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突破(含答案)docx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历史唯物论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政治历史唯物论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政治历史唯物论复习练习题及答案高三政治历史唯物论复习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再现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注意两重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反作用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这一趋势通过不断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解决。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社会历史的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主体方法论:树立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意义二、考点扫描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考题训练1、读表:《问候语的变迁》上世纪70年代上世纪80年代上世纪90年代 2007年 2009年吃了吗下海了吗跳槽了吗买股票了吗买房子了吗语言是一种味道,人们依靠它传情达意;语言更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身影。

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是变化发展的2、2010年5月,第41届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

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从西雅图的太空时代的人类,到日本爱知的自然的睿智,再到上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历届世博会的主题,反映的都是当时人类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这表明: ( )①社会存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③社会意识能够反映社会存在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许多家庭不愿意自己宝宝属羊,认为生肖属羊的人命运不好。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5
【专题四】
《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
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这一点。

(2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2分)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体现了这一点。

(2分)④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历史创造者。

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说明了这一点。

(2分)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

深化改革的思路符合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会推动温州在新形势下取得新发展。

(4分)②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4分)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深化改革能推动温州的发展(4分)3.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4分)过去的一个世纪是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不断“革命”的历程,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2分)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分)过去的一个世纪,我国从建立共和政体、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性。

2021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选

2021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选

2021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选1.(2020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

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

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2分)【参考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民法典的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法典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2(2019年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试题。

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它是沟通藏区与内地的邮政主动脉,党中央的声音和各种邮件通过邮车送上雪域高原。

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出车经验,克服缺氧、“风搅雪”、孤寂等困难,驾驶邮车奔驰在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服务藏区30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车驾驶员,但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开心。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文档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文档

1.材料:2011年我国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

各地提出的“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材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空气污染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再加上我国部分城市和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主观感受不完全一致,先行标准中分区分段要求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需求,这要求我们必须尽快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我国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依据。

(10分)参考答案:1、(1)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科学发展观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做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科学发展。

(3)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把人民的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做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保障改善民生的措施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

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试卷版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试卷版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1.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结合材料,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6分)2.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温州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紧密结合温州实际,重点抓好“六大领域改革”:以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党的建设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原理,分析全会强调实施深化改革思路的原因。

(12分)3.过去的一个世纪,对中国而言,可谓“革命”的世纪。

100年前,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62年前,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33年前,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

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哪些知识?(12分)4.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

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唯物论》典型主观题

《唯物论》典型主观题

第一部分:《唯物论》典型主观题1.进入21世纪,N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

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众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扩大放加剧,等等。

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2年N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N市工程”,8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自燃技术,N 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从辩证物论角度分析N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

(12分)1(12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N市政府坚持从本市的空气污染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作出启动“绿色N市工程”的正确决策;(4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或发挥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N市政府启动“绿色N市工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实现了蓝天目标,空气质量好转;(4分)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或坚持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N市在实施“绿色N市工程”中遵循了生态规律,使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4分)2.从今年春季的西南特大干早到6月份的南方幕雨洪水,这些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此,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广大干群积极杭击灾害,尽最大努力减轻受灾损失。

面对灾害,我们能加强灾害监测预报,减轻受灾损失,说明人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

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9分)2(1)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认为人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

(3分)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能够加强灾害监测预报是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
-------主观试题分析
解答主观试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解答主观试题的基本思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步骤:
一审设问:限角度、限范围、限主体、 一审设问:限角度、限范围、限主体、限客 体、限材料 二审材料:分层次、 二审材料:分层次、抓题眼 三组织答案: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层 三组织答案: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 次化、术语化( 次化、术语化(实现观点材料和时代背景相结合 ) 注意:组织要点一般先近后远、 注意:组织要点一般先近后远、先微观后宏 先课本后课外。 观、先课本后课外。
答案: 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 制约和导向作用。 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该班班委会成员首先学习 节约能源法》 了《节约能源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 选择,然后开展了节能减排活动, 选择,然后开展了节能减排活动,收到很好效果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定力量,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该班班委会号召全 班同学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班同学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发挥大家的 力量落实节能减排。 力量落实节能减排。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要在个人与社 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该班同学开展“ 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该班同学开展“节约 献爱心”活动,既节约资源又服务社会, 献爱心”活动,既节约资源又服务社会,实现了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其他原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其他原 理且能合理地说明问题,亦可。 理且能合理地说明问题,亦可。)
5.201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 年 月 日 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 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 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七个中央一号文件。 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七个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 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 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 ,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 的 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后 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请运用唯物史观, 请运用唯物史观,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 切新生代农民工。 切新生代农民工。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三年高考例题)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三年高考例题)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主观题一、小角度题目1、考点: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例1、(2009重庆卷39.)材料三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8)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三。

(10分)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前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考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011·全国新课标)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12分)3、考点:人民群众观点例1、(2009广东卷)材料2: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突破专题 历史唯物主义试题(含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突破专题 历史唯物主义试题(含解析)

专题12 历史唯物主义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安徽高考信息交流卷三,1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做法的唯物史观依据在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③历史发展离不开先进意识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2012·江苏四市3月联考,32)楼市限购,车市限号,车辆限行,电视限广、限播、限娱……“限”被选为2011年度汉字。

这表明( )A.物质与意识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总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3.(2012·安徽合肥三模,11)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这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哲理是(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4.(2012·皖南八校一次文综联考,9)传统祭扫风俗,既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安全隐患,也与文明、“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不相契合。

而今,不少市民祭扫只准备捧一束鲜花、栽下一棵树,而不像往年放一挂鞭炮、烧一堆纸钱。

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行动的变化折射出人们观念的变化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③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同步改变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2·安徽安庆一中三模,9)“感动中国”先进人物虽处在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却以自身的行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展现了时代风貌,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关键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2012·安徽宿州三模,11)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新高考哲学复习主观题专项训练(唯物论、联系、发展)

新高考哲学复习主观题专项训练(唯物论、联系、发展)
主观题专项训练
唯物论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形成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 发展格局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协同机制,它是适应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符合现 代国家治理模式的创造性成果。新型举国体制对于风险的承受、应对、化解是其他 国家所难以比拟的,如在疫情防控中,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并 精准施策,高度组织起全国范围内各级党组织、社区基层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形成有力 的社会动员网络,凝聚社会最大共识,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构建新 型举国体制能够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维护民 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作为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海岸植物群落,红树林牢牢抓住海岸湿地, 顽强抵御着海浪、台风的冲击,是渔民眼中的“海岸卫士”,也是大自然 赐予海南最美的海岸景观。然而,在几年前,海南多处红树林湿地周边 有许多养殖塘,养殖污水流入红树林,导致红树林湿地遭到破坏,湿地 生态系统出现退化。
中国促成沙伊双方恢复外交关系,是中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 与所有中东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良好成果,符合中东人民对安定 和平的美好向往,将翻开中东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新的一页。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积极促成沙伊和谈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 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中国根 据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历史渊源而积极支持沙伊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积极 倡议,得到沙伊两国的一致认可,最终沙伊决定恢复双方外交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炼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炼

3、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 者,所以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该 县政府“不要砸老百姓饭碗的GDP”体现了把实 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 的导向作用。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 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该县“决不要破坏生态环 境的GDP,更不要砸老百姓饭碗的GDP”是坚 持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 明国家为什么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5、[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 者。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 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切 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 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切实维护农民的利 益,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的要求,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3)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 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据报道:两位客商想在山东沾化县投资3 000万元建设大型的纺织项目,因该项目建设 要毁占大面积枣园而遭县政府拒绝。该县负责 人表示,我们需要招商引资实现GDP的快速增 长,但我们决不要破坏生态环境的GDP,更不 要砸老百姓饭碗的GDP。全县50多万亩冬枣园 不但是我们生态立县的根本,更是农民的“摇 钱树”。目前,沾化不仅利用枣园富了百姓, 还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国 家AAA级旅游景区,产业结构实现了延伸和优 化。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说明该县“决不要破 坏生态环境的GDP,更不要砸老百姓饭碗的
4、【同票同权】 1953年,中国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规定:选举全国 人大代表时,农村和城市每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量 比 例 为 8∶1 。 当 时 , 中 国 城 镇 人 口 比 重 只 有 13.26%,做那样的规定是为了体现工人阶级在国家 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工业化发展方向。改革开 放30多年来,中国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人 口的比例大大的减少,城镇人口已经达到46.6%…… 修改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 表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 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明确取 消城乡差别,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 举人大代表,开启“同票同权”时代。

哲学主观题分类练习(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主观题分类练习(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主观题分类练习(历史唯物主义)1、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

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

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截至2009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

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

(10分)2、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

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

(7分)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理、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10gz1zhzh000019学员编号:年级:高二课时数:3学员姓名:田林璐辅导科目:政治学科教师:罗华山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课题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授课时间:2010年7月18日备课时间:2010年4月16日教学目标(1)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知识和构建知识结构,把握哲学解题的一般规律(2)提升解题的技巧和自信心重点、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考点及考试要求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考点教学内容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基础知识落实正确认识社会历史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社会的构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2、社会意识具有。

(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

②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和,也包括、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

②社会意识具有。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发展基本的规律1、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指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以及该社会的各种。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观主观题训练答案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观主观题训练答案

1.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请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塑料袋与人类的关系。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塑料袋的生产、使用和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密切联系。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联系,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们既要看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又要看到它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滥用塑料袋带来了环保灾难,这说明违背联系的客观性就会受到惩罚。

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正是正视了事物的客观联系。

2.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解释这段话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4分)答: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只有改善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才能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3.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答: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4. 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答: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的,要求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因此,要求我们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高考特供】专题12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政治巅峰冲刺(Word版含解析)

【高考特供】专题12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政治巅峰冲刺(Word版含解析)

构建主干知识体系考点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3)社会历史发展趋势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4)社会历史的主体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改革的哲学依据(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旧观念,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改革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用新的体制代替旧的体制,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1.(2018•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我国农村改革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高分冲刺
一、成都二诊
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乡贤”一词,《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乡贤之士,也都被称为“乡贤”,由此形成了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曾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建设乡村、改善民生、谋利桑梓等方面的群体追求和故乡情怀。

材料二被称为“小草皇后”的长沙当代新乡贤梁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6年,她辞掉在北京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创业,当起了一名在田里种草的农民。

创业之初,她经常自己卷起裤管下地干活。

十多年来,梁伟一直有一个“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梦想。

2018 年,梁伟根据“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对长沙市莲花镇立马村的8000亩土地实行整村流转,发起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工资收入,还可以获得优先股股金分红收入。

不仅如此,梁伟还带领公司对贫困户家庭进行支援帮助,收购困难户家中农产品,解决残疾人员工作问题。

现在,梁伟的天泉草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无土草毯生产、屋顶绿化和生态护坡的综合行环保企业。

天泉生态草业园也成了省“同心工程”重点示范项目。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说明“小草皇后”梁伟的事迹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12分)
(2)①辞掉高薪职业,回家乡创业,并积极投身田间工作,(2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
价值。

(2分)
②通过创业帮助村人致富,关爱并资助困难群体,(2分)在社会与个人统一中实现价值。

(2分)
⑧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践行“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梦想,(2分)坚定理想信念,磨砺意志,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分)
(3)例:美丽乡村大家创,和谐社会大家享;我以我心爱乡村,我以我行创文明。

(4分)(其他符合活动主题的答案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4分)
二.高考真题
14.(24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
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

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H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

(12分)
(2)(12分)
1.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实践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分)
2.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3分)
3.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改革上层建筑,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分)
4.依法推动社区协同共治,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3分)
三、高考模拟
材料二 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提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2)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的正确性。

(12 分
四、材料三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⑵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12分)
(2)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必将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4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改革,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体制机制,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

(4分)。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中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
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能破解各种阻碍城镇化发展的矛盾,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4分)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改革能进一步发展经济,保障粮食安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撑。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