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2)影响贴扎疗效的一般因素
① 皮肤的状态 ② 皮下脂肪的厚度 ③ 贴扎环境 ④ 贴扎后的活动等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一、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二、 肩周炎 三、 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 四、 网球肘 五、 高尔夫球肘 六、 手腕部腱鞘炎 七、 肩手综合征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6. 多层重叠贴扎
原则: (1)一般是裁剪得越多贴在越里层(即从里到外为爪形/灯笼形→ “X”形→“Y”形→“I”形)
临床上也有学者在应用“X”形贴布做痛点提高时,习惯将其贴 在最里层,而灯笼形在用于稳定时贴在最外层。 (2)在同一解剖部位,不应贴扎层次过多,以免给予软组织的“指 令”太杂甚至相互矛盾,或隔离太厚,影响疗效。
第一节 概述
五、肌内效贴的治疗原理
1.“淋巴贴扎”可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促进组织液 循环,减少局部致痛物质的堆积。 2 .“肌肉贴扎”可依贴布回缩方向的不同,或放松软组织以 减轻肌肉的张力,缓解疲劳;或支持软组织,促进肌肉收缩, 稳定关节功能等。 3. 感觉输入:利用贴布的粘性、弹性及方向性,获得持续 增加感知觉的输入,改善“身体图示”,改善运动模式,加 强运动控制能力的效果。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软组织贴扎是一种将特制的胶布粘贴于体表,以 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 疗技术。该技术最早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后逐 渐延伸到康复治疗领域。
第一节 概述
二、常用贴扎技术分类
1. 传统白贴 2. 麦康耐尔贴扎 ( McConnell taping ) 3. 肌内效贴扎(Kinesio taping )
1. 切力:贴布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牵动皮肤皱 褶走向;
2. 黏着力:贴布的黏胶附着在皮肤的力量。粘胶太黏,会增 加过敏性,此时缺乏横向力,稳定性较高;粘胶不黏,则 不易拉起皮肤,稳定性较差。
第一节 概述
四、肌内效贴布的常用专用名词
1“锚”:指贴扎起端,为最先贴扎端、固定端。 2“尾”:指固定端贴妥后,远离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 或称尾端。 3 延展方向:指“锚”固定后,尾端继续延展贴扎的方向。 4 回缩方向:指贴布“尾”向“锚”弹性回缩的方向。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1、摆位 2、“X”形贴布痛点提高 3、“I”形贴布放松拇外展肌群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七、拇指腱鞘炎
1、摆位 2、“I”形贴布痛点提高 3、“I”形贴布放松拇长屈肌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八、肩手综合征
1、“X”形贴布肩部痛点提高 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腕部贴扎摆位 3、爪形贴布减轻手腕部水肿
第五节 头面部贴扎技术
一、周围性面瘫 1、“Y”形贴布促进眼轮匝肌 2、爪形贴布减轻局部组织压力 3、爪形贴布促进面部肌肉
第五节 头面部贴扎技术
二、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1、“X”形贴布痛点提高 2、“Y”形贴布放松咀嚼肌
本章小结
1、常用软组织贴扎技术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 2、肌内效贴布的物理特性、专用名词 3、肌内效贴扎技术的治疗作用及其原理 4、肌内效贴布各形状的裁剪和贴扎方法 5、多重贴扎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6、肌内效贴扎技术的临床应用 7、临床贴扎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式 8、影响临床贴扎疗效的因素分析
(1)由澳洲物理治疗师Jenny McConnell研发 (2)主要应用于矫正关节力线、减轻炎症反应组织的压力; (3)联合使用两种贴布:较硬的贴布贴于棉质底贴布上; (4)使用时间有限,且当变潮湿时,粘合剂粘力不足。
第一节 概述
3. 肌内效贴扎(Kinesio taping )
(1)最早由日本的加濑建造(Kenso Kase)博士创用,命名 来自于英语“运动机能学( kinesiology)”的前缀 ; (2)防水弹力棉织布,透气、厚度适宜,皮肤耐受性好, 不易过敏;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 1、急性期 “I”形贴布支持腰椎 2、缓解期 “I”形贴布“米” 字贴法支持腰椎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七、姿势不良 1、“Y”形贴布促进竖棘肌 2、促进腹外斜肌贴扎摆位 3、“I”形贴布促进腹外斜肌
第五节 头面部贴扎技术
第五节 头面部贴扎技术
一、 周围性面瘫 二、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八、偏瘫步态
5、“Y”形贴布放松股四头肌 6、“Y”形贴布促进腘绳肌 7、“I”形贴布螺旋贴扎纠正髋内旋 8、“Y”形贴布放松腓肠肌 9、“I”形贴布促进腓骨长肌、胫前肌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一、 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 1、颈部肌肉紧张 2、颈部肌肉无力 3、姿势不良 4、落枕 二、 下背痛的处理 1、急性腰扭伤 2、腰椎间盘突出症 3、姿势不良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二、 膝关节运动损伤 1、 摆位 2、爪形贴布消肿 3、“Y”形贴布促进腘绳肌 4、“Y”形贴布促进股四头肌 5、“I”形贴布支持韧带,稳定膝关节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三、髌骨软骨软化症 1、“Y”形贴布促进股四头肌 2、“Y”形贴布纠正髌骨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四、踝关节扭伤 (急性期)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一、颈部肌肉紧张 1、“X”形贴布痛点提高 2、放松半棘肌贴扎摆位 3、“Y”形贴布放松半棘肌 4、放松上斜方肌贴扎摆位 5、“Y”形贴布放松上斜方肌 6、放松胸锁乳突肌贴扎摆位 7、“Y”形贴布放松胸锁乳突肌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二、颈部肌肉无力 1、摆位 2、“Y”形贴布促进半棘肌 3、“I”形贴布稳定颈椎
第一节 概述
七、肌内效贴扎临床常见问题
1、贴扎摆位:是影响疗效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2、贴扎时间:一般持续贴扎1~3天,也可根据特殊目的 调整贴扎时间 3、洗澡与出汗 4、过敏 5、毛发过多 6、贴布脱落
第一节 概述
7、影响贴扎疗效的共性问题
(1)主要因素
• 贴扎者对病人的评估,局部的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因素分析 • 贴布的裁剪形状 • 病人的摆位 • 贴扎时贴布延展的方向 • 施加在贴布上的拉力 • 贴扎的次序等
4. 爪形:
①消除肿胀,促进淋巴液、血液循环。 ②爪形贴布需尽量包覆组织液滞留的肢体或血液淤积的区域。 ③增加感知觉的输入。
第一节 概述
5. 灯笼形:
①贴布两端不裁剪,中段裁剪为多分支,也就是两个散状形结合体。 ②灯笼形贴布兼具爪形贴布的特性。 ③贴布两端均为固定端,故稳定效果良好。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3. 肌内效贴扎(Kinesio taping )
(3)通过粘贴时胶布的密度差牵动皮肤的走向,增加皮肤 与肌肉之间的间隙,引导皮下筋膜的流向,促进淋巴及血液 循环,移除局部疲劳代谢产物、致痛物质、炎症反应代谢产 物、局部微小出血等,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4)支持及稳定肌肉与关节的同时又不妨碍身体正常活动。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一、 膝骨性关节炎 二、 膝关节运动损伤 三、 髌骨软骨软化症 四、 踝关节扭伤 五、 跟腱损伤 六、 跟骨骨刺及足底筋膜炎 七、 偏瘫步态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一、膝骨性关节炎
1、 摆位 2、“X”形贴布痛点提高 3、 爪形贴布消肿 4、“Y” 形贴布促进股四头肌
第一节 概述
六、基本贴扎技术
1.“I”形:
① 给软组织明确的促进动作指令,促进肌肉运动及支持软组织。 ② 针对关节活动面,或拉伤的软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的固定。
2.“Y”形:
① 促进或放松较次要或较小的肌群。 ② 可针对特殊形状的肌肉或包绕特殊解剖结构时使用
第一节 概述
3.“X”形:
可促进“锚”所在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达到止痛的效果。
第九章 贴扎技术
姓名:饶加强 单位:井冈山大学 附属医院
目录
Contents Page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
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
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 第五节:头面部贴扎技术
重点难点
1.软组织贴扎技术的概念、专用名词。
掌 握: 2.肌内效贴布的物理特性、原理、治疗作用。
3.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贴扎技术。
Thank You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七、跟骨骨刺及足底筋膜炎
1、“X”形贴布痛点提高 2、爪形贴布消肿,促进足底感觉输入 3、“I”形贴布支持足弓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八、偏瘫步态
1、“I”形贴布激活核心肌群 2、“I”形贴布促进髋关节屈曲 3、“Y”形贴布放松髋内收肌群 4、放松股四头肌贴扎摆位 5、“Y”形贴布放松股四头肌
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摆位 2、“X”形贴布痛点提高 3、“I”形贴布放松冈上肌 4、“Y” 形贴布放松三角肌 5、灯笼形贴布稳定肩关节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二、肩周炎(以肱二头肌长头腱炎为例)
1、摆位 2、“X”形贴布痛点提高 3、“Y” 形贴布放松肱二头肌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三、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
第一节 概述
三、肌内效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1. 弹力:贴布被拉伸后本身具有的弹性回缩力,即向心力; 2. 张力:贴布受到外力作用时,贴布本身具备的延展性,即
离心力; 3. 应力:软组织受到贴布的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抗力或软
组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来自贴布的垂直力量;
第一节 概述
三、肌内效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第一节 概述
5. 自然拉力:指对贴布不施加任何外加拉力或仅施加小于 10%的拉力(理论上讲,淋巴贴布O~10%,肌肉贴布 7%~10%)。 6. 中度拉力:指对贴布施加10% -30%的拉力(理论上讲, 筋膜矫正IO%~20%,软组织支持20% - 30%,瘢痕塑形 30%)。 7. 极限拉力:指对贴布施加超过30%的拉力(理论上讲可 用于关节矫正,但此时不如用“白贴”)。
1、摆位 2、“I”形贴布促进冈上肌、三角肌 3、“I” 形贴布螺旋贴扎促进肩关节外旋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四、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1、摆位 2、“X”形贴布痛点提高 3、“I”形贴布放松伸腕肌群 4、“I” 形贴布固定肘关节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五、高尔夫球肘(肱骨内上髁炎)
1、摆位 2、“X”形贴布痛点提高 3、“I”形贴布放松屈腕肌群 4、“I” 形贴布固定肘关节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三、姿势不良 1、摆位 2、“Y”形贴布促进颈背部肌群 3、“I”形贴布矫正肩胛骨前伸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四、落枕(急性颈椎关节周围炎) 1、放松斜角肌贴扎摆位 2、“Y”形贴布放松斜角肌 3、放松胸锁乳突肌贴扎摆位 4、“Y”形贴布放松胸锁乳突肌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五、急性腰扭伤 1、放松腰方肌贴扎摆位 2、“Y”形贴布放松腰方肌 3、促进腹外斜肌贴扎摆位 4、“I”形贴布促进腹外斜肌
1、“X”形贴布痛点提高 2、消肿贴扎摆位 3、爪形贴布消肿 4、“I”形贴布稳定踝关节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五、踝关节扭伤(慢性期) 1、摆位 2、爪形贴布踝周感觉输入 3、爪形贴布足底感觉输入 4、“I” 形贴布促进腓骨长短肌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六、跟腱损伤
1 、“X”形贴布痛点提高 2 、 爪形贴布消肿 3、“Y” 形贴布放松腓肠肌
第一节 概述
1. 传统白贴
(1)主要用于急性运动损伤或预防损伤; (2)贴布没有药物、没有弹性,需要垫底和喷雾剂; (3)原理是应用压缩力于皮肤、关节和肌肉,起到 矫正错位关节、固定、减少渗出等作用; (4)固定效果佳,使用时间有限。
第一节 概述
2. 麦康耐尔贴扎 ( McConnell taping )
1.肌内效贴扎临床常见问题。
熟 悉: 2.肌内效贴扎技术的注意事项。
3.肌内效贴扎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了 解: 软组织贴扎技术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常用贴扎技术分类 三、肌内效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及专用名词 四、肌内效贴的治疗原理及基本贴扎技术 五、肌内效贴扎临床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