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的评定与贴扎技术.pdf

合集下载

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

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

第五节 头面部贴扎技术
一、周围性面瘫 1、“Y”形贴布促进眼轮匝肌 2、爪形贴布减轻局部组织压力 3、爪形贴布促进面部肌肉
第五节 头面部贴扎技术
二、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1、“X”形贴布痛点提高 2、“Y”形贴布放松咀嚼肌
本章小结
1、常用软组织贴扎技术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 2、肌内效贴布的物理特性、专用名词 3、肌内效贴扎技术的治疗作用及其原理 4、肌内效贴布各形状的裁剪和贴扎方法 5、多重贴扎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6、肌内效贴扎技术的临床应用 7、临床贴扎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式 8、影响临床贴扎疗效的因素分析
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摆位 2、“X”形贴布痛点提高 3、“I”形贴布放松冈上肌 4、“Y” 形贴布放松三角肌 5、灯笼形贴布稳定肩关节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二、肩周炎(以肱二头肌长头腱炎为例)
1、摆位 2、“X”形贴布痛点提高 3、“Y” 形贴布放松肱二头肌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三、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
第九章 贴扎技术
姓名:饶加强 单位:井冈山大学 附属医院
目录
Contents Page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
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 第五节:头面部贴扎技术
重点难点
1.软组织贴扎技术的概念、专用名词。
掌 握: 2.肌内效贴布的物理特性、原理、治疗作用。
3.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贴扎技术。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一、 膝骨性关节炎 二、 膝关节运动损伤 三、 髌骨软骨软化症 四、 踝关节扭伤 五、 跟腱损伤 六、 跟骨骨刺及足底筋膜炎 七、 偏瘫步态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一、膝骨性关节炎

软组织贴扎技术

软组织贴扎技术
❖ 可用来减轻水肿、改善循环、 支持软组织、训练软组织、 放松软组织、 减少发炎反应、 降低疼痛之功能
肌内效贴的主要物理特性 及专用名词
❖ 肌内效贴由防水弹力棉布、医用亚克力胶、 离型材料(背亲纸)组成
❖ 胶面呈水波纹
❖ 肌内效贴的基本物理特性:
❖ 弹力:为贴布被拉伸后本身具有的弹性回缩 力,即向心力
非结缔组织:肌肉、神经及血管等 Nhomakorabea软组织的定义
❖ 广义的软组织:非上皮细胞性的骨骼外间质 (不包括神经胶质及网状内皮系统)
除骨骼、内脏、淋巴结、神经胶质细胞及上皮细 胞层的其它组织
软组织相关功能
❖ 整体功能: 连接、支持、营养、分割、运输及保护作用
❖ 重点组织的重点功能 1. 运动的执行单位:肌肉 2. 运动的控制单位:神经 3. 运动的营养单位:血管 4. 运动的支持单位:韧带
❖ 贴布张力与应力影响的具体分析
❖ 贴布张力越大(对贴布的拉力较大时容易产生)
➢ 贴布整体长度拉长 ➢ 贴布间隙越明显 ➢ 贴布的垂直效应较多,贴布的应力较大 ➢ 贴布的对软组织的压力与支持性较大 ➢ 给予组织垂直压力,改变渗透压 ➢ 皮肤的皱褶越少(筋膜的流动较少) ➢ 贴布对皮肤的牵扯感越明显 ➢ 皮肤较易过敏 ➢ 皮肤对贴布的耐受性越差
主要贴扎方法
❖ 传统白贴(无弹性白色运动贴布) ❖ 功能性筋膜贴扎 ❖ 麦克康尔贴扎 ❖ 肌内效贴(弹性贴布)
白贴
❖ 白贴弹性差,固定效果佳 ❖ 贴扎目的为固定关节位置及限制软组织的活
动,是软组织在稳定的状况下进行修复
功能性筋膜贴扎
❖ 所使用的特别胶布是没有药性的,硬性胶布 为主
❖ 主要目的是将筋膜持久的伸展及拉回正常位 置,达到减痛的目的

软组织贴扎技术实验报告

软组织贴扎技术实验报告

软组织贴扎技术实验报告软组织贴扎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技术,它可以用于修复软组织损伤,如肌腱、韧带、肌肉等。

本文将介绍软组织贴扎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

一、原理软组织贴扎技术是通过将缝合线穿过损伤的软组织,然后将缝合线紧密地结扎在一起,从而实现软组织的修复。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修复各种类型的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腱断裂、韧带撕裂、肌肉拉伤等。

二、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软组织贴扎手术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

其次,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和麻醉。

最后,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和缝合线。

2. 切口在确定手术部位后,需要进行切口。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在进行切口时,需要注意避开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3. 缝合在切口完成后,需要将缝合线穿过损伤的软组织。

穿线的方法取决于损伤的类型和位置。

在穿线时,需要注意避开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穿线完成后,需要将缝合线紧密地结扎在一起,以确保软组织的修复。

4. 结束手术在完成缝合后,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洗和消毒。

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三、实验结果为了验证软组织贴扎技术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对象为10只大鼠,它们的肌腱被切断,然后进行了软组织贴扎手术。

手术后,我们对大鼠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软组织贴扎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肌腱损伤。

在手术后的4周和8周,大鼠的肌腱恢复了正常的功能和结构。

此外,我们还发现,软组织贴扎技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从而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四、结论软组织贴扎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手术技术,它可以用于修复各种类型的软组织损伤。

在进行手术时,需要注意避开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实验结果表明,软组织贴扎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软组织损伤,从而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软组织的评定与贴扎技术.pdf

软组织的评定与贴扎技术.pdf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良好贴扎三大标准
无紧蹦感 『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贴扎感。 因为一贴上去,可能要附着体表二十四小时、甚至更久。 所以粘贴感当然是愈少愈好。 ☉ 症狀改善 除某些慢性疾病外,单纯的肌腱炎或肌肉痛酸痛在贴 扎后 症狀应会逐渐或立即減轻 ☉ 孔眼一致 若贴扎时拉力不平均,会造成孔眼大小不一, 会导至拉力不均而使成效打折。
☉ 粘着力:贴布的粘胶附着在皮肤的力量 粘胶太粘~过敏性增加 缺乏橫向力量 稳定性越明显较高 粘胶不粘~不易拉起皮皮肤稳定性较差 粘胶过期~容易产生残胶或过敏 ☉ 应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抗力,或
单位面积上所受之垂直力量 ☉ 切力: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牵动皮 肤皱褶走向
缺点: 是患者的判断,客观性较差 半定量数据,评测的变异大
疼痛评定方法
☉ 疼痛度(舒适度)
客观评定---压痛计 通过按压的过程中压力的增加, 当患者感受到疼痛时按开关。记 录客观的压力值,确定疼痛阈值
» 当患者感受到疼痛时,就按下开关 » 没有时间差 » 操作简单,快速
8
通道 传感器
出、减轻疼痛。
☉ 肌内效贴布(有弹性) 厚度与透气性均十分类似于人体的皮肤 具有适宜的弹性 可用来减轻水肿、改善循环、支持软组织、训练软
组织、放松软组织、减少发炎反应、降低疼痛之功 能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贴扎 技 床应 术的临 用
贴扎 技 手册 术完全 第二 版
“肌内效贴布”的名称来源
中度拉力

极大拉力

当拉力大于30%, 贴布的机械力大于自身的弹性力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方向指贴布回缩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反)

软组织贴扎技术的简介与应用

软组织贴扎技术的简介与应用

肌内效贴的生理效应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2.改善循环; 3.减轻水肿; 4.促进愈合; 5.支持软组织;

肌内效贴的生理效应
6.放松软组织; 7.训练软组织; 8.矫正姿势; 9.改善不当的动作形态
功能性筋膜贴 扎(Functional fascial taping)
麦克康奈尔贴 扎(McConnell taping)
肌内效贴
弹性贴布本身的结构有三层: 第一层是近似皮肤厚度和质量的棉织布,其特定织法形成贴布仅能沿着纵轴伸展的能力,由孔洞可 观察到织法的致密程度,同时影响贴布的透气性。 第二层即中间层是亚克力胶,此层凝胶的成分与特性影响贴布的伸缩率及对于皮肤的粘着力,凝胶 的分布发生同时也影响贴布的透气性,目前常见的有整片均匀布满,波浪纹路或是间歇性喷发所形 成的间隙胶面。 第三层则是保护凝胶的背亲纸,可隔离外界环境避免凝胶被污染或破坏。
肩关节半脱位的贴扎——图解
偏瘫步态的贴扎
促进核心肌群控制
1.贴扎目的 激活核心肌群,稳定骨盆,增加感受输人。 2.贴扎方法及图解 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仰卧位。 “I"形贴布:共两条,左右各一。[ 锚]固定于腹中线两侧肋 弓下缘, [尾]沿腹直肌延展至下腹部。如图3-1- 12(1)。 “I"形贴布:共两条。中间为[锚],固定在脐上腹中线处,[尾]向两 端自然延展,另一条“I"形贴布在脐下同法贴扎。
偏瘫步态的贴扎
改善足下垂、足内翻
(1)放松小腿三头肌,增强足底本体 感觉输人:采用“I”形或“Y"形贴布 (自然拉力)。

软组织贴扎技术

软组织贴扎技术
• 肌内效贴的基本物理特性包括弹力、张力、应力、切力及粘着力 等。 • 弹力,为贴布被拉伸后本身具有的弹性回缩力,即向心力; • 张力:贴布受到外力作用时本身具有的延展性,即离心力; • 应力:软组织受到贴布的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抗力或单位面积 上受到的来自贴布的垂直力量; • 切力:为贴布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牵动皮肤皱褶走 向; • 粘着力:贴布的粘胶附着在皮肤上的力量。 • 贴布的伸缩能力:缩短5-10%,伸长130-150%
常见疾病贴扎举例
• 脑中风—放松上肢紧绷的肌肉 • 问题分析:因中风患者手部腹侧肌肉张力过高,使得掌部与手腕呈现屈曲姿势,进而影响手部正常动 作表现。 • 目的:减轻手腕压迫,放松肌肉。 • 贴布方法:X形贴布贴于手腕腹侧Y形贴布放松腕屈曲肌。 • 脑中风—肩关节脱位(1)
• 贴布方法一:三条I型贴布由上往下沿肩关节贴上,协助支撑关节囊强度,稳定肩关节。
贴扎操作要点
• 肌内效贴扎的核心理论是贴扎与人体之间的力学互动,贴扎的方 向和施加在贴布上的拉力是贴扎技术的关键 • 贴扎的摆位 • 摆位是指贴扎部位在贴扎时所摆放的体位。肌内效贴扎的主要机 制与其力学效应有关,如要想放松软组织时,应该使肌肉处在拉 长的状态,贴布回缩的方向应与肌肉收缩的方向相反。贴扎时肢 体的摆位可有多种方案,常用的有:在拉伸软组织的状态下贴扎; 在软组织的自然状态下贴扎;在缩短软组织的状态贴扎。贴扎时 的摆位是影响疗效的及其重要的因素。这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 员应用贴扎技术的差别所在,也是贴扎技巧极为重要的一环
肌内效贴布的剪裁
• I型
• 贴布不剪裁,依需求决定宽度及锚的位置。当锚贴好后,其余贴 布均朝同一方向回缩,此时贴布对于软组织提供单一方向的强大 引导力量,可作为引导筋膜、促进肌肉收缩及支持软组织等应用。

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

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一、颈部肌肉紧张 1、“X”形贴布痛点提高 2、放松半棘肌贴扎摆位 3、“Y”形贴布放松半棘肌 4、放松上斜方肌贴扎摆位 5、“Y”形贴布放松上斜方肌 6、放松胸锁乳突肌贴扎摆位 7、“Y”形贴布放松胸锁乳突肌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二、颈部肌肉无力 1、摆位 2、“Y”形贴布促进半棘肌 3、“I”形贴布稳定颈椎
1. 切力:贴布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牵动皮肤皱 褶走向;
2. 黏着力:贴布的黏胶附着在皮肤的力量。粘胶太黏,会增 加过敏性,此时缺乏横向力,稳定性较高;粘胶不黏,则 不易拉起皮肤,稳定性较差。
第一节 概述
四、肌内效贴布的常用专用名词
1“锚”:指贴扎起端,为最先贴扎端、固定端。 2“尾”:指固定端贴妥后,远离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 或称尾端。 3 延展方向:指“锚”固定后,尾端继续延展贴扎的方向。 4 回缩方向:指贴布“尾”向“锚”弹性回缩的方向。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一、 膝骨性关节炎 二、 膝关节运动损伤 三、 髌骨软骨软化症 四、 踝关节扭伤 五、 跟腱损伤 六、 跟骨骨刺及足底筋膜炎 七、 偏瘫步态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一、膝骨性关节炎
1、 摆位 2、“X”形贴布痛点提高 3、 爪形贴布消肿 4、“Y” 形贴布促进股四头肌
第一节 概述
六、基本贴扎技术
1.“I”形:
① 给软组织明确的促进动作指令,促进肌肉运动及支持软组织。 ② 针对关节活动面,或拉伤的软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的固定。
2.“Y”形:
① 促进或放松较次要或较小的肌群。 ② 可针对特殊形状的肌肉或包绕特殊解剖结构时使用
第一节 概述
3.“X”形:
可促进“锚”所在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达到止痛的效果。

软组织贴扎技术实验报告

软组织贴扎技术实验报告

软组织贴扎技术实验报告
1.掌握软组织贴扎技术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2.了解软组织贴扎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器材:
1.手术器械:手术刀、针头、钳子、剪刀等;
2.绷带、布料、棉签等。

实验方法:
1.准备手术刀、针头、钳子、剪刀等;
2.将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消毒;
3.在手术刀的辅助下,将组织拉紧,利用针头和钳子进行缝合;
4.最后用绷带或者布料包扎,喷上药品进行消毒。

实验结果:
完成了软组织贴扎技术的操作,将组织缝合良好且稳定,术后并未出现感染、滲血等情况。

实验分析:
软组织贴扎技术是一种在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其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和器械使用是保证手术效果良好的关键,同时在手术后的伤口处理中也需要掌握相应的消毒
和包扎技术,以避免术后感染和其他不良情况的发生。

实验结论:
软组织贴扎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手术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该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软组织贴扎临床应用

软组织贴扎临床应用

肌内效贴扎临床常见问题 摆位,可在拉伸,自然状态,缩短软组织状态下 贴扎 时间,单次贴扎最长可达5天,一般持续贴扎1~3 天(季节,出汗,运动) 过敏,个人体质和凝胶种类影响,使用短时间低 敏贴布,明显者暂停使用. 贴布脱落,尾和锚
应用 骨科疾患和运动损伤 。例如颈椎病,腰椎病,手 部腱鞘炎,网球肘,肩周炎,骨折后水肿,肌肉 拉伤等 成人神经疾患。例如脑卒中引起的肩关节半脱位 ,偏瘫步态,肩手综合征。周围性面瘫,腓总神 经损伤。 儿童疾患。如脊柱侧凸,剪刀步态,膝关节过伸 ,足内外翻 内外妇及美容。如塑性,丰胸,乳腺癌根治术后 淋巴水肿
应力为软组织受到贴布的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抗力或软组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来自贴布的垂直力量切力为贴布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牵动皮肤皱褶走向黏着力为贴布的黏胶附着在皮肤的力量黏胶太黏会导致过敏增加此时缺乏横向力稳定性较高黏胶不黏则不易拉起皮肤稳定性较颜色比较多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以放松为目的多采用冷色调的贴布以兴奋促进为目的的采用暖色调以固定为目的的采用黑色贴布
于10%的拉力(淋巴贴布0~10%),肌肉贴布 7%~10%)
中度拉力,指对贴布施加10%~30%的拉力(筋膜
矫正10%~20%,软组织支持20%~30%,瘢痕塑性 30%)
极限拉力,指对贴布施加超过30%的拉力(可用于关
贴布的形状 I型 Y型 X型 爪型 灯笼形 软组织贴扎的核心理论是贴扎与人体之间的力学互动 ,贴扎的方向和施加在贴布上的拉力是技术的关键。
肌内效贴的主要物理特性及专有名词 弹力,为贴布被拉伸后本身具有的弹性回缩力, 即向心力。 张力,为贴布受到外力作用时,贴布本身具备的 延展性,即离心力。 应力,为软组织受到贴布的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 对抗力或软组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来自贴布的 垂直力量 切力,为贴布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 牵动皮肤皱褶走向 黏着力,为贴布的黏胶附着在皮肤的力量,黏胶 太黏,会导致过敏增加,此时缺乏横向力,稳定 性较高,黏胶不黏,则不易拉起皮肤,稳定性较 差。

贴扎技术实验报告

贴扎技术实验报告

贴扎技术实验报告贴扎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日常护理中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以及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评估贴扎技术在不同情况下的效果,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实验目的:1. 验证贴扎技术对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2. 评估不同贴扎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差异。

3. 探讨贴扎技术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实验材料:- 贴扎带(不同宽度和弹性)- 志愿者(健康成人,无肌肉骨骼疾病)- 肌肉功能测试设备(如肌力计、关节活动度测量仪)- 记录表格和相机(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方法:1. 志愿者筛选:选择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相似的志愿者,确保实验的可比性。

2. 基线数据收集:在实验前对志愿者进行肌肉功能测试,记录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数据。

3. 贴扎实施:根据实验设计,对志愿者的特定肌肉群进行贴扎。

贴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标准贴扎、功能性贴扎和运动贴扎。

4. 效果评估:在贴扎后立即、24小时、48小时对志愿者进行相同的肌肉功能测试,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对比贴扎前后的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贴扎技术的效果。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贴扎技术在短期内可以显著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不同贴扎方法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功能性贴扎在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方面表现最佳。

讨论:贴扎技术通过对皮肤和肌肉的机械性刺激,可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疼痛,增加肌肉的稳定性和力量。

然而,贴扎的效果可能受到个体差异、贴扎方法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结论:贴扎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肌肉功能和减轻疼痛。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贴扎技术的最佳应用条件和长期效果。

建议:1.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贴扎方法。

2. 需要进一步研究贴扎技术对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

3. 推广贴扎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疗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软组织贴扎技术共27页文档

软组织贴扎技术共27页文档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软组织贴扎技术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各形状贴布贴扎的顺序:
依顺序为:散状型 ↓ X形 ↓ Y形 ↓ I形 ↓ 螺旋形
肢体的摆位是重要的因素
☉ 肢体的摆位在拉伸软组织的状态 ☉ 肢体的摆位在正常软组织的状态 ☉ 肢体的摆位在缩短软组织的状态
软组织功能评定 与贴扎技术
陈文华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夲讲内容
☉ 软组织功能评定 ☉ 软组织贴扎技术—肌内效贴临床应用基础
软组织的定义

解剖意义上的软组织:
除骨骼以外,连接、支持及包围人体脏器及其它结构的
组织 包括:

结缔组织:肌腱、韧带、筋膜、皮肤、纤维结构、脂肪及滑膜等 非结缔组织:肌肉、神经及血管等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基本特性
形态与结构
贴布基本特性
☉颜色
贴布基本特性
☉ 弹力:向心力; 物体受外力作用产 生形变时,本身所 具有对抗形变之恢 复原状的力量 ☉ 张力:离心力; 延展性 物体受到 拉力作用时,存在 於物体內部而垂直 於两相邻部分接触 面上的相互牵引力
贴布与皮肤间交互作用力
肌内效布目标效果示意图:

增加三角肌 力量


(肌肉起点 →止点)
三角肌
放松腓肠肌 (肌肉止点 →起点)
腓肠肌 肌肉起点 筋膜牵拉方向
胶布收缩方向
肌肉起点
肌肉收缩方向
肌肉收缩方向
筋膜牵拉方向
肌肉止点 肌肉止点 胶布收缩方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肌内效布目标效果示意图:

改善循环:产生皱折 使用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腰痛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贴扎应用---放松软组织
举例 ☉ 腕管综合症 ☉ 中风、脑瘫的肌痉挛
腕管综合症


目的: 减轻手腕压迫,放松肌肉,抑制手 腕过度伸直 贴布方法: 1.X 形贴布贴于手腕腹侧 2.Y 形贴布放松腕屈曲肌 3. I 形贴布贴于手腕背侧
贴布张力与应力影响的具体分析
☉ 贴布张力越大(对贴布的拉力较大时容易产生):
贴布整体长度拉长 贴布间隙越明显 贴布的垂直效应较多,贴布的应力较大 贴布的对软组织的压力与支持性较大 给予组织垂直压力,改变渗透压 皮肤的褶皱越少(筋膜的流动较少) 贴布对皮肤的牵扯感越明显 皮肤较易过敏 皮肤对贴布的耐受性越差
贴扎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 具备运动解剖相关基础 ☉ 了解贴布的基本特性和治疗策略 ☉ 评估与分析 ☉ 贴扎的目的
贴扎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贴布基本特性和治疗策略 ☉ 基本特性 ☉ 剪法 I形 Y形 X形 爪形 O形 灯笼状等 ☉ 贴布的弹性和外加的拉力 ☉ 贴布、筋膜、肌肉的力学向量 ☉ 贴扎的位置和贴扎时的摆位 ☉ 贴布贴扎顺序的交叉影响

Kinesio Tape (Sport Tape)

Kinesio为Kinesiology(运动 技能学)的词根
日语发音为



日本公司在台湾注册的中文商 标“肌内效布”
有从商标名转为专有名词的趋 势

其他称谓包括“肌能贴布”、 “运动贴布”等
“肌内效贴布”的名称 来源
贴上胶带后的猫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广义的软组织:非上皮细胞性的骨骼外间质(不包括神 经胶质及网状内皮系统)
除骨骼、内脏、淋巴结、神经胶质细胞及上皮细胞层的
其它组织
参见:/wiki/Soft_tissue
软组织临床相关功能
☉ 整体功能:
连接、支持、营养、分
割、运输及保护作用
☉ 重点组织的重点功能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形状(剪法) :
I形 Y(V)形 X形 散状形 O形(灯笼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贴布的形状的治疗价值
I形
给软组织明确的促进动作指令 Y形 促进或放松较次要或较小的肌群 X形 减少压迫、缓解疼痛或提高痛点 散状形 消除肿胀,促进循环,常用于放松肌 群或促进循环不佳的肌群,如痉挛的肌群,它 是 Y 形与爪型的综合形态 O形(灯笼形)较少用 螺旋型 较高级的整体动作训练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中风、脑瘫:
☉ ☉
缓解小腿三头肌、內收肌痉挛 加强足底本体感觉帖法
脑瘫患儿尖足内翻伴膝屈曲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 医学科
贴扎应用---促进软组织
流口水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 医学科
贴扎应用---消肿
血肿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良好贴扎三大标准
无紧蹦感 『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贴扎感。 因为一贴上去,可能要附着体表二十四小时、甚至更久。 所以粘贴感当然是愈少愈好。 ☉ 症狀改善 除某些慢性疾病外,单纯的肌腱炎或肌肉痛酸痛在贴 扎后 症狀应会逐渐或立即減轻 ☉ 孔眼一致 若贴扎时拉力不平均,会造成孔眼大小不一, 会导至拉力不均而使成效打折。
PT师发展而成
在德国有专门的一个国际学院
方法及应用与肌内效布相似
Kinesio Taping肌内效布贴扎
☉ ☉
以布及黏胶为原料制造。 经过不断制造技术改良, 新一代的肌内效贴布已经 兼具透气、防水、不过敏 、运动前后均可用及日常 生活随时可以使用等优点 。
肌内效贴与传统贴布的区别
☉ 传统贴布(无弹性) 弹性较差 固定效果较佳 可用来抑制肌肉收缩及减少关节活动、减少炎性渗
⑤ ⑦ ③ ④ ① ②

肌肉功能的相关评定
☉ 肌肉的功能----收缩---执行运动 ☉ 收缩功能障碍:
疼痛 肌力下降 肌张力增高
软组织功能评定方法-- 肌张力
☉ ☉ ☉
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 表面肌电图测试 组织硬度计
软组织评定的临床应用
☉ 疼痛、肌力、肌张力常规评估 ☉ 肉毒素注射后肌肉张力评测 ☉ 肌内效贴布即刻疼痛效应评估
中度拉力

极大拉力

当拉力大于30%, 贴布的机械力大于自身的弹性力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方向指贴布回缩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反)
向量力学分析
→绘出肌肉力量和贴布走向的力学分析
计算出动作向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贴布回缩的方向
重叠贴扎方向类别
重叠贴扎:
同方向 反方向 交叉式重迭的力矩方向
出、减轻疼痛。
☉ 肌内效贴布(有弹性) 厚度与透气性均十分类似于人体的皮肤 具有适宜的弹性 可用来减轻水肿、改善循环、支持软组织、训练软
组织、放松软组织、减少发炎反应、降低疼痛之功 能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贴扎 技 床应 术的临 用
贴扎 技 手册 术完全 第二 版
“肌内效贴布”的名称来源
使用后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 医学科
肌内效布目标效果示意图:
减轻水肿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贴扎目的或疾患的判定 列出贴扎技术可以处理的问题与症状 如疼痛、水肿、功能障碍等 基础临床知识 贴扎技巧运用 整体临床问题思考 预期成效评估与贴扎方式修正 融入各专业的 理论与技术
未贴扎前
贴好贴布的膝关节
由澳洲物理治疗师 Jenny McConnell 所研发 目的:改善关节排列、减 轻发炎组织的压力、主要 应用在膝部问题上 材料为硬贴布、弹性不佳, 但高附着特性,易过敏 临床在膝关节疾患中应用 较多 ,如: 脂肪垫综合症 膑腱炎 股四头肌乏力 股骨内旋 骼胫束综合症

这是贴扎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差别也是贴扎 技巧最重要的一环 思考贴布的功能 请各位务必要谨记, ~放松 支持 促进……. 一定要考虑摆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训练前后不同的贴扎策略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治疗策略
弹性贴布的主要效果:
☉ 减轻水肿 ☉ 改善循环 ☉ 支持软组织 ☉ 训练软组织 ☉ 放松软组织 ☉ 减少发炎反应 ☉ 降低疼痛
髌骨不对线
髌骨在正常位置上
Mulligan taping

学过mulligan (默里根)的都应该知道,在mulligan的MWM(动态关节 松动术)方法过程中可以应用很多贴扎技术来解决姿势性错误 (positional faults) 具体以固定、矫形为主

K-Taping
最早是德国Birgit Kumbrink这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 医学科
医疗上的应用范围
☉ ☉ ☉ ☉ ☉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网球肘、膝关节疼痛、下背痛、踝扭伤.. 神经系统疾病 中风、脑瘫、发展迟缓… 姿势调整 驼背、前傾头… 功能性贴扎 根据个別动作需求所设计之贴法。 妇科与美容类 痛经、产后尿失禁、副乳、淋巴引流..
软组织贴扎应用--疼痛
A
「疼痛!」 按压
肌肉功能的相关评定
☉ 肌肉的功能----收缩---执行运动 ☉ 收缩功能障碍:
疼痛 肌力下降 肌张力增高
软组织功能评定方法-肌力
①徒手肌力检查法(Manual Muscle Testing) ②肌力测定仪(Hand Held Dynamometer) ③握力计(Grip Dynamometer) ④等速仪(Isokinetic Dynamometer) ⑤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 ⑥肌肉围度(Circumference) ⑦人体成分测定中的肌肉含量(Muscle mass in body composition measur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