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目标规范具体目标的内容,具体目标则是总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

(二)、审计能力是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制约因素;

(三)、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

1.国家法律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2.法庭判决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3.会计职业团体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审计的目标体系

➢总体审计目标既反映了审计环境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又体现了财务报表审计作用于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审计均需达到的目标,包括与交易类别有关的审计目标、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审计目标以及与列报有关的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适用于某个特定交易、账户和列报的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受总体审计目标的制约,是总体审计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审计总目标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会(审计

环境)的实质内容。审计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录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舞弊行为;

•2.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可靠性、真实性审查,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3.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

二、审计总目标

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该准则指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在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在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

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理解的要点:

确认、计量、列报依据的标准是会计准则

表达包括明示和暗示

管理层认定的解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10万元

管理层认定的分类

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总目标: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将管理层的认定运用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就形成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一般审计目标。

根据一般审计目标,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注册会计师就很容易确定被审计单位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及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

1.总体合理性。指审计师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从总体上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项目金额是否合理;

2.真实性。指财务报表所列的金额是否真实可信;

3.所有权。指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确归企业所有,所列示的负债确属企业应履行的义务;

4.完整性。指确认企业全部交易和事项是否都已登记入账,并列示于财务报表之中;

5.估价。指确认企业财务报表项目金额是否经过正确计价;

6.截止。指确定交易是否计入恰当的时期。

7.机械准确性。指确认企业财务处理和报表编制有关数字的计算、汇总等是否正确;

8.分类。指确认企业报表项目是否按公认会计准则恰当的加以分类;

9.披露。指要确认企业在财务报表及其附注中恰当地披露了企业会计信息。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

若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不应当记录的,则即使发票金额是准确计算的,仍违反了发生目标;若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

在完整性与准确性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管理层的认定与销售交易审计目标的关系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管理层的认定与存货审计目标的关系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第二节审计范围审计范围的含义

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

恰当的审计程序则是指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是恰当的。

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1.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

(1)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3)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2.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审计师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

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是指由于客观原因或者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审计师未能实施其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从而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

审计师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

(1)审计准则在规定审计师承担的责任和所要实现的目标的同时,还规定了为履行责任和实现目标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

(2)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审计师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

第四节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