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公共基础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案)
计算机公共基础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
3.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网络的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安全与维护。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2. 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内容: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界面及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系统设置、常用附件的使用。
3.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教学内容:Word的基本操作、文档编辑与格式设置、表格制作、图文混排、文档打印。
4. 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教学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数据分析与处理、图表制作。
5.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Internet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网络安全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 和Excel的使用技巧。
3.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软件制作的课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4. 网络资源:Internet、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期末进行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70%。
3.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因此掌握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对于每个人都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硬件、软件和网络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
一、硬件知识点1.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处理数据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2.内存(RAM):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可以快速读写数据。
3.硬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
4.显卡:负责显示计算机图像的硬件设备。
5.主板:将各个硬件设备连接起来,并传递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主要电路板。
二、软件知识点1.操作系统:提供计算机核心功能的软件,例如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2.应用软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特定功能的软件,例如Microsoft Office、Adobe Photoshop等。
3.编程语言: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例如Python、Java和C++等。
4.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包括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5.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传输和破坏等威胁的技术和方法。
三、网络知识点1.协议:计算机网络通信中遵循的规则和标准,例如TCP/IP、HTTP和FTP等。
2.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上设备的唯一数值,IPv4和IPv6是目前常用的两种IP地址格式。
3.局域网(LAN):一种连接在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通常用于家庭或办公室内部。
4.广域网(WAN):由多个局域网连接而成的较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例如互联网。
5.云计算:通过网络提供按需获取的计算资源,包括存储、计算和应用程序等。
总结: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方面的内容。
准确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在使用计算机时能更高效地操作和解决问题。
无论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用户,了解这些基础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案)
计算机公共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等。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发展历程等。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操作系统的启动与退出、文件管理等。
3. 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等。
4.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办公自动化、教育、娱乐、网络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环境1. 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操作系统、教学软件等。
2. 网络环境:连接互联网,便于查找资料和进行在线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操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计划1. 第六周: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活动:讲解硬件系统的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展示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学生实际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2. 第七周: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档编辑与格式设置、排版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3. 第八周: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录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活动: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演示数据录入与编辑的方法;学生练习制作表格,运用公式与函数。
4. 第九周: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教学内容: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幻灯片制作与设计、动画与切换效果。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广泛而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理解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则是我们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展开,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科学。
一、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关键。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硬件包含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和硬盘等,而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息经过处理后产生输出结果,实现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
二、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部分。
计算机通常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控制命令;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输入输出设备则用于与外部世界进行数据交互。
三、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而通信则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等。
理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和其他网络资源。
四、数据库和数据管理数据库和数据管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用于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数据的重要技术。
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数据集合,可以通过各种操作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
数据管理则包括了对数据进行规划、存储和维护等工作。
了解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
五、算法和数据结构算法和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
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步骤,而数据结构则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良好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掌握算法和数据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设计高效的程序。
六、计算机安全和信息保护计算机安全和信息保护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
一、课程目标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等;2.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等;3. 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方法,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4. 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践能力,包括计算机实验、项目开发等;5. 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能力,包括科研与创新项目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计算机原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指令系统等。
2. 计算机组成: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3. 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
4. 数据结构:介绍计算机中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式,包括线性表、树、图等数据结构及其应用。
5. 算法设计与分析:介绍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包括递归算法、分治算法、动态规划算法等。
6. 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等。
7. 计算机程序设计: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面向过程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8. 数据库系统: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9. 软件工程: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软件测试等。
三、教学方法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演示、项目开发等。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常识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涉及广泛,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的主题:1.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单元(CPU):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内存(RAM):用于临时存储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存储设备:包括硬盘驱动器(HDD)、固态硬盘(SSD)等,用于永久存储数据。
•主板:连接计算机各个组件的主要电路板。
2.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硬件和提供基本服务的系统软件,如Windows、macOS、Linux等。
•应用软件:用于执行特定任务的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Adobe Photoshop等。
3.网络基础知识:•IP地址和子网掩码: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识设备的地址。
•协议:如TCP/IP,用于在网络上传输数据。
•HTTP和HTTPS:用于在Web上传输数据的协议。
•DNS:域名系统,将域名映射到IP地址。
4.安全基础知识:•防火墙:用于保护计算机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反病毒软件:用于检测和清除计算机上的恶意软件。
•加密:保护数据传输的过程,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
5.编程基础知识:•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C++等。
•算法和数据结构:用于解决问题和组织数据的基本概念。
6.计算机基础概念:•位和字节: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数据的最基本单位。
•二进制和十进制: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字表示法。
•字长:指示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位数。
这只是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的一个概览,具体的内容还包括更多细节和深入的概念。
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建议深入研究每个主题,并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概念。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黑客攻击
阐述黑客攻击的常见手段、目的和危害,以及 防范和应对黑客攻击的措施。
计算机安全防 护措施和方法
安装防病毒软件
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确保计算机不受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设置防火墙
安装和启用防火墙,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定期备份数据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PART 06
数据库技术基 础
03
多媒体数据的存储
将压缩后的多媒体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硬盘、 光盘、U盘等存储介质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娱乐、医疗、商业等领域,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信息 体验。
•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 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出现,为人 们带来更逼真、更互动的体验。
计算机公共基础 知识点总结归纳
汇报人姓名
目录
01
计算机基 础知识
02
计算机操 作系统
03
计算机网 络基础
04
计算机多 媒体技术
05
计算机安 全与防护
06
数据库技 术基础
PART 01
计算机基础知 识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接收、存储和处理数据,并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自动操作的电 子设备。
PART 05
计算机安全与 防护
计算机安全的 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 访问、篡改、破坏或泄露的措施和策略。
计算机安全的分类
计算机安全可以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 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是由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四部分组成的。
1、中央处理器(CPU)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是处理程序设计语言指令以及处理输入和输出数据的主要部件。
它负责处理主机的运算、控制及指令等功能,其速度决定了系统的运算能力,因此,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
2、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一个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内部设备。
它包括一个或多个记忆体,用来存放系统程序以及用户及应用程序的数据。
它也称为“内部存储器”或“内存”,是计算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一种能够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外部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摄像机等,它们可以把外部的数据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以便进行运算处理。
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一种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转换为外部可读的形式输出到外部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数码影像、语音识别外围设备等,它们可以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以图像、文字或其他形式输出到外部设备。
二、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计算机硬件包括计算机的各种外部设备和内部组件。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公共基础
队列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 树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
它只允许在一端插入元素, ,它由多个节点组成,每
在另一端删除元素,这种操 个节点可以包含多个子节
作被称为"先进先出" (FIFO)。
点。树的特性是每个节点 的子节点数目的上限是确
定的,并且每个节点只有
一个父节点(除了根节点
)。
图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 ,它由多个节点和边组成 ,节点和边可以用来表示 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图中,节点和边可以没 有方向,也可以有方向。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网络是由多个计算机、终端设备和其 他网络节点组成的集合,这些节点通 过网络连接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根据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网络可 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 联网等类型。
要点三
总结词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 间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 详细描述: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 型等。不同的拓扑结构具有不同 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如星型拓扑 结构适用于集中式网络,总线型 拓扑结构适用于总线型网络,环 型拓扑结构适用于环形网络,而 网状型拓扑结构适用于大型复杂 网络。
算法设计与分析
算法的基本概念
算法是一组明确的计算步骤,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一个好的算法应该具有可读性、正确性、健壮性、可扩展性和高 效性等特点。
算法的分类
算法可以分为分治算法、动态规划算法、贪心算法、回溯算法等。不同的算法适用于不同的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算 法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算法分析
算法分析是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分析的过程。时间复杂度主要关注算法运行所需的时 间,空间复杂度主要关注算法所需的空间(包括内存和磁盘空间)。通过算法分析可以评估算法的效率, 从而选择更高效的算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contents
目录
• 计算机系统概述 • 数据结构和算法 • 操作系统基础 • 程序设计语言基础 • 软件工程基础 • 数据库系统基础
0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机械计算机时代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 生,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领域。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Mac 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操作系 统,主要应用于苹果公司的Mac计算 机。其特点是界面美观、稳定性好、 安全性高。
Linux
Linux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其特点 是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可定制性强。 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设备和移 动设备等领域。
04 程序设计语言基础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面向对象语言
如C、Java等,基于对象的概念,强调类和 对象的封装。
函数式语言
如Haskell、Erlang等,强调函数计算和纯 函数式编程。
逻辑式语言
如Prolog等,基于逻辑推理,用于人工智能 和专家系统。
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基础
01
数据类型
定义了程序中使用的各种数据元素, 如整数、浮点数、字符等。
软件工程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等方面的知识。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
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软件 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数据 结构等。
测试
通过各种测试用例,检查软件 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发现并修 复缺陷。
需求分析
确定软件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识别软件系统的边界和用户界 面。
编码
根据设计结果,使用编程语言 实现软件系统的各个模块。
强调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变化,通过迭代和 自组织团队来快速交付价值。
计算机公共基础
数据结构与算法1.1算法考点1 算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实施某种算法,这种算法称为计算机算法。
1.算法的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2.算法的基本要素:(1)算法中对数据的运算和操作(2)算法的控制结构:算法中各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称为算法的控制结构。
描述算法的工具通常有传统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算法描述语言等。
一个算法一般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
考点2 算法复杂度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考点3 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描述,它可以用一个数据元素的集合和定义在此集合中的若干关系来表示。
数据的逻辑结构有两个要素:一是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记为D;二是D上的关系,它反映了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通常记为R。
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
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存储结构。
而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其数据处理的效率是不同的。
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是很重要的。
考点4 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根据数据结构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如果一个非空的数据结构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则称该数据结构为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
在一个线性结构中插入或删除任何一个结点后还应是线性结构。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是指在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过程中,建立起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
这些知识点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面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学习计算机硬件时,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各个组件的功能和作用,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等。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硬件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桥梁。
学习操作系统时,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输入输出等。
3.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是组织数据的方式,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时,需要了解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常用的算法和优化技巧,如链表、树、图、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
4.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学习计算机网络时,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数据库:数据库是用来存储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软件系统。
学习数据库时,需要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SQL语言的使用,以及数据库设计和优化的方法。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外,还有其他一些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需要了解,如计算机图形学、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安全、人机交互等等。
总结起来,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点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它们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原理,也有利于提高我们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公共基础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公共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的娱乐、学习,还是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商业运营,计算机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熟练地使用计算机,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什么?简单来说,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电子设备。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部分,就像是人的身体器官一样,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等。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控制任务。
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内存则是计算机在运行程序时临时存储数据的地方,内存的大小和速度也会对计算机的性能产生影响。
硬盘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比如我们的文档、图片、视频等。
显示器是我们与计算机交互的窗口,它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展示给我们。
键盘和鼠标则是我们向计算机输入指令和数据的工具。
软件则是计算机的“灵魂”,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比如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Linux 等)。
应用软件则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而开发的程序,比如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播放软件等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
我们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指令,计算机的硬件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协同作用下对这些输入进行处理,然后通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将处理结果展示给我们。
在计算机中,数据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处理的。
二进制只有 0和 1 两个数字,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表示各种信息。
这是因为计算机的电子元件只有两种状态,开和关,正好可以用 0 和 1 来表示。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最初的大型机到现在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却越来越强大,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1.1计算机概述考点1计算机发展简史1946年2月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
对于传统的大型机,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而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如表l1-1所示。
我国在微型计算机方面,研制开发了长城、方正、同方、紫光、联想等系列微型计算机我国在巨型机技术领域中研制开发了“银河”、“曙光”、“神威”等系列巨型机。
考点2计算机的特点现代计算机算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处理速度快(2)存储容量大。
(3)计算精度高。
(4)工作全自动。
(5)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3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具有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强等许多特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领域,并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进人了家庭。
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2)过程控制。
(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4)信息处理。
(5)现代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教室、网上教学和电子大学)。
(6)家庭生活。
考点4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品种众多,从不同角度可对它们进行分类,如表1-2所示。
1.2数制与编码考点5数制的基本概念1.十进制计欺制其加法规则是“逢十进一”,任意一个十进制数值都可用0. 1.2 .3 .4 .5 .6 .7 .8.9共10个数字符号组成的字符串来表示,这些数字符号称为数码;数码处于不同的位置代表不的数值。
例如720.30可以写成7x102+2x101+0x100+3 x10 1+0x10 2,此式称为按权展开表示式2. R进制计数制从十进制计数制的分析得出,任意R进制计数制同样有基数N、和Ri按权展开的表示式。
R可以是任意正整数如二进制R为2。
计算机公共基础第五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公共基础第五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公共基础是指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组成与原理,了解计算机运行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网络的类型和结构,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技术和协议。
3.熟悉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过程和工作原理,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基本概念,能用其编写简单的程序。
4.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掌握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四个模块: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开发、数据库基础。
每个模块的内容如下:1. 计算机基础本模块以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为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小节:•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概述与功能•操作系统分类与特点2. 计算机网络本模块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小节:•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通信技术3. 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开发本模块主要介绍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过程和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小节:•编程语言基础•程序模块化设计•基本控制结构•函数和数组•文件操作4. 数据库基础本模块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小节:•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组成与结构•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应用案例四、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共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共占总成绩的70%。
期末考试形式为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程名计算机公共基础
课程名: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授课班级:授课教师:计算机公共基础本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相关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能熟练运用、、等办公软件;掌握无代码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
、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无代码数据库开发。
、教学形式课堂理论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操作性知识中的一些理论前提。
多媒体机房实践教学:操作性知识,采取实例教学方式,边讲边练,课后留一些实训作业。
、考核形式山西省统考,以机试为主。
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辅以一定的单元考核。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发展阶段、应用领域等;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教学内容:计算机概述,系统组成教学重、难点:计算机发展、应用领域、系统组成教学形式:教室授课教学过程:一、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智能电子设备。
特点:运算速度快、逻辑能力强、存储容量大。
、计算机发展的个阶段年月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
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晶体管数字计算机(-)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
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案)
计算机公共基础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程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 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系统设置、常用软件的使用;3.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网络设备、互联网的基本使用;4. 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文档格式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5. 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公式函数、图表制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2. 实践操作法:上机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上机操作表现等,占总评的40%;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2. 辅助资料:教案、PPT、案例分析、课后习题等3. 教学平台:教室多媒体设备、计算机实验室4. 网络资源:在线教程、视频教程、论坛、问答社区等七、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每周2学时,共8周2. 上机时间:每周2学时,共8周3. 课程设计:穿插实践操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八、教学案例1. 案例一:计算机发展历程简介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1.1算法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
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1.3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
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ai的存储地址为:ADR(ai)=ADR(a1)+(i-1)k,,ADR(a1)为第一个元素的地址,k代表每个元素占的字节数。
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详见14--16页)1.4栈和队列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
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
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表示栈底。
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
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 指针指向队头。
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队列运算包括(1)入队运算:从队尾插入一个元素;(2)退队运算:从队头删除一个元素。
循环队列:s=0表示队列空,s=1且front=rear表示队列满1.5线性链表数据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对应于一个存储单元,这种存储单元称为存储结点,简称结点。
结点由两部分组成:(1)用于存储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2)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用于指向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定的。
链式存储方式即可用于表示线性结构,也可用于表示非线性结构。
线性链表,HEAD称为头指针,HEAD=NULL(或0)称为空表,如果是两指针:左指针(Llink)指向前件结点,右指针(Rlink)指向后件结点。
线性链表的基本运算:查找、插入、删除。
1.6树与二叉树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所有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特性。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
每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
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
在树结构中,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
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二叉树的特点:(1)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
二叉树的基本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3)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4)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取log2n的整数部分;(5)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6)设完全二叉树共有n个结点。
如果从根结点开始,按层序(每一层从左到右)用自然数1,2,….n给结点进行编号(k=1,2….n),有以下结论:①若k=1,则该结点为根结点,它没有父结点;若k>1,则该结点的父结点编号为INT(k/2);②若2k≤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左子结点编号为2k;否则该结点无左子结点(也无右子结点);③若2k+1≤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右子结点编号为2k+1;否则该结点无右子结点。
满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有两个子结点,则k层上有2k-1个结点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完全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二叉树存储结构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对于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可以按层序进行顺序存储。
二叉树的遍历:(1)前序遍历(DLR),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2)中序遍历(LDR),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3)后序遍历(LRD)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
1.7查找技术顺序查找的使用情况:(1)线性表为无序表;(2)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二分法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最坏情况只需比较log2n次。
1.8排序技术排序是指将一个无序序列整理成按值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有序序列。
交换类排序法:(1)冒泡排序法,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2)快速排序法。
插入类排序法:(1)简单插入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n(n-1)/2次比较;(2)希尔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O(n1.5)次比较。
选择类排序法:(1)简单选择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n(n-1)/2次比较;(2)堆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O(nlog2n)次比较。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2.1程序设计设计方法和风格如何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1、源程序文档化;2、数据说明的方法;3、语句的结构;4、输入和输出。
注释分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语句结构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2.2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四条原则是:1.自顶向下;2.逐步求精;3.模块化;4.限制使用goto语句。
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顺序结构:一种简单的程序设计,最基本、最常用的结构;(2)选择结构:又称分支结构,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可根据条件,判断应该选择哪一条分支来执行相应的语句序列;(3)重复结构:又称循环结构,可根据给定条件,判断是否需要重复执行某一相同程序段。
2.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以60年代末挪威奥斯陆大学和挪威计算机中心研制的SIMULA语言为标志。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2)稳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4)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5)可维护性好。
对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对象是实体的抽象。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
属性即对象所包含的信息,操作描述了对象执行的功能,操作也称为方法或服务。
对象的基本特点:(1)标识惟一性;(2)分类性;(3)多态性;(4)封装性;(5)模块独立性好。
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所以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对应类的一个实例。
消息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
消息的组成包括(1)接收消息的对象的名称;(2)消息标识符,也称消息名;(3)零个或多个参数。
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他们。
继承分单继承和多重继承。
单继承指一个类只允许有一个父类,多重继承指一个类允许有多个父类。
多态性是指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的现象。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3.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计算机软件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的特点包括:(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软件按功能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成本、质量、生产率等问题。
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
软件工程包括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软件工程过程是把软件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包含4种基本活动:(1)P--软件规格说明;(2)D--软件开发;(3)C--软件确认;(4)A--软件演进。
软件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
软件生命周期三个阶段: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主要活动阶段是:(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制定;(2)需求分析;(3)软件设计;(4)软件实现;(5)软件测试;(6)运行和维护。
软件工程的目标和与原则: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基本目标: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及时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