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标必修一五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基础达标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 )A. 雅尔塔体系 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答案:A2.(2018·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这里“新敌人”指的是( )A.美国 B.德国 C.苏联 D.日本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二战结束前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此后开始了“冷战”,故选C项。

根据“昨天的光荣的盟国”排除B、D两项;二战结束前后,英美始终是盟国,排除A项。

答案:C3.(改编题)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C.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D.使“冷战”局面相对缓和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都是军事政治集团,故选A项。

答案:A4.(2018·广州调研)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

“那场冲突”是指( ) A.古巴导弹危机 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 、“核战争危险”可知这是古巴导弹危机,故A项正确。

答案:A5.(2018·嘉兴基础测试)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B.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答案:B6.(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体现这一做法的有( )A.建立雅尔塔体系B.成立华沙条约组织C.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D.实施马歇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强化达标练习: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强化达标练习: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20世纪是美国世纪”,并声称要“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我们取得的胜利已经永远把领导的责任加在美国人的身上了”。

美国作出这种姿态的最主要的条件是 ()A.美国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B.西欧国家普遍衰落C.日本、德国成为战败国D.社会主义国家无法与美国抗衡2.观察下图,对此图信息的正确释读是()We tried everything but explosive(我们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对峙B.欧洲唯美国马首是瞻C.美苏分区占领了德国D.双方未发生武力威胁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对抗,但并未爆发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都极力反对战争B.美苏处于相对均势C.战争会削弱两国力量D.第三世界力量增强4.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

”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彻底打破了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5.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提出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日本经济崛起后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说话”。

这些体现了()。

A.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已经形成B.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起来6.1947年3月,《世界知识》杂志载道,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

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

该杂志评价的“它”最有可能是() A.柏林危机 B.杜鲁门主义C.北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7.1946年,有58%的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48年有83%的美国人主张停止同苏联贸易,而到了1950年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国人已达81%。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25 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时过关·能力提高基础稳固1. 1946 年3 月, 一位英国政治家在美国发布了“铁幕”演说,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该政治家是( )A.丘吉尔B. 尼克松C.马歇尔D.肯尼迪分析: 1946 年, 丘吉尔发布“铁幕”演说, 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应选A 项。

答案: A2. 1947 年3 月,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布演说, 以希腊等国遇到威迫为由, 宣称“美国的政策一定是支持自由国家和人民抵挡少量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妄图”。

他所说的“外来压力”主要来自( )A.西欧B. 苏联C.日本D.中国答案: B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宣称“20 世纪是美国世纪”, 并宣称要“挑起领导的担子并肩负责任”“我们获得的成功已经永久把领导的责任加在美国人的身上了”。

美国作出这类姿态的最主要的条件是( )A.美国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B.西欧国家广泛衰败C.日本、德国成为战败国D.社会主义国家没法与美国抗衡答案: A4. 察看以下图, 对此图信息的正确释读是( )Wetriedeverythingbutexplosive( 我们采纳了除战争之外的全部手段)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对峙B.欧洲唯美国密切追随C.美苏分区占据了德国D.两方未发生武力威迫答案: A5. 察看右边漫画, 牙医( 赫鲁晓夫) 对病人( 卡斯特罗) 说: “我比你更感觉疼。

”据此判断, 与该漫画有关的事件应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B.越南战争迸发C.北约组织成立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 D6. 以下图是20 世纪60 年月后期在越南发布的反应当时战争的漫画, 能直接表现作者企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答案: C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苏之间“冷战”抗衡, 但并未迸发世界大战, 其主要原由是( )A.美苏都全力反对战争B.美苏处于相对均势C.战争会削弱两国力量D.第三世界力量加强分析: 在“冷战”过程中, 两大公司特别是美国和苏联在军事上基本上不相上下, 这使得两国都不敢轻易动武, 故B 项切合题意。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对国际局势和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下列为新的世界格局奠定了框架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B.美苏争霸C.杜鲁门主义D.雅尔塔体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故答案为D。

2.二战结束后,致使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关系变为战后敌对关系的因素不包括() A.苏联实力不断增强,它与美国的矛盾激化B.美国企图称霸世界C.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垮台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答案:D解析: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垮台,合作基础消失;美国企图称霸世界,而苏联由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家利益上与美国的矛盾激化,故A、B、C三项是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关系变为战后敌对关系的原因。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不是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关系变为战后敌对关系的原因。

故本题答案为D。

3.“冷战”把大半个世界都绑在了它的战车上,那么启动“战车”引擎的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北约”的建立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答案:A解析:“引擎”指发动机,启动“引擎”意味着“冷战”之车处于待发状态,即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选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也是“冷战”的表现,C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亦不正确。

4.基辛格说:“杜鲁门主义象征着一个分水岭,因为一旦美国打出道德大旗,斯大林熟谙的现实政治就永远终结,讨价还价争取互惠让步已经不复可能。

”之所以说“杜鲁门主义象征着一个分水岭”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加剧了“冷战”的程度C.揭开了“冷战”的序幕D.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A项正确;“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C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D项错误。

高中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测)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测)新人教版必修1

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A.强调合作但不搞对抗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于武力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灣战”是指臥美国为苜的西方资本主义匡底,对苏联等社禽主义国家采収了除宜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肪幷芮,目咗政治、军事、经济,外応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肾张对峙与对抗’故B 项正确厂冷战强调对抗,而不是合作,故直项错奂CD项属于war政策下的具体扌昔施』排臥【点睛】“最基本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2•“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形成D.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故A项正确,C项错误;BD项是两极格局的具体表现,故排除。

【点睛】解题时注意“突出表现”这一限制条件。

3•下图为绘制于20世纪60年代的漫画,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

该漫画所包含的正确信息是A.苏联解除了对古巴的军事威胁B.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冷战对抗C.苏联将军事对抗转为经济对抗D.苏联与美国对抗暂时居于劣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棚斗P0世纪60年代的潼画、赫鲁唳夫、对卡斯特罗睜信息可如材料涉良的是古巴寧电危机。

结合材料墩比你更觉得疼守结合所学可知,古巴异整危机的最后结局罡以苏麻撤岀在古巴咅曙的导眠在这一场美苏的辕量中,苏联处于劣势,故D项正确。

古巴与苏嚴同Jg于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在古巴咅0署耳程是由于均刃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亘音曙了中稈彈道导弹雷神审艇I起的#苏联対了扳回战賂劣势』而在古巴即署导舐因此并不是军事威胁古巴,故A项错昆加世纪£50年代美苏仍那于冷战状态,故B项错耳美苏间主要杲臥军事顶政洎对抗为主,而且苏联在经济上也无法与美国对抗,【点睛】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堂练习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堂练习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1.古巴导弹危机即将走进60个春秋。

当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

”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答案】B【点拨】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

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最后以苏联的退步告终。

2.“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

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

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

”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C.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D.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答案】C【点拨】柏林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

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本题C项说法错误。

3.“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

”为避免危机,美国A.出台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D.发动朝鲜战争【答案】B4.肯尼迪总统曾在此演讲评价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它是的工程代号是“中国长城第二”,它是A.三八线B.北纬17度线 C.柏林墙D.马其诺防线【答案】C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B.不结盟运动兴起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答案】C6.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说:“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我们将尽一切力量防止战争爆发。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拔高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拔高习题及答案
A.古巴导弹危机 B.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
答案:A
D.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工具
答案:A
解析:“北约”是一个由美、英、法等国成立的针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A项正确,B项错误;“北约”的成立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同时也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工具,但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排除。
8.某条约有如下内容:“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该条约的缔结标志着( )
6.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说:“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推行杜鲁门主义
A.德国 B.朝鲜
.古巴 D.越南
答案:A
解析:二战一结束,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由于不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西德和东德,德国被一分为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从时间上看,德国最早,故答案为A。
3.“冷战”把大半个世界都绑在了它的战车上,那么启动“战车”引擎的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北约”的建立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答案:A
解析:“引擎”指发动机,启动“引擎”意味着“冷战”之车处于待发状态,即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选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也是“冷战”的表现,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亦不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基础巩固1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总统的陪同下前往富尔顿进行“铁幕”演说,图中的美国总统应是( )A.罗斯福B.杜鲁门C.艾森豪威尔D.尼克松答案B2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和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企图”。

他所说的“外来压力”主要来自( )A.西欧B.苏联C.日本D.中国答案B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20世纪是美国世纪”,并声称要“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我们取得的胜利已经永远把领导的责任加在美国人的身上了”。

美国作出这种姿态的最主要的条件是( )A.美国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B.西欧国家普遍衰落C.日本、德国成为战败国D.社会主义国家无法与美国抗衡答案A4观察下图,对此图信息的正确释读是( )Wetriedeverythingbutexplosive(我们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对峙B.欧洲唯美国马首是瞻C.美苏分区占领了德国D.双方未发生武力威胁答案A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相继发生了柏林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

其共同背景是(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B.不结盟运动迅速展开C.美苏“冷战”对峙D.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答案C6观察下面漫画,牙医(赫鲁晓夫)对病人(卡斯特罗)说:“我比你更觉得疼。

”据此判断,与该漫画相关的事件应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B.越南战争爆发C.北约组织建立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7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B.“糟糕的战争!”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同步检测卷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同步检测卷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检测卷5.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实行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答案 C6.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答案 C7.柏林墙的修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美苏的大国强权主义达到高峰B.反法西斯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正义制裁C.东西方“冷战”的加剧D.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答案 C8.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

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

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这场战争是()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答案 A9.1962年10月16日下午4点,苏联广播员开始宣读一份声明:“关键在第三段: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

”这份声明()A.表明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居优势地位B.是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的标志C.美国在美洲的“冷战”政策继续D.苏联对古巴导弹事件阳奉阴违答案 A10.2019年11月,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享年90岁。

这位伟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特别是亲身经历了古巴导弹事件。

古巴导弹事件的平息()A.缓解了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B.促进公平合理新秩序的建立C.削弱美苏超级大国的影响力D.体现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答案 A11.“战后欧洲经济支离破碎,为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巨大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广阔前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同步测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同步测试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A. 罗斯福新政B. 马歇尔计划C.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 成立欧共体2.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3.二战后初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在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

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

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希望的东西。

”乔治·凯南的意思是,美国应该()A. 继续与苏联合作B. 采取措施遏制苏联C. 与苏联分道扬镳D. 分化社会主义阵营4.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该讲话()A.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 便利美国经济上控制西欧C. 有助于欧洲稳定与发展D.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5.《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A. 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B. 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C. 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D. 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6.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

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A. 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B. 美苏两国的冷战政策的产物C. 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D. 二战达成的协议7.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联合国的成立B.朝鲜半岛的分裂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D.世贸组织的建立8.肯尼迪在国内政策方面提出了众多计划,如: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保护和发展天然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等。

但这些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大都遭到了来自国会的重重阻碍,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

据此可知美国()A.政府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B.分权制衡受到冲击C.缩减福利促进了科技发展D.国家垄断深入发展9.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

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

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

这一情形反映出()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10.美国在19世纪末提出了“海洋自由”原则,与欧洲“海洋霸权”战略形成鲜明对比。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又提出“海洋控制”战略和“陆海空一体战”理论,相继赢得了太平洋战争和美苏军备竞赛的胜利。

材料表明近代以来()A.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美国的崛起B.海洋是美国与他国争夺的出发点C.欧洲在理论创新上落后于美国D.美国对外战略务实且具有前瞻性11.1942年,为了阻止德国获得伊朗的石油,苏联军队驻在伊朗北部。

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

美国的行动表明()A.欧洲复兴计划开始实施B.其战略重点是中东地区C.美苏同盟关系已经结束D.对苏联的冷战已经开始12.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福建文综·21)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

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本题以朝鲜战争这一周年事件作背景考查中国军队名称。

教材上的表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A选项是抗日战争时期;BC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D。

【答案】D2.(2013·福建文综·24)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该报告认为( )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概念,材料当中没有提到“热战”,故ABC三个选项都错误;“冷战是指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故选D。

【答案】D3.(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

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

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答案】D4.(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考点】冷战格局【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人说:“由于这个宪章,你们实现了三十年前那个伟大政治家-伍德罗·威尔逊的理想。

”这里“威尔逊的理想”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国际联盟
2.(2008年广东理基)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3.(2008江苏)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4.(2009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

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5.(2009江苏历史卷)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6.(2009海南历史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7.(2009海南历史卷)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 苏联已经解体
B 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 中美关系好转
D 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8、(10年广东卷)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9、(10年全国卷2)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10.(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1题)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11.(2011年海南高考21题)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图l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1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1题)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

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D.签订《华沙条约》
1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
参考答案
1.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现代国际组织的掌握,杜鲁门所说的宪章是联合国宪章,反映了其对联合国与国联关系的看法。

解题的关键是确定1945年前的“三十年”的所指,再联系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建立国联的设想进行判断。

2.解析: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包括东欧国家,A错误;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遏制苏联,而不是针对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而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D不符合史实。

3.解析:B。

德国分裂是由于战后美苏对抗引起“柏林危机”,后来柏林墙修建,两个德国分裂。

朝鲜也是类似,战后以北纬38度为界实行分区占领。

二者都是由于战后美苏矛盾激化对抗,导致分裂。

正确选项是B项。

4.解析:C。

A选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B选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与题干不符,“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以后的事情,由此排除D选项。

5.解析:C。

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

6.解析:B。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7.解析:B。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少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8.解析:时间“1959年”,“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对。

”解析: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

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C项也排除。

答案:D。

9.解析:B。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 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 A
15.解析:第一问应从作者研究的主线“美苏对抗”来考虑,之所以本书评论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后数月”是因为美苏对抗起源于此时,而结束于“苏联的解体”则是因为美苏对抗从此结束了。

第二问“美苏对抗”的表现应将冷战和热战的表现都要答出来。

而第三问则应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