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24章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九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而作准备的,它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2、本课主要知识点(1)切线的判定定理(2)切线的性质定理3、教材整改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我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

当探究出判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我特增加了例1和例2,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总结例1主要是连半径、证垂直;例2主要是作垂直、证半径。

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

同时我对学案也作了调整,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1、已有的知识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的知识,与圆有关的性质,切线的定义等。

2、已有的数学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3、已有的学习能力预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讲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

三、目标、重难点分析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2)通过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设定,它的设定既符合新课标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第二课时)

24.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第二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一、教材分析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之后提出来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研究三角形的内切圆、切线长定理以及后面研究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基础,所以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中平面几何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已经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相关概念及性质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简单描述,为本节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这节课多让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归纳总结出切线的判定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互为逆定理,学生在理解与应用时可能存在困难,应该重点强调.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用“数量关系”确定“位置关系”的方法推导切线的判定定理,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能从逆向思维的角度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2)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相关的计算与证明问题.2.过程与方法(1)探究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切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解决与圆的切线相关的问题时,学会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去思考,学会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学会从反面去思考,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体验几何学习中“说理”的乐趣,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的确定性.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与圆的切线相关的计算和证明等问题.教学难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解决相关问题时怎样添加辅助线.突破措施:1.通过问题细化,将学生分组学习、练习、学生板演、教师讲解等方式突破重点.2.教材整合: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将教材内容略作调整,当探究出判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我特增加了例1和例2,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即“连半径、证垂直;作垂直、证半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实现学以致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五、教法与学法教法上: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和讲练结合的方法教学,通过探究,从交换切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引出新的命题,知识的探究和形成显得自然流畅.另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从反面思考,从中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强调切线的判定定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半径的外端;二是垂直于这条半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帮助学生进行课堂讲解,给予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法上:在对直线与圆相对运动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切线的概念,通过作图去感受“直线与圆相切”这种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中的数形结合,同时要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讲解,再面向全班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本课内容.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直线和圆有哪些位置关系?2.什么叫相切?3.我们学习过哪些切线的判断方法?(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如图,在⊙O中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作直线l⊥OA,则圆心O到直线l 的距离是多少?直线l 和⊙O有什么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问题:1.当你在下雨天,快速转动雨伞时水飞出的方向是什么方向?2.砂轮打磨工件飞出火星的方向是什么方向?活动二、典例讲解例1 如图,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 是⊙O的切线.例1图例2图证明:连接OC. ∵OA=OB,CA=CB∴△OAB是等腰三角形,OC是底边AB 上的中线. ∴OC⊥AB. ∴AB是⊙O的切线.例2:已知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D,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O.求证:⊙O与AC相切.证明:过O作OE⊥AC于E. ∵ AO平分∠BAC,OD⊥AB ∴ OE=OD∵ OD是⊙O的半径∴ AC是⊙O的切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圆的方程、圆的切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轴对称性质。

这些内容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等高级性质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2.教学难点:圆的切线和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结合数学软件和实物模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公开课教案_2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公开课教案_2

《圆的切线的判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 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发现定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通过判定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切线判定定理的中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半径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你是如何来判断这几种位置关系的? 在学生回答后再展示相应的位置关系及判断的方法:判断的方法:(1)根据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

教师强调:图(2)中的直线与圆相切,我们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但在实际问题中如果我们始终用寻找交点的个数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很不方便,也难于操作,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引导学生思考)二,启发学生,探究新知。

1、待学生思考后,可能没有什么发现。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刚才的图(2),提示学生可再任作一条半径。

如图(4)所示:教师引导:回顾图(2)中判断直线l 与圆相切的方法:利用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2、教师启发:(1)你能否把上面的文字叙述的条件改成数学语言呢?可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然后给出参考的答案: 距离OA :改写成OA ⊥l;等于半径:改写成OA =r;垂足A 在半径OA 上且为半径的一个端点。

(2)你能尝试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条件下把上面的文字叙述的命题改成意思相同的命题吗?图(4)A学生改写后交流,然后在集体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圆的切线的判定,并板书课题) (3)熟悉定理,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能用几何语言表示它们。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切线》优秀公开课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切线》优秀公开课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切线》优秀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的切线》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切线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它是学生学习圆的更深层次知识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圆的其他性质和运用的重要前提。

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圆的切线的概念,然后通过探究和证明介绍了圆的切线的性质。

接着,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圆的切线方程的求解等。

整个章节的内容安排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对圆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圆的切线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对其性质和运用的掌握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这一章节时,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切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探究和理解圆的切线的性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切线的定义,掌握圆的切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圆的切线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美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圆的切线的性质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圆的切线方程的求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通过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切线的性质。

九年级上册《切线的判定及性质》说课

九年级上册《切线的判定及性质》说课

《切线的判定及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第2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三课时“切线的判定”。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而作准备,是“圆”这一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本章的核心。

它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有关知识解题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共两个课时,课本上将切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导出作为第一课时,两个定理的运用和切线的两种常用的判定方法作为第二课时。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没有采用教材安排的顺序,而是依据九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将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定理以及两个定理的综合运用作为一课时,这样的设计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方法”的复习,又是对后面学习综合运用两个定理,合理选择两种方法判定切线作了铺垫,让教学呈现一个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1)切线的判定定理(2)切线的判定定理的应用(3)切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切线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是切线判定定理中所阐述的圆的切线的两大要素:一是经过半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学生容易忽视其中的一个要素。

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采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模式实施课堂教学。

教法: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动手操作,探究问题的经验,也具备了探究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赋以合理的评价,注重直观,注重动手,注重探索能力的培养,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的性质与判定说课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的性质与判定说课

《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复习》说课稿柴沟堡二中 常爱玲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的分析与选择:圆的切线判定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而做准备。

切线题目中常常蕴含着转化、方程等数学思想,同时与圆的其它定义和性质、及解直线型问题紧密相关,为此本节课我重点选择了切线的判定证明题的复习。

2、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已经复习了解直线型问题,掌握了解直线型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复习了圆的有关概念、性质、定理等知识。

(2)我班学生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我班学生观察、注意、记忆能力以及思维品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迅速提升,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明显增强。

但口头表达还很差,缺乏思路清晰而流畅的表达,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教学中尽量适时为同学们搭建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二、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梳理学生进一步理解切线判定的三种方法和判定切线的两种基本思路,会根据具体条件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2、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3、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证明某条直线是圆的切线难点:灵活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证明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分层教学、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一)知识点重现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__种,分别为__、_____、___。

2、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这条直线是圆的_____,惟一公共点是_______3、直线和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_____半径4、圆的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_________________5、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____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_____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二)知识结构1.切线的性质2.切线的判定3.综合运用 圆的切线① 唯一交点② d=r ③ 性质定理 ① 定义 ② d=r ③ 判定定理【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是在任务的驱动下有目的进行复习,他们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体会知识,为课上的清晰展示做好知识的铺垫,并且提升复习的密度,实现分层辅导的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3《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3《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3《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3《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圆的切线。

学生将学习如何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以及切线与圆的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直线、圆等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切线的定义,学会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掌握切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切线的定义,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切线的性质。

2.难点:理解并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切线的定义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切线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圆形模型和直线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篮球、乒乓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圆形物体上的切线。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切线?切线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切线的定义,通过动画演示切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切线的定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2节《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是九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性质定理以及切线长定理。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函数图像、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解析几何和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图像、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切线,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同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

3.培养学生运用切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方法、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

2.教学难点:切线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和理解切线。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和实例讲解,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加深对切线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切线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圆的切线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引发学生对切线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讲解切线的判定方法,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和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一些切线的判定问题,加深对切线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2节《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为后续学习解析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研究切线与圆的切点,引导学生探究切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直线、圆等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等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方法、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

2.教学难点:切线性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环节,自主探究切线的性质。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直线和圆的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切线的性质,然后进行验证。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切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定理。

3.讲解与演示:教师对切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定理进行讲解,并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训练。

《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课稿

《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课稿

《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说课活动。

请允许我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周灯平,来自博罗县柏塘中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首先,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它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常常作为考点出现在中考题中,所以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3)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最后,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把理解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作为重点,而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为难点去突破。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我将借助多媒体平台来更好的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女生比男生多。

经过多次的教学经验总结,我抓住女生比较自觉听话的特点,一直非常重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倡合作学习,注重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并尽量把思考的时间拉长,以便照顾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

三、教学教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将从生活的实物中产生新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从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四、教学过程: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设计过程,为了引入新课做好铺垫,我设计了温故而知新这个板块,让同学们对上一节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并做了一个小归纳。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优质课教案_0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优质课教案_0

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感受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美.
学习重点:
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思考:直线与圆相切有哪几种判断方法?
2、探究切线的判定定理
书本P97思考:
在⊙O中,经过半径 OA 的外端点 A 作直线l⊥OA,则圆心 O 到直线 l 的距离是多少?直线 l 和⊙O有什么位置关系?
从作图中可以得出:经过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与这条半径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思考:它的数学语言该怎样表示呢?
思考作图:已知:点A为⊙o上的一点,如何过点A作⊙o的切线呢?
交流总结:根据直线要想与圆相切必须d=r,所以连接OA过A点作OA的垂线。

3、探究切线的性质定理:
书本P97思考:
在⊙O 中,如果直线 l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A,那么半径 OA 与直线 l 是不是一定垂直呢?
总结交流: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4、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例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O 是底边 BC 的中点,腰 AB 与⊙O 相切于点 D.
求证: AC 是⊙O 的切线.
5、课堂小结:
(1)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什么?它们有怎样的联系?
(2)在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时,需要注意什么?
6、作业布置:
教科书习题 24.2 第 4,5,12 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切线长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切线长定理》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引导他们总结和梳理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问题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分享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切线长定理,能够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几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切线长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提供额外的辅导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逐步呈现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几何模型,直观地展示圆的切线和切点,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然后,我会逐步引导他们发现和证明切线长定理,通过逻辑推理和几何证明,让学生深入理解定理的内涵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1.理解并掌握切线的定义;
2.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为圆的切线;
3.掌握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4.学会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切线长度、角度等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切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一章节的内容兴趣浓厚,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切线定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切线判定定理的掌握也不够牢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基础概念的讲解,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切线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切线的性质:理解并掌握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以及切线与圆的相切关系。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将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应用于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举例解释:
(1)通过图形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切线的定义,强调切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
(2)通过具体例题,如给定一个圆和一点,让学生画出经过该点且为圆的切线,从而加深对切线判定定理的理解。
(3)通过分析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垂直关系,让学生明白切线的性质,并能够应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
-切线判定定理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经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性质的应用:学生在应用切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相关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时图形分析能力: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图形时,可能难以识别切线与圆的关系。

初中数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二十四章 圆切线长定理说课稿

初中数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二十四章 圆切线长定理说课稿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大村中学的数学教师王玉梅。

在今天的教研赛课活动中执教《切线长定理》一课。

下面,我就本课的内容主要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课后总结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学情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学过学习过直线图形以及有关圆的定义、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等内容;二是,通过此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及思维能力;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积极发言与动手实践的主动性不足,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推理证明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影响对知识的掌握。

二、教材内容方面:切线长定理是九年级上学期第24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之一,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研究切线长定理,它既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也是后面计算和证明的重要依据,如在相似一章中的运用,在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切线长定理并能正确应用;教学难点是熟练、灵活的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相关计算、证明。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和学情,我将本课学习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切线长的定义及切线长定理;2、能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画图、度量、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以及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兴趣,培养积极思考,大胆推理,勇于实践的求知态度。

三、教学过程方面:基于以上陈述,结合我校课堂教学管理改革推行的“目标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课堂结构模式。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首先是出示本科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朗读,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本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学习开始前就明确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完成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的第二个知识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圆的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圆的性质和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圆的性质出发,推导出切线的性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推导过程,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圆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与圆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圆的性质出发,观察和思考切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3.讲解与示范:讲解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几何画板进行演示。

4.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者手工画图,自己尝试作出圆的切线,并判断其性质。

5.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公开课教案_1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公开课教案_1

《切线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⑵了解判定切线的三种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正确的判定方法;⑶掌握在解决切线问题中常用的辅助线作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为依据,探究切线的判定定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经历旧知到新知的同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⑵通过判定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及应用三、教学难点并掌握切线判定定理中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半径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四、教学方法:谈论法、启发法五、学习方法:联系学习法、归纳学习法六、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引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观看一段视频——视频播放提出问题:1 当你在下雨天快速转动雨伞时水飞出的方向是什么方向?2 砂轮打磨工件飞出火星的方向是什么方向?3 足球飞出时,受到摩擦力使球高速旋转,此时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二新课讲解探究一 从“位置”角度来判定圆的切线1. .观察:如图(1),在⊙O 上任取一点A ,连结OA ,过点A 作直线l ⊥OA .观察并说明此时直线l 与圆的位置关系,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分组讨论:直线l 与⊙O 相切,判断依据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教师指导: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的方法.2.发现:①直线l 经过半径OA 的外端点A ;②直线l 垂直于半径OA .结论:直线l 与⊙O 相切.教师总结: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从“位置”角度来判定圆的切线的方法——切线的判定定理(板书)4.归纳总结(学生总结,教师校正):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5.透彻定理:分析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并能将其转化成几何语言(学生分组讨论).条件有两个:①经过半径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结论: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几何语言:如图(1),∵直线l ⊥OA ,直线l 经过OA 的外端.∴直线l 是⊙O 的切线.6.学生思考:这两个条件是否可以缺少其中任意一个呢?举例说明A图(1)图(2) 图(3)图(2)直线l经过半径OA的外端,但不垂直于半径OA.图(3)直线l垂直于半径OA,但没有经过半径OA的外端,它们都不是圆的切线.教师强调:判断圆的切线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㈢师生总动员1、判断:(1)过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与半径垂直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过半径的端点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探究二: 图中直线l满足什么条件时是⊙O的切线?方法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方法2: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方法3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人教版初三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4章 圆 24.2.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说课

人教版初三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4章 圆 24.2.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说课
线。
2018中考考试说明
A
理解切线与 过切点的半 直线和圆的 径的关系; 位置关系 会用三角尺 过圆上一点 画圆的切线
考试要求
B
能利用切线 的判定和性 质解决有关 的简单问题
C
运用圆的切 线的有关内 容解决有关 问题
二、教学目标
• 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 会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 经历探索、猜想、论证的几何研究过程,发展合
如何画出圆的切线?
.O
l A
猜想:经过点A,并且与半径OA垂直的直线是圆O的切线
(三)演绎推理 形成判定
O
A
l
已知:如图OA是⊙O的半径,OA⊥直线l,垂足为A 求证:直线l是⊙O的切线
证明:∵半径OA⊥直线 l ,垂足为A
∴点O到 l的距离d=OA
∴直线 l 是⊙O的切线
O
A
l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
E
2
连半径,证垂直
A
4B
OLeabharlann 小结: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证明某直线是 圆的切线时,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1)经过半径的外端(过圆上一点); 2)垂直于这条半径。
(五)逆向思维 探索性质
问题3:如果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 那么半径OA与直线l是不是一定垂直呢?
反证法
.O
l A
O
AB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2、试验探索 3、演绎推理 4、初步应用 5、逆向思维 6、总结方法
引出新知 合情推理 形成判定 感受新知 探索性质 梳理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而作准备的,它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2、本课主要知识点
(1)切线的判定定理
(2)切线的性质定理
3、教材整改
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我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

当探究出判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我特增加了例1和例2,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总结例1主要是连半径、证垂直;例2主要是作垂直、证半径。

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

同时我对学案也作了调整,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的知识,与圆有关的性质,切线的定义等。

2、已有的数学能力
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3、已有的学习能力
预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讲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

三、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2)通过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设定,它的设定既符合新课标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因此,承上:它起着承载知识的生长点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还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些目标针对你的学生一定是最能实现和达到的;启下:它起着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起点在何处,这个起点是否针对了你自己将要面对的本堂课的学生,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

还决定了你的整个教学设计如何来落实完成知识、发展过程、突破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灵活运用。

突破措施:主要通过将问题细化,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练习、学生板演、学生讲解等方式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学案为载体,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帮助学生课堂讲解,并赋以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

同时还结合了启发、讲解、评价综合的教法。

学法上: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讲解,再面向全班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1、温故知新。

(1)学生填表,复习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2)观察与思考。

下雨天转动的雨伞上的雨滴;砂轮上的火星方向。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探究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1)注意语言叙述及数学符号语言的描述,结合图形重点讲解。

(2)归纳判定一条直线是切线的三种方法。

学生可以自己归纳,讨论三种判定方法的应用。

对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要理解记忆。

此时设计了几个判断题,进一步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

(设计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3、例题学习。

在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例题;通过例1和例2学习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总结例1主要是连半径、证垂直;例2主要是作垂直、证半径。

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

例3主要是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师板书例1的证明过程,让学生学会切线的判定定理证明的书写方式,给学生作示范板演。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知识掌握了,怎么应用,如何逻辑推理,通过例题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做,而是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4、课堂练习。

练习题共6道,在通过知识学习、例题学习的过程中,来进一步检验学习情况,学生不要讨论要独立完成。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成果。

(精讲精练,让学生教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知识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投影,前后衔接,形成知识链。

6、当堂达标。

利用学案达标题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完成能力拓展。

(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当堂达标。


7、布置作业。

教材101-102页第5、12题。

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课堂中注重:“精讲精练”、“当堂达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教师:息陬镇中学孔令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