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古诗——《鹿柴》纸上作业1

合集下载

幼儿园鹿柴教案

幼儿园鹿柴教案

幼儿园鹿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鹿柴”的情感内涵,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幼儿园音响、黑板、粉笔、教学图片、卡片。

2.教材:《鹿柴》。

3.教学内容:《鹿柴》的朗读与欣赏。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放幼儿园音响,播放自然的声音,如鸟鸣、风声等,并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音乐。

2.老师引导幼儿回忆在自然环境下的一些场景和感受,如月亮、太阳、花草、小鸟等。

Step 2 朗读与欣赏(10分钟)1.教师将《鹿柴》的诗句朗读给幼儿听,重点强调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2.教师展示插图,让幼儿观察图片,理解诗句描述的内容,并展开讨论。

3.教师再次朗读《鹿柴》,引导幼儿一起欣赏诗句的韵味和美感。

Step 3 分组表演(2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派出1-2名代表,以小短剧的形式表演《鹿柴》中的诗句。

2.教师提供一些道具,如帽子、花草、竹竿等,供幼儿使用。

3.每组表演完后,让其他幼儿一起欣赏,给出评价和鼓励。

Step 4 诗歌创作(15分钟)1.教师给幼儿展示一些形象的图片,如森林、河流、动物等,让幼儿观察并叙述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2.教师引导幼儿将观察和联想转化为语言,写出自己的小诗歌。

3.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创作的小诗歌,教师进行鼓励和指导。

Step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2.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鹿柴》的喜爱和感受,引导幼儿总结自己在创作中的收获和进步。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在欣赏《鹿柴》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表演和诗歌创作,幼儿得到了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活动和材料,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和热爱。

2024年大班古诗鹿柴教案

2024年大班古诗鹿柴教案

2024年大班古诗鹿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古诗启蒙》教材第四章《自然景观》的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鹿柴》。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鹿柴》,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理解诗中的自然景象,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掌握韵律和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古诗卡片、录音机、音乐CD。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挂图展示一片宁静的山林,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鹿柴》,注意韵律和节奏。

(2)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幼儿感受诗中的自然景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分析诗句的意境,以问答形式引导幼儿理解诗人的情感。

(2)举例讲解其他古诗中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进行对比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2)用画笔和彩泥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句:鹿柴2. 重点词汇:返景、复照、空山、深林、幽径、青苔、相鸣、归客3. 图画:山林、夕阳、小径、鹿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大自然,选择一个场景,仿写一首描绘大自然的古诗。

2. 答案示例:夕阳映照山水间,鸟儿欢唱在林间。

花儿盛开迎风舞,幼儿欢笑乐无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激发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二、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正确朗读《鹿柴》,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幼儿园小班《鹿柴》教案

幼儿园小班《鹿柴》教案

幼儿园小班《鹿柴》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

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鹿柴儿童古诗配画图片

鹿柴儿童古诗配画图片

鹿柴儿童古诗配画图片鹿柴儿童古诗配画图片《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词句注释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鹿柴白话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鹿柴创作背景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

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鹿柴整体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

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

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

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

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

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

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

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

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中的景物形势特点。

幼儿园小班《鹿柴》教案

幼儿园小班《鹿柴》教案

幼儿园小班《鹿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经典古诗诵读》中的《鹿柴》一诗。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读:学习《鹿柴》全诗,理解其意境。

2. 诗歌解析:分析《鹿柴》的作者、背景、生僻字词等。

3. 诗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诗歌中的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鹿柴》,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学习生僻字词,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鹿柴》的意境,学习生僻字词。

2. 教学重点:朗读《鹿柴》,体验诗歌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挂图、卡片、小熊玩偶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 诗歌朗读:a.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鹿柴》全诗。

b. 幼儿跟读,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c. 邀请个别幼儿朗读,给予鼓励和指导。

3. 诗歌解析:a. 介绍《鹿柴》的作者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b. 讲解生僻字词,如“柴”、“径”等。

c. 分析诗歌意境,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4. 诗歌表演:a. 教师扮演樵夫,幼儿扮演小熊,共同演绎《鹿柴》的场景。

b. 邀请幼儿参与表演,体验诗歌中的角色。

5. 随堂练习:a. 分组朗读《鹿柴》,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b. 画出自己心中的《鹿柴》场景,展示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鹿柴》2. 板书内容:a. 诗歌全文b. 生僻字词及解释c. 诗歌意境简笔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朗读《鹿柴》,并讲述诗歌的故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对生僻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开展“我心中的古诗”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创作古诗。

b. 组织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分享幼儿的学习成果。

王维《鹿柴》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鹿柴》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鹿柴》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诗词练习、宋代诗词、唐代诗词、诗词赏析、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绝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oetry practice, Song Dynasty poetry, Tang Dynasty poetry, poetry appreciation, five character poems, five character quatrains, seven character poems, seven character ancient poems, seven character quatrai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王维《鹿柴》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鹿柴教案幼儿园大班

鹿柴教案幼儿园大班

鹿柴教案幼儿园大班背景介绍《鹿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内容描写了一群伐树人在疲劳困顿的途中,看到远处一个年老的草庐,思念家乡,发生感慨,情感真挚,形象生动。

鹿柴教案是将其娓娓道来,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启发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孩子们能够理解《鹿柴》中的情感和意义,领略古诗的精髓。

2.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创作相关诗歌和故事。

教学流程诗歌朗读(5分钟)老师先给出《鹿柴》的原文,逐字逐句朗读,让孩子们捕捉其中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人的用意。

阅读练习(10分钟)老师在课堂上分发鹿柴故事小册子和相关写作素材,让孩子们自主阅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课文讲解(20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重点讲解一些难懂的诗句,让孩子们理解词义和意境。

诗歌讲解(2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示鹿柴的原地和诗人的墓地,让孩子们了解诗人和鹿柴的故事,进一步体悟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创作活动(30分钟)老师让孩子们进行创作活动,让孩子们以自己的经历或者想象中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相关的诗歌或故事。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路,提供一些启示性的素材。

作品分享(20分钟)老师组织孩子们,在课堂上相互分享自己的创作,鼓励互相欣赏和点评。

教学后记通过这个鹿柴教案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在故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感悟、学会了创作。

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互相探讨、交流,很好地体现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个人才能。

我相信,这门课程能够在悄悄地引发孩子们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鹿柴古诗幼儿园教案

鹿柴古诗幼儿园教案

鹿柴古诗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古诗《鹿柴》,并能够通过朗读、画画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让幼儿通过诗歌感受自然之美;3.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和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教学准备1.《鹿柴》古诗卡片;2.幼儿绘画用具;3.双语版《鹿柴》绘本。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教师出示《鹿柴》古诗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图案;2.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图片中的自然景色,与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3.教师介绍古诗《鹿柴》,并询问幼儿是否听说过这首诗。

第二部分:学习1.教师给幼儿朗读古诗《鹿柴》,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读;2.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程度对《鹿柴》的内容进行适当解读,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3.教师向幼儿展示双语版《鹿柴》绘本,让幼儿跟着绘本的内容一起阅读;4.教师指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古诗中的自然景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5.幼儿可以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部分:巩固1.教师与幼儿一起重复朗读古诗《鹿柴》,培养幼儿对古诗的记忆力;2.教师通过展示古诗卡片、绘本及幼儿的绘画作品等方式,让幼儿加深对古诗的印象与理解;3.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古诗中的意象、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以检验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对古诗《鹿柴》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本课程注重了幼儿的感性体验,让幼儿通过绘画等方式自由发挥,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回答问题等方式,检验了幼儿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鹿柴教案幼儿园古诗

鹿柴教案幼儿园古诗

鹿柴教案幼儿园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集》,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常选篇目。

教学内容包括诗的全文理解、诗意阐释、作者背景介绍、诗句解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鹿柴》。

2. 使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的韵味。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熟练背诵、诗句解析、诗意阐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古诗学习单、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描绘《鹿柴》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鹿柴》这首古诗。

2. 诗的全文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2)逐句解释诗句,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3)讲解作者王维的背景,了解其创作风格。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分析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讲解“空山”和“人语响”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深层含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鹿柴》。

(2)完成古诗学习单,对诗句进行解析。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书写《鹿柴》全文,右侧展示诗句解析。

2. 在黑板上画出诗中的意象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用自己的话描述《鹿柴》的意境。

答案示例:《鹿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深山景象,虽然未见人影,但隐约可闻人声,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

2. 作业题目:请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短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鹿柴》,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课后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疑问和不足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小班《鹿柴》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鹿柴》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鹿柴》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鹿柴》。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鹿柴》的朗读与理解;2.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朗读《鹿柴》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美的感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感受《鹿柴》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投影仪、画纸、画笔、手工材料等;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鹿在森林里迷路的故事,引发幼儿对《鹿柴》诗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与理解:a. 老师带领幼儿朗读《鹿柴》诗歌;b.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c. 老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引导幼儿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实践活动:a. 让幼儿观察挂图,描述图片中的场景;b. 邀请幼儿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鹿柴》;c. 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小鹿、树木等。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假如你是小鹿,你会怎样向森林里的朋友描述《鹿柴》?b. 老师示范回答,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力和想象力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a. 让幼儿分小组,用画笔和手工材料创作一幅关于《鹿柴》的画;b.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让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鹿柴》原文;2. 关键词:小鹿、森林、迷路、朋友、帮助;3. 幼儿作品展示区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画笔和手工材料创作一幅关于《鹿柴》的画,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示例:a. 画面中有小鹿、树木、小鸟等元素;b. 小鹿在森林里迷路,遇到了好心的小鸟,它们一起找到了回家的路。

大班古诗鹿柴教案

大班古诗鹿柴教案

大班古诗鹿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中的《鹿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维在傍晚时分深入山林,偶遇鹿群,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景象。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词语理解:掌握诗中出现的生词,如“返景”、“复照”等。

3. 诗意理解: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鹿柴》。

2. 理解诗中生词,把握诗句的基本意义。

3. 领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意理解和诗人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词语理解和审美情趣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傍晚时分在山林中迷路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诗中情景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3. 词语解释:讲解诗中出现的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解读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进行交流分享。

7. 作业布置:课后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鹿柴》2. 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 生词:返景、复照4. 情感: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诗中的画面,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诗人在傍晚时分走进深山,四周寂静无声,只能听到远处的人声。

太阳即将落山,阳光透过树叶,照在青苔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课后练习:用自己的话解释“返景”和“复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理解和表达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2024年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

2024年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

2024年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鹿柴》这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鹿柴》这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

2.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鹿柴》古诗配图、古诗动画视频。

2.纸质卡片:诗句卡片、生字卡片。

3.古筝音乐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代诗人王维吗?他有一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叫《鹿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1.出示课件,播放《鹿柴》古诗动画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2.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

“空山不见人”:描述了一个寂静的山谷,看不到任何人。

“但闻人语响”:只听到远处传来的人声。

“返景入深林”:夕阳的余晖照进深深的树林。

“复照青苔上”:阳光再次照在青苔上。

3.让学生自读诗句,注意生字的读音。

4.配合课件,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5.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指导。

(三)深入感悟1.让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组讨论:你觉得诗人在创作《鹿柴》时,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四)拓展活动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鹿柴》中的画面。

2.学生创作一首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古诗,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2.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长分享《鹿柴》这首古诗,并背诵给家长听。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鹿柴》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鹿柴》配套习题

《鹿柴》配套习题

古诗《鹿柴》配套赏析练习题(一)
1.《鹿柴》中的“柴”应该读(C),同“寨”。

A.zài
B.cái
C.zhài
D.chái
2.这首诗描写的是(C)时分的幽静景色。

A.清晨
B.晌午
C.傍晚
3.“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B )
A.用鼻子闻味
B.用耳朵听见
C.用眼睛看见
4.“但闻人语响”中的“但”意思是(B )
A.不过,可是
B.只是,仅
C.徒然
5.“复照青苔上”中的“复”意思是(A )
A.又
B.反复
C.恢复
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D)手法,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

A.夸张
B.拟人
C.以景喻情
D.反衬
7.“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的是山中的(B)。

A.明亮
B.幽暗
C.空寂
8.《鹿柴》中的“空”的意思是(B),展现的是大山的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
幽深的境界。

A.没有任何东西
B.空旷
C.白白地,徒劳地
9.《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觉。

(×)
10.“返景入深林”是指回到深林再次观赏风景。

(×)
11.《鹿柴》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
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1/1。

【古诗文阅读】王维《鹿柴》阅读答案及诗意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维《鹿柴》阅读答案及诗意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维《鹿柴》阅读答案及诗意翻译赏析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①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

王维在这里有别墅。

柴,读作(zhài),同“寨”、“砦”。

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②但:只。

③返景:夕阳反照的光。

景,通“影”。

【译文】寂静的山林中杳无人迹,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

夕阳反照的余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又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

【阅读训练】(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

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

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二:(1)落笔先写“____”,寂绝人迹,接着以“_____”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山但闻)(2)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3)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C)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鸟鸣涧》)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鹿柴》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鹿柴》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鹿柴》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鹿柴王维〔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一说“返景中景,同‘影’。

意思是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

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

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

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

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下面是WTT整理的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有所帮助。

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4、让幼儿尝试表达故事,开展幼儿的语言才能。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才能。

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根底上,老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范文《鹿柴》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范文《鹿柴》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范文《鹿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古诗精选》的第二单元《自然之美》,具体章节为《鹿柴》。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绘了深秋时节鹿柴的景色,诗中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学习生词和短语,通过绘画活动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鹿柴》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3.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用语言表达古诗中的画面。

教学重点:学习生词和短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古诗朗读录音、画纸、彩笔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鹿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有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引出古诗《鹿柴》。

2. 例题讲解(10分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逐句解释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习生词和短语。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诗句,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猜测。

通过游戏方式巩固对诗句的理解。

4. 绘画活动(15分钟)播放古筝音乐,让学生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鹿柴景色。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画,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鹿柴》2. 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 生词与短语:鹿柴、空山、人语、深林、青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鹿柴》的画面,并画出你心中的鹿柴景色。

2. 答案:描述内容见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绘画作品以学生实际创作为准。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范文《鹿柴》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范文《鹿柴》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范文《鹿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儿童诗歌精选》中的《鹿柴》一诗。

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景色,通过诗歌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内容:鹿柴、山、林、落日、深山、径、青苔、琴声。

2. 教材章节:第二章《大自然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鹿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2. 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学会用诗歌表达大自然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卡片、画纸、画笔。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山林景色,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有什么?”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鹿柴》,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讲解诗歌内容,让幼儿了解诗中的景物和意境。

(3)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中的美景。

3.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大自然,寻找与诗歌相关的景物。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景物,尝试仿写小诗。

4. 例题讲解:(1)出示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图画描述景物。

(2)给出提示,引导幼儿用诗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诗中的景物。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创作小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鹿柴》2. 诗歌内容:鹿柴,山静,林深,落日映照,径斜。

青苔映阶,琴声悠扬,深山何处,钟声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大自然,并创作一首小诗。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大自然,有高高的山,绿绿的树,清澈的河水,欢快的鱼儿。

大自然,你真美,我爱你,深深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