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合集下载

学生逆反心理及鼓励法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及鼓励法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及鼓励法案例初中学生阶段的逆反心理特别强烈。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有时适当用点鼓励反倒起好效果。

但如何掌握这个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中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的体育老师。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积极参与运动,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体育游戏中,同学之间吵闹起来。

老师怕他俩打起来。

又和他们讲道理。

两名学生反倒对老师说我的一点也没听进去。

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看热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故意难为老师。

在老师的劝说下,还是牢骚满腹。

案例2:李某,男,初一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离异,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体育公开课上,老师想调动学生积极性,安排了游戏活动,希望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只有一名同学什么也不参加,老师过去微笑着叫他加入队伍,可他说什么没意思了,小儿科玩的游戏了。

声音也蛮不礼貌。

也是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老师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团队情感,快乐感。

可是,该生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玩什么?我不用你管。

”嘴里不干净话也说。

老师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加入团队你就会快乐的。

你喜欢哪些运动老师相信你,”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他妈不用你管,声音很大”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点遗憾的痕迹。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一.案例再现前段时间,我班张磊、孙佳宾两位学生,早晨未到校上课,通过调查与寻访,我在网吧找到了他们,他们竟是因为上网打游戏而忘记了上课的时间。

将他们带回学校,我大发雷霆,因为开学初我反复强调要合理运用压岁钱,切记不要迷恋上网。

将他们带到办公室,我狠狠地批评他们,老师们也帮着指责。

当我问到他们能否保证今后不再上网时,他们的声音出奇的小,像没有应声,单个问张磊时,他竟然说“不一定能做到”。

两人甚至有意地把头往斜上扬了扬。

把我气的差点上不来气。

狠狠的一通批评后,我让他们回到了班级。

气火加怒火,让我坐在那直发神,满脑子里的他们不服管,头向上扬的样子。

这不由让我想了我班的学生青松。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青松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丢三落四、潦草应付。

我多次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

他的突然转变让我莫名其妙,十分挠心。

二、课题的提出两件事合在一起,我不由想,是不是我班的学生已有了逆反心理的问题。

为此,我决定在班级中进行一次关于逆反心理的问卷调查。

三.问卷调查同学们,老师设置了一份心理问卷调查,请做完之后反馈给我,老师会为你们保密,并和你们交流。

学生心理问卷调查下面这个问卷是为了了解你的学习、心理等方面,请大家按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从各选项中选择一个,填在每个题目后面的括号里1、你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A、是B、有时觉得C、从没有2、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会主动学习()A、会B、极少C、不会3、一次考试失利,对你会有怎么样的影响()A、情绪波动很大B、和以前一样C、更加努力学习D、认为自己很无能4、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你会()A、学习B、拿不定主意C、娱乐5、你是否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A、经常B、偶尔C、从没有6、对着镜子,你注意的是自己的()A、优点B、缺点C、没想过7、当别人和你意见不同时,你会()A、坚持己见B、聆听别人的意见C、无所谓8、你认为自己的情绪乐观吗?()A、非常乐观B、比较悲观C、很悲观D、比较悲观9、当别人指出你的错误、缺点时,你往往会()A、立即翻脸B、往往为自己找借口开脱C、很不开心,并认为自己没有错D 、虚心接受10、当自己的行为遭到反对时,你能及时调整,不一意孤行( )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很少如此11、假如一项工作需要你完成,你的态度是( )A、充满信心B、有点信心,但是需要人帮助C、没有信心,害怕失败12、你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吗?( )A、都能B、大部分能C、很少能13、你惯于三思而行吗?( )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很少如此14、当有同学成绩比你好时,你会( )A、为他高兴,急起直追B、有点自卑,不想和他交往C、很嫉妒15、当你最好的朋友误解你时:( )A、主动找他解释B、很伤心,远离他C、顺其自然16、你在努力追求成功吗?( )A、非常努力B、一般努力C、力不从心通过51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将近20%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

辅导方法
家 聆听 老师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 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 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 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 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 老师的合理建议。同学们都说:“李某变 文静多了,挺招人喜欢的。”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逆反心理
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中旗一中:王春梅
个人资料:
陈X,男,13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 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 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 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通 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 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 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 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 成绩有所提高。
5.诚实守信、忠诚坦率是一种美德。 是( ) 不一定( ) 否( ) 6.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我们只要认认真 真完成学习任务就行了。 是( ) 不一定( ) 否( ) 7.学生应该维护学校的名誉,不要轻易破坏它。 是( ) 不一定( ) 否( ) 8.雷锋从点滴小事做起,但从这些小事中可以看 出他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 是( ) 不一定( ) 否( )
你对朋友忠诚吗
测一测 1.忠诚老实的人在生活中会吃大亏。 是( ) 不一定( ) 否( ) 2.偶尔一次小测验作弊虽然不对,但不足以说明 对自己、对老师不诚实。 是( ) 不一定( ) 否( ) 3.人人都有私心,所以朋友之间很难完全做到诚 实守信。 是( ) 不一定( ) 否( ) 4.为了袒护同学,宁可向老师撒谎。 是( ) 不一定( ) 否( )

【案例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引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

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

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

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引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

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

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案例】基本情况:扈某,系我校03届初中毕业生,家住下关区东炮台,父母早年离异,被判给父亲,但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改嫁后又生了一个小弟弟。

该生性格外向,擅交朋友,但受环境影响,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不爱学习,尤其是不喜欢某个老师,也不想学该老师所教的科目。

主要表现:(一)学习方面。

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上课,经常以上厕所、身体不适为由逃课。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看小说、报纸或做其他事,经常扰乱课堂纪律。

作业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自由散漫。

(二)交往方面。

对家长是欺骗、蒙混、报喜不报忧。

对母亲的话有时听从,有时阳奉阴违;而对父亲的教导从来不放在心上,有时还顶嘴,态度恶劣。

对老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会逢场作戏,虚心接受,但拒不服从,说话不讲信用,所做的保证坚持不了几天。

更为严重的是:有时对老师的批评拒不接受,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拒不承认,狡猾、诡辩、当面顶撞老师,有时还吹胡子瞪眼睛,态度十分恶劣。

【分析诊断】学习上,该生语文学得比较好,一是由于他的语文基础比较好,同时也与老师的鼓励分不开。

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让他回答问题,表扬他,课后经常找他谈心。

而有些学科十分差,主要是由于他不感兴趣,加上基础薄弱,老师就会经常批评、当众训斥,导致该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于是越来越厌恶这些学科,最后落到一窍不通的境地。

在家里,由于一直跟随母亲,与母亲感情较深,所以对母亲还有三分敬畏,而与父亲比较疏远,交流也少,所以对父亲的管教根本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班主任请他家长到校,把他也请进办公室,当面教育,扈某表示要痛改前非,决心从此认真学习,并答应写保证书。

这时,他的父亲小声嘀咕了一句:“真是不争气,你学习不好以后能干什么?”该生对他父亲白了一眼,“你懂什么?”几位任课老师也走了进来,列举了他的种种“罪状”,他反驳时母亲抽了他一记耳光,一气之下,他边骂边跑出了办公室。

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一、案例介绍孙某是我班一个个成绩中等的男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家长叫他干的事他偏不干。

二、案例分析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原有的理所当然的观点或行为”发生背离的内发的反向力量,在现实中表现为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

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

其实逆反心理也并非中学生所特有,它往往隐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上述案例中的孙某属于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

自主逆反在一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究其原因:其一,与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有关。

一方面青春期的少年,其心理发展处于依附与反抗的矛盾之中,随着独立性及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需要学校和家长给自己自由思考活动的空间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成人感、自尊心的需要。

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小孩看,他们反抗成人的约束,以表现自己已经长大,因而更容易产生“自主冲动”以至“自主逆反”。

所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会让父母感叹:“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

”另一方面他们仍是孩子,仍离不开成人的支持与保护,这是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属正常现象。

其二,整个社会、学校及家长给中学生所造成的压力。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也越来越重视知识和人才,所以在社会、学校及家长眼中好成绩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这在无形中给中学生们造成了巨大压力。

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便产生了一种反抗情绪,有的甚至故意有违父母的意愿不好好学习。

其三,由于学校和家长的关爱不够或教育方式不当,使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未能得到适当满足,致使他们表现出极强的逆反性,从而使正常的教育失效,有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逆反优秀教育案例(2篇)

逆反优秀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初中生。

他在学习上成绩优异,但性格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父母为了纠正小明的逆反行为,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不佳。

二、案例分析1. 逆反心理的原因(1)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2)小明在家庭中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父母期望等,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

(3)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矛盾加剧。

2. 教育措施(1)尊重小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尊重小明的独立意识,给予他适当的自主权。

同时,父母要关注小明的内心需求,关心他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小明身心健康父母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关注他的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解决问题。

(3)开展心理辅导,缓解逆反心理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小明缓解逆反心理。

心理辅导师可以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小明成长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定期沟通,了解他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解决小明的问题。

三、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开始尊重父母,与家人和睦相处。

在学习上,他更加努力,成绩稳步提升。

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四、启示1.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 针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在小学时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明开始出现了一些逆反行为,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篇一:逆反心理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

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

案例一青春期逆反心理1、基本情况吴某学习成绩中上,但逆反心理强烈,与父母情绪抵触,与教师反驳讲理。

2、原因分析吴某的情况是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从事旅游事业,工作很忙长期在外。

和孩子交流少,遇到问题就斥责、谩骂孩子;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只关心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

在教育孩子问题,两人观点不同。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吴某家小区里有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抽烟、喝酒、打架。

常与这些年龄比他大、习惯不好的人交往,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并以他们为榜样。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3、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探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

给家长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其次,经吴某做心理疏导。

①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②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③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④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⑤经常找教师谈心,把教师当朋友。

4、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老师、家长,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还应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遇事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展现自我价值。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九年二班史建强内容提要: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

有“逆反心理”的人常具有明显的“对抗”和“反控制”情绪,它不同于一般的抵触情绪,它是一种稳定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本案是班主任通过教育活动使一个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转化的例子。

一.案例介绍杨某是我班一个个成绩中等的男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家长叫他干的事他偏不干。

二.辅导方法1、全面评价该生,努力挖掘“闪光点”。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

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否则,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

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进步得更快。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当我们教师努力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时,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所以一旦这个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些进步,我就立即表扬。

2.坚持疏导教育,保护该生自尊心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杨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多次辅导,平时我就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让他接受你。

3.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记录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记录

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敦煌二中心理咨询室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张某,男,15岁,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曾是我校机器人小队的主要成员。

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特别是在电脑方面。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我在班级的电脑上整理些东西,他跑过来要帮我忙,我说不需要,他说了几句怪话走了,结果第二天我要他帮忙做事,他用一种敌视的眼光冷漠地回答我说:他做不到。

又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因没站姿又嘲笑人家被老师批评,结果当场与老师顶撞并与另一位同学离开了操场。

还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案例分析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是否观念不分,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母亲把他从六个月一手带大,孩子也因为从小没有父亲而自卑,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

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是小学时参加机器人小队,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案例介绍: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

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

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

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

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

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

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

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这种情况的产生和中学生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同时也和家庭环境以及教师指导等方面有重大相关,因此,分析此个案要充分结合中学生成长叛逆的普遍特征,也要结合李某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教师影响的特殊性。

综合考虑,制定辅导措施。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

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

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

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

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

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

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

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加关注和辅导,将导致李某心理成长的不平衡性,从而滋生心理问题,影响她的生活和学习。

辅导方法: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

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

心理学C证作业——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修改版]

心理学C证作业——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修改版]

第一篇:心理学C证作业——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记一位优秀生逆反心理转变历程导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自身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背景资料王某某,就读八年级1班,男,14周岁,外地生,他是我班一个成绩中上的男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情绪化,好表现自己,该生属男生中的早熟型,已进入青春期,且已有青春期逆反心理,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叫他干的事偏不干。

其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家庭条件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有很大的原则上的分歧。

其母亲一切任其自由发展即可。

其父亲则认为从小要打好基础没。

两人经常为这个问题发生分歧。

二、辅导方法和过程1、和风细雨,努力挖掘闪光点。

具有叛逆性格的学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爱“顶撞”,你说什么,他偏不听;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个别脾气暴躁的学生甚至会当面反驳或顶撞你,让你下不了台,这时我们先不要生气,也不要和他继续争执下去,如果不顾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场合地对学生大声呵叱,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且停止这次谈话,防止矛盾的继续恶化,避免冲突的发生,然后我们要静下心来把学生犯错误的情况、性质以及所涉及的各方面情况了解清楚,再找一个2014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作业合适的机会,找学生个别谈话,注意一定不能将学生的错误公布于众,使之产生无脸见人之感。

谈话的时候,我们的语气一定要轻,要和风细雨,润物于无声之中,并且尽可能寻找其闪光点。

2、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叛逆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偶然间形成的,所以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应从一些小的方面对其进行引导,比如说早上早些到校;头发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修剪;自习课不应大声喧哗……等等。

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4篇

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4篇

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4篇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第1篇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周豪性别:男民族:汉年龄:13年级:七年级c168家庭住址 :四新岗镇居委会监护人:周致远与个案关系:祖孙二、个案的问题叙述:(一)主要问题:害怕考试.进入中学后,第一次数学测验82分,处于班级中等水平,而数学老师又正好是其班主任,于是,生怕因成绩不好而被班主任瞧不起,老是担心,晚上就开始多梦、失眠;一周后的第二次测验,当试卷发下来的瞬间,顿感心跳加快,伴有一种烦燥感.尽管此学生平时上课专心听讲,学习认真,也肯下苦功,但成绩还是没有进步.一个月后,紧张度加剧,凡遇到测验考试,就感到心慌、气急、冒汗、手发抖;晚上总是梦见考试而哭醒.继后导致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期中考试前两周,班主任老师发觉后带她到心理咨询室咨询)(二)相关问题1、想当干部的愿望未能实现进入中学后,没有被当选为小干部,小学里一直当班干部的他就有强烈的失落感,很想用自己的成绩来证实其应有的能力,不料,事与愿违,测验屡遭失败,起先的焦虑还是学习的动力,以后的一次次挫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其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开始怀疑自己在学习上是否还有可能挤进前十名;班级工作中能否再有机会展示过去的工作能力(如编辑黑板报、布置学习园地等).2、有孤独感当事人家住城乡结合部,本期转入我校,以前的小学同班同学和以往的好朋友一个也没有和他目前同校学习,由于入中学后学习紧张,和过去的好朋友几乎中断了联系,而目前还尚未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新朋友,因此,常有一种孤独感困扰着她.三、个案的背景材料(一)发育资料1、生理发育目前身高156,体重48公斤.身体健康,发育正常.2、心理发育性格温和、胆小、多疑,喜欢当小干部,爱面子,好强.(二)家庭资料父亲,学历:中专毕业.企业职员.母亲,学历:中专毕业.企业会计.本案当事人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管教方法是严格型的,期望值很高.总想让自己未能上大学的愿望在孩子身上实现.生活上宠爱有加,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住房宽敞,当事人有单独的房间、书房.近十年家庭没发生过重大事件.(三)学校资料小学六年中成绩均处在班级前三名,一直当班干部,六年级时任班级副班长.小学老师对其评价是:学习认真,工作负责,遵守规章制度,是个优秀的学生.小学毕业三门课的成绩是290分,属中上等水平.进入中学后,任课老师对其评价是: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是个比较听话、顺从的学生.(四)、社会资料居住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均较好,社会交往正常,交往朋友均是成绩较好的同学.(五)、心理测验资料(略)四、分析与诊断(一)、个人内在原因1、考试动机偏差.对考试的期望值很高,致使精神负担过重,造成超负荷的心理压力.2、缺乏自信.对能否取得好成绩心中没有把握,甚至错误估计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一听到考试神经高度紧张,造成考试焦虑的心理障碍.3、情绪干扰.感情脆弱、自控力不足以抵抗自身情绪的同期干扰.(二)、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的氛围、方式如何,对学生的考试焦虑有很大的影响.本案当事人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期待水准过高,不适合孩子的能力发挥,往往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和应试的紧张.(三)、学校、社会的原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但同学校有关,同社会舆论导向也有关.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就是学业的竞争,伴随而至的是考试焦虑情绪的产生.综合上述原因及个案性格特征、平时表现,周志豪是患了考试焦虑症.五、辅导策略与目标对孩子本人的辅导策略与目标:(一)认知矫正通过全面分析引起考试焦虑的各种因素,帮助他找出引起考试焦虑的真正原因,并影响他对考试的知觉和评价,使他对考试获得一种现实、合理的态度,面临考试这一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逐步减轻考试焦虑的程度.(二)行为矫治1、松弛训练想象松弛训练(以恐治恐法).让他事前想象出最紧张、最焦虑的状态.然后体验这些紧张的情景,自觉忍受,无法逃避,并保持一段时间直至这种紧张和焦虑消失.转移想象法.让他在紧张焦虑状态时,去想象自己最愉快的情景和生活体验.2、系统脱敏法结合考试,可设计出一系列程度,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的一种抑制训练.对家长辅导:1、和父母交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使他们认识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家庭教育不当也有关.2、要求父母听听孩子对他们的管教态度的反应.3、辅导父母了解孩子的天赋水平,原有基础,加强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六、咨询和治疗第一次:周豪:(由班主任陪同)哭着来到心理咨询室.主诉害怕考试.辅导员:了解个案基本情况、主要问题、附带问题及背景资料.以爱心接纳当事人,以关爱感化当事人.通过认知矫正治疗进行情绪疏导.(当事人带着微笑走出了咨询室)第二次:周豪:(一个人如期赴约来到了咨询室)本来听到考试就会哭,现在好了,但拿到考卷就心跳加速,手发抖,还是怕得要命.辅导员:(对个案进行想象松弛训练)让个案想象出最紧张最焦虑的状态,如考试时一点也做不出,回答问题错误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等.然后体验这些紧张的情景,自觉忍受,无法逃避,并保持一段时间直至这种紧张和焦虑消失.这样的方法连续反复多次,想象焦虑一次比一次递进,使个案认识到她没有被可怕的情景征服,所以不必回避或逃避最初引起她产生焦虑的那种刺激.(当事人满怀信心答应过两个星期再来)第三次:周豪:晚上做考试的梦少了,也不会因此而哭醒.但做试题还是手忙脚乱,紧张得要出差错.辅导员:(用转移想象法来进行疏导)当你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去想象自己最愉快的情景和生活体验.如在考试紧张时就想象自己在家里做作业,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回去反复练习,看看是否有效.(用系统脱敏法)即在放松状态下逐步增加刺激强度的一种抑制训练.要求个案平时做作业时就规定时间,如同考场考试,最后达到将作业看作考试,将考试看作作业.七、结果从反馈的信息看,效果还是积极的,受到教师、家长、学生的欢迎,特别是焦虑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症状.当事人目前当上了班级宣传委员,负责黑板报编辑,也交上了一些好朋友,心情开朗,性格变活跃了.成绩也稳定,已能泰然面对考试.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第2篇罗某,男,14岁,八年级学生,性格外向倔强,思维敏捷开阔,喜欢玩电脑,学习成绩一般。

学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分析郴州市五中廖亚娟一、案例:张某某,男,14岁,初三年级学生。

聪明活泼,但不爱学习。

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课堂上故意讲话,做小动作,叫他到办公室,他死活不去,老师一拉他,他就抓住门或课桌,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也是听过算了,回到教室一如往常。

我为此见过家长,家长表示愿与老师好好配合,但过后孩子在学校照样我行我素,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孩子,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二、案例分析: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

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其叛逆行为是进入成长过渡期的一种表现,许多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三、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常常不一致。

二是小学生年龄小幼稚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个案处理: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坚持疏导教育:在了解了原因后,我经常课间、课外活动时抽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跟他谈谈心,能知道他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离家出走内容提要:青少年离家出走的行为是指青少年未经父母同意离开家庭,长时间夜不归宿的行为。

离家出走是青少年向成人权威反抗的一种表现。

(1)典型病例一、个案介绍王某,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王某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寄予他很大的期望,从小就对他管教严格。

前不久,王某刚考完初中升高中考试,由于心理压力大、心情紧张等原因,平时成绩还不错的王某,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导致不够时间做题,还没放榜之前王某就预料到自己肯定考不上重点中学。

几天后放榜果然如此,王某没能考上重点中学。

几天来,父母一直对他非打即骂,说一些“没考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大学”,“你这么笨以后只能上街要饭”之类伤其自尊的话。

之后的第二天中午,王某由于在家玩了一会儿游戏被父亲发现,立即招来一顿暴打。

待父亲上班后,他随即出门,离家出走,徘徊至深夜12点,又累又饿的何某终于一屁股坐在立交桥下哭开了。

后来幸好被警察发现并把他送回家。

二、诊断与评析现在的家长们,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考不上大学就会没出息”之类的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

就如上述个案中何某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重点中学,对考上大学就更加没有希望了。

其实,中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步,这一步并不能决定以后的命运,重要的是将来的学习要努力。

当然,何某离家出走也是不对的,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与自己的父母交流,以此改变父母的看法。

(2)离家出走的症状青少年离家出走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高峰年龄。

离家出走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

居住在农村的离家出走者多于居住在城镇的人数。

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往往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3)离家出走的成因①个性障碍。

青少年的离家出走大多由于本人的个性障碍。

有些青少年有一种喜欢出走、游荡的心理癖好,是出于对玩乐和无拘束的渴望,大胆冒险,又缺乏家庭意识和家庭亲密感等,出走是他们消极性格的表现。

学生逆反教育案例(3篇)

学生逆反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然而,进入初中后,小明开始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波动。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明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校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二、案例经过1. 家庭教育方式小明的父母是典型的“望子成龙”型家长,对小明要求严格,期望过高。

在学习上,父母总是要求小明争分夺秒地学习,不允许他参加课外活动。

在生活中,父母对小明管教甚严,甚至限制他的交友范围。

这种高压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小明倍感压抑,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

2. 学校教育方式小明所在的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

这使得小明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逆反心理愈发严重。

3. 逆反心理表现(1)与父母对抗:小明经常与父母顶嘴,不服从父母安排,甚至故意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

(2)与老师对立: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故意捣乱,不认真听讲,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

(3)学习成绩下滑:由于逆反心理的影响,小明在学习上失去了兴趣,成绩出现了波动。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方面(1)调整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要尊重小明的意愿,适当降低期望值,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增进亲子沟通:父母要多与小明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解决问题。

2. 学校教育方面(1)转变教育观念: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改进教学方法: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逆反心理疏导(1)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

(2)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逆反心理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的关系。

四、案例反思1. 家庭教育要适度: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避免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内容提要: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

有“逆反心理”的人常具有明显的“对抗”和“反控制”情绪,它不同于一般的抵触情绪,它是一种稳定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本案是班主任通过教育活动使一个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转化的例子。

一.案例介绍
杨某是我班一个个成绩中等的男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家长叫他干的事他偏不干。

二.辅导方法
1、全面评价该生,努力挖掘“闪光点”。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

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否则,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

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进步得更快。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当我们教师努力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时,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所以一旦这个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些进步,我就立即表扬。

2.坚持疏导教育,保护该生自尊心
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杨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多次辅导,平时我就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让他接受你。

3.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

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经常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而努
力,使他在学习上有个明确的目标。

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4.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

所以在平时我都对该生关爱有加,经常找他谈心,问问家里的情况等。

三.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杨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遇事不再盲目的顶撞,并保证以后不再犯。

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课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英语成绩进步很大。

四.反思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

“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它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素质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难问题,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探索原因,找出其思想根源,然后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

必将受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