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word版本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复习总要求:结合每章节后客观题和作为作业布置的计算题)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1 、统计的三个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P5三个含义:统计工作(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统计工作(活动),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基础;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物。

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计实践,反过来指导统计实践。

2、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4、社会性3、统计的作用(功能):1、信息功能2、咨询功能3、监督功能4、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与工作过程.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哲学唯物辩证法、社会经济学、数学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判断法及其他相关的方法统计工作过程P10—11: (统计任务、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信息管理),三个阶段并非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环节往往是交叉进行的。

重点掌握内容: (能联系实际进行判断)5、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P11—16(1)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简称总体.总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或者差异性)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无限总体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2)标志与指标。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量的特征的概念。

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数量指标反映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总量指标质量指标反映现象发展的相对水平、工作质量—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指标和标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是:第一,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第二,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不一定是可量的。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

国势学派:(又称记录学派或历史学派)对国家显著事迹的记录和比较。

“有名无实”代表人物:阿享瓦尔(1719—1772)“统计学之父"、康令(1606—1681)2.政治算术学派:对国家事项首创数字对比、分析。

“有实无名”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1623-1687)“政治经济学之父”、格朗特(1620—1674)3。

数理统计学派:将法国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代表人物:凯特勒(1796—1874)“现代统计学之父”4。

社会统计学派:研究社会现象代表人物:克尼斯(1821—1898)、梅尔(1841—1925)、恩格尔(1821—1896)二.社会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社会统计学:用于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方法与技术。

研究对象概括而言是指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社会统计学特点:就研究对象而言,社会统计学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方面去认识社会;就研究内容而言,社会统计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进行度量,测量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而统一的尺度,只能以近似估算或词语表达等方式来代替;就调查方法而言,社会统计中,由于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抽样调查更为常用。

三.社会统计学的方法1.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2.大数定理: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一般意义为: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3。

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四.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与单位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单位:构成整体的每一个个体。

2.标志与变量,标志: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考试题型: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

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y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一、总体和总体单位(一)总体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就没有必要对总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即该性质是对总体进行统计研究的前提条件。

社会经济统计科目考试大纲

社会经济统计科目考试大纲

社会经济统计科目考试大纲本科目由《统计学原理》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组成,两部分所占比例基本相当。

《统计学原理》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二节统计的特点和作用第四节统计的若干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第五节调查误差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第二节相对指标第五章平均指标第一节平均指标的意义和特点第二节算术平均数第三节调和平均数第四节几何平均数第五节众数和中位数第六章变异度指标第一节变异度指标的意义第二节变异度指标的计算第三节偏度和峰度第七章抽样调查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概念和作用第三节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第四节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第八章假设检验第一节假设检验概述第二节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三节总体参数检验第九章相关与回归第一节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直线相关与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第十一章时间数列预测方法第二节长期趋势预测第三节季节变动分析第四节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分析第十二章统计指数第一节指数的意义与分类第二节综合指数第三节平均指数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通过这门课程考试,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具体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概念、研究设计、抽样、测量、调查法、访问法、实地研究法、文献法,以及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与应用等。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一、导论1、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2、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关系3、社会研究过程包括哪五个阶段4、社会研究中的创新原则的基本意义和方式5、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二、理论与研究1、理论检验的步骤2、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3、假设的概念和来源4、理论的概念和层次三、选题与文献回顾1、选题对社会调查所具有的意义2、选题的标准及其相互联系3、选题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具体做法4、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的方法5、文献回顾的方法四、研究设计1、不同调查目的的调查设计概念2、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区别3、分析单位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4、横向调查与纵向调查的概念、特点及比较5、具体研究方案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五、测量与操作化1、测量的概念与基本要素2、有效的测量要满足三个条件3、测量的四种层次及其特征4、量表的作用及李克特量表的设计方法5、测量的信度与效度概念、类型6、概念、变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7、操作化的含义、作用及其实际运用六、抽样1、抽样的概念及基本术语2、抽样的作用3、抽样的主要类型4、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5、抽样的抽样的一般程序6、几种主要概率抽样方法的操作方法、基本特点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7、几种主要非概率抽样方法的做法、特点8、如何根据公式计算样本规模,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9、抽样设计的原则10、哪些因素与样本规模的确定有关11、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之间的关系如何七、调查研究1、调查研究的概念和特征2、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3、封面信的主要内容4、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5、问卷设计的具体步骤6、各种形式的问题及答案的实际设计方法7、表达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方面的几条常用规则8、确定问题数量和问题顺序的方法9、问卷设计中有那些常见错误10、提高问卷设计质量的方法11、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因素12、妨碍问卷调查的主客观因素13、调查员的挑选与训练14、调查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15、自填问卷法与结构访问法的特点比较16、如何进行个别发送、邮寄填答和集中填答,三种自填问卷方式的优劣比较17、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的做法、特点及优劣比较八、实验研究1、实验研究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实验研究分组方法3、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九、文献研究1、文献研究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文献研究优点和不足十、实地研究1、个案研究的研究逻辑2、参与观察的重要性3、实地研究的基本特征4、实地研究的基本逻辑结构5、实地研究的主要阶段6、实地研究的优点和不足7、定性研究的建构程序十一、定量资料分析1、资料审核的内容与方法2、资料复查的方法3、问卷编码的含义与作用4、数据清理工作的几种主要方式的含义5、频率分布与频数分布的含义6、集中量数与离散量数的含义、类型及联系7、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8、区间估计的含义及计算方法9、总体均值与总体百分比的假设检验方法10、相关关系的概念、方向、强度11、因果关系的概念及判定条件12、交互分类的意义及作用13、消减误差比例的含义14、不同层次的变量间关系所对应的相关系数15、对相关关系的检验十二、定性资料分析1、定性资料的概念和特点2、定性资料分析的两种途径3、定量资料分析方法与定性资料分析方法的区别4、测不准效应与棱镜效应十三、撰写调查报告1、各种不同的调查报告类型及其特点2、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3、普通研究报告的结构4、调查报告标题的类型与特点5、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6、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部分通常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7、如何选择所评论的文献8、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9、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果部分应注意哪两个方面的问题10、调查报告的行文应注意的问题。

27871统计基础高纲1437江苏省自考大纲

27871统计基础高纲1437江苏省自考大纲

27871统计基础高纲1437 江苏省自考大纲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高纲1437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871 统计基础南京农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统计基础》是以社会经济总体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统计定量方法论。

统计作为一种实践工作,普遍存在于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因此,统计知识是农村经济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认识工具和业务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江苏省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现已开考的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和乡镇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

学好《统计学基础》,将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后开设的管理类课程如:现代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农业统计学等涉及的定量分析内容打下基础。

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统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统计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认知工具。

本课程就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统计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其分析计算内容较多,在考试命题中将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掌握对各种数值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的方法,掌握对各种数值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统计概念,统计学的特点;掌握统计工作的过程以及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统计学性质和特点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学中几个概念三、考核要求(一)统计学性质和特点1、识记:统计概念、统计学特点。

2、理解:统计三种涵义关系。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1、识记:统计工作四个阶段。

2、理解: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三)统计学中几个概念1、识记: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变量概念。

2、理解: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转换关系;标志与指标的区别;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区别。

3、应用:指标分类。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及统计调查的五种方法。

了解统计整理步骤,掌握统计分组作用及组距变量数列编制方法。

了解统计表的构成、编表的规则。

二、考核知识点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统计表三、考核要求(一)统计调查方案1、识记: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自考 社会工作00278社会统计学 复习资料

自考 社会工作00278社会统计学 复习资料

00278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狭义的社会统计学的四环结构:社会统计、经济统计、科技统计和环境统计。

狭义的社会统计学的三环结构是指社会统计、经济统计和科技统计。

犯罪统计学属于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统计领域的学科劳动力统计的主要更新的是非正规就业;社会时间构成统计领域的主要更新是时间利用调查。

社会生活统计的主要更新体现在贫困统计。

人口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看分别属于时期指标、状态转移;人口存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看分别属于时点指标、当前状态年平均人口=[(年初人口)/2+第一季度末人口+第二季度末人口+第三季度末人口+(年末人口)/2]/4复合家庭的形式、直系家庭的形式;家庭划分的标准一夫一妻制家庭属于按家庭传袭规则来划分聘用新劳动力属于劳动力机械增减;劳动力生老病死属于劳动力自然增减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分析是相对差异分析法;绝对差额分析法是指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额分析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数医疗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公安机关统计指标、检察院统计指标、衡量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标(如雇员工时过长比例)、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社会指标体系衡量消除贫困的指标、衡量健康状况指标、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如人口总负担系数属于逆指标)弹性就业是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新生儿死亡率计算中的新生儿是指某地区一年内出生未满28天失业社会保险基金属于社会失业保险统计指标各级法院数、法院工作人员数、审判人员数属于法院统计指标根据贫困的程度,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新生儿死亡率属于衡量医疗卫生保健程度的指标因自然规律获某些不确定因素使劳动力总量发生增减变化的是自然增减学生巩固率是某一学年内自始至终读完一个学年的学生数与学年初开始时在校学生数的比率社会统计学新领域诞生的主要标志是非市场服务统计时间的划分:个人生活必须时间、自由支配时间等、家务劳动时间等。

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

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国势学派产生于德国,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享瓦尔,又可称为记述学派和历史学派。

政治算数学派创始人是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战后社会统计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国)该计划规定,要关心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和区域发展。

社会指标运动(美国)用社会指标的方法解决社会分析和社会规划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国)第二节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社会统计学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广义的社会统计学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独立出来的社会统计学第三节社会统计的方法描述统计讨论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推论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第四节社会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被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的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按其包括的单位的数目是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现实总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体构成想象总体想象总体都是无限总体。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称之为变量。

连续变量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

离散变量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一、变量的测量层次二、判断变量层次的技巧1.首先所有的变量都是定类变量。

2.其次看变量的取值能否比较大小,不能这个变量只能是定类变量。

3.最后如果这个变量能够比较大小,那么就看变量取值加减乘除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就是定距变量,如果没有意义就只能是定序变量。

三、变量层次的比较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和定比变量的数层次是从低到高排列的,高层次的变量同时具有低层次变量的功能。

第二节简化一个变项的分布一、定类变量1.统计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变量频次(或频率)分布的一种工具。

2.统计表必备的内容:(1)表号、标题(2)标识行:变量名、对应数据说明(频次、频率)(3)主题行:变量取值的统计数据(4)表尾:如果是引用必须说明资料来源二、定序变量1.适合定序变量的简化资料的方法(1)累加次数:把次数逐渐相加起来,分为向上累加次数(cf↑)和向下累加次数(cf↓)。

(2)累加频率:把各级的百分率逐渐相加。

也分为向下累加百分率和向下累加百分率。

2.cf↑的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变量取值的等级从低往高逐层相加。

3.cf↓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变量取值的等级从高往低逐层相加。

➢cf↑表示低于某个等级的频数有多少➢cf↓表示高于某个等级的频数有多少三、定距变量1.定距变量的简化工具是:分组、直方图和折线图。

2.连续型定距变量的分组统计(1)组数:分组的数量,一般5到7组合适,分为等距分组和非等距分组。

(2)组限:包括上限(up)和下限(low)(3)标识下限和标识上限,例500—699(4)真实下限:标识下限—0.5;真实上限:标识上限+0.5.(5)组距: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之差。

(6)组中值: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的平均值。

第三节集中趋势测量法1.集中趋势:用一个典型的变量值或特征值来代表全体变量的问题,用这个数值来代表变项的资料分布,以反映资料的集结情况。

2.集中趋势测量的意义就是可以根据这个代表值来估计或预测每个研究对象的数值。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doc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doc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一、量度层次
1、定类尺度
2、定序测度
3、定距测度
4、定比测度
二、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学
1、基本技术
2、集中趋势测量法
3、离散趋势测量法
4、正态分布
三、简化两个变项的分布
1、统计相关的性质
2、交互分类与百分表
3、简化相关与消减误差
四、关测量法与测量层次
1、两个定类变项相关测量
2、两个定序变量相关测量
3、两个定距变量的分析
4、定类变项与定距变项
五、抽样与统计推论
1、抽样调查简介
2、抽样分布
3、二项抽样分布
六、参数估计
1、参数的点值估计
2、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3、大样本区间估计
4、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
七、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1、统计假设
2、两类误差和假设检验的步骤
八、单总体假设检验
1、大样本假设检验
2、小样本假设检验
九、二总体假设检验
1、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2、小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3、配对样本的比较
十、假设的检定:两个变项的相关
1、两个定类变项
2、两个定序变量
3、两个定距变量
4、定类与定距变量。

社会统计学复习纲要

社会统计学复习纲要

2011年10月社会统计学复习纲要第一章1、狭义社会统计学的三种研究范围。

P42、社会统计指标的主要类别P22-24第二章1、人口总量及其测量指标:时点人口、平均人口。

p25-日历日数法计算平均人口的公式,P26 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人口的公式P27序时平均法计算平均人口的公式P27 人口存量与人口流量的含义及种类P28第29页第2点。

举例要求掌握。

2、人口存量---流量基本表式P323、第33页,掌握表2-1-4及表的说明4、人口结构统计:性别结构统计,性别比的计算公式P425、年龄结构统计: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及掌握表2-2-1 P436、人口年龄金字塔。

看到48页中间“最后结论”那段为止。

P44---487、人口再生产统计P53--56;A、什么是人口再生产统计。

B、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时注意几点。

C、人口出生统计。

分析城乡构成对出生率的影响.分析城乡构成对出生率的影响。

D、人口死亡统计。

死亡人数指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命的人数总和。

8、人口增长统计:人口增长量与增长率。

人口增量的公式P649、静止人口与稳定人口(一)(二)P66-6710、人口再生产与平均世代间隔(一)(二)(三)点,看到“综上所述”那段为止P68—71 第三章1、主要统计指标,结婚率、离婚率P80—822、家庭结构分为6类P90—923、家庭功能:经济功能和家庭人口和劳动里再生产功能P93—954、家庭生命周期分为6个阶段P955、家庭人际关系P966、晚婚率和早婚率P97第四章1、劳动力统计的主要范畴。

掌握图4-1-1我国劳动力基本指标关系图P1042、图4-1-2我国劳动力统计中就业人员构成图P1073、劳动力统计分析:包括劳动力总量、劳动力结构、劳动力变动三个方面的分析。

P1094、劳动力变动分析有增减变动分析和劳动力流动分析两个方面P113-1155、劳动力流动率公式P1156、就业率和失业率P118第五章1、居民收入总额统计(一)农村居民收入统计(二)城镇居民收入统计P154-1562、职工工资总额、城镇家庭总收入和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联系与区别P1573、居民收入水平统计P1584、城镇家庭年人均支配收入。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统计学复习提纲第⼀章:绪论1、1)统计的含义:统计⼀词有统计⼯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作。

没有统计⼯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法,是⼀门⽅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特征:同质性、⼤量性、差异性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限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的来确定的。

3)标志: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

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

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

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的为纽带⽽相互联系的⼀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有⼆:第⼀,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字回答)。

⼆者联系: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

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的⽽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社会统计学复习重点

社会统计学复习重点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内容社会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描述和分析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状况数量方面的科学。

从社会统计的学科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研究客体的独立性。

2,研究方法的特有性。

3,内容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4,与专业统计的相互渗透性。

5,学科体系的发展性。

社会统计指标的种类分为;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与定比指标。

问题: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作呢?1,主观指标调查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2,补充客观指标的不足。

在实际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同一现象,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指标反映。

2,在采用指标体系法对统计客体进行统计描述时,应尽量采用同一层次统计指标,当较低层次的统计指标引人指标体系时,就会降低其测量层次。

3,对于定序指标或定类指标不能不加分析地直接将其转化成高层次统计指标。

第二章人口总量统计人口总量既可以从存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流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平均量的角度理解。

人口存量与人口流量的一般定义:人口存量指一定时点上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总体。

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人口结构统计在于通过相应的计算方法揭示了人口结构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

根据人口结构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

人口年龄金子塔的横轴表示人口数或者人口构成,其中左侧表示男性人口,右侧表示女性人口,纵轴表示年龄。

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时应该注意的几点:1,不仅要注意人口群体数量的再生产,也要注意人口群体质量的再生产。

2,由于人口再生产有很强的惯性作用,所以在限制人口政策时要有长远观点。

3,应该注意人口群体的年龄结构。

反应人口增长率的指标有两个,一是人口增长率,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增量与平均人口之比,反映一定时期内总人口的增长程度。

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差为迁移增长率。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社会统计学一、名词解释1,人口数:所谓人口数,是指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这个人口数亦称为总人口数。

2,国内迁移:国内迁移是指人口从本国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动,这一地区的迁出构成另一地区的迁入,迁入和迁出两者对应发生。

3,统计规律性:所谓统计规律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就其个别一次的结果来说都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的试验或观察,则其结果无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称作统计规律性。

4,随机现象:事前不可预言的现象,即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每次结果未必相同,或知道事物过去的状况,但未来的发展却不能完全肯定。

(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某一天,事物的出现只具有可能性而不具有必然性的现象,所谓可能又不必然,则意味着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出现不止一种,因此,对其中任一种结果的出现,都只能对事物的事先了解程度。

说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偶然性,也称随即性,而这种非确定性的存在,并不取决于)5,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的集合就称作随机事件,或简称事件,是并非一定会发生而只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非确定性事件。

6,假设检验:对总体ξ的分布律或分布参数作某种假设,根据抽取的样本观测值,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检验这种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决定接受假设或拒绝假设,这一统计推断过程就是所谓的假设检验。

7,回置抽样:所谓回置抽样,就是抽取的单位登记后又被放回总体中去,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抽取。

使用回置抽样法,先后两次抽取是彼此独立的。

因为每一次抽取后抽取到的单位都得返还,总体保持不变,前一次的结果不可能影响到后一次。

8,非概率抽样:又称为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所以失去了大数定律的存在基础,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无法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虽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主要有典型调查,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 y9,置信区间: P200置信区间,也就是对于一个参数的估计值,一个参数的区间估计。

社会统计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大纲

Ⅱ、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导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二)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三)社会统计的方法(四)社传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五)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二、考核要求(一)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识记:(1)国势学派;(2)政治算术学派;(3)数理学派;2、领会:战后社会统计工作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法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美国的“社会指标运动”、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二)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1、识记:(1)社会统计学;(2)广义的社会统计学与狭义的社会统计学。

(三)社会统计的方法1、识记:(1)描述统计;(2)推论统计。

2、领会:大数规律和大量观察法。

(四)社会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识记:(1)总体和单位;(2)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及样本;(3)现实总体和想象总体;(4)标志和变量;(5)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6)自变量和依变量;(7)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8)统计指标和社会指标体系;(9)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

2、领会:(1)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具有基本特征;(2)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对社会统计学所具有的意义。

(五)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领会:社会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制定计划、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报告)。

第二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三)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四)统计误差二、考核要求(一)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1、识记:(1)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2)一般调查和专项调查;(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4)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2、领会:社会统计资料搜集的具体方法,包括问询法、观察法、报告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1、识记:(1)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3)回置抽样和不回置抽样;(4)非随机抽样。

江苏自考27871统计基础复习资料(包含计算公式)

江苏自考27871统计基础复习资料(包含计算公式)

统计学基础项目1 基础知识第1讲统计的基本问题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首先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词。

(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2.政治算术学派:起源于17世纪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著的《政治算术》,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3.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比利时,主要代表人物凯特勒,他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形成了数理统计学。

统计的含义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种含义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2.统计资料:即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和变化过程的数字资料,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也是国家制定政策、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数字资料。

3.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4.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实践的成果,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用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不断提高。

随着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计学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二者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由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联系紧密,所以习惯上把这三者统称为统计。

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横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第2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2.就性质来说,统计学是一门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

3.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和具体性。

4.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5.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法、指数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相关分析等。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一、变量的测量层次二、判断变量层次的技巧1.首先所有的变量都是定类变量。

2.其次看变量的取值能否比较大小,不能这个变量只能是定类变量。

3.最后如果这个变量能够比较大小,那么就看变量取值加减乘除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就是定距变量,如果没有意义就只能是定序变量。

三、变量层次的比较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和定比变量的数层次是从低到高排列的,高层次的变量同时具有低层次变量的功能。

四、相关分析方法第二节简化一个变项的分布一、定类变量1.统计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变量频次(或频率)分布的一种工具。

2.统计表必备的内容:(1)表号、标题(2)标识行:变量名、对应数据说明(频次、频率)(3)主题行:变量取值的统计数据(4)表尾:如果是引用必须说明资料来源二、定序变量1.适合定序变量的简化资料的方法(1)累加次数:把次数逐渐相加起来,分为向上累加次数(cf↑)和向下累加次数(cf↓)。

(2)累加频率:把各级的百分率逐渐相加。

也分为向下累加百分率和向下累加百分率。

2.cf↑的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变量取值的等级从低往高逐层相加。

3.cf↓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变量取值的等级从高往低逐层相加。

➢cf↑表示低于某个等级的频数有多少➢cf↓表示高于某个等级的频数有多少三、定距变量1.定距变量的简化工具是:分组、直方图和折线图。

2.连续型定距变量的分组统计(1)组数:分组的数量,一般5到7组合适,分为等距分组和非等距分组。

(2)组限:包括上限(up)和下限(low)(3)标识下限和标识上限,例500—699(4)真实下限:标识下限—0.5;真实上限:标识上限+0.5.(5)组距: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之差。

(6)组中值: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的平均值。

第三节集中趋势测量法1. 集中趋势:用一个典型的变量值或特征值来代表全体变量的问题,用这个数值来代表变项的资料分布,以反映资料的集结情况。

2. 集中趋势测量的意义就是可以根据这个代表值来估计或预测每个研究对象的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国势学派产生于德国,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享瓦尔,又可称为记述学派和历史学派。

政治算数学派创始人是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战后社会统计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国)该计划规定,要关心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和区域发展。

社会指标运动(美国)用社会指标的方法解决社会分析和社会规划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国)第二节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社会统计学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广义的社会统计学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独立出来的社会统计学第三节社会统计的方法描述统计讨论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推论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第四节社会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被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的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按其包括的单位的数目是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现实总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体构成想象总体想象总体都是无限总体。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称之为变量。

连续变量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

离散变量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

自变量作为变化依据的变量。

依变量随自变量而发生对应变化的变量。

随机变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其可能实现的值不止一个确定性变量条件一定,可能实现的值确定。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社会指标体系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社会统计指标的集合体。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内涵上的数量特征。

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外延上的数量特征。

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对社会统计学所具有的意义全面衡量社会发展情况。

第五节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制定计划统计调查按照统计研究所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各种调查的组织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统计分析统计报告将所得结果用文字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供有关方面参考和利用。

第二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原始资料指由调查者直接搜集的、未经加工整理而保持其原本状态的资料。

次级资料指经他人加工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引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资料。

一般调查和专项调查(从调查目的上分)一般调查是为了取得用于多种目的的统计数据;专项调查是为了取得用于研究、分析某些专门问题的统计资料。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从调查范围上分)全面调查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调查登记,无一遗漏;非全面调查只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总体中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登记。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调查等级的时间是否连续)经常性调查即连续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变化进行连续不断地登记;一次性调查即不连续调查,是隔一段较长时间进行的调查,但不是指调查只进行一次。

社会统计资料搜集的具体方法问询法调查者运用访谈、问卷、电话、通讯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向被调查者询问,并根据被调查者的答复取得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观察法在现场对调查对象的情况直接观察、记录的一种调查方法。

报告法以各种原始记录为依据,由被调查者或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隶属关系,逐级向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认为得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方法。

文献法通过记录社会现象的各种载体,从中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即全面调查,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全体作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

重点调查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取其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单位,做周密细致的调查。

抽样调查把研究对象当做总体,从总体中按随机的原则抽出一定数量的研究单位作为样本,直接调查的对象是样本单位,收集的资料是样本资料,然后借助样本指标数值来推算总体指标数。

抽样调查的优点省时、省力和节省经费。

由于抽样调查范围较小,调查工作可能做得更加深入细致,减少发生错误的机会,提高资料的可信程度。

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中所有单位不进行分组只进行编号,然后组成样本,赋予总体中每一单位以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

分层抽样首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标志顺序排列、编号,而后从随机选择的第一个单位开始,按照相等的间隔抽取样本单位。

成组地抽,并对抽中的群或组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

系统抽样将总体单位按某种标志顺序排列、编号,而后从随机选择的第一个单位开始,按照相等的间隔抽取样本单位。

回置抽样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单位,登记后又放回总体中去,然后再抽下一个单位。

非随机抽样不严格遵循随机原则的抽样调查。

测量从研究对象中获取资料或数据的一种观察和登记过程。

测量的四个水平定类尺度两个属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定序尺度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具有方向性定距尺度在这一层次上可以做减法运算,无法做除法运算定比尺度第四节统计误差统计误差在调查和统计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或指标,与客观实际数量特征之间存在的差别。

登记性误差指在调查和统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主观因素而引起的技术性、操作性误差以及由于责任心缘故而造成的误差等。

代表性误差由于样本资料得到的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差数,它可以反映样本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所以称为代表性误差。

非抽样误差由于破坏抽样随机原则而产生的系统性、倾向性误差,也称偏差。

抽样误差在遵守速记原则的条件下,用样本指标代表总体指标不可避免存在的误差。

判断一个抽样方案优劣的主要因素主要从抽烟精确度和抽样调查费用两个因素考虑。

最优的抽样设计方案应当是在既定调查费用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精确度的方案,或者是在既定要求的抽样精确度内所耗费用最少的抽样方案。

在社会研究中统计误差特别要注意的方面防止出现非抽样误差;当被调查的主体是人。

而对所调查的标志又没有完全不依赖调查者的客观测定方法时,则调查方式很重要,否则得不出可靠结果。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第一节统计分组的原则与标准统计分组将情况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加以分门别类的归并,使之简化明晰,以便为统计分析提炼各种有用信息打下基础。

统计分组的关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统计分组的原则分组应使个类别构成之和等于总体;分组设计应符合现象次数分配的规律性频数分配列表在统计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按分组原则,将总体中所有单位依一定的顺序归类整理,即可得到能够表明总体中各单位分部情况的频数分配列表。

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第二节统计表统计表表示统计资料的表格,在由横行、纵栏交叉结合而成的表格上,它能系统地组织和合理地安排大量数字资料。

主词与宾词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

宾词是用来说明主词的标志和标志值。

统计表格式统计表制作的一般规则标题部分栏目部分线格部分数字部分其他第三节变量数列的编制频数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出现的次数。

相对频数(频率)将各组频数除以总体单位数单项式变量数列和组距式变量数列单项式变量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组的变量值都只有一个;组距式变量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组由两个变量值差数的一个数值范围来表示。

开口与闭口有上限而缺下限或有下限而缺上限的组称开口组;上限和下限齐全的组称闭口组。

上限、下限和组距区间距离称为组距;每组的起点数值为下限,其终点数值为上限,上限与下限之差就是组距。

组中值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

频率(频数)密度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数累计频数分为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

组数、组距和全距的关系组距与组数两者成反比。

第四节统计图直方图用矩形的高度来表示数列各组的频数或频率。

折线图把直方图各矩形顶部的中点用直线连接气力啊,并把原来的矩形抹掉,就得到频数多变形图曲线图对应与连续变量的频数分部的函数关系图。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对称分部偏态分部非对称分部洛伦兹曲线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累计百分数曲线。

第四章集中趋势的量度:平均指标平均指标表明同质总体在一定条件下某一数量标志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算数平均数的性质各变量值与算数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0.各变量值对算数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和,小于它们对任何其他数偏差的平方和。

算数平均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微小,通常它是总体资料集中趋势的最佳量度。

算数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颇大,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宜用它代表集中趋势了。

分组资料如遇有开放组距是,不经特殊处理将无法得到算数平均数。

中位数把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正中处的变量值。

中位数的性质(1)各变量值对中位数之差的绝对值总和,小于它们对任何其他数之差的绝对值总和。

(2)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3)分组资料有不确定组距时,仍可求得中位数。

(4)中位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算数平均数略大,因此中位数作为总体资料集中趋势的量度,使用也很广泛。

四分位数通过三个特定的变量值,可将研究总体中的各单位分割成相等的四部分,这三个分割的变量值就是所谓的四分位数。

众数在一组资料中,出现次数呈现“峰”值的那些变量值。

位置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被统称为位置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N个变量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调和平均数 N个变量值倒数算数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第五章集中趋势的量度:变异指标变异指标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或参差程度,与平均指标相对应,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总体的特征。

绝对离势和相对离势变量指标以数量关系来分类可分为两类:凡用绝对数来表示的变异指标称为绝对离势;用相对数来表达的变异指标称为相对离势。

第一节第二节全距与四分位差全距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差,用R来表示。

四分位差第三四分位数和第一四分位数的半距,用Q.D表示。

第二节平均差平均差各变量值对其算数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

平均差的性质受抽样变动影响、受极端值影响和处理不确定组距方面性质同于算术平均数。

平均差不适于代数运算。

第三节第四节标准差标准差各变量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方差标准差的平方第五节第六节相对离势异众比率指非众数的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值,用V.R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