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高考题

合集下载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选择题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选择题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选择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它们是对现实世界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和原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区别,并探讨如何在具体问题上应用唯物主义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是无限多样性和运动变化的,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主导地位,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要内容,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社会革命和社会的转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事物的普遍规律、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着重于揭示自然界、思维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强调事物发展中的矛盾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具体研究社会历史的法则,揭示社会历史的特殊性。

四、在具体问题上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改变现实世界。

在具体问题分析中,我们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进行科学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规律入手,深入剖析问题的核心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1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1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专题十一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偶考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和价值的概念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2.常考点:社会基本矛盾及规律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3.必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及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的实现方式考向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2012·课标全国卷,23)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C[胡锦涛同志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当前我们面临的实际矛盾和问题而进行的,因此,①与题意不符。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原因从社会意识角度讲就是②④。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说法歪曲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决定”不等于“同步”分析政治中的决定作用,不能将决定理解为同步。

如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决定文化等的时候,不要再夸大其作用。

因为后者与前者不具有同步性,后者可以超前或滞后于前者。

考向2 社会基本矛盾与规律2.(2015·全国卷Ⅰ,1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模块四《生活与哲学》专项微测十一历史唯物主义(带答案)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模块四《生活与哲学》专项微测十一历史唯物主义(带答案)

专项微测十一历史唯物主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48分)1.香港回归21年的实践证明:以基本法为基础的“一国两制”,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它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也充分照顾香港的特殊情况和港人利益,并有力地促进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这表明( )①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推动社会进步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趋势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①表述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②不选。

“一国两制”政策是在特殊的国情下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而进行的制度创新;21年的实践证明它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又促进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是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社会意识,③④正确。

答案 D2.(2018·辽宁三校联考)商事制度改革通过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门槛,为百姓投资创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截至2017年7月底,我国小微企业名录收录的小微企业数已达7 328.1万户。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②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③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④生产活动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中商事制度改革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①③正确。

②颠倒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本身说法错误;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说法错误。

答案 A3.(2018·长沙模考)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根据变化的实际重新定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历史唯物主义真题

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历史唯物主义真题

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历史唯物主义(北京卷)34.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曲,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广东卷)26.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

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答案】C(山东卷) 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

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①④ B.①②C.②③D.③④(江苏卷)3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

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答案】A(重庆卷)32.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

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答案)B. 意识C. 精神D. 观念二、下列哪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B. 意识决定物质C. 认识是主观自生的D. 认识是先天具有的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答案)B. 社会制度C. 社会形态D. 社会变革但注意,实际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等,但在此题的语境下,最直接的答案是A,因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

四、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主观性(答案)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五、辩证法的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答案)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联系的观点六、下列哪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答案)C. 世界是可知的D. 世界是统一的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A. 历史的创造者(答案)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推动者(此选项虽接近但不够准确,因为“创造者”更为全面)D. 历史的阻碍者八、下列哪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A.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B.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C. 是否承认实践的作用(答案)D.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A. 直观反映B. 能动反映(答案)C. 被动反映D. 主观臆造十、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含义?A. 生产斗争B. 阶级斗争C. 科学实验D. 主观想象(答案)。

根据历史学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根据历史学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根据历史学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历史学原理考试中的题目以及相应的答
案范例:
1. 问题:历史学原理的定义是什么?
答案范例:历史学原理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它
主要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因果关系等重要原理。

2. 问题:请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答案范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上层建
筑则是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形态。

3. 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有什么区别?
答案范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人类意识和思想决定的。

4. 问题: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范例: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矛盾斗争和发展运动。


史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解答这些考试题目,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学原理的理解并
提高应用能力。

这些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本质。

请注意,以上仅仅是一些可能出现在历史学原理考试中的题目
和答案范例,具体的考试题目和答案应根据教师或教材的要求进行
调整和准备。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考试题目的练习,加深对历史学原理的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档能对学生的学习
和备考有所帮助。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三年高考例题)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三年高考例题)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主观题一、小角度题目1、考点: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例1、(2009重庆卷39.)材料三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8)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三。

(10分)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前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考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011·全国新课标)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12分)3、考点:人民群众观点例1、(2009广东卷)材料2: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大题选练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大题选练

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练习例1.材料一: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广东围绕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开展“七个一”活动,即办好一次展、制作一个专栏、开展一次能源紧缺体验、开好一次会、组织一次专家行、办好一件实事、做好一系列推广活动,旨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宣传国家及省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传播节能理念,普及节能知识,营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节能全民行动,为实现“十二五”节能约束性目标起好步、开好头。

结合材料一说明,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简述“七个一”活动的意义。

(9分)2、(8分)材料一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认识。

”材料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材料一观点说明了什么哲理?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联系?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3.(10分)(2011·济宁模拟)新年伊始,珠三角地区企业大面积患上“用工饥渴症”。

目前珠三角地区90%以上的工厂缺工,甚至有企业生产线告停……,珠三角频传“民工荒”。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类似现象。

求职群体出现结构性变化是导致“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劳动力市场新生代农民工(即80后、90后农民工)约占70%。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不仅要求在打工中赚钱,更希望扎根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不愿从事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思维活跃、有梦想有追求,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但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你怎样看待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价值观?4、2011年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连遭两车碾过,十多名路人经过未施援手,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扶起,最终“小悦悦”还是因医治无效离开人世。

历史唯物主义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 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
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发展的需要,调整上层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人生价值 观
价值与价值观:2022·全国乙卷2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021·北京7: 价值实现:2021·全国甲卷21;山东12;辽 宁16;湖北15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结合漫画、热点素材、1.关注国家治理、分析社会基 引文等,综合考查社 会历史观,社会存在 本矛盾、理解人民群众在社 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做法指导
上层建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经济基础的发 展如:英美资本主义政体确立、启蒙思想的出现 (上层建筑的变化) 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 济基础英美资本主义政体确立、启蒙思想的出 现 (上层建筑的变化)历史园地推动了 (反作用于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 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 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有时会一分突出。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反作用的发挥,都是以适应一定的生产力状况为前提 的,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基础之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既对立又统 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

高二政治第一课练习题

高二政治第一课练习题

高二政治第一课练习题高二政治第一课练习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中国革命中的应用。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

它认为人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受到社会存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的。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经济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从而促使社会转型。

3.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由生产关系矛盾引起的,通过阶级斗争,社会可以取得进步和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世界是一个由矛盾和运动组成的统一整体,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矛盾的解决。

辩证唯物主义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事物的矛盾运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消亡和转化,实现质的飞跃。

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矛盾是多样的,其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次要矛盾是辅助主要矛盾的矛盾。

3.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指的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即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基础,它们在中国革命中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实践观念的确立: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1 唯物史观(解析版)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1  唯物史观(解析版)

唯物史观【概念内涵】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主要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4)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关键词】无相对固定的关键词【真题回顾】1.(2019全国I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选 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 A项;材料主要讲拔河活动不是战争,排除B项;材料“荆楚民间”说明不是以宫廷生活为主,排除 D项。

2.(2019全国I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项。

专题15 历史唯物主义-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新教材)

专题15 历史唯物主义-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新教材)

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基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
本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内 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意 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 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C
巩固训练
3.(2020课标Ⅲ)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
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
考点一 社会历史观
2.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基本矛盾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
生产力与 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
生产关系 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
的矛盾 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
价值与价值观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价值观
社会历史的主体
政治认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体系构建 Nhomakorabea考点突破
8.(2021全国乙,40(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唯物史观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唯物史观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唯物史观1.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2.主要理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工具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

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D.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发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

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起促进作用。

E.继承和发展。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第一、批判不等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

之所以要批判地继承,是因为历史文化遗产往往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第二、继承是为了发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推陈出新;第三,以古鉴今。

高考哲学复习题

高考哲学复习题

高考哲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B.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观C.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观D. 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观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意识的反映C. 社会关系的总和D. 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3.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矛盾B. 联系和发展C. 质量互变D. 否定之否定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 客观对主观的反映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 客观对客观的反映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表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反映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二、填空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________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一。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9.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________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________社会存在,同时又________社会存在。

三、简答题1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2.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3. 什么是实践,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何重要性?14. 简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15. 论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四、论述题16.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17.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18. 论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践。

五、案例分析题19.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唯物主义(2010江苏卷)33.“权为民用,纵然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

”这幅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解析】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答案】C(2010江苏卷)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

因此选择D.【答案】D(2010北京卷)28.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

这表明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题思路】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退休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①④正确,②③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

所以选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人生价值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阐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难度适中(2010天津卷)5、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姿态叫坚守。

地震时候,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

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他的事迹说明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B、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解析】黄福荣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为社会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B项符合题意。

A、C、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2010浙江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

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

回答27—28题。

2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对当今面临问题的反映,且“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故①②符合题意要求。

③说法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说法不准确,意识是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答案A(2010广东卷)3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

其中体现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 错;B、C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异。

精神是属于意识范畴,D正确且符合题意。

(2010广东卷)35.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解析:B、C、和D与题意无关。

(2010安徽卷)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回答6—7题。

6.我国政府制定《纲要》做到了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C.依法执政,行使国家立法权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7.《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分析:试题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6题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考生对“政府依法行政”这一知识的理解。

《纲要》的制定过程是我国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A项正确。

“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BCD项错误,不选。

第7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知识的解读能力。

《纲要》的制定过程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纲要》要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①④正确。

②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选。

本题正确选项为C。

(2010浙江卷)30.下面的漫画《超常发挥》(作者:盖桂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B.要满怀必胜信念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C.要善于通过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变化D.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解析:回答漫画题最重要是的读懂漫画说明的意思。

从所给4幅漫画中可以看出,射箭者不是勇敢的面对自己射不中靶子的现实,而是不断地去寻找射箭靶子,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D(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

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

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截至2009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

(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

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2分)(3)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

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

(10分)【答案】(1)活动原则:保护环境,实施惠民工程,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制定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具体内容:制定节能减排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并监督执行相应经济法规;部署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运用财政补贴等经济调节手段,汇集和传播有关经济信息。

(2)家庭收入水平;节能灯价格;政府补贴的力度;家庭用电的价格;消费习惯与消费理念。

市场需求或同行的竞争;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转产成本;政府的补贴。

(3)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

【解析】本题以节能减排为话题,分别从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角度设置考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回答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属于比较容易的,对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是如何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这一问题,要求考生对经济管理职能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一知识要求要牢记,否则就失去答题的纲领;(2)虽然题目没有明确从经济常识角度回答问题,但只要从问题本身出发,就不难发现是考查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企业的技术水平、成本、政府的鼓励和优惠政策等因素;(3)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相对容易。

(2010山东卷)29. (35分)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6分)解析:本问考查的课本知识是文化传承,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能永不泯灭的原因。

结合课本①③能够很快想到,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永不泯灭在于他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答出第②点。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材料四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

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

(7分)解析:认真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史观的内容;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爱国传统”“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用新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把课本知识与材料密切联系起来,切题回答。

(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010四川卷)39.材料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