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8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结构基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 神经元(神经纤维)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突触
信号形式(或变化)
_电__信__号___
电信号 →化学信号→_电__信__号___
速度 方向
快 可以双向
慢 单向传递
诊断与思考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 ) 提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神经元
梳理知识要点
细胞体
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神经中枢
(1)神经元
树突:短而多,将兴奋传向细胞体
突起
轴突:长而少,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的神经元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
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应答
非条件反射
传入神经 效应器
(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 还能否发生?为什么? 提示 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 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4)刺激a,A也会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 反射,为什么? 提示
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不能称为反射。
探究命题方向
命题点一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1.(2014·安徽,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 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一轮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ppt课件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29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 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 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 触,下面图 1 和图 2 是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 a、b、c、d 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 是_神__经__中__枢_, b 是_传_入__神__经__,c 是_传__出__神_经__,d 是_效__应__器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 1 中_大__脑__皮_层__的调控。 (3)图 1 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 2 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轴__突____(填“轴突”“树突” 或 “ 细 胞体 ”)末 端膨 大 形 成的 , 突触 后膜 位 于 神经 元 ②的 __细__胞_体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12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以 电信号 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表现 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K+ 外流
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Na+ 内流
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
电位差 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4.(1)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
(2)传导特点: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 一致 ,
图 1 兴奋性突触作用示意图 图 2 抑制性突触作用示意图
30
(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__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 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 ________(填“前”或“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在图 1 中,当某 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 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 ________,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 2 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 合时却使 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填“静息 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29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 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 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 触,下面图 1 和图 2 是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 a、b、c、d 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 是_神__经__中__枢_, b 是_传_入__神__经__,c 是_传__出__神_经__,d 是_效__应__器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 1 中_大__脑__皮_层__的调控。 (3)图 1 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 2 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轴__突____(填“轴突”“树突” 或 “ 细 胞体 ”)末 端膨 大 形 成的 , 突触 后膜 位 于 神经 元 ②的 __细__胞_体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12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以 电信号 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表现 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K+ 外流
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Na+ 内流
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
电位差 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4.(1)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
(2)传导特点: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 一致 ,
图 1 兴奋性突触作用示意图 图 2 抑制性突触作用示意图
30
(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__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 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 ________(填“前”或“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在图 1 中,当某 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 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 ________,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 2 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 合时却使 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填“静息 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ppt课件(自制)3

?
思考:神经冲动如何从前膜经间隙传到后膜?
突触种类:轴突——树突
图二
轴突——胞体
神经元之间: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
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兴
奋 的
神经元内: 树突→细胞体→轴突
传 递
单向性
传递特点: 突触延搁
总和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对某些药物敏感
两种传导方式的比较
传导方式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细胞间的传导
2、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
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的变化
分别是( B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3、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①突触
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④突触后膜⑤轴突
(C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
91.要及时把握梦想,因为梦想一死,生命就如一只羽翼受创的小鸟,无法飞翔。――[兰斯顿·休斯] 92.生活的艺术较像角力的艺术,而较不像跳舞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站稳脚步,为无法预见的攻击做准备。――[玛科斯·奥雷利阿斯] 93.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纳森·爱德瓦兹]
方式
膜电位的交替变化 突触小泡内的 化学递质
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速度
比细胞间的传递快 比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慢
是否受内
外因素的
是
是
影响
影响兴奋传导因素
(1)温度:医学上应用该原理进行冷冻麻醉 (2)麻醉剂: (3)生理不完整: (4)不良情绪也会影响神经传导 (5)机械压力 (6)电流
人与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讲课文档

人与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文档ppt
第1页,共37页。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组成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组成:
作用:
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
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 。
传入神经——作用:
传导兴奋至向神经中枢
。
神经中枢——作用: 对传入的信息分析综合并发出指令。
传出神经——作用
第25页,共37页。
总结 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 胞吐
2、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换: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3、兴奋传递的结果: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从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第26页,共37页。
原因是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及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细 胞内K+浓度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都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和 Cl-浓度大于细胞内),但因为细胞膜只对K+有相对较高的通透 性,K+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离 子不能透出细胞,于是K+离子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外 正内负的状态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K+外移 形成的外正内负将阻碍K+的外移(正负电荷互相吸引,而相同 方向电荷则互相排斥)。最后达到一种K+外移(因浓度差)和阻 碍K+外移(因电位差)相平衡的状态,这时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
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
效应器———组成: 运动神经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第1页,共37页。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组成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组成:
作用:
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
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 。
传入神经——作用:
传导兴奋至向神经中枢
。
神经中枢——作用: 对传入的信息分析综合并发出指令。
传出神经——作用
第25页,共37页。
总结 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 胞吐
2、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换: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3、兴奋传递的结果: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从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第26页,共37页。
原因是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及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细 胞内K+浓度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都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和 Cl-浓度大于细胞内),但因为细胞膜只对K+有相对较高的通透 性,K+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离 子不能透出细胞,于是K+离子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外 正内负的状态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K+外移 形成的外正内负将阻碍K+的外移(正负电荷互相吸引,而相同 方向电荷则互相排斥)。最后达到一种K+外移(因浓度差)和阻 碍K+外移(因电位差)相平衡的状态,这时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
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
效应器———组成: 运动神经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高二生物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人教版

第一关
二、未受刺激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B
第一关
三、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④突触后膜⑤轴突(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非条件反射
神
经 调
基本方式
反射
节
类型
基 础
产
机
生
理
条件反射 基础——反射弧
兴奋的传导
同一个神经元上 双向传导
不
同
神
经
单向传递 轴——树 轴——胞
类型
元
间
突触
亚显微结构
练习
第一关
一、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D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轴突 末梢
三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 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应激性)
2、反射弧
感 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四 兴奋的传导
1)性质:电位变化(电信号)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 特点:双向传导
2、细胞间的传递
三
考)( )
关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B 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第
三、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
生物新攻略总复习京课件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02
神经调节对生物钟的 影响
神经调节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和 神经回路的活性来影响生物钟。例如 ,当人体处于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时, 大脑会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来调节生 物钟的节律。
03
生物钟对神经调节的 反馈作用
生物钟也可以对神经调节产生反馈作 用。例如,当人体生物钟发生紊乱时 ,可能会导致睡眠障碍等问题,进而 影响神经调节的正常功能。
特点
疼痛感觉是一种主观体验,需 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排尿反射与排便反射
01
反射中枢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
02 03
排尿反射过程
膀胱充盈时,膀胱壁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传至脊髓排尿中枢,同时上 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在适宜环境下,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传至脊 髓排尿中枢,引起排尿反射。
癫痫与精神分裂症
癫痫
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口 吐白沫、意识丧失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
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 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 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
帕金森病与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主要 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 得僵硬。
阿尔茨海默病
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 、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 痴呆表现为特征。
高考生物 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兴奋在神 经元之间 的传递 结构:突触突触前膜:轴突末端15_突__触_小__体__的膜16_突__触__间__隙_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17___胞__体___膜或18__树__突____膜
过程:兴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释放
19__递__质____→突触间隙 作用 于 突触后膜→另一个神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现象Ⅰ 不完整 可以不要
多 多
现象Ⅱ 完整
一定需要
少 少
解析:现象Ⅰ、现象Ⅱ的缩手反应都能够完成,这说明参与现象 Ⅰ和现象Ⅱ的反射弧完整,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 反射活动,所以A错。现象Ⅰ是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低 级反射,现象Ⅱ,拿别人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需要大脑 皮层参与。现象Ⅰ参与反射的神经数量少;现象Ⅱ参与反射的 神经数量多。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两个现象应当一样多。
互动探究2-2: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 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 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 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α-银环蛇毒能够与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 合,阻断了乙酰胆碱和受体的正常结合,因此可以使肌肉松驰; 而有机磷农药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可以使结合到 受体上的乙酰胆碱不能被清除而使肌肉呈僵直状态。
考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划分
2.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功能障碍
互动探究2-1:(2009·江苏,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 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右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思考: (1)请用大写字母表示反射弧的各个环节。 提示 E——感受器,D——传入神经,C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哪类反射? 提示 由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该反射 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为非条件反射。 (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 提示 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4)刺激a,A也会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 提示 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不能称为反射。
题组二 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3.如图是某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若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结构①为效应器 图中共显示3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故共有3个神经元; 根据突触的结构或神经节可知,结构①是感受器, ②是效应器,③为轴突末端 B.③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会被细胞体吸收 ③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后,即被酶分解而失去活性 或被细胞体吸收,从而避免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或抑制
题组二 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3.如图是某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若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C ) C.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在图示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其产生的兴奋经过 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故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D.若③处受到破坏,刺激b仍能引起②的反射活动 b为传出神经,该处受到刺激后,兴奋将传至②处,②会发生相应反应, 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
2.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 腺体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 ) 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 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
②主要类型:a._轴__突__—__细__胞__体___型:
;
b._轴__突__—__树__突__型:
。
(2)兴奋传递的过程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前膜 化学信号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3)传递特点:_单__向__传__递__,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轴__突__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细__胞__体_ 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_突__触__前__膜__释放,作用于 _突__触__后__膜__。
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Na+进入神经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 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的峰值 由刺激之前三条曲线重合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 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Na+内流
(3)图2中如何判断突触前膜和后膜?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哪种? 提示 含有突触小泡的一侧为突触前膜,膜表面含有受体的是突触后膜。神经递 质属于大分子物质,所以其释放的方式为胞吐。
2.图1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图2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
传入神经(b),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
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
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
4.右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 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根据c处突触的形状可判断 兴奋传递的方向是a→b→c→d→e,所以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 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 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受到刺激发生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 于脊髓中(乙方框中);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中(甲方框中)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受到刺激前,膜外电位为正电位,刺激后变为负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
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
2.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 下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
(4)不同神经递质的受体是否相同?如果某种药物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 会对兴奋的传递造成怎样的影响? 提示 受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的神经递质具有不同的受体;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会 抑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抑制兴奋的传递。
2.图1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图2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正确的是( C )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使狗建立铃声和分泌唾液的联系,这是通过不断刺激形
成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控制两种反射
神经。
考点二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分析 与探究
考纲要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形式及特点
内负外正 K+外流
知识梳理
内正外负 Na+外流
局部电流
动作电位 电位差 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与类型
①结构:由_突__触__前__膜___、_突__触__间__隙__和__突__触__后__膜__组成。
方法技巧
1.反射类型的速判法 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 如果是后天性的则为条件反射。 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 否则为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电位由a变成c是怎样引起的?由c变成e呢?涉及到的物质运输方式是哪种? 提示 电位由a变成c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由c变成e是由于K+外流引起的。 Na+内流和K+外流都是协助扩散。
2.图1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图2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第28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的分析 与探究
考纲要求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知识梳理
1.反射 (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_脑__和_脊__髓__)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_内__外__环__境__ 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类型: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_②__③__, 属于条件反射的是_①__④__⑤__。 ①望梅止渴 ②膝跳反射 ③眨眼反射 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⑤学生 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
的神经中枢不同,因此两种反射是通过不同的反射弧完成的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 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参与也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 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2.图1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图2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1)图1中a、c、e三处的电位分别有什么特点? 提示 a和e表示的是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c处表示的是动作电位, 特点是外负内正。
2.图1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图2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题组一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解题探究
1.(2014·安徽,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
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过程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弧
(3)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 )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起跑动作显然不是与生俱来的 (4)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 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5)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 ) 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 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