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语文《咬文嚼字》课堂实录.doc
依文设课,“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教学实录

111[课堂实录係丈设裸,“啖”丈“噜”字——《咬文嚼字》教学实录■张善存【设计说明】《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散文,作为一篇有关语言文字运用的论述文,其最大写作特色在于借例说理。
文章通过列举语言运用的实例,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咬文嚼字的道理,从而阐明了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的观点。
作者以漫谈的方式,娓娓道来,看似随意却很用心,无形中给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
本课抓住文末“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一句切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先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再局部探究,间以问题引领,合作探讨,力求用“咬文嚼字”的方式教好《咬文嚼字》的同时,让学生了解论述类文章的写法,并培养一点阅读的批判意识。
【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理解文本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2.借助表格把握文章论述特点,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
重点:作者如何使用例证法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且极富文化内涵。
难点: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时间】:一课时一、解题导入,积累释义一“咬”题目师:这节课我们一块来学习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
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吧,标题“咬文嚼字”这四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哪几次?请读读看——生:①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锚铢必较不可。
生:②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54中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生:③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
生:④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O 生:⑤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师:是这五句话吧。
意思一样吗?作为一个成语和作为本文标题,“咬文嚼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生:只有第②句的不一样。
我查了词典,作为一个成语,“咬文嚼字”是贬义词,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2024版《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教案(精选)

《咬文嚼字》在传播语言知识、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观众喜爱。
精选2024年课堂实录意义
精选2024年课堂实录是对《咬 文嚼字》节目的一次重要总结和 回顾,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节
目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字的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路。 一路是正面的,如苏东坡的…
这段话通过举例说明了字的联想意义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展现了咬文嚼字在拓展思路、丰富表达方面的作用。
文本风格及特点分析
严谨细致
作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非常严谨, 通过举例、分析和比较等方法, 深入剖析了咬文嚼字的内涵和方 法。
生动形象
文章通过大量实例和比喻等修辞手 法,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知识变得生 动形象,易于理解。
通过夸张和反复手法,强 调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情 感,加深读者的印象。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
《说文解字注》
清代学者段玉裁所著,对《说文 解字》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阐释, 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汉字文化。
《古文观止》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代 散文选集,收录了许多优秀的古 文篇章,有助于学生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习和交流。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天人 合一、中庸之道等思想,以及汉字在 书法、诗词等方面的艺术表现。
修辞手法应用举例
比喻和拟人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 法,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 力。
排比和对偶
运用排比和对偶手法,使 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增强语言的美感。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背景]文艺论文和随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
作者介绍—梳理字词—整体感知—揣摩重点语段,教师的这种“套板反应”会让学生听得打哈欠。
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面面不到。
不妨另辟蹊径,找准一个突破点,化繁为简。
上《咬文嚼字》这篇课文,笔者认为抓住两个短语——“咬文嚼字”和“套板反应”,连线串珠,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教学情景描述]一、“嚼”——咬文嚼字师:大家好,哪位同学来谈谈“咬文嚼字”的含义?(板书)即工具书上的含义,另外注意一下“嚼”字的读音(jiáo)。
生:词典上说,咬文嚼字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师:从感情色彩上看,这个词倾向于——贬义。
(学生集体回答)师:那么大家结合课文看看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怎么赋予“咬文嚼字”新的含义的。
生:(迅速地)在第三段,“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但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师:课文很熟悉,相关语句找得也比较准确。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生:咬文嚼字就是谨慎地运用语言文字,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师:很好。
作者是从咬文嚼字的好处这个角度来说的。
从全文来看,作者“咬文嚼字”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板书)选取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师:对。
就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表达得很明确。
以上我们谈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咬文嚼字”的看法。
大家有没有自己的看法?(板书)生1:我赞成朱光潜的看法。
(学生笑)生2:我认为词典上的含义也有道理,过分地咬文嚼字钻牛角尖不好。
生3:应该全面地看问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4页,看课后练习二。
许多名家读书时都“观其大略”不咬文嚼字,这个“咬文嚼字”用的就是词典中的含义:不死抠字眼,不因小失大,要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走近大师师: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共同读一首诗,唐朝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大屏幕显示,生齐读)生:我知道,“推敲”的故事说的就是第四句。
师:能具体说说吗?生:好像贾岛拿不准到底是用“推”还是“敲”,最后是韩愈给定下来用“敲”字。
师:这首诗大家能读明白吗?生:应该是贾岛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没有遇到。
生:前两句是写李凝住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三四句有些不明白,怎么多了个和尚?师:“僧”就是贾岛自己,贾岛早年曾出家为僧,后来还俗。
他在诗中常称自己为僧。
生:那就应该是贾岛敲李凝家的门。
李凝不在,他就往回走,五六句应该是他回来路上所见的景色,最后两句是说这么幽静的地方自己还会再来的。
师:说得不错。
后人评价贾岛的诗是“有句无篇”,意思是他的很多诗往往在个别句子甚至个别词语上下功夫雕琢,局部太突出了,整首诗反倒被人忽略了。
像这首诗,据说贾岛骑着一头瘦驴,脑子里想的全是“推”和“敲”,“苦吟”嘛,精神太集中,结果冲撞了时任京兆尹的韩愈的仪仗,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推敲”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咬文嚼字”的过程。
下面大家打开书,翻到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朱光潜?生: 朱光潜是一位美学大师,《谈美书简》是他的代表作。
师:你读过《谈美书简》吗?生:没有。
我这本书的后面说这是高中生应该读的一本书。
(生笑)师:大家不要笑。
能主动读课外书是很好的习惯,大家应该向他学习。
《谈美书简》将作为同学们的寒假课外阅读作业。
还有谁了解这位美学大师的更多情况?生:您前两天曾给我们说过朱光潜的一句名言,叫什么“出世”和“入世”的。
(生笑)师:哇!你还能有印象。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快记下来。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生:应该是摒弃名利之心,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师:很好。
这句话也应该成为当今世人的处世准则。
现如今很多人的功利之心太切,他们心浮气躁,缺少踏实做事的精神。
有一首歌这样唱到,为了理想,我愿忍受寂寞,饮尽那份孤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时间:2016年4月16日上午第三节授课学校、班级:岑溪市第三中学1501班授课教师:苏卓岚教学过程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吗,在我们班上谁最喜欢看书?生:喜欢,班上XXX最喜欢看书。
师:XXX,你最喜欢看什么书?生:我最喜欢看小说。
师:象《三国演义》这样厚的小说,你大概花多少时间才能读完?生:四五天吧师:速度好快,看过后对小说的内容还能记下来多少呢。
生笑笑说:只记得主要的故事情节,其他的都忘得差不多了。
师:这种读书方法有点囫囵吞枣了。
朱光潜先生给我们介绍另一种阅读方法---咬文嚼字。
二、介绍作者:找同学介绍作者,教师补充总结。
三.解释课题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师: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生:题目的含义则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四.研习课文师: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郭沫若改台词若虚改“李广射虎” 韩愈“推敲” 《惠山烹小龙团》的剖析套板反应师:前面三个例子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来。
生甲: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生乙: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师:这说明文字的变动是为什么服务?生:思想感情。
师:找出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找朗诵能力较强的同学读,请同学们认真辨析,看看文字更替了,句式不同了,情感有什么变化。
生有感情的朗读:“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生:“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师: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情感意味不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生: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学习借鉴课文的写法。
4.培养学生在阅读或写作时要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借鉴课文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给大家说一个歇后语,‘老鼠掉进书箱里’,打一成语。
”生:咬文嚼字(暗笑,使眼色,知道要学习这一课)二、文体知识简介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关于作者及文中的字词请同学们课下结合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识记。
三、解题,整体感知1.“咬文嚼字”一词通常怎么理解?生:通常含有贬义,指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形容卖弄才学;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2.结合课文的预习,看看标题“咬文嚼字”在本文中又有怎样的含义呢?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可见文中作者赋予了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加以锤炼。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中心观点的。
四、阅读课文,具体赏析(一)快速浏览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用的例子。
生概括归纳:主要例子有:敦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推敲”、苏轼写诗、柳腰桃面类。
(二)接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以上事例论证中心观点的。
(或:这些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1.先品读前三个实例首先来比较郭老改字“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与“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的表达效果,生作答后再看书本作者的分析(师读),生归纳作者观点:文学的语言跟情感有关。
再看书上李广射虎的三段文字,同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则里有多个“石”字,你认为哪个写得好,为什么?生作答后再看书本作者的分析(生读),读后归纳作者观点: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在高一英语教育中,学生需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咬文嚼字。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咬文嚼字》这本教材,进行课堂教学。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设计教案,以及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咬文嚼字,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2. 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拼写、词义辨析,提升语言的准确性。
3. 帮助学生加强句子结构的掌握,提高句子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二、教学准备1. 《咬文嚼字》一书2. PPT课件3. 黑板、彩色粉笔、白板笔4. 其他相关教学材料三、教学过程1. 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首先,老师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相应的,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教材《咬文嚼字》并解释它的作用。
2. 课文阅读及讲解采用听、说、读、写、演示等交替进行学习,通过拍板、举手、跟读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
讲解时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逐字逐句解释词义,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3. 课堂互动与测试可以使用PPT进行测试,出现一个高频易错单词或短语,让学生们根据学过的知识对其予以判断或完成句子并对其进行分析。
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情况提问或呼唤某些学生作答,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4. 练习作业作为课后的练习,老师可以出一些简单的英文小短文,让学生在认真查看拼写规则、单词重复、语法结构等条件后,再仔细检查整篇文章,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要点1. 着重强调咬文嚼字这一重要环节2. 关注单词拼写、词义辨析、句子结构掌握3. 联系实际生活,练习学过的知识四、小结通过采用教材《咬文嚼字》来课堂上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句型等语言元素的掌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在英语写作中加入更多的语言成分,让文章更加清晰、流畅总之,教育教学中的语言组成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作者:晏萍来源:《卷宗》2016年第12期1 新课导入师:请同学解释一下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咬文嚼字是讽刺某些人不理解字词的真正含义和精神实质而死抠文字,是贬义词。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回答,在本文中咬文嚼字的实质是什么?生:在文中第三段——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师:很好,同学们准确地找到了朱光潜先生赋予这个成语的特殊含义。
在这里朱光潜先生显然是贬词褒用了。
让我们先来了解朱光潜先生。
2 作者介绍(多媒体展示):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3 阅读课文,将重点词语划出。
师:《咬文嚼字》是一篇文艺随笔,是文艺评论的一种,特点是一事一议。
篇幅短小,语言精辟。
现在请大家再读一遍文章,这一遍,要求同学们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有几段?分别标出序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师:好,请同学们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
中心论点在第三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举例论证。
师:总共有几个例子呢?请同学们依次找出。
生:1、郭老改字2、李广射虎3、贾岛吟诗4、苏轼写诗5、套板反应师: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生:不是。
师:下面我们就一同来体会这些例子的精妙。
作者一开篇就用郭老改字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生: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正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还用《水浒传》和《红楼梦》的例子来证明改得好,“你这”除了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提炼课文观点。
2.过程与方法:品味佳句、思考讨论,独立发表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提取、评价课文观点。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与情感、意味、意境的关系。
【教学策略】讨论、赏析,立足课本整体感知,跳出课本兴发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我自身的经历,读高中时在姑姑家住了一年,那时每个周末到姑姑家时,堂妹都会说“姐姐回了!”,上大学后的暑假再次去姑姑家,堂妹打招呼变成了“姐姐来了!”两种说法的不同,给我心里带来的不同感受,前者高兴,后者失落。
分享给这段经历给学生们,籍以此引出“语言对情感是有影响作用的”。
二、作者介绍本文的作者朱光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尤其是“美学家”这一头衔,是以前所未曾接触的,所以在备课时我的想法是多介绍以下作者。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请全体同学从课文注释中找到作者简介,然后随机点一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遍;其次,我补充介绍了“桐城派”,以及朱光潜的代表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书简》,和《西方美学史》的学术地位。
三、题解以用“咬文嚼字”所造的两个句子(①我们学习课文不能单纯地咬文嚼字,更要体会课文的深意。
②孔乙己是一个咬文嚼字的书生。
)为引子,点学生分析句子中的“咬文嚼字”是什么含义。
先后有三位同学发言,解释了其含义:①为死抠字眼,过分地字斟句酌而不注重精神实质,②为讲话(或写文章)时有意炫耀自己的学识。
接下来,提问“在我们这篇课文中,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咬文嚼字’是我们刚才所分析得出的意思吗?”学生纷纷表示不是,继而我让大家在书中找到有关“咬文嚼字”的解释,并大声读出来,学生随和很快找到了“一字不肯放松的谨言”“咬文嚼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等关键句子。
然后,我再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可见是不好的,是个贬义词,可是在文中它的含义又是好的,是褒义词,所以,咬文嚼字作为题目,这是属于什么的用法?”刚才的“褒义词”、“贬义词”大家还纷纷发言,一问“什么用法”,学生纷纷没话说了。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初步认识文艺评论说理的特点。
2.深入领会“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咬文嚼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咀嚼玩味文中的实例,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
2.深入理解“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进而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美学家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这是一篇文艺评论。
(板书“咬文嚼字”“文艺评论”)说到这里,首先希望大家不要对“美学家、文艺评论”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
“美”就在我们身边,“文艺评论”也不应当只属于专家学者,它应该属于每一个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者。
“文艺评论”,顾名思义,评论的对象是文艺作品,针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等阐述自己的见解。
既然是说理的文章,那我们首先来找一找作者的基本观点。
具体要求有三点:1.采用浏览式默读的方式,时间为5分钟;2.标出文章的段落序号;3.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所举的实例,在文章相应的位置标注“观点、实例”。
(板书“观点、实例”)(学生默读5分钟,老师观察阅读情况,指导个别学生在原文中圈点勾画。
)师:好,哪位同学说一说文中哪些语段比较集中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生(男):第3段。
师:嗯,读一下你在第3段中划出的句子。
生: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老师投影第一张幻灯片(第3段)师:很好,找到这段话,说明这位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题目的含义。
其他同学还有吗?生(女):还有最后一段。
师:综合这两段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说的是一种阅读或写作的方法、习惯,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对语言文字要留心玩索”,要有“一字都不肯放松的谨严”。
师:这么看来,我们刚才的浏览式默读只是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概。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师:写一个人很有学问都用哪些词呢?生1: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饱读诗书,学贯中西……师:你说的这些词,都是你烂熟于心的,也是人们常会在形容一个人很有学问时想到的一些套语滥调,这种现象在课文中说近代文艺心理学家称它为……生(齐):套版反应。
师:作者对这种“反应”所持的态度是……生(齐):反对。
师:那么作者赞成什么呢?生(部分):咬文嚼字。
师:有些同学好像有疑惑。
你来说说你的困惑之处。
生2:我查了工具书,咬文嚼字是一个贬义词,作者怎么会赞成呢?师:做学问得有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我们为他鼓掌。
哪位同学能解除他的困惑?生3:从文章最后一段看,作者认为咬文嚼字是有道理的,并且说是运用文字应有的一种谨严精神,所以我想在这篇文章中“咬文嚼字”不是一个贬义词,作者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师:你的分析很有见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贬词褒用,“贬词褒用”虽不常见,但却更具表现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是如何咬文嚼字的。
(PPT展示)阅读课文前五段,看看美学大师朱光潜是如何咬文嚼字的?具体要求:①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②思考这些例子的作用(或说明了什么道理);③时间8分钟(独立思考4分钟,小组合作交流4分钟)。
师:时间到。
第一、第二小组展示一下你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成果。
(略)师:两个小组都概括得不错,可若是我们“咬文嚼字”一番,比一比高低呢?生4:我认为第二小组更胜出一筹。
从实例的概括来看,第二小组更为简洁精炼,从说明的道理来看,“简繁”“字眼”与“字数”“用字”相比,更有语言的韵味。
师:看来同学们也开始学着咬文嚼字了!(生笑)那好,学以致用嘛,现在就让我们也试着“咬一咬”“嚼一嚼”!二、选中教学延练点,提升能力师PPT展示:1轻风(摇/舞/扶)细柳,淡月(映/隐/失)梅花。
你更喜欢用哪一个字?说说喜欢的理由。
2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齐己《早梅》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一、数)3(林冲)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咬文嚼字》堂教学[教学背景]文文和随笔是高中文教学的点。
作者介—梳理字—整体感知—揣摩重点段,教的种“套板反”会学生听得打哈欠。
面面俱到的果往往是面面不到。
不妨另辟蹊径,找准一个突破点,化繁。
上《咬文嚼字》篇文,笔者抓住两个短——“咬文嚼字”和“套板反” ,串珠,引学生探究,理解文章的精神,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新思,不失一种新的。
[教学情景描述]一、“嚼”——咬文嚼字:大家好,哪位同学来“咬文嚼字”的含?(板)即工具上的含,另外注意一下“嚼”字的音( ji áo)。
生:典上,咬文嚼字是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字眼而不会精神。
:从感情色彩上看,个向于——。
(学生集体回答):那么大家合文看看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怎么予“咬文嚼字” 新的含的。
生:(迅速地)在第三段,“咬文嚼字有是一个坏⋯⋯但在文学,无或写作,我必有一字不肯放松的”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上就是整思想和情感” 。
:文很熟悉,相关句找得也比准确。
能不能用自己的概括一下?生:咬文嚼字就是慎地运用言文字,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很好。
作者是从咬文嚼字的好个角度来的。
从全文来看,作者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咬文嚼字”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板书)选取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师:对。
就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表达得很明确。
以上我们谈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咬文嚼字”的看法。
大家有没有自己的看法?(板书)生 1:我赞成朱光潜的看法。
(学生笑)生 2:我认为词典上的含义也有道理,过分地咬文嚼字钻牛角尖不好。
生 3:应该全面地看问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 44 页,看课后练习二。
许多名家读书时都“观其大略”不咬文嚼字,这个“咬文嚼字”用的就是词典中的含义:不死抠字眼,不因小失大,要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创新性实验教学实录课题:《咬文嚼字》课型:文言文鉴赏课执教:符书梅教学过程上课:师生问好。
第一阶段:导学(师导,创设情境,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论著《咬文嚼字》(教师板书课题、作者),阅读了课文,并划定了重点词语。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纸笔,听写这些词语。
(学生拿出纸笔,准备听写。
)师:婵娟锤炼锻炼品茗憎恶下乘不即不离玩索索然拘礼词藻援例岑寂罗嗦付梓游离斟酌斩钉截铁鲁莽尺牍蕴藉剥啄陈词滥调咬文嚼字变化莫测自鸣得意清沁肺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师:听写结束,下面同座同学互相交换练习本,进行检查。
(同学互相交换练习本,进行检查;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同学书写情况。
)师:由听写情况可知,同学课下复习做得很好。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咬文嚼字》这篇课文。
学习时,重点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并学习运用这些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第二阶段:悟学,学生自学自悟。
师:在上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在文中所举的关于文字修改方面的具体事例,并思考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观点?(学生阅读教材并勾划,教师巡视。
)师:找到那些例子了吗?生:(齐答)找到了。
师:很好。
那么,哪一位同学来回答?生:第一个例子是郭沫若对自己两部作品的两处修改。
这两处修改,作者认为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不好。
作者运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修改文字应当以更准确地传达感情为准,不能一味套用成功的经验,否则往往会失败。
(教师板书:文字要准确传达感情)师:说得不错。
哪位同学继续回答?生:第二个例子是王若虚修改《史记》中李广射虎片断。
师:是《史记》原文好,还是王若虚修改后的文章好?生:还是原文好。
师:为什么?生:因为修改之后的文字没有了原文的那种意味,也就是丧失了原文丰富的意蕴。
师:对。
即作者所说:“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教师板书:改一字则意味全变)师:最后一个例子是什么?哪位同学回答?生:是大家熟知的“推敲”的故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三维目标:1、分析和推敲关键字词的妙处,体会关键字词在语句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语句的推敲和使用体会情感态度的不同。
3、指导学生在语句使用中能够更加精细化,反复斟酌。
达到更好的写作和表达的目的。
4、指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有创新精神,不落窠臼。
注:在教学本课中不必让学生预习,因为教材中作者通过实例的分析摆出的很多观点都是作者自己个性化的认识,我们不必让学生受其影响,如果提前预习,难免有先入为主的影响,这样反而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全脱离课本可能效果更好,教材内容可作为学生学习后的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几幅“找茬”的图片,让学生找类似的两幅图片有何不同。
比较了图片,我们接着比较语句:二、出示下列几组语句,让学生思考不同:(这些语句有些是教师从电视剧的台词中找的,有的是教材中的句子)1、林冲骂陆谦:你这个黑心烂肺的鸟人!你是个黑心烂肺的鸟人!(电视剧《水浒》的台词)2、婵娟骂宋玉: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屈原》)3、茗烟骂金荣: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红楼梦》)4、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5、林冲对店小二你是个好人。
你这个好人。
电视剧《水浒》台词思考:由以上句子的比较可以得出什么规律?三、学生讨论总结:1、“这”在否定和批评句中表达感情比“是”更强烈,后者只表判断,而前者更多地表达强烈的批评语气。
2、上述规律只适合批评和否定句,用于肯定句则不然。
用于肯定句甚至可能会出现反语的效果,这与表达的初衷正好相反了。
四、出示“李广射石”的诗句: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除了诗歌,这首诗也可通过其它形式来表达:1、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原句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李占民师: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师:朱光潜,是……(文字:教学目标领会“咬文嚼字”的实质;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师:调整情感。
生:意义的确立和控制。
生:一个字也不能放松,谨严的精神。
师:要有什么态度?(板书:态度----严)实质是调整思想情感(板书:实质----调)师: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呢?(师生讨论五个例子)师:角度一样吗?(师对比范读,体会由于句式不同而表达效果也不同的情况。
“你是(这)没有骨气的文人!”然后找出每个例子的不同角度:有调整句式,增减字数,品味谴词,生发联想。
)文字:例子一郭沫若改台词(调整句式)例子二王若虚改李广射虎(增减字数)例子三韩愈推敲(品味谴词)例子四苏轼“小团月”诗(生发联想)例子五套版反应师:让我们对推敲进行“推敲”。
文字: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为言。
师:有认为“推”好,有人认为“敲”好。
由此分成“推派”和“敲派”两派。
“推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
(学生喊)“敲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
(学生喊)。
现在两组分别推荐两个同学到台上表演,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敲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诗歌讲究意境,“敲”字显的有意境,有艺术。
)(“推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之所以用“推”字是有道理的。
大家看诗句,“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些词句都什么人很少,几乎就没有人,可能是僧人独自从寺中走出,又回去,自然应该是轻轻的推开自己走的时候虚掩的门,这更能显出孤寂的“幽居”之意。
)师:结合原诗的意境看,谁赢了?(学生都说自己赢了)师:双赢。
文字:课外拓展《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雾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课堂实录-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
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ﻭ生:也有,ﻪﻭﻪ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作方面的。
每次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ﻭﻭ没有啊,那太不好了。
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ﻭﻭ生:装修。
ﻭﻭﻭ生:美观,实用。
ﻪ师:对,装修。
装修的目的是什么?ﻭﻪﻭﻭﻪ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ﻪﻭﻭ生:改造一下。
ﻪ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性要求。
ﻪﻭ师:明白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ﻪ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ﻭﻭ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
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
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ﻪﻭﻭ师:以后在学习语文中,是不是应该大大提倡ﻪ生:重要。
ﻭ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呢?ﻪ生:应该。
ﻭﻪﻪ师:好,孺子可教也!ﻭﻭﻪ二、作者介绍ﻪﻭﻭ师: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的。
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
ﻪﻭﻪﻭ看投影:朱光潜情况介绍。
ﻭﻭﻪﻭ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ﻭ三、投影目标ﻪﻭ师:好,我们说,这是一篇大学问家写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让我们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
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ﻭﻭ打投影:学习目标:ﻭﻭﻪ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ﻭﻭ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ﻭﻪﻪ四、切层概括ﻭﻪ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
注意这样几个问题:ﻭﻪ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ﻪﻭ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ﻭﻪ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ﻪﻭﻭﻪﻭ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ﻪ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ﻪﻭﻭﻪ这个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ﻭ同意。
接受这个道理比较简单,好了,这节课目的达到了,怎么?下课吧?ﻭﻪﻪ生:下课?ﻭ师:接受这个观点容易,知道是什么比较容易,比较难的是怎么办。
ﻪ师:对。
咱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哪。
对,咱们还要从大学问家那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
ﻪﻭﻭ师: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再看1-7段的内容。
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
总共有几个实例?ﻪ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ﻭﻪ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ﻪﻭﻭ3、推敲的推敲5、套板反应ﻭﻭ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ﻭﻭﻭﻪ五、具体分析ﻪﻭ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ﻭﻭ我问: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咬文嚼字的道理。
ﻭ例?ﻪﻭﻭﻪ生:不是。
师: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ﻭﻭﻪ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ﻭ师:好。
我再问一下,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ﻭﻪﻭ生:有。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师:你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分析一下。
ﻪ师: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ﻭﻪ生:在理。
ﻭ师: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ﻪﻭﻪ生读。
ﻭ师:再把关于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读出来。
ﻭ生读ﻭﻪ师: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ﻪﻭﻪ生:修改字词,不仅是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时在是ﻪﻭﻭ师:对,这句话非常关键。
这也是本文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ﻭ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在语言文字推敲时,改好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我们找一个同学把作者ﻪﻭﻭ师:读得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读一读,我们认真体会一下。
ﻭ很好。
那么第6段和第7段讲的是什么内容?ﻪﻭﻭﻪ生:讲的是阅读或者写作的又一难处:联想意义的把握和ﻭﻭ师:第6段是从哪个角度讲的?第7段又是从哪个角度运用。
ﻭ来讲的呢?ﻭﻪﻭﻪ生:第6段是从阅读中联想意义的确定之难。
第7段从写作避免套语和套板反应之难来写的。
两段正好正反对照。
大家把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ﻭﻪﻭ师:这两段与我们前面的分析出来的咬文嚼字要与思想感情相关联有没有关系?ﻪﻪﻭ生:有。
ﻪ师:把相关语句划出来。
读一遍。
ﻭﻭﻪ师:好。
这样,我们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们对怎样去咬文嚼字是不是获得了一个总的原则。
ﻪﻭ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锤炼语言文字,其实是在锤炼作者的思想感情。
ﻭﻪ师:对,这才是的关键。
ﻭ六、运用ﻭﻪﻭﻪ师:好,有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给大家举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怎么样?ﻭﻭﻪ例1:教材花边内容中有王安石推敲诗句的例子,找同学学着作者的分析方法,说一说用绿字的好处。
ﻭﻪ春风不是无情物,吹绿万物萌生机。
ﻪﻭﻪ例2:打投影:ﻭﻪ红杏枝头春意浓ﻪﻭﻭ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ﻪ红杏枝头春意闹ﻭ古。
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
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ﻪﻭﻪ例3:填词ﻭﻪﻭﻪ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ﻭ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ﻭﻭﻪ骄傲,自豪,令人叹服。
ﻭﻭ大家填写词是什么?ﻪﻭ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眩晕ﻪ为什么大家道德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对,对语言的追求不无极限的。
ﻪﻭﻭ七、布置作业ﻪ那么,大家回去是不是可以拿出自己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让这一段精练,让它能与你的丰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词害意。
好不好?ﻭﻭﻪ好。
那么,这次真的下课了,谢谢大家的配合。
ﻭﻭ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2.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理解与领悟在特定情境下,人性的坚韧与伟大。
ﻪﻭﻭ[教学过程]ﻪﻭﻪ一、导入ﻭﻭ有一篇小说在莫斯科电台广播时,令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聆听,当时寒风扑面,他们听着听着便泪眼模糊;在传到我国后,又不知使多少人泪飞成雨;而这篇小说的译者草婴先生,也是噙着眼泪翻译的。
这部震撼人心的小说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ﻪﻪﻭ二、文本研习ﻭﻪﻪﻭﻭ学生概括:ﻪﻭﻪ1.索科洛夫到底遭遇了什么?ﻭﻭ(师出示幻灯片:战争与人ﻭﻭ战争摧残了人类的文明成果;战争放大了人间的美丑善恶;战争凸显了人性的伟大与卑劣。
让我们透过这场战争来看人,通过这场遭遇来看索科洛夫)ﻭﻪﻪ2.请同学们谈谈关于索科洛夫的初步印象?ﻭﻪﻭ生: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尽管遭遇了那么多不幸。
ﻭﻪﻭ生:他是一个特别勇敢的人,他能从火线逃生。
ﻪﻭﻭﻪ生:他也是一个特别有责任感,很爱国的人。
ﻪﻪ生:他又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这从他收养凡尼亚可以看出。
ﻪﻭﻭ师:好,这是你们初步阅读的成果,也是你们继续学习的基础。
可是,我的原初印象和你们的完全不一样,请允许我也表达一下。
ﻭ3.师生对话探讨:索科洛夫无情吗?ﻭﻭ师:你可以反驳我的观点,反驳支撑观点的论据,也可以反驳我的思考方法,但是必须做到有理有据,依据在哪里ﻭ(生接着在原文中寻找自己的论点论据的文字。
师出示观点及论据。
观点:索科洛夫比较冷酷无情,论据:(1)34页第二段中间但愿老天爷不要让人家也收到这样的信。
他怎么这么理智?他怎么一点不表示悲伤?(2)35页倒数第二段最后嘿,见是见到了五月九号早晨,就是胜利的那一天,我的阿拿多里给一个德国狙击手打死了。
记得很清楚,胜利那一天,头脑很清晰,一点也不伤感,还嘿呀嘿的,好像很轻松啊。
(3)36页第二段我吻了ﻭﻭ生:吻他,走到一旁很轻描淡写,为什么不是扑上去哭呢?)ﻭ老师您说的第一个论据刚好说明索科洛夫很善良,而不是冷酷无情,他自己的家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希望别人的家庭不要再受到伤害。
ﻭﻪﻭﻪ师:(一直有意坚持为自己辩解)但这不能作为他不为自己亲人悲伤的借口啊。
ﻪ生:老师您说的第二句话最后的标点不是句号,而是省略号,前后两个省略号表明他说话断断续续,心情很不好受。
ﻭﻭ师:你读书很仔细,竟然从标点符号中读出了隐含的信息。
而且我的一个输入符号错误也没逃过你的火眼金睛。
真厉害啊!但这只是ﻪﻭ生:他的儿子死了,他怎么能不伤心呢?ﻭ师:请用原文说话,可以吗?我们不架空分析,那样的分析毫无意义。
ﻪﻭ生:35页第一段最后, 我实在难受极了,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痛ﻭ师:这里是讲他的妻子女儿。
ﻪﻪﻭ生:不都是亲人吗,而且刚好可以证明你第一个论据是不成立的。
ﻭﻪ生:36页第三段开头,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
这里明确说明了爱子死后索科洛夫的心情。
ﻪ生:老师您说的第三个论据也不成立,当时有很多人在场,有军官,有士兵,在这样的场合扑上去哭,未免太不男人了。
(全场大笑)ﻭﻭﻪ师:(笑)你这话很有煽动性啊,不过,我还要问你,文中有无直接表明他的心情的语句?ﻭﻪﻪ生:有,就在这段最后: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
ﻭﻪﻭ师:(笑着追问这个学生)好,你说得好。
我还想请教你,大家把我批得这么惨,那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请帮我找找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