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目标及其实现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性] 流动资产项目和会计报表附 ②存货的正确余额 注中没有任何说明而得来的 是100万元;[计价 。
和分摊] ②假如这些认定中的任何一 ③所有被报告的存 项有误,那么会计报表就有 货都归公司所有; 可能存在重要错报。
[权利和义务] ③实际上,管理层对会计报 ④存货的使用不受 表中的会计要素都有作了与 任何限制。[与列 上述相类似的认定。 报和披露相关的认
34
• 执行分析程序和余额细节测试(第三阶段) (1)分析程序:通过比较和相互关系来评
价账户余额或其他数据是否合理。 (2)余额细节测试:专门用于测试财务报
表余额中的金额报错的具体程序。
35
• 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第四阶段) (1)审计师在完成审计程序后,必须将所获
得的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对财务报表是否公 允表达的总体结论。这样过程高度依赖于审 计师的职业判断。
3
• (4)审计模式:为了实现特定的审计目标 所采取的审计策略、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 (5)审计方式:审计方式主要指审计的实 施时间安排和审计取证手段选择,审计方 式和审计模式密切相关。
• (6)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程序、审
计模式、审计方式的载体,是它们的具体
体现。审计准则是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
16
二、审计师责任
• 审计师的总体目标是: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错误
或舞弊而引起的重大错报获得合理保证,以 使审计师能够就财务报表是否遵守可适用的 财务报告框架在所有重要方面公允表达发表 意见。
(2)根据审计师的审计结果按照审计准则 的要求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和传达报告 。
17
三、财务报表循环
完整性 准确性 过账和汇总 分类
存在的销售交易均已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与发货金额一致,且已正确 地开单和记录。 销售交易已恰当地包含在源文件中,且已 正确汇总。
销售交易已恰当分类。
截至
及时性 销售交易记录于正确的日期。
29
表6-4 管理层认定和与存货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认定 一般审计目标
与存货余额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
• (5)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 划和具体审计计划,编制完成后还需要对 其进行审核
9
2.3 审计实施阶段
• 审计实施是审计人员实施总体审计计划和 具体审计计划以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
• 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 control testing)和实质性测试( substantive testing)两类
• 审计是信息(财务报表)与既定标准(根据 会计原则确立的各项认定)的比较。
• 认定分为三类:与交易相关的认定、与余额 相关的认定、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23
举例
明示性认定 暗示性认定
备注
A公司资产负债 ①存货是存在
表:
的;[存在]
流动资产:
存货---100万元
①所有应报告的存 ①最后一项暗示性认定是根 货均已包括在内; 据存货被列为资产负债表中
7
2.2 审计准备阶段
• (1)确定审计任务:确定涉及的审计目标 和审计范围
• (2)确定审计标准:审计人员判断被审计 单位行为是否相符的既定尺度。
• (3)组建审计组:要特别注意审计组的能 力组合和独立性,要组织审计组内部研讨 学习,了解审计任务和审计标准
8
• (4)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也称为审 前调查,其直接目的是初步确定审计重点 ,是编制审计计划的前提
应付票据已恰当地分为长、短期债务,且财 务报表披露表述清楚。
31
不同类型的审计目标
• 与交易相关的审计目标和与余额相关的审 计目标之间存在很多重叠,但“权利与义 务”只是与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在 交易相关的审计目标中无类似审计目标。
•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和与余额相 关的审计目标密切相关。审计师通常在考 虑与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时,同时考虑与 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存货项目已恰当地分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
年末采购截至是恰当的。年末销售截至是恰当的。 存货项目的合计数与总账一致。 当存货可实现净值减少时,已减记存货价值。
被审计单位对列示的所有存货都拥有所有权。存货 没有被用作抵押品。
30
表6-5 管理层认定和与应付票据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认定
发生及 权利与
5
审计取证 审计标准
事实真相 判断
判断尺度
图 1 审计基本要素








6
2.1审计目标实现的过程架构
• 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为获取审计证据做好准备,一般
称为审计准备阶段; ➢第二步是获取审计证据,一般称为审计实
施阶段; ➢第三步是根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一
般称为审计报告阶段。
性质
发生及权利 与义务
披露的交易与事项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 所有应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含。
准确性和计 价
分类和可理 解性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 容表述清楚
27
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
• 审计目标从管理层认定中衍化而来并与其 密切相关,因为审计师的主要责任就是确 定管理层关于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合理。
14
图 6-1 确定审计目标的步骤
了解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 将财务报表分为几个循环 了解管理层关于财务报表的认定 理解交易、账户和披露层次的一般审计目标 理解交易、账户和披露层次的具体审计目标
15
一、管理层责任
• 采用合理的会计政策、保持适当的内部控 制、公允表达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
•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表达(认定)完整性 和公允性的责任,使得他们有权决定哪些 是必要的表达和披露。如果管理层坚持一 些审计师认为不可以接受的财务报表披露 ,则审计师可以发表否定意见或保留意见 ,或者是退出审计业务。
存在 完整性
计价和 分摊
权利和 义务
存在 完整性
准确性
分类 截至 细节相符性 可实现价值 权利和义务
所有入账的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都实际存在。
所有实际存在的存货都已盘点并列入了存货汇总表。
被审计单位永续盘存记录中的存货数量与库存实物 数量一致。用于估计存货价值的价格在重要方面都 正确。单价与数量的乘积正确,详细数据汇总正确。
(2)审计完成后,审计师必须出具一份审计 报告,与被审计单位公布的财务报表附在一 起。
• 实质性测试的目的是为取得审计人员赖以 作出审计结论的足够的审计证据。实质性 测试通常采用抽样方式进行,其抽样的规 模需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控制测试的结 果来确定。
12
2.4 审计报告阶段
• 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工作后, 对于鉴证对象是否符合鉴证标准而发表的 意见,审计结论的形成受到审计人员职业 判断的影响较大
10
2.3.1 控制测试
• 控制测试的直接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运行 的有效性,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 能够在各个不同的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 一贯执行。
• 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之 后,只有对那些准备依赖的内部控制才执 行控制测试。
11
2.3.2 实质性测试
• 实质性测试也称为实质性程序,是指审计 人员直接针对鉴证对象实施的用以发现与 既定标准(鉴证标准)不符事实的审计程 序。
32
六、如何实现审计目标
• 计划与设计审计方法(第一阶段) 对充分恰当的证据和成本控制的双重考
虑需要对业务进行计划,计划工作的结果是 产生一种成本合理的有效审计方法。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了解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 (1)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3
• 执行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第二阶段 ) (1)控制测试:当审计师认为内部控制有 效,并为降低控制风险计划评估水平提出 正当理由之前,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进行测试。 (2)交易实质性测试:审计师通过验证交 易的金额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交易记录。
存货与仓储循环
20
四、确定审计目标
• 按照循环法进行审计,既要对构成期末余额 的各类交易执行审计测试,也要对账户余额 本身即相关的披露执行审计测试。
• 通常执行审计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各类交 易审计和相关账户期末余额审计获得一些联 合保证。
➢与交易相关的审计目标 ➢与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性质
存在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权益是存在的。
完整性 所有应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均已记录。
计价和分摊 权利和义务
资产、负债和权益已恰当地包含在财务报表中,与之 相关的计价与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 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26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认定种类
13
补充内容(阿伦斯《审计学》第14版)
审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就财 务报表是否遵守可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在 所有重要方面公允表达发表意见。 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这一目的可以通 过审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 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 计意见得以实现。
义务
完整性
准确性 和计价 分类和 可理解

一般审 计目标 发生及 权利与 义务
完整性
准确性 和计价 分类和 可理解

与应付票据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
报表附注中描述的应付票据确实存在且是被 审计单位单位的义务。
所有与应付票据有关的规定披露都已包括在 报表附注中。
与应付票据有关的附注披露都是准确的。
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
则。
4
• (7)审计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员在从事 审计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 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 任等行为标准。
• (8)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将事 实真相与审计标准进行对照以判断二者之 间的相符程度,形成审计结论,以书面形 式报告给审计委托人就是审计报告。
现金收入
现金收入日记帐
商品和服务采购
采购日记账
现金支出
现金支付日记帐
工资服务和支出
ຫໍສະໝຸດ Baidu工资日记账
总账和明细记录 总账试算平衡表 财务报表
分配与调整
普通日记帐
图6-3 从日记账到财务报表的业务流程 19
图6-5 各业务循环之间的关系
普通现金
资本取得与返还 循环
销售与收款 循环
采购与付款 循环
工资与人员 循环
21
图 6-6 影响应收账款余额的账户余额与交易
应收账款
期初余额 销售收入
期末余额
$100
$600 $160
$500 $ 25 $ 15
现金收入 销售退回与折让
核销坏账
22
五、管理层认定
• 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类 交易、相关账户和披露所作的暗示性或明示 性的陈述,绝大多数认定都是暗示性的。
• 审计目标旨在为审计师提供一个框架,帮 助他们收集充分恰当的证据,并根据业务 既定情况确定应收集的恰当证据。
• 审计目标总是相同的,证据却不尽然。
28
表6-3 管理层认定和与销售交易相关的审计目标
认定 一般审计目标
与销售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
发生
已记录的交易确是向实际存在的客户发货。
完整性 准确性 分类
第三章 审计目标及其实现过程
1 审计目标及其实现的基本要素 2 审计目标实现的基本过程
1
1.1 审计目标的定义
• 审计目标就是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 望达到的目的、境地或标准。
• 作为经济问责系统构成部分的审计,其目 标是通过基于责任方认定业务和直接报告 业务,发挥经济问责信息保障作用,通过 这种信息保障作用的发挥,促进相关主体 实现其追求的目标。
• 业务循环是指处理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工作程 序和先后顺序。
• 业务循环审计是指审计师按照业务循环了解 、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及其 执行情况,从而对其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 允性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
• 循环法将不同日记账中所记录的交易与那些 交易产生的总账余额结合起来。
18
交易 销售
日记账 分类账、试算平衡表和财务报表 销售日记账
2
1.2审计目标实现的基本要素
• (1)审计标准:这是既定的标准,是审计 人员判断审计对象行为的尺度,也称为审 计依据。
• (2)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通过系统方法 获取的,以证明审计对象的事实真相的证 据,一般以审计工作底稿的方式出现。
• (3)审计程序: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要 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方法也称 为审计程序。
定]
24
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认定种类
性质
发生
已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 准确性 分类
所有应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与已记录交易和事项有关的数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 录。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截至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25
与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认定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