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复习材料2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一、名次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
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森林生态复习资料课稿
一、名词解释(6个)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次生演替:又称为异发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森林生态学:具体指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特征的现象。
次生林:经次生演替重新恢复的森林群落。
次生裸地:是植物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
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二、填空(20空)1.生态金字塔有: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三种。
2.我国高等植物有32800余种,木本植物8000余种,乔木2000余种。
3.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3)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4.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Field approach(野外生态方法)、Experimental approach(人工控制实验方法)、Theoretical approach(理论研究方法)5.森林生态的概念由 Arthur Transley提出的。
6.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减少和单方向性。
8.森林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等三种类型。
9.森林土壤具有其他土壤不具备的三种成土因素:森林死地被物、林木根系和依靠森林生存的特有生物。
10.种间关系基本类型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中性作用:附生对抗:竞争,寄生,捕食,草食,抗生。
11.死地被物的分层:凋落物层(L层)、半腐层(F层)、腐殖层(H层)。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绪论部分1、森林生态学(3):具体指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不但研究森林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关注气候、地理、土壤以及其他有机体等。
2、生态学(1):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包括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研究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多度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因子,植物群落分布的决定因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森林:是天然的或者为生产木材及其他木产品、为保护环境及游憩等而经营的木本植物群落;森林应该具有一定的面积、密度、高度和生产力,更重要的是森林中的各种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生物成分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各种生态关系和能量过程发生必然的联系,形成森林生态系统。
4、种群:指栖息在同一块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5、群落:指栖息在同一块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有机结合的复合体。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问答题:1、生态学的4个层次?即: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第二章、森林环境1、什么是生态因子,如何分类?生态因子(17):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所以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
根据其性质、特征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6大类:(1)气候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因子。
(2)土壤因子:指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营养状况等,如土壤的深度、结构、PH、盐碱地和肥力等。
(3)地形因子:指地表特征,如地形起伏、山脉走向、海拔、坡度和坡向等(4)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及寄生等。
(5)火因子:指林火行为特征对森林生物所长生的各种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和其他生态因子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如火强度、火焰强度、蔓延速速等。
森林生态复习资料2
54.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容纳生物种数越多的现象
55.外来物种: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传入其源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理区域,并在那里定殖,建立自然种群,这种生物就是外来物种
1.森林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a.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b.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c.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d.森林能够有效防止土壤流失和退化。e.森林可以涵养水源。f.森林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荒漠化。g.森林能够缓解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循环。h.森林能够防火减灾,保护农牧业稳产高产。
16.生态型:同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通过遗传性被固定下来,形成在生态特性上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群类型。
17.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8.捕食者的功能反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捕食者可以捕获更多的猎物或可以较快的捕获猎物,直到最大,这种现象叫捕食者的功能反应
6.森林对水分调节作用:a.林冠截留:林外降水量减去林内降水量为林冠截留量 b.入渗土壤的水:林地入渗率高,减少地表径流量 c.蒸发散:森林覆盖使到达土壤表面的能量减少,所以林内地表蒸发较无林地显著减少 d.地表径流:林地死地被物能吸收大量降水,使地表径流有所减少;森林土壤疏松、孔隙多、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水分容易被吸收和入渗。e.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起到蓄存降水、补充地下水和缓慢进入河流和水库、调节河川径流量、在枯水期仍能维持一定量的水位作用。
14.结合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说明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分别具有什么特征:
819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819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替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森林中各种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关键的森林生态学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复习这一重要学科。
森林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占据了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它由各种生物群落、土壤、水体和大气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
森林由不同的植物组成,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这些植物在空间上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如森林冠层、亚冠层和灌木层。
每一层次都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功能。
例如,森林冠层由高大的乔木组成,它们能够吸收阳光并提供栖息地给其他生物。
亚冠层和灌木层则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其次,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这种作用对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至关重要。
此外,植物还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维持土壤的稳定性。
森林中的动物则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赖,形成复杂的食物关系。
例如,食草动物依赖于植物为食物来源,而食肉动物则依赖于食草动物为食物来源。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也是森林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演替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变化过程,从最初的草地或裸地到最终形成成熟的森林。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
演替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群落会相继出现和消失,直到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这个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和种子传播等。
了解演替规律有助于我们预测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除了结构、功能和演替规律,森林生态学还涉及到一些其他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例如,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个体生态:研究构成森林的各种林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种群生态:研究森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生态学的的定义:是研究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态学的分类1 )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对生物个体的影响以及生物个体对环境产生的反应,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一致。
2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存在率和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调节。
3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群落中各种群间的关系,群落的自我调节的演替等。
(群落是指多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聚集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组成的一个整体。
)4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生物环境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景观生态学以多个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规划管理的科学。
它具有综合性。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2.研究手段的更新3.研究范围的扩展生态学前沿科学领域与热点问题(1)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机制(2)生态系统服务(3)生态健康与生态修复(4)全球变化(5)生态环境变迁与重大疫病和人群健康效应(6)转基因生物释放的生态效应(7)生态入侵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以下哪个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A. 水分B. 温度C. 光照D. 土壤答案:D. 土壤2.森林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具有以下哪些重要功能?(可多选)A. 碳循环B. 水循环C. 气候调节D. 生物多样性维护答案:A. 碳循环、B. 水循环、C. 气候调节、D. 生物多样性维护3.森林的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之间通过何种过程相互联系?A. 光合作用B. 蚀变作用C. 分解作用D. 循环作用答案:D. 循环作用4.以下哪个层次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单位?A. 林分B. 森林C. 植物单株D. 叶片答案:A. 林分5.下列哪种动植物是森林群落的典型代表?A. 熊猫B. 长颈鹿C. 铁杉D. 秧鸡答案:C. 铁杉第二部分:填空题1.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森林群落、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2.森林动态是指森林在不同____和不同____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答案:时间、空间3.____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群的自发变化过程。
答案:演替4.森林土壤是从地表向下发展而形成的,通常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从上到下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枯枝层、腐殖层、矿质土层、基岩层5.大气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森林生态系统:____、____和____。
答案:降水、大气沉降、风传入第三部分:简答题1.解释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说明其组成要素。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由森林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其组成要素包括森林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以及大气、水体、土壤和光照等非生物因素。
2.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路径。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路径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开始的。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质。
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化学能。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复习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森林与环境(Forests and Environment)环境的概念: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合。
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
2.2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2.2.1 生态因子的概念: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2.2 生态因子分类(按生态因子性质分):气候因子:光、温、水、气等。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理化性质等。
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
生物因子: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
人为因子:利用、改造、破坏等。
2.2.3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不可孤立性、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
非等价性: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性。
不可代替性和互补性。
阶段性。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2.2.5 稳定平衡的特征自然界生态系统总是趋向于保持一定的内部平衡关系,使系统内各成分间完全处于相互协调的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内的负反馈机制是达到和维持平衡或稳定的重要途径。
例如:森林的自然稀疏过程;昆虫数量与食物的供应2.3.3.1光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饱和点: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逐渐减慢,最后不再随光强而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恰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2.3.3.1 光强对形态的影响2.3.3.2 树种的耐荫性树种耐荫性:是指其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林冠庇荫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鉴别耐荫性的主要依据:林冠下能否完成更新过程和正常生长。
影响树种耐荫性的因素:❑年龄:随着年龄增加,耐荫性逐渐减弱❑气候:气候适宜时,树木耐荫能力较强❑土壤:湿润肥沃土壤上耐荫性较强2.4.2.2 积温: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
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它才能生长发育。
这个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温度。
植物在某个或整个生育期内的有效温度总和,称作有效积温。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定稿)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定稿)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2、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3、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4、异株克生:指植物的根、芽、叶和花等排放出的生物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抑制和对抗作用或者某些有益的作用。
5、建群种:指在创造群落特有环境条件以及引起群落种类组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种。
6、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7、生态型:指同种植物的不同立体由于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在生理、生态和形态方面各异的类型形态。
8、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形成的群落与环境的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0、自然稀疏:指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林龄增大和林木生长而出现的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11、竞争:指植物不同个体间为利用环境的能量和资源而发生的相互关系。
12、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13、物候:指植物生长期适应于一年中的寒暑节律性变化而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14、生物圈:指生物生存着的岩石圈、土壤圈、大气圈、水圈的总称。
15、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人为排放的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定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来成分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并对人的健康、生物的生长、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发生危害的条件。
16、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食关系所形成的网状结构。
17、自然整枝:当林分密度较大时,随林木生长树冠下部枝条因光照不足而枯死的现象。
18、郁闭度:指树冠郁闭的程度,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19、有效积温:植物某一发育时期或全部生长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最新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解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5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16阿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17适应: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能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五指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五指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的科学。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 yramidPyramid:能量锥体,生物量锥体和数量锥体的总称体的总称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饱和时的的光照强度。
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饱和时的的光照强度。
群落交错区Eco-tone:当两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群落Community:植物群落是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森林群落即具有一定树木种类组成的植物群体。
合体。
森林群落即具有一定树木种类组成的植物群体。
食物链Food Chain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顺序重要值Important Value:用来表示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相对密度++相对频度重要值==相对密度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重要值基盖度)基盖度)高斯假说Gause Hypothesis :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钟被淘汰。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
(3)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影响:
当使短波光占优势并增多氮素营养时,促使碳素朝向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当提高光强度并使长波光占优势时,碳素向糖类的转变的过程加强,从而促进糖类的合成。
2.3.3太阳辐射强度的生态效应
太阳辐射以光谱组成、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影响森林植物。
温度与伤害
低温危害
1.寒害:又称冷害,指气温降至0度以上植物所受到的伤害。
热带、亚热带植物,在气温0-10度左右就能受到寒害。
原因:低温造成植物代谢紊乱,膜性改变和根系吸收力降低等。
2.冻害: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
原因:冰点以下,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导致细胞失水而死亡。
3.冻举:又称冻拔。土壤反复冻融,使树苗被完全拔出土壤。是寒冷地区更新造林的危害之一。多发生在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地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
2.4.1.2温度变化规律
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空间变化决定与纬度、水陆分布和海拔
•时间变化有昼夜、季节和长期变化。
温度的空间变化
纬度:影响太阳入射高度角、昼夜长短、太阳辐射量。随着纬度增高,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步降低。
海陆分布:影响气团移动方向。
地形和海拔
逆温:在对流层内,有时上层空气比接近地面的空气更暖。
林业上,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或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保持、调整森林结构和提高光合强度
具体做法:广泛提高森林覆盖率,在森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保证森林的适宜密度和叶面积指数,以充分利用光能。
森林经营活动中较易控制的是光强。
森林植物对光照强度具有适应性。
林业上,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2.4温度因子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什么是森林?我国林业部门提出的森林定义为:面积大于或等于0.667hm2的土地、高度可以达到2m或以上、郁闭度等于或大于0.2,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达到以上标准的竹林、天然林或人工幼林,两行以上、行距小于或等于4m或树冠幅度等于或大于10m的林带以及特定的灌木林3.什么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具体指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二章森林环境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什么是生态因子,如何分类?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分类:(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特征及作用方式。
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人为因子(2)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
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根据有机体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和适应性特点,将变动生态因子分为三类:第一周期性因子、次生性周期性因子、非周期性因子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森林环境中各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不论有多么重要,它的作用只能在与其他因子的配合下才能表现出来。
(2)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诸多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并非是等价的,总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相应发生变化。
(3)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对生物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
大学《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1、生态学:指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生态因子的分类:(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气压等(2)土壤因子——土壤的理化性质等(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4)生物因子--捕食,共生,寄生,竞争等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人为因子--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发展、破坏过程中的作用及环境污染的危害作用。
另有分类: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2、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有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4、阶段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往往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5、直接作用性和间接作用性。
许多地形因子如地形起伏、坡向、坡位、海拔以及纬度对植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光照、温度、雨量、风速、土壤性质等,对植物产生间接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和环境生态关系发生变化。
主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光(光谱成分,光强,日照时长,影响因素),温度(极端温度的伤害),水分(植物对水的适应,森林水分平衡),地形(如坡向、坡位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与森林)4、适应:有机作物具有的任何有助于其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生殖的应为,形态或生理上的可遗传的特征。
5、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所集中的部位,包括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上层和大气圈下层。
种群: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同种生物个体集合。
森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P56页1、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答:决定某种生物分布区的因子,绝不仅限于温度因子。
但它是制约生物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温度制约着生物的生长发育,而每个地区又都生长、繁衍着适应于该地区气候特点的生物。
(1)一般来说,温暖地区生物的种类多,寒冷地区生物的种类较少。
(2)温度随着纬度、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而有明显变化。
从赤道向极地随温度递减,可以成几个气候带。
由于各带内温度条件的不同,分布有相应的树种和森林类型。
(3)寒温带处于大兴安岭北部,天然分布着寒温带针叶林,即我国面积最大的兴安落叶松林。
(4)中温带范围很大,从东北地区一直向西延伸到新疆。
天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
(5)暖温带位于黄淮海、渭河、汾河流域及南疆地区。
气候较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为500~900㎜,天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6)亚热带位于滇北、贵州、汉水上游及长江中下游;滇中、川鄂湘黔、四川盆地、长江上游河谷及长江以南等地;滇南、桂西、闽南、珠江流域及台湾中北部。
天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7)热带位于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岛南部,以及西、中、南沙群岛等地区,日平均气温≥10℃天数为365天,≥10℃积温>10000日度,1月平均气温>26℃。
分布有热带雨林和季雨林。
(8)高原寒带位于唐古拉山与昆山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4800~5100m。
并以固态降水为主,本带是全国夏季温度最低的地区,植被为高寒荒漠草原。
(9)高原亚寒带位于冈底斯山以北的南羌塘地区、青海南部及祁连山区。
植被为高寒草原。
(10)高原温寒包括西藏阿里地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藏东峡谷区、川西山地、青海中部及柴达木盆地。
生有山地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植被(11)高原亚热带和热带北缘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翼低山地区,海拔2500m 以下,降水充沛。
分布有季雨林和雨林。
各森林类型和树种,都分布在一定的气候区内,如杉不过淮水,樟不过长江,马尾松北界不过华中区,榕树在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8℃的地方不能生长,主要是受低温的限制。
森林生态复习资料
起源的林1、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着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两个方面。
环境和干扰是密切相关的。
3、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受破坏,使基质和物理环境的有效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离散的事件 (Pickett ,etal. 1985)4、森林的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 (natural disturbance )和人为干扰(anthropogenicdisturbance ) 两大类。
5、以对森林的作用的程度,可将干扰分为:重干扰(major disturbance)和轻干扰(minordisturbance) (Oliver ,etal.1990)以干扰的作用方式来说,可分为:外源干扰(exogenetic disturbance )和内源干扰(endogenous disturbance )6、森林干扰的生态意义:干扰可影响到森林各个层次的结构动态,以至生存死亡。
(1)、从个体角度,干扰表现为对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破坏,使其受到伤害或造成死亡。
(2)、从种群来说,干扰影响到种群的发生过程,并因而影响到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结构、遗传结构及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
(3)、干扰造成森林演替,有时为次生演替,有时为空隙动态。
(4)、干扰对环境条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干扰还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7、干扰强度:不同干扰的区别还表现在干扰对生态客体影响程度的大小上。
这通常称之为(disturbance intensity ),它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一定时间和一定面积上某种干扰因素的物理力;(2)另一种是指某一种干扰因素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8、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 (vertical structure )、水平结构 (horizontal structure )和种的构成三个方面。
9、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 ):它是指具有一定植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植物群落划分的一个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4.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5.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6.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7.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生态适应:植物适应于变化了的环境,在形态上、生理生化特性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树种的耐阴性:指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林冠庇荫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11.耐阴树种:能忍受强光,在遮阴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并完成更新。
有些强耐荫性植物,只能在遮阴下才能更新。
阳性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或强光度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并完成更新,不能在遮阴条件下更新。
12.耐旱树种:能够在干旱条件下长期忍受水分不足,并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
13.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植物节律。
14.有效积温:指植物机能得以进行的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总和。
15.阳性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
马尾松、桉树、相思等。
16.三基点温度:温度是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生物对于温度的变化均有一定的适应幅度,通常可以分为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在生态学上称为三基点,此时的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17.酸雨:PH值<5.6的所有大气降水,也叫酸沉降18.粗糙死地被物: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死地被物较多,C/N比较高,真菌多,细菌少,呈酸性19.柔软死地被物:已分解凋落物比例大,C/N比低,真菌少,细菌多,呈弱酸或中性反应20.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21.动态生命表:是跟踪同一时间出生的种群的死亡或成活的动态过程而编制的表22.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限时的年龄结构调查,由此编制的表23.竞争:指同种或异种的两个或更多个体间,由于它们的需求或多或少地超过了当时的空间或共同资源供应状况,从而发生了对于资源和空间的争夺,这种现象叫做竞争24.密度效应: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25.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在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26.优势种:指群落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较高的种。
27.生活型:植物对环境条件适应后在生理、结构尤其是外貌形态上的一种具体反应,是不同植物对当地综合生态系统条件长期趋同适应的结果28.生活型谱:统计某个地区或某个植物群落内各种生活型种类的数量对比关系。
29.森林群落30.建群种: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31.重要值:是用来表示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指标32.优势度:指衡量一个物种在群落的地位和生态作用的大小程度。
33.森林群落演替:一个森林群落被另一个具有不同特性的森林群落所更替的现象34.顶级群落: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最后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阶段,称之为顶级群落35.进展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种类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向所在区域内结构最复杂、稳定性最高的群落发展的过程。
36.逆行演替: 在外力的作用下,群落朝结构简单,稳定性下降的方向退化的过程。
37.生态系统:一定地段上,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功能38.食物链: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进行传递,生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能量传递关系叫做食物链39.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种和40.生态金字塔:每个营养级有机体的数量或者是能量或者是生物量,按营养级的顺序依次排列,描制成的图形称为生态金字塔4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达到相对协调、相对稳定的状态。
42.森林群落:指在一定地段上,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该地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所形成的有规律的组合。
问答题1.如何理解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在诸多生态因子中,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的关键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①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如果说生态因子的变化超过了他的适应范围,就会抑制植物生长②限制因子是随着植物的种类发育阶段而变化的③限制因子不是绝对的而能通过认为措施清除的。
2.如何理解适地适树?3.有效积温在实践中的作用、计算及其应用?有效积温是指植物机能得以进行的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总和。
(亚热带生物学零度10℃、热带15℃、温带5℃、亚温带0℃)。
公式:A= n*(t-B)A___有效积温量n---时间(天)t---日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应用:①引种上②预测农时节令6℃,指导生产实践4.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光能利用率是植物生产有机物所固定的光能与照射的叶面上光能之比途径:1、提高林木群体光能利用率2、选育高光合效率和低呼吸的品种,提高个体光合效率具体措施:1、合理密植2、营造混交林是提高光辐射利用的有效途径3、开展林农复合经营4、调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光、温、水、肥等生态因子,以提高光合效率5、科学选中、育苗,选择和培育高光效的优良树种进行繁殖和推广5.耐阴性树种的鉴别?①测定最低需光量②天然更新及林分稳定性③林冠形态④自然整枝,林木分化⑤生物学特性(生长快慢、开花早晚、寿命长短)⑥生态学特性(需光照、需肥性、需湿性、需温性大小)⑦覆盖法实验⑧叶面积指数法⑨注意事项:同立地条件、同年龄、同时间测定6.南种北移与北种南移哪种更易存活,为什么?7.耐旱树种通过哪些途径来适应干旱?耐旱树种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另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8.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理论依据?森林具有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①林冠对水分得截留,避免了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有利于水分的下渗②林内枯枝落叶层能吸收大量降水③森林土壤疏松,孔隙多,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水分容易被吸收和入渗④森林各种植物、地被物对降水的阻挡,使水分流动缓慢,促进水分下渗,减弱地表径流⑤森林植物纵横交错的庞大根系网络对土壤的固结作用,提高了森林土壤的抗刷地能力9.根系对土壤的影响?①对营养物质的循环(积累和消耗)起重要作用。
根系将淋溶到下层的营养元素吸收到组织中,并随着凋落物补充给上层土壤②各种类型的根系以相当大的幅度和深度固持土体,起着抗风、保土、固土的作用③根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根系分泌物,是土壤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又可提高某些养分有效性,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④残落在土壤中的死根系是深层土壤中重要的有机质来源。
死亡细根每年都向死地被物提供新的有机质,促进良好土壤结构形成10.坡向的生态意义?(具体问题可能记错了,有记得改下)11.种群年龄结构有几种类型及其特点?(1)增长型种群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年幼个体除了代替死去的老年个体外还有剩余,因此种群将继续发展壮大。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稳定型种群锥体形状和老、中、幼比例介于增长型和下降型两类之间,现实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3)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
种群中幼体的比例少而老体的比例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处于衰亡过程中。
12.森林群落动态研究方法及分析?13.种群分布的类型?最常见的是哪种,它的意义何在?⑴随机分布:彼此独立的个体,各自在空间都是随机地定位,或者个体分布完全取决于机会⑵均匀分布:种群个体呈等距的规则分布⑶集群分布:种群个体呈成群、成簇或成斑块状的集聚(最常见)14.柔软死地被物的生态意义?15.种群增长模型有哪些及其它们的生态学意义?材料逻辑斯蒂16.种群适应对策有哪些,其中生态适应对策中K对策与R对策有何不同?材料K对策与R对策、c-s-r对策①r对策种群个体小,寿命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后代不注意其质量,更多的是考虑其数量,适应性强,不易灭绝②k对策种群的特征是个体大,寿命长,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的竞争能力,对每个后代的巨大投资17.何为重要值?应用于哪些领域的群落调查?如何计算?⑴定义:是用来表示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指标⑵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显著度))/3相对多度:某一个种多度/所有种多度相对频度:某一个种频度/所有种频度相对优势度:某个种的胸高断面积/全部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18.了解群落生活型的意义何在?19.群落成层意义何在?解:⑴定义:森林植物按空间高度或土壤深度的空间配置,形成群落的层次⑵划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层间植物⑶意义:一方面它缓和了植物之间争夺光、水分、矿物营养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植物的层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资源环境的能力20.单元顶级与多元顶级学说的异同点?答:单元顶级1认为一个气候区只有一个顶级,这个顶级是这个气候条件适应的生物群落2这个演替无论一个气候区有多少个演替系列,有多少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只要给足够的时间,都能达到适应这个气候的生物群落3如果一个气候出现不同的生物群落,可以用演替系列的先后顺序来描述顶级,后顶级。
多元顶级1认为一个气候区不可能只有一个气候顶级2如果一个了达到相对稳定,可以自我繁殖,并终结了演替过程,就可称为顶级群落3一个气候区气候顶级外还可能有土壤顶级,地形顶级及多元顶级21.森林群落的演替?22.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特征及其功能?23.营造混交林的生态意义?24.什么叫生态平衡,如何运用来指导林业生产实践问题?(四方面来回答:定义,理论精髓,不平衡的现象,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