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新)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doc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西安高新第五小学张静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一般指以28人组成的同桌、前后座位或分小组形式的学习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入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
经我们调查发现,在数学课堂上的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虚假的合作虚假的探究充斥着课堂;更有许多老师发现一合作,教室的纪律就乱成一团,许多学生借合作的机会大玩特玩,老师的嗓子喊哑了,学生玩疯了,效果却一点也没有,所以我们老师提起合作就头疼,不明白为什么数学课堂非要小组合作,甚至在日常教学中取消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
其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这种方式不但能有效地解决数学课堂上的难点、重点,还能教会学生的东西。
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人是社会中的人。
学生不仅要通过数学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自我意识极强。
许多人不会也不愿与别人合作,更不愿看到别人比自己强。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从同龄人身上吸取优点,学会公平,学会礼让,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
如何才能抓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已经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报告XXX数学组合作交流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小组合作研究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平等自由、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组合作研究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研究。
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研究,“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研究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研究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作研究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研究,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合作交流往往导致问题解决和新发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的“合作研究”,要用新的课堂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多给学生一些提示性的线索,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研究的问题情境,把教材内容组织成一定的研究尝试层次,通过问题启发,如: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活动来研究知识,掌握策略,提高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进行合作交流,主动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王心蕾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鸡西市园丁小学王心蕾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小组合作交流如何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真正有效,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使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等。
论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平等自由、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我提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是我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酝酿己久的问题,主要鉴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主旨和追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3、合作学习是源自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4、教育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初步设想: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庄河昌盛街道中心小学逄洪文一、问题的提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通过合作,可以弥补个人思维方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研究过程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动手实践等活动,研究学生的合作意识、态度、情感,强化合作行为。
三、研究成果1、增强合作意识(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分享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
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
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这正如肖伯纳说:“如果两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然是一人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一人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则变成了一人两种思想。
”平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小学课题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课题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合作学习目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
我校根据区教学改革的精神~着重研究并开展实施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全体初中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
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
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也走出了学习的“困境”。
主题词:合作学习、课堂效率、情感态度一、实验研究的背景随着我省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规范办学行为已经成为各校的自觉行动。
2008年我区教育局明确提出向课堂要效益~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成了今年全区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教师们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课堂教学上的最大高效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分担与成果共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共5篇)
《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共5篇)第一篇:《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一)概念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研究工作总结自本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不但深入学习教学互动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积极探索,还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进行研究活动,加强校际合作,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现总结如下: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我们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
为了不断推进课题研究,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
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在总结中完善、在交流中探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二、总结得失,进行反思,通过研究课课例、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课前集体研究确定教学目标,选定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分头备课,互相听评课,进行反思,取长补短,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得失,促进教学研究不断深入。
三、资源共享,科研合力。
我们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为此,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典型课例、心得体会交流。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
采用集体学习、分教研组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加强理论学习。
2、对比研究法: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结题报告甘泉县金庄小学课题组王玲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多向交流的最佳学习方式,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满足新课标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我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验。
在几个月的实践研究中,我通过实验、研究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重点对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动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交互性研究、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数十年以来,觉得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我积极探索的课题,所以我要主动投身到这项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去,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究,走出一条富有时代气息的小学数学教学之路。
二、课题的界定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它是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合作,积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互相沟通、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优秀品质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 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报告金丝峡镇中心小学数学组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平等自由、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合作交流往往导致问题解决和新发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要用新的课堂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多给学生一些提示性的线索,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把教材内容组织成一定的学习尝试层次,通过问题启发,如: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掌握策略,提高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进行合作交流,主动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课题结题报告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刘学翠一、课题的提出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利用频率较多,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熟悉,大多数操作进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体会水平,有的那么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进展。
许多教师都以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表现优势教育资源的要紧形式和手腕,在当前课堂教学进程中应踊跃采取这一学习形式。
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熟悉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份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明白得,过度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动身,不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安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培育了学生勇于交流、擅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使学生潜在的才干都取得了充分的发挥。
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讨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
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意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增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专门快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今世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显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而是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合作、合作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目标。
1、分析目前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报告金丝峡镇中心小学数学组合作沟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术,领悟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路子之一,它能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愿意投入到现实的研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提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立了宽松友善、同样自由、主动参加、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守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相互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帮、感情沟通、心理沟通的过程。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学习。
加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平生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可否充发散挥,“合作”的手段可否充足运用,这是表现小组合作学习可否真切有效的两个重点性问题,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不过是推行和应用一种授课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切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足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互换相互的独立见解,显现个性思想的方法与过程,在沟通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友善气氛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合作沟通经常以致问题解决和新发现 ,因此,在授课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要用新的课堂理念指导我们的授课,多给学生一些提示性的线索,创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把教材内容组织成必然的学习试一试层次,经过问题启示,如: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经过积极主动地研究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掌握策略,提高学生实践、研究的能力,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详尽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授课情况中进行合作沟通,主动地发现,解析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安岳县东方红小学丁敏康琴【内容提要】近年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课堂教学死板,学生“厌学”已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焦点。
为了改进这些现象,推进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
本课题依据这些现象,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在安岳县教育局教研室统领下,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些方法和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题提出背景1、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时代呼唤改革,需要有活力、有创新的教育。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由“厌学”转为“乐学”,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创新性地学习数学,已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焦点。
2、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认知的肤浅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
如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安岳县课堂教学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保障安岳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开展,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安教发【2014】156号文件《安岳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安岳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实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以导学案的形式,以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梳理、检测、反思的流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就是学生小组合作。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理性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学习不能以个体的人为基础,强调学习伙伴的重要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这是因为:(1)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义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2)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通过交流、讨论、合作,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学习者可以更好的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
(3)在学习者为解决每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构更完整的表象特征,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与维果斯基对社会性交往的重视,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想是一致的。
2、动机激发理论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以促进课堂、班级共同体的整体发展。
3、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双方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是“平等中的首席”。
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者”和学习“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
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
真正实现课标所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题的设计(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师生、生生交往,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改进教学。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拓展思维,发展能力。
(3)、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实施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体数学思考与小组集体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数学学习共同体”,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人际和谐的人格个性结合起来;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和梳理苏教版教材编排的教法思路特点,从而寻找编排可能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结合点,以便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教学效能。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持续发展我校校本教科研特色,强化校本教科研机制,开辟数学学科课改新的兴奋点、生长点,促进我校师资的专业研修和专业发展。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1、首先研究了有效学习小组的建立。
我们认为建立学习小组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1)在研究过程中把学生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合作。
(2)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力量。
(3)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中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定期对小组长作适当调整,引入竞争机制。
2、着重研究了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什么课中实施效果比较好、在什么环节中出现比较合适,这些方面都需要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在数学教材中那些具有发现、探究性质内容的教学和较多复杂多样因素影响的教学活动中,以及多种思路和解法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较为适宜。
比如说: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比较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使合作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3、实施策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了学生思维训练、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索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保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自主创新,同时在评价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对合作中的一些差异与矛盾作了研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高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4、实践法:针对问题通过学习分析,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实践,以切实得到实效。
(四)课题研究范围、周期、步骤:该课题的研究对象为2014—2015学年度五(2)班和五(7)班的全体学生.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7月)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完成中测,撰些实验论文及课堂教学案例,完成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1、做好后测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健全资料。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
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
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长方体表面积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物体的容积》时,让学生准备玻璃瓶,水,土豆等物品,安排学生观察土豆放水了,水有什么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学起来觉得很贴近生活又有趣,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