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工商管理MBA《审计学》第5章 审计目标及其实现
二、审计具体目标
确定审计目标的步骤
二、审计具体目标
1、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循环
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将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标准划 分为若干小的组成部分,以便能更好的利用内控并进行审计人员的进 一步分工,提高审计的效率、效果。注册会计师把紧密联系的交易种 类和相对应的账户余额归类到同一个组成部分中,此方法成为循环法 (Cycle Approach)。
确的会计期间
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 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
当的账户
适当分类恰当的账户
【例5—1】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记录本月 收入3 000万元,即意味着该公司管理层认定:
本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是真实的; 本月实现的所有主营业务收入都已记入主营业
务收入账户,没有遗漏; 记录的金额1000万元是正确的; 记录的时间是恰当的;记录的账户也是恰当的。
认定
目标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 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高估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 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和事项均已记录
低估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 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
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反映的
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的区别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 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三个阶段) ➢ 详细审计阶段:查错防弊(英式审计)。 ➢ 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项目余额真实
性和可靠性,审查企业财务状况,为银行贷款服务。查错 防弊退居其次。 ➢ 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发表 意见。同时,查错防弊成为次要目标。向管理领域深入和 发展。
《审计》第五章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 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 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 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 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 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第一节 审计目的与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几个概念 1.注册会计师 2.财务报表 3.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4.错报 5.合理保证 6.审计准则 7.审计意见 8.管理层和治理层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管理层、治理层责任和注册会计师
责任的关系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治理层的责任包括监督财务报告过程。
财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 下编制的。审计准则不对管理层或治理层设定责 任,也不超越法律法规对管理层或治理层责任作 出的规定。
(2)治理层的监督包括考虑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或对 财务报告过程施加其他不当影响的可能性,例如,管理 层为了影响分析师对被审计单位业绩和盈利能力的看法 而操纵利润。
1. 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责任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CPA对舞弊的责任在于:
(1)在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 有责任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 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课件
形成审计报告
根据现场审计结果,编写审计报告
01
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发现的问题、建议等。
与被审计单位沟通
02
就审计结果和建议进行讨论,并确定整改措施。
发布审计报告
03
向管理层、董事会或相关监管机构报告审计结果。
03
审计方法和技巧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审计计划,从总体中选取一定 比例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对样本的测试和分析,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方法。
检查风险
定义
检查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 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 性。
控制
注册会计师通过制定审计 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和获 取充分证据来控制检查风 险。
影响
检查风险是审计失败的主 要原因之一。
内部控制的要素
风险评估
识别、评估和管理重大风险的 程序。
信息与沟通
及时、准确和完整地收集、传 递和使用信息。
控制环境
与管理层沟通审计结果和建议
与管理层沟通的意义
与管理层沟通审计结果和建议,有助 于管理层了解审计发现和问题,及时 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提高管理质量和 效率。
与管理层沟通的内容
与管理层沟通的内容包括审计发现的 问题、改进建议、措施计划等。沟通 时应采用清晰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 专业术语或晦涩难懂的措辞。
03
04
诚信
审计师应保持高度的诚实和正 直,不得欺骗或误导任何人。
客观
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处理问题 ,不受任何偏见或利益影响。
保密
审计师应对在工作中接触到的 所有机密信息保密,除非有法
律或监管要求。
专业胜任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一、审计目的的含义与影响要素审计目的的含义审计目的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经过审计实际活动所希冀到达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表达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实际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转的定向机制,是审计任务的动身点和落脚点。
普通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的包括总目的和详细目的两个层次。
总目的规范详细目的的内容,详细目的那么是总目的的详细化。
审计目的的影响要素(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确实立的基本要素;(二)、审计才干是是影响审计目确实立的决议性制约要素;(三)、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的成为理想的审计目的:1.国度法律对审计目确实立的影响;2.法庭判决对审计目确实立的影响;3.会计职业集团对审计目确实立的影响。
审计的目的体系➢总体审计目的既反映了审计环境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又表达了财务报表审计作用于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普通审计目的是停止一切买卖、账户余额和列报审计均需到达的目的,包括与买卖类别有关的审计目的、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审计目的以及与列报有关的审计目的。
➢详细审计目的是适用于某个特定买卖、账户和列报的审计目的。
➢普通审计目的和详细审计目的受总体审计目的的制约,是总体审计目的的详细化。
审计总目的的演化•审计总目的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会〔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审计总目的确实定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审计总目的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总目的是经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载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作弊行为;•2.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的是经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一切项目余额的牢靠性、真实性审查,判别其财务状况和偿债才干;•3.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的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能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运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置方法能否契合本国的会计准那么,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良运营管理的意见。
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
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1. 引言审计是组织内部和外部对财务报表、业务运营和内部控制系统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
审计过程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价相关材料和信息,以确定一个实体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同时评估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审计的目标和审计过程,帮助读者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目标。
审计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审计准则合规性审计目标之一是确保审计过程符合相关的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制定审计活动和评估审计程序的规范,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以及行业自律组织的准则。
确保审计准则的合规性能够增加审计活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2.2.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的核心目标是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师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反映实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够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2.3.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目标还包括评估实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的一套规范、准则和措施,用于确保实体在经营过程中达成其目标,并防止欺诈和错误的发生。
审计师需要评估实体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可靠、有效,并提供改进意见,以帮助实体改进其内部控制。
3. 审计过程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内部控制进行财务报表和业务运营的评估的一系列步骤。
审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3.1. 规划阶段规划阶段是审计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在这个阶段,审计师需要了解实体的业务和战略目标,收集相关的文档和信息,并制定审计计划和程序。
审计师还需要评估实体的内部控制系统,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风险。
3.2. 测试阶段测试阶段是审计过程的核心步骤,包括获取审计证据、分析和评估财务报表和业务运营记录,并进行风险和控制的测试。
审计师通过进行抽样、确认、计算和比较等方法,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评估实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审计基本概念审计是指对单位或者个体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检查、核实、比对、分析,以评价会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专业活动,同时,根据审计结论,评价目标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效果,客观、公正地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
审计的目的是发表审计意见,说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符合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财政部门的财务制度的要求。
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单位自设的审计机构或者职能部门进行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保护企业利益。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出具审计报告,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财务信息。
第二章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和活动,为审计实施提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审计准则主要包括廉洁、独立、客观、真实、保密、审慎、勤勉等原则。
其中,廉洁是指审计师在从事审计活动中,应当恪守职业操守,不受利益干扰,独立是指审计师不受被审计单位、利益相关方或者其他利益主体的影响,客观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以客观的态度,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真实是指审计师应当根据客观事实和证据出具审计报告,保密是指审计师应当保守审计过程中所知悉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资料,审慎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慎重行事,勤勉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认真尽职。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
审计程序是审计过程的核心,它包括了整个审计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各项技术程序和规定。
审计程序是指在客观、独立、客观、真实等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审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依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的审计活动。
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第一节审计总目标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会计报表审计三阶段,审计目二、我国独立审计总目标审计总目标(会计报表审计目标)―→会计报表的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审计总目标(合法性、公允性)我国独立审计总目标就是指会计报表审计目标,具体体现在审计报告意见段中的二句话: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第二节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一、被审计单位的认定认定,也称陈述,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陈述)。
下面就是这五大认定的涵义:二、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审计总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的整体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但针对报表的每一项目审计时要更具体,更明确。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项目审计目标则是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
在审计实务中,一般审计目标见下表:一般审计目标第三节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学习要领】掌握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第四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一、审计业务约定书概念: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单位共同签署的,以此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合同。
性质: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1.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指进行审计的目的和预期结果,即审计的目的和目标。
通过审计目标的设定,可以明确审计的范围和方向,为审计工作提供指导。
审计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发现错误和不合规行为审计的首要目标是发现企业在财务报告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和不合规行为。
审计人员会通过对财务报表、相关凭证和其他相关文件的检查,以及与公司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来判断企业是否按照相关法规和准则进行财务报告。
1.2 评估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还旨在评估企业的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审计人员会通过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估,以及对企业运营和管理过程的了解,来判断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是否能够有效防范潜在的风险。
1.3 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还会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帮助企业改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体系。
审计人员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和风险,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帮助企业优化财务报告过程,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2.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完成审计目标所需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的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在开始审计工作之前,审计人员需要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明确审计范围和目标。
审计人员会与企业管理层讨论财务报表的核算方法、内部控制的组织和运行情况,以及其他与审计目标相关的事项,从而明确审计的范围和目标。
2.2 收集和分析审计凭证审计人员会收集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相关凭证和其他相关文件,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审计人员会仔细检查财务报表和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比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相关文件,确保其是否一致和合理。
2.3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人员会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他们会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估,以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答案解析)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要求被审计单位提出(),以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及其注册会计师的关系。
A.管理当局保证书B.管理建议书C.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沟通函D.管理当局声明书【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D2.下列认定中,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无关的是()。
A.“存在或发生”认定B.“权利和义务”认定C.“估价或分摊”认定D.“表达与披露”认定【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权利是指对资产所拥有的权利,义务是对负债具有必须偿还的义务。
所以“权利和义务”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要素有关,与利润表的要素无关。
3.甲公司将2002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列入2001年度的会计报表,则其2001年会计报表存在错误的认定是()。
A.总体合理性B.估价或分摊C.存在或发生D.完整性【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2001年度该项主营业务收入并未发生。
4.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将不属于本期的销售列入了本期利润表的收入项目,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违反的“认定”是()。
A.存在或发生B.完整性C.估价或分摊D.表达与披露【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被审计单位如果将不应列入的项目或交易挤入会计报表,则违反“存在或发生”认定。
5.根据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按照()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并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A.企业会计准则B.注册会计师法C.独立审计准则D.质量控制基本准则【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6.注册会计师在实施监盘程序时,发现被审计单位购进商品一批,但却没有在账面上反映。
这是违反了()认定。
A.存在或发生B.完整性C.估价或分摊D.表达与披露【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交易已发生,但没有在账面上记录,说明记录“不完整”。
7.下列各项中,()是为了实现注册会计师一般审计目标中的分类目标。
A.把主管和董事的欠款与客户的欠款分开B.累计折旧的账户余额看来是合理的C.有价证券是否按取得时实际成本入账D.所有的销售是否均已发生【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此处是要求选出分类目标对应的选项。
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
第一节 审计目标
②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
小贴士 财务报表审计的作用和局限性 (1)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
报提供绝对保证。 (2)虽然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根据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未来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以及本所的质量控制制 度。在执行某项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同时遵守会计师事务所 制定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
3.遵守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的技术标准,对注册会计
师在某一审计领域的责任、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核心要求、为达到这一 目标所要实施的必要审计程序作出了明确规范。
(2)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 的事项。
(3)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 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可能表明其中某项或某几项审计证据不可靠,因 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审计目标
(4)如果管理层的某项声明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矛盾,注意会计师应当调 查这种情况,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考虑管理层作出的其他声明的 可靠性。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资产归属于被审计
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3)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
CPA考试《审计》重要知识点归纳笔记[2]
第五章审计⽬标与审计范围重要知识点:1、我国独⽴审计的总⽬标(P91)根据我国独⽴审计准则,独⽴审计的总⽬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2、审计具体⽬标(P91)审计具体⽬标是审计总⽬标的进⼀步具体化,它包括⼀般审计⽬标和项⽬审计⽬标。
⼀般审计⽬标是进⾏所有项⽬审计均必须达到的⽬标;项⽬审计⽬标则是按每个项⽬分别确定的⽬标。
具体审计⽬标的确定,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按照独⽴审计准则的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项⽬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收集的证据。
⼀般地说,审计具体⽬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认定和审计总⽬标来确定。
3、被审计单位管理*对会计报表的认定(P92)1.存在或发⽣有关“存在或发⽣”的认定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是否存在,利润表所列的各项收⼊和费⽤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
“存在或发⽣”认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是否把那些不应包括的项⽬(如不存在的项⽬或不曾发⽣的交易结果)挤⼊了会计报表。
它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估(也称“夸⼤错误”)有关。
[稍有变化]2.完整性有关“完整性认定”是指:在会计报表中应该列⽰的所有交易和项⽬是否都列⼊了。
“完整性”的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给遗漏或省略了,也不涉及所报告的⾦额是否正确。
可见,“完整性”认定与“存在与发⽣”认定正好相反,它主要与会计报表的组成要素的低估(也称“缩⼩错误”)有关。
[稍有变化]3.权利和义务有关“权利和义务”认定是指,在某⼀特定⽇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
应当指出的是,前⼆项认定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利润表”为宜]的组成要素都有关,⽽这⾥的“权利和义务”认定却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4.估价或分摊有关“估价或分摊”认定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和费⽤等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额列⼊会计报表中。
总之,“估价或分摊”认定包括三个⽅⾯的内容:(1)总值估价;(2)净值估价;(3)计算精确性。
审计目标与审计目标实现
▪ 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具体审计目标; ▪ 社会审计基本程序;
第一节 审计目标
▪ 一、审计目标概念 ▪ 二、审计目标发展 ▪ 三、审计目标分类 ▪ 四、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 一、审计目标的概念 ▪ 审计目标是指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
到的目的和要求。 ▪ 审计目标规定了审计的基本任务,决定了审计
▪ 2.具体审计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 的审计目标。(2)与期末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 管理层认定
➢ 1、概念: 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 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
➢ 2、认定的内涵
明示性认定 暗示性认定
➢ 举例 ➢ 明示性认
A公司资负表:定①存货是存
检查风险 审计没有检查出来
▪ (三)审计程序的作用
1、保证审计质量 2、提高工作效率 3、提高熟练程度 4、有利审计规范化
▪ 二、国家审计程序(参见审计法) ▪ (一)准备阶段 ▪ (二)实施阶段 ▪ (三)报告阶段 ▪ (四)审计听证 ▪ (五)审计行政复议
(一)审计准备阶段 1、审计机关准备工作 (1)编制计划确定事项 (2)委派审计人员 (3)签发审计通知
审×移×[××××]×号
×××关于××××××××的移送处理书 :
我们在对×××××××的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下 列行为:
我们认为,×××的行为涉嫌犯罪,依法应当追究刑 事责任。现移送你×(院、厅、局)依法处理,请将结 果及时告知我×(署、厅、局、办)。 附件:证明材料××份
××××××(审计机关全称) ×年×月×日
运用于应收账款项目的审计目标
• 全部应收账款合理,看来无重大错报
第五章-审计目标的实现
财务审计目标.pdf
04.05.2020
第五章 审计目标
3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
影响审计具体目标确定的因素
审计总目标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04.05.2020
第五章 审计目标
4
审 计 学Auditing
第五章 审计目标
28
审 计 学Auditing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定义:是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签订的,用 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 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 事项的书面协议
签约人(事务所,委托人,被审单位) 目的 (误解与分歧) 性质(财务报表审计,协议)
04.05.2020
第五章 审计目标
9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
根据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决定其 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
录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止是否适当 分类:存货项目是否适当分类为原材料、在产品
和产成品
细节勾稽:存货项目的总计与其总账是否相符
可实现价值:净实现价值减少时,是否对存货作
了冲销
04.05.2020
第五章 审计目标
14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
根据列报相关的认定决定其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 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审计是一种对财务报表或其他财经信息的系统性、独立的核查和确认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审计人员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经信息的审查与核实,形成独立的、客观的意见,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合规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审计目标:1.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的首要目标是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人员通过检查和验证企业的财务记录、交易、凭证、账务处理等,以判断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
2.发现内部控制问题:审计的目标之一是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审查和测试,以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确保法律合规性:审计的目标之一是确认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经信息的审查,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进行评估,确保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提供合理保证: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确认活动,其目标是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合理的保证。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经信息,独立发表审计意见,使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一个客观、可靠的评估和判断依据。
审计过程:1.策划阶段:审计过程的第一步是制定审计计划。
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风险特征和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审计程序和时间表。
2.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获取相关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经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核实和分析。
审计人员会检查企业的账务记录、凭证、交易记录等,以判断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内部控制评价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会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
审计人员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账务处理、风险管理等进行审查和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CIA 第五章 内部审计程序
风险控制矩阵 (4)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考虑的审计程序
研究、检查与组织开展的业务有关的当前情况、发展趋势、行业信息以 及其他恰当的信息资源,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影响组织的风险,以及用以 解决、监督与再评价这些风险的相关控制程序。 检查以前公布的风险评估报告 与行政经理和业务部门经理交谈,确定业务部门的目标、相关的风险以 及管理层开展的降低风险的活动和控制监督活动 收效集性信息,以独立评估风险缓解、监督、风险报告和相关控制活动的有 评估风险管理结果报告的适当性和及时性 评估管理层的风险分析是否全面、评估为纠正风险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 题而采取的措施和提出的改进建议的完整性。 确测定试管、理监层督的活自动我所评用估信过息程准的确有性效测性试()通过实地观察、控制和监督程序 评与估高与管风及险董相事关会、进可行能讨说论明。风险管理实务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适当时 (5)风险控制矩阵
说明审计目标 标注待检查业务的技术要求、目标、风险、过程和交易 说明所需测试的性质和范围 载明内部审计师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收集、分析、解释及记录信息的程 序。 (2)业务工作方案的审批:审计工作开始之前书面批准。 (3)业务工作方案的调整:调整要及时审批,可以先得到口头同意。 5.1.7 确认所需的审计资源 2时2间30限业制务以资及源可的获分资配源:的内评部估审,计确师定必实须现根业据务对目每标项所业需务要的的性适质当、、复充杂分程的度资、 源。 当确定资源的适当性与充分性时,需考虑的因素 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经验水平 为业务选择内部审计师时,考虑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胜任能力 在需要其他知识和胜任能力时可考虑利用外部资源 每项业务分派都可以作为满足内部审计部门发展需求的基础(内部审计 部门不断发展的需要),所以应考虑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需求 5.1.8 编制审计人员时间表 (1)时间记录?:用于控制单个项目预算的工作单。 (2)员工的时间报告:该报告要求登记当前工作中每小时的工作情况。 5.1.9审计通知书 指应实根施据审经计过前批,准通后知的被审审计计业单务位计或划个拟人定接审受计审通计知的书书面文件。内部审计部门 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审计通知书,如突击审计。 内部审计师不应该妨碍组织的经营,所以预先通知,为审计做好准备。被审 计是者否可为以逃因避为审审计计,工如作果影是响,正内常部经审营计而师要可求以推决迟定审马计上,审审计计。人员判断其要求 审计通知书一般包括的基本内容: 审计项目名称 被审计单位名称或者被审计人员姓名 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 审计开始时间 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 审计组组长和审计组成员名单 内部审计部门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审计目标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审计目标的含义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总目标规范具体目标的内容,具体目标则是总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二)、审计能力是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制约因素;(三)、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1.国家法律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2.法庭判决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3.会计职业团体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审计的目标体系➢总体审计目标既反映了审计环境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又体现了财务报表审计作用于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审计均需达到的目标,包括与交易类别有关的审计目标、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审计目标以及与列报有关的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适用于某个特定交易、账户和列报的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受总体审计目标的制约,是总体审计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审计总目标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会(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审计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录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舞弊行为;•2.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可靠性、真实性审查,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3.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
二、审计总目标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
该准则指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在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在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理解的要点:确认、计量、列报依据的标准是会计准则表达包括明示和暗示管理层认定的解析: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10万元管理层认定的分类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总目标: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将管理层的认定运用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就形成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一般审计目标。
根据一般审计目标,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注册会计师就很容易确定被审计单位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及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1.总体合理性。
指审计师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从总体上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项目金额是否合理;2.真实性。
指财务报表所列的金额是否真实可信;3.所有权。
指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确归企业所有,所列示的负债确属企业应履行的义务;4.完整性。
指确认企业全部交易和事项是否都已登记入账,并列示于财务报表之中;5.估价。
指确认企业财务报表项目金额是否经过正确计价;6.截止。
指确定交易是否计入恰当的时期。
7.机械准确性。
指确认企业财务处理和报表编制有关数字的计算、汇总等是否正确;8.分类。
指确认企业报表项目是否按公认会计准则恰当的加以分类;9.披露。
指要确认企业在财务报表及其附注中恰当地披露了企业会计信息。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若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不应当记录的,则即使发票金额是准确计算的,仍违反了发生目标;若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在完整性与准确性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管理层的认定与销售交易审计目标的关系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管理层的认定与存货审计目标的关系与列报相关的认定第二节审计范围审计范围的含义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
恰当的审计程序则是指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是恰当的。
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1.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1)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3)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2.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审计师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
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是指由于客观原因或者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审计师未能实施其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从而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审计师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1)审计准则在规定审计师承担的责任和所要实现的目标的同时,还规定了为履行责任和实现目标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2)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审计师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
第四节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确定对项目组注册会计师的要求时,应考虑的因素➢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风险水平➢所需的专门技术➢员工的胜任能力➢执行工作的时间初步计划时应注意的独立性问题➢确保事务所内任何层级的个人都保持独立性➢客户未支付的审计费用➢同时向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对于高风险的认定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对于高风险的认定,注册会计师要考虑它可能会存在怎样的重大错报,因此需要设计并执行特定审计程序来发现那些潜在的错报。
➢需要执行特定审计程序的事项包括那些在常规或系统流程之外的交易,重大的会计估计和判断,或者相当复杂的交易。
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内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关系: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高,则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可以大为减少,反之,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会增加。
➢无论何时,实质性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获取的有关控制有效性证据➢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控制由谁执行;➢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例如人工控制或自动化控制)。
➢控制测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实施。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实质性程序➢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种类: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应对特别风险的措施➢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
➢如果针对特别风险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定义: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二)目的: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促使双方遵守约定事项并加强合作,以保护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
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签定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业务时,应当考虑其自身能力和能否保持独立性,并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应当包括下列主要方面:(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二)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三)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四)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五)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六)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七)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八)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九)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十)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十一)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十二)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十三)违约责任;(十四)解决争议的方法;(十五)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
如果情况需要,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列明下列内容:(一)在某些方面对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工作的安排;(二)与审计涉及的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其他员工工作的协调;(三)预期向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其他函件或报告;(四)与治理层整体直接沟通;(五)在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对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安排;(六)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需要达成进一步协议的事项。
如果负责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同时负责组成部分财务报表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决定是否与各个组成部分单独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一)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委托人;(二)是否对组成部分单独出具审计报告;(三)法律法规的规定;(四)母公司、总公司或总部占组成部分的所有权份额;(五)组成部分管理层的独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