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 第7节 核能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7 核能 教案
核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4.了解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二)能力目标;能根据示意图来区分裂变和聚变(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2.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教学重难点】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爆炸后的长崎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外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分别投到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使这两座城市在瞬间化为废墟。
【设问】你知道原子弹爆炸巨大的能量是怎么产生的?(二)新课学习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教师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讲述:科学家在研究时发现,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1)什么叫核能?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一、裂变1.定义: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为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用中子轰击铀235,可以使它分裂,变成两个新核(氪和钡),同时向外放出能量和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如果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产生链式反应。
《第三章第7节核能》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核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核能”。
核能作为新兴的能源形式,是初中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将围绕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能的产生原理以及核能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展开学习。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了解核能的产生原理和核反应的基本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探究核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能源的关注和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以及提问的主动性来评价学生对核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核能概念简述、核能应用举例等,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小测验: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核能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核能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核能概念:教师讲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包括核能的定义、核反应的类型等。
3. 探究核能产生原理: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及原理。
4. 核能的应用:结合实例,讲解核能在电力生产、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核能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核能。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核能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核能概念的短文,包括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2)收集至少三个核能在日常生活或科技领域的应用实例,并简要说明其作用;(3)思考核能发展的利与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准备在下一课时进行小组交流。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以便调整后续教学策略。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核能 教案
《核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核能》这一节选自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七节,教材采用通俗描述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以及人工获得并利用核能的方法,从核电站对核能的和平利用中阐释目前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能的技术,同时揭露核废料、核泄露等问题。
九年级的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原子结构以及一些基本化学知识,且如今信息发达,学生对核能的利用以及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事故有所了解。
再利用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好奇心、好胜心,整一个课堂在思维的碰撞中,既可以丰富课外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渗透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裂变和链式反应②知道聚变和热核反应③知道放射性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养成学生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②通过搜集信息、阅读资料、交流辩论,形成辩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难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培养辩证的科学观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短视频《广岛原子弹爆炸瞬间》,让学生感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分析: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名族的骄傲,在此美国核武器的利用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当中的地位,同时原子弹爆发的威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两面性,为后续的辩论做好铺垫。
)(二)新课新知1、回顾原子的结构,用已知的知识来展开新课内容。
2、展示原子核模型(自制小球棍棒模型),提问学生改变这个原子核的方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由模型探究中的“拆”与“合”得出改变原子核的方法是分裂或者组合,由此对应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核聚变和核裂变。
(分析:这里利用模型模拟改变原子核的两种方法,从而引出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让原本学生不太能理解的裂变、聚变变得浅显易懂,更加容易理解)3、【裂变】探究小游戏:气球的连续爆炸。
3.7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体验核能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通过PPT、思维导图或文字形式提交预习成果,展示他们对核能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板书设计
1.核能的基本概念
-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大量能量。
-核聚变:轻核融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大量能量。
-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控制链式反应的速率,实现能量的稳定释放。
2.核能的利与弊
-优点:清洁、高效的能源,可以满足大量的能源需求。
-缺点:存在辐射污染和安全问题,核废料处理是一个长期难题。
3.核能的应用
-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热能,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核武器: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的武器。
4.核能的未来发展
-核聚变反应堆:研究中的新型核反应堆,具有更高的能量输出和更高的安全性。
-核废料处理:开发新的处理技术,实现核废料的安全存放和处理。
5.核能的安全性
-辐射防护:了解辐射的类型、危害及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辐射伤害。
核能(37页教案学案)
浙教版科学九上《核能》教学设计控制和利用核能的?讲授新课一、裂变和聚变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是可以转变的。
2.核能(1)原子核在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核能是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它比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释放出的化学能要大得多。
1 克铀核全部转变为氪核和钡核时释放出的核能,超过了2000 吨煤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化学能。
出示图片:长崎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到了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使两座城市在瞬间化为废墟。
在原子弹爆炸区1.6公里内的所有生物全都荡然无存,发射场周围800米的沙粒被融化成玻璃体,绿色透明似翡翠。
广岛市和长崎市15.4万人当场丧生,5年后因原子弹死亡人数达到38.7万人;该地区核爆炸的幸存者也不同程度受到放射性污染,患了各种怪异的后遗症,在随后几年中,又有大批人痛苦地死去。
3.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是获得核能的观察图片阅读课文掌握核能观看图片,了解原子弹的巨大破坏性掌握原子的组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原子弹的破坏性有个感性认识.两条途径。
4.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1)原子核的裂变①定义:核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 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
例如:用中子轰击铀235时,分裂成2 个新原子核钡核和氪核②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核,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链式裂变反应示意图,中子就像“点燃”核燃料的火柴。
出示视频:链式反应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出示视频:原子弹爆炸视频(2)原子核的核聚变①定义:2 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7节 核能 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清楚的表达核能的概念,以及利用核能的两种方式;2、能够说出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已经能量转换的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及讲解,认识链式反响和热核反响的区别;2、通过大量的事例,了解核能的优点以及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2、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
2学情分析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响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响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局部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那么,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本节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例如核能的威力、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核泄漏处理方法等,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重点难点1、获取核能的两种方式2、区别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响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九上第三章第7节核能〔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材料: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分别投到了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
广岛市80%的建筑物化为灰烬,6.8万人当场丧生,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当场伤亡8.6万人。
该地区核爆炸的幸存者患了各种怪异的后遗症,在随后的几年中,又有大批人痛苦的死去。
1、原子弹巨大的威力从何而来?2、原子弹的能量既然这么大,能否应用到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呢?3、原子弹爆炸后,为何在之后的几年有大量的人痛苦的死去?〔二〕新课学习[知识回忆]:原子核的构造: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中子〔带负电〕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讲述: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严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结实,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一、什么是核能?由于原子核质量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九年级科学上册37核能的利用教案新版[浙教版]
3.7 核能的利用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②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③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请各小组同学将自己查阅的有关核能的资料与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难以明白的内容加以记录(之前布置查找资料和怎样用百度搜索)。
(5分钟后,各小组讨论和记录完毕,教师要求各组汇报讨论中的疑问,在纵多的问题中教师要进行筛选部分。
)1、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为什么大的惊人?2、核电站是通过怎样发电的?3、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4、什么是核反应?5、核辐射怎样防护?6、我们国家的原子弹多吗?氢弹有吗?哪种威力大?讲述:人类所需的能源大多数来自于太阳能。
你知道从太阳射向地球的电磁能(光)是怎么产生的吗?(核聚变产生的核能转化过来。
)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板书:核能的利用)修正策略教学过程新课教学:出示二战期间“小男孩”和“胖子”炸毁广岛和长崎的资料照片,请学生针对照片中的情景发表自己的评论(评论的落点:1、巨大的能量是释放形式是怎样的;2、这些能量若被我们利用可以创造多少的财富)讲述:同学们的评论很丰富,从图片中我们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很大,可以说是毁性的,大家一定感到疑惑,威力为什么会如此巨大?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复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用模型结构复习原有知识,用已知知识为切入点,学生接受更自然)思考:上述反应中存在怎样的能量变化?原子核内部有变化吗?讲述:在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燃烧是放热反应和有些固体加热反应需吸热,但在这些反应中还不能使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其实原子核内部储存着巨大的能量。
讨论: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有得失,而核内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这么团结、牢固呢?猜想:可能核内巨大的能量束缚着质子和中子。
讲述: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改变有些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板书:核能)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径吗?(板书)讨论并投影:裂变和聚变的模型讲述: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如铀235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变成两个更小的新核——氪核和钡核。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3章 第7节 核能(教师版)
第7节 核能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说出核能的概念及其应用。
2.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3.了解核电站的工作过程,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了解放射线及其应用。
5.初步建立利用核能的意识,初步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解读1:知道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和热核反应,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2:知道放射性及其应用及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原理来工作的,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小。
知识点01 核能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对于原子来说,质子和中子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却挤在原子中心非常小的空间内,构成很小的原子核,这使得原子核分裂或重新组合极其困难,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一)核能的概念原子核是可以转变的,原子核在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叫做核能。
核裂变和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二)裂变(1)含义:核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
如中子轰击铀235,铀核就会分裂成2个新核,并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几个新的中子,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吨煤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2)链式反应:每个铀核裂变时会产生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继续轰击其他铀核,使其他铀核裂变并产生更多的中子,这样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产生链式反应,如图所示。
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
“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3)应用:原子弹、核电站都是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的。
原子弹属于不加控制的链式反应;核电站属于可控制的链式反应。
(三)聚变(1)含义: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
由于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所以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1(word文档良心出品)
核能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核能教材分析核能作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有前途的新能源,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
目前,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能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对核能的利用也存在着如核废料的处理、核泄漏等问题。
本节通过介绍获得核能的方式,介绍核电站、核能开发的新进展,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等,使学生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形成科学的认识。
学情分析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知道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和热核反应,知道放射性及其应用二、过程方法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②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教学过程利用)讨论: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有得失,而核内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这么团结、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氘核志。
B板书设计第7节核能一、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教学反思学习科学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学习科学是学习其他科目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所以课堂要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教案在设计上很好的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和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角,师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探讨共同合作;同时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显然,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程时遇到怎样把原子核内部的世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这种核变确实是我们都有的遗憾。
之外,核能离我们很远又很近,但我们没办法直接感受,让学生体会核能的巨大也很难,比较好的方法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数据、核电站工作原料等方面说明。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作业本:第三章第7节 核能
第7节核能一、核能1.概念:________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也叫原子核能或原子能。
说明: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1)裂变:________是根据裂变原理制造的。
(2)________:________是根据聚变的原理制造的。
二、核能的利用——核电站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是通过可以控制的________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2.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________→________→电能。
三、放射线1.核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三种射线:________、________、γ射线。
2.大量的射线对人畜有伤害作用。
微量射线可以为人类服务,主要有:机械设备探伤、育种、放疗等。
A组基础训练1.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太阳能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是()A.水能B.风能C.核能D.煤、石油、天然气2.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我省正在加大核电站的建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将核能最终转化为电能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C.核能发电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D.核电站利用的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3.(娄底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轻核的裂变B.太阳的能量来自大量的氖核的裂变C.核电站内的核反应堆是可控制的铀核裂变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资源4.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核反应的过程,这种核反应的原理可用于制造()第4题图A.原子弹B.氢弹C.导弹D.普通炮弹5.(绵阳中考)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裂变才能释放出核能B.氢弹爆炸是利用裂变释放出核能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以控制的D.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能是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B.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核裂变D.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聚变7.(成都中考)关于核电站、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发电B.核电站的核废料可以直接堆放在露天垃圾场C.所有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D.水能、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8.(河池中考)如图是核电站工作的流程图。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的利用教案 (新版)浙教版
核能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4.了解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二.自学指导:1.[知识回顾]:原子核的结构:(带正电)中子原子(带负电)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阅读P110—P11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三.学习新知识1.由于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微观的能)2. 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
(1)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发生的是反应。
(2)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也叫做反应。
3.【应用】原子弹如果对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应用】氢弹根据的原理制成。
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目前聚变还不能人为控制。
【应用】核电站目前的核电站都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速度。
使核反应缓慢地进行裂变而工作,并源源不断地释放核能。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
4、放射线原子核在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如。
(注:放射性物质不一定是核反应的产物,许多天然物质也具有放射性)放射线的利和弊。
⑴利:可用于机械设备探伤、;如检查金属板内部有无砂眼、裂纹(裂痕)等。
处理种子变异,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使农作物增产;检查和治疗恶性肿瘤。
⑵弊:大剂量的放射线会对人畜造成伤害,所以核反应堆在使用中技术含量很高,稍有不慎,会造成核污染,在利用核能必须注意防止这种污染。
所以核电站在修建时会有很厚的水泥防护层。
《第三章 第7节 核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核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目标:1. 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了解核能的产生原理及核反应的基本过程。
3. 认识核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4. 培养学生对核能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围绕《核能》这一主题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预习导读:学生需提前阅读教材中关于核能的基本知识,包括核能的定义、核反应的原理等。
2. 视频学习:观看关于核能的教学视频,了解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及核能发电的流程。
3. 笔记整理:学生需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包括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分类、核能的优缺点等,形成完整的笔记。
4. 思考题:设置与核能相关的思考题,如“核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形成书面答案。
5. 实践操作:模拟核反应堆的简单模型,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核反应的基本过程。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内容,保证质量。
2. 笔记整理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3. 思考题答案需结合所学知识,表述清晰,逻辑性强。
4. 实践操作需按照指导步骤进行,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
5. 所有作业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
2. 对笔记整理的评价将着重于内容的条理性和重点的突出程度。
3. 对思考题答案的评价将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
4. 实践操作的评价将基于学生的实验过程记录和结果分析。
5.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通过课堂讲解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核能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对于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4. 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作业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最新浙教九年级上册科学37《核能》优秀教案
第七节核能【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七节【主题】第七节核能【课时】第1课时一、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2.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3.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示意图来区分裂变和聚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案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三、教案过程新课教案:一、裂变、聚变引入: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什么能?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1、什么是裂变和聚变(1)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观看动画:核裂变模型学习核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观看演示:核聚变学习核聚变的应用:核聚变发电——核聚变发电是21世纪正在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主要是把聚变燃料加热到1亿度以上高温,让它产生核聚变,然后利用热能核武器——利用核聚变原理,制作氢弹。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核电站的安全性核电引起的主要安全问题:1.核反应失控,会损坏设备,引起放射性物质的泄露;2.放射性废料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
三、放射性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现象的应用X光检查癌症治疗核能发电消除静电知道肥料的吸收及流失灭虫鉴定古物所属的年代(放射性定年法)……●过量的辐射对人的危害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7节核能导学案浙教版精
第7节核能1探究点一核能] [情景展示结合图片内容,你能获得哪些知识?] [问题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原子核在转变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核能的途径探究点二][情景展示[结合图片内容,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径有哪些吗?问题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核裂变就是质量较大的原子] 获得核能主要有核裂变和核聚变两条途径,[归纳提升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
而核聚变则正238)核(比如铀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好相反,是由质量较小的原子核()比如氘、氚的现象,太阳内部的能量就是核聚变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知道人类对核能的利用吗?继续探究]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原子核的裂变反应持续而缓慢地进人类能够按需要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归纳提升]这样的核能就可以为人类和平建设服务。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7节核能教案新版[浙教版]1
《第7节核能》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②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③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请各小组同学将自己查阅的有关核能的资料与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难以明白的内容加以记录(之前布置查找资料和怎样用百度搜索)。
1、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为什么大的惊人?2、核电站是通过怎样发电的?3、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4、什么是核反应?5、核辐射怎样防护?讲述:同学们查阅资料的能力很强,同时提出的问题也很吸引其他同学和老师,你们想要问题的回答,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板书:核能的利用)。
新课教学:新课引入: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地震海啸重创日本,引发核泄漏危机新能源时代,核能的利用备受关注引入课题新课教学:一、裂变、聚变引入: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什么能?1、什么是裂变和聚变(1)裂变视频模型实例:原子弹。
(2)聚变flash演示实例:氢弹讲述。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如铀235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变成两个更小的新核——氪核和钡核。
2、裂变和聚变的应用二、战争中的核能核武器资料一:日本9.0大地震后,网上开始流传“这是日本人进行海底核试验”的猜测,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像地震波一样迅速传播,并且越传越显得有“理”。
有的说日本福岛海域前几年发生了很多次5.5~6级的地震,和原子弹试验产生的震级相当;有的说3月11日的大地震是氢弹试验造成的。
1、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核试验?核武器。
2、你知道哪些核武器?原子弹、氢弹。
3、你知道核武器的威力吗?日本受过核武器的重创,二战时长岛川崎原子弹爆炸。
视频:感受核武器的威力三、和平利用核能、核电站资料二: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第三章第7节核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核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了解核能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核能的产生原理和核反应的基本过程。
3. 学会分析核能的优势与挑战,形成对核能发展的初步认识。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 阅读《核能》课本相关章节,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观看核能相关教学视频,了解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核能的产生过程。
- 收集有关核能的应用实例,如核电、核医学等,并简要记录其应用领域和作用。
2. 课堂互动任务:-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核能的优势和挑战,并记录讨论结果。
- 课堂演讲: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发言,汇报讨论结果并展示本组对核能发展的见解。
3. 作业练习:- 完成《核能》课程的课后习题,加深对核能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 设计一个关于核能的简报或海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对核能的认识和理解。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要求仔细阅读课本和观看教学视频,确保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课堂互动任务要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发言时需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3. 作业练习要求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并设计简报或海报时需注重图文搭配,确保信息传达准确、清晰。
4. 所有作业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及作业练习的准确性和创意性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环节,通过小组内成员的互评,评价彼此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自评:学生需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2. 小组反馈: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环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供反馈,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
3. 个别辅导:对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理解:深化学生对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掌握核能的转换过程及其重要性。
《第三章第7节核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核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核能》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核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核能的分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核能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思维习惯。
二、作业内容1. 课前预习:学生需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核能的历史背景和全球核能的发展现状。
2. 视频学习:观看关于核能基本原理的科普视频,并记录关键信息。
3. 笔记整理:整理课堂所学的核能概念、分类及其应用,并标注自己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核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准备小组报告。
5. 家庭实验:在家中寻找日常用品中可能涉及到的核能应用(如放射性检测),并记录观察结果。
三、作业要求1. 课前预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完成资料的收集和阅读,确保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2. 视频学习部分: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要能明确概括出视频的核心内容,重点在于掌握和理解。
3. 笔记整理部分:学生需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在笔记中注明自己的疑惑点,以便课堂上的提问和解答。
4. 小组讨论部分:小组内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并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选派代表准备小组报告。
5. 家庭实验部分: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旨在增强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思维习惯。
四、作业评价1. 教师的评价:依据学生的笔记、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性意见。
2. 小组评价:通过小组报告的展示和组内成员的互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对全体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
2. 个别辅导:对有特殊需求或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3.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家庭实验的完成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节核能
探究点一核能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内容,你能获得哪些知识?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原子核在转变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获得核能的途径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内容,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径有哪些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获得核能主要有核裂变和核聚变两条途径,所谓核裂变就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比如铀238)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
而核聚变则正好相反,是由质量较小的原子核(比如氘、氚)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太阳内部的能量就是核聚变产生的。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你知道人类对核能的利用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人类能够按需要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原子核的裂变反应持续而缓慢地进行,核能有控制地平稳释放,这样的核能就可以为人类和平建设服务。
可控制地进行核反应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反应堆提供的能量,使水变成蒸汽,再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的。
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以控制,在短时间内形成雪崩式的裂变反应,就会放出巨大能量而产生猛烈的核爆炸,原子弹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制造的。
人类目前没有找到实用的控制核聚变反应的方式,所以,直到现在人类还不能和平利用核聚变的能量。
氢弹就是根据聚变的原理制造的,它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放射线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如图所示是放射性物质的标志,你知道有关放射线的知识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X射线是最常见也是最为人所知的放射线,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宇宙中还有很多放射线,如α、β、γ射线等。
放射性现象在工、农业生产,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伽马刀就是利用γ射线的穿透性来治疗疾病的。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