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案

合集下载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数学教案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数学教案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数学教案标题: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圆的切线的定义,以及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2. 能力目标:通过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关于圆的知识,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二)讲解新知1. 切线的定义: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2. 切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1: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 判定定理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 切线的性质:(1) 性质1: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2) 性质2: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例题1:已知OA,OB为圆O的两条半径,∠AOB=60°,P为劣弧AB上的动点,过P作圆O的切线PC,设∠APB=α,求证:tanα=2sinα。

例题2:已知△ABC中,∠A=90°,AB=AC,D是BC边的中点,E是AC边上的任意一点,DE与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相切于F点,证明:AF⊥BE。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切线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并强调这些知识在解题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满足他们的不同学习需求。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3《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3《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3《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3《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圆的切线。

学生将学习如何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以及切线与圆的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直线、圆等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切线的定义,学会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掌握切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切线的定义,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切线的性质。

2.难点:理解并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切线的定义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切线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圆形模型和直线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篮球、乒乓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圆形物体上的切线。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切线?切线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切线的定义,通过动画演示切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切线的定义。

九年级数学上册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案3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案3新人教版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通过训练,让学生能准确、熟炼、灵活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解决问题。




∴OE⊥AB.
又∵AB=CD,
∴OF=OE,又OF⊥CD,
∴CD与小圆O相切.
学生归纳:(1)证明切线的两个常见方法(①连半径证垂直;②作垂直证半径.);
(2)“连结”过切点的半径,产生垂直的位置关系.
例3、已知:AB是半⊙O直径,CD⊥AB于D,EC是切线,E为切点
求证:CE=CF
证明:连结OE
∵BE=BO∴∠3=∠B
2.如图,P为⊙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A、B为切点,弦AB与PO交于C,⊙O半径为1,PO=2,则PA=______,PB=____,PC=____AC=____,BC=____∠AOB=______.
四、课堂小结:
知识: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
学生自主分析、论证,教师指导书写规范,观察学生推理的严密性和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2)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判定方法(2)的逆命题)
(3)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切线的性质定理)
(4)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推论1)
(5)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推论2)
二、灵活应用
例1、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
∵CE切⊙O于E
∴OE⊥CE ∠2+∠3=90°
∵CD⊥AB ∴∠4+∠B=90°
∴∠2=∠4
∵∠1=∠4 ∴∠1=∠2
∴CE=CF
以上例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论证,教师指导书写规范,观察学生推理的严密性和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3《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3《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3《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3《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其他圆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引入切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切线的性质,并通过实验和证明让学生理解切线的判定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证明过程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切线的定义,掌握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切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切线的判定方法。

3.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利用实验和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切线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切线的概念。

3.通过证明和推理,让学生掌握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包括切线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的讲解和实例展示。

2.准备实验材料,如圆板、直尺、铅笔等。

3.准备几何画板软件,用于展示切线的动态特点。

4.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切线现象,如剪刀剪纸、圆规画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是否存在共同的数学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2.呈现(10分钟)介绍切线的定义,通过PPT展示切线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切线的概念。

接着,讲解切线的性质,如切线与半径垂直、切线长度等于半径等。

九年级数学下册《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不同难度的例题和练习题,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切线相关知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九年级数学下册《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切线的定义,能够准确判断一个直线是否为给定圆的切线。
2.掌握切线的性质,如切线与半径垂直、切线段为半径的外切三角形的一条边等。
3.学会使用判定定理判断一个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如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来判断。
4.能够运用切线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圆的切线长度、切线与弦的交点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培养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
1.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切线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进行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直观想象能力。
6.开展课堂小结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7.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心为(3,4),半径为5,求过点A(1,1)的切线方程。
3.拓展练习题: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数学教案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数学教案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数学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切线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理解切线与曲线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入切线的定义,解释切线与曲线的关系。

2. 介绍切线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方法:1. 通过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切线与曲线的关系。

2. 使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切线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出曲线的切点。

2.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切线的斜率和方程。

作业:1. 练习找出给定曲线的切点。

2. 练习计算给定切线的斜率和方程。

第二章:切线的判定条件教学目标:1. 掌握切线的判定条件。

2. 能够判断曲线上的点是否为切点。

教学内容:1. 介绍切线的判定条件。

2. 解释判定条件的数学意义。

教学方法:1. 通过图形和实例讲解切线的判定条件。

2. 使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判定条件。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出曲线的切点。

2. 引导学生利用判定条件判断曲线上的点是否为切点。

作业:1. 练习判断给定曲线上的点是否为切点。

2. 练习利用判定条件证明给定点为切点。

第三章:切线的斜率和方程教学目标:1. 掌握切线的斜率和方程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计算给定切线的斜率和方程。

教学内容:1. 介绍切线的斜率和方程的计算方法。

2. 解释斜率和方程的数学意义。

教学方法:1. 通过图形和实例讲解切线的斜率和方程的计算方法。

2. 使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斜率和方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出曲线的切点。

2. 引导学生利用判定条件判断曲线上的点是否为切点。

3. 引导学生计算给定切线的斜率和方程。

作业:1. 练习计算给定曲线上的切线的斜率和方程。

2. 练习利用判定条件证明给定点为切点,并计算其斜率和方程。

第四章:切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切线的性质。

2. 能够应用切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介绍切线的性质。

2. 解释切线性质的数学意义。

教学方法:1. 通过图形和实例讲解切线的性质。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数学教案设计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数学教案设计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导言1.1 课程引入介绍切线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切线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切线与曲线的关系。

1.2 切线的定义给出切线的定义,解释切线与曲线的接触点。

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加深对切线的理解。

第二章:切线的判定2.1 判定条件一:切点在曲线上引导学生理解切点在曲线上的条件。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切点在曲线上时,切线的性质。

2.2 判定条件二:切线与曲线有唯一交点解释切线与曲线有唯一交点的条件。

通过图形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判定条件二。

第三章:切线的性质3.1 性质一:切线与半径垂直引导学生理解切线与半径垂直的性质。

通过图形和实际例子,展示切线与半径垂直的性质。

3.2 性质二:切线与曲线相切时,切线斜率等于曲线导数解释切线斜率等于曲线导数的性质。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切线斜率等于曲线导数的性质。

第四章:切线的应用4.1 应用一:求曲线在某点的切线方程引导学生掌握求曲线在某点的切线方程的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求曲线在某点的切线方程的步骤。

4.2 应用二:求曲线的切线与曲线的交点引导学生掌握求曲线的切线与曲线的交点的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求曲线的切线与曲线的交点的步骤。

引导学生回顾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加深对切线的理解。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掌握。

5.2 拓展切线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切线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激发学生对切线应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六章:切线方程的求法6.1 切线方程的斜率截距式解释切线方程的斜率截距式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和实际例子,理解斜率截距式在求切线方程中的应用。

6.2 切线方程的一般式解释切线方程的一般式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和实际例子,理解一般式在求切线方程中的应用。

第七章:切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7.1 切线与曲线相切解释切线与曲线相切的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和实际例子,理解切线与曲线相切时的特点。

(完整版)24.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完整版)24.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24.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赵峰Ⅰ、教材分析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乃至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除了在证明和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它也是研究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切线长定理以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基础,所以它是《圆》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本章的核心。

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有关知识解题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充分领会数学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Ⅲ、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①理解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②会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利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几何问题的技巧——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思考(多媒体显示问题)1、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判断的标准什么?2、三种位置关系填表.3、什么叫圆的切线?观察表格,怎样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通过以上检复,我们发现可以用切线的定义来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但有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反过来,如果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又能产生哪些作用和效果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板书课题):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二、探索和发现1、上节课学习了“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该直线是圆的切线”这一定义。

下面请同学们按我口述的步骤作图(两名同学板演)。

画出⊙O,在⊙O上任取一点A,连接OA,过点A作⊙O的切线l(完成后让学生回顾作图过程,并多媒体展示画图过程,观察切线是如何画出来的,它满足哪些条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1.理解并掌握切线的定义;
2.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为圆的切线;
3.掌握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4.学会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切线长度、角度等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切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一章节的内容兴趣浓厚,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切线定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切线判定定理的掌握也不够牢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基础概念的讲解,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切线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切线的性质:理解并掌握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以及切线与圆的相切关系。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将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应用于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举例解释:
(1)通过图形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切线的定义,强调切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
(2)通过具体例题,如给定一个圆和一点,让学生画出经过该点且为圆的切线,从而加深对切线判定定理的理解。
(3)通过分析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垂直关系,让学生明白切线的性质,并能够应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
-切线判定定理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经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性质的应用:学生在应用切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相关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时图形分析能力: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图形时,可能难以识别切线与圆的关系。

数学教案: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数学教案: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数学教案: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切线,什么是切点。

2.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

3.理解切线的性质,能应用切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切线的判定方法。

2.切线的性质,包括切线与圆心的关系、切线与弦的关系等。

三、教学难点1.切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几何判定和代数判定。

2.切线的性质的应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切线的定义圆上一个点的切线是通过这个点,且与圆相切的一条直线。

点P在圆O上,直线l过点P,与圆O相切于点T。

则l是圆O在点P处的切线,PT是切线。

2. 切线的判定方法2.1 几何判定几何上,点P在圆O上的切线有以下几种情况:•过圆心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与圆相交的直线的斜率等于过圆心与该线垂直的直线的斜率,那么该直线与圆的交点处的切线就是该直线。

2.2 代数判定代数上,已知圆心坐标为(a,b),半径为r,点P(x,y)在圆上,则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sqrt((x-a)^2 + (y-b)^2)若点P在圆上,则d=r。

将d代入上式,得到方程:(x-a)^2 + (y-b)^2 = r^2此为圆的标准方程。

点P在圆上的切线可由圆的标准方程求得。

3. 切线的性质3.1 切线与圆心的关系在圆的同侧,以切线为直线的两个角互补。

在圆的异侧,以切线为一条直线,圆心角等于此角所对的弧的度数。

3.2 切线与弦的关系在圆的同侧,以切线为直线的两个角相等。

在圆的异侧,以切线和弦为直线的两个角互补。

4. 应用实例4.1 切线的长度已知圆O半径r,点P(x1,y1)在圆上,求线段PT的长度。

解法:由切线和弦的性质可知,直线PT的长度等于点P到圆心的距离。

设圆心坐标为(a,b),则PT的长度为:PT=sqrt((x1-a)^2 + (y1-b)^2)4.2 切线与切线的交点的位置已知圆O的方程(x-a)^2 + (y-b)^2 = r^2,过圆外一点P的直线l1与圆O相交于点A,直线l2与圆O相交于点B,若AB的斜率为k,求证:PA=PB。

九上数学《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

九上数学《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

九上数学《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第7课时《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知识与技能】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一条切线,会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会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探究过程,养成学生既能自主探究,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体验切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及结论的正确性.【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探究和运用.【教学难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的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 下雨天,小孩子总喜欢转动雨伞,你发现雨伞的水珠顺着伞面的边缘飞出,水珠是顺着什么方向飞出的?情况二用机器磨削铁件时,铁屑朝哪个方向飞出?情境3用细线系一个球。

当你快速旋转细线时,球会移动形成一个圆。

突然,球掉了下来,沿着圆的边缘飞了起来。

你知道球会朝哪个方向飞吗?【教学说明】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直线与圆相切的情景,深化学生思想中的数学模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切线的判定定理思考1 如图,在⊙O中,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作直线l⊥OA,则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多少?直线l和⊙O有什么位置关系?分析:∵直线l⊥OA,而点A是⊙O的半径OA的外端点.∴直线l与⊙O只有一个交点,并且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垂线段OA,即是⊙O的半径.∴直线l与⊙O相切.【归纳总结】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教学说明】结合切线的定义以及“如果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那么直线和圆相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切线的判定定理中,“经过外端”和“垂直于半径”两者缺一不可.试一试(1)已知一个圆和圆上的一点,如何过这个点画出圆的切线?(只能作一条直线)(2)下图中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吗?(都不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思考2 已知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半径OA与直线l是不是一定垂直呢?为什么?(学生讨论,由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评:由于l是⊙O的切线,点A为切点,∴圆心O到l 的距离等于半径,所以OA就是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OA⊥直线l.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符号语言:∵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OA⊥直线l.【教学说明】这个问题在引导学生分析时,直接证明比较困难,我们可以运用反证法.假设OA与l不垂直,过点O作OM⊥l,垂足为M,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有OM<OA,这说明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半径OA,直线l与⊙O就相交了,而这与直线l与⊙O相切矛盾.因此,OA垂直于直线l.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教材98页例1.(要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即“经过半径外端”和“垂直于这条半径”.引导学生分析.例2(1)如图(1),AB是⊙O的弦,PA是⊙O的切线,A是切点,∠PAB=30°,求∠AOB.(2)如图(2),AB 是⊙O的直径,DC切⊙O于点C,连接CA、CB,AB=12,∠ACD=30°,求AC的长.解:(1)∵△OAB为等腰三角形,∴∠OAB=∠OBA.又∵PA是⊙O的切线,∴由切线的性质可知:PA⊥OA,∴∠OAP=90°,∴∠OAB=∠OAP-∠BAP=90°-30°=60°,∴∠AOB=180°-2∠OAB=180°-2×60°=60°.(2)连接OC,∵CD是⊙O的切线,∴OC⊥CD,而∠ACD=30°,.∴∠OCA=60°,∴△OAC是等边三角形,AC=OA=r=1/2×AB=1/2×12=6.【教学说明】例1是对切线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要使学生掌握用这个定理来证明切线的关键(紧扣两点).例2是利用切线的性质解题.在解决与圆有关的切线的问题时,常见辅助线有:(1)已知直线是圆的切线时,通常连接过切点的半径,则这条半径垂直于切线.(2)要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①若直线过圆上某一点,则连接这点和圆心得到辅助半径,再证这条半径与直线垂直.即:已知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②若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不确定,则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证明这条垂线段长等于圆的半径长.即:未知公共点,作垂线证半径.这种题型后面会给出练习.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1、2.2.如图,已知PA是∠BA C的平分线,AB是⊙O的切线,切点为E,求证:AC是⊙O的切线.【教学说明】教材上的练习1、2由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切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理解掌握;第2题是对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加以提示.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解题.【答案】1.(1)∵AT=AB,∴∠B=∠T=45°,∴∠A=180°-∠B-∠T=90°.又∵AB是⊙O的直径,∴AT是⊙O的切线.(2)l1∥l2,理由如下:∵AB是⊙O的直径,且l1、l2是⊙O的切线,∴l1⊥AB,l2⊥AB,∴l1∥l2.2.过O点作OF⊥AC于点F,连接OE.则OE⊥AE.∴∠OEA=∠OFA=90°,又∵PA是∠BAC的平分线,∴∠OAE=∠OAF,∵AO=AO,∴△OAF≌△OAE,∴OF=OE.又∵OE是半径,∴OF也为半径长.∴AC是⊙O的切线.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两个知识点.2.试着让学生自己总结切线的证明方法,然后相互交流.【教学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总结与交流,然后适当地予以点评和补充.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本节课从常见的生活情况入手,引入切线的概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又得出切线的判定方法及过圆上一点作已知圆的切线,又从另一侧面利用反证法,证明了切线的性质定理,这样,既证明了定理又复习了反证法.黄麓镇中心学校2013-2014学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教案24.2.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备课人:杨智刚时间:2013年11月18日【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

初中数学_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4.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2)通过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二、探究讨论,发现新知探究切线的判定定理1、通过画图发现:(1)直线l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2)直线l垂直于半径OA.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从位置上来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对定理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反例巩固知识点:图(1)中直线了l经过半径外端,但不与半径垂直;图(2)中直线l与半径垂直,但不经过半径外端.从以上两个反例可以看出,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直线不是圆的切线.图1 图23、总结切线的判定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切线的判定方法有三种:①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③切线的判定定理.4、应用定理,强化训练'例1 如图,直线AB 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oCA B5、切线的性质定理如图,已知直线l为⊙O的切线,A为切点,观察并猜想直线l与半径OA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切线的前两种判定方法。

请学生思考: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少一个行不行?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用反例加深印象。

师生共同总结切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24.2.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24.2.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教学过程设计①完成课本例1分析:已知点C 是直线AB和圆的公共点,只要证明OC⊥AB即可,所以需要连接OC,作出半径.知道一条直线经过圆上某一点,则连接这点和圆心,证明该直线与所作半径垂直即可.②如图,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D,以O为圆心,以OD为半径作⊙O.求证:⊙O与AC相切.分析:题中没有给出直线AC与⊙O的公共点,过点O作直线AC的垂线OE,证明垂线段OE等于半径OD即可.不知道直线和圆有无公共点,则过圆心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证明垂线段等于半径,从而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3.如图,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AC=4cm.(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直线AB与⊙C相切?为什么?(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和4cm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直线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可知,要使直线AB与⊙C相切,•那么这条半径应垂直于直线AB,并且C点到垂足的距离等于半径,所以只要求出如图所示的CD即可.(2)用d和r的关系进行判定,或借助图形进行判定.(二)切线的性质定理1.阅读课本96页思考2.如图,CD是切线,A是切点,连结AO与⊙O交于B,那么AB是对称轴,所以沿AB对折图形时,AC与AD重合,因此,∠BAC=∠BAD=90°.因此,可得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3.切线的性质归纳:①切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②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③上面的性质定理.④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⑤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三)综合应用拓展如图,AB为⊙O直径,C是⊙O上一点,D在AB的延长线上,∠DCB=∠A.(1)CD与⊙O相切吗?若相切,请证明,若不相切,请说明理由.(2)若CD与⊙O相切,且∠D=30°,BD=10,求⊙O的半径.三、课堂训练完成课本96页练习四、小结归纳1.切线的判定: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识思考解决方法.结合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解决问题,感知作辅助线的必要性.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尝试说明为什么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教师引导学生汇总切线的性质,全面深化理解切线的性质.学生尝试综合应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写出解答过程,体会方法.让学生尝试归纳,总结,发言,体会,反思,教师点评汇总种不同问题的使用方法,形成技巧.使学生理解圆的切线性质使学生全面认识切线的性质,形成系统.综合应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归纳提升,加强学习反思,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巩固深化提高。

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切线的概念1. 切线的定义在圆上取一点P,连接P与圆心O,若通过点P的直线与圆相交于点P,则这条直线称为该圆在点P处的切线。

2. 切线的性质切线只与圆相交于切点,且垂直于半径。

二、切线的判定1. 判定方法1在圆上任取一点P,连接P与圆心O。

若连接P与圆心O的线段与已知直线L 垂直,则L与圆的交点就是切点,而L即为此点处的切线。

2. 判定方法2在圆上任取一点P,连接P与圆心O。

作过点P并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与圆相交于点Q。

再连接点Q与圆心O,则Q与L的交点即为圆在点P处的切点,L即为点P处的切线。

三、切线性质的应用1. 切线定理若一条直线与圆相交于点A、B,则与这条直线垂直的切线分别过点A、B。

2. 判定定理在圆上任取两点P、Q,以这两点为端点连一条线段,若该线段平分圆周角,则它的延长线必过圆的圆心。

3. 弦割定理两条互相垂直的弦互相垂直。

4. 弦长定理两条互相垂直的弦所对圆周的两段弧相等。

5. 弧上点角定理圆周上一点的任意两个角所对的弧长相等。

四、练习题1.已知圆O,半径为3.4cm,P为圆上一点,PA为一条直线,且PA=8.1cm。

求PA的垂线与OP的夹角。

2.已知圆的直径是20cm,D,E,F,G均在圆上。

若DE⊥FG,DE=12cm,FG=9cm,求DG的长。

3.已知圆心角ACB的弧度是20度,线段AB上一点D是圆上的一点,求角ADC的角度。

五、课堂小结1.切线的定义和性质。

2.切线判定方法和定理。

3.切线性质的应用。

4.练习题的解答。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独立思考,将切线定理、判定定理、弦割定理、弦长定理和弧上点角定理的证明写出来。

九年级数学上册《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3.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切线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
2.强调切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短路线、圆的切线方程等。
3.提醒学生注意切线知识在后续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切线相关的现象,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老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3.实践应用: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切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针对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4.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切线的判定定理:讲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如“过圆上一点的直线,若与圆的切线垂直,则该直线为圆的切线”。
3.切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切线与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切线的性质,如“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4.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切线判定定理和性质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ຫໍສະໝຸດ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但对于切线的概念及其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尚浅。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可能面临以下问题:对切线定义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区分切线与割线;对切线判定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容易混淆判定条件;对切线性质的应用不够灵活,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数学教案-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数学教案-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数学教案-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切线的概念。

2.掌握各种情况下切线的判定方法。

3.了解切线的性质。

二、前置知识: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导数的概念与性质。

3.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和最大值问题。

三、教学重点:1.切线的概念。

2.切线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难点:1.切线的性质。

五、教学内容:1. 切线的概念在数学中,曲线的切线是曲线上的一条直线,它刚好在该点与曲线重合。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函数和导数的概念,而切线的定义正是基于导数的概念。

2. 求切线的方法2.1 直接利用导数求切线假设有一个函数f(x),它在x0处可导,则f(x)在x0处的导数f′(x)就是曲线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

因此,该点的切线方程为:y−f(x0)=f′(x0)(x−x0)2.2 其他方法(1)给定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则r′(θ)就是极点到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斜率。

(2)给定曲线的参数方程x=f(t),y=g(t),则f′(t)和g′(t)分别是切线在点(f(t),g(t))处的斜率。

3. 切线的性质(1)函数在某一点处连续,且在该点处有导数,则该点处的切线可以唯一地确定。

(2)如果函数在某一点处有导数,则该点处的切线垂直于函数在该点处的法线。

(3)两条曲线f(x)和g(x)在相交点处的切线,如果它们切线斜率不相同,则它们相交于该点。

令f(x)=g(x),并用f′(x)和g′(x)分别代替f(x)和g(x)的斜率,即可得到以下公式:f(x)=g(x)f′(x)=g′(x)其中,x为切点横坐标。

(4)如果函数y=f(x)在点x0处有一个水平切线,则必有f′(x0)=0。

(5)如果函数y=f(x)在点x0处有一个垂直切线,则必有f′(x0)不存在。

(6)对于任意函数f(x),如果f′(x)>0,则f(x)单调递增;如果f′(x)<0,则f(x)单调递减。

六、教学案例分析:1. 知识点回顾我们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导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常见的求导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一、课标要求: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
二、课标理解:使学生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能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以圆心到之间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依据,探究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让学生体验“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数学研究方法。

问题解决:通过学生自己探究(猜想、类比、演绎)过程,让学生发现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充分领会数学转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切线的识别方法和圆的切线的性质;
难点:体验圆的切线证明问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四、教学过程
回顾
(多媒体演示)问题:
1.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你有哪些判断方法?
2.什么叫做圆的切线?怎样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并及时总结.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画图并解答问题:请画出⊙O,并在⊙O上任取一点A,连接OA,过点A作直线l⊥OA.请问:直线线l是不是⊙O的切线?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图,并根据图形,观察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猜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合作利用数量关系说明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1.探究切线的判定:
活动一:教师结合所画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因为直线l⊥OA,
所以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OA,而OA正好是圆O的半
径,根据“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时,直线就
是圆的一条切线”可知直线l是圆O的切线.
教师引导学生对切线的判定定理进行概括,发表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做好定理的分析,运用判定定理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把握两点: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
活动二:提问: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现象是直线和圆相切的位置关系的?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做好补充.
(多媒体展示)如下雨天,转动雨伞,雨伞上的水滴会沿着什么方向飞出?车轮
和笔直的公路;磨砂轮上的火花等.
活动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半径的端点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4)经过直径的端点且与直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师生活动:学生判断、操作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下列反例.
教师提出问题: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共有几种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请学生代表总结方法,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方法1: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方法2: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方法3: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探究切线的性质:
活动一: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思考”.
将切线的判定定理反过来,如果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半径OA 与直线l是否垂直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分析,直接证明较为困难,可以运用反证法进行说明.
师生共同总结:圆的切线的性质:
(教师板书)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
(课件展示)
例1: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腰
AB与⊙O 相切于点D,求证:AC是⊙O的切线.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画出辅助线,并规范解题步骤.
分析: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要证明AC是⊙O的切线,只要证明由点O向AC 所作的垂线段OE是⊙O的半径即可.
教师总结:①当直线与圆有明确的公共点时,应连接圆心和公共点,即得到“半径”,再证明“直线与半径垂直”,简称为“连半径,证垂直”;②当直线与圆没有明确的公共点时,应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再证明“垂线段等于半径”,简称为“作垂直,证半径”.
【拓展提升】
(课件展示)
例2:如图,BC与⊙O相切于点B,AB为⊙O直径,弦AD
∥OC,求证:CD是⊙O的切线.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中讨论,鼓励学生勇
于探索实践,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
注学生的解题过程
【达标测评】
1.如图,AB与⊙O切于点B,AO=6cm,AB=4cm,则⊙O的半径为()
A.45cm
B.25cm
C.213m
D.13m
2.如图,已知∠AOB=30°,M为OB边上任意一点,以M为圆心,2cm为半径作⊙M,当OM=______cm时,⊙M与OA相切.
3.如图,△ABC的一边AB是⊙O的直径,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C是⊙O的切线,你所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
4.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直线BC与⊙O相切于点B,
∠ABC的平分线BD交⊙O于点D,AD的延长线交BC于点C.
(1)求∠BAC的度数;
(2)求证:AD=CD.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个别提问,并指导学生解释做题理由和做题方法,使学生在个别思考解答的基础上,共同交流、形成共识、确定答案.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1.课堂总结:
(1)谈一谈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哪些进步?
(2)学习本节课后,还存在哪些困惑?
教师总结本课时主要学习内容: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提醒学生注意证明圆的切线注意是否有切点.
2.布置作业:
教材第101页,习题第4、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