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合集下载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钻完井工程设计PPT资料34页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钻完井工程设计PPT资料34页

G类
地面
常规
G类
300m
常规
G类
323m
常规
G类
314m
油套
2.1 钻机选择依据
DX井井深设计1839.49米,考虑到预应力固井和上提解卡的需要,选择 30钻机。
2.2 ZJ30主要设备简介
ZJ30部分设备表
名称 钻机 井架 天车 游车 大钩 水龙头 转盘 井架底座 柴油机 发电机

型号 ZJ30 TJ170131 TC-250 YC-250 DG-250 SL-225 ZP-520A
岩石力学参数分析图
层的力学不稳定性,地层整体强度 降低。
3.3 D1井实例分析
泥质含量、实测井径扩大率曲线 三压力剖面图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
采用Hoek-Brown准则计算泥煤互层段 的坍塌压力当量密度。
坍塌压力 当量密度最高
井深 H(m)
1094
1097
泥煤互层段坍塌压力变化示意图
井身结构设计图
4.2 井身剖面设计(直—增—稳)
井身剖面参数
测深 (m) 0.0 1209.0 1539.5 1839.5
井斜角 (deg) 0.0 0.0 88.0 88.0
方位角 (deg) 55.00 55.00 55.00 55.00
垂深 (m) 0.0 1209.0 1424.0 1434.5
23.56
28.94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续)
Y-displacement 位移 mm
Y-displacement 位移 mm
井深1094m处的井筒Y方向位移云图
井深1097m处的井筒Y方向位移云图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续)

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综合组一等奖钻井工程设计详解

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综合组一等奖钻井工程设计详解

第1章钻井工程方案1.1钻井工程地质概况1.1.1 区块地质概况1.1.1.1区块构造及地理环境特征本设计方案研究目标区块为页岩I区块,该区块总体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受到来自北西方向挤压应力作用,以正向构造为主,各背斜带之间以宽缓向斜带为界。

海拔最高675m,最低250m,多在400〜600m之间。

该地区交通较为便利,区内各场镇间均有公路相通。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17C。

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年降水量超过1000mm,水系发育,季风影响突出。

四季特点为: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

在降水多的季节,需预防山洪暴发所引起的泥石流、塌方、滑坡,河道涨水所引发的洪水等自然地质灾害。

1.1.1.2区块地层分布页岩I区块古生界奥陶系一中生界三叠系自下而上主要发育:十字铺组、宝塔组、涧草沟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小河坝组、韩家店组、黄龙组、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

根据目前勘探开发情况,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一上奥陶统五峰组约86m层段含气泥页岩段作为本区主要的目的层。

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由五峰组至嘉陵江组具体地层岩性及地层厚度见表3.1。

1.1.1.3储层分布该地区五峰组一龙马溪组总体上分布稳定,尤其是目的含气层段在地震剖面和连井对比剖面上都有很好的响应。

气层总厚度在83〜90m,纵向上连续,中间无隔层。

据现有钻井测井、录井以及岩芯特征,该地区目的含气页岩段从下到上可划分出三段、五个亚段,其中第1段(分11亚段和12亚段)为碳质硅质泥页岩,厚度分别约为33m和18m;第2段为含炭质粉砂质泥岩,厚度约17m;31亚段为含炭质灰云质泥页岩,厚度约13m;32亚段为含炭质粉砂质泥页岩,厚度约6m,通过现有资料发现,各亚段在全区分布基本稳定。

第3章钻井工程方案1.1.1.4区块地应力及储层岩石力学特征通过对目的层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得出杨氏模量23〜37GPa,泊松比0.11〜0.29,体积模量为14〜18GPa,剪切模量10〜14GPa,实测最大主应力为61.50MPa, 最小主应力为52.39MPa,根据应力剖面图可以得到上下隔层应力差约8MPa。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选手围绕方案设计类赛题的主题——深水油气开发,对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HSE、经济评价等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工艺进行创新设计,比如软件的编制、工艺的创新、设备或装置的设计等,选手需完成作品申报说明书并附相关的设计图纸或软件程序等,详见《2016 CPEDC 技术创新类作品要求》。

以下题目供选手参考。

选手也可自行拟定作品主题,但内容必须与深水油气开发相关或者适用于深水油气的开发。

参考题目如下:
1. 深水浅部地质灾害预测技术
2.深水油气开采中相态变化分析
3.深水油气田开发井网设计
4.深水钻井水平井工艺设计
5. 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技术
6. 深水浅部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模型
7.基于深水钻井井壁稳定性的钻井液技术
8. 深水自动井位优化技术
9. 深海油气田开发增产工艺
10. 海洋平台模块规划
11. 海底采油树装置设计
12. 海洋集输管道段塞流预测及防治
13. 深水海底多相流分离技术
14. 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
15. 深水集输管网经济性、可靠性及适应性评价方法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
2016年3月7日。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R油田输油管道及沿线站场设计日期2016年7 月20 日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制方案简介本作品根据《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赛题及基础数据》和相关标准,秉承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对R 油田输油管道工程进行了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A-B、B-C段管道工艺及运行管理,河流穿越方案,沿线站场及阀室工艺,火车装车方案,辅助生产及配套工程技术方案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输油管道设计方面:采用加热输送工艺,从技术经济角度优选管径,通过逆向推算得到设计压力及布站情况,通过考虑油水乳化状态提高了水力计算的准确性。

使用商业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及优化,并编制相应程序辅助计算。

河流穿越方案方面:分析了穿越区岩土层可钻性,确定并设计了水平定向钻(HDD)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方案,并进行了管道强度校核和施工风险评价。

沿线站场及阀室方面:设计了原油脱水及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确定了沿线各站场及阀室的分布,并对其进行了设计。

火车装车方案方面:对装车站进行了详细设计,从可靠性的角度采用了“双管、双泵、双用单鹤管”的装车工艺;针对来油量衰减较快特点,从经济的角度对装车操作的运行与管理进行了优化,制定了高效益、低成本的火车装车方案。

此外,本文还对整体输油管道工程的防腐、自控、消防、HSE管理、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等进行了设计。

设计中使用了OLGA,PIPESIM等商业软件对各种工况下的管道进行了模拟,并且基于VB平台编制了相应软件辅助计算,校核了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完成了管道及站场工艺的优化,提高了方案的经济性。

本设计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原油输送及装车的成熟技术,优化了管道及站场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方案,选用了高效设备,降低了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目录第1章总论 (1)1.1 工程概况 (1)1.2 编制依据 (2)1.3 编制原则 (2)1.4 设计范围 (2)1.5 国家级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2)1.6 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第2章R油田输油管道设计基础 (6)2.1 工程概况 (6)2.2 设计基础资料 (6)2.2.1 基础数据 (6)2.2.2 原油物性 (7)2.2.3 设计环境 (8)2.2.3.1 土壤条件 (8)2.2.3.2 铁路依托条件 (8)2.2.3.3 气象条件 (8)第3章输油管道工艺设计 (9)3.1 输送工艺 (9)3.2 设计参数 (10)3.2.1 管道设计参数 (10)3.2.1.1 设计输量 (10)3.2.1.2 设计压力 (10)3.2.1.3 管径优选 (11)3.2.1.4 钢管类型选择 (11)3.2.1.5 管道纵断面图 (11)3.2.1.6 管道埋深参数 (12)3.2.1.7 管道防腐层 (12)3.2.2 原油物性 (13)3.2.2.1 油品密度 (13)3.2.2.2 油品粘度 (13)3.2.2.3 原油乳化 (15)3.2.1热力设计参数 (16)3.3.1.1 加热站出站油温 (16)3.3.1.2 加热站进站油温 (16)3.3.1.3 管道周围介质温度T0 (16)3.3.1.4 管道保温层设计 (16)3.3 A-B段工艺设计 (17)3.3.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17)3.3.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19)3.3.3 设计压力及管道壁厚 (21)3.3.4 经济性分析 (24)3.3.5 适应性分析 (26)3.4 B-C段工艺设计 (28)3.4.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28)3.4.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32)3.4.3 设计压力及管道壁厚 (34)3.4.4 经济性分析 (37)3.4.5 适应性分析 (44)3.4.5.1 冬季运行方案 (44)3.4.5.2 夏季运行方案 (44)3.5 设备选型 (46)3.5.1 泵机组选型 (46)3.5.2 原动机选型 (48)3.5.3 加热炉选型 (48)3.6 管道强度校核 (49)3.6.1 进出站压力校核 (49)3.6.3 静水压力校核 (49)3.6.4 动水压力校核 (49)3.8 设计成果 (49)第4章穿越河流设计方案 (51)4.1 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 (51)4.1.1 法律法规 (51)4.1.2 标准规范 (51)4.2 穿越河流方式比选 (51)4.3 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 (52)4.3.1 HDD可钻性评价 (52)4.3.1.1 穿越场地地层岩性结构 (52)4.3.1.2 穿越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3)4.3.1.3 穿越区域岩土层可钻性评价 (55)4.3.1.4 施工条件评价 (55)4.3.1.5 地下障碍物评价 (55)4.3.2 HDD穿越曲线设计 (56)4.3.3 HDD设备选型 (58)4.3.3.1 钻机选型 (58)4.3.3.2 钻具选型 (59)4.3.4 场地布置 (61)4.3.5 穿越段管道设计 (62)4.3.5.1 穿越段管道壁厚设计 (62)4.3.5.2 穿越段管道防腐与防护 (63)4.3.5.3 穿越段管道热力校核 (63)4.3.6 穿越管道应力校核 (63)4.3.6.1 管道回拖工况应力校核 (63)4.3.6.2 管道试压工况应力校核 (66)4.3.6.3 管道运行工况应力校核 (66)4.3.6.4 管道径向屈曲失稳校核 (67)4.3.7 套管结构设计 (68)4.3.7.1 套管最大夯入长度计算 (68)4.3.7.2 套管壁厚选取 (69)4.3.7.3 套管强度验算 (69)4.3.7.4 套管稳定性验算 (71)4.4 穿越施工方案 (72)4.4.1 施工工艺流程 (72)4.4.2 施工技术措施 (72)4.4.2.1 施工准备 (72)4.4.2.2 泥浆配制 (74)4.4.2.3 钻导向孔 (75)4.4.2.4 预扩孔工艺 (76)4.4.2.5 管道回拖 (77)4.4.2.6 管道焊接检验和试压 (77)4.5 对水文地质和环境的影响 (78)4.5.1 对地貌的影响 (78)4.5.2 对河床结构的影响 (78)4.5.3 对生物的影响 (78)4.5.4 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78)4.6 消防、安全 (79)4.6.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79)4.6.2 施工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79)4.7 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 (80)4.7.1 穿越风险分析 (80)4.7.2 施工应急处置预案 (81)4.7.2.1 导向施工应急预案 (81)4.7.2.2 扩孔过程中发生卡钻、抱钻、断钻的应急预案 (81)4.7.2.3 管线回拖中卡死的应急预案 (82)4.7.2.4 冒浆应急预案 (82)4.7.2.5 塌孔的处理预案 (82)4.8 主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83)第5章输油管道的流动保障 (84)5.1 管道运行管理 (84)5.1.1 热力冬季运行方案 (84)5.1.2 热力夏季运行方案 (85)5.1.3 水力运行方案 (85)5.2 清管 (86)5.2.1 清管的作用 (86)5.2.2 清管器选择 (86)5.3 停输再启动 (86)5.3.1 停输后的管内温降 (87)5.3.2 管内原油温度场 (87)5.3.3 停输再启动过程 (88)第6章沿线站场 (89)6.1 站场设置 (89)6.2 站场工艺 (89)6.3 A联合站 (89)6.3.1 联合站工艺 (90)6.3.2 联合站主要工程量 (90)6.4 B外输首站 (90)6.4.1 进站计量 (91)6.4.2 加热工艺 (91)6.4.3 脱水工艺 (91)6.4.4 污水处理 (93)6.4.4 储油工艺 (95)6.4.5 外输工艺 (95)6.4.6 B外输首站工艺流程 (96)6.4.7 主要工艺设计参数 (98)6.4.8 平面布置说明 (98)6.4.9 首站主要工程量 (100)6.5 中间输油站 (100)6.6 线路阀室 (101)6.7 C装车站 (102)6.8 沿线站场及阀室分布总结 (102)第7章装车站设计 (103)7.1 装车站总体设计 (103)7.1.1 装车站功能 (103)7.1.2 装车站工艺流程设计 (103)7.1.3 装车站分区 (103)7.1.4 装车站总平面布置 (104)7.1.4.1 总平面布置原则 (104)7.1.4.2 总平面布置 (104)7.1.4.3 站内道路 (105)7.1.4.4 围墙 (105)7.1.1.5 绿化 (106)7.2 储油区设计 (106)7.2.1 储油区容量确定 (106)7.2.1.1 周转系数法 (106)7.2.1.2 储存天数法 (107)7.2.1.3 库容确定方法对比优选 (108)7.2.2 储油罐数量确定 (108)7.2.3 储油容量等级 (108)7.2.4 油罐类型选择 (109)7.2.5 储罐强度设计 (110)7.2.5.1 罐壁厚度计算 (110)7.2.5.2 浮顶计算 (111)7.2.6 油罐加热与保温 (113)7.2.6.1 原油储存温度 (113)7.2.6.2 油罐加热方式 (114)7.2.6.3 油罐加热器选用 (114)7.2.6.4 油罐保温 (116)7.2.7 油罐防腐 (116)7.2.7.1 防腐部位 (116)7.2.7.2 防腐涂层结构及材料 (117)7.2.7.3 阴极保护 (117)7.3 铁路装车设计 (117)7.3.1 铁路装车工艺 (118)7.3.2 铁路油罐车设计 (118)7.3.3 铁路专用线设计 (120)7.3.3.1 铁路装卸线布置形式 (120)7.3.3.2 装卸线的有效长度 (120)7.3.4 铁路装油设施设计 (121)7.3.4.1 铁路装油鹤管选用 (121)7.3.4.2 鹤管数量确定 (122)7.3.4.3 鹤管与集油管的连接 (122)7.3.4.4 集油管与鹤管的连接 (123)7.3.4.5 栈桥设计 (124)7.4 装车方案设计 (124)7.4.1 方案设计出发点 (125)7.4.2 不同方案所需装油设施 (125)7.4.3 不同方案每年装车次数 (126)7.4.4 方案对比优选 (126)7.5 站内管道设计 (127)7.5.1 管道作用 (127)7.5.2 管道分类 (128)7.5.3 常用的管道工艺流程 (128)7.5.4 管道工艺流程对比优选 (129)7.5.5 管道保温层设计 (129)7.5.6 管道强度设计 (130)7.5.6.1 站内管道管径计算 (130)7.5.6.2 站内管道壁厚计算 (131)7.5.6.3 站内管道强度校核 (131)7.5.7 管路水力计算 (133)7.5.8 管道敷设与防腐 (135)7.6 发油泵站设计 (135)7.6.1 泵站形式 (135)7.6.2 泵站工艺流程 (136)7.6.3 泵的选用 (137)7.6.3.1 油泵选型 (137)7.6.3.2 油泵数量 (138)7.6.3.3 原动机选择 (138)7.6.3.4 电动机功率计算 (139)7.6.3.5 油泵基本参数 (139)7.6.3.6油泵规格参数 (141)7.6.4 油泵站布置 (141)7.7 站内污水处理 (142)7.7.1 污水来源 (142)7.7.2 含油污水处理 (142)7.7.3 生活污水处理 (142)7.8 油品计量 (143)7.8.1 液面高度的人工测量 (143)7.8.2 液面高度的自动测量 (143)7.8.2.1 常用测量液位计 (143)7.8.2.2 液位计的选用 (145)第8章辅助生产系统及配套工程 (146)8.1 通信 (146)8.2 供配电 (146)8.3 建筑结构 (147)8.4 供热与暖通 (148)8.5 自动化控制 (148)8.5.1 自动化控制系统 (148)8.5.2 储油区工业自动化系统 (149)8.6 防火防爆 (152)8.6.1 火灾和爆炸原因 (153)8.6.2 防火防爆措施 (153)8.7 站场消防 (154)8.7.1 灭火原理与方法 (154)8.7.2 灭火方法及设备 (155)8.7.3 消防给水 (157)8.8 防雷 (158)8.9 防静电 (158)8.10 防杂散电流 (162)8.11 穿越施工安全 (163)8.11.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163)8.11.2 施工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163)8.12 管道水工保护 (163)8.12.1 冲刷防护 (164)8.12.2 坡面防护 (164)8.12.3 支挡防护 (164)8.13 管道标志 (165)第9章HSE风险管理 (166)9.1 长输管道HSE管理 (166)9.1.1 长输管道危害性因素分析 (166)9.1.2 管道系统安全防护对策 (166)9.2 站场HSE管理 (168)9.2.1 站场危害性因素分析 (168)9.2.2 站场安全防护对策 (168)9.3 HSE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 (170)9.3.1 HSE体系建设 (170)9.3.2 HSE体系实施 (170)9.4 应急保障体系 (171)9.4.1 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171)9.4.2 应急工作原则 (172)第10章投资成本估算 (173)10.1 长输管道工程投资 (173)10.2 站场投资 (173)10.3 方案工程总投资 (174)参考文献 (175)附录 (177)附录A 管道水力摩阻计算 (177)附录B 不同管道钢级投资表 (178)附录C 河流穿越施工图 (179)附图1 (179)附图2 (180)附录D 自编程序Visual Basic 程序代码 (181)附录E 穿越轨迹设计程序代码 (189)第1章总论1.1 工程概况R油田开发是将井场原油通过集输管道汇集至位于区块南部的A联合站,通过外输管道170km外输管道将原油输送至装车站。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一、方案设计类综合组1 区块概况本次设计方案研究目标区块为一具有复杂断层的半背斜断块油气藏。

工区面积约5.5km2,东西宽约1858m,南北长约2980m。

构造区距离最近港口油库为120海里,区域水深1350~1525m,区域地形示意图见图1-1,区块海域等高线示意图见图1-2,工区边界坐标详见表1-1。

图1-1 海区地形示意图1.2.1 水温海区表层及近底层水温参数可参见表1-2。

表1-2 水温参数位置水温(℃)最高最低表层水温29.0 17.0 近底层水温(1500m深度) 3.5 2.01.2.2 波浪图1-5 全年海流玫瑰图(表层)1.3 施工设计参数表1-3 水文气象设计参数(台风条件)要素 单位重现期(年)110100200500 10003秒钟阵风风速 38.2 54.2 67.7 73.1 76.4 79.3 5秒钟阵风风速 36.4 52.8 66.1 71.3 74.4 78.2 1分钟平均风速32.1 45.5 56.9 61.8 64.3 68.4台风条件下波高、谱峰周期联合分布曲线见图1-6;该海区推荐内波流设计参数见表1-4。

表1-4 工程海域内波流最大可能水平流速(包含背景流)海水深度(m)最大可能水平流速(向西为正)(cm/s)0 10515 13048h <2.5 55.7 74.1 83.3 95.9 97.1 95.2 93.1 91.8 88.1 61.8 39.8 33.1<3.5 88.1 94.2 96.6 98.7 99.2 98.8 96.8 96.3 94.6 83.5 71.1 71.072h <1.5 12.5 24.4 34.7 54.6 69.9 59.7 60.6 66.5 58.2 21.8 9.1 5.1<2.5 48.1 69.2 79.1 94.9 96.2 93.9 90.9 89.3 84.9 54.8 32.8 25.5<3.5 84.4 92.7 95.6 98.4 99.0 98.5 95.4 95.0 93.0 79.4 65.0 64.32 地质背景2.1 地层概况A油田自上而下揭示的地层层系包括:第四系A组,新近系B1组、B2组,古近系C1组、C2组(图2-1)。

202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六采油工程设计报告范文

202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六采油工程设计报告范文

202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六采油工程设计报告范文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材料之六采油工程设计本次采油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有杆泵抽油生产系统设计1.1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原理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泵、油管、抽油杆、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生产过程中,井口回压ph基本保持不变,可取为常数。

它与出油管线的长度、分离器的入口压力有关,此处取ph1.0MPa。

抽油井井底流压为pwf向上为多相管流,至泵下压力降至泵的沉没压力(或吸入口压力)pn,抽油泵为增压设备,故泵出口压力增至pz,称为泵的排出口压力.在向上,为抽油杆油管间的环空流动.至井口,压力降至井口回压ph。

(1)设计内容对刚转为有杆泵抽油的井和少量需调整抽油机机型的有杆抽油井可初选抽油机机型。

对大部分有杆抽油油井。

抽油机不变,为己知。

对于某一抽油机型号,设计内容有:泵径、冲程、冲次、泵深及相应的泵径、杆长,并求载荷、应力、扭矩、功率、产量等技术指标。

(2)需要数据井:井深,套管直径,油层静压,油层温度混合物:油、气、水比重,饱和压力生产数据:含水率,套压,油压,生产气油比,原产量,原流压(或原动液面)。

(3)设计方法这里介绍给定配产时有杆抽油系统的设计方法。

首先需要获得油层的IPR曲线。

若没有井底流压的测试值,可根据测试液面和套压计算得井底流压,从而计算出采液指数及IPR曲线。

1)根据测试液面计算测试点流压从井口到井底可分为三段。

从井口到动液面为气柱段,若忽略气柱压力,则动液面顶端压力仍为套压。

从动液面到吸入口为纯油柱段,可以将这一段分为许多小段,采用迭代压力方法可求出每小段油的密度,最后求出吸口处的压力。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单项组钻井工程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单项组钻井工程

杆 长 度 /m 80 抗拉 安全 系数 抗扭 安全 系数
0-80
1761.3 55711
80-798 215.9
718 1761.3 55711
2. 直井钻完井工程设计
2.6 钻井液
一开井段:该井一开钻遇地层为黄绿色、浅黄色、深紫色、蓝紫色砂质泥岩和砂岩,
土质松软,胶结松软且渗透性好,为易水化、易膨胀的地层,而且临井给出了防漏的提示, 所以钻井液的选择要防漏、防斜。为预防井漏等复杂事故的发生,采用低密度低固相聚合物 钻井液钻进,使用的处理剂有:土粉、HV-CMC、KPAM、NPAN。其中,土粉、NPAN具有 迅速形成泥饼,降低滤失的作用,HV-CMC、KPAM具有调整流变性能,携带岩屑的作用。 二开井段:二开在钻遇煤层前,采用膨润土钻井液。以PAC-141抑制地层造浆、控制 般土含量上升;HMP21降粘、降滤失;FT103改善泥饼质量,降低高温高压失水,防止井壁 垮塌,RH8501增加泥饼的润滑性,防止粘卡。膨润土钻井液配方:40~60kg/m3;Na2CO3: 2~3kg/m3;NaOH:1~2kg/m3;PAC-141:3~5kg/m3;HMP-21:15~20kg/m3;FT-103: 15~20kg/m3;RH8501:20~25kg/m3。钻进过程中,合理使用PAC-141,根据不同地层配制不 同浓度的溶液进行维护。PAC-141按前松后紧的原则加入,以抑制地层造浆,控制粘土颗粒 分散及般土含量上升幅度。直井段地层长时间浸泡,井壁容易掉块,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观察 砂样返出情况,及时加入FT-103,以保证井壁稳定。 为保护煤储层,见煤后使用清水钻进,钻井液不允许加入任何对煤储层有伤害的添加 剂,原则上不允许使用黄原胶,如遇到井壁坍塌需携带岩屑时,可作为措施使用。但必须直 接放掉或用专用装臵回收,严禁混入钻井液(清水)中。

201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五经济评价模板

201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五经济评价模板

201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五经济评价模板第五部分 经济评价目录1 总投资估算 (1)1.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1.2 资金筹措与建设期利息估算: (2)2 成本估算 (3)3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4)3.1 销售收入: (4)3.2 销售税金及附加: (4)3.3 所得税: (4)4 财务评价结果 (5)5 结论与建议 (6)经济评价依据井区地质状况进行产能建设部署,结合生产指标预测,进行井区产能建设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评价期定为11年,2011年为1年建设期,2012~2021年为10年生产期。

1 总投资估算1.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1).开发钻井投资估算:依据产能建设部署,共设计钻井28口,其中直井400万元,水平井500万元,开发钻井投资额为12900万元。

(2).油水井投产投注费用:油井投产费用包括油管、抽油杆、深井泵、井口(包括KD 级防腐耐磨光杆、盘根盒)、投产作业、井下附件(泄油器、扶正器、气锚)等六部分费用组成,油井投产费用直井单井21.46万元,水平井单井32.19万元。

投注费用主要包括涂料油管费用、作业费用(包括投注、洗井)、试注化学药剂(活性剂、粘土稳定剂、防垢剂)、注水井口费用三部分。

注水井投注单井费用21.03万元。

井区产能建设建井数28口,投产投注总费用为779.42万元。

(3).防腐费用按照油水井套管防腐实施原则及考虑产建投资承受能力,制定防腐工程实施方案,保证长期稳定生产的目的。

套管防腐采用环氧冷缠带锌阳极外防腐工艺,单井费用直井为3.3万元/口,水平井为4.95万元/口。

总费用120.45万元。

(4).地面建设投资估算:遵循油田整体开发、统一规划的设计原则,结合近几年已建成油田决算资料,产建地面投资按1567.4万元测算。

(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家规定,石油开采行业为零税率。

以上估算,在不考虑前期投资情况下,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共计15367.3万元。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赛区评审意见(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作品编号 15191003 15191007 15191016 15191017 15191026 15191012 15191013 15191024 15191022 团队名称 Gas Fantasy 北极星 石油之火 页岩之光 Sgodlio 阳光总动员 能源之星 橄榄 擎苍气龙 团队成员 李小江,侯腾飞,武继强,任泽 潘泳君,朴立文,吴雪瑞,葛庆颖 王利明,熊天文,毛文辉,杨阳 张晋,李召坤,管于廷,许洪伦 谢福龙,李华昌,张永超,司伟平 宋丽阳,方欣,蔡贤卿,徐子怡 杨红军,许永猛,方丽超,王天驹 张百灵,赵彦琦,徐鹏,刘兵 袁亮,陈飞,路昭,张世昆 指导教师 李根生,张士诚,宇波,黄世军 林伯韬,侯冰 程林松 程林松,黄世军,李春兰,田守嶒 高德利,吴晓东,刘月田,于达 张士诚,岳湘安,黄启玉,高德利 张遂安,蔚宝华,宇波,张士诚 杨进,梁永图,张劲 吴长春,钟大康,侯冰,陈冬 董平川,赵海峰,杨进,徐樟有 黄中伟,刘月田,李兆慈,隋微波 康万利,赵凤兰,汪志明,刘同敬 刘福江 团队人数 博士人数 硕士人数 本科人数 专科人数 学历系数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2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2 4 4 4 4 2 4 3 3 4 4 4 1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2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375 1.0625 1.05 1.05 1.05 1.0875 全国奖项 晋级总决赛 晋级总决赛 晋级总决赛 全国三等奖 全国鼓励奖 全国鼓励奖 全国鼓励奖 成功参赛奖 成功参赛奖 成功参赛奖 成功参赛奖 成功参赛奖 成功参赛奖 校级奖项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征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却顾所来径,点点浪花飞》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征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却顾所来径,点点浪花飞》

却顾所来径,点点浪花飞—记我们的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时至谷雨,本应阳光普照、温暖宜人的黄岛呈献给四月的仍是如昨日一般的春寒料峭,唯独校园内的樱花紧跟时令,在微冷的氛围中怒放着。

晴朗午后,并无倦意。

独自一人来到图书馆,找一清净之地坐下,透过折射着阳光熠熠生辉的玻璃窗,看着随风轻摇的花海,不禁心驰神往。

那一片片娇艳欲滴的颜色,似在微笑,又似在温柔地诉说:春天终于来了。

回想月余之前,假期还没有结束,而我们已经提前来到校园。

怀揣着那份梦想,我和我的队友坐在图书馆这同样的位置开始了我们的征程。

那时候,仍是冬意凛然,一切都是萧瑟的肃静。

偶尔刮起的几场狰狞的冷风,呼啸着从我们身周掠过,但却丝毫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作为一个石油人,一个刚接触石油的学子,我们深知迈出了这一步意味着什么。

渊博的知识、超人的技能……我们缺失的东西太多,但是去学习、请教、探索以发展壮大自己的决心、恒心、毅力,我们却一直都有。

刚接到赛题的那一天,我和队友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分析赛题,以便迅速制定目标和计划。

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通过这个平台来锻炼自己,接触更多专业性的知识。

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对赛题的理解不断地加深,心态也发生了改变:既然参加了比赛,就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便应该努力去争取荣誉。

后来,我们每天除了完成必须的学习任务,便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比赛当中去。

现实往往考验着人们。

面对那一张张似懂非懂的数据,我们甚至不知如何下手。

直至比赛前不久,我们仍东啃一口,西嚼一点。

慢慢地,我们没有了方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们已处于绝望的边缘时,院团委张老师给我们送来喜讯,晚上召开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交流会,请往届获奖学长传授经验,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而晚上的交流大会没有让我们失望,获益匪浅的我们不仅学到了备战比赛的技巧方法,也看到了一个成功团队的辉煌和背后付出的辛勤汗水。

我们又重新燃起了斗志,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后来,指导老师又带领我们重新分析了一下赛题,同时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位“新朋友”―阳光石油论坛。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综合组范例(109页)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综合组范例(109页)

评审编号:PS029方案类型:油藏钻完井采油项目管理 HSE 经济评价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说明为了提升自身能力与专业水平,我们参加了此次大赛。

在本次设计大赛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进行地质图件的Geomap化,提取其中的地质参数。

然后结合大赛所给其他资料进行地质储量的计算与评价。

然后进行油藏工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经验公式、极限经济井网密度初步确定井网密度,在已有井的基础上进行井网的部署;②建立东西南断层封闭,北边边水的层状油藏数值模拟模型;③开发方案的论证:a天然能量开发指标计算预测 b注水开发(注水时机:同期注水;注采井网:边部注水,面积注水—五点、反七点、反九点,注采强度:以注采比为基础,论证0.8/1.0/1.2)论证,推荐三个可选优化方案。

进一步,从低渗油藏开发的现场经验及地下地质条件出发,选择丛式定向井进行钻井方案和采油方案的设计。

最后,对整个开发方案进行了经济评价。

本次设计主要侧重于使用油藏数值模拟对开发方案的论证。

在结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文献及资料,在老师的指导及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之下完成了本次设计大赛。

本参赛作品由团队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剽窃、抄袭等侵权现象。

若违反自愿放弃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关责任。

负责人签字:团队成员签字:指导老师签字:时间:2010年5月6日目录概述 (1)第1章油藏地质特征 (2)1.1 概况 (2)1.1.1 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概况 (2)1.1.2 勘探开发历史 (3)1.2 油田地质特征 (4)1.2.1 构造位置 (4)1.2.2 地层分布及储层分布 (5)1.2.3 沉积特征 (8)1.2.4 储层性质 (8)1.2.5 储层流体特征 (11)1.2.6 储层渗流特征 (11)1.2.7 储层敏感性分析 (12)1.2.8 油藏类型 (16)1.3 储量计算与评价 (16)1.3.1 储量计算概述 (16)1.3.2 储量类别 (18)1.3.3 储量参数确定及储量计算 (19)1.3.4 地质储量计算及结果 (22)1.3.5 储量评价 (22)第2章油藏工程设计 (23)2.1 开发原则 (23)2.2 开发层系划分及井网井距设计 (23)2.2.1 开发层系划分 (23)2.2.2 井网密度 (23)2.2.3 井距、排距的确定及优化 (25)2.3 数值模拟模型及方案优化 (29)2.3.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29)2.3.2 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 (29)2.3.3 对模拟区开发井网设计和指标预测 (30)2.4 油藏注水时机研究 (35)2.5 最终推荐方案 (43)第3章钻井和采油工艺 (44)3.1 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44)3.1.1 编制的依据 (44)3.1.2 基础资料 (44)3.2 钻井工程设计 (45)3.2.1 钻前准备 (45)3.2.2 井身结构 (45)3.2.3 钻头及钻具 (46)3.2.4 定向井的设计 (48)3.2.5 钻机 (55)3.2.6 钻井液 (63)3.2.7 钻井其他要求 (69)3.2.8 钻井进度计划 (69)3.2.9 钻井费用 (70)3.3 完井设计 (70)3.3.1 完井方法 (70)3.3.2 射孔工艺 (72)3.4 采油工艺 (73)3.4.1 油管柱设计 (73)3.4.2 采油方式 (74)3.4.3 注水工艺 (76)3.5 油水井压裂 (80)3.5.1 压裂层位 (80)3.5.2 压裂液 (80)3.5.3 压裂步骤 (80)3.6 油层保护 (82)第4章项目组织管理和生产作业 (83)4.1 生产管理 (83)4.2 动态监测要求 (83)第5章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85)5.1 投资估算 (85)5.1.1 依据 (85)5.1.2 原则 (85)5.1.3 价格选取 (85)5.1.4 投资估算项目划分 (85)5.1.5 投资计算 (86)5.2 经济评价 (91)5.2.1 评价模式及原则 (91)5.2.2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91)5.2.3 评价结果 (97)5.2.4 敏感性分析 (97)第6章职业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 (101)6.1 总体原则 (101)6.2 健康与安全 (101)6.3 环保要求 (102)概述MM油藏含油面积为 3.988km2,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4.467m,有效孔隙度值为11.4%,平均含水饱和度为43.88%。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2.2 构造特征 本区块为西北倾向东南的单斜构造,顺下倾方向地层逐渐变陡, 地层倾角为 3° ~ 30° ,整体上构造形态比较简单,内部断层不发育。 该区断裂构造特征: 区块北部发育一组 NEE-SWW 走向的断裂构造,断层性质为逆 断层,断层面倾向为北北西,倾角自上而下由 70° 变为 20° ,垂直断 距为 300m~600m, 属于沉积同生断裂, 最高断开层位为侏罗系上统,
均值
<8
8 ~ 10 <0.5
1.5 ~ 30 0.5 ~ 15
5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其中 I 类储集层以砂砾岩为主,砾石成分比较复杂,颗粒分选中 等~差。矿物组成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斜长石次之,云母片常见; II 类储集层呈现中高孔中渗特征,颗粒分选差,溶蚀孔比较发育,粒 间分布有较高含量的杂基,孔隙中分布有较多的云母。 2.4.2 粘土矿物分布特征与胶结情况 该区储层填隙物成分主要有泥级的陆源碎屑、粉砂岩、粘土矿物 以及碳酸盐矿物(方解石、菱铁矿),此外还有少量的水黑云母等。 对该区块及其邻近两区块的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见表 2-4。该区岩屑表 面蒙脱石化,杂基向片—絮状伊蒙混层转化,对渗透率影响较小。
图 1-2 XX 油田某区块已建管线示意图
2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2 地质特征 2.1 层序地层特征 本区钻遇地层主要为三叠系 XX 组地层, 三叠系 XX 组地层从上 到下主要分为 A 和 B 两个砂层组, 具体的层序地层分层结果如表 2-1 所示。
表 2-1 XX 油田某区块层序地层分层表
图 1-1 XX 油田某区块井位分布图
该区块地面海拔 260m ~ 275m, 地表平坦, 为较松软碱土层覆盖。 气候干燥、 多风, 温差较大, 寒潮发生频率较高。 年平均气温为 9.2℃, 历年气温统计结果显示该地区温度最高可达 43℃,最低可达-38℃。 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设防烈度为 7 度远震。 该区附近分布有公路,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均覆盖该地区,通讯 发达。管线接入点与 W8 井的相对位置见图 1-2。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参赛获奖作品资料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参赛获奖作品资料

对管道实施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金属 + 土壤
腐蚀
涂层 将金属与土壤隔离开
阴极保护 针对有的缺陷涂层
整流器 将交流电流转变成
脉动直流电流
辅助阳极(也称惰性阳极)一般由高硅铸铁、铂 钛或贵金属氧化物和填埋料(通常为焦碳)组 成;阳极寿命应尽可能长,选择合适的数量并 埋在土壤电阻率低的位置以降低阳极接地电阻。
M4井 井流物组份组成
组份
二氧化碳 氮气 甲烷 乙烷 丙烷 异丁烷 正丁烷 异戊烷 正戊烷 己烷 庚烷 辛烷 壬烷 癸烷 十一烷
以上
气体性质:
mol% 1.570 1.271 92.902 3.176 0.669 0.115 0.115 0.065 0.023 0.057 00.32 0.004
/ /
渤中13-11含二氧化碳油井套管腐蚀穿孔/裂开井下 766 ~1955 m段超声电视录象(0 ~766 m 和1955 ~2083 m段套管良
好)
华北油田含高二氧化碳馏-58井 使用18个月油管腐蚀穿孔
1.气藏数据分析 2.防腐设计分析 3.防腐方案
地理位置及地面概况资料
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位于M市B区C村东北约10公里。
70年代
0年代
管道防腐层的发展进程
双层FBE
应用年代 90年代
管道防腐蚀保护示意图
金属 + 土壤
腐蚀
金属 + 土壤
腐蚀
涂层 将金属与土壤隔离开
防腐涂料
外层涂料
内层涂料
三层PE防腐层
陕京管道埋地干线防腐采用三层PE防腐涂层,其结构为: 底层:熔结环氧底层,厚度≥100μm; 中间层:共聚物热熔胶厚度170~250μm; 外层(背层):聚乙烯防腐层,厚度≥3.0或≥3.7mm。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CATALOGUE目录•作品概述•方案设计•技术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团队协作与贡献•总结与展望作品主题和目标本类作品的主题为“创新石油工程设计,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目标作品的目标是提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石油工程设计方案,以解决行业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实际需求,同时推动石油工程领域的绿色发展和智能化升级。

作品应体现技术创新性,如采用新的设计理念、方法或技术手段,提高石油工程的效率、安全性和环保性。

技术创新作品应注重应用创新性,如针对特定场景或需求,提出定制化的设计方案或解决方案,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应用创新作品鼓励跨学科创新,如结合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石油工程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跨学科创新作品应考虑经济实用性,即在保证技术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经济实用性作品应具有社会实用性,即能够解决石油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社会实用性作品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即设计方案应易于实施和操作,同时能够在类似工程或场景中推广应用,促进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创新引领需求导向绿色环保安全可靠01020304强调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参赛者提出新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

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

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安全规范,提高工程建设的抗风险能力。

深入剖析石油工程设计领域的实际问题,明确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

问题分析运用创新思维,提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初步筛选。

方案构思对筛选出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评估。

可行性分析针对可行性分析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最终设计方案。

方案优化详细阐述设计方案的理念、步骤、实施计划和预期成果,为评审专家提供全面了解方案内容的途径。

第六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_方案设计类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一等奖作品

第六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_方案设计类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一等奖作品
团队编号:16185055第六届Biblioteka 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方案设计类作品
方案设计类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
完成日期 2016 年 4 月 16 日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
作品简介
本作品根据已有的设计基础资料,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比选了两种不同模式的 开发方案,最后确定了水下生产系统+FPSO 的全海独立式开发模式。在此模式的 基础上,进一步对水下生产系统、FPSO 平台和陆地终端进行了详细设计,具体的 设计内容如下: (1)完成了水下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的设计,并结合 VB 和 C 语言开发了基于 遗传算法的可视化海底管网优化布局软件,对海底管网进行了布局。结合 PipeSim 和 OLGA 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管道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立管段段塞流、 水合物形成、结蜡以及清管等工况,同时对关键设备进行了选型计算。 (2)结合本区块海域和油田特点,分析了不同船型 FPSO 的适应性,确定了 采用圆形 FPSO+多点系泊系统的平台方案以减少建设投资,根据油田产量确定了 FPSO 的吨位、舱容、卸油周期等关键参数,对平台甲板和舱室进行了优化布置。 同时利用 HYSYS 软件对油气处理工艺模块进行了设计,绘制了包括油气处理、污 水处理、燃料气系统、开闭排系统、火炬系统、化学药剂注入系统在内的工艺流程 图, 并对其中一些关键设备进行了选型计算。 最后对 FPSO 的包括系泊系统在内的 配套辅助生产系统进行了工艺设计。 (3)根据穿梭油轮的装载量和卸油周期,计算了陆地终端的库容,在此基础 上对油罐、油库总图布置、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最后对配套辅助生产系统进 行了设计。 (4)针对 FPSO 和陆地终端分别进行了 HSE 风险评估,分析了在生产运营期 间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和环境影响, 结合相关行业标准, 制定了对应的预防和处理 措施,以此作为本油田 HSE 管理的基本原则。 (5)利用静态和动态评价两种方法对本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分析得知采用 该开发方案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团队专业知识水平尚浅, 工程设计经验不足, 因此作品难免存在纰漏之处, 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书-矿场油气处理与集输工艺设计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书-矿场油气处理与集输工艺设计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书项目名称矿场油气处理与集输工艺设计赛题类型 G区块油气集输处理工程负责人联系电话指导教师所在学校完成日期 2016 年 6 月 12 日作品简介对G区块地面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初步确定了集油系统的布站方式以及站内工艺。

联合站是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继油田勘探、油田开发和采油工程之后很重要的的生产阶段。

它是对油井产物油、气、水集中进行综合净化处理,从而获得合格的原油、天然气、稳定轻烃、液化石油气和可回注的处理采出水的中心站。

联合站一般包括如下的生产功能: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天然气脱水、轻油回收、原油储存及向矿场油库输送、污水处理、净化污水回注地层、接收计量站、转油站输来的油气混合物、变配电、供热及消防等,一般建在集输系统压力允许的范围内。

站内原油的计量采用罗茨流量计。

流量计前安装过滤器,过滤器前后安装有压力表,用来检测过滤器的工作情况。

流量计出口端装有温度计,气体计量采用孔板流量计。

整个联合站以油气集输系统为中心,其他辅助系统互相结合,协调发展,使生产正常进行。

依据所给数据,将143口新油井进行了了布置,采用支状与环状相结合的布管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将资源进行整合,达到资源的最优化。

依据该条件,对各个油井进行了布置,并完成了平面布置图。

联合站的液体处理量为27.44×104吨/年。

分析该油田的各项特点及已知条件,对站内电脱水器、三相分离器进行了设计与选取;对缓冲罐、储罐、加热炉等设备进行了选型和校核,并进行了工艺计算确定管径及压力校核。

依据规范进行了联合站平面布置,完成了联合站平面布置图及工艺流程图。

关键词:经济计算;联合站;工艺计算;工艺流程;平面布置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简介 (1)1.2 联合站的概述 (1)1.2.1 油气水混合物的生成 (1)1.2.2 油、气、水的初步分离 (2)1.2.3 原油脱水 (3)1.2.4 原油稳定 (3)1.2.5 轻烃回收 (4)1.2.6 天然气脱水 (4)1.2.7 酸性气体的净化 (5)1.2.8 含油污水的净化 (5)1.2.9 辅助生产系统 (5)1.2.10 污水处理系统 (6)1.3 油气集输系统任务 (7)1.4 油气集输系统的工作内容 (7)第2章联合站工程说明 (22)2.1 油田环境概况 (22)2.2 工程概述 (22)2.2.1 联合站基本情况 (22)2.2.2 管道基本情况 (23)2.3 设计基础数据 (23)2.3.1 物性参数 (23)2.3.2 工艺设备操作参数 (23)2.3.3 原始数据 (23)2.4.1 站址选择与平面布置概述 (25)2.4.2 工艺处理区 (27)2.4.3 原油罐区 (28)2.4.4 污水处理区 (28)2.4.5 消防区 (28)2.4.6 变配电区 (28)2.4.7 行政管理区 (28)2.4.8 土地利用及绿化 (28)2.5 设备及管线的安装布置 (28)2.6 联合站主要设备选型 (30)2.7 工艺流程设计 (30)2.8 联合站原油处理流程示意图 (30)2.8.1 油气集输流程 (31)2.8.2 原油处理系统 (33)2.8.3 天然气处理系统 (34)2.8.4 污水处理系统 (35)2.9 原油脱水处理流程 (36)2.9.1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39)2.9.2本站的工艺流程 (39)2.10 管道的公路穿越 (40)2.10.1 穿越方式的选择 (40)2.10.2 无套管公路穿越的校核计算 (40)第3章三相分离器结构设计及选型 (41)3.1 三相分离器设备研究 (41)3.2 三相分离器的主要设备 (44)3.2.1 整流填料 (44)3.2.2 聚结填料 (45)3.2.3 聚结分离填料 (45)3.2.4 捕雾器 (45)3.2.5 降液管 (46)3.3 三相分离器设计的理论基础 (47)3.4 三相分离器的详细设计 (51)3.4.1 油滴沉降速度计算 (51)3.4.2三相分离器直径计算 (52)3.4.3 分离器高度计算 (53)3.4.4 捕雾器面积计算 (55)3.4.5 三相分离器其他尺寸计算 (55)第4章高频脉冲静电聚结器结构设计及选型 (41)4.1 静电聚结器技术研究 (58)4.1.1 静电聚结器选择研究 (59)4.2 静电聚结理论研究 (60)4.2.1 高频脉冲绝缘电极静电聚结器的优点 (60)4.2.2 静电聚结机理 (61)4.2.3 静电聚结影响因素 (62)4.3 静电聚结器的结构设计 (68)4.3.1 管径计算 (69)4.3.2 静电聚结器外形尺寸计算 (72)4.3.3 法兰设计 (76)4.3.4 稳流板设计 (78)4.4 电极的设计 (79)4.5 电极的涂覆工艺 (82)4.5.1 PVDF的喷涂成型工艺 (82)4.5.2 涂层制备 (83)4.5.3 电极固定 (84)4.6 供电系统 (85)4.6.1 电场类型 (85)4.6.2 设备采用高频脉冲电场 (87)4.6.3 供电设备 (88)4.7 设备装配 (88)第5章联合站工艺计算 (92)5.1 相关流量的计算 (92)5.1.1液相进站流量计算 (92)5.1.2气相流量计算 (92)5.2 原油物性计算 (93)5.2.1 原油密度的计算 (93)5.2.2原油粘度计算 (94)5.2.3原油比热容的计算 (94)5.3 缓冲罐的选取与校核 (95)5.3.1 三相分离器到缓冲罐的管线选取与压降计算 (96)5.4 加热炉的选取 (97)5.5 储罐的选取 (98)5.6 防火堤的计算 (99)5.7 站内工艺管线的选取和压降计算 (100)5.7.1游离气相的物性 (100)5.7.2游离液相的物性 (101)5.8 进站阀组到三相分离器管线选取及压降计算 (103)5.8.1管径的选取 (103)5.8.2水平压降的计算 (104)5.9 三相分离器到缓冲罐的管线选取与压降计算 (107)5.9.1 管径的选取 (107)5.9.2 压降计算 (108)5.10 缓冲罐到脱水泵之间的管线选取与压降计算 (110)5.10.1 管径的选取 (110)5.10.2 压降计算 (110)5.11 脱水泵到加热炉的管线选取与压降计算 (112)5.11.1 管径的选取 (112)5.11.2 压降计算 (112)5.12 加热炉到电脱水器管线的选取与压降计算 (113)5.12.1 管径选取 (113)5.12.2 压降计算 (114)5.13 电脱水器到稳定塔之间的管线及压降计算 (116)5.13.1 管径的选取 (116)5.13.2 压降计算 (117)5.14 储罐到外输泵管线的选取与压降计算 (118)5.14.1 管径的选取 (118)5.14.2 压降计算 (119)5.15 外输泵到加热炉管线的选取与压降计算 (121)5.15.1 管径的选取 (121)5.15.2 压降计算 (121)5.16 加热炉至外输计量管线的选取与压降计算 (122)5.16.1 管径的选取 (122)5.16.2 压降计算 (123)第6章结论 (92)参考文献 (127)致谢 (131)第1章绪论1.1 简介联合站是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继油田勘探、油田开发和采油工程之后很重要的的生产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2011-04-11 11:18:17 来源: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浏览:682次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为使本次大赛的作品更加实用和接近油田生产实况,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基础数据均来自于我国某油田新探区块,当中可能存在不完善的部分,参赛团队可根据实际情况借鉴相似油藏开发资料或进行合理的假设,但必须进行必要的论证。

大赛作品(油田总体开发方案)可参考SY/T10011-2006《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指南》和《钻井手册》(上下册)。

大赛赛题咨询邮箱:npedc@
基础数据如下:
1.地面概况资料
1.1 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
1.2 油田地理位置图
2.地质静态资料
2.1 区域地质概况与油藏地质特征
2.2 MM断块Es33①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含油面积图
2.3 MM断块M1-M3井剖面图
2.4 MM断块Es33①有效厚度等值线图
2.5 MM断块Es33①渗透率等值线图
2.6 MM断块Es33①孔隙度等值线图
2.7 MM断块Es33①砂厚等值线图
2.8 MM断块M1-M2-M3井油层对比图
2.9 M1井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
2.10 M2井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
2.11 M1-M2-M3测井解释成果表
2.12 M1-M2-M3井分层数据表
2.13 M1-M2井压力预测数据
2.14 M1-M2井岩性及分层数据
3.实验室资料
3.1 M1井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表
3.2 M1井泥页层物理化学性能
3.3 M2井五敏实验数据
3.4 M2井岩心相渗曲线
3.5含油污水检测数据
4.生产动态资料
4.1 M1-M2井压裂施工曲线
4.2 M1-M2试油、试采数据表
4.3 M1-M2生产数据表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
2011年4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