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种群的特征》,该部分内容属于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程内容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种群的特征”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2. 学生已学的统计学知识,如平均数、方差等,有助于理解和计算种群的数量特征。
3. 学生已学的生态学知识,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服务,有助于理解种群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课本中的“种群的特征”章节紧密相关,该章节详细介绍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并通过实例和图表进行了说明和解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种群的特征,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打下基础。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种群特征的分析方法。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种群特征的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种群特征的分析方法。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种群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数学方法对种群密度进行统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学习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阅读课件上的一则笑话,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说明了生物不能以个体的形式长期存在,而应组成一个集体。
师:俗语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每种生物都组成了集体,以集体的形式存在,我们通常把这一集体称为种群。
(提出问题)课件所列群体是否为种群,并归纳种群的条件?(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展示所得结论。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2.种群应具备条件:“三个一”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和同一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三者同时具备才能构成种群,缺一不可。
(提出问题)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假如你是一名渔民,你最想关注鱼群的哪些方面的问题?(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展示所得结论。
3.种群的特征种群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体,但并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些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提出问题)如何调查种群密度?方法有哪些?(学生活动)认真研读课本探究活动,明确标志重捕法。
4. 种群密度⑴概念: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⑵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⑶调查方法:①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及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的特征”,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
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2.教学重点与难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三、教学过程设计种群的特征知识点归纳知识点概述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知识点总结本节属于生态学部分的基础,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小单位,内容主要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本节的重中之重。
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我们研究种群主要研究其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种群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种群的空间特征,通常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类型。
种群数量的变化我们主要研究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两种类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它为后面学习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特征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必修二中已经对种群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学习,在本节内容继续学习种群的特征,引入自然,学生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障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能够列举种群的特征,区分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交流,能够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2、基本技能(通过分析材料数据、实验现象,尝试构建数学模型并用样方法探究种群密度);3、基本思想(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相关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学习,能用种群特征描述生活中的种群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难点:1、种群的几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五、教学课时:1课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有何影响?介绍有关应用:生产上常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而总结: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小结】最后以概念图的形式将种群的几种数量特征联系起来,直观表达介绍几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识别概念图,形成知识网络。
以概念图形式表达,更加直观,便于理解记忆。
6、种群空间特征观看图片,介绍空间特征的几个常见类型。
识图、学习记忆。
该部分内容不是难点,学生了解即可。
七、板书设计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概念:三同,一所有二、种群的特征: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具体授课时,存在时间安排稍显不合理的现象。
本来预计是把“种群的空间特征”讲完并在课堂上进行随堂演练,巩固新知。
高中生物_第1节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合作探究、相互交流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并掌握本节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为:温故知新,提出问题→导入课题→提出问题:种群有哪些特征,数量特征之间有何关系;如何调查种群密度→自主学习后讨论交流,理解五项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每个环节设计跟踪训练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归纳总结: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思维拓展:认同“整体不是部分的叠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2)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教学重难点】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多媒体演示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准备上课用的PPT。
(2)准备学生课堂学习使用的学案。
2、学生准备: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填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通过回顾知识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大家回忆生命结构层次有哪些?生:回答师: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形成一个个群体,也就是种群。
什么是种群?生: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师:强调种群定义的关键词,举例判断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C.世界上的全部鸟 D.一个蜂巢内的全部工蜂E. 市场上所有的白菜引导学生分析A.C.D.E不能描述为种群的原因生:回答师:根据分析、判断,总结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种群内的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种群有哪些特征?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及课标、考纲要求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二)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课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②同种生物构成③全部个体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课件展示:1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分析思考回答:都不是1不是一种2不是自然区域3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思考总结: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
明确种群概念的含义通过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种群不是个体的部分叠加。
种群有它的特征,引入下面内容。
问题探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所以把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听到这样的内容:中国人口某年有多少?大熊猫还剩多少只?蝗虫有多少只?要统计这些个体数量该如何操作?对于大熊猫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 但如果让你说出南草场草地上有多少蒲公英?在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统计?请同学们看,在大家的桌上有一张发下来的纸,假设这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
图中黑色圆点代表蒲公英,白色圆点代表其它植物。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估算的。
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教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高中生物_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参考课时为1课时。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的空间特征。
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种群也是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通过本节的学习,对种群的概念﹑特征具有明确的认识,为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还注重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通过亲历实地或模拟实验等活动来领悟。
二、教学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2、通过模拟实验领悟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估算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理解种群的概念,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4、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
示范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正确操作,证实它们的科学有效性。
五、板书设计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种群的空间特征六、课后反思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对种群的概念已经了解,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及相关资料预习较到位。
该班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本节课总体上完成了课前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及评价内容,能通过课堂导入、情境创设、简短视频播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出发,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提高创新思维与质疑能力,使学生最终领会了科学的实质,落实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种群的特征》 学历案
《种群的特征》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种群的概念,能准确判断种群。
2、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3、理解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这些特征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能够描述其类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1)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要点。
(2)年龄结构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三、知识链接1、个体的概念:指单一的生物体,是构成种群的基本单位。
2、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四、学习过程(一)种群的概念1、思考:以下哪些属于种群?(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2)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3)一个菜市场里的全部鲤鱼2、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3、种群概念的要点:(1)一定的自然区域:这个区域可大可小。
(2)同种生物:强调物种的同一性。
(3)全部个体:包括幼体、成体等。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①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操作要点:随机取样、计算各样方的平均值。
②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操作要点:标记、重捕、计算。
例 1: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40 只鼠,第二次捕获 30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
则该种群数量大约为多少?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例 2:某城市每年出生人口 10 万人,死亡人口 8 万人,该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3、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迁入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一、传授内容及目的:(一)传授目标: 枚举种群的特性,尝试用样要领观察种群密度。
(二)德育目标:能用种群特性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发起有建设性的见解;存眷生齿标题,认同筹划生育国策、存眷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三)成长目标:尝试运用标志重捕法观察种群密度,利用种群的特性来剖析办理生活中的实际标题。
二、传授重点与难点1、重点:种群的特性。
2、难点:样要领的选择和确定。
三、授课方法或要领:讲授法、直观传授法、讨论法四、传授历程:西席发起标题:什么是物种?学生回答:物种是指漫衍在一定的自然地区,具有一定的形态结协商生理效用,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别。
(一)引入新课:1、课件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
总结:议决学生的讨论,西席引出种群的概念。
2、剖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B、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C、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学生讨论回答:都不是。
A不是一种; B不是自然地区;C一定地区内全部个别。
老师总结:种群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地区内②同种生物组成③全部个别3、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别的简略累加吗?个别的特性能代表种群的特性吗?(课件展示:个别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别的消失而消失呢?)讨论总结:种群的不同个别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别的简略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别不具有的特性。
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样要领观察种群密度谋略该样方中个别数:注解:图中圆球为某个样方中的要丈量个别数标题:该样方中要丈量的个别数目是几多?用样要领估算种群密度时,要注意一下几点:①样方的巨细:样方的巨细应该根据所观察工具的巨细和漫衍环境而定。
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列举种群的特征,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技能与方法:尝试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种群的特征。
2、难点:样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三、授课方式或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三)讲授新课:一、种群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密度1、概念:把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称为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1)概念: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3)意义:对于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2、性别比例(1)概念:它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2)意义: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种群的特征》教学反思在本节生物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如:在讲解样方法时,在确定样方大小时,要考虑到调查对象,这样联系实际,对大树作为研究对象时,样方的面积就不能用1平方米,这样就便于理解。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教学策略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转到宏观、群体水平上来,阐明从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是生物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也充分反映了自然界生命系统的多层次性。
教材在章引言中就阐述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在本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列举具体的事例,展开讨论来说明种群的概念。
例如,一个村庄的居民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一个鱼塘中全部的鲤鱼属于一个种群,等等。
种群这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并不难理解,但要让学生能区别具体事例是否属于种群,往往会出现混淆。
因此,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种群概念。
例如:──一个种群中有不同年龄的个体;──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在引导学生理解种群概念时,要与认同生命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思想联系起来。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1)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2)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3)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再进行“种群的特征”的教学就比较顺利了。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认识和把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关心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大熊猫还剩多少只?蝗虫有没有达到成灾的密度?老鼠数量有没有增长?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多高?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在呈现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因此,让学生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是本节的重要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制定,即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完成尝试、模仿的操作。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2)
种群的特征(2)
教学
目 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教学方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
材
分
析
重点
种群的特征
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教具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回顾
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引入:
要检测某种新型除草剂的锄草效果,在两块农田中做了对照实验。现对这两块农田中杂草的数量进行统计。怎样才能既简便又准确的获得统计数据?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概念: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方法:
(1)样方法
(2)标志重捕法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结构的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1〕增长型:幼年个体多
〔2〕稳定型:老成幼年个体比利适中
〔3〕衰退性:老年个体多
2、性别比例的概念: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1〕雌雄相当:高等动物
〔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
〔3〕雄多于雌:社会性昆虫
研究意义:
教
学
过
程
典型例题
例〔2000年某某卷〕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作
业
教
学
后
记
解析种群是指一定时间、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同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同一时间、空间内的同种个体是一个种群,这些个体不仅包括所有成熟个体,也包括所有幼年、青年、老年等所有个体。但种群不是同种生物简单的相加,而是具有一系列一个个体所不具备的种群特征。即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才能成为真正的种群。此题正确答案是C。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意识。
教学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与智慧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为学习本章重点内容之一种群数量的变化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材又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其中还设计了探究活动: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我将知识目标进一步分为三个子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我国的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政策,形成社会责任感,关注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保护措施。
2.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教学难点: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
2.3【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引入思路是以具体的生物实例引入课题,启发学生了解种群的概念。
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始终以问题解决为线索。
自主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获取知识,充分发挥自身创造的潜能。
五、课堂作业:图示在课件中(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所示类型。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各特征间有怎样的影响和联系,学会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具体操作。
本章节是必修三中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入门章节,在教材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能力目标:(1)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学会本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及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2、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很刻苦很努力的,但由于教学条件和老师观念影响,对实验探究的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课课时可以根据本地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组织及完成教材要求完成的探究实验――<调查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并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进行科学实践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法、小组讨论、尝试诱思。
2、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材要求的探究实验。
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完成预习及相关导学案,总结出疑难问题带问题去上课。
(2)课代表完成合作小组的分划,并指定出合小组的负责人。
2、教师准备:(1)备课及教案学案的准备。
(2)小组的分划及实验场地的选定。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抽查学生预习学案中的有关设置的问题,及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及不解的问题,为上课做好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及课标、考纲要求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二)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课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②同种生物构成③全部个体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课件展示:1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分析思考回答:都不是1不是一种2不是自然区域3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思考总结: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
明确种群概念的含义通过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种群不是个体的部分叠加。
种群有它的特征,引入下面内容。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所以把握种群的问题探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数量特征很重要,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听到这样的内容:中国人口某年有多少?大熊猫还剩多少只?蝗虫有多少只?要统计这些个体数量该如何操作?对于大熊猫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 但如果让你说出南草场草地上有多少蒲公英?在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统计?请同学们看,在大家的桌上有一张发下来的纸,假设这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
图中黑色圆点代表蒲公英,白色圆点代表其它植物。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估算的。
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教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计算该样方中个体数注解:图中圆球为某个样方中的要测量个体数问题:该样方中要测量的个体数目是多少?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要注意一下几点:①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大小应该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②样方的数量相对多一些较好,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③取样方法没有确定的位置,要做到随机取样。
介绍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④如果在边缘处,计数时可以把左上相邻两边及夹角上及另一角上的计算在内,其余不计。
请学生回答估算结果。
学生各自采取方法估算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看课本总结探讨:样方发中,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取样原则、及样方边缘的计数问题用样方法重新估算蒲公英的数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科学思维能力为用样方法实地调查种群密度作铺垫结论:实心球的应为计数的个体布置课后完成探究活动。
标志重捕法教师总结:用样方法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如果现在要调查草原上某一昆虫或袋鼠的密度,还能不能用样方法?教师介绍: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M: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志个体数,则该调查区种群数量N=M×n/m根据重捕法的原理,看一个例子: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教师总结:1标志要牢固,不易脱落2不要太显眼,以防其被敌害捕食3标志物本身无毒,不要对其本身造成伤害。
教师小结:以上我们介绍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主要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因为他们会活动,不像植物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
用刚学过的方法进行估算让学生分析:标志重捕发中标志应注意什么?让学生掌握标志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同学们想想,对于同一个种群,它的种群密度是恒定不变的吗?哪些因素会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既然是一个种群,肯定会不断的产生一些新个体,同时也会有个体不断死亡,所以研究种群还必须了解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它也是种群数量的一个特征。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不同种群的出生率一样吗?出生率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呢?主要和生物的繁殖能力有关,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
外界环境对生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没有影响呢?教师举例点评外界因素的影响。
学生看课本、总结、思考、讨论,回答相关问题使学生了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特征,迁入率展示图片或视频播放:沿海城市人口集中时的图片学生和迁出率教师: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总结: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种群的一个特征征。
观察,思考并讨论。
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和迁出也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
让学生认识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分布的空间特征如果一个种群中老年年个体所占比例多于幼年个体的比例会不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一个种群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远大于雄性个体的比例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吗?接下来我们学习影响种群数量的另两个种群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 种群的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类型:投影见课本图4-3,组织学生观察。
思考与讨论:图4-3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哪种类型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2 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可能雌性多于雄性,也可能雄性多于雌性。
引导学生举例性别比例的三种情况:①雄性和雌性数量相当(人类);②雄性多于雌性(社会性昆虫);③雌性多于雄性(家养动物)。
一般来讲,人工控制的种群,雌性多于雄性。
想想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性别比例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
在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种群的雄性个体,使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群的密度明显降低。
老师总结:迁入和迁出对我国人口影响不大,而增加死亡率是违法的,因此只能降低出生率。
而大熊猫应该增加数量,同样迁入和迁出影响不大,因此可通过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来解决,比如让它们进行无性繁殖,人工为它们抚育幼崽,降低死亡率学生观察,同时思考,看图分析表述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思考:预测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家养动物如牛、羊等动物的变化趋势主要影响因素一样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使学生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教师总结:以上这些都是种群数量上的特征,种群除了数量上的特征以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比如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片,和老师投影的几幅图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描述: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集群分布利用上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1我国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数量?2对于大熊猫呢?看图试着描述及大熊猫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看图分析和表达能力,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
课堂总结组织学生总结种群的几个特征。
并说明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未来变化。
那么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会怎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的内容。
总结种群的特征,回顾本节课所学种群特征回答。
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
评价通过做达标测试题检测做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四、知识结构(学生活动)研读课本,小组讨论并展示所绘关系图。
(总结归纳)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1、特征描述: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够预测种群变化趋势的特征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2、关系图:年龄组成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预测方向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直接决定看书说出种群的空间特征五、能力提升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植物均需统计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5.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主要来自(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6.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出生率C.增加昆虫死亡率 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7.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A.种群处于稳定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种群迁出率超过迁入率8.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E、环境中天敌增多F、环境中阳光不足G、寄生生物增多H、寄生生物减少答案:1.B 2.D 3.A 4.D 5.A 6.A 7.A 8.ACH编写单位:辛集市第三中主备人:焦炯审核人:梁硕审核领导: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