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二)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课件(共15张PPT)五下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谢谢聆听!
INTERNET OF THINGS
请写出流程图。
二、认识条件循环
空调制冷的连续计算流程图如下:
通过对条件f-t>0是否 成立进行检测,如果条件 成立,就重复执行循环体, 如果条件不成立,就停止 执行循环体。
三、比构造循环结构的算法,使用 场合和控制方式各不相同。
练习
尝试用条件循环的方式改写1—100连加的代码,并比 较两种不同版本代码的优劣。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学习内容
1.计次循环。 2.条件循环。 3.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
探究
怎样用循环结构来表示1—100连加的计算过程?怎样用循 环结构来表示空调连续计算的过程?
建构
循环结构可以分成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两种不同的形式 。
一、认识计次循环
计次循环用于事先能够确定循环体需要重复执行次数的场合。 如操场上连续跑10圈的过程,是一个明确执行次数的循环过程 ,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如下:
一、认识计次循环
下面的代码是计算1—100连加的和,是通过计次循环来实现的 。
试一试
在Python解释器上输入代码并执行,观察执行结 果。思考:在1—100连加的代码中,循环体是什么? 每一个循环过程,循环体执行怎样的操作?i的值发生 怎样的变化?
二、认识条件循环
通过判断循环体执行的条件是否成立来实现的循环控制 结构,称为条件循环。如果条件成立,就循环,如果条件不 成立,就停止循环。空调制冷的连续计算就是一个条件循环 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水循环 (2)
欧洲西部地形图
莱茵河 多瑙河
欧洲西部地形图
塞纳河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更 新 陆 地 水 体 , 提供水资源
图3.2 水循环示意图
2013年干涸的永定河某河段
2017年初,国家发 改委官网公示了永定河 生态恶化状况:由于流 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 河道断流,近10年主要 河 段 年 均 干 涸 121 天 , 年 均 断 流 316 天 , 致 使 永定河生态系统严重退 化。
干涸的永定河
一场暴雨后,北京“看海”
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图3.2 水循环示意图
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图3.2 水循环示意图
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海绵城市示意图
图3.2 水循环示意图
过程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 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
等
水 过程及类型
1.更新陆地水体,提供水资源 2.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1.试根据水循环的原理, 解释城市内涝发生的原 因。
干涸的永定河
一场暴雨后,北京“看海”
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图3.2 水循环示意图
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2.城市内涝的治理思路 是什么?具体治理措施 有哪些?
3.1 水循环(第2课时)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图3.2 水循环示意图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想一想:水循环从哪些方面塑造了北京湾的地理环境?
北京
蒸
降
蒸腾
水
发
蒸 发
下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时设计为三课。
在学习了血液和血型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我探究,小组讨论模式来学习新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五、教学工具和手段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
六、教法和学法突破重点与难点:(一)、教法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学法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练习巩固。
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小程同学脚背发炎,医生却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为什么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血液循环。
(二)课程新课活动一:小组讨论,共同解决4个问题。
执业医师循环系统疾病(二)-1 试卷
循环系统疾病(二)-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心率正常但节律不规则,可排除的是∙A.室性早搏∙B.Ⅰ度房室传导阻滞∙C.心房颤动∙D.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E.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分数:1.00)A.B. √C.D.E.解析:2.前壁心梗时易发生的特异性表现是∙A.胸痛∙B.室早∙C.发热∙D.恶心、呕吐∙E.尿少(分数:1.00)A.B. √C.D.E.解析:3.男,68岁,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两肺底闻及湿啰音,ECG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此时不宜选择下列哪类降压药物∙A.ARB∙B.ACEI∙C.β受体阻滞剂∙D.噻嗪类利尿剂∙E.β1受体阻滞剂(分数:1.00)A.B.C. √D.E.解析:4.可在上腹部闻及收缩期高音调血管杂音的疾病是∙A.急性肾炎∙B.高血压危象∙C.慢性肾炎∙D.肾动脉狭窄∙E.高血压脑病(分数:1.00)A.B.C.D. √E.解析: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Austin-Flint杂音是指∙A.动脉枪击音∙B.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C.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哈气样杂音∙D.心尖部舒张期柔和的隆隆样杂音∙E.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分数:1.00)A.B.C.D. √E.解析:6.急性心梗时不能转院的情况是∙A.疼痛缓解∙B.发病在4小时以内∙C.心律失常已控制∙D.血压正常∙E.心功能尚好(分数:1.00)A.B. √C.D.E.解析:7.关于左心功能不全不正确的是∙A.呼吸困难是最主要的症状∙B.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C.为体循环静脉压增高产生的临床表现∙D.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E.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出现疲倦、乏力(分数:1.00)A.B.C. √D.E.解析:8.下壁心梗时易发生的特异性表现是∙A.胸痛∙B.房室传导阻滞∙C.发热∙D.恶心、呕吐∙E.尿少(分数:1.00)A.B. √C.D.E.解析:9.以下哪项有助于鉴别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与陈旧性心肌梗死∙A.心前区杂音易受到药物及运动影响∙B.体位性头晕或晕厥∙C.心电图病理性Q波∙D.左心室肥厚∙E.心前区疼痛(分数:1.00)A. √B.C.D.E.解析:[解题思路] A 正性肌力药物增加心肌收缩力,而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减轻心室容量,增加压力阶差,故杂音加强。
废旧纺织品及纺织废料和边角料循环利用方案(二)
废旧纺织品及纺织废料和边角料循环利用方案一、方案概述与实施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业作为支撑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产业,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压力。
大量的废旧纺织品、纺织废料和边角料的产生,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给环境带来了污染。
因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废旧纺织品及纺织废料和边角料循环利用方案,对于推动纺织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分类收集、专业处理、资源转化三个主要环节,实现废旧纺织品及纺织废料和边角料的高效循环利用。
1.分类收集:建立专门的收集网络,对废旧纺织品及纺织废料和边角料进行分类收集,确保不同种类的废弃物得到合理处理。
2.专业处理:采用先进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废弃物进行专业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3.资源转化:将处理后的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再生纤维、纺织原料等,用于生产新的纺织品。
三、实施计划步骤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废旧纺织品及纺织废料和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和政策支持。
2.技术研发: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效、环保的废旧纺织品及纺织废料和边角料处理技术和设备。
3.市场培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认识,培育市场需求。
4.产业协作: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纺织企业和相关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服装厂、印染厂、纺织原料生产商等。
同时,也适用于个人消费者和社区组织参与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利用。
五、创新要点1.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转化效率。
2.模式创新:构建多方参与的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产业链的优化整合。
3.政策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激发企业和个人参与循环利用的积极性。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方案,预期将实现以下效果:1.资源节约:有效减少纺织原料的消耗,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PDCA循环(2、2)
第二节 PDCA循环
一、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由策划、实施、检查、处 置四个要素构成的一种循环的持续改进 的工作方法。
策划(Plan)——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
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实施(Do) —— 严格按照P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去执行 检查(Check) —— 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
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处置(Action) —— 肯定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认真总结
失败的教训,找到遗留问题以转到下一个循环中解决
(一)、PDCA循环的四段八步
第一阶段,P阶段 任务是明确目标,确定完成这些目标应采 取的措施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找出主要原因 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计划
(二)PDCA循环的特点
完整的循环
逐步上升的循环
大环套小环
关键在于A阶段
第六步 检查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
执行和检查是交叉进行的——防止执行 中发生异常、例外的事情
第四阶段,A阶段
任务是巩固成绩,防止再发生;为下一循 环提供信息
第七步 总结经验教训,实行标准化
把证明成功的经验纳入有关的规定、规章或标准中, 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第八步 提出遗留问题
提出在这一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新发现的问 题,为下一循环的计划阶段提供信息,或作为下一 循环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二阶段,D阶段
任务是严格地按照P阶段制定的措施计划 执行 第五步 严格执行计划
即是对所制定的目标的实际检验,又是对执行人的具体考 核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循环结构(二)》教案及反思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循环结构(二)》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循环结构(二)》是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中重要一课,主要讲解了更复杂的循环结构——嵌套循环。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在已有的循环中再嵌套一个循环,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表格的填充、图形的绘制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嵌套循环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能编写简单的嵌套循环程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以及面对复杂问题的挑战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嵌套循环的理解和应用,理解循环的层次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设计合理的嵌套循环结构,避免无限循环。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基础的循环结构,对循环有一定的理解。
但嵌套循环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可能会给部分学生带来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任务驱动法:设计一系列由简到难的编程任务,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嵌套循环。
2.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和理解嵌套循环的规律。
3. 实践操作:利用编程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嵌套循环程序,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回顾:首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循环结构(一)的基本概念和for循环的使用方法,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让学生们回忆并理解什么是循环。
2. 引入新知:然后,展示一些生活中存在循环现象的例子,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编程语言来描述这些重复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循环结构(二)。
(二)、新知讲解1. 讲解while循环:解释while循环的工作原理,即先判断条件,条件为真时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为假跳出循环。
(2)循环过程
P.32.二.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绝热地向真空自由膨胀, 则气体内能将:( ) C (A) 减少 (B) 增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解: 自由膨胀过程,A=0,绝热过程,Q=0 ,故E不变
P1 T1→T2, V2→ V3 , P2 → P3, P2 T1V2 1 T2V3 1 (2) P4 P3
a
T1 Q1 A d
b c
Q 2 T2
卡诺循环P -V 图 向低温热源放出热量 V3 Q2 RT2 ln (3) V4 ④ d→a 绝热压缩 T2→T1, V4→ V1 , P4 → P1, T1V1 1 T2V4 1 (4)
i 解: 等压过程 Q p C p T = ( 1) RT 2 根据题意两种气体P、V、 对外作功 A P V T相等,但 i 不同,由此可
知:A相等,Qp不等。
P.31.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量越多 (B)物体温度越高,其分子热运动平均能量越大 (C)物体温度越高,对外作功一定越多 解: 温度是状态量,而热量和功是过程量,可见
解: 已知Pa=Pc=105帕,Pb=2×105帕 5pa) -3 3 P ( 10 Vc=3610 m , i = 5 · b C =5R/2, C =7R/2
V P
2
PcVc νRTc
bc是等温过程 E = 0 Pb Qbc νRTc ln PcVc ln 2 Pc
1
·
a
18
c
36 V(升)
得T'1= T2/(1-' )=425(K) 或t'1= T'1-273=425-273=152º C
P.31. 一 .1 、质量为 100g 的水蒸汽,温度从 120℃升 高到150℃ ,若视水蒸汽为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 的情况下加热,需热量QV = 4155J ,在压强不变的 情况下加热,需热量QP = 5540J 。 解: 已知 m = 0.1kg,M =18×10-3kg/mol,i = 6 T1=393k,T2=423k,CV,m = 3R, CP,m= 4R
第八章 柠檬酸循环-2
顺乌头酸酶
柠檬酸是一种前手性分子,然而顺乌头酸酶却能对 柠檬酸两端的两个相同的基团(-CH2-COO- )具有选择性。 如反应式所指出的,脱水和加水反应只涉及到柠檬酸的下半部分 (即来自草酰乙酸碳原子上的基团)。对这种选择的解释是:根据 酶作用的立体专一性,酶分子活性中心是不对称的,有三个不 同的结合位,这三个不同的结合位只有在与底物分子的三个不同 的取代基互补配对时,该酶才能进行催化。 柠檬酸的中心碳连接有四个取代基,其中两个是相同的 (-CH2-COO-)。但是这两个相同的基团在空间取向上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在空间上是可以区别的。
柠檬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一)柠檬酸的生成 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催化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的缩 合,生成柠檬酸。这是柠檬酸循环的起始反应。 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乙酰基上的甲基碳与草酰乙酸的羰基碳 结合。柠檬酸合酶催化的反应遵循有序顺序反应机制。由于乙酰 CoA是一种高能化合物,当硫酯键被水解时,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Go’= - 32.2 kJ/mol),因而在细胞内能推动反应向柠檬酸生成 的方向进行。柠檬酸合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受到多种效应物 的调节。
当柠檬酸与顺乌头酸酶的 活性中心结合时,酶活性中 心的微环境能区别在空间取 向上不同的两个相同的基团, 使得两个相同的基团中只有 一个被酶作用,而另一个则 不能被酶催化。
柠檬酸的中心碳连接有四个取代基,其中两个是相同的 (-CH2-COO-)。但是这两个相同的基团在空间取向上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在空间上是可以区别的。 顺乌头酸酶的这种作用特性就解释了为什么后续的脱羧反应 只发生在与乙酰基参入部位相对的碳位上,而不发生在乙酰基参 入部位这一端。
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涉及到CoA被磷酸基取代,在 该酶的活性部位形成琥珀酰基磷酸(succinyl phosphate)。然后, 磷酸基转移到酶活性部位的His残基上,形成磷酸组氨酸,并释 放出琥珀酸;随后磷酸基被转移到GDP上,生成GTP。
废橡胶循环利用方案(二)
废橡胶循环利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橡胶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废橡胶的处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传统的废橡胶处理方式如填埋和焚烧,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会产生二次污染。
因此,从产业结构的改革角度出发,开发废橡胶循环利用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原理废橡胶循环利用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先进的物理和化学技术,将废橡胶进行破碎、分离、再生等处理,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具体来说,首先通过破碎设备将废橡胶块破碎成粉末,然后经过分离设备将不同种类的橡胶粉末进行分离。
接着,将分离后的橡胶粉末进行再生处理,通过高温、高压等条件,使橡胶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具有一定性能的再生橡胶。
三、实施计划步骤1.收集废橡胶:建立废橡胶收集网络,与相关企业合作,确保废橡胶的稳定供应。
2.破碎与分离:购买或租赁破碎设备和分离设备,建立废橡胶处理生产线。
3.再生处理:将破碎后的废橡胶进行再生处理,形成再生橡胶。
4.再生橡胶应用:将再生橡胶应用于制造新的橡胶制品,如轮胎、管材、鞋类等。
5.持续改进:根据市场反馈和生产数据,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四、适用范围该方案适用于所有产生废橡胶的企业和机构,如轮胎制造厂、橡胶管生产厂家、鞋类制造商等。
通过实施这一方案,这些企业可以减少废物的产生,降低处理成本,同时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五、创新要点1.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破碎和分离技术,确保废橡胶的高效处理和再生利用。
2.模式创新:建立废橡胶收集、处理、再生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3.合作创新: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废橡胶的循环利用。
4.环保创新:注重环保要求,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预期效果1.环境保护:减少废橡胶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填埋和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2.经济效益:通过废橡胶的循环利用,为企业节约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循环练习题(二)及答案
一、选择题1、以下程序段的输出结果是( D )int k, j, s=0;for(k=2;k<6;k++,k++){s = 1;for(j=k;j<6;j++)s+=j;}System.out.print(s);A)9 B)1 C)11 D)102、以下程序段的输出是( C )int i, j, m=0;for(i=1;i<=15;i+=4){for(j=3;j<=19;j+=4)m++;}System.out.print(m);A)12 B)15 C)20 D)253、以下程序段的输出是( A )int i,sum=0;for(i=1;i<6;i++)sum+=i;System.out.print(sum);A)15 B)14 C)不确定D)04、以下程序段的输出是( D )int x=3,y=6,a=0;while(x++!=(y-=1)){a+=1;if(y<x)break;}System.out.print(“x=”+x+”,y=”+y+”,a=”+a);A)x=4,y=4,a=1 B)x=5,y=5,a=1 C)x=5,y=1,a=3 D)x=5,y=4,a=15、定义如下变量:int n = 10 ;则下列循环的输出结果是( B )while(n>7){n-- ;System.out.println(n) ;}A)10 B)9 C)10 D)99 8 9 88 7 8 77 66、以下程序段的输出是( C )int x=3;do{System.out.print(x-=2);}while(--x==0)A)1 B)3 0 C)1 -2 D)死循环7、以下程序段的输出是( B )int a,b;for(a=1,b=1;a<100;a++){if(b>=20) break;if(b%3==1){b+=3;continue;}b-=5;}System.out.print(a);A)7 B)8 C)9 D)108、以下程序段的输出是( C )int num=0;while(num<=2){num++;System.out.print(num);}A)1 B)2 2 C)1 2 3 D)1 2 3 49、以下循环体的执行次数是( C )int i,j ;for(i=0,j=1 ;i<=j+1 ;i+=2,j--)System.out.print(i) ;A)3 B)2 C)1 D)010、设j为int型变量,则下面for循环语句的执行结果是( B )for(j=10 ;j>3 ;j--){if(j%3 !=0)j-- ;--j ;--j ;System.out.print(j) ;}A)6 3 B)7 4 C)6 2 D)7 311、在循环for,while,do-while语句中,用于直接中断内层循环的语句是( C )A)switch B)continue C)break D)if二、填空题1、以下程序段的输出结果是_1024___int k, n, m;n = 10;m = 1;k = 1;while(k<=n){m = m*2;k++;}System.out.print(m);2、以下程序段的输出结果是_10___int x=2;while(x--!=0){System.out.print(x);}3、在循环中,continue语句与break语句的区别是:_continue语句是跳出本次循环,进入下一次循环;break语句是终止某个循环,程序跳转到循环块外的下一条语句。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第6-2章:循环生理
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生理(二)第六章循环生理(二)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项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影响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口径B.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C.血液粘滞性D.动脉管壁弹性2.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环流不息的动力是():A.动脉、毛细血管、静脉间的压力剃度B.心脏有节律地射血和充盈C.大动脉管壁弹性的扩张和回缩D.血液重力和胸内负压的抽吸作用3.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心输出量B.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适应C.外周阻力D.大动脉管壁弹性4.下列因素变化中主要影响收缩压的是:()A.搏出量B.心率C.外周阻力D.大动脉管壁弹性5.可使脉压减小的是:()A.搏出量减少时B.心率减慢时C.外周阻力减小时D.大动脉管壁弹性减退时6.老年人大动脉弹性减退伴有小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B.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D.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7.有关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的血压B.正常值约为4~12kPaC.可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D.可作为临床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的观察指标8.药物过敏或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血压下降的最初原因是:()A.心输出量减少B.外周阻力降低C.血管容积增大D.循环血量减少9.靠血液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的是:()A.心脏收缩力B.体位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D.呼吸运动10.脉搏的强弱可反映:()A.脉压大小B.动脉管壁弹性大小C.收缩压高低D.脉压大小和血管内血液充盈度11.微循环的最主要功能是:()A.参与维持动脉血压B.影响血管内外体液分布C.实现物质交换D.调节体温12.正常情况决定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血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13.造成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原因是:()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组织液静水压升高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14.右心衰竭引起下肢浮肿的直接原因是:()A.右心收缩力减弱B.中心静脉压升高C.静脉系统淤血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15.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是:()A.主动脉血压升高B.血液粘滞性大小C.心舒期长短和舒张压高低D.心舒期长短和收缩压高低16.心迷走中枢兴奋使血压下降的直接原因是:()A.回心血量减少B.心输出量减少C.搏出量减少D.外周阻力降低17.关于心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错误的是:()A.节后纤维末梢释放肾上腺素B.心肌收缩力增强C.窦性心率加快D.房室传导速度加快二、填空题1.动脉血压形成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环系统疾病(二)_真题-无答案
循环系统疾病(二)(总分52,考试时间90分钟)一、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患者女性,36岁。
劳累后心悸、促12年,近年来常有心绞痛,偶有晕厥检查:心脏叩诊向左下扩大,胸骨右缘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并可闻及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血压135/60mmHg,两肺阴性。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梅毒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伴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C.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D.冠心病合并乳头肌功能不全E.特发性主动脉狭窄2. 男性,25岁。
发现高血压2年,血压最高160/120mmHg。
尿蛋白++,BuN28.6mmol/LScr442μmmol/L.红细胞2.6×1012/L。
最可能的诊断是( )A.高血压危象B.嗜铬细胞瘤C.高血压病Ⅲ期D.急进型高血压病E.肾性高血压3. 洋地黄中毒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是( )A.以上都不是B.心得安口服C.氯化钾静脉滴注D.奎尼丁口服E.电击复律4. 预防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风湿活动复发的根本措施是( )A.积极预防与治疗链球菌感染B.积极治疗心功能不全C.需较长时间卧床休息D.以上都不是E.积极锻炼身体5. 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然出现心尖区收缩期杂音,无震颤,心力衰竭明显加重。
最可能的原因是( )A.室间隔穿孔B.左室扩大,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C.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D.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E.心率增快6. 洋地黄中毒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治疗首选( )A.吗啡B.奎尼丁C.钾盐D.阿托品E.苯妥英钠7. 患者男性,60岁。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天,晕厥2次,心室率40次/分,律齐,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首选治疗是( )A.异丙肾上腺素B.溴苯辛C.人工心脏起搏器D.麻黄素E.阿托品8. 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的鉴别诊断中,对前者有意义的是( )A.心前区心包摩擦音B.有异常Q波出现C.心电图普遍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D.发热与心前区疼痛同时出现E.呼吸及咳嗽时疼痛出现9. 男性患者,28岁。
废弃木质材料循环利用方案(二)
废弃木质材料循环利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木材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需求量逐年攀升。
然而,这也导致了大量废弃木质材料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
为了推动绿色发展和产业结构改革,废弃木质材料的循环利用成为了迫切需求。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基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通过收集、分类、破碎、压制等工艺流程,将废弃木质材料转化为新型复合材料或生物质能源。
在转化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
三、实施计划步骤1.建立收集网络:在城市建设废弃物中转站,配备专用收集车辆和人员,对废弃木质材料进行统一收集。
2.分类处理:在中转站对收集来的废弃木质材料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类型和规格进行初步处理。
3.破碎与压制:将分类后的木质材料破碎成小块,通过压制技术制成板材或颗粒燃料。
4.质量监控与产品认证: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转化后的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获得相关认证。
5.市场推广与应用: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宣传和推广循环利用产品,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份额。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建筑行业、家具制造业、生物质能源领域等多个产业。
特别是在建筑行业中,可广泛应用于室内外装修、地板、门窗等领域。
五、创新要点1.高效转化技术:采用先进的破碎和压制技术,提高木质材料转化效率。
2.环保性能优越:通过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和污染,确保产品环保性能达到国家标准。
3.多元化应用领域:不仅局限于传统建材领域,还可拓展至生物质能源等新兴领域。
4.智能化管理: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废弃木质材料收集、转化、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六、预期效果1.资源节约:通过循环利用废弃木质材料,减少对新木材的需求,节约自然资源。
2.环境保护:降低废弃木质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压力,推动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发展。
3.经济效益: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社会影响:提升公众对环保和循环经济的认知度,营造绿色生活氛围。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循环利用方案(二)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循环利用方案一、方案背景与目标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电器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WEEE)的数量也迅速增长。
这不仅对环境造成压力,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因此,本方案旨在通过产业结构改革,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基于循环经济理论,通过“回收-处理-再利用”的闭环流程,实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源化利用。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回收体系建立:构建覆盖城乡的回收网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回收效率。
2.处理技术升级:采用先进的拆解、分选和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处理效率。
3.再利用产品创新:鼓励企业将回收材料用于新产品生产,推动产品设计的绿色化和标准化。
三、实施计划步骤1.政策法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提供制度保障。
2.回收体系建设:在城乡设立回收站点,配备专业回收人员和设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3.处理技术研发与升级:投入研发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处理能力和水平。
4.再利用市场拓展:鼓励企业使用回收材料,开发绿色产品市场,形成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
同时,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和处理这些产品的各类企业和机构。
五、创新要点1.技术创新: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2.模式创新: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3.理念创新:倡导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和行动。
六、预期效果1.资源节约:通过循环利用,有效节约自然资源,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2.环境保护:减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七、达到收益1.经济效益:通过资源回收和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废钢铁循环利用方案(二)
废钢铁循环利用方案一、方案概述与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钢铁产业一直是支撑国家建设的基础产业,但随之而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面对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压力,废钢铁的循环利用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实施背景:近年来,我国废钢铁产生量逐年上升,而传统的填埋和堆放处理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推进废钢铁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缓解资源压力,还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钢铁产业的绿色转型。
二、工作原理与实施计划工作原理:废钢铁循环利用主要通过收集、分类、破碎、熔炼等工艺流程,将废弃的钢铁制品转化为可再利用的钢铁原料。
其中涉及的技术包括破碎技术、分选技术、熔炼技术等。
实施计划步骤:1.建立收集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废钢铁收集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废钢铁流向监控系统。
2.提升处理技术:引进和研发先进的破碎、分选和熔炼技术,提高废钢铁的回收率和利用效率。
3.制定标准规范:出台废钢铁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国家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4.推广示范项目:在重点区域和行业实施废钢铁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三、适用范围与创新要点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钢铁生产企业、废弃物处理企业、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等相关行业。
创新要点:1.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废钢铁收集和流向监控。
2.引入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废钢铁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3.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废钢铁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体系。
四、预期效果与达到收益预期效果:预计通过实施本方案,废钢铁回收率将提升至90%以上,年节约铁矿石资源数千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百万吨。
达到收益:除了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外,废钢铁循环利用还能创造经济效益,预计年产值可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就业数十万人。
五、优缺点分析优点:1.资源节约:有效利用废弃钢铁资源,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2.环境保护: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降低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6张)
假定在麦田中仅存在着小麦→粘虫→蟾蜍 的食物链。如果蟾蜍的数量变化不大,则 粘虫数量和小麦的产量保持相对稳定,这 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设该农田中的蟾蜍 总能量为A,若用农药杀灭此田中的粘虫, 不考虑水肥等因素,则小麦当年能量增加 幅度为 _____2_5_A至_____1_0A0。第二年不 再使用农药,小麦的产量将会____。减产
课堂练习:
识图作答: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
CO2的方式。
微生物分
①光__合__作用 ②_呼_吸__作用 ③_解__作_用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总结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一)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循环过程
1.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式:
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 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2.碳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 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 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 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 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 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 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 CO2合成为有机物。
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的关系(二)
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的关系(二)
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的关系
三羧酸循环简介
•三羧酸循环,也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环节。
•三羧酸循环将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在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
呼吸链简介
•呼吸链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吸链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过程,最终将三羧酸循环生成的高能电子转化为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化学能。
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的关系
1.三羧酸循环产生的辅酶NADH和FADH2是呼吸链的电子供体。
•在三羧酸循环中,NAD+和FAD接收氧化反应中释放的电子,被还原为NADH和FADH2。
•这些带有高能电子的辅酶将参与到呼吸链中,传递电子能量。
2.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过程
•NADH和FADH2通过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过程转移其高能电子。
•电子最终被传递到氧气分子上,形成水,并释放能量。
•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用于推动细胞内的ATP合成。
3.呼吸链中的能量转化
•电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过程中,可释放出大量能量。
•这些能量被用来推动腺苷二磷酸(ADP)与磷酸根离子结合形成ATP的反应。
•这样,三羧酸循环产生的高能电子最终转化为ATP的化学能供细胞使用。
综上所述,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密切相关,共同参与细胞内能量代谢过程。
三羧酸循环产生的高能电子通过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最终转化为ATP的化学能,为细胞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