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标必修一五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人说:“由于这个宪章,你们实现了三十年前那个伟大政治家-伍德罗·威尔逊的理想。”这里“威尔逊的理想”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国际联盟

2.(2008年广东理基)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3.(2008江苏)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4.(2009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5.(2009江苏历史卷)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6.(2009海南历史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7.(2009海南历史卷)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 苏联已经解体

B 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 中美关系好转

D 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8、(10年广东卷)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9、(10年全国卷2)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10.(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1题)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11.(2011年海南高考21题)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图l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1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1题)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D.签订《华沙条约》

1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

参考答案

1.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对近现代国际组织的掌握,杜鲁门所说的宪章是联合国宪章,反映了其对联合国与国联关系的看法。解题的关键是确定1945年前的“三十年”的所指,再联系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建立国联的设想进行判断。

2.解析: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包括东欧国家,A错误;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遏制苏联,而不是针对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而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D不符合史实。

3.解析:B。德国分裂是由于战后美苏对抗引起“柏林危机”,后来柏林墙修建,两个德国分裂。朝鲜也是类似,战后以北纬38度为界实行分区占领。二者都是由于战后美苏矛盾激化对抗,导致分裂。正确选项是B项。

4.解析:C。A选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B选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与题干不符,“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以后的事情,由此排除D选项。

5.解析:C。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

6.解析:B。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7.解析:B。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少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8.解析:时间“1959年”,“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对。”解析: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C项也排除。答案:D。

9.解析: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 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 A

15.解析:第一问应从作者研究的主线“美苏对抗”来考虑,之所以本书评论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后数月”是因为美苏对抗起源于此时,而结束于“苏联的解体”则是因为美苏对抗从此结束了。第二问“美苏对抗”的表现应将冷战和热战的表现都要答出来。而第三问则应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