色的东西,它与蚕的身体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就是蚕宝宝变成的蛹。
(二)探索1.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播放视频:【知识解析】观察蚕吐丝。
猜测蚕宝宝在蚕茧里面有什么变化,首先应对蚕茧进行细致观察,看能否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该如何观察蚕茧呢?观察准备: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
观察方法:重点观察蚕吐丝的行为及丝的特点。
观察记录:蚕吐丝时,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
蚕在吐丝前后的变化:(1)吐丝前,蚕食欲下降,躯体发黄发亮,变透明。
(2)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3)吐丝后,蚕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
2.观察蚕茧中的蚕蛹(1)观察蚕茧①形状:椭圆形②大小:大小不一,长约3~4 cm,宽约2 cm③颜色:白色、黄色等④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可以将蚕茧剥开。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及反思
2.4蚕变了新模样【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
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饲养观察活动也达到了高潮,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也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因此,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汇报前期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另外,如果需要解剖蚕茧,学生肯定会有很多的不舍,教师可以准备一部分蚕茧供学生观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2.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2.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3.能够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过程的视频或图片,PPT等。
学生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软尺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PPT展示学生前期养蚕过程拍摄的不同阶段照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的蚕宝宝已经生长到什么阶段了?(预设:结茧)2.提问:经过前期的饲养,我们观察到了蚕卵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过程,同学们能根据拍摄的照片再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3.学生移动图片排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蚕茧上,并适时小结:看来蚕宝宝不断生长,变出了新模样。
(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3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重点探讨家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生长与变化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变态发育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显微镜、放大镜、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片、PPT课件。
2. 学具:观察盒、蚕卵、放大镜、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生物是什么吗?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从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变化。
(2)重点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让学生理解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异。
3. 例题讲解(5分钟)(1)展示家蚕不同发育阶段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每个阶段的名称。
(2)讲解判断依据,引导学生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观察蚕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卵孵化→ 幼虫期→ 蛹期→ 成虫期2. 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幼虫与成虫形态结构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
(2)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
2. 答案:(1)生长发育过程图见附件。
(2)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幼虫与成虫形态结构差异,如:幼虫期有蜕皮现象,成虫期具有翅膀、复眼等特征。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科教版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提示】第一幅图:即将吐丝的 5 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第二幅图:蚕依托用纸做的小格子吐丝。
第三幅图:蚕吐丝时,蚕体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
第四幅图:蚕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这时的蚕丝尚少,可以看到蚕的身体已经开始变黄变干。
第五幅图:这是一个蚕已经被完全包裹在里面的完整的蚕茧。
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来回摆动,将自己的身体包裹在里面。
二、探索2:观察蚕茧中的蚕蛹1、观察蚕茧(1)导入:结茧是为了给蛹创造一个安全的“家”,这也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但这并不是蚕本身的变化。
蚕茧中的蚕现在是什么样的呢?取出一个蚕茧,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猜测。
【提示】可以从摸、看、量、说、画多方面猜测。
(2)述说我观察到的蚕茧【提示】★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蚕茧一般为白色或黄色,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
★蚕茧长3~4 厘米,直径1.7~2.1 厘米。
★表面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2、观察蚕蛹(1)解剖蚕茧用剪子把蚕蛹从蚕茧中取出来。
【提醒】①小心使用剪刀,不要伤着②剪刀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2)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茧里的蚕蛹是什么样子。
【提示】蚕蛹身体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
(展示结构示意图)从蚕房中取出一个茧,多角度观察与猜测述说交流解剖蚕茧观察了解蚕茧特点了解蚕蛹身体特征(3)蚕蛹是不是还活着?用棉签触摸蛹,或用手电筒照射它,或发出声音等,看看蛹会不会有反应。
注意不能伤害到蚕蛹哦【提示】蛹有生命,只是一般情况下不动,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
3、剪开蚕茧后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提示】蚕在茧里进行第五次脱皮,然后变成蛹。
4、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
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蚕变了新模样蚕变了新模样是小学科学24中的一个有趣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个课堂活动,学生将能够观察和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并明白蚕的生存和繁殖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蚕的变化过程。
任务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特征和变化;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观察并记录蚕的变化过程;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了解蚕的生存和繁殖方式。
教学准备:1. 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样本;2. 饲养箱、蚕的食物(桑叶);3. 放大镜、眼镜蛇镊、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描述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蚕的兴趣。
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蚕的基本知识,如蚕是什么、蚕吃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二、观察蚕的卵(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蚕的卵,并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让学生仔细观察卵的特征。
教师可以问学生卵的形状、颜色等问题,让学生思考。
三、观察蚕的幼虫(20分钟)教师准备蚕的幼虫样本,让学生仔细观察幼虫的特征。
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幼虫身上的细节,如体毛、腹足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幼虫的特点,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特征在幼虫的生活中的作用。
四、实地观察蚕的食性和生活环境(20分钟)教师将蚕放入饲养箱中,并提供桑叶作为蚕的食物。
学生可以观察蚕的进食行为,并观察蚕在饲养箱中生活的环境。
学生可以记录并描述蚕的食物摄入量和生活环境对蚕的影响。
五、观察蚕的蛹(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蚕的蛹,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蛹的外形和特征。
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蛹的细节,并描述蛹与幼虫的不同之处。
六、实地观察蚕的羽化过程(20分钟)将蚕的蛹放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蚕在蛹中羽化为成虫的过程。
学生可以记录并描述羽化过程中昆虫身体的变化。
七、总结归纳(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蚕的生命周期和变化过程,并强调重要的观察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教学设计
2.4蚕变了新模样
吗?我们怎么知道?
聚焦:
聚焦: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点拨:
蚕茧的形成:蚕吐丝了,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的样子:拿着蚕茧摇一摇,放在耳边会听见声音,还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
对着光亮照一照,可以看见蚕茧里有一个纺锤形的影子。
我们用剪刀小心地把蚕茧剪开,会看到茧内有一个体型短粗的深褐色的东西,它与蚕的身体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蚕宝宝变成的蛹。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蚕的新模样,(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
科学探索探索一: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播放视频《温故知新:观察蚕的吐丝结茧》
猜测蚕宝宝在蚕茧里面有什么变化,首先应对蚕茧进行细致观察,看能否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该如何观察蚕茧呢?
观察准备:熟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
观察方法:重点观察蚕的行为及丝的特点。
观察分析:
图1是即将5龄蚕,这时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图2是蚕依托用纸做的格子房吐丝的全景图;
图3是蚕吐丝的样子,此时蚕体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
图4是蚕已经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的样子,这时的蚕丝尚少,可以看到蚕的身
体已经开始变黄变干。
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来回摆动,将自己的身体包裹在里面;
图5是一个蚕已经被完全包裹在里面的完整的蚕茧。
观察记录:
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以S形或8字形方式摆动进行吐丝。
蚕在吐丝前后的变化:
(1)吐丝前,蚕食欲下降,躯体发黄发亮,变透明。
(2)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3)吐丝后,蚕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
观察结果:熟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
探索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观察蚕茧
(1)形状:椭圆形
(2)大小不同,长约3~4cm,宽约2cm。
(3)颜色:白色、黄色等。
(4)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可以将蚕茧剥开。
一只蚕所得到的蚕丝长度一般为1000米左右。
2.观察蚕蛹
(1)从蚕茧中取出蚕蛹。
将蚕茧倾斜竖起,让蚕蛹靠近下端。
然后用剪刀或刀片从上端剖开一个细口子即可。
播放视频《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2)蚕蛹的结构等观察发现。
蚕蛹一般情况下不动,收到外界刺激时,蚕蛹的体节会轻微弯曲。
蚕蛹的头部长出了触角,胸部长出了翅膀。
提问: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点拨:蛹还会变化,因为它发育出了两对翅膀,之后会变成蚕蛾。
在剪开的蚕茧里发现了一层蜕下来的皮,它是蚕吐完丝化成蚕蛹之前蜕下的第5次皮。
蚕一生共蜕皮6次,第6次是在化蛾之前。
观察记录总结:
交流
研讨
研讨一: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都有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体节、气门等。
不同点:蚕蛹与幼虫比较,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由青白色变成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长出了复眼,出现了盾片,已
有翅的雏形。
探索二: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点拨:会变化的,会变成蚕蛾。
探索三: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蚕蛹是蚕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过渡,既保留有幼虫时期的特点,又有成虫时期的特点。
蚕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蚕蛹一般情况下不会动,没有反抗能力,如果不用茧把自己包裹住,会被鸟类等动物吃掉,或者被雨淋死。
所以蚕蛹把自己包裹住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蚕茧包裹着蚕蛹,对蛹起到了保护作用。
科学拓展你们见过这些动物的蛹吗?它们可能是什么样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除了蚕,还有很多动物的一生也会经过蛹的阶段,如苍蝇、蜜蜂、蝉和蝴蝶等。
但是不同的蛹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蝴蝶的蛹一般是幼虫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藏的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之后直接化蛹,无茧。
蚊子的蛹与其他昆虫的蛹不同,它可以跟幼虫一样活动。
展示苍蝇、蜜蜂、蝉、蚂蚁的蛹的图片。
播放视频《认识了解蛹》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和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板书
设计
2.4 蚕变了新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