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元宵节的传说:白蛇吃汤圆成仙_历史典故素材

元宵节的传说:白蛇吃汤圆成仙_历史典故素材

元宵节的传说:白蛇吃汤圆成仙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阳春三月,化为一位卖汤圆的老翁于西湖边叫卖。

这时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了。

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结为夫妻。

三月三,西湖边上非常热闹,游人多,摆摊的人也多。

吕洞宾也来凑热闹,挑个担子卖汤圆。

他喊:“大汤圆一文钱三只,小汤圆三文钱一只!”大家都笑他,以为他说反了,可是吕洞宾还是这样喊。

大家都围过来买他的大汤圆,一会就卖完了。

这时有个老头带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也想吃汤圆,因为大汤圆卖完了,老头就买了一个小汤圆。

(小男孩吃小汤圆是因为大汤圆卖完了,而大汤圆卖完了是因为大汤圆个子大反而比小汤圆便宜。

每件事都有前因后果,丝丝入扣。

) 小男孩吃了汤圆之后,三天没吃饭。

老头去找吕洞宾,吕洞宾说,我的汤圆不是每个人都有福消受啊。

他倒拎起小男孩,汤圆从小孩嘴里吐了出来,滚下西湖。

断桥下面有一条白蛇和一条乌龟,白蛇脖子长,抢着吃到了汤圆。

乌龟赖白蛇抢了汤圆,跟白蛇打。

两人本来都是五百年道行,但白蛇吃了汤圆,这汤圆其实是仙丹,相当于五百年道行,乌龟打不过白蛇,跑了。

(这乌龟就是后来的法海,他和白蛇的仇就是这时候结下的。

乌龟和白蛇的本领本来差不多的,乌龟打不过白蛇是因为白蛇吞了汤圆,多了五百年道行,而白蛇能抢到汤圆是因为蛇比较长。

每一步都必然而合理。

)白蛇多了这五百年道行,才能变化成人。

她后来遇到许仙,许仙说:“因为我小时候遇到过神仙,所以取名许仙。

”许仙就是当年吃汤圆的小男孩。

(完美解释了许仙名字的由来。

许仙的名字是因为当年的汤圆,白蛇能变成人也是因为当年的汤圆,两人的缘分更是因为当年的汤圆。

)。

冬至的食物传说之关于汤圆的故事

冬至的食物传说之关于汤圆的故事

冬至的食物传说之关于汤圆的故事冬至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据说是冬季的最后一天,也叫“冬节”。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人们传统上会团聚一堂,共同欢庆冬至节。

而在冬至节庆祝活动中,汤圆作为一种传统食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关于汤圆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是“元宵”的传说。

相传汉朝时期,汉武帝得知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叫做元宵,她在生活中善良、智慧过人。

汉武帝非常喜欢她,因此决定将她嫁给他的儿子,成为皇后。

然而,元宵却选择了跟随真爱。

元宵和她的真爱在一起生活了几年,后来发生了一场起义,叛乱军队进攻了皇宫。

元宵的丈夫为了保护她和皇室家族的安全,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平安。

元宵伤心欲绝,整夜守在丈夫的墓前,她用心形、圆形糯米团表示思念和纪念。

故事中的元宵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汤圆。

在冬至节前后,人们家家户户都会包制汤圆来纪念元宵的故事。

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寓意着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人们将汤圆下锅煮熟后,放入热汤中,成为一道温暖人心的美食。

正是因为这样的传说故事,使得汤圆成为了冬至节庆祝活动中的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除了元宵的传说,汤圆还与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医认为冬至是一年中阳气最弱的时刻,此时人体的阳气为最灵活,吸收营养的吸收能力最强。

因此,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既可以增添热量,又能为身体提供所需养分。

而糯米粉制成的汤圆,有助于补充人体的能量,并且易于消化吸收,符合人体在寒冷季节对食物的需求。

汤圆的形状也有着特殊的寓意。

它圆满的外形象征着家庭团聚,寓意着团圆和完整。

此外,汤圆还有着象征充实的寓意。

人们希望在冬至这一天吉祥如意、生活充实。

因此,包制汤圆已经成为了冬至节庆祝活动中的一种传统习俗。

冬至节庆祝活动中,与汤圆有关的习俗和传说延续至今。

不论是在古老的传说中,还是在现代的庆祝活动中,汤圆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春节吃元宵的传说

春节吃元宵的传说

春节吃元宵的传说导读:元宵,又叫汤圆,是中国古代传统美食之一,属于节日食俗。

下面是吃元宵的传说,快来围观吧。

春节吃元宵的传说一: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

这种小吃的名称,几经变易,才被固定下来。

春节吃元宵的传说二: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

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

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

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

”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

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

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

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

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

元宵节传说吃汤圆与团圆的故事

元宵节传说吃汤圆与团圆的故事

元宵节传说吃汤圆与团圆的故事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赏花灯、猜灯谜,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汤圆。

吃汤圆不仅是口味美味的享受,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话传说。

汤圆,又叫元宵,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

它由糯米粉制成外皮,内部装上各种馅料,如花生、豆沙、红枣等。

元宵是一个圆形,寓意着团圆、圆满和亲情。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食物背后的故事,我们来听听相关的传说。

传说一:汤圆起源于汉代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汤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当时,有一个在南方山区的小村庄,村民们生活贫困,冬天尤为寒冷。

有一位仁慈的老人,他每天做着糯米的汤圆送给村民们吃,以温暖他们的胃和心。

这位老人名叫张仙,他是一个道家的修道者。

根据传说,他是一位飞升而上的仙人,但他深情地怀念人间事物,因此选择留在凡间照顾村民们。

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老人,村民们在每年的元宵节都会制作和食用汤圆。

传说二:汤圆与嫦娥奔月另一个有名的传说与汤圆的故事则与嫦娥奔月有关。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这使得地球炙热无比,百姓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困扰。

于是,神仙派出了一个名叫后羿的射手,他技艺高超,一箭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整个世界。

为了激励后羿继续努力,王母娘娘赐予他仙药——不死药。

然而,后羿并不愿意成为不朽之人,因为他舍不得与妻子嫦娥永别。

于是,他将不死药藏于家中的某个地方。

一天,当后羿外出打猎时,邪恶的人类却闯入了他们的家。

为了保护不死药,嫦娥选择将其吞下,立刻飞升上了月亮。

后羿返回家中,得知妻子的决定后非常伤心,他怀念妻子的一切,于是在月圆之夜,他每年都会制作汤圆,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个传说,汤圆成为了团圆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传说三:汤圆与抗击瘟疫还有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与汤圆的故事相关,这个传说发生在宋朝。

当时,江南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人民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

长期以来,人们都相信汤圆具有驱邪辟疫的神奇功效。

元宵节吃汤圆的传说故事

元宵节吃汤圆的传说故事

元宵节吃汤圆的传说故事1.元宵节吃汤圆的传说故事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 名叫“元宵”, 长年幽于宫中, 思念父母, 终日以泪洗面。

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 于是对汉武帝谎称, 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 要逃过动难, 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武帝准凑, “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

此后, 便形成了元宵节。

元宵又叫汤圆, 历还有许多别称“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 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

元宵分有馅, 无馅两种。

无馅的个小, 味甜, 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 又称“珍珠汤圆”, 有馅的个大, 状如核桃。

北方元宵多为甜馅, 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 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 尤以宁波汤圆, 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 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

元宵是灯节。

在中国, 唐朝遗留下来灯节观灯的习惯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另外, 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也一直保留到现在, 因为在上元节的晚上—元宵吃汤圆, 人们也就习惯地把汤圆叫做“元宵”。

元宵佳节, 北京的饮食、糕点铺, 甚至连马路两边都设摊兜售汤圆, 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这天都吃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人们是多么留恋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呀!汤圆又叫汤团、粉果, 因为熟了浮在水上, 古代又叫它浮圆子。

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 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

宋代周必大写《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绘汤圆的诗: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 平时整肃军政, 励精图治。

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 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诧异呢!吃汤圆, 忆亲人, 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汤圆的传说故事

汤圆的传说故事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
在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中,汤圆是一种象征着团圆和吉祥的美食。

关于汤圆,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袁世凯的传说。

据传,清朝末年,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

有一次,他要求全家人一起庆祝他的生日。

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富贵,他特意让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宴席,并命令厨师制作一道名为“寿桃”的点心来为生日宴增添气氛。

厨师们经过商议,决定制作一道特别的美食来讨好袁世凯。

他们选用糯米粉为原料,制作出了圆滚滚、白嫩嫩的点心,形似袁世凯家乡的“汤圆”。

这道点心得到了袁世凯的赞赏,并被命名为“汤圆”。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

据说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前,曾经在街头卖过汤圆。

他做的汤圆皮薄馅足,口感鲜美,很受人们欢迎。

后来,朱元璋为了纪念自己的这段经历,便将汤圆作为宫廷美食之一,并常常用汤圆来招待贵宾。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传说故事。

比如在四川地区,有一个传说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女儿过生日,特意制作了一碗汤圆。

她将红枣和桂圆肉包在汤圆里,寓意着女儿的红运长久。

从此以后,这种汤圆便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特色美食。

这些传说故事不仅丰富了汤圆的内涵,还赋予了它团圆、吉祥、幸福的美好寓意。

如今,每当人们吃到汤圆时,都会想起这些美好的传说故事,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元宵的民间传说

元宵的民间传说

元宵的民间传说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一个充满着浓厚乡土气息和神秘色彩的节日。

除了调制美味的汤圆和观赏璀璨的灯笼,元宵节还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不仅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递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些有趣的元宵节民间传说。

传说一:汤圆的由来第一则传说是关于汤圆的由来。

相传,汤圆是由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一种药丸。

魏晋时期,张仲景为了治疗流感病人,研制了一种由药材和糯米制成的药丸。

这种药丸外形圆润,以米皮包裹,滋补养生。

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药丸在品尝时同样美味。

每到元宵节,人们就会煮制这种圆润的糯米球,并加入各种口味的馅料,以祈求家庭团圆和幸福。

传说二:年初三破狼据民间传说,每逢元宵节的第三天,神兽狼会开始变得特别凶猛。

因此,人们在元宵节上坛时,会像祈求神灵庇佑一样,向天祈求破除一切不祥,保佑平安和幸福。

在这一天,人们常常集体合唱歌曲,“年糕带来伴家庆,光明映照人人兴”,以祈福来年幸福美满。

传说三:灯谜的起源另一个与元宵节有关的民间传说是关于灯谜的起源。

相传,汉武帝时,曾有一位宫女名叫刘嫂。

她通过灯谜,解救了一个被奸臣诬陷的大臣。

为了纪念刘嫂的智慧,元宵节就成了解灯谜的好时机。

每年的元宵节,人们沿袭着这一传统,在灯笼上写下各种智慧的谜语,以此来娱乐和祈愿。

传说四:猜灯谜的习俗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相传这个传统起源于南宋时期,当时,江南地区的元宵佳节,亲友们在晚上聚集一堂,共同玩猜灯谜的游戏。

猜灯谜的传统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年的元宵节,人们会在各个公共场所举办猜灯谜活动,参与者通过猜测谜底,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一活动不仅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丰富了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传说五:七仙女的故事元宵节的另一个著名传说是七仙女的故事。

相传,在南海有七位美丽仙女,她们为了救助人间的苦难,决定前往人间播撒甘露。

然而,此行却引发了王母娘娘的不满,担心七仙女会忘却仙界的责任。

汤圆的来历是什么_汤圆由来传说

汤圆的来历是什么_汤圆由来传说

汤圆的来历是什么_汤圆由来传说汤圆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

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汤圆的来历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汤圆的历史起源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因为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

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

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

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又有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之说,民间流传着因周勃、陈平去除了吕室的势力,而日子刚好为正月十五日,汉文帝为纪念此日,往后每年到民间与民同乐,并并把此日订为元宵节,至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把元宵节列为民间节日之一。

元宵节的汤圆传说

元宵节的汤圆传说

元宵节的汤圆传说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 Lantern Festival。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观赏花灯、赏月,还有一道让人难以抗拒的美食——汤圆。

汤圆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代表性食品,它不仅美味可口,更有很多传说与它相关。

传说起源于汉代的元宵节,当时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让人揪心的故事。

汉代末年,汉献帝刘协登基后,大将军董卓把持朝纲,权力极大,深受人民的压迫与折磨。

然而,又有一位爱国的年轻将领——关羽(关云长),他带领着刘备和张飞等义军反抗董卓的暴政。

在元宵节的那一天,关羽的军队正面临着实力悬殊的敌军。

敌人陷入困境,董卓决定派人暗中绞杀关羽。

消息不胫而走,这让关羽非常担心自己的军队和他所守护的民众的安全。

经过一番思考,关羽想到一个办法来确保自己的军队能够顺利脱险。

他决定每人发放一颗汤圆,并发出口谕:“明晚,每人将自己的旗帜绑在汤圆上挂在家门口,然后在午夜点燃火把,尽量减轻自来府军察觉。

凡悬挂有旗帜的,皆为军队的家属,严禁骚扰。

若不悬挂旗帜的,则为董家冤死之人,宜行政务。

”通过这样的安排,关羽希望能够诱使敌军减少对平民百姓的迫害和残杀。

当晚,居民们根据关羽的指示,相应地在窗户上悬挂起了自己的汤圆。

随着火把的光亮,整个小镇都陷入了一片安宁与温馨。

而董卓派来的刺客发现,每户人家的门上都挂有汤圆,他们误以为关羽准备用火攻,震惊之下,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天清晨,关羽的计谋成功实施。

他和他的军队成功击退了敌军的进攻,并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从此以后,为了纪念关羽的智勇和保护平民的精神,人们在元宵节的时候开始制作汤圆,并称之为“圆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关于元宵节的汤圆传说。

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卢刑的官员,他非常残酷地对待人民,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们无奈又无力抵抗,唯有在元宵节这一天,自发地在手中揉制小圆球,并在圆球内藏下一些草药,然后放入锅中煮熟。

人们相信,吃下这个圆圆的汤圆能够驱邪避凶,迎来吉祥和平安。

元宵节特色美食汤圆背后的故事

元宵节特色美食汤圆背后的故事

元宵节特色美食汤圆背后的故事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

这个节日以闹市声合,灯火辉煌和美食飘香而闻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莫过于汤圆了。

汤圆作为元宵节的特色食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汤圆是由糯米制成的圆形糍粑,外形饱满而富有弹性。

它的名称也有着多种说法,例如“元宵”、“浮元子”、“元子”,但不管怎么称呼,它都是从民间中逐渐流传开来。

关于汤圆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投江救父”的传说。

相传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叫解琛的年轻女子,她的父亲是一位爱国将领,在政敌的陷害下被判刑并投入大江。

为了救父,解琛冒着生命危险,披荆斩棘穿行于山川之间,最终来到江边。

面对茫茫大江,她拿出预先准备好的汤圆扔向江中,希望被父亲看到。

她的父亲得知女儿的苦心后深感触动,为了回应女儿的爱,他用自己奋不顾身的努力逃过了水神的追杀,获得了解救。

这个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也因此汤圆成为了象征家人团圆和幸福的象征。

每年元宵节,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一同品尝汤圆,寓意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除了“投江救父”的故事,汤圆还有着其他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首先,汤圆象征着圆满和完整。

它饱满的外形和柔软的口感,寓意着美好的愿望和人们对生活圆满的向往。

其次,汤圆作为元宵节必备的食品,也体现了对农业丰收和来年吉祥的祈愿。

汤圆的制作需要用到糯米等大米,这些作物都是丰收的象征。

因此,在品尝汤圆的同时,也意味着对来年丰收和幸福的期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汤圆还与阴阳五行哲学有关。

传统医学认为,汤圆由面粉和糯米制成,面相阳,糯米相阴。

在汤圆煮熟的过程中,糯米会使汤圆变得粘稠而有弹性,面则保持了饱满的形状。

因此,汤圆同时包含了阴阳的特征,被视为一种平衡的食品。

在现代社会,虽然汤圆的口味和外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它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和深刻寓意依然吸引着人们。

汤圆已经成为了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元宵节吃汤圆是一种习俗那你知道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篇【1】在台湾高雄市左营区有一座很奇特的山,山脊的一边像是被人用刀子削过一样的平坦,所以大家就叫它半屏山。

传说,八仙之一的汉钟离,为了在人间寻找一位品性良好的徒弟,于是降临到此。

乔装为一位卖汤圆的小贩,利用到处兜售汤圆的机会去试验人性,以便在人群中找寻适当的徒弟。

汉钟离用他随身携带的扇子,对着一座山轻轻一挥,于是山的一侧就像被削过一样,而那些掉落下来的土石,就变成一颗颗的汤圆,汉钟离便将这些汤圆拿到街上去卖,并于招牌上写着“又大又好吃的汤圆!一粒一文钱、二粒两文钱、吃三粒不用钱!”。

来来往往的人潮,听到说吃三颗汤圆不用钱,二话不说的连吃三个汤圆,一连数天都是如此。

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轻人,开口向汉钟离买一颗汤圆,汉钟离反问他为什么不和其他人一样?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知道,可是我觉的您从老远地方挑个重担来这里作生意,我们总不能老让您做亏本生意,所以我决定要用钱买汤圆。

”听完这番话后,汉钟离心想,我终于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徒弟了。

最后带着他新收的徒弟离开了。

这个传说故事中年轻人的那句:“我们总不能老让您做亏本生意。

”令我深有感触:为他人设想多一些,往往最后自己也深受福报,但是这份福报却是无求而自得的。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篇【2】相传汉武帝时,他的身边有个聪明人,名叫东方朔,东方朔心地善良,常常为百姓解危救难,受人尊敬有年腊月,御花园的梅花怒放,清香四溢,东方朔带着雅兴前来赏梅,当他刚踏进御花园,便见东南角有一宫女要投井自尽,他慌忙上前劝阻,询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来此寻短见!”那个宫女回头见是东方朔,就跪下哭诉:“东方大人,奴婢叫元宵,是后宫的宫女,进宫多年,从未与亲人团聚过眼看新年又要过毕了,仍见不到亲人,忧心多日,不如绝此残生”东方朔听后,心中产生怜悯之情,想到:后宫数百宫女,长年不能与家人团聚,谁无父母之情?想到这,他安慰了元宵一番,并答应想法帮助她同家人团聚东方朔回到家中后,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于是,他不远千里,找到了元宵的家,向元宵的父母仔细地作了一番安排东方朔回到京城,就在长安街上摆摊卖卦人们都知道东方朔有学问,都来向他求卦问卜可是人们拿到的卦条上,写着同样的七个字——“正月十五火焚身”,大家看后,一个个心惊胆颤,急忙问东方朔,怎样才能够解难?东方朔沉思了一会儿,对大家说:“正月十三傍晚时分,火神将派‘红衣仙姑,下凡察访,城中父老若齐去跪求,也许灾祸能幸免”到了正月十三傍晚时分,果然来了一个骑驴的“红衣仙姑”,说是玉皇大帝要在天上观火,她是被派来放火的长安城中的父老听了,都跪下向“红衣仙姑”苦苦哀求,仙姑见大家态度虔诚,就扔下了一张纸条,骑着驴走了百姓拾起纸条,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灭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得知后,赶忙请东方朔前来商议东方朔说:“火神爱吃汤圆,可命人做些上等汤圆,正月十五供奉火神,以求宽恕;再命长安城内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晚上挂灯、放焰火,以骗过玉皇大帝的眼目”汉武帝听罢,急命宫中做汤圆的能手元宵,赶快多做些汤圆又传谕京城官宦百姓扎制彩灯正月十五晚上,一切就绪汉武帝命宫女元宵提灯开道,命东方朔手捧汤圆敬奉火神元宵的父母在东方朔的吩咐下,就急忙跑上前去叫“元宵”,元宵一家终于在东方朔的妙计下团聚了事后,皇上自以为是元宵巧手做的汤圆及挂灯、焰火消除了灾难,就下旨将汤圆改为“元宵”,年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吃元宵,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汉武帝时做过太中大夫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篇【3】传说有次元宵节,乾隆爷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你知道汤圆的传说故事不?那可老有趣了。

传说啊,这汤圆和汉武帝还有关系呢。

有一个大臣叫东方朔,这人可聪明机灵了。

有一年冬天啊,下了好几天大雪,东方朔在御花园里看到一个宫女正准备投井自杀呢。

这可把他吓了一跳,赶紧上去拦住,问她为啥想不开。

宫女哭哭啼啼地说,自己叫元宵,进宫好多年了,一直都没机会见到自己的家人,就觉得活着没啥意思了。

东方朔一听,就拍拍胸脯说:“姑娘,你别着急,我有办法让你和家人团聚。

”然后东方朔就开始想主意了。

他在长安城到处散布消息,说火神君要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火烧长安。

这可把大家吓坏了,纷纷来找汉武帝想办法。

汉武帝也着急啊,就问东方朔咋办。

东方朔就装作很神秘地说:“火神君最喜欢吃汤圆,咱们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让家家户户都做汤圆,供奉火神君。

再让全城的人都挂上红灯笼,放烟花,这样看起来就像着火了一样,火神君就会以为自己已经火烧长安了,就不会真的放火了。

”汉武帝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下令照办。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啊,元宵姑娘的家人也按照东方朔的嘱咐,来到了长安城看花灯。

元宵姑娘呢,就做了好多好多汤圆,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特别好吃,就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做汤圆、挂花灯、放烟花。

就这样,元宵姑娘也顺利地和家人团聚了。

后来啊,这汤圆就慢慢成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特色美食,象征着团圆美满呢。

还有一个说法是,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啊,各地兴起了一种新奇的食品,就是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裹上糯米粉搓成球,煮熟之后又香又甜。

因为这种食物煮在锅里的时候,又浮又沉,就像明月挂在星空中一样,所以人们就给它取名叫“浮元子”,这也就是汤圆的前身啦。

慢慢地,大家就都开始在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可好了。

你看,这小小的汤圆背后,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呢。

关于汤圆的故事(通用10篇)

关于汤圆的故事(通用10篇)

关于汤圆的故事(通用10篇)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每逢元宵节,人们都会吃汤圆。

为什么会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汤圆的故事篇1一、元宵灯节的由来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东方朔的人,个子很矮,他不仅足智多谋,风趣滑稽,而且还心地善良。

宫女不管是谁触犯了汉武帝,当皇帝怪罪时,他总上前讲情,因此,宫女都对他非常敬爱。

那年腊月,下了几天雪。

东方朔去御花园折梅花。

刚进园门,见一个宫女正泪流满面地向御井扑去,他慌忙上前拦救。

这宫女叫元宵,家住在长安西北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小妹妹。

自把她选进宫来,每逢年底岁首,她思念亲人,心如刀绞。

这几日风寒雪大,她不由又想起了父母、小妹妹在家的艰辛,心想:既然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

便来投井。

东方朔听了元宵的诉说。

便安慰了一番,劝解了一阵,答应想办法让她与父母、小妹妹见面团聚。

东方朔从元宵的身世,想到宫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亲恋眷的惆怅,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这一天,他来到西北山元宵的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阵,就返回长安大街卖起卦来。

有人认识东方朔,知道他识天文,通阴阳,都争着占卜求卦,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条签语。

人们非常惊慌,纷纷求问解脱的办法。

东方朔神秘地说:“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到城西北十里铺大道口等候。

天黑下来时,从西北方向会过来一位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火烧长安的火神君。

见到她后,父老们要跪在地上拦路哭求,方可全城得救。

”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信以为真,暗暗互相串连。

等到夏历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手拄拐杖来到十里铺等候。

天刚擦黑,果然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位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父老们一拥而上,苦苦哀求。

那姑娘望着悲哀不止的父老们说:“我是领了玉帝的旨意来办事的,火烧长安时玉皇大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要是没火,就是我的罪了。

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你们可送到人王地主那里,让他们想办法吧。

汤圆的故事传说

汤圆的故事传说

汤圆的故事传说汤圆是中国传统的食物之一,尤其在冬至这一节日里备受欢迎。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与汤圆的起源息息相关。

传说在古代,北方有一位农夫,名叫张巡。

张巡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他一直与妻子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他们一直没有孩子,这使他们的心里感到遗憾和寂寞。

有一天,张巡在田地里耕作时,发现了一个可爱的仙女。

仙女看到了张巡的孤独和渴望,决定帮助他实现一个愿望。

仙女告诉张巡,如果他能在冬至那天做出一个圆圆的汤圆,他和他的妻子将会有一个孩子。

张巡非常激动,他立刻回家告诉了妻子这个好消息。

从那天起,他们夫妻俩每天专心致志地准备制作汤圆。

他们用优质的糯米粉和清澈的水,悉心揉捏成一个个圆形汤圆。

他们将汤圆放入开水中煮熟,直到它们浮起来,象征着孩子的降生。

终于冬至那天到了,张巡和他的妻子准备了一大碗热腾腾的汤圆,期待着真正拥有一个孩子的那一刻。

他们小心地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汤圆,感受着满满的幸福和喜悦。

就在吃完汤圆的那一瞬间,奇迹发生了。

张巡的妻子突然感到腹部一阵剧痛,原来她已经怀上了孩子。

这个孩子是一个聪明伶俐、性格温和的男孩,他们把他取名为圆圆,以纪念他们用汤圆造就出来的幸福。

从那时起,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成了惯例,寓意着希望家庭团圆、幸福甜蜜。

而且,人们也相信吃汤圆还能驱除邪气、消灾避祸。

如今,冬至到来的时候,人们依然喜爱制作和品尝汤圆。

汤圆成为了寄托美好祝愿、家庭团聚和幸福的象征。

无论是用甜汤,还是咸汤,人们品味着汤圆的甜美,回味着汤圆背后的故事。

汤圆的故事传说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它告诉我们,勤劳和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

正是因为张巡和他的妻子一直努力制作汤圆,才得到了仙女的帮助和美满的家庭。

同时,汤圆也代表了团圆和幸福。

不论是过年还是其他重要的节日,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汤圆的甜蜜,分享着幸福的时刻。

这让我们明白,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比任何财富都重要。

在未来的冬至里,当我们吃着美味的汤圆时,让我们怀念那个年代久远但美好的汤圆故事传说。

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寓意_汤圆起源整理

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寓意_汤圆起源整理

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寓意_汤圆起源整理(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寓意_汤圆起源(故事)一:(传奇)有次元宵节,乾隆爷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

开门的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穷,没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团成圆球,在汤里煮熟给乾隆爷吃。

乾隆爷吃了大加欣赏,问这是啥好吃的呀?老婆婆看这东西在汤里团团聚圆的,就顺口说这是“汤圆”。

其次年元宵节,乾隆爷在宫里惦念汤圆的味道,就让御厨依样做出来。

后来“汤圆”的做法从宫中流向民间,成了元宵节的一道闻名小吃。

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按:此故事出自《古今人物通考》,但有学者怀疑这是一本伪书,所以这个关于汤圆起源的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故事二:传奇春秋晚期的楚昭王有一次经过长江,看到江里漂着许多白皮红瓤的小球球,在水面上沉沉浮浮的,捞起来尝着还挺好吃,就派人问孔子,这是啥东西呀?孔子说,这叫“浮果”,是复兴的兆头啊。

楚昭王很高兴,就命令大家,每年元宵节都用米粉裹山楂煮成“浮果”。

而“浮果”就是汤圆的前身。

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按:这个故事不见于六经、正史的记载,估量是小说家言,不行信的。

况且春秋时期还没有“元宵节”一说,精细的米粉也不普及。

故事三:传奇汉武帝的时候,宫中有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于是大家就用她的名字来称呼这种食品:“元宵”。

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按:所谓“元宵”,元者,上元也,就是正月十五;宵者,夜也。

“元宵”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根本不是宫女的名字。

这个故事也是小说家言,不行信的。

那么,排解了上面三种传奇的误导,“汤圆”究竟起源于何时呢?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究竟什么才算是“汤圆”?汤者,热水之谓也;圆者,整个之形也。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用水煮熟的圆形食物,才算得上是“汤圆”。

在中国历史上,消失过很多类似“汤圆”的食物,或有汤圆之形、而无汤圆之实,或有汤圆之实、而无汤圆之名。

假如只论形似,“汤圆”可谓消失得特别之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

冬至吃汤圆的由来100字

冬至吃汤圆的由来100字

冬至吃汤圆的由来100字冬至吃汤圆的由来100字1、有个典故,说是春秋末期,楚昭王在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东西浮在江面上,舟人将之捞起,此物色白而微黄,剖之瓤红如胭脂,味道甜美。

左右无人能识,昭王遣人问孔子。

子曰:“此物浮萍果也,得之者复兴之兆。

”因为这天是元月望(正月十五),以后每年这天,昭王都要命人用面仿制此果,以山楂做成胭脂红的馅料煮食。

之后,逐渐演变为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

2、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唐太宗为犒劳大将郭子仪,下旨御厨在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以上好的糯米制成特殊食品应宴。

御厨们灵机一动,创制出一道香糯柔软的白圆团子,献给皇上。

唐太宗品尝后,赞不绝口,并将其定名为“唐圆”,象征唐王朝一统天下。

因唐圆是在元宵节时吃的,民间遂将之称为元宵,即汤圆。

3、1912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

但他不满足,还想当皇帝,却遭到人民的反对,心里十分烦恼。

一天,他的一个姨太太想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个大嘴巴子。

因为他忌讳听“元宵”,怕会“袁消”。

又一赌气下了个命令,再不许叫元宵,一律叫汤圆。

当时有一首民谣:“袁世凯,立洪宪,正月十五称上元。

大总统,真圣贤,元宵改名叫汤圆。

”刻画了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丑恶嘴脸【拓展阅读】元宵节的传说1、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汤圆的经典典故

汤圆的经典典故

汤圆的经典典故汤圆是我们元宵节特有吃的事物。

你们想要了解汤圆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汤圆的经典典故,供大家阅读!汤圆的经典典故吃汤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直至现在,每逢佳节,特别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亲自做汤圆,然后全家老少围在一起吃,象征团团圆圆。

那么,汤圆的来历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每逢佳节会有吃汤圆的习惯呢?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元宵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

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

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

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

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

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

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

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

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

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谷面。

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

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故事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故事

【导语】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之⼀,早在西汉就存在了。

我国古代的元宵节是极其热闹的,有放灯、拜帖、猜灯谜、偷菜、舞龙、舞狮⼦、踩⾼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等活动。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故事,欢迎阅读!1.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故事 上古时期,⽟皇⼤帝为了了解⼈间民情,特派灶神下凡考察,每⽉逢三上天汇报。

有⼀年,农历冬⽉⼆⼗三⽇,灶神向⽟帝汇报:⼈间百姓每⽇⾟勤劳动,⼀年三百六⼗五天,吃的都是粗茶淡饭。

长此下去,百姓们肯定会过度劳作、累坏⾝体,从⽽影响。

⽟皇⼤帝闻奏,马上聚集群⾂共商良策。

最后太⽩⾦星献策:我们可以百姓们吃些慢性中毒的药,等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然就会休息。

⽟皇⼤帝觉得这是⼀个好计策,就让厨神让在农历腊⽉初⼋早上,偷偷往百姓饭锅⾥丢下了疯⼈药。

最后⽼百姓们就真的慢慢的疯了,⼥的缝新⾐、绣花鞋,男的杀猪、宰⽺,都不想下地⼲活。

但是到了腊⽉三⼗⽇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物,围在桌旁,全家⼈⼤吃⼤喝起来。

从正⽉初⼀起,男⼥⽼少不光吃好的,⽽且整⽇穿红着绿到处玩耍。

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去拜年。

到了正⽉⼗三⽇,灶神上天⼜向⽟皇⼤帝汇报了这个情况,⽟皇⼤帝⼜下令让厨神治好百姓的疯病。

最后厨神在正⽉⼗五⽇的晚上,把夜餐变成了汤圆,⾥⾯放些芝⿇、核桃、⽩糖等清醒剂。

第⼆天早上百姓们的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2.元宵节作⽂ 元宵夜,我们⼀家⼈围在⼀起包汤圆。

记得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起在厨房⾥包汤圆。

我们先准备好材料:糯⽶粉、⽔和芝⿇馅。

就要和⾯了,我先把⽩花花的⾯粉倒在⼀个盆⼦⾥,然后在⾯粉上倒⽔,但我⼀不⼩⼼倒多了,⾯粉⼏乎成了⾯粉汤。

没有办法,我只能将计就计,多拿了⼀把糯⽶粉放上,这才好些。

看着动作利索的外婆已经捏了许多的汤圆,整整齐齐地放在盘⼦⾥,我也赶紧拿了⼀块⾯粉放在⼿⼼⾥搓,⼩⾯团在⼿掌间滚来滚去,越滚越圆,好像⼀颗⼤珍珠。

汤圆的故事

汤圆的故事

汤圆的故事
汤圆的故事
在中国南方,每年冬至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美食——汤圆。

汤圆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它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说。

汤圆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据传说,汉武帝时期,南方有一个叫做浮屠山的地方,居民都是善良的人。

然而,一年的冬至节,浮屠山上的天空却漆黑一片,暴风雨来袭,风声呼啸,雷声轰鸣。

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害怕,无奈之下只能憩息在家中,而无法前往寺庙祈求平安。

一位名叫丁香的女子却非常担心大家的安危。

她想到了一条出路——用糯米做成汤圆,让人们在家中祭拜祖先的同时,也能品尝到美味的食物。

于是,丁香独自前往寺庙,向神佛祈求庇佑。

神佛看到她的虔诚,决定施以援手,让风停了,雨止了,天空也逐渐恢复了明亮。

人们便在丁香的带领下,安心度过了这个冬至节。

从此以后,汤圆便成为了冬至节的传统食品。

后来,人们还发现汤圆和‘团圆’谐音,因此也成为了表达家庭团聚、人际和谐的象征。

汤圆也有着许多不同的做法和吃法。

有些人喜欢把汤圆煮熟后浸泡在冰水里,让汤圆变得清爽可口。

有些人则喜欢将汤圆煮在甜汤里,让它变得甜美可口。

不论是哪种做法,汤圆的粘性和柔软的口感都是它的特点,让人难以抵挡。

在现代社会,汤圆的地位虽然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但它仍然是一种顺应时代变迁的传统美食。

家人团聚、朋友聚会、节日庆祝,汤圆总能带来一份温馨和感动。

在这个冬至节,我也会和家人一起包汤圆,分享故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汤圆虽然简单,但它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加珍惜生活,感受团圆的温暖。

元宵节的汤圆

元宵节的汤圆

元宵节的汤圆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庆祝,其中最重要的食物之一是汤圆。

汤圆又称为元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美味的味道。

汤圆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汉朝时期。

相传在汉武帝时,一位名叫杨宪云的医生发明了汤圆。

当时,汉武帝患上了寒热病,而杨宪云察觉到问题所在并治愈了他。

为了感谢杨宪云的医术,汉武帝决定在正月十五宴请他,而汤圆就成为了这个宴会的主要食物。

汤圆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主要由糯米粉和各种馅料组成。

首先,将糯米粉加水揉搓,然后将其分割成小块。

接下来,将馅料放在小块糯米粉中间,并用手揉搓成圆形。

最后,将这些圆形的糯米粉放入沸水中煮熟即可。

煮好的汤圆饱满而有弹性,外表光滑,我们在品尝时还可以加入糖水或花生碎,更加美味。

除了制作的过程,汤圆还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汤圆的圆形代表着团圆和完整。

在元宵节这一天,很多家庭会聚在一起吃汤圆,象征着家人团聚和和谐幸福。

其次,由于汤圆的发音与团圆的“圆”谐音,因此吃汤圆也寓意着希望一年都能圆满和美好。

此外,不同地区在元宵节的汤圆制作上也有一些不同。

在南方,人们更倾向于制作甜味的汤圆,馅料多是糖、豆沙或芝麻等。

与此相反,在北方,人们更喜欢吃咸味的汤圆,主要以馅料为肉或蔬菜等。

这种地区性的口味差异使得汤圆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需求。

总之,元宵节的汤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制作的过程还是寓意的象征,汤圆都代表着团圆、完整和幸福。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和家人朋友一起品尝汤圆,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完这番话后,汉钟离心想,我终于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徒弟了。最后带着他新收的徒弟离开了。
这个传说故事中年轻人的那句:“我们总不能老让您做亏本生意。”令我深有感触:为他人设想多一些,往往最后自己也深受福报,但是这份福报却是无求而自得的。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 篇【2】
相传汉武帝时,他的身边有个聪明人,名叫东方朔,东方朔心地善良,常常为百姓解危救难,受人尊敬有年腊月,御花园的梅花怒放,清香四溢,东方朔带着雅兴前来赏梅,当他刚踏进御花园,便见东南角有一宫女要投井自尽,他慌忙上前劝阻,询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来此寻短见!”那个宫女回头见是东方朔,就跪下哭诉:“东方大人,奴婢叫元宵,是后宫的宫女,进宫多年,从未与亲人团聚过眼看新年又要过毕了,仍见不到亲人,忧心多日,不如绝此残生”东方朔听后,心中产生怜悯之情,想到:后宫数百宫女,长年不能与家人团聚,谁无父母之情?想到这,他安慰了元宵一番,并答应想法帮助她同家人团聚东方朔回到家中后,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于是,他不远千里,找到了元宵的家,向元宵安街上摆摊卖卦人们都知道东方朔有学问,都来向他求卦问卜可是人们拿到的卦条上,写着同样的七个字——“正月十五火焚身”,大家看后,一个个心惊胆颤,急忙问东方朔,怎样才能够解难?东方朔沉思了一会儿,对大家说:“正月十三傍晚时分,火神将派‘红衣仙姑,下凡察访,城中父老若齐去跪求,也许灾祸能幸免”到了正月十三傍晚时分,果然来了一个骑驴的“红衣仙姑”,说是玉皇大帝要在天上观火,她是被派来放火的长安城中的父老听了,都跪下向“红衣仙姑”苦苦哀求,仙姑见大家态度虔诚,就扔下了一张纸条,骑着驴走了百姓拾起纸条,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灭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得知后,赶忙请东方朔前来商议东方朔说:“火神爱吃汤圆,可命人做些上等汤圆,正月十五供奉火神,以求宽恕;再命长安城内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晚上挂灯、放焰火,以骗过玉皇大帝的眼目”汉武帝听罢,急命宫中做汤圆的能手元宵,赶快多做些汤圆又传谕京城官宦百姓扎制彩灯正月十五晚上,一切就绪汉武帝命宫女元宵提灯开道,命东方朔手捧汤圆敬奉火神元宵的父母在东方朔的吩咐下,就急忙跑上前去叫“元宵”,元宵一家终于在东方朔的妙计下团聚了事后,皇上自以为是元宵巧手做的汤圆及挂灯、焰火消除了灾难,就下旨将汤圆改为“元宵”,年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吃元宵,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汉武帝时做过太中大夫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 篇【3】
传说有次元宵节,乾隆爷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开门的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穷,没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团成圆球,在汤里煮熟给乾隆爷吃。乾隆爷吃了大加赞赏,问这是啥好吃的呀?老婆婆看这东西在汤里团团圆圆的,就顺口说这是“汤圆”。第二年元宵节,乾隆爷在宫里想念汤圆的味道,就让御厨依样做出来。后来“汤圆”的做法从宫中流向民间,成了元宵节的一道著名小吃。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元宵节吃汤圆是一种习俗那你知道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 篇【1】
在台湾高雄市左营区有一座很奇特的山,山脊的一边像是被人用刀子削过一样的平坦,所以大家就叫它半屏山。传说,八仙之一的汉钟离,为了在人间寻找一位品性良好的徒弟,于是降临到此。乔装为一位卖汤圆的小贩,利用到处兜售汤圆的机会去试验人性,以便在人群中找寻适当的徒弟。
汉钟离用他随身携带的扇子,对着一座山轻轻一挥,于是山的一侧就像被削过一样,而那些掉落下来的土石,就变成一颗颗的汤圆,汉钟离便将这些汤圆拿到街上去卖,并于招牌上写着“又大又好吃的汤圆!一粒一文钱、二粒两文钱、吃三粒不用钱!”。
来来往往的人潮,听到说吃三颗汤圆不用钱,二话不说的连吃三个汤圆,一连数天都是如此。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轻人,开口向汉钟离买一颗汤圆,汉钟离反问他为什么不和其他人一样?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知道,可是我觉的您从老远地方挑个重担来这里作生意,我们总不能老让您做亏本生意,所以我决定要用钱买汤圆。”
猜你感兴趣:
1.元宵的传说故事
2.元宵的传说有哪些
3.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