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艺术即经验

艺术即经验
艺术即经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艺术
著作
表现对象
前人
经验
实质
哲学
艺术
经验
美学 艺术
贡献
经验
表现
挑战
行为
太物
形式
自然史
内容摘要
《艺术即经验》是约翰·杜威美学理论的代表著作之一,根据1931年作者在哈佛大学纪念威廉·詹姆斯学术 讲演会上所作的关于艺术哲学的十次演讲汇编修改而成,于1934年首次出版。书中以“经验”为其艺术观的出发 点,提出“艺术即经验”的美学观,阐述了作为艺术的经验与普通经验的来源――“日常生活”之间的连续性。 此美学思想较前人有新的创建,在今日也有深刻的影响,被现代诸多学者视为20世纪的美学经典著作。
精彩摘录
这是《艺术即经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认识与创造直到评判都来源于经验。 保罗兰德极力推荐的书籍,他说:“你如果没有读过这本或其他相同分量的书,你根本称不上是念过书的设 计人。 很棒,读这本书想遇见知己一样,曾经以为世界上不会有人研究这些东西。
目录分析
第一章活的生 1

第二章活的生 2
物和“以太物”
3 第三章拥有经

4 第四章表现行

5 第五章表现对

第七章形式的自然 史
第六章实质与形式
第八章能量的组织
0 1
第九章各门 艺术的共同 实质
0 2
第十章各门 艺术的不同 实质
0 3

幼儿教师大班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大班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大班读书笔记幼儿教师大班读书笔记一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

”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

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

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

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

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

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

比如。

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

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

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

《艺术即经验》的读后感

《艺术即经验》的读后感

《艺术即经验》的读后感杜威提出的“艺术即经验”是著名的艺术理论之一,其是对20世纪美学的一大贡献,引导了西方甚至世界艺术发展方向的一次革命。

女偶然发现《艺术即经验》这本书,便泛读之,未求甚解。

杜威所倡导的艺术观不是在象牙塔之中上演的“阳春白雪”,而是一种“活的生物”,他对艺术的理解和判断,消解了中世纪以来流行的非理性“神秘主义”美学和理性“神秘主义”美学,将艺术还原到了生活。

依照胡适的说法,“经验”即生活,生活就是应付环境。

利用交换定律,则“经验即应付环境”。

文艺复兴后期,西方人意识到,当个人性格与环境产生强烈冲突时,悲剧的命运往往就诞生了。

性格和环境决定命运,为了命运的垂青,人类从古至今都在积累经验,以适应、甚至改变环境。

先人会教授后人适应环境的经验,与此同时,人在成长过程中,增长经历和阅历也是在积累经验,从而以先前的经验为认知基础去适应环境。

由于“艺术即经验”“经验即应付环境”,利用交换定律,则“艺术即应付环境”。

此说法与尼采之“艺术拯救人生”有相似之处,前面已经说了,性格与环境决定命运,“应付环境”也就是拒绝悲剧命运的一种途径,“艺术即应付环境”,那么艺术也是拒绝悲剧命运的一种途径。

这种方式就叫“悲剧精神”,悲剧精神洞察人生痛苦,因而完全不同于乐观主义,同时又战胜人生的痛苦,因而也完全不同于悲观主义。

正如尼采所说,“能把痛苦和毁灭当作审美的快乐来享受了,现实的苦难就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就化作了世界的喜剧”。

几乎每个人都要应付环境,“艺术即应付环境”,那么艺术就不是某种供少数人享用的东西,而是应该赋予一切生活活动以终极意义,使其完善的东西。

原始艺术所具有的生气和力量,使现代艺术相形失色,原因在于,艺术成为人了族群生活的一部分。

杜威说,“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分野,这种分化对艺术的发展来说,是具有灾难性的,前者失去了大众,后者则失去了品位”。

一部分普通百姓听见艺术二字,便觉得这是遥不可及的和自己的生活压根碰不着边的,使得艺术成了仿佛只有知识分子或者有钱人才有资格享受的东西。

艺术即经验-笔记

艺术即经验-笔记

《艺术即经验》导读考核标准:平时表现:10%讨论课程:30%期末考试:60% 四道题公共邮箱:***********************密码:chinese (文件中心-网盘-我的文档)第一讲活生生的人之一The live creature题目的翻译:The live creature杜威敬佩达尔文无论是在自然还是在社会中所有生物的求存特点为了活下去要付出大量精力商务印书馆:活的生物“活的“:与死对立生物:西方:包括人和其他生物中国:不同人的杜威:坚定的人本主义者强调人的生物性的成分,突出人和生物的连续性,弥补以往人们忽略的事实:人太把自己当人了(批判传统)文艺复兴以来,人性膨胀到无法无天的地步,不能清醒地面对自身,导致对自然的蔑视,对其他生物的鄙夷莎士比亚:人是万物的灵长杜威:人是生物,要客观、理性、清醒地认识自身第一段理论与实际的龃龉80年代:作家与评论家针锋相对90年代:作家与评论家:市场经济下合作——连狭义的批评都成了炒作艺术拒绝阐释的两个原因:①把艺术看作是物理产品艺术是一种经验,与每个读者的经验、感受有关,不仅仅是内容不会改变的物理产品Eg. 车尔尼雪夫斯基:人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总以为莎士比亚的伟大是跨越时代的→忽略了经验的历史背景。

作品只有与人的经验结合在一起才是活的弊端:产品所有的意义都凝聚在物理作品中,与人的经验没有关系。

杜威认为,艺术应该与经验联系,物理只是一种体现。

②艺术的完美和声名直接的对象不是理论而是作品艺术的“伟大”孤立于历史之外,即是形而上学的。

历史语境:当时伟大的作品在现在也许并不伟大为什么艺术拒绝被理论阐释,因为理论本身出了问题,把艺术当做一种物理产品,坚持艺术的伟大理论带有一种强制力,要求人们的服从第二段①艺术和经验隔离的后果:造成看不清艺术的意义“艺术被移至一个独立领域,与非艺术形式下人们努力、经受以及成就的内容和目的割断了联系。

”“努力”:做的过程;“经受”:做的结果②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恢复艺术与经验的连续性“山峰并非腾空浮动,它们甚至并非立足在大地之上,它们就是大地。

《艺术即经验》读后感

《艺术即经验》读后感

《艺术即经验》读后感杜威提出的“艺术即经验”(Art as experience)是著名的艺术理论之一,其是对20世纪美学的一大贡献,引导了西方甚至世界艺术发展方向的一次革命。

女偶然发现《艺术即经验》这本书,便泛读之,未求甚解。

杜威所倡导的艺术观不是在象牙塔之中上演的“阳春白雪”,而是一种“活的生物”,他对艺术的理解和判断,消解了中世纪以来流行的非理性“神秘主义”美学和理性“神秘主义”美学,将艺术还原到了生活。

依照胡适的说法,“经验”即生活,生活就是应付环境。

利用交换定律,则“经验即应付环境”。

文艺复兴后期,西方人意识到,当个人性格与环境产生强烈冲突时,悲剧的命运往往就诞生了。

性格和环境决定命运,为了命运的垂青,人类从古至今都在积累经验,以适应、甚至改变环境。

先人会教授后人适应环境的经验,与此同时,人在成长过程中,增长经历和阅历也是在积累经验,从而以先前的经验为认知基础去适应环境。

由于“艺术即经验”“经验即应付环境”,利用交换定律,则“艺术即应付环境”。

此说法与尼采之“艺术拯救人生”有相似之处,前面已经说了,性格与环境决定命运,“应付环境”也就是拒绝悲剧命运的一种途径,“艺术即应付环境”,那么艺术也是拒绝悲剧命运的一种途径。

这种方式就叫“悲剧精神”,悲剧精神洞察人生痛苦,因而完全不同于乐观主义,同时又战胜人生的痛苦,因而也完全不同于悲观主义。

正如尼采所说,“(我们)能把痛苦和毁灭当作审美的快乐来享受了,现实的苦难就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就化作了世界的喜剧”。

几乎每个人都要应付环境,“艺术即应付环境”,那么艺术就不是某种供少数人享用的东西,而是应该赋予一切生活活动以终极意义,使其完善的东西。

原始艺术所具有的生气和力量,使现代艺术相形失色,原因在于,艺术成为人了族群生活的一部分。

杜威说,“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分野,这种分化对艺术的发展来说,是具有灾难性的,前者失去了大众,后者则失去了品位”。

一部分普通百姓听见艺术二字,便觉得这是遥不可及的和自己的生活压根碰不着边的,使得艺术成了仿佛只有知识分子或者有钱人才有资格享受的东西。

《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

《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

《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其中条件之一就是它必须与审美主体(即人)过去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

杜威的观点与“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契合的。

艺术品成为欣赏对象,是因为它不仅与观众的历史经验产生了共鸣,并且强化了观众对于这一经验的感受。

由于艺术必须与生活兴趣接近、贴近人们的生活才会引起潜在审美主体的注意,所以具有功用性的物品,其功用性并不妨碍它成为被欣赏的对象。

但现在的形势是,艺术被博物馆之墙与生活隔绝开来,在此之前,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与生活紧密伴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将某一艺术品从它原来的作为一件普通实用品的语境中剥离出来,从而也就消除了它的功用性,取而代之的是标志性——标志着另一种文化(即它的意味),“自我表现”的性质也就越来越强。

而艺术争取其独立性的过程,也就是将自我表现性不断夸大的过程。

审美经验与日常的普通经验的共同之处在于,前者也要关注并了解审美对象产生的环境和条件,而这些环境和条件也孕育了普通经验的事物。

两者的根源是一样的,所以它们才有可互相转换性。

根源性的因素创造了各种事物,然后我们再把某些事物隔离开来,与满足我们实际需要的平凡事物相区分,成为欣赏的对象——艺术。

但是现在,许多艺术品从一开始就脱离了普通经验的创造模式,审美性产生于创作者创作艺术的意欲的萌生。

尽管如此,艺术创作和普通经验的创造两种“创造”仍有相似之处。

理智活动强调的是生命行进的稳定性。

只有在这种与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协调中发展,生命才得以维持和延续,脱离了这种协调,生命都将因为难以适应而不得保全。

人们的理智都用于通过各种手段保障这种稳定性,它呈现的是一种相对舒缓的生命节奏。

审美活动是通过将对象与我们适应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相分离,使审美对象与现实产生一定距离,让我们通过与它接触的经验来打破稳定的生活脉象,在我们的人生中形成有高低起伏的生命节奏。

艺术强调的是“分裂”和“冲突”。

审美具有某种“生命性”,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心理运动,而是有着生成、发展、高潮、中断、获得新生等等过程。

《艺术即经验》读后感

《艺术即经验》读后感

《艺术即经验》读后感
《艺术即经验》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的经典之作,它从独特的视角审视了艺术与经验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杜威对于艺术和经验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杜威认为,经验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经历,更是一种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他将经验看作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了经验中人的情感、意志和知觉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经验形式,能够将人们的感官、情感和认知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杜威看来,艺术最完美的表现形式就是经验本身。

他认为,艺术作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艺术家在特定情境下通过经验创作出来的。

这种经验包含了艺术家的情感、思考和技巧,同时也与观众的经验产生共鸣。

通过艺术作品,观众可以获得一种特殊的经验,这种经验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阅读《艺术即经验》让我意识到,艺术与经验是密不可分的。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对世界的理解和感知方式。

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经验和世界,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的感知和思考边界。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艺术的存在,发挥其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

总的来说,《艺术即经验》是一部富有启发性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拓展了我对艺术和经验的认知,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艺术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也更加珍惜每一次独特的审美体验。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幼儿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1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

”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

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

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

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

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

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

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

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

比如。

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

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

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

下面是学识网小编整理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的范文,欢迎阅读!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篇一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

”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

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

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

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

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

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

比如。

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

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

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审美--评杜威《艺术即经验》

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审美--评杜威《艺术即经验》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文章编号:1003-9104(2021)02-0221-04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审美—评杜威《艺术即经验》胡永辉-谢震2(1•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6;2.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Art Education and Aesthetics of DailyLife:Comment on Art as Experience by John DeweyHU Yong-hui】,XIE Zhen2(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6;2.School of Marxism,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500)20世纪的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杜威以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验的结合”而广为世界所知。

他曾经指出,“教育是生活的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⑴覚杜威则在他的最重要著作《艺术即经验》中全面提出了他的艺术教育思想。

《艺术即经验》出版于1934年,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十四个章节。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指出“艺术寓于人的经验当中”,并且和教育彼此关联——艺术对教育起到促进作用,艺术使得活的生物的经验更好地得以延续,进而上升到审美经验;艺术拓展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使人受到具有美感的环境的熏陶,并塑造了人的经验;艺术使人从纯粹的技能训练中脱离出来,使人的理智和想象力得到解放,进而提高了人的文化修养,使人向成为完满的人的目标进发。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所阐发的艺术教育思想既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他实用主义哲学——“审美经验论”的自然结果。

杜威认为,经验是包括被经验对象的“做”与“受”的统一,人的经验由于其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具备审美性。

艺术即经验笔记整理

艺术即经验笔记整理

第一讲活生生的人之一艺术哲学的基本任务the live creatureBY ONE of the ironic perversities that often attend the courseof affairs,the existence of the works of art upon which formation of an esthetic theory depends has become an obstruction totheory about them.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常有这么一种反常现象,审美理论本身脱胎于艺术作品,后者却偏偏拒绝理论的阐释。

艺术拒绝阐释的两个原因:1.把艺术当做物理产品弊端:产品所有的意义都凝聚在物理作品中,与人的经验没有关系。

杜威认为,艺术应该与经验联系,物理只是一种体现。

2.艺术的完美和声名“活生生的人”用的是creature,主要用来突出人和生物的连续性。

艺术与经验隔离的后果及艺术哲学的任务:1,造成看不清艺术的意义;一片黑色的图2.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回复艺术与经验的连续性;连续性是经验主义美学的重要范畴。

恢复工作的第一步工作:1、研究与艺术无关的条件2、需要理解和洞察想要了解花儿是怎样开的原始艺术的目的:1.美,是因为成为一个人的经验2.满足宗教、纪念、家庭等生活需要e.g巴台农神庙。

如果一个人想如果一个人想对巴台农神庙的审美经验做出理论说明,那他一定要认识到神庙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他们是神庙的建造者,是享受着神庙的人,也是满意于家庭温暖、街道上恬然行走的人。

生活中尚未开发出来的美:1、需要兴趣和专心致志。

和庄子、禅宗的专注接近若想理解那种为人普遍接受、具有完美形式的美,就必须得从尚未开发的美入手,从令人目不转睛、耳无旁骛的事件和场景入手;在人专心看和听的时候,这些事件和场景就会不断激发起他的兴趣,给他无穷的享受。

2.需要参与,而不是“旁观者”,联系毕达哥拉斯的说法生活就像是一场体育比赛,有些人作为摔跤手登台亮相,有些人作为小商小贩借机发财,但其中最好的就是作为观看者进行观赏。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他对于教育和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他的著作《经验与教育》对艺术教育也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观点和思考。

本文将结合《经验与教育》以及其他相关杜威的著作,探讨杜威艺术即经验的理念,并进行读书笔记的总结和分析。

首先,杜威认为艺术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更是一种体验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参与艺术的实践,个体可以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世界,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提倡将艺术纳入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认为艺术不应该被压缩在一些特定的课程中,而应该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

其次,杜威强调了艺术的体验性和情感性。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和情感的参与,使学习变得有意义和深入。

艺术作为一种情感和体验的方式,可以帮助个体与世界建立更直接和深入的联系。

艺术的经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杜威还提出了艺术教育的整合性和综合性。

他认为艺术不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独立,而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和交叉。

艺术与科学、数学、语言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通过将艺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此外,杜威还提出了艺术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他认为艺术的创作和表达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实践。

通过艺术活动,个体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艺术作品也具有影响社会的作用,可以激发社会的反思和变革。

针对杜威的这些观点和思考,我个人认为艺术确实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作用。

首先,艺术可以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艺术的实践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地提出和尝试新的想法和表达方式。

通过艺术的实践,个体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其次,艺术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体验世界。

艺术作为一种情感和体验的方式,可以帮助个体深入地了解和感知世界。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四篇)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四篇)

杜威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e____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

”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

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

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

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

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

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

比如。

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

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

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

艺术即经验的读后感(共3页)

艺术即经验的读后感(共3页)

《艺术即经验》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艺术即经验》的读后感杜威提出的“艺术即经验”(Art as experience)是著名的艺术理论之一,其是对20世纪美学的一大贡献,引导了西方甚至世界艺术发展方向的一次革命。

女偶然发现《艺术即经验》这本书,便泛读之,未求甚解。

杜威所倡导的艺术观不是在象牙塔之中上演的“阳春白雪”,而是一种“活的生物”,他对艺术的理解和判断,消解了中世纪以来流行的非理性“神秘主义”美学和理性“神秘主义”美学,将艺术还原到了生活。

依照胡适的说法,“经验”即生活,生活就是应付环境。

利用交换定律,则“经验即应付环境”。

文艺复兴后期,西方人意识到,当个人性格与环境产生强烈冲突时,悲剧的命运往往就诞生了。

性格和环境决定命运,为了命运的垂青,人类从古至今都在积累经验,以适应、甚至改变环境。

先人会教授后人适应环境的经验,与此同时,人在成长过程中,增长经历和阅历也是在积累经验,从而以先前的经验为认知基础去适应环境。

由于“艺术即经验”“经验即应付环境”,利用交换定律,则“艺术即应付环境”。

此说法与尼采之“艺术拯救人生”有相似之处,前面已经说了,性格与环境决定命运,“应付环境”也就是拒绝悲剧命运的一种途径,“艺术即应付环境”,那么艺术也是拒绝悲剧命运的一种途径。

这种方式就叫“悲剧精神”,悲剧精神洞察人生痛苦,因而完全不同于乐观主义,同时又战胜人生的痛苦,因而也完全不同于悲观主义。

正如尼采所说,“(我们)能把痛苦和毁灭当作审美的快乐来享受了,现实的苦难就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就化作了世界的喜剧”。

几乎每个人都要应付环境,“艺术即应付环境”,那么艺术就不是某种供少数人享用的东西,而是应该赋予一切生活活动以终极意义,使其完善的东西。

原始艺术所具有的生气和力量,使现代艺术相形失色,原因在于,艺术成为人了族群生活的一部分。

杜威说,“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分野,这种分化对艺术的发展来说,是具有灾难性的,前者失去了大众,后者则失去了品位”。

没有第六感官,只有“一个经验”杜威《艺术即经验》

没有第六感官,只有“一个经验”杜威《艺术即经验》

没有第六感官,只有“一个经验”杜威《艺术即经验》汉译名著700种之第133种没有第六感官,只有“一个经验”在我们分析了人的审美态度,审美的心理要素以后,仍然不能解决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人们对美的感受,是一种最具感性,最具直接性的活动。

人们不是面对一个对象,判定它是美的,然后产生愉悦。

人们也不是面对一个对象,立出某种态度,随即就产生美感。

美的感觉,是人对自然和艺术的一见钟情和瞬间感悟,而不是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

这种直接性是显然易见,但恰恰成为解释的难题。

原因在于,当我们找不出一物为什么而美的理由时,美似乎就成了一个神秘的现象。

注意到这种现象,不是将之看成是神秘现象而放弃解释,而是试图攻克这一解释上的难题,这引导着哲学家们去创立一门学科,是现代美学起源的“内驱力”。

▲细密画《朝臣与隼》(约1600年)当德国人将现代美学的起源归结为鲍姆加登,从而根据aesthetics这个词确定“美学”来源于对感性的研究之时,一些英国学者则更加重视夏夫茨伯里在这个学科形成中的作用。

夏夫茨伯里有两大发现:第一是认为审美无功利,第二是提出“道德感官”和“内在的眼睛”,后人据此总结出“内在的感官”。

审美无功利命题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不断被人们批判,又批而不倒,不断地回来,挥之不去。

而“内在的感官”,常常在理论上为人们所忽视,而又在实际生活中被人们不假思索地引用。

实际上,“内在的感官”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出发点,至少,这种学说提出了问题,尽管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

▲夏夫茨伯里伯爵与他的弟弟Maurice (1702, John Closterman)第三代夏夫茨伯里伯爵(Third Earl of Shaftesbury, 1671—1713)本名安托涅·亚斯利·库珀(Anthony Ashley Cooper),是英国著名美学家。

面对当时盛行的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出了对美欣赏时的直接性。

他写道:一旦睁开眼睛看自然,张开耳朵听声音,美的效果、优雅、和谐就立刻被知晓和承认。

幼儿园大班读书笔记摘抄大全30篇

幼儿园大班读书笔记摘抄大全30篇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到达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

〞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

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

二是圆满性,即“到达完满〞。

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方.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

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外表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浅薄的,不具有累积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

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

比方。

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

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

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局部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

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方案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响调整教育方案,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研读《艺术即经验》读后有感(2021)

研读《艺术即经验》读后有感(2021)

研读《艺术即经验》读后有感(2021)近期研读《艺术即经验》一书,感触颇深,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中生活变化着的观点,目标和行为,但是这其中必定有某些会终生保持的稳定的核心特征。

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读完这段话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如一盘散沙的班级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常规和正气的班级呢?怎样才能让那几个重点难管理的孩子听我们的话,管好自己呢?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幼儿做错后去批评教育他,孩子们很显然都会屡错屡犯,屡犯屡错。

有些孩子虽然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经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

即使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这么信服你。

在开始了解儿童某种行为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

那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的行为立场和价值观是什么呢?一切为了孩子好这就是我的立场和观点。

那怎么做才是为孩子好呢?那些上学学过的理论大部分被抛在脑后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级遗留问题搪塞着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自己与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观点偏离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旧那样忙,处理完这一堆事情,还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天怎么去管理孩子,怎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应是让他的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励他们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规范要求之间折中。

我现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个班的将近五十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

如何让我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如何学会调节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不能因为孩子才上小班,年龄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弃这个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心智在不断地成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难很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压制孩子,孩子需要爱和赞同。

《艺术即经验》[美]约翰杜威著读后感

《艺术即经验》[美]约翰杜威著读后感
杜威的写作风格极具特色。他运用了大量实例来阐述观点,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在分析艺术经验的五个基本特征时,他不仅给出了定义,还通过具体的绘画、音乐、诗歌等作品来展示这些特征。这种写作风格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理论,也使书中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在人物塑造方面,杜威通过对艺术家、观众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塑造了鲜明的角色形象。他强调艺术家的自觉性和独特性,以及观众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奥秘。这些角色形象使我对艺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使我开始关注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观众的心理需求。
读完《艺术即经验》,我对艺术的认知发生了深刻变革。杜威的观点使我意识到,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艺术的可能性,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创造。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艺术不仅是审美的载体,更是生活的调味品,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第二篇范文:《艺术即经验》——从存在主义视角读后感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而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正是在运用自己的自由,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正如杜威所说:“艺术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物体,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艺术家在面对生活、面对自我时的自由选择和表达。
此外,存在主义认为,个体在面对无意义的世界时,可以通过自我创造来赋予生活意义。艺术正是这种自我创造的体现。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个人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成为个体存在的证明。正如杜威所说:“艺术是将与宇宙相连的纽带。”这个纽带正是个体通过艺术创作与世界建立联系,赋予生活以意义。
作者的意图明确。杜威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人们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进而关注艺术教育。他主张艺术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使个体在艺术体验中找到生活的意义。这一意图使我深感共鸣,也让我对艺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艺术即经验

艺术即经验

艺术即经验
《艺术即经验》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创作的哲学著作,1934年首次出版。

《艺术即经验》从活的生物概念开始,力图在哲学上恢复人与动物、有机物与自然之间的连续性,从而建立以经验为核心概念的哲学上的一元论。

该书主导思想是把经验看作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各种情感和意志的表现,是人对刺激的一种反应。

杜威认为经验最完美的表现就是艺术,经验即艺术,并认为从审美经验中去寻找艺术的答案是不可能的,这种答案只能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才能找到,审美经验必须首先适宜这种知觉经验。

《艺术即经验》是杜威的美学专著,集中代表了杜威美学思想,也是实用主义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以“经验”为其艺术观的出发点,阐述了“艺术即经验”的美学观。

《艺术即经验》一书共14章,第一章“活的生物”是全书的纲领,提出“艺术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经验之中",指出艺术的任务是恢复美的经验与日常生活进程之间的连续性。

该书在论证结构上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总体上讲述了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艺术的统一关系;第二部分侧重介绍了审美经验的特征;第三部分主要强调了艺术的作用。

艺术即经验读后感

艺术即经验读后感

艺术即经验读后感阅读完《艺术即经验》这本书,我对于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由美国哲学家杜威所著,通过对于艺术与经验之间的探讨,阐述了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这本书的标题就非常引人入胜,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思考。

艺术与经验,看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

经验是我们接触世界、感知世界的基础,而艺术则是我们对于经验的表达和深化。

通过艺术,我们可以将个体的经验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分享给其他人。

在书中,杜威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经验,而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

他认为,艺术的经验是一种完整的人生经验,它涵盖了人类的感知、情感、思考和生活实践等方面。

这种经验是通过创造性的过程得到的,而这种过程又使得艺术具有了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它对于艺术和经验的深度剖析。

通过对于艺术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杜威阐述了他对于美的看法。

他认为,美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存在于人类对于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中。

艺术作为一种经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理解自己。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杜威对于艺术的看法所打动。

他认为,艺术是人类经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情感和思考的一种方式。

这种看法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艺术的本质和价值,也让我更加欣赏和尊重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才华。

此外,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论点和论述,例如“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艺术是情感的表达”等等。

这些论点和论述都让我对于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艺术即经验》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拓展了我对于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还启发了我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于很多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对于艺术的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都会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和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即经验》读书笔记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

”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

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

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

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

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
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

比如。

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

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

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
教学安排的时间。

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

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

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

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

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