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一、名次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

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森林生态复习资料课稿

森林生态复习资料课稿

一、名词解释(6个)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次生演替:又称为异发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森林生态学:具体指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特征的现象。

次生林:经次生演替重新恢复的森林群落。

次生裸地:是植物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

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二、填空(20空)1.生态金字塔有: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三种。

2.我国高等植物有32800余种,木本植物8000余种,乔木2000余种。

3.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3)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4.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Field approach(野外生态方法)、Experimental approach(人工控制实验方法)、Theoretical approach(理论研究方法)5.森林生态的概念由 Arthur Transley提出的。

6.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减少和单方向性。

8.森林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等三种类型。

9.森林土壤具有其他土壤不具备的三种成土因素:森林死地被物、林木根系和依靠森林生存的特有生物。

10.种间关系基本类型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中性作用:附生对抗:竞争,寄生,捕食,草食,抗生。

11.死地被物的分层:凋落物层(L层)、半腐层(F层)、腐殖层(H层)。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绪论部分1、森林生态学(3):具体指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不但研究森林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关注气候、地理、土壤以及其他有机体等。

2、生态学(1):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包括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研究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多度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因子,植物群落分布的决定因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森林:是天然的或者为生产木材及其他木产品、为保护环境及游憩等而经营的木本植物群落;森林应该具有一定的面积、密度、高度和生产力,更重要的是森林中的各种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生物成分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各种生态关系和能量过程发生必然的联系,形成森林生态系统。

4、种群:指栖息在同一块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5、群落:指栖息在同一块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有机结合的复合体。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问答题:1、生态学的4个层次?即: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第二章、森林环境1、什么是生态因子,如何分类?生态因子(17):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所以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

根据其性质、特征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6大类:(1)气候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因子。

(2)土壤因子:指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营养状况等,如土壤的深度、结构、PH、盐碱地和肥力等。

(3)地形因子:指地表特征,如地形起伏、山脉走向、海拔、坡度和坡向等(4)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及寄生等。

(5)火因子:指林火行为特征对森林生物所长生的各种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和其他生态因子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如火强度、火焰强度、蔓延速速等。

《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订本考试大纲。

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一)生物与环境掌握太阳辐射、温度、水分、土壤、地形、风、林火等的相关概念、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其的适应,理解太阳辐射光谱和辐射强度的生态效应、光周期现象以及光因子在森林生态中的重要性;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温度与植物分布的关系;植物对水分过多和不足的适应、森林的水分平衡、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水分和森林生态的关系;林木根系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和土壤的生态意义;以及森林经营对土壤的影响;风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种群生态学掌握种群、种群密度、生命表、种群调节和生态对策等基本概念,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非密度制约因素和密度制约因素、林分种群调节理论、种群的各种生态对策以及种群生态在森林经营中的重要性。

(三)群落生态学掌握生物群落、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种间竞争、生态位、丰富度、均匀度、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等基本概念,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掌握有关群落的两个不同观点;群落的发生过程、发生途径;演替的原因;演替顶极学说;生态系统功能在演替中的变化;森林演替模型;森林群落演替实例。

(四)生态系统掌握生态系统、群丛、群系、林型、优势种、建群种、生态平衡等基本概念及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功能、生态系统结构、平衡失调原因、生态平衡的维护与恢复等。

(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掌握能量的基本概念及生物能量的来源;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能量流动的研究方法、以能量为依据的生态系统分类等。

(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掌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生产、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循环的三种基本形态;碳、氮、磷三种主要元素的循环过程;生物生产力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819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819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819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替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森林中各种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关键的森林生态学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复习这一重要学科。

森林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占据了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它由各种生物群落、土壤、水体和大气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

森林由不同的植物组成,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这些植物在空间上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如森林冠层、亚冠层和灌木层。

每一层次都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功能。

例如,森林冠层由高大的乔木组成,它们能够吸收阳光并提供栖息地给其他生物。

亚冠层和灌木层则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其次,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这种作用对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至关重要。

此外,植物还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维持土壤的稳定性。

森林中的动物则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赖,形成复杂的食物关系。

例如,食草动物依赖于植物为食物来源,而食肉动物则依赖于食草动物为食物来源。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也是森林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演替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变化过程,从最初的草地或裸地到最终形成成熟的森林。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

演替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群落会相继出现和消失,直到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这个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和种子传播等。

了解演替规律有助于我们预测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除了结构、功能和演替规律,森林生态学还涉及到一些其他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例如,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个体生态:研究构成森林的各种林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种群生态:研究森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生态学的的定义:是研究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态学的分类1 )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对生物个体的影响以及生物个体对环境产生的反应,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一致。

2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存在率和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调节。

3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群落中各种群间的关系,群落的自我调节的演替等。

(群落是指多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聚集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组成的一个整体。

)4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生物环境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景观生态学以多个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规划管理的科学。

它具有综合性。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2.研究手段的更新3.研究范围的扩展生态学前沿科学领域与热点问题(1)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机制(2)生态系统服务(3)生态健康与生态修复(4)全球变化(5)生态环境变迁与重大疫病和人群健康效应(6)转基因生物释放的生态效应(7)生态入侵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知识交流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知识交流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解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5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16阿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17适应: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能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森林生态学考研大纲

森林生态学考研大纲

《森林生态学》考研大纲第一章 绪论了解森林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和内容、任务。

了解森林生态学与各专业的关系,如何学好森林生态学?第二章森林与环境1.森林、环境的概念与类型基本概念:森林、环境、森林环境了解环境的类型2.生态因子作用了解生态因子的分类,掌握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及其作用的基本规律3 光因子基本概念: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耐荫树种、喜光树种、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重点掌握内容:太阳辐射光谱和辐射强度的生态效应和光周期现象以及光因子在森林生态中的重要性。

了解内容:太阳辐射特性及时空变化。

4. 温度因子基本概念:最适温度、积温、寒害、冻害、冻拔、生理干旱、根颈灼伤。

重点掌握内容: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温度与植物分布的关系。

了解内容:温度的时间和地理变化、温度因子在森林生态中的重要性。

5. 水分因子基本概念:水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重点掌握内容:植物对水分过多和不足的适应、森林的水分平衡、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水分和森林生态的关系。

了解内容:不同形态水及其生态意义、水分条件对植物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6.土壤因子基本概念:凋落物层、半腐层、腐殖层、细根周转。

重点掌握内容:森林土壤的成土因素,林木根系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土壤的生态意义以及森林经营对土壤的影响。

了解内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肥力。

7. 风因子重点掌握内容:掌握风对植物的影响和植被对风的作用。

了解内容:风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风对森林生态的重要性。

8 火因子和地形因子重点掌握内容:火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的适应和地形因子的生态意义。

了解内容:火的类型和发生条件、火对土壤影响、森林火灾的等级划分;地形概念。

第三章 森林种群基本概念:种群、种群密度、生命表 、种群调节、种群的生态对策。

重点掌握内容: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非密度制约因素和密度制约因素、林分种群调节理论、种群的各种生态对策以及种群生态在森林经营中的重要性。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五指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五指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的科学。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 yramidPyramid:能量锥体,生物量锥体和数量锥体的总称体的总称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饱和时的的光照强度。

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饱和时的的光照强度。

群落交错区Eco-tone:当两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群落Community:植物群落是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森林群落即具有一定树木种类组成的植物群体。

合体。

森林群落即具有一定树木种类组成的植物群体。

食物链Food Chain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顺序重要值Important Value:用来表示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相对密度++相对频度重要值==相对密度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重要值基盖度)基盖度)高斯假说Gause Hypothesis :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钟被淘汰。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什么是森林?我国林业部门提出的森林定义为:面积大于或等于0.667hm2的土地、高度可以达到2m或以上、郁闭度等于或大于0.2,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达到以上标准的竹林、天然林或人工幼林,两行以上、行距小于或等于4m或树冠幅度等于或大于10m的林带以及特定的灌木林3.什么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具体指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二章森林环境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什么是生态因子,如何分类?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分类:(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特征及作用方式。

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人为因子(2)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

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根据有机体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和适应性特点,将变动生态因子分为三类:第一周期性因子、次生性周期性因子、非周期性因子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森林环境中各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不论有多么重要,它的作用只能在与其他因子的配合下才能表现出来。

(2)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诸多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并非是等价的,总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相应发生变化。

(3)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对生物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

大学《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大学《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1、生态学:指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生态因子的分类:(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气压等(2)土壤因子——土壤的理化性质等(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4)生物因子--捕食,共生,寄生,竞争等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人为因子--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发展、破坏过程中的作用及环境污染的危害作用。

另有分类: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2、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有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4、阶段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往往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5、直接作用性和间接作用性。

许多地形因子如地形起伏、坡向、坡位、海拔以及纬度对植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光照、温度、雨量、风速、土壤性质等,对植物产生间接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和环境生态关系发生变化。

主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光(光谱成分,光强,日照时长,影响因素),温度(极端温度的伤害),水分(植物对水的适应,森林水分平衡),地形(如坡向、坡位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与森林)4、适应:有机作物具有的任何有助于其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生殖的应为,形态或生理上的可遗传的特征。

5、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所集中的部位,包括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上层和大气圈下层。

种群: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同种生物个体集合。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概念: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e.haeckel,1866)。

2.生物圈:生态学研究的最高组织层次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和所有适合生物居住的地方。

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所有水圈和大气的下层。

3.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的综合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动物、微生物等生物。

它具有一定的密度,占据相当大的空间,并对周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郁闭度指标:0.2?面积指标:0.067hm24.生态学研究的方法野外研究:优势:直接观察,获取自然状态下的数据;缺点:不容易重复。

实验研究: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使用的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通常与野外自然状态不同。

数学模型研究:优点: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与客观实际距离甚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出错。

第二章森林与环境(forestsandenvironment)了解森林和环境的概念掌握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特征、能量环境掌握以光补偿、光饱和、生理辐射和光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掌握树种耐阴性概念、鉴别方法、影响因素与温度有关的生态学概念(低温、物候、有效低温、最适低温度和生理时间)掌握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分布影响(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掌握物质的环境(水、土壤等)与水有关的生态学概念--生态因子以水为主的植物类型――旱生植物的特点生物抵抗干旱的方式土壤生物与植物(菌根、根际细菌)的关系风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风的适应了解火的类型以及火对生物(包括生物群落)的影响掌握大地型对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秦岭、天山)2.1森林和环境的概念和类型2.1.1森林的概念:指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动物、微生物,占据相当大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复合体。

2.1.2环境的概念: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合。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复习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复习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森林与环境(Forests and Environment)
环境的概念: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合。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维持生命活 动的物质和能量。
2.2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2.2.1 生态因子的概念: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 影响的环境要素。 2.2.2 生态因子分类(按生态因子性质分) : 气候因子:光、温、水、气等。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理化性质等。 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 生物因子: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 人为因子:利用、改造、破坏等。 2.2.3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不可孤立性、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 非等价性: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性。 不可代替性和互补性。 阶段性。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2.2.5 稳定平衡的特征 自然界生态系统总是趋向于保持一定的内部平衡关系,使系统内各成分间完全处于相互协 调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内的负反馈机制是达到和维持平衡或稳定的重要途径。 例如:森林的自然稀疏过程; 昆虫数量与食物的供应 2.3.3.1 光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 结构特征 生态系统 生物成分:生产者(producers) 、消费者(consumers) 、还原者(decomposers) 非生物环境: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 生产者: 自养型植物,包括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绿色植物利用日光作为能源,通过光合 作用将吸收的水、CO2 和无机盐类合成初级产品——碳水化合物,可进一步合成脂肪和蛋白质。这些有机 物成为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 消费者: 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些腐生或寄生菌类,异养型生物,只能依赖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营养 来获得能量。 分解者: 异养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土壤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将复杂的有机物还原 为无机物,把养分释放出来,归还给环境中。 功能特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动态特征: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总是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向复杂结构状 态发展,最后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4)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特征 生态系统内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5)稳定平衡的特征 生态系统内的负反馈机制是达到和维持平衡或稳定的重要途径。 例如: 森林的自然稀疏过程 昆虫数量与食物的供应 思考: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6)对外开放的特征 生态系统之间都存在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如森林与河流之间营养的流通;森林植物得到来自太阳的能量。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大纲森林生态学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大纲森林生态学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大纲森林生态学一、生态学概念、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1、生态学的概念2、生态学的发展过程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森林环境1、森林的概念2、环境与生态因子3、耐性定律与限制因子三、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的物理性质2、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3、太阳辐射的生态效应4、林内的光照条件四、温度因子1、温度的地理和时间变化2、积温3、温度的生态效应4、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5、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危害6、温度与植物的分布五、水因子1、水的不同形态及其重要意义2、水分条件与森林分布及产量的关系3、树木对水分的需求和适应4、森林的水分平衡5、森林对降水的影响6、森林经营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7、生态用水六、土壤因子1、森林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林木的生长2、土壤的化学性质与林木的生长3、土壤有机质4、土壤生物5、森林经营与土壤七、大气因子1、大气因子的生态作用2、大气污染与森林的生态关系3、风对植物的影响4、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5、森林的防风作用八、火因子1、火是一种生态因子2、林火的类型和发生条件火对土壤的影响3、火对水循环的影响4、火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的适应5、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6、火与森林经营九、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特征3、种群的增长4、种群调节5、生态对策6、种群生态学对森林经营的意义十、森林群落1、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2、对群落的不同认识3、森林群落的组成4、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5、群落的物种多样性6、森林群落的结构7、群落交错区8、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十一、群落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2、群落演替的原因3、群落演替的分类4、群落演替的顶级学说5、森林经营与演替十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1、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的途径2、植被分类3、森林立地分类十三、全球森林地理分布1、森林的分布规律2、中国森林的分布十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特征十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3、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分类2、地球化学循环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4、生物化学循环5、碳氮磷的循环《植物学》一、植物细胞1. 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细胞多样性、原核与真核细胞区别以及非细胞结构生命。

森林生态学复习

森林生态学复习

森林生态学复习1.森林一个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混合体。

2.森林环境是指森林生活空间(包括地上空间,地下空间)和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3.树种的耐阴性是指树种能够忍耐庇荫的能力。

4.森林涵养水源作用森林起到蓄存降水,补充地下水和缓慢进入河流或水库,调节河川径流量,在枯水期仍能维持一定量的水位的作用。

5.森林抗性在污染物的影响下,能尽量减少受害,或受害后能很快恢复生长,继续保持旺盛活力的性。

6.疏透度林带纵断面的透光面积与纵断面积的比。

7.根瘤从根毛侵入后发育成瘤状物的根瘤细菌。

8.菌根菌丝侵入树木根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

9.森林凋落物一年中降落到地表的叶片,小枝,花,果,树皮以及森林其他残体的统称。

10.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发展的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11.森林自然稀疏同龄纯林中,郁闭的林分随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12.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面朝不同方向进化获得的生存对策。

13.自然增长率种群的实际增长率。

不考虑种群的迁入和迁出,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计算出。

14.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特定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15.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内分布型)种群内个体在生存空间的分布方式或配置特点。

16.生态型同种植物中生态学特性具有某些差异的类型。

17.他感作用(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8.捕食者功能反映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捕食者可以捕获更多猎物或较快的捕获猎物,直到最大的现象。

19.寄生是指一个种寄居于另一个种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森林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森林生态系统

第二节森林生态系统
教学目的
1.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B:识记)。

2.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B:识记)。

重点和难点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是重点。

教学过程
【板书】
人类资源的宝库
森林生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
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注解】
(一)森林生态系统
1.分布区域:(较)湿润地区
2.整体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长期稳定
3.主要生物: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多树栖攀缘
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4.生态效益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主体(生产力最高,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5.合理利用和保护
森林是可再生资源,合理的采伐不会使其消亡;多造人工林,保护天然林
【同类题库】
.地球上每年生产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是(A)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内容总结
(1)第二节森林生态系统
教学目的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B:识记)
(2)重点和难点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是重点。

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

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

1、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着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两个方面。

环境和干扰是密切相关的。

3、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受破坏,使基质和物理环境的有效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离散的事件(Pickett,etal. 1985)4、森林的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和人为干扰(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两大类。

5、以对森林的作用的程度,可将干扰分为:重干扰(major disturbance)和轻干扰(minor disturbance) (Oliver,etal.1990)以干扰的作用方式来说,可分为:外源干扰(exogenetic disturbance)和内源干扰(endogenous disturbance)6、森林干扰的生态意义:干扰可影响到森林各个层次的结构动态,以至生存死亡。

(1)、从个体角度,干扰表现为对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破坏,使其受到伤害或造成死亡。

(2)、从种群来说,干扰影响到种群的发生过程,并因而影响到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结构、遗传结构及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

(3)、干扰造成森林演替,有时为次生演替,有时为空隙动态。

(4)、干扰对环境条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干扰还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7、干扰强度:不同干扰的区别还表现在干扰对生态客体影响程度的大小上。

这通常称之为(disturbance intensity),它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一定时间和一定面积上某种干扰因素的物理力;(2)另一种是指某一种干扰因素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8、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和种的构成三个方面。

9、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它是指具有一定植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植物群落划分的一个基本单位。

森林生态学复习材料2

森林生态学复习材料2

森林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4.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5.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6.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7.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生态适应:植物适应于变化了的环境,在形态上、生理生化特性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树种的耐阴性:指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林冠庇荫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11.耐阴树种:能忍受强光,在遮阴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并完成更新。

有些强耐荫性植物,只能在遮阴下才能更新。

阳性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或强光度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并完成更新,不能在遮阴条件下更新。

12.耐旱树种:能够在干旱条件下长期忍受水分不足,并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

13.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植物节律。

14.有效积温:指植物机能得以进行的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总和。

15.阳性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

马尾松、桉树、相思等。

16.三基点温度:温度是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生物对于温度的变化均有一定的适应幅度,通常可以分为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在生态学上称为三基点,此时的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17.酸雨:PH值V 5.6的所有大气降水,也叫酸沉降18.粗糙死地被物: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死地被物较多,C/N 比较高,真菌多,细菌少,呈酸性19.柔软死地被物:已分解凋落物比例大,C/N 比低,真菌少,细菌多,呈弱酸或中性反应20.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21.动态生命表:是跟踪同一时间出生的种群的死亡或成活的动态过程而编制的表22.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限时的年龄结构调查,由此编制的表23.竞争:指同种或异种的两个或更多个体间,由于它们的需求或多或少地超过了当时的空间或共同资源供应状况,从而发生了对于资源和空间的争夺,这种现象叫做竞争24.密度效应: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25.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在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26.优势种:指群落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较高的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填空题(10分,共10题)名词解释(20分,共4题)简答题(30分,共6题)论述题(40分,共2题)一、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黑克尔):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温度、可利用水、风速、土壤等);生物环境(其它生物对于有机体施加的任何影响,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合作)。

2、论述生态学的几种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1)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 )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2)前苏联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1945 )扩展了这个定义,认为生态学研究应该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3)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4)纳乌莫夫(1955,1963 )认为生态学的定义是: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存活、数量以及分布的影响。

(5)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Krebs ,1972)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6)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7)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0dum,1953 ,1959 ,1971 ,1983 )提出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8)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研究重点是自然历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克什卡洛夫;第二类:研究重点是动物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群落生态学;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纳乌莫夫、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第三类:研究重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奥德姆、马世骏。

自然历史→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3、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种群: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生态群落:生物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体。

群落特征包括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等。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4、生态学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该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其他组织水平,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5、植物生态学四个著名的学派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苏联学派6、根据研究对象所属分类学类群划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陆地植物生态学、哺乳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地衣生态学、各个物种的生态学二、个体生态学1、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它相关生物等;分类:(1)气候因子:如温度、湿度、光、降水、风、气压和雷电等。

(2)土壤因子:土壤是在岩石风化后在生物参与下所形成的生命与非生命的复合体。

包括:土壤结构;土壤有机和无机成分的理化性质;土壤生物(3)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山脉的坡度和阴坡阳坡(坡度、坡向、坡位) 等,这些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明显影响;(4)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

(5)人为因子: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已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2、Smith将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的定义?密度制约因子:作用强度随着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起调节种群数量,维持种群平衡作用,如食物、天敌和流行病等各种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作用强度不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密度不能起调节作用,如温度、降水和天气变化等非生物因子。

2、Liebig的“最小因子法则”和Shelford (谢尔福德)耐受性法则Liebig的“最小因子法则”:植物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法则: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即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3、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互补性、限定性、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光强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的适应;生理的适应;行为的适应(1)光照不足时植物形态:黄化:节间长,叶子不发达,侧枝不发育,植物体水分含量高,细胞壁很薄,机械组织和维管束分化很差。

(2)光照较强时:树干较粗,尖削度大,机械组织发达,分枝多,树冠庞大;叶的细胞和气孔通常小而多,细胞壁与角质层厚,叶片硬,叶绿素较少;根系发达,分布较深;光强对植物叶片形态的影响,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直至达到最大值。

5、树种耐荫性定义树种耐荫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树冠庇荫下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鉴别耐荫性的主要依据:树冠下能否完成更新过程和正常生长。

6、低温伤害的种类冷害、冻害、霜害、冻举、冻裂和生理干旱7、温度和植物分布的关系(1)高纬度和高海拔的限制——冬温过低,夏温不足;冬温过低:直接作用是妨碍新陈代谢,使组织结冰,降低养分和水分可利用性以及机械伤害。

夏温不足:夏季短而凉的地方,总光合不足以补偿呼吸消耗,植物凋落、无净生长。

(2)低纬度和低海拔限制——夏温过高,冬季冷期过短。

夏温过高:破坏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光合呼吸平衡,引起植物新陈代谢紊乱、过热死亡、失水过度、呼吸速率增高,水分和养分可利用性下降。

冬季冷期过短:冬季冷期过短或寒冷程度不够,植物因得不到必要的低温刺激而不能完成发育阶段,因而限制树种向低纬度和低海拔分布。

由于高温的限制:白桦、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苹果、梨、桃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高温限制无法分布在海拔1000~1200米以下的高度。

菜粉蝶无法忍受26℃以上高温,所以26℃成为这种昆虫分布的南限。

尤其注意高温限制的的例子8、趋异适应:是指同一种生物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出现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种类型,这些特性常具有适应的性质;生态型:支同一物种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趋同时应:自然界中系统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气候或其他环境之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很相似的外貌特征;S生活型:不同种长期受到同一外界环境作用,显现出相同或相似的适应形态,如乔木、灌木、草本、攀援植物等。

三、火因子1、林火的类型树冠火、地表火、地下火2、火对植物的影响和对植物的适应(1)营养阶段对火的适应:抗火树皮、减小易燃性(阔叶树抗火性较强)、保护芽。

(2)繁殖阶段对火的适应:提早开花结实,种子散布(3)火对发芽的影响四、生物与土壤1、菌根真菌的定义和类型菌根真菌:菌丝侵入树木根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

类型: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内外兼生菌根2、根际效应植物根向周围土壤分泌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可以使根周围的微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

3、盐碱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哪些?(1)形态:植物矮小、干硬、叶不发达、蒸腾面小、气孔下陷、表皮有厚外皮、灰白绒毛(2)结构:细胞间隙小、栅栏组织发达、贮水细胞(3)生理:聚盐性植物:植物原生质对盐的抗性强,极高的渗透压,能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

泌盐性植物: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很大,但是他们吸进体内的盐分不积累在体内,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

不透盐性植物:植物细胞的渗透压也很高,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乎不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五、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来源:马尔萨斯(Malthus,1798)“人口论”)1、种群的水平局域种群:通常是指包含相互之间很可能混合或重组的一群个体。

混合种群:由一群通过偶然基因流松散联系的局域种群组成, 种群区分不是非常明确,混合种群有时也被称为种群的种群,混合种群是一个种群内部不同亚种群的集合。

地理小种:由遗传上相似的地理种群或基因型集合组成,这些集合在一个或多个遗传元素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常被称之为亚种(Subspecies)。

物种:能够互相交配的自然群体,该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自然环境限制物种的地理分布:气候;温度;降水;盐度;天然屏障2、为什么种群的大小会改变?(1)非密度制约因素:气候;地形;纬度;海拔;降雨;光照(2)密度制约因素:种内(活动空间;食物;配偶;食物点);种间(捕食;寄生;传粉)(3)不确定因素:随机的影响力是不可确定的,干旱,洪水,小行星,火山、火灾等等(4)环境容纳量:种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即一个有限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系统或环境对该种群的容纳量。

3、内分布型组成正确而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成为种群的内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3类: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4、空间格局的检验方法最常用的检验指标是方差/平均数比率,即s2/m 。

其中,m=∑fx/n,式中,x:样方中某种个体数;f:含x 个体样方的出现频率;n:样本总数。

❖若s2/m <1,属均匀分布;❖若s2/m =1,属随机分布;❖若s2/m >1,属集群分布。

5、环境容纳量种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即一个一个有限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种群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系统或环境对该种群的容纳量。

6、性比种群中雌性个体的比例。

7、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下降型种群8、种群生命表及类型生命表是指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是最清楚、最直接地展示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类型:(1)特定时间生命表(静态)(2)特定年龄(动态)生命表(3)动态混合生命表(4)图解式生命表(5)植物生命表9、Logistic增长模型形式及参数含义10、种群增长率内禀增长率种群增长率:,其中世代净增殖率(R0=∑ l x m x),T—世代时间内禀增长率: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人们只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人为的“不受限制”才能观察到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