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历史唯物主义(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唯物论(解析版)
专题17 唯物论考向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母题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
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
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
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
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
“今天,你劳动了吗?”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
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该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起就创办了3个课程群,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并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等实践体验课程。
这些都体现了该校坚持唯物主义立场。
②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
该校正是因为树立了正确的意识,从而让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山东卷):依法治国(解析版)
专题05 依法治国【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卷【母题题文】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海南省和北京市的人大常委会在已有法律法规基础上,率先制定了各自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
海南省的条例重点针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等自贸港知识产权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北京市则主要强化奥林匹克标志、网络平台等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海南省的条例完善了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实施机制②北京市的条例体现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地方立法权③海南省的条例提高了海南自贸港在相关领域的治理能力④北京市的条例加强了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网络平台的监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试题解析】①③:海南省出台条例意在重点保护植物新品种,这完善了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实施机制,而与海南自贸港在相关领域的治理能力的提高与否没有关系,①符合题意,③排除。
②④:材料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条例明确了对网络平台等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现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地方立法权,但材料未涉及对网络平台的监督问题,②正确切题,④排除。
故本题选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依法治国,考查新情境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兴国,推动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终要落实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体现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很好的落实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命题方向】依法治国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展望2022年高考政治试题呈现仍然会以我国社会领域最近时政热点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民主精神、社会层面的平等、公正、法治精神、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解析版)
专题18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1【母题来源】2022年广东卷【母题题文】17.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表2 明代财政收入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摘《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
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
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
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
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⑴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6分)⑵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6分)⑶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答案】⑴材料一是明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官方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表现等问题;材料二是小说对当时普遍使用白银的社会场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材料三是黄宗羲废金银的主张,可用于研究时人对白银货币化问题的认识。
⑵影响:促进国家财政的货币化,有利于赋税制度改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商帮群体出现;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⑶方志、笔记、外国文献、考古资料等。
【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一来源于《明实录》,属于官方档案,一手史料,主要内容呈现的是明代财政收入概况,反映了明朝财政收入中白银占比逐渐上升,可用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体现等问题;根据材料二“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可知材料二主要来源于小说,属于二手史料,主要内容呈现的是小说中人们关于使用白银的场景,反映了明代白银适用范围极其广泛,甚至超越了铜钱,可用于研究代白银使用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根据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可知材料三是黄宗羲关于废除金银的主张,属于文献史料,反映了白银货币化的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可用于研究时人对白银货币化问题的认识。
专题四 历史唯物主义(课件)-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下列选项能正 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A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五、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用好这一传家宝,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要带着问题,
深入基层和群众,弄清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
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正如习近平同志要求
的那样,调查研究要“身入”,还应当“心至”。对这个要
求的合理解释是 A
历史观的简答题预测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解决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
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40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从此中国的面貌
焕然一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 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增长的主 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等民事法律规范的进发行展全状面况系统的编订纂
修,用行文条款书写人民权利,最大程度保护人民权利。民法典编纂
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102万条意见
和破建解议高民。空为抛邦物本坠,物法难系题根,基维。护这小③是区一人 坚业部民持主有群群合效众众法反是观权映历点益人史和…民…意的群民愿主众法的体路典民,线聚法要焦典百﹣姓﹣
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 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
2023年高考全国1卷政治试题解析解读分析
2023年高考全国1卷政治试题解析解读分析1. 引言本文对2023年高考全国1卷政治试题进行解析解读分析,旨在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试题内容和解题思路,从而提升政治考试成绩。
2. 简要概述试题全国1卷政治试题主要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 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 党的领导- 全球化与中国道路- 理想信念与革命传统- 人民民主专政- 少数民族与民族团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试题解析解读3.1 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试题涉及了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相关内容,考察考生对我国国家制度的理解,以及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评价。
举一反三,考生可以借此思考我国国家制度与治理能力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升对政治领域的认识。
3.2 党的领导试题对党的领导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党的领导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生需要对党的领导的特点、优势和必要性有一定的理解,进而思考如何发挥党的优势,推动国家发展。
3.3 全球化与中国道路试题涉及了全球化与中国道路的关系,考察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对外关系的理解。
考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保持自身发展的定力。
3.4 理想信念与革命传统试题考察了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考生需要思考个人理想信念对人生选择的指导作用,以及如何发扬革命传统,推动社会进步。
3.5 人民民主专政试题涉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和实践,考察考生对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和评价。
考生需要思考人民民主专政如何保障人民的利益,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机制。
3.6 少数民族与民族团结试题考察了少数民族与民族团结的相关内容,需要考生对我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意义进行思考。
考生需要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思考推动民族团结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内容,考察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评价。
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山东卷):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解析版)
专题19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卷【母题题文】真理的力量。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
”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答案】(2)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要立足更新起点、着眼更大格局、谋求更高定位。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要主动吃苦、敢于吃苦,到问题集中、矛盾复杂的岗位上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直面和破解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试题解析】【分析】背景素材:真理的力量考点考查: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能力考查:考查考生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本题需要结合材料中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工作方法论分析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应如何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要立足更新起点、着眼更大格局、谋求更高定位。
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辩证法(解析版)
专题19 辩证法考向一发展观与辩证否定观【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母题题文】某市滨江5.5公里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
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
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④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试题解析】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选项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的观点错误,①排除。
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表明否定不是徒然的,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只有通过辩证否定,即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②③符合题意。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后来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④错误。
故选C。
【命题意图】背景素材:某市滨江江岸线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考点考查:辩证否定观、发展的实质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得分要点】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1)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理解: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代表着事物运动、变化的一种趋势。
从方向上看,事物的运动、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后退的、下降的,而发展只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②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绝不是简单的事物数量增减和位置变动。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政治真题解析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思想政治一、选择题。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地再生产。
下列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费用的是()①房租②教育培训费③旅游支出④娱乐平台会员费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费用,是劳动者恢复劳动力所需的各种资料的价格总和,包括基本食物、衣物、住宿和医疗的费用,�入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费用,包括养家糊口、教育培训等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故�符合题意。
��:旅游支出和娱乐平台会员费均不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费用,��排除。
故本题选A。
2. 甲企业主要从事某种产品的代加工业务,使用境外客户提供的商标、关键零部件进行生产,由境外客户负责产品销售,获得的加工费占销售价格的5%。
甲企业为改变其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实现转型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是()①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增大产品利润空间②拓宽境外客户来源,提高出口议价能力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开发生产自有产品④培育发展自有品牌,自主建立营销渠道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该企业之所以在产业链中处于不利地位,主要在于其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只能从事代加工业务,因而利润微薄。
若甲企业想改变其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实现转型发展,就需要向产业链两端发展,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开发生产自有产品;同时培育发展自有品牌,自主建立营销渠道,��入选。
�:扩大生产规模并不一定能增大利润空间,而且并不能改变其在产业链分工中利润微薄的不利局面,�排除。
�:材料中该企业只是承揽为国外某种产品进行代加工业务,并不负责产品销售,得到的是及其微博的加工费,它自身根本不具有出口议价能力,�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
3.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经济运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认识论(解析版)
专题18 认识论考向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甲卷【母题题文】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学生为主研制的遥感卫星“启明星”发射升空,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给卫星发指令获得地球观测数据,用来验证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可行。
通过研制卫星,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
由此获得的启示是()①认识的目的全在于从实践中获得真理②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③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④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试题解析】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错误。
②: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不一定是正确的,不一定是可靠的知识,②排除。
③: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给卫星发指令获得地球观测数据,用来验证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可行,这说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③正确切题。
④:通过研制卫星,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这明是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④正确切题。
【命题意图】背景素材:高校学生利用卫星验证创意的合理性考点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内涵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得分要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②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专题09 人的价值-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山东卷)(解析版)
专题09 人的价值【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卷【母题题文】透过下图可以看出()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②扎根边疆意识是正确国家观在守边人头脑中的客观反映③不同时期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选择④“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体现了当前社会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试题解析】①:透过图片,我们可以得出各族人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①正确切题;④:当前社会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体现了家国情怀,彰显了当前社会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④正确切题。
②:扎根边疆意识是正确国家观在守边人头脑中的能动反映,不是客观反映,②不选;③: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时期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表现出相同的价值选择,③不选。
故本题选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人的价值,考查新情境下对于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很好的落实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命题方向】人的价值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展望2022年高考政治试题呈现仍然会以我国社会领域最近时政热点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得分要点】人生价值:⑴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⑵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①人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a.个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的需要。
即社会价值的实现。
b.个人付出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
即价值的自我实现。
③人的价值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山东卷):合同(解析版)
专题13合同【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卷【母题题文】廖某在甲家具公司的网站上看到“本店所有家具凭优惠券打折30%,当日有效”的弹窗,遂凭优惠券在该网站成功下单一张红木茶几,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
后廖某又修改了订单中的付款方式,提前付清了打折后的价款。
下单第二天,甲公司的仓库所在地因洪灾实施交通管制。
甲公司工作人员告知廖某无法及时交货,廖某表示反对。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公司网站“凭优惠券打折30%”的弹窗内容属于要约邀请②廖某付清价款时买卖合同成立③无论廖某是否表示反对,甲公司均有权直接取消订单④甲公司在交通管制期间交货延迟,无需承担违约责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试题解析】①: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要约邀请仅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并不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
因此,甲公司网站“凭优惠券打折30%”的弹窗内容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即要约邀请,①正确。
②:案例中,廖某凭优惠券在该网站成功下单一张红木茶几,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时买卖合同就成立,后廖某又修改了订单中的付款方式,提前付清了打折后的价款,属于新要约下的新合同,②错误。
③:法律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故③错误。
④: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者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案例中甲公司的仓库所在地因洪灾实施交通管制,并且甲公司工作人员告知廖某无法及时交货,属于不可抗力带来的影响,故甲公司无需承担违约责任,④正确。
故本题选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合同,考查新情境下对于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很好的落实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命题方向】合同是山东高考的新增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合同的特点、合同的意义、订立合同的原则、订立合同的过程、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
备战2023年山东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专题07 社会基本矛盾(解析版)
专题07 社会基本矛盾【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卷【母题题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试题解析】①: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
“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强调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不合题意。
②: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②错误。
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说明了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正确。
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因为发展是量变与质变、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度可以引起质变,④正确。
故本题选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考查新情境下对于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很好的落实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命题方向】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展望2022年高考政治试题呈现仍然会以我国社会领域最近时政热点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0 历史唯物主义考向一价值观与价值创造【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母题题文】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一百年来,共青团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事业,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由此可见()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前提②青年只有不断更新价值观念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③发展个性、完善自我是青年的最高价值追求④坚守人民立场是青年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根本立足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试题解析】①:共青团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表明青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前提,①符合题意。
②: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青年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不是“只有不断更新价值观念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②错误。
③:我们应该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③错误。
④:“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事业”,表明坚守人民立场是青年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根本立足点,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命题意图】背景素材: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考点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得分要点】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3)方法论要求: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正确价值观的标准(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原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原因: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和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考向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甲卷【母题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方志敏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夏明翰视死如归,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王进喜崇高人生的写照;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献出年轻生命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下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奋斗牺牲,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无限忠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
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之所以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以人民为标尺,答好人民的考卷,真正做到了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满足人民的关切、期待,深人群众调查研究,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信依靠人民群众,带领人民群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试题解析】第一步:审设问。
(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回答为什么能这类问题可用定点法,具体可按定点、联系、梳理、作答四个环节完成。
第二步:审材料。
(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设问要求群众观点。
→可联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有效信息②:关心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可联系全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效信息③:以人民为标尺,答好人民的考卷。
→可得出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有效信息④: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
→可得出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有效信息⑤:带领人民群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可得出相信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命题意图】背景素材: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立场考点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理想信念、群众观点等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得分要点】得分点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得分点②:全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分析材料。
得分点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分析材料。
得分点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分析材料。
得分点⑤:相信依靠人民群众+分析材料。
1.(2022·青海·海东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根据政治形势的发展进行不定期的、适时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对政府的组织结构与运行程序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国家大约每5年进行一次政府机构改革,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改革周期,以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①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②是在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是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④是社会存在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根据政治形势的发展进行不定期的、适时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对政府的组织结构与运行程序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国家大约每5年进行一次政府机构改革,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改革周期,以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是社会存在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③: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2·青海·海东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M村建立履约评议会制度,对村民履行村规民约情况进行评定;建立“红黑榜”制度,“红榜”对村民规范建房、讲究卫生、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进行表彰,“黑榜”对乱搭滥建、不讲卫生、不务正业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激发广大群众“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
这些做法()①将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增强乡村治理效能②坚持了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③是乡村自治与德治相融合的一种实践创新④大幅促进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M村建立履约评议会制度,对村民履行村规民约情况进行评定;建立“红黑榜”制度,“红榜”对村民规范建房、讲究卫生、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进行表彰,“黑榜”对乱搭滥建、不讲卫生、不务正业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激发广大群众“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
这些做法将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增强乡村治理效能,是乡村自治与德治相融合的一种实践创新;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坚持了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②不合题意。
④:大幅促进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观点夸大了材料中做法的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B。
3.(2022·青海西宁·二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息,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这启示我们()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④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材料强调了为民着想,但没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排除。
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
③④:通过习近平主席的话,可以看出,他牢记人民,为民着想,不断为人民的幸福而踔厉奋发、笃行不息、“必行之”,这告诉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2022·内蒙古·海拉尔第二中学模拟预测)202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