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平菇栽培种接种实训报告

平菇栽培种接种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平菇栽培种接种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接种成功率。

3. 了解接种工具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二、实验原理平菇栽培种接种是将纯种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形成具有生产能力的菌种。

无菌操作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确保接种成功。

三、实验材料1. 原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 培养基:棉籽壳、木屑、麸皮、轻钙、磷肥等。

3. 接种工具:接种针、接种环、无菌棉球、酒精灯、75%酒精、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4. 实验室无菌操作台、无菌室、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按照配方称取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装入培养皿中,高温灭菌。

2. 无菌操作台准备:开启无菌操作台,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确保操作台无菌。

3. 接种操作:a. 打开无菌室门,戴好无菌手套,将接种针和接种环置于无菌室中。

b. 取出一瓶原种,用75%酒精棉球擦拭瓶口,打开瓶盖。

c. 将接种针插入原种中,取出少量菌丝。

d. 将菌丝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e. 用无菌棉球擦拭接种环,将接种环放入培养基中,使菌丝均匀分布。

f. 封闭培养皿,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4. 接种后管理:a. 保持培养箱温度在22℃左右,湿度在70%左右。

b. 每周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剔除杂菌。

c. 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即可用于生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接种成功率:本实验接种成功率较高,菌丝生长良好,无杂菌污染。

2. 接种效果:接种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白,生命力强。

3.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本实验无菌操作严格,确保了接种成功。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平菇栽培种接种的基本操作步骤,提高了接种成功率。

2. 无菌操作是保证接种成功的关键,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 接种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为平菇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菌种。

七、实验建议1. 加强无菌操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无菌意识。

平菇实习报告

平菇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平菇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以及加工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在XXX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平菇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菌种选择与接种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负责菌种的选择和接种工作。

通过请教技术人员,我了解到选择优质菌种对于平菇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接种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接种工具,保证菌种的纯度和生长效果。

2. 培养基制作与灭菌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培养基的制作和灭菌工作。

培养基是平菇生长的基础,其质量和灭菌效果直接影响到平菇的生长状况。

我学习了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掌握了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流程。

3. 播种与出菇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参与了平菇的播种和出菇工作。

播种时,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

出菇时,我了解了如何控制环境湿度、温度和通风条件,以保证平菇的生长和产量。

4. 病虫害防治在实习的第四周,我学习了平菇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了解了平菇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同时,我还掌握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减少病虫害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使我掌握了平菇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对平菇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习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实习使我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今后在学习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有不足,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平菇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加工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平菇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实验报告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室平菇栽培法班组姓名学号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平菇基本栽培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平菇栽培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法等。

3.了解食用菌母种扩大繁殖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斜面母种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4.掌握平菇栽培中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出菇的方案。

二、基本原理1.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均从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

平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天到40天,栽培方法简便,成功率高。

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装方法出菇。

2.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器皿及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措施,灭菌和消毒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是在保持恒温的电烘箱中进行的,适用于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棉塞、滤纸、以及不能与蒸汽充分接触的液体的灭菌.一般在160摄氏度持续—2小时,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灼烧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外火焰灼烧灭菌,酒精灯所用的酒精浓度要在百分之95以上.紫外灯灭菌是接种室(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在使用前开灯20—30分钟.紫外线可导致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变化而使细胞死亡,还可使空气中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有杀菌作用.因其透射力差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有效距离为—2米,以米内为最好.3.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分离菌种时用斜面培养基,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配成后用加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食用菌菌种生产一般按母种——原种——栽培种进行。

母种数量少,要进行试管移接扩大培养才能进行生产。

5.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由原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

原种和栽培种生产一般包括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等流程。

一般用瓶装或塑料袋装,灭菌压力和时间相应延长。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实验报告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室平菇栽培法班组姓名学号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平菇基本栽培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平菇栽培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法等。

3.了解食用菌母种扩大繁殖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斜面母种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4.掌握平菇栽培中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出菇的方案。

二、基本原理1.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均从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

平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天到40天,栽培方法简便,成功率高。

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装方法出菇。

2.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器皿及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措施,灭菌和消毒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是在保持恒温的电烘箱中进行的,适用于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棉塞、滤纸、以及不能与蒸汽充分接触的液体的灭菌.一般在160摄氏度持续1.5—2小时,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灼烧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外火焰灼烧灭菌,酒精灯所用的酒精浓度要在百分之95以上.紫外灯灭菌是接种室(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在使用前开灯20—30分钟.紫外线可导致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变化而使细胞死亡,还可使空气中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有杀菌作用.因其透射力差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有效距离为1.5—2米,以1.2米内为最好.3.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分离菌种时用斜面培养基,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配成后用加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食用菌菌种生产一般按母种——原种——栽培种进行。

母种数量少,要进行试管移接扩大培养才能进行生产。

5.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由原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

原种和栽培种生产一般包括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等流程。

最新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和验证最新的平菇栽培技术,以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并为未来的商业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平菇菌种:选取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害能力高的平菇菌种。

2. 培养基:主要由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混合制成。

3. 营养物质:包括石膏粉、石灰等,用于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和提供必要的矿物质。

4. 实验设备:包括恒温培养箱、湿度计、pH计、光照设备等。

实验方法:1. 培养基准备: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棉籽壳、玉米芯和木屑,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调节pH值至6.5-7.0。

2. 灭菌处理:将准备好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3. 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平菇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

4.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25-28℃,湿度在85%-95%,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

5.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平菇的生长情况,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子实体的形成时间、菌盖的大小等数据。

实验结果:1. 菌丝生长:接种后7天内,菌丝在培养基中均匀生长,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

2. 子实体形成:接种后15天,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子实体,20天后子实体生长迅速,菌盖直径平均达到5cm。

3. 产量测定:实验周期30天结束时,平均每瓶产量为250g,相比传统栽培技术提高了20%。

4. 品质分析:通过营养成分分析,新栽培技术下的平菇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最新平菇栽培技术的有效性。

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为平菇的商业化栽培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栽培条件,探索更高效的栽培方法,以满足市场需求。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引言: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

本实验旨在研究平菇的栽培方法和生长条件,以期为平菇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一、平菇的生态特点平菇属于真菌门,是一种典型的子囊菌类。

其生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适宜生长温度:平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其中20摄氏度是最佳的生长温度。

2. 光照条件:平菇对光照要求不高,适宜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生长,但过强的光照会抑制平菇的生长。

3. 湿度要求:平菇对湿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90%。

4. 通风条件:平菇对通风要求较高,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二、平菇的栽培方法1. 培养基的制备:平菇的培养基一般采用秸秆、麸皮等有机物质进行配制。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调节酸碱度和湿度等因素,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2. 菌种的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并轻轻拍实,保持湿润环境,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3. 生长环境的控制:栽培平菇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

可使用温湿度控制设备和通风设备,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 生长周期的管理:平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0-30天,需要定期检查和管理,包括及时补充水分、控制病虫害等。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本实验在温室条件下进行,具体操作如下:1. 制备培养基:将秸秆、麸皮等有机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后,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待冷却后调节酸碱度和湿度。

2.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种均匀撒在培养基上,轻轻拍实,保持湿润环境。

3. 生长环境控制:调节温湿度设备,保持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

同时,保持适当的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4. 生长周期管理:每天定时检查培养基的湿度情况,及时补充水分。

在生长过程中,注意观察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20天的培养,平菇开始出现菌盖,并逐渐长大。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菌丝体的接种和培养,探究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了解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并研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栽培基质(如稻壳、麦秸、木屑等)- 培养皿或培养箱- 实验工具(如喷雾器、塑料薄膜等)2. 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质:将稻壳、麦秸或木屑等材料进行破碎和处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

2) 接种培养基:将食用菌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质上,并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湿度。

3) 培养条件控制:调整培养箱或培养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 观察生长情况:每天、每个阶段都要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体的扩张、菌盖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等。

5) 收获和保存:当菌盖完全形成并有成熟的子实体时,可以进行收获,注意保存采集到的菌体以备以后的研究或食用。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1. 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不同。

例如,平菇适合在稻壳上生长,香菇和金针菇适合在木屑上生长。

同时,对于培养基质的处理也很重要,破碎和处理能提供更好的通气性和湿度,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

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湿度在70-9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3. 光照条件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光照的需求也不同。

有些食用菌需要光照来刺激子实体的形成,而有些则需要暗处或弱光照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光照条件来增加菌体的产量和品质。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用菌的培养成功与否,与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密切相关,同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也会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平菇栽培实验报告引言: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药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平菇的栽培方法与环境要求,以期为平菇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平菇菌种、菌袋、培养基、水源等。

2. 方法:(1)菌种接种:将平菇菌种均匀撒在培养基上,用清洁的手套轻轻拍打培养基,使菌种均匀分布。

(2)菌袋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菌袋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

(3)菌袋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取出,待温度降至适宜接种温度后,将菌种均匀撒在菌袋中。

(4)培养条件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定期给予适量的水分。

二、结果与分析1. 发芽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平菇的发芽率较高,约为80%。

这说明菌种的质量良好,适宜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2. 生长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平菇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从初次接种到菌丝长成菌盖,大约需要10-15天的时间。

这表明平菇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强。

3. 菌盖形态:平菇的菌盖呈圆形或半圆形,色泽呈乳白色或浅黄色。

菌盖的直径约为5-10厘米,表面光滑,质地柔软。

这些特征是判断平菇成熟度和可食用性的重要指标。

4. 营养成分:平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经过实验检测,平菇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25%,维生素B族含量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

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菇的栽培方法与环境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平菇的栽培主要依赖于菌种的质量、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的控制。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平菇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无法全面考察各种不同因素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其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平菇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

2. 掌握平菇袋式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3. 通过实验,提高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称糙皮侧耳,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真菌。

平菇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平菇的栽培技术简单易学,生物效率高,成本低,是目前我国栽培较为广泛的食用菌之一。

袋式栽培是目前平菇栽培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节约空间,降低成本。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 培养料: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3.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接种工具、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天平、剪刀、塑料袋、颈圈等。

四、实验步骤1. 菌种制备:将菌种接种于无菌PDA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进行转接。

2. 培养料准备:将木屑、棉籽壳、麦麸、轻钙、磷肥等原料混合均匀,加水拌湿,调节pH值至7.5-8.0。

3. 装袋灭菌: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扎紧袋口,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温度保持在121℃,时间1小时。

4. 接种:待培养料冷却至室温,用无菌接种工具将菌种接种于培养料中。

5. 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保持在60%-70%,培养7-10天。

6. 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至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保持在85%-90%,每天喷水保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7. 采收:当平菇菌盖展开,菌柄长至适宜长度时,即可采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菌丝生长良好,菌袋出菇率较高,表明所采用的菌种和培养料适合平菇生长。

2. 在出菇管理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使平菇生长状况良好,产量较高。

平菇实习报告

平菇实习报告

平菇实习报告篇一:平菇栽培东营职业学院实训实习课程报告(学生用)课程名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二级学院生物及生态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20XX06080020实训实习报告要求实训实习报告是实训实习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训实习效果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评定学生实训实习的重要依据。

实训实习报告是学生总结实训实习内容,使实训实习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实训实习报告要用规定的实训实习报告纸书写,要语言通顺、分析合理、认真总结。

每门实训实习课程结束后,实训实习报告交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审核后交课程所开二级学院存档。

实训实习报告包括如下内容:1.实训实习内容、实训实习场所、实训实习日期;2.实训实习目的和要求;3.实训实习仪器、设备与材料;4.实训实习的完成情况及效果;5.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实训实习报告20XX年12月2日第15、16周篇二: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食用菌实验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

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

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

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栽培条件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
平菇的生长情况,得出最佳的栽培条件,为平菇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引言: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为了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栽培实验,希望找到最适合
平菇生长的条件。

材料与方法: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栽培条件进行实验,包括不同的培养基、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在相同的菌种和栽培容器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栽培条件,实
验组则在某一条件上进行了改变。

我们记录了平菇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等
指标,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观察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在温度为20-25摄氏度,湿度为80-90%,光照为
12小时的条件下,平菇的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且品质最佳。

在此条件下,平菇的菌丝生长均匀,子实体饱满,口感更加鲜美。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最佳的平菇栽培条件,这将对平菇的高效栽
培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其他条件对平菇生长的影响,这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最佳的平菇栽培条件,并对其他条件的影响
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相信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平菇的栽培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
考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平菇产品。

致谢:在此,我们要感谢实验中的各位参与者和支持者,以及提供技术和设备
支持的单位和个人。

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无法完成这次实验。

香菇的种植实验报告(3篇)

香菇的种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香菇的种植过程,掌握香菇的栽培技术,并验证香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为我国香菇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菌种:香菇菌种(选择适宜的品种)2. 栽培基质:木屑、麸皮、石膏等3. 栽培容器:塑料袋、栽培架等4. 实验工具:温度计、湿度计、显微镜、培养皿等三、实验方法1. 菌种制备:将菌种进行活化,使其具有生长能力。

2. 基质配制: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木屑、麸皮、石膏等栽培基质,搅拌均匀。

3. 装袋:将配制好的基质装入塑料袋中,封口。

4. 灭菌:将装袋后的菌袋进行高温灭菌,以杀死可能存在的杂菌。

5. 接种:待菌袋冷却后,进行菌种接种,确保菌种在基质中生长。

6. 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菌丝生长情况。

7. 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基质后,进行出菇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8. 数据记录:记录香菇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品质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丝生长情况: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约30天后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

2. 出菇情况:在菌丝长满培养基后,进行出菇管理,约10天后开始出现子实体。

3. 子实体产量:在实验过程中,香菇子实体产量较高,平均每袋产量约为200克。

4. 子实体品质:实验中培养出的香菇子实体品质优良,色泽鲜亮,口感好。

5. 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温度对香菇生长有显著影响,最适温度为22~26℃。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香菇的生长。

- 湿度:湿度对香菇生长也有重要影响,最适湿度为80~90%。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香菇的生长。

- 光照:香菇是一种需光性真菌,适宜的漫射光有利于香菇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香菇的种植技术,为我国香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2.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香菇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优良。

3. 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香菇生长的影响,以优化香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实验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

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

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

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

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工作。

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

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

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

在灭菌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

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

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

培育蘑菇的实验报告(3篇)

培育蘑菇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蘑菇的培育过程及方法。

2. 掌握蘑菇生长所需的条件。

3. 通过实验,观察蘑菇的生长状况,了解其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棉籽、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稻草等。

2. 实验设备:培养箱、温度计、湿度计、喷雾器、刀片、剪刀、塑料袋、灭菌锅、接种针等。

三、实验方法1. 培养料配制(1)棉籽、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稻草等材料按比例混合,比例分别为:棉籽80%,玉米芯18%,木屑2%,草粉2%,莲子壳2%,稻草2%。

(2)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发酵处理,发酵温度控制在28℃左右,发酵时间约为7天。

(3)发酵完成后,将培养料取出,用刀片将大块培养料切成小块,便于接种。

2. 菌种接种(1)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采用常压土蒸锅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8-10小时。

(2)灭菌完成后,待培养料冷却至室温,用接种针将菌种接种到培养料中。

(3)接种后,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内,密封,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3. 蘑菇生长观察(1)观察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保持温度在15-25℃,湿度在85%-95%。

(2)定期观察蘑菇的生长状况,记录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等过程。

(3)观察蘑菇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特征,判断蘑菇的品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丝生长接种后3天内,菌丝开始生长,菌丝呈白色,逐渐蔓延至整个培养料。

2. 子实体形成菌丝生长7天后,开始出现子实体,子实体呈白色,逐渐变为浅黄色。

3. 蘑菇品质观察蘑菇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特征,符合正常蘑菇的品质。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蘑菇的培育方法及生长规律。

2. 蘑菇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本实验中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控制在85%-95%,符合蘑菇生长需求。

3. 在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培养料的发酵、灭菌、接种等环节,以保证蘑菇的品质。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箱内温度、湿度的控制,以保证蘑菇的正常生长。

平菇种植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平菇种植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平菇种植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平菇种植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实践目的和意义平菇种植是一项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其生产过程简单,投资小,周期短,品种多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种植活动中。

通过参与平菇种植社会实践,既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准备工作在参与平菇种植社会实践之前,我们针对实践活动的目标、时间、地点、工具、资源等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1.目标确定: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能够了解平菇的生长周期和特点,掌握平菇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时间安排:根据实践的需要,我们确定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周期,并将其区分为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3.地点选择:我们确定了一个合适的场地进行平菇种植的实践活动。

这个地点离学校比较近,交通便利,环境较好。

4.工具准备:我们购买了种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培养袋、菌包、菇菌种等。

5.资源整合:我们联系了相关专家和农民,从他们那里获取了平菇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为实践活动提供了参考和支持。

三、实践活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按照预定的时间表,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各项工作。

首先,我们学习了平菇种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了平菇的生长特点和需求条件。

然后,我们组织了实践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平菇的种植工作。

1.准备工作:我们先在场地上清理杂草、碎石和其他杂物,确保场地的整洁和安全。

然后,我们进行了培养袋的消毒工作,以防止病菌污染。

最后,我们进行了菇菌种的接种和培养袋的填充工作。

2.种植环境控制:为了保证平菇的生长和发育,我们控制了种植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

我们使用了加湿器、温度计、湿度计和光照仪等设备进行监测和调节。

3.菌包管理:我们定期检查和管理菌包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扩散、果实发育、防止病虫害等。

我们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菌包的健康和产量。

平菇栽培实习报告

平菇栽培实习报告

平菇栽培实习报告平菇栽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1.生活史: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

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2.平菇生长习性特点:①平菇属木腐生菌类。

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平菇在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

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

菌丝抗寒能力较强,能耐-30℃的低温。

平菇属变温结实菌类,需要温差刺激分化。

②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

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

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

③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

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

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3.栽培方式:代料栽培依其对培养料的处理情况,可分为熟料栽培、发酵栽培和生料栽培三种;依据栽培的容器可分为瓶栽、袋栽、压块栽培、箱栽、大床栽培。

本次实验我们用到的是袋栽中的生料和熟料栽培。

与大床栽培相比,袋栽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充分利用培养菌丝和栽培出菇的不同设施,有利于控制杂菌和病虫的危害,提高栽培成功率。

平菇地栽的实训报告

平菇地栽的实训报告

一、引言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平菇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平菇地栽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栽培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实训报告旨在通过实地操作,掌握平菇地栽技术,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平菇的生长习性及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平菇地栽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菌种选择、接种、发菌、出菇等环节。

3. 熟悉平菇地栽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实训地点:某农业科技示范园四、实训内容1. 选地与整地(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土地进行栽培。

(2)整地:深翻土地,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使土壤疏松。

2. 菌种选择与制备(1)菌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的平菇菌种。

(2)制备:将菌种与麦麸、棉籽壳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装入袋中,进行灭菌处理。

3. 接种与发菌(1)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接种到培养室内。

(2)发菌:控制培养室温度在18℃-25℃,湿度在60%-70%,保持通风良好。

4. 出菇管理(1)出菇前准备:将菌袋移至出菇室,调节温度在15℃-20℃,湿度在80%-90%。

(2)出菇:观察菌袋表面菌丝生长情况,适时喷水保湿,保持温度、湿度适宜。

5. 病虫害防治(1)病害:平菇常见病害有枯萎病、黄腐病等。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保持室内干燥;发现病袋及时清除,并喷洒消毒剂。

(2)虫害:平菇常见虫害有眼菌蚊等。

防治方法:加强室内卫生管理,定期喷洒杀虫剂。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出菇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栽培,平菇出菇情况良好,平均每袋产量达到200克,总产量达到5000千克。

2. 病虫害防治效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平菇地栽过程中病虫害发生较少,对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小。

平菇实习报告

平菇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及时间本次实习单位为我国某知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

在此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平菇的种植、管理及销售全过程,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平菇的生长习性、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方法。

2. 掌握平菇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

3. 学习平菇的加工、保鲜及销售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平菇生长习性及繁殖技术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平菇属于伞菌科,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温为15-20℃。

平菇繁殖方式主要为菌丝繁殖,可通过孢子繁殖或菌种繁殖。

2. 平菇栽培管理(1)菌种选择:选择优质菌种是保证平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挑选优质菌种,并了解不同菌种的特性。

(2)菌袋制作:平菇栽培过程中,菌袋制作是重要环节。

我学会了如何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发菌等步骤。

(3)出菇管理:出菇期间,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确保平菇正常生长。

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疏菇、采收等工作。

3. 平菇加工、保鲜及销售(1)加工:平菇加工方式多样,包括干制、腌制、罐头等。

我了解了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及操作流程。

(2)保鲜:保鲜是保证平菇品质的关键。

我学习了保鲜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及保鲜效果。

(3)销售:在销售环节,我学会了如何制定销售策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动手能力:在菌袋制作、出菇管理、加工等环节,我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4. 了解行业现状:通过实习,我对平菇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总结本次平菇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平菇培育实验报告

平菇培育实验报告

平菇培育实验报告平菇培育实验报告平菇培育的步骤其实比较简单只有四个步骤: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和培养。

但这其中却包含了许多真菌的相关知识在里面。

希望同学们好好领悟。

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具体操作步骤:一、培养基的配制(1)配制木屑培养基(各成分所占比例为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

可根据所用培养基的总量,确定各种原料的用量。

其实这一些原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非常容易获得的。

(2)将各种原料用水搅拌均匀(加水量约占培养基总重量的65%)。

然后调制PH至6.5.教师讲解注意事项:究竟将原料搅拌成什么状态,我们可以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稍用力握时,指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之。

同时一定要注意PH值的测试,因为平菇只有在PH为6.5时,才生长得最快。

(3)将培养基装瓶(当装入的培养基接近瓶高的34时,压平表面,用木棒较尖的一端插进瓶中,在培养基中间打一个洞,洞深接近瓶底。

(4)将瓶颈内壁和瓶外擦干净后,在瓶口上包上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牛皮纸(牛皮纸在外),然后用绳扎好,挂上标签。

二、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罐头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147kPa下灭菌1~2h。

也可用简易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教师讲解: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所有的细菌,形成无菌状态。

三、接种(1)接种前,关闭接种室的门窗,用石碳酸溶液在室内喷雾灭菌。

(2)将双手洗净、擦干后,用酒精棉球擦拭。

(3)将装有平菇种的菌种瓶,及装有培养基的罐头瓶放在接种架上。

将酒精灯放在接种架前、两瓶之间的地方,以使瓶口均位于酒精灯火焰的侧上方。

(4)点燃酒精灯,先取下罐头瓶上的牛皮纸等,再取下菌种瓶上的棉塞。

(5)将长柄镊子的前半部分放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伸进菌种瓶内,先刮去表层的老化菌丝,再将菌种捣成1cm左右的颗粒,并取一粒迅速放进罐头瓶里培养基上的洞口处,用牛皮纸等将瓶口包扎好。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接种时,一定要注意先将长柄镊子的前半部分放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再伸进菌种瓶内,如没有冷却及取菌种会将菌种烧死,而没有起到接种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
1.生活史: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
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
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

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
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
2.平菇生长习性特点:
①平菇属木腐生菌类。

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平菇在
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

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
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

菌丝抗寒
能力较强,能耐-30℃的低温。

平菇属变温结实菌类,需要温差刺激分化。

②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

在菌丝
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

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

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
感染杂菌。

③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子实体分化发
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

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
需要空气。

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
育。

3.栽培方式:代料栽培依其对培养料的处理情况,可分为熟料栽培、发酵栽培和生料
栽培三种;依据栽培的容器可分为瓶栽、袋栽、压块栽培、箱栽、大床栽培。

本次
实验我们用到的是袋栽中的生料和熟料栽培。

与大床栽培相比,袋栽可以充分利用
空间,减少占地面积,充分利用培养菌丝和栽培出菇的不同设施,有利于控制杂菌
和病虫的危害,提高栽培成功率。

三.实验材料及要求
菌种:生料栽培要选择抗逆性较强的低温型品种;
棉籽壳:无霉变无虫害,绒少,色泽至少灰白,干燥,新鲜。

资源较丰富,质地偏硬,做基料通透性好,碳氮比较为合适,适于生料、发酵料以及熟料栽培,产量较稳定,为平菇栽培首选原料。

问题是价格偏高。


蔗糖:补充碳素和氮素营养;
生石灰:调节拌料PH;
84消毒液:用于生料的灭菌;
高密度聚乙烯袋(规格为15×25左右)、接种塑料棒、套环、盖子。

四.实验操作步骤
(一)拌料
1.将已有棉籽壳等分成两份,分别用于熟料、生料栽培。

2.将蔗糖配置成水溶液的形式加入到两堆拌料中。

搅拌均匀,经多次反推,让培养料充
分吸收水分,并加适量的石灰粉调节其PH至中性。

生料还要加入一定的84消毒液进行杀菌杀虫。

3.多次翻推后,将拌料分别堆成一堆,让水分充分渗入原料,直至手握成团,含水量适
中即可。

(二)装袋、接种
1.生料:采用层播的方式;每装料至袋长1/3处时,播一层菌种,留一定位置用盖子
扎紧袋口。

由于实验时菌种较少,可适当减少层播菌种量。

2.熟料:
①装入适当拌料,使之呈圆柱形并能平稳直立于地面,在袋中央插入直径2.5厘米左
右的塑料棒,最好插到底,但应避免刺破袋子,而后继续边装料边用手压实(不宜过紧),同样留出足够空间用袋子扎紧袋口。

装好的料袋不宜堆放过久,要在4h内进行灭菌,本实验用到的是高压蒸汽灭菌。

②灭菌后的料袋趁热放入接种室冷却,当温度下降到28℃以下时,就可接种了。


种的全过程都要在无菌工作台上进行。

人手用酒精消毒后开始操作,先打开料带取出塑料棒。

接种时,将瓶口的菌种弃之不用,用消毒的镊子把菌种取出接入中间的圆柱洞口内,尽量往里放。

整个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快,减少袋口暴露的时间。

(三)发菌
在水培温室外搭建简易半地上菇棚,它的优点是既能保温保湿,又能克服地下菇房通风不良的影响。

将菌袋整齐排列在菇棚内,要求每行每列间隔15cm左右,且生料与熟料部分分开放置。

最后,覆膜并盖上遮阳网即可。

如下图所示。

(四)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要注意温度的控制,湿度的管理和一定的通风换气,温度一般控制在20℃左右和尽量大的温差;湿度控制在90%以上,注意天气干燥时,适时补水;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时耗氧量大,对二氧化碳敏感。

当通风不良时,易造成菌盖小、柄长的畸形菇。

在适宜温度下,两周后即可看见白色菌丝的分布。

生料菌袋由于早于熟料接种,部分菌袋表面已经开始分泌黄水,平菇进入子实体发育时期。

此时要扩宽其生长空间,再搭建一个半地下菇棚,将生料熟料菌种分开放置,并打开袋口,留出足够空间,供其出菇。

几天后再来观察发现已经开始出现小的原基,再过两周后,生料和熟料菌袋均布满白色菌丝,大部分菌袋也已经出菇。

生料熟料
(五)后期管理
平菇出菇潮次分明,每潮菇采收后,要将菌袋口残留的死菇、菌柄清理干净,以防腐烂招致病虫害,然后停止浇水,降低菇场湿度,以利平菇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

一周后,又开始喷水,仍按第一潮出菇管理进行。

2至3次潮菇后,菌袋因缺水而变软,大部分营养物质被消耗,出菇变得稀少。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本次实验除后期管理外,总共持续四周时间。

从整体上来看,出菇情况基本符合预期,无论生料栽培还是熟料栽培,都有一批出菇良好,菇大饱满,没有污染。

这一方面得益于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潮湿不热,时常降雨,正好满足了平菇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

同时,由于半地下菇棚的作用以及老师的专业指导,对偶尔的不适天气的调节,最终造就了良好的出菇状况。

将两种栽培方式比较,生料的操作相对简单,但往往灭菌不彻底,更容易出杂菇。

但此次实验两者出菇情况大多比较好,没有杂菇出现,但有些许受后期管理不当影响呈病态,如下图所示。

(左图为生料栽培,接种早,出菇略早,右图为其病态菇,可见明显黑斑,可能是后期补水过多,引起了病虫害)
病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