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晒盐导学案
《海水晒盐》导学案(参考)
![《海水晒盐》导学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255d0d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a.png)
《海水晒盐》导学案(参考)第2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结晶、粗盐提纯【学习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食盐的主要用途2、学会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3、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学习重点】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食盐的主要用途2、学会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学习难点】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学会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温故知新】、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相互转化的方法。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水)里,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否则为不饱和溶液。
一般,接近饱和的不饱和固体溶质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1)溶质。
2)溶剂。
3)等,其中一定不会改变浓度的是。
2、写出海水制镁的3个化学方程式:【合作探究】说出海水晒盐的基本流程。
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后完将你们讨论的成果在黑板上展示,要求结合教材插图【要点提示】1、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的过程叫结晶。
海水晒盐的基本流程为:海水、蒸发、、过滤。
2、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其中玻璃棒在每步中的作用是:1)溶解;2)过滤;3)蒸发结晶——搅拌使溶液;4)收集固体3、过滤操作的作用:除去不溶于水中的固体。
一贴:滤纸贴紧漏斗壁,不留气泡;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滤液低于漏斗边缘;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方(用玻璃棒),漏斗尖嘴靠烧杯壁。
4、完成分组实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所需仪器:玻璃类:烧杯、、漏斗、量筒、、滴管;非玻璃类:天平、蒸发皿、坩埚钳、铁架台、药匙、剪刀、滤纸等。
【当堂检测】1、(11年泸州中考1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2、(10年泸州中考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的实验是()A.过滤 B.结晶C.蒸馏 D.溶解3、将二氧化锰与氯化钠的混合物分离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回收B、溶解、过滤、洗涤、回收C、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烘干D、溶解、沉淀、过滤、回收4、如果将泡咸菜放置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咸菜的表面出现白色颗粒,请简要解释原因:【课后反思】1、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2、我还有什么疑问?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第二节海水晒盐导学案
![第二节海水晒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8447c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44.png)
第⼆节海⽔晒盐导学案第⼆节海⽔“晒盐”导学案【学习⽬标】1、认识海⽔晒盐的过程,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晒盐的基本原理。
2、熟记粗盐提纯的步骤和有关注意事项。
3、掌握混合物分离常⽤的⽅法-------过滤和结晶。
【重点】海⽔晒盐的基本原理------蒸发结晶的理解。
【难点】粗盐的提纯。
【复习回顾】1、海⽔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_,海⽔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海⽔中含量最多的四种离⼦是________________ ,海⽔中含量最多的盐是__________。
2、如何判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般可采⽤或⽅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般可采⽤、或⽅法转化为饱和溶液。
如下列关系式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4、结晶是指,结晶的⽅法有和两种。
【学习过程】⼀、海⽔“晒盐”的过程:【⾃主学习】阅读课本了解⼯业上海⽔“晒盐”,完成1、2两题。
1、从海⽔中提取⾷盐的⽅法主要为“法”。
2、仔细观看影⽚资料“海⽔晒盐”,总结从海⽔中提取⾷盐(NaCl)的步骤。
【合作解疑】:(1)当海⽔刚引到“盐⽥”时⾷盐为何不析出(2)是海⽔中⽔完全蒸⼲时才开始析出⾷盐晶体还是⽔蒸发到“⼀定程度”时,再蒸发⽔才开始析出⾷盐晶体呢“⼀定程度”的⼤致含义是什么呢在这⼀过程中,NaCl的质量分数如何变化请你在下图中表⽰出来。
(3)你认为哪些⾃然条件有利于海⽔“晒盐”(4)通过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还是⼩为什么要⽤蒸发结晶的⽅法从海⽔中得到盐,⽽不⽤降温结晶的⽅法⼩试⽜⼑:(判断正误)1、从海⽔中提取⾷盐的⽅法主要为“盐⽥法”。
()2、海⽔晒盐后剩余的母液(苦卤)⼀定是⾷盐的饱和溶液。
()3、海⽔晒盐得到的粗盐为纯净物。
()⼆、粗盐的提纯思考填空:海⽔“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是;可溶性杂质主要是。
【⼩组合作*设计⽅案】1、⽤⽅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泥沙后,再通过操作才能得到⾷盐晶体。
(新)鲁教版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导学案word精品
![(新)鲁教版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导学案word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e6235b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7.png)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2.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
【学习重点】海水“晒盐〞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探究海水“晒盐〞的过程活动1:阅读教材P35。
交流和总结: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2.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剩余的液体为〔也称〕。
活动2:完成P36活动天地8-1。
交流和总结: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到达饱和状态?2.从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来看,本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学习任务二:认识结晶与蒸发结晶活动3:阅读教材P36交流和总结:1. 叫结晶。
2.海水“晒盐〞属于。
二、诊断评价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A.很浓的溶液B.含100g水的溶液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含100g该物质的溶液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不管在什么温度下,一杯杯底有食盐固体不能再溶解的食盐水,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某一温度下一杯杯底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饱和溶液3.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C.参加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D.升高温度,没有固体析出4.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参加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局部固体未溶解。
再参加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5.以下是海水晒盐的流程图,选择恰当的答案,填入空格内。
海水流程图:→→供选答案:A.结晶池 B.蒸发池 C.粗盐 D.母液6.一实心球悬浮在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你有哪些方法使它浮上来?并用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这些方法。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海水“晒盐”第1课时 学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海水“晒盐”第1课时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8af3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b.png)
8.2.1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重点)。
2.了解饱和溶液及其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
3.认识饱和溶液的结晶现象及其原因(重难点)。
【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情境导入海水晒盐的图片或视频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1.观察“饱和溶液”(1) 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如何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试试饱和食盐水能否溶解KMnO 4固体?由此可以获得信息是?(3)你认为用哪些方法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呢?+20mL 水加5gNaCl 并搅拌观察是否全溶加5gNaCl 搅拌并观察(4)你认为用哪些方法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呢?(典题练习)1.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B.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2. 通常情况下,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B.往食盐水中加水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知识梳理)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在这个过程中海水中的水分在(增加、减少、不变),溶质的质量(填“增加”、“减少”、“不变”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学习任务:实验探究二(实验探究)观察“结晶”2.+饱和食盐水吹热风并观察(1)溶液饱和后,蒸发水,NaCl结晶析出的原因是什么?(2)除了蒸发,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知识梳理)固体物质从它的溶液中以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海水晒盐属于结晶。
海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洋中获取的矿物质之一,我国海盐年产量约3000万吨,居世界第位。
海水晒盐导学案
![海水晒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a4c4f70242a8956bece49d.png)
《第二节 海水“晒盐”》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海水晒盐的过程,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熟记粗盐提纯的步骤和有关注意事项,3、掌握混合物分离常用的方法——过滤和结晶。
4、掌握利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的方法【自主研学】一、海水“嗮盐”的过程1、 海水“嗮盐”的流程为:2、交流讨论:(1).哪些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2).为什么不把海水完全蒸干?母液是__________物质的饱和溶液还含有______________等可溶性物质。
归纳总结:固体物质以_____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_____。
海水嗮盐采用_____的方法进行结晶。
二、粗盐的提纯海水嗮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是_______ 可溶性杂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1、用_____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2、除去泥沙后,再通过_____操作才能得到食盐晶体?归纳总结: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通常采用______方法,基本步骤有: (1) 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 三步操作都要用到同一种仪器是:_______;这种仪器在每一步中的作用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除去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知识储备】请大家学会查阅教材118页“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下表为部分“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由表中内容可知,请大家记住在液体中的三种白色沉淀:BaSO4Mg(OH) 2CaCO3BaCO3根据以上知识的储备,请大家完成以下除杂题,括号内物质为杂质,试着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Mg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C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导学案.doc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9bc1e3ea98271fe900ef908.png)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 ;知道结晶的途径之一是蒸发结晶过程与方法 :学会饱和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了解蒸发结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重点和难点】: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 ;知道结晶的途径之一是蒸发结晶【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一: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思考:一杯水里能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完成38页实验探究2-2.(实验1)实验结论:食盐 (能或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度的溶解。
交流和总结:在一定 下,在一定量的里,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的饱和溶液 。
思考与交流1、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2、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3、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学习活动二:海水晒盐的过程阅读教材37页。
然后交流和总结: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2、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 ,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剩余的液体为(也称)。
我在学!我要学!学习活动三:认识结晶与蒸发结晶完成38页实验探究2-2(实验2) 交流与思考下列问题: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2、从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来看,本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阅读教材38页最后以自然段内容,交流和总结:1、叫结晶。
2、海水“晒盐”属于。
三、课堂小结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四、达标检测(独立完成) 1、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B 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C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 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2、饱和溶液是指( )A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 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B .浓度较大的溶液C .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D .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的溶液我展示!我能行!!3、怎样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4、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 加水B 不断搅拌C 升高温度D 加氯化铵固体5、下列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海水晒盐B 海水制镁C 淡化海水D 食盐溶解。
13.8-2 海水“晒盐”学案(2)
![13.8-2 海水“晒盐”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ba5de26f8e9951e79b89274d.png)
8-2 海水“晒盐”学案(2)二、海水“晒盐”——__________结晶得到氯化钠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该法需要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太片平坦的海边滩涂。
盐田可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叫做母液(也称“苦卤”)。
具体生产流程为: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
【总结】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__________溶液。
(饱和或不饱和)【练习】1.解释: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 CO)”23夏天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图回答:若要从ab的混合溶液中获得晶体a,可用__________结晶的方法。
(填“降温”或“蒸发”)若要从ab的混合溶液中获得晶体b,可用__________结晶的方法。
(填“降温”或“蒸发”)三、粗盐提纯——除去泥沙【思考】用什么方法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总结】1.仪器:2.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步都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在各步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知识】气体的溶解度: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__________,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8.2 海水“晒盐”导学案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8.2 海水“晒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c21192f7ec4afe04a1dfe0.png)
8.2 海水“晒盐”【学习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重点)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难点)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认识溶解度曲线图);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一、海水“晒盐”1.海水晒盐方法:________,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原理: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________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________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________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2.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___溶液里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海水晒盐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食物腐败 C.汽油挥发D.石油分馏2.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阳光分解海水得到食盐二、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②标准:在________克溶剂里;③状态:达到________状态;④单位:“克(g)”。
【反馈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20℃时,在100g水中加入35g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
D.20℃时,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
E.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2022年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精彩导学案
![2022年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精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39aeb4e518964bce847cd0.png)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学习目标“盐田法〞,知道海水晒盐的根本原理。
2.能说出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结晶;能判断一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学习重难点预习导学知识回忆激情导入多媒体展示海水晒盐、盐场的图片盐场蒸发池 工人在结晶池中操作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盐场多建在海边?学生大多能答复出“建在海边能充分利用海水中的资源通过日光照射海水蒸发,从而得到食盐。
〞教师可通过提问“你知道晒盐有哪些过程吗?〞新知预习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方法为___________〔也称为_______________〕。
2.盐田通常分为两局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盐田法〞生产食盐主要生产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___________,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_________,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_________溶液,再晒就会逐渐____________。
这样得到的食盐即“粗盐〞。
剩余的液体称为_________〔也称“苦卤〞〕,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该过程可表示如下:海水→ → →⎪⎩⎪⎨⎧________________ 4.在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_里,不能______________的溶液,就是该________的饱和溶液。
5.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____________中以________的形式洗出的过程叫_________。
海水“晒盐〞就是结晶的一种,这种方法是_______结晶。
6.事实上,大多数物质在水中都不是无限量溶解的。
化学上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限量。
合作研讨:自主探究一:饱和溶液与结晶实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中的“实验探究——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
将上述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1.什么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的“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两个条件?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不管在什么温度下,一杯杯底有食盐固体不能再溶解的食盐水,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某一温度下一杯杯底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饱和溶液3.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C.参加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D.升高温度,没有固体析出自主探究二:溶解限量完成课本中的“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除实验探究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
化学鲁教九年级下册海水“晒盐”的过程导学案
![化学鲁教九年级下册海水“晒盐”的过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0550bc5022aaea988f0f10.png)
§8-2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大家都完成)阅读教材35页勾画出以下内容1.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怎样的?阅读教材37—38页勾画出以下内容2.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有哪些?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一】(1-6)小组交流学习: 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也称法。
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
海水“晒盐”的流程为:2.固体物质从它的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
【合作探究二】(1-4)科学探究:影响物质的溶解限量的因素【提出问题】影响物质的溶解限量的因素有哪些?【作出猜想】。
【设计实验】实验中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方案①:溶剂种类、温度相同,而不同;方案①:溶质种类、温度相同,而不同;方案①:溶质、溶剂种类相同,而不同。
【实施实验】方案①:分别向10mL水中缓慢地添加NaCl、KNO3和Ca(OH)2,并不断震荡(1-6)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原理,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1-4)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海水池池母液现象:。
结论:相同条件下,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方案①:分别向10ml水和酒精中少量添加碘现象:。
结论: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方案①:10ml水在不同温度下溶解KNO3现象:。
结论:同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的多少还与有关。
即: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的因素有、、。
及时练习(1-4)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因素1:溶质的种类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和溶剂种类(水)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1、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8-2海水晒盐导学案
![8-2海水晒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2e94aee06eff9aff80754.png)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编号➢学习过程:【课前检测】1.饱和溶液:在下,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的饱和溶液。
2.欲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用、或_ 的方法。
将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用或的方法。
【新知探究一】海水“晒盐”的过程阅读课本P35-37,自学海水“晒盐”的过程。
1.海水晒盐: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先将贮水池中的海水引入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池,继续日晒,海水变成食盐的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粗盐”。
粗盐→精盐海水蒸发池结晶池母液(苦卤)→制镁2.固体溶质从它的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的方式有结晶和结晶。
【反馈练习一】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季多风少雨有利于海水“晒盐”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固体C.海水“晒盐”是以海水为原料,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食盐D.溶解和结晶是互为相反的两个过程2.有如下方法: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其中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的是()A.①②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新知探究二】溶解度的概念一、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 探究①:溶质、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结论: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2.探究②: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思路:利用控制变量方法探究硝酸钾固体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变量:;不变的因素:。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达到饱和时溶解量会;当温度降低时,其最大溶解量会。
二、溶解度的概念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能溶解的。
在应用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他的四个要点:条件:、标准:、状态:、单位:。
2.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的含义:。
三、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达标练习二】请你来找茬:1. 20℃时,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海水“晒 盐”》(第三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海水“晒 盐”》(第三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d432cc360cba1aa811daba.png)
课题:§8.2海水“晒盐”(第三课时)编号:6班级姓名等级【学习目标】1、知道溶解度曲线的定义2、知道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3、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精制食盐的方法【学习重点】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规律2、粗盐提纯【学习过程】【预习展示】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将氯化钠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最好采用的方法,将硝酸钾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最好采用的方法。
2、60℃时,50g水中溶解了10.5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A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无法确定3、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为:(1)(2)(3)【感悟导入】溶解度曲线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呢?【合作探究】(三)、溶解度曲线[自主学习]绘制课本P14活动天地中的溶解度曲线并思考归纳1、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1)曲线上的点:表示(2)曲线上的交点:表示两种或几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3)曲线上方的点代表溶液是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代表______________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4)曲线可表示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趋势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如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巩固训练]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选一条)(3)当t< t1时,S甲 S乙当t=t1时,S甲 S乙当t> t1时,S甲 S乙(4)在t2时将20 g乙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任填一种方法)。
[深入探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自学课本15页的有关内容,填写下表:2、溶解性3、结晶的方法[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1)结晶的方法和(2)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的方法。
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二节海水晒盐-导学案
![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二节海水晒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ef333f4a7302768e99394f.png)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预习学案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阅读p38实验探究2-2“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2、 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3、 怎样判断一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5、什么是结晶?什么是蒸发结晶?二、海水“晒盐”的过程1、海水“晒盐”的过程: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也称“ ”),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 和 ,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 ,经日晒 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饱和溶液 ( )、( )、( )不饱和溶液( )、( )2、从探究实验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来看,该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什么不同?3、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试一试:1、关于海水晒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风吹日晒有利于食盐的析出B、海水晒盐过程发生物理变化C、海水晒盐是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D、海水晒盐会污染海洋2、有一杯20℃时的饱和食盐水,质量为50g,若向其中放入10g食盐(溶剂量不变),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滤去不溶物,则食盐水质量()A、大于50gB、小于50gC、等于50gD、无法确定3、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中发生了变化,整个变化过程中,食盐的质量分数逐渐。
4、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食盐水中加入10g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则加水前一定是溶液,加水后是溶液。
5、20℃时,一定量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不发生变化的是()A、溶质的量B、溶剂的量C、溶液的量D、饱和状态6、在下,在里,再继续某物质的溶液,就是的饱和溶液。
7、在一定温度下,往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晶体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课外练习:1、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浓溶液B、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C、稀溶液D、含有该溶质的混合物2、若要将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A、增加硝酸钾B、蒸发水C、倒出一部分溶液D、降低温度3、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为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B、往食盐水中加水C、往食盐水中加饱和的食盐水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4、在一定温度下,为使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加入溶质D、恒温蒸发溶剂5、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g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降低温度接近0℃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C、加入足量的硝酸钾固体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6、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就是不再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B、饱和溶液是有条件的,即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7、检验食盐溶液是否饱和,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看其是否析出固体B、加入少量食盐粉末,看其是否再溶解C、加入少许硝酸钾粉末,看其能否溶解D、先加少许水,再加少许食盐粉末,看其能否再溶解8、室温下,向某一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发现氯化钠晶体部分溶解,则原溶液是()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各部分性质不相同的液体D、无法确定9、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B、利用海水降温析出,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10、20℃时,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烧杯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升高温度后,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35℃时该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填“大”、“小”或“不变”)。
鲁教九年级化学下册8.2海水晒盐1(晒盐)优秀导学案
![鲁教九年级化学下册8.2海水晒盐1(晒盐)优秀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aa6899bcd126fff7050be5.png)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法指导
讲解法、展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元(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引导预习】阅读课本p9完成以下问题:(交流讨论)
探究1、你认为海水“晒盐”的过程有哪些?我:
探究2、你认为海水晒盐的原理是什么?我:。
探究3、你认为粗盐的成分有哪些?我:。
探究4、你认为母液(苦卤)的成分有哪些:。
C温度不变蒸发10g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将此饱和溶液升高温度
八、能力提升训练(我能行,我要行,我一定行!)
1、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B.加入6gNaNO3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4、结晶:。
[实验探究]取食盐的饱和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观察现象。(演示)
(1)结晶的概念:。
(2)结晶的方法:。
六、自学小结通过自学我的疑惑有: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有固体溶质与溶液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
A 溶质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 晶体的质量减少 D晶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9、饱和溶液在加水稀释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质质量分数 C溶剂质量 D溶液质量
10、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50g,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 B.温度不变加入10g水
海水晒盐学案3(九年级化学)
![海水晒盐学案3(九年级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618682d9f8c75fbfc77db2d7.png)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粗盐提纯的步骤2、学会过滤、蒸发实验基本操作3、通过海水晒盐有关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学习重点】粗盐提纯的步骤【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1、思考: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怎样才能得到精盐呢?(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学习任务一:探究粗盐的提纯1、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供选择的实验仪器、药品:量筒、托盘天平、小烧杯、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铁夹台、蒸发皿、滤纸蒸馏水、粗盐2、实验步骤:(1)所用仪器:(2)所用仪器:(3)所用仪器:在以上各步中都要用到的仪器是其作用依次是、、学生活动2、阅读教材P17,了解工业净化食盐的过程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P17,《多识一点》学习任务二:了解食盐的用途阅读教材P17,了解食盐的用途交流和总结:讨论交流完成下题:1.比较过滤和结晶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系统总结本节知识点1、在下列叙述中的横线上,填写适宜分离操作的编号: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过滤①食盐水混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再;②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食盐,应用;③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得到较纯净的水,应用;④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CO2气体后要从混合物中分离出CaCO3,应用。
2、右图为某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
试回答:⑴写出仪器名称:①②⑵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
⑶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的目的是;等到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3、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有少量氯化钠等杂质)。
(1)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冬季可以从湖中“捞”碱(晶碱Na2CO3·10H2O ),夏季可以晒盐。
(2)在实验室里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应采用的方法(杂质仅考虑氯化钠)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①加热溶液、②、③、④洗涤干燥(3)完成①~③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夹台(附铁圈、石棉网等)、烧杯、玻璃棒和、等。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复习课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复习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564f2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6.png)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复习课导学案一、【目标定向】(1)巩固海水晒盐的过程,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二、【知识梳理】一、海水“晒盐”的过程1.主要方法——“盐田法”(1)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_____池和_____池。
(2)流程。
海水→蒸发池→结晶池(3)母液: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液体,也称“_____”,从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
2.蒸发结晶(1)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___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蒸发结晶。
像海水晒盐,经日晒、风吹等,使溶剂不断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直至形成_________溶液,继而析出晶体。
针对练习1: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二、粗盐的提纯(除去难溶性杂质)1、粗盐提纯的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粗盐提纯三个步骤中都用到了__________,它在各步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对号入座A.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B.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C.引流(1)溶解时的作用是()(2)过滤时的作用是()(3)蒸发时的作用是()3、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时玻璃棒要向一个方向搅动,当出现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食盐烘干针对练习2:粗盐提纯实验中⑴在粗盐中混有少量不溶性杂质,下列操作正确的顺序(填写编号,下同)①过滤②溶解③蒸发⑵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①滤纸破损②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③漏斗颈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三、粗盐的提纯(除去可溶性杂质)1.除去粗盐中的硫酸钠,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2.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3.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4 .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的----------,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得精盐水,最后蒸发结晶得精盐。
2初三化学导学学案第把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海水晒盐
![2初三化学导学学案第把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海水晒盐](https://img.taocdn.com/s3/m/83ea7ba9284ac850ad024230.png)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八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溶解度编写者:【学习目标】1、知道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理解“结晶”的概念。
知道结晶的途径: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3、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实验探究,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观察和分析,学会使用曲线图,会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
【课前预习】1、自主阅读P30-40课本内容,用横线标出重点、疑难知识、在下面空白处写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
2、预习思考(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海水“哂盐”的过程是什么?(2)结晶的概念是什么?结晶的途径有哪两种?(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溶解度?(5)通过溶解度曲线图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6)物质的“易”、“可”、“微”、“难”溶是怎样界定的?3、预习检测(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方法是。
海水晒盐的的原理是结晶。
(2)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的因素有、、、。
(3)化学上通常用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它是指在一定下,某物质在里达到时,所能溶解的。
(4)根据20°C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将其分成:、、、等物质。
【课中导学】任务一:海水“晒盐”的过程思考交流:1、海水晒盐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阅读课本认识什么是蒸发结晶。
2、析出食盐后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知识梳理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结晶。
即通过、使水分蒸发,食盐溶液从达到,继而结晶析出任务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思考交流:1、通过阅读实验掌握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是什么?2、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分组实验,把实验的结果及结论填在P37-38的空格上。
3、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除溶质的种类和温度外,还有哪些因素?知识梳理:1、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在一定量的不同溶剂里,它的溶解限量。
2、同一种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里,如果温度不同,它的溶解限量。
《海水晒盐》学案1(鲁教版九年级上)
![《海水晒盐》学案1(鲁教版九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c3c56f5a10661ed9ac51f35d.png)
海水晒盐学习目标:1、了解混合物分离常用的方法——过滤和结晶2、熟记粗盐提纯的步骤和有关注意事项3、提高动脑思考及动手能力自学问题:1、你知道海水“晒盐”所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它们除去?2、重结晶法提纯粗盐所需的仪器有哪些,操作的步骤是什么?3、粗盐提纯操作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作用是什么?4、谈谈你对食盐的认识知识梳理:1.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__________杂质(如_______、________等)和_________杂质(如________等)2.粗盐提纯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①量筒②蒸发皿③小烧杯④药匙⑤胶头滴管⑥玻璃棒⑦酒精灯⑧铁架台(带铁圈)⑨漏斗⑩滤纸溶解用到的仪器_________ 过滤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 蒸发用到的仪器________。
4.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等可溶性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离子符号)的形式存在,可依次加入______(过量、适量)的BaCl2、Na2CO3、NaOH物质,再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至7。
技能迁移: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调味剂和防腐剂的是()A.纯碱 B.酒精 C.食盐 D.醋酸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下列仪器用到的次数最多的是()A、漏斗B、烧杯C、玻璃棒D、酒精灯3.能证明澄清透明的矿泉水是混合物的实验是()A.取一滴矿泉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B.在矿泉水中加石蕊试液C.仔细品尝矿泉水的味道 D.取1—2滴矿泉水在玻璃片上蒸发4.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 g氯化钠固体。
①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 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 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右图的 (填字母)。
海水晒盐学案12.20
![海水晒盐学案12.20](https://img.taocdn.com/s3/m/a39518ea9e31433238689305.png)
8.2 海水“晒盐”学案 12.20【学习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理解溶解度曲线表达的意义;3.能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规律,选择结晶的方法。
4.感受人类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海水“晒盐”的过程实验探究: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猜想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一: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药匙、蒸馏水、酒精、碘、氯化钠请小组内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探究活动二:探究_______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酒精灯、蒸馏水、硝酸钾【知识梳理二】1.固体溶解度概念:在_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g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_______状态时所能溶解的________。
【我来判断】(1) 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2) 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 (3) 20℃时, 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6克氯化钠, 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4) 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溶解度的表示——溶解度曲线【合作交流】结合右边溶解度曲线分析:为什么常采用降温结晶法获得硝酸钾?而采用蒸发结晶法获得氯化钠?【知识梳理三】结晶的方法:(1)蒸发结晶: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物质(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合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的物质根据课本P39: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总结: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如______。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如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
一海水晒盐和结晶
1、在下,在的溶剂里,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
的饱和溶液。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的不饱和溶液。
2.怎样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1)在一定温度下,若食盐溶液中有,说明溶液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取少量该食盐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振荡,若,说明溶液饱和;若,说明溶液不饱和。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怎样相互转化?
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4.海水晒盐的过程
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母液
5.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也称;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
和。
海水晒盐时,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溶液,再日晒就会逐渐析出来,剩余的液体称为也称,它是食盐的溶液。
6.什么是结晶?
固体物质从它的中以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像海水晒盐这样,使溶液中的溶剂不断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直至形成,继而析出,这便是蒸发结晶,它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7.结晶有和两种结晶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用结晶,如;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用结晶,如。
8.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呈什么颜色,有什么别名,它和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有什么关系?硝酸钾晶体和明矾晶体呈什么颜色?
五水合硫酸铜也被称作硫酸铜晶体。
俗称蓝矾、胆矾或铜矾
9.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思考:KNO3溶解在水里与溶解在酒精里溶解能力一样吗?在不同的温度下KNO3在水中溶解能力一样吗?在同样条件的水中,蔗糖和消石灰溶解的质量一样吗?你能总结一下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什么吗?
二:溶解度
1.定义:溶解度(固体)是指在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时所溶解的。
2.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也就是说:
(1)20℃时,____水中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为31.6g
(2) 20℃时,100g水中_____溶解31.6g硝酸钾
3.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理解时,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指明;(2)溶剂的质量一定是;(3)溶液必须是;(4)溶解度的单位是
影响因素是。
请指出下面说法中的错误:
(1)、把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缺)
(2)、20℃时,1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10g。
(缺)
(3)、 20℃时,把10g某物质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10g 。
(缺)
(4)、 20℃时,把1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20℃时这种物质的
溶解度是10 。
(缺)
4.溶解度曲线的定义:表示物质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CaCO3溶解度曲线:
5.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对应的溶液必然是溶液。
在溶解度曲线以下的点,表示的溶液是溶液。
两条曲线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对应温度下具有相同的。
6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的影响,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氢氧化钙。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4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m点表示什么意义?
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8. 室温(20℃)时:
溶解度S >10g 10g< S<1g 0.01g< S <1g S<0.01g
易容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容(不)物质9.气体的溶解度的定义: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1体积的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
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_____和______有关系,当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溶解度越______;当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溶解度越_______。
三.粗盐的提纯
1.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常含有杂质,可以分为可溶性杂
质如、等和难溶性杂质。
2.步骤
(1)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2)过滤仪器:烧杯、铁架台、漏斗、玻璃棒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
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
(3)蒸发仪器: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要点:当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
干剩余的水份(不能完全蒸干)
这三部中都用到的同一种仪器是,作用分别
是,,。
3.食盐是人体进行正常的必需品,是重要的
品和食品添加剂。
食盐是制造、氯气、、
等的基本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塑料染
料等。
拓展提高
1.上图为A、B、C三种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
图回答:
(1)A、C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的意义
是。
(2)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将t2℃时的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无溶质析出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20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食盐的溶解度就是20克。
B、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C、20℃时,把10克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D、20℃时,把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
3.、t℃时KNO3的溶解度为46g,该温度下50g水中加入25g KNO3晶体,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31.5%B.33.3%C.25%D.46%
4.x g 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此变化中,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