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课程:森林生态学

姓名:刘金国

学号: 100603031

专业班级: 10级林学

指导老师:苏小青老师

福建农林大学

目录

目录 (1)

一、实习目的 (2)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 (2)

三、实习内容 (2)

实习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2)

实习二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7)

实习三群落物种多样性 (9)

四、实习体会 (15)

一、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部分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实习时间:2012.06.04——2012.06.08。

小组成员:张婷婷,宝腾,张艺,梁晨,立坤,李司耘,刘金国,杨葳。

三、实习内容

实习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方法步骤: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广场、及马尾松-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2

1

5

4 3

图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

3、在不同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才具有可比性),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好每次测定的数值。

表1-1 不同样点光强变化时间动态

地点时

高度

10cm 50cm 150cm

有林地(2 000)十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299 411 262 465 67 314 277 290 434 39 155 322 286 562 36 十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191 106 102 200 53 235 121 55 228 34 240 133 55 289 36

湿地公园十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475 394 330 147 288 569 489 293 155 339 448 519 272 176 256 十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45 56 55 66 70 49 68 70 66 74 67 91 75 93 132

中华园广场十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145 150 50 333 362 153 362 55 462 412 166 377 82 480 414 十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55 61 24 80 53 54 69 22 92 105 81 106 19 105 110

田径场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296 318 310 430 403 419 383 314 530 476 546 451 489 616 524 十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125 103 99 103 102 130 113 104 112 115 140 130 127 133 133

光强数据分析:有林地的光照强度最弱,然后是中华园广场。湿地公园和田径场因为乔木和灌

木较少或没有,所以其光照强度较高。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有实验器材、实验地点的

选择和测量时所造成的数据误差。其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①空旷地如田径场、湿地公园因

无植物遮挡,仪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比有林地的光照强度大。②而有林地的光照强度变化,一般来说,在植物群落内,太阳的光照强度在群落内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由于上层的林冠吸收大量太阳光能,使得下层部位和下层植物对太阳光能的利用受到限制,吸收的光照强度也减弱,所以群落内的

光照强度变化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弱的。对于光照强度的测定结果而言,从时间上看,不管是在湿地

空园、广场,还是在有林地内,在上午9点半测的光照强度总体上都小于在11点半测的光照强度,相比而言,广场的光照强度最大,湿地公园的居中,有林地的最小。从空间层面上看,不管是在湿地空园、广场,还是在有林地内,光照强度基本上在50cm处最低,越往上越来越大。

(二)温湿度的测定

与上述测定的地点相同,实施下述内容的测定:

1、大气温度的测定

(1)群落内外温度差异观测

选定一处正常生长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内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高度进行观测(注意各层应统一高度),各3个重复。群落外选取1.5m高处进行测量。

表1-2 不同样点群落内不同层次温度变化

地点时间

群落层次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有林地十时

30.7 30.4 30.3 十六

32.5 32.6 32.7

湿地公园十时

35.5 十六

33.4

中华园广场十时

31.2 32.0 33.2 十六

32.7 32.7 33.3

田径场十时

33.6十六

33.3

温度变化分析:有林地温度会比无林地温度的测量结果来的低。主要原因分析如下:①有林地的植物数量比无林地的来的多。因为植物林冠和树叶的影响,有林地的温度较低。②乔木灌木喝草本植物的温度不同。原因可能是高度不同。太阳辐射首先被高层乔木吸收,光能到达地面的过程中逐渐被吸收,逐渐减少,就是说上层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能,而下层的植物吸收的能量就相当减少,而光能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化为热量散发出去,散发量不同也就照成了温度的不同。对于群落内外温度测定结果而言,从时间上看,不管是在林内还是在林外,早上9点半测的温度都小于在11点半测的温度,而在林外的温度相对林内较大,从空间上看,从草本层到乔木层的温度逐渐降低。

2、大气湿度测定

在群落内均匀选取5个点,在1.5m测定其湿度,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表1-3 不同样点的大气湿度变化

地点时间高度150cm

有林地十时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75 72.8 72.7 73.5 75

十六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73.2 74.1 75.4 73.6 75.2

湿地公

园十时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67.9 55.2 66.8 67.1 64.3

十六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69.8 62.1 67.6 63.9 64.0

中华园广场十时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72.4 72.2 72.1 71.9 72.2

十六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62.8 62.7 62.8 62.2 62.4

田径场十时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64.0 61.9 66.4 68.9 66.5

十六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61.3 61.7 62.8 62.1 62.3

湿度差异分析: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林地的湿度比田径场和湿地公园的湿度来的大,原因可能是有林地周围的空气比较湿润,大致是因为树木的(树叶蒸发)提高了周围的空气湿度,而且植物具有降温保湿的作用,但不同的植物的保湿能力是不同的。对于大气湿度的测定结果而言,从时间上看,不管是在广场,还是在有林地内,早上9点半测的湿地总体上小于下午4点左右时测的湿度,相比而言,有林地的大气湿度基本上比无林空旷地(田径场、湿地公园这类地方)的大气湿度大。

(三)风速的测定

(1)在上述同样的林地中,在测定光强相同的样点上,在1.5m的高处,分别在上述各时间段(7:00、9:00、11:00、13:00、15:00、17:00)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

(2)同时在湿地空园、广场内,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并作好记录。

表1-4 不同样点的大气风速变化

地点时间高度150cm

有林地十时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0.86 0.50 0.23 0.46 0.22

十六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0.00 0.006 0.05 0.08 0.16

湿地公

园十时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0.44 0.45 0.86 0.50 1.69

十六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0.34 0.56 0.92 0.70 0.53

中华园广场十时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0.18 0.22 0.87 0.47 0.47

十六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0.21 0.19 0.13 0.35 0.08

田径场十时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0.14 0.25 0.92 0.74 0.58

十六

点1 点2 点3 点4 点5 平

0.91 0.31 0.08 0.24 0.06

湿度差异分析:风速的测定中,空旷地>湿地公园>中华园广场>有林地。无林地的风速比有林地的风速大。一般来说,植物可以对风造成阻力,使得风速减小。因此,无林地的风速和有林地相比较而言,会来得更大一些。但是由于地点选择和季节的因素,使得差别看起来不那么大。其中主要是由于在有植物生长的情况下、植物会阻挡风的流动,导致风速的降低,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正午风速越小,是由于太阳辐射使温度升高,是风速流动减弱。但是,因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差。因此,有些测得的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实习二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一、实习目的:

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二、实习原理: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叶子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伤。但蒸腾作用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因而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之间需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绒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子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植物需要光的强度是不同的。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弱不同的要求,可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喜光植物,或“习光植物”),和阴性植物(喜阴植物,或“习阴植物”)两大类。阳地植物与阴生植物是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又因为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若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出现结构和生理的趋异性;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会出现趋同性,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因叶所处位置的光照不同,也会有阴生与阳生的差异。一般来说树冠上部和向阳一面的叶,具阳生叶特征;而树冠下部和阴面的叶则具阴生叶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叶是最具变化的器官。

表1不同植物耐荫性类型的主要差异

特征阳性植物阴性植物

1、外观①冠形伞形圆锥形

②枝叶分布稀疏,透光度大浓密,透光度小

③叶型一般只有阳生叶有阴阳叶或只有阴生叶

④枝下高大,自然整枝强小,自然整枝弱

⑤相对高较小较大

2、生长发育①生长较快较慢

②开花结实较早较晚

③寿命较短较长

3、生境特征干旱贫瘠土壤湿润肥沃土壤

4、群落①群落内天然更新少或无多

②自然稀疏出现早,强度大出现晚,强度小或无

5、生理①光补偿点高低

②光饱和点高低

③叶绿素a/叶绿素b 较大(喜直射,利用红

光)

较小(喜散射,利用蓝

紫光)

④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较低

其它参考树冠的叶幕区稀疏透光,叶片色淡而质薄,如果是常绿树,其叶片寿命较短的为阳性树。叶幕区浓密,叶色浓而且质地厚的,如

果是常绿树,则叶可在树上存活多年的为耐荫树;常绿性针叶树

的叶呈针状的多为阳性树,叶呈扁平或呈鳞片状而表、背区别明

显的为耐荫树;阔叶树中的常绿树多为耐荫树,而落叶树种多为

阳性树或中性树。

表2阳生叶与阴生叶形态、解剖及生理特性比较

特征阳生叶阴生叶

叶片形态厚而小薄而大

叶片颜色较浅较深

角质层发达不发达

栅栏组织较厚或紧密较薄或稀疏

气孔较密较小较希较大

叶脉较密较稀

叶绿素含量较少较多

蒸腾作用较强较弱

光补偿点、饱和点高低

三、实习材料:

校园内生长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种类

四、方法与步骤:

1、在校园内选择20种完全展叶的成年植物(包括乔木和灌木),分别按下列指标分级进行观测,结果填入”结果1-1”中。

生活型:乔木(针叶、阔叶、常绿、落叶)、灌木(常绿、落叶)

冠形:伞形、近伞形、近圆锥形、圆锥形。

枝叶分布:稀疏、较稀疏、较浓密、浓密。

透光度:枝叶透光面积占树冠面积的百分比。

叶型:“阳生叶”-只着生阳生叶;“阳、阴”-有阳生叶和阴生叶分化;“阴生叶”-只着生阴生叶。

枝下高(m):最下一轮活枝到地面的高度。

冠高比:树冠长度与树高之比。

相对高:植物株高(树高m)与基径(胸径cm)之比。

生长速度:快,较快,较慢,慢。

开花结实:早,较早,较晚,晚

寿命:短,较短,较长,长。

生境:干旱贫瘠,较干旱贫瘠,较湿润肥沃,湿润肥沃。

2、综合考虑各观测指标,对20种植物的耐荫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1,2,3,…)排序;

3、根据各植物的耐荫性顺序,并结合年龄、气候、土壤条件对耐荫性的影响,确定不同植物的耐荫性类型(阳性植物、中性植物、阴性植物)

结果1-1植物耐荫性鉴别调查记录表

种名生

冠形

枝叶

分布

%

叶型

/m

寿

生境条

件(包

括所处

位置)

类型

杨桃乔

近伞

较密40

阳生

1

1:2

2:9 较

较干旱

贫瘠

13

阳性

植物

树牵牛灌

近圆

较稀

70

阳生

0.1

2:3

0.7

:1

较干旱

贫瘠

15

阳性

植物

红绒球灌

近圆

较稀

60

阳生

0.3 1:1 1:2

较湿润

肥沃

10

阳性

植物

洋紫荆乔

近伞

较浓

50

阳生

2 2:1 4:8

较干旱

贫瘠

14

阳性

植物

樟树乔

近伞

较浓

40

阳生

2 1:

3 4:6

较湿润

肥沃

12

阳性

植物

垂叶榕乔

近圆

浓密40

阳生

0.5 2:3 2:2

较湿润

肥沃

11

阳性

植物

扶桑灌

近伞

较浓

60

阳生

0.2 1:4

0.7:

2

较湿润

肥沃

9

阳性

植物

榕树乔

近伞

较浓

60

阳生

5 2:1

4:1

2

较湿润

肥沃

19

阳性

植物

白玉兰乔

近圆

较稀

70

阳生

5 1:3

10:

11

较湿润

肥沃

16

阳性

植物

芒果树乔

近伞

较浓

30

阳生

5 2:1

5:3

较湿润

肥沃

18

阳性

植物

黄婵灌

近圆

较浓

40

阳生

0.1 1:1

1.5:

1

较湿润

肥沃

6

中性

植物

木樨灌

近伞

较稀

60

阳生

0.3 1:1 4:8

较湿润

肥沃

7

阳性

植物

鸡蛋花灌

近伞

较稀

70

阳生

1 2:1 2;3

较湿润

肥沃

17

阳性

植物

龙船花灌

近伞

较浓

30

阳生

0.2 2:1 1:2

较湿润

肥沃

2

中性

植物

杜鹃花灌

近伞

较浓

60

阳生

0.3 1:1 1:2

较湿润

肥沃

3

中性

植物

红背桂灌

近伞

较浓

30

阳生

0.2 1:1

0.5:

2

较湿润

肥沃

1

阴性

植物

雪松乔

伞形

较浓

50

阳生

0.5 1:2 2:4

较干旱

贫瘠

20

阳性

植物

无花果灌

近伞

较稀

60

阳生

0.2 1:1 1:2

较干旱

贫瘠

8

阳性

植物

红叶李乔

近圆

较浓

40

阳生

0.5 1:3 4:3

较湿润

肥沃

4

中性

植物

裂叶榆乔

近伞

较浓

40

阳生

2 1:2 3:4

较干旱

贫瘠

5

中性

植物

实习三群落物种多样性

1、基本原理:

1)丰富度指数:群落中物种的总数与样本含量有关,因此常用的丰富度指数都必须具有可比性。Gleason指数:D G=S/lnA; Margalef指数:D G=S-1/lnN

2)辛普森指(Simpson 多样性指数)

从一个无限总体中随机抽出2个,它们属于同一个种的概率:设种的总数是S, 第1个种有n1个个体,第2个种有n2个个体,… 所有s中的总数是N,所以,N= n1 + n2 +..ns. 假设这个概率为λ,则:

λ = ∑

=--

-

S

i

i

i

N N

N N

1

)1 (

)1 (

1

式中λ是总体优势度的度量,λ值大总体中有的种占优势,λ值小则说明总体中的每个种个体数比较均匀。由于优势度多样性互补,可以认为,如λ值小则群落有较大的多样性;如λ值较大则群落种类成分单一。群落的多样性与优势度是互补的。

即:Ds = 1-λ= 1 - ∑i=1s ni(ni-1)/N(N-1),Ds 为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3)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

通常测量异质性最常用的是信息理论,在信息论中信息被定义为:I = ln(Po/Pi),式中:Po 代表后验概率;Pi 代表先验概率。后验概率是事件发生以后的不肯定程度,一般Po为1,故上式为:I= ln(1/Pi)=- ln Pi。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我们获得S条信息,那么我们获得的平均信息量由数学期望的定义为:H = ∑i=1sPiIi,Pi是种i的先验概率,Ii是第i条信息,将I = ln Pi代入上式有:

H = ∑i=1s Pi ln Pi,这就是生态学著名的Shannon 公式,它的基本思想是把群落内与每个生物个体作为总的信息单元。

4)均匀性指数(Evenness)

无论Simpson 多样性指数还是Shannon 多样性指数都包括两个成分,一是丰富度:指群落中包含的物种数(S);另一是均匀度:指每个种个体数间的差异。前面这两个多样性指数是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与二者的增加与减少正相关。各种之间,个体分配越均匀,H值越大。如果每个体都属于不同的种,多样性指数就最大;如果所有个体均属同一物种,多样性就最小。实践上群落丰富度的计测就是用群落种数S表示,均匀度用实测多样性与最大多样性之比表示。如Shannon 多样性指数为:

H=-Σi=1 s (ni/N)ln(ni/N),假定它的多样性H是确定的,S个种的总体中,当所有种都以相同比例1/S存在时,将有最大的多样性, 因此,Hmax=-Σi=1 s (1/S)ln(1/S)=lnS,于是群落的均匀度为:

E=H/Hmax=H/lnS ,其中E 为均匀性指数.。

2、多样性指数计算和分析(Calculation of Biodiversities)

分别计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并利用三个组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在调查资料中分别植物种统计株数、重要值,计算每个种出现的株数概率和重要值概率记入种的株数多样性统计计算表和种的重要值多样性统计计算表。下面试对上述这些公式的总结。

1) Gleason 指数:D G =S/lnA ;Margalef 指数:D G =S-1/lnN 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

多样性指数

D p s i i s

=-=∑12

1

最大多样性指数

D S S

i s

max ()=-

=-=∑

111121

均匀度

E D D D S

s s

=

=

-max 11

3)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 )

信息量

i

s

i i p p H 21

log ∑=-=

最大信息量 H S S S S

max (log )log =-=11

22 最小信息量 H S S S

S min log =-=20

均匀度

E H H H S =

=

max log 2

种名 总株数 pi pi^2 log2pi pilog2pi 马尾松 89 0.640 0.409600 -0.64386 -0.41207 相思 20 0.144 0.020736 -2.79586 -0.40260 水团花 6 0.043 0.001849 -4.53952 -0.19520 野柿 6 0.043 0.001849 -4.53952 -0.19520 盐肤木 2 0.014 0.000196 -6.15843 -0.08622 山矾 2 0.014 0.000196 -6.15843 -0.08622 泡桐 3 0.022 0.000484 -5.50635 -0.12114 广西鹅掌材 5 0.036 0.001296 -4.79586 -0.17265 枇杷叶紫株 4 0.029 0.000841 -5.10780 -0.14812 山油麻 2 0.014 0.000196 -6.15843

-0.08622 合计

139

1

0.43724

-1.90564

1) Gleason 指数:DG=S/lnA=10/ln2000=1.45

Margalef 指数:DG=S-1/lnN=10-1/ln2000=9.87 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

多样性指数

D p s i i s

=-=∑12

1

=1-0.4372=0.5628

3)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 )

信息量

i

s

i i p p H 21

log ∑=-=

=1.9056

1) Gleason 指数:D G =S/lnA=32/ln2000=4.21

Margalef 指数:D G =S-1/lnN=32-1/ln478=31.84 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

多样性指数

D p s i i s

=-=∑12

1

=1-0.191803365=0.808196635

种名 总株数 pi pi^2 log2pi pilog2pi 豺皮樟 9 0.018828 0.000354511 -11.46188199 -0.215809493 车桑子 8 0.016736 0.000280107 -11.80173434 -0.197518566 刚板龟 4 0.008368 7.00268E-05 -13.80173362 -0.115495679 红花继木 2 0.004184 1.75067E-05 -15.80173362 -0.06611604 继木 4 0.008368 7.00268E-05 -13.80173362 -0.115495679 金缨子 19 0.039749 0.001579979 -9.305878901 -0.369898952 两面针 4 0.008368 7.00268E-05 -13.80173362 -0.115495679 山矾 8 0.016736 0.000280107 -11.80173434 -0.197518566 山莓 29 0.060669 0.003680783 -8.085771586 -0.490559364 十萼茄 1 0.002092 4.37667E-06 -17.80173362 -0.037242121 石斑木 23 0.048117 0.002315261 -8.754609447 -0.421246898 水团花 4 0.008368 7.00268E-05 -13.80173362 -0.115495679 桃金娘 191 0.399582 0.159665447 -2.64687596 -1.057642905 小腊 1 0.002092 4.37667E-06 -17.80173362 -0.037242121 盐肤木 1 0.002092 4.37667E-06 -17.80173362 -0.037242121 羊角藤 6 0.012552 0.00015756 -12.63181106 -0.158558298 野牡丹 59 0.123431 0.015235202 -6.036447517 -0.745084526 玉叶金花 34 0.07113 0.005059435 -7.626807933 -0.542492615 栀子 12 0.025105 0.000630241 -10.63180861 -0.266907329 相思 6 0.012552 0.00015756 -12.63180861 -0.158558267 杜鹃 2 0.004184 1.75067E-05 -15.80173362 -0.06611604 土茯苓 3 0.006276 3.93901E-05 -14.63180861 -0.091831435 五节芒 10 0.020921 0.000437667 -11.15787743 -0.233428398 竹子 17 0.035565 0.001264859 -9.626807933 -0.342376014 野牡丹 3 0.006276 3.93901E-05 -14.63180861 -0.091831435 千里光 1 0.002092 4.37667E-06 -17.80173362 -0.037242121 毛枝润楠 4 0.008368 7.00268E-05 -13.80173362 -0.115495679 红楠 6 0.012552 0.00015756 -12.63180861 -0.158558267 山莓 2 0.004184 1.75067E-05 -15.80173362 -0.06611604 格药柃 1 0.002092 4.37667E-06 -17.80173362 -0.037242121 薄叶山矾 3 0.006276 3.93901E-05 -14.63180861 -0.091831435 毛冬青 1 0.002092 4.37667E-06 -17.80173362

-0.037242121

总计 478

3)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 )

四、实习体会

此次实习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我们不仅对森林生态学知识有了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是在行动上实践了森林生态学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以及森林群落的特性,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生态因子综合测定、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的影响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对于农林大学校园植被也有了深入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中华园、湿地公园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并且还学会了风速的测定、温湿度的测定、多样性指数计算和分析等等。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信息量

i s

i i p p H 21log ∑

=-=

=6.830932002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1.(2019·全国卷Ⅱ·T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解析】选A。题目要绘制的是数量金字塔,夏季草原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牧草的数量远远大于羊的数量,所以两者的数量关系符合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不如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多,一棵乔木树上往往有许多昆虫,所以两者的数量关系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 2.(2019·江苏高考·T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解析】选C。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二者为寄生关系,A项错误;西部沙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项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项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项错误。 3.(2019·北京高考·T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 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 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海克尔(Haeckel 1896)首先对生态学作了如下界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 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3.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处了乔、灌木外, 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4.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5.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 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6.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到一定水平不再随光 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8.耐荫性: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能够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冠下更新和生存的 能力。 9.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温周期现象。 10.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 11.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 1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即各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 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 13.赤潮:是水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又称红潮。 1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态

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15.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 不多都是一样的,即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16.生态型:在生态特征上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类型。 生态型主要有以下3大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7.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区内各种植物的越冬 方式。 陆生植物的5类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1年生植物。 18.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 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9.Gause假说:或称之为竞争排斥原理,两个对同一种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 共存,最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 20.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21.种间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生进化的关系即为种间协同进化。 22.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23.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 24.最小面积: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 25.层片:即每一个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构成。 26.群落交错区:当两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是相 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通常称为群落交错区,也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27.边缘效应:在生态交错区内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目都比邻近生态系统里要多的这种现象, 称为边缘效应。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名解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 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 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 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7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20趋同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21生活型:按趋同作用的结果,对生物进行划分得到的类型 22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 23生态型: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24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25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26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 34光周期现象:生物这种队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35临界夜长:引起植物繁殖(花芽形成)的最小或最大黑暗长度 35黄花现象: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发生黄化现象。36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单位面积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27阳性植物:是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28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29(中性植物)耐荫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两类植物之间的植物。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30树种的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下(或弱光条件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31阳性树种(喜光树种/先锋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 32耐荫树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一些强耐荫树种只有在林冠下才能完成更新过程。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名次解释 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 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 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 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 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环境调节、生态服务及教育及科学研究);备择价值;存在价值等。 3.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 答: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结构复杂化;生产力提高;演替缓慢;物种多样性增加;对环境修饰作用加强;群落中生化,植物间生存竞争激烈。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5.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学意义? 答:指数增长模型为dN/dt=rN或N t=N0e rt,其中,r为瞬时增长率;N t为t时刻的种群数量;N0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

林学概论

1、林业的概念与内涵 概念林业是培育、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的事业。 内涵“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事业。”“经营培育用材林的生产事业。” 上述引证说明人们多把林业看作为挖坑栽树,伐木砍树的产业,忽视林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效益。中国林业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辽阔国土,治理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使命。 2、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特别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基本上是一门应用科学。广义的林学包括以木材采运工艺和加工工艺为中心的森林工业技术学科;狭义的林学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的科学技术为主体,包括诸如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木材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等多学科。 3、林学在国家学科分类中的地位 国家学科分类共13个,分别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艺术学。林学是农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农学涵盖8个一级学科,分别是: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 4、林学的二级学科

林学的二级学科有7个: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 6、林学专业开设情况 全国开设林学本科专业的院校40所左右,实力最强的当属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其次有南京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以上8所大学的林学都是一级学科博士学科授权单位,同时也都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综合实力较强。 浙江林学院西南林学院四川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 7、和林业有关的专业 本科专业: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园林、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农林经济管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消防工程。 植物保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 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研究生专业: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植物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加工工程。 [摘要] 从解放后,我国开始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此工程的实施,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步伐,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填空题(10分,共10题) 名词解释(20分,共4题) 简答题(30分,共6题) 论述题(40分,共2题) 一、绪论 1、生态学的定义(黑克尔):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温度、可利用水、风速、土壤等);生物环境(其它生物对于有机体施加的任何影响,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合作)。 2、论述生态学的几种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1)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 )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 (2)前苏联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1945 )扩展了这个定义,认为生态学研究应该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3)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4)纳乌莫夫(1955,1963 )认为生态学的定义是: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存活、数量以及分布的影响。 (5)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Krebs ,1972)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6)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7)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0dum,1953 ,1959 ,1971 ,1983 )提出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8)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研究重点是自然历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克什卡洛夫; 第二类:研究重点是动物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群落生态学;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纳乌莫夫、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 第三类:研究重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奥德姆、马世骏。 自然历史→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3、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种群: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生态群落:生物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体。群落特征包括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等。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4、生态学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该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其他组织水平,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

1、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着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两个方面。环境和干扰是密切相关的。 3、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受破坏,使基质和物理环境的有效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离散的事件(Pickett,etal. 1985) 4、森林的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和人为干扰(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两大类。 5、以对森林的作用的程度,可将干扰分为:重干扰(major disturbance)和轻干扰(minor disturbance) (Oliver,etal.1990) 以干扰的作用方式来说,可分为:外源干扰(exogenetic disturbance)和内源干扰(endogenous disturbance) 6、森林干扰的生态意义:干扰可影响到森林各个层次的结构动态,以至生存死亡。(1)、从个体角度,干扰表现为对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破坏,使其受到伤害或造成死亡。(2)、从种群来说,干扰影响到种群的发生过程,并因而影响到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结构、遗传结构及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3)、干扰造成森林演替,有时为次生演替,有时为空隙动态。(4)、干扰对环境条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5)、干扰还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7、干扰强度:不同干扰的区别还表现在干扰对生态客体影响程度的大小上。这通常称之为(disturbance intensity),它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一定时间和一定面积上某种干扰因素的物理力;(2)另一种是指某一种干扰因素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8、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和种的构成三个方面。 9、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它是指具有一定植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植物群

高二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二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1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2

1.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所决定的。 2.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⑤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的组成可反映某地区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A(专升本) 一、填空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人为因子和火。 2、国槐与银杏相比为对策种,而与鸡爪槭相比则为对策种。 3、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现象;而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使小群落交互排列在一起就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或群落的。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 二、选择题 1、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A.阳光 B.大气 C.水 D.树木 2、下列太阳辐射光谱中,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是()。 A.红光 B.紫外线 C.绿光 D.红外线 3、下列因子中,()是竹子北移的限制因子。 A.日照时数 B.降水 C.温度 D.湿度 4、生态学中,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被称为()。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在某森林群落更新调查中,共调查了30个样方,其中18个样方出现麻栎幼苗,则麻栎在该群落中更新的频度为( )。 A.0.6 B.0.4 C.60% D.40% 6、与其他3种植物相比,均属于r对策种的植物是()。 A.蒲公英 B.红松 C.杨树 D.柳树 7、下列种群特征中,()属于种间关系? A. 密度效应 B. 等级制 C.利他行为 D.捕食作用 8、群落中的“偶见种”可能是()。 A.优势种 B. 伴生种 C.残遗种 D. 亚优势种 9、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有( )。 A.1% B.2% C.5% D.10% 10、下列情况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倒置的是()。

A.几平方米的草地上生活着几只蝗虫 B.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十只田鼠 D.一株玉米上生活着几十只粘虫 三、判断题 1、生态学提到的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2、苗圃地温度越高,苗木生长量越大。() 3、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与种的数目和种的均匀度无关。() 4、森林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中,幼年的数量比例高,则该种群数量一定是越来越多的。() 5、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的发育是逐渐趋于平衡的。() 四、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主导因子: 3、种群调节: 4、次生演替: 5、生态位 五、简答题 1、森林植物对水分过少的形态和生理适应特征 2、简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特点 3、为什群落层次结构越复杂,生物生产力越高? 4、简答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六、论述题 试以你所熟知的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论述其组成成分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特征。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B(专升本) 一、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因子作用特征包括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和生活因子的不可代替性与可补偿性。

森林生态试卷与答案复习课程

森林生态试卷与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耐荫性生活型生态位生物量 二、简述中国森林植被分区及其主要特点(20 分)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0 分,共 40 分) 1、山地地形因子是如何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分布的? 2、旱生演替我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四、填空(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林内光照条件的特点是:、、、。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3、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分、、三种形式。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分为、、、四种形式。 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主要有、两种。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 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生态位指物种所处地段所有环境条件(空间位置、生物与非生物关系、营养关系等)总和所构成的几维空间结构的综合体。 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二 要求从地理范围、生境特点、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等方面论述我国八大植被区:寒温带针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季雨林区、温带草原区、温带荒漠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的主要特征。 三 1、主要要求以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沟谷宽度几方面论述其对林木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2、要求论述地衣、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群落几个阶段的特点。 四 1、分布不均、强度减弱、时间缩短、光质改变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3、团块、均匀、随机 4、营养、物理、化学、行为 5、草牧食物链、腐屑食物链 森林生态学试题二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38《森林生态学》

838《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时间与总分 闭卷笔试180分钟,总分150分。 二、考试要求 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自然生态现象与过程的观察、分析方法和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实验研究技术,并能运用生态学原理开展林业生态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 (一)理论知识方面 1、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原理:重点掌握主要生态因子与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制,掌握基本概念和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了解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与生态学研究的关系。 2、种群生态学基础:重点掌握种群基本特征和种群动态的基本规律,掌握种间、种内相互作用机制及其生态意义,种群生活史和种群调节理论,了解种群动态与种间相互作用的应用。 3、群落生态学基础:重点掌握群落结构、动态与分类的基本概念与一般规律,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理论,了解群落结构与动态规律的应用。 4、生态系统基础: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结构、能流、物流特征,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及调控机制,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现实意义及我国主要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分布。 5、全球生态学:重点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其森林生态系统响应、生物入侵方式及防止对策、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规划技术。 (二)实践技能方面 1、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自然生态现象与过程的调查与观察实验,掌握一般的调查观察方法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机制的分析方法,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般方法。 2、一般实验技能:通过主要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测定,掌握常用观测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学会一般实验的设计与对比观测技术,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3、综合实践能力:通过生物群落中种间关系、生境条件、群落结构、演替、分类的综合实验,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初步方法和多因子综合分析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学会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从事农林生态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技能。 三、考试内容 第1章绪论 1.1 生态学及其研究范畴 1.1.1 生态学的定义 1.1.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1.1.3.生态学分支学科 1.2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1.2.1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1.2.2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次解释 1. 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 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 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 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 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 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 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大 气温度和湿度。 4.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 4 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 1.5 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1.5 分)。 6. 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 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7. 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 4 分)。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的害虫往往是r 对策种,它们的扩散能力强,容易造成极大的危害,控制该类害虫的有效手段是喷洒农药,或选择更为极端的r 对策种实行生物防治;而K 对策种增长率低,个体大,数量增加缓慢,造成损失一般较小,对于此类害虫可使用改变害虫稳定环境的方法( 3 分)。 对于林木来说,r 对策种生长迅速,但生长速度下降快,宜用来培育短轮伐期的小径材,同时宜实行皆伐和全光更新;K 对策种幼年阶段生长缓慢,但生长期长,个体大,适于相对稳定的条件,因此应采用长轮伐期,培育大径材,同时宜采用择伐和林下更新( 3 分)。9.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 答: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总是趋向于内部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使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处于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 4 分),所谓负反馈是指某一过程的结果反过来抑制这一过程的进行的现象( 3 分)。如,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草食动物的数量是相对平衡的,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草食动物数量增加后,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草原生产力的下降,而这又反过来会导致草食动物数量的下降,草食动物数量下降则会促进草原生产力的恢复。最后,经过若干次调整,动物数量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重新达回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 森林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其特征。 ①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窄。 ②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宽。 ③在一个层内互相排斥,但是不同层之间缺乏关联。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论述题[8]汇总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 3、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5、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6、论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

森林生态学复习材料2

森林生态学 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4.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5.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6.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7.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生态适应:植物适应于变化了的环境,在形态上、生理生化特性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树种的耐阴性:指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林冠庇荫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11.耐阴树种:能忍受强光,在遮阴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并完成更新。有些强耐荫性植物,只能在遮阴下才能更新。 阳性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或强光度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并完成更新,不能在遮阴条件下更新。 12.耐旱树种:能够在干旱条件下长期忍受水分不足,并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 13.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植物节律。 14.有效积温:指植物机能得以进行的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总和。 15.阳性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马尾松、桉树、相思等。 16.三基点温度:温度是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生物对于温度的变化均有一定的适应幅度,通常可以分为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在生态学上称为三基点,此时的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 17.酸雨:PH值<5.6的所有大气降水,也叫酸沉降 18.粗糙死地被物: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死地被物较多,C/N比较高,真菌多,细菌少,呈酸性 19.柔软死地被物:已分解凋落物比例大,C/N比低,真菌少,细菌多,呈弱酸或中性反应 20.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1.动态生命表:是跟踪同一时间出生的种群的死亡或成活的动态过程而编制的表 22.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限时的年龄结构调查,由此编制的表 23.竞争:指同种或异种的两个或更多个体间,由于它们的需求或多或少地超过了当时的空间或共同资源供应状况,从而发生了对于资源和空间的争夺,这种现象叫做竞争 24.密度效应: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 25.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在相关种群间的功

《森林生态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森林生态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耐荫性: 2.生活型: 3.生态位: 4.生物量: 二、简述中国森林植被分区及其主要特点(20 分)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山地地形因子是如何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分布的?

2、旱生演替我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四、填空(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林内光照条件的特点是:。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3、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分三种形式。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分为四种形式。 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主要有两种。

森林生态学参考答案 一、 1.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2.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3.生态位指物种所处地段所有环境条件(空间位置、生物与非生物关系、营养关系等)总和所构成的几维空间结构的综合体。 4.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二 4.要求从地理范围、生境特点、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等方面论述我国八大植被区:寒温带针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季雨林区、温带草原区、温带荒漠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的主要特征。 三 1、主要要求以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沟谷宽度几方面论述其对林木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2、要求论述地衣、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群落几个阶段的特点。 四 1、分布不均、强度减弱、时间缩短、光质改变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3、团块、均匀、随机 4、营养、物理、化学、行为 5、草牧食物链、腐屑食物链

林学专业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考试重点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次解释 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 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 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 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 生活在一起,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 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 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 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1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内部化学元素的交换,其空间范围一般不大,植物在系 统内就地吸收养分,又通过落叶等归还同一个地方。 13.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4.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 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15.生物量金字塔:表示各营养级生物体的生物量的金字塔图形叫生物量金字塔。 16.动态生命表:是跟踪同一时间出生的一个种群的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 制的表。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 17. 森林群落交错区:当两个不同森林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地区,通称为森林群落交错地区。 18. 生物量:在单位面积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 19.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 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