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

合集下载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学前儿童美术是指针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

在这个阶段,儿童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旨在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雕塑、剪纸等形式的艺术活动,儿童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艺术活动也可以帮助儿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色彩、形状、线条、质感等艺术元素的学习。

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各种艺术作品,学习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形状,了解不同的质感和材料。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理解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材料,引导儿童自主地进行艺术创作。

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儿童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培养他们的艺术技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情感和体验的培养。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儿童可以通过艺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教师应该引导儿童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事物,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

艺术与科学、语言、数学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艺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对于儿童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儿童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同时,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和体验能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简答题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简答题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 儿童时期是美感和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形成积极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 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创造性思维。

3.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细致观察和艺术实践能力。

4.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表现力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用艺术语言表达内心世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5. 学前美术教育还可以为儿童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他们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和发展。

三、我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儿童整体素养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艺术的启蒙教育,儿童可以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综合的艺术熏陶,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多样化的教育工作。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促进儿童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水平和艺术修养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为儿童创造更多艺术的体验和学习机会,让他们在美好的艺术世界中茁壮成长。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美术教育水平,加强学前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定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它是培养儿童审美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学前儿童可以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全面的艺术熏陶,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优秀8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优秀8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优秀8篇一、活动目标1、能讲出月亮上会发生什么事。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3、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

二、活动准备1、范画-月亮的故事2、幼儿用图画纸、彩笔。

三、活动过程1、出示一幅嫦娥奔月的图画,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月亮上的故事?3、教师:其实月亮上没有人,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是编出来的`。

4、请小朋友发挥自己的想象,想一想月亮上还会有什么故事?讲给家听。

5、请小朋友将自己的故事画在纸上。

6、作品展览。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掌握用手指点画的技能。

2、学习用手指点画在桃树枝上,并能表现大小不同的桃花。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保持画面整洁干净。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1、示范画一张。

2、粉红色的颜料每组一盒,抹布(纸巾)每人一块、作业纸每人一张(上面有一棵没有开花的桃树)。

3、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一、通过欣赏图片,在猜一猜中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片,(出示花苞图)这会是谁的花苞呢?二、在看一看中感受桃花的形态美。

1、教师:宝宝们发现了吗?原来这是桃树上的花苞啊!你们喜欢桃花吗?2、观察桃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三、尝试印画技巧。

1、(出示一棵没有开花的小桃树)看,前面有一棵桃树哦!桃树为什么不高兴啊?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

(原来这棵桃树说别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我出来晚了,还没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2、教师拿来调好的颜料,说:那老师来帮小桃树穿衣服啊,让他高兴好不好?你们觉得春天的桃树会穿上怎样的衣服?3、个别尝试。

介绍作画材料,教师出示颜料,请幼儿伸出食指讲述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尝试。

4、教师小结。

沾的时候要伸出食指轻轻沾到颜料,按的时候要用力按下去,这样印出来的花瓣才清楚、干净。

四、教师示范印画。

1、接下来老师来给桃树穿漂亮衣服了,看看老师印的这些桃花是怎么样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的两片花瓣是好朋友,有的三片花瓣是好朋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针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得到发展,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1. 游戏性质强
学前儿童的主要特点是喜欢玩,需要通过游戏来学习。

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有趣、生动、互动性强的内容和形式,如绘画游戏、涂色活动、造型活动等。

2. 视觉体验强
学前儿童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他们更多地依靠视觉感受来获取信息。

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重视视觉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感受、模仿等方式来学习美术。

3. 个性化教育
学前儿童的人格正在形成,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都不同。

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4. 基础技能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如画笔掌握、色彩运用、造型能力等。

这些基础技能是后期学习美术的基础,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注重游戏性、视觉体验、个性化教育和基础技能培养,让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1.1 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1.2 分析美术教育对儿童认知、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作用1.3 介绍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4 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1 阐述美术教育的原则,如兴趣性、启发性、创造性等2.2 介绍常用的美术教育方法,如示范法、引导法、游戏法等2.3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和适用方法2.4 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美术教育原则和方法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3.1 介绍幼儿园各年龄段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3.2 分析具体美术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3.3 分享优秀美术教育实践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3.4 讨论如何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第四章:美术教育中的创作评价和教学反思4.1 阐述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如创意、技巧、表现力等4.2 介绍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方法,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4.3 分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4.4 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第五章: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5.1 介绍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如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环节紧凑等5.2 分析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合适的美术活动5.3 分享优秀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5.4 讨论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如何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馈,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第六章:线条、形状与色彩的教学策略6.1 介绍线条、形状与色彩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6.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线条、形状与色彩方面的认知和发展特点6.3 阐述线条、形状与色彩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如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等6.4 分享线条、形状与色彩教学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七章:构图与创意教学策略7.1 介绍构图与创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7.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构图与创意方面的认知和发展特点7.3 阐述构图与创意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如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7.4 分享构图与创意教学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八章:传统美术技法教学策略8.1 介绍传统美术技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8.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传统美术技法方面的认知和发展特点8.3 阐述传统美术技法教学目标和方法,如通过实践、示范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等8.4 分享传统美术技法教学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九章:主题美术活动的设计与实施9.1 介绍主题美术活动的设计原则,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环节紧凑等9.2 分析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合适的主题美术活动9.3 阐述主题美术活动的实施方法,如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等9.4 分享主题美术活动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十章:美术教育与家庭、社区的合作10.1 探讨美术教育与家庭、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0.2 介绍家庭、社区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如资源提供、环境创设等10.3 阐述如何有效地开展家庭、社区合作活动,以促进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10.4 分享家庭、社区合作活动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十一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美术教育11.1 探讨特殊需求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挑战11.2 分析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特殊需求儿童的学习11.3 介绍适应特殊需求儿童的美术教学工具和资源11.4 分享特殊需求儿童美术教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第十二章:美术教育中的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智能理论12.1 阐述文化敏感性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12.2 探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尊重和融入多元文化12.3 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2.4 分享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多元智能第十三章:美术教育中的评价与反馈13.1 讨论美术教育中评价的目的和方法13.2 分析如何通过观察、作品评价等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馈13.3 介绍评价和反馈对儿童美术学习的影响13.4 分享评价和反馈的有效实践案例第十四章:美术教育中的安全与健康14.1 强调美术教育中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14.2 介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14.3 阐述如何在美术活动中预防伤害和处理紧急情况14.4 分享美术教育中安全与健康的最佳实践第十五章:美术教育的未来趋势与发展15.1 探讨美术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趋势15.2 分析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15.3 介绍全球化和国际交流对美术教育的影响15.4 分享如何适应美术教育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美术教育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对儿童认知、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作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对3-6岁的学前儿童进行美术学习和教
育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的名词解释:
1. 创造性表达:指儿童通过绘画、手工、雕塑等形式,表达自
己的想法、情感和创造力。

2. 教育游戏:是一种以娱乐和游戏为主要形式,通过玩耍的方
式来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方法。

3. 色彩认知:指儿童对颜色进行观察、辨认和区分的能力,以
及对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4. 图形认知:指儿童对各种形状和图形进行观察、辨认和理解
的能力。

5. 创意思维:指儿童的独创性思维能力,包括独立思考、创造
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美术教具:指用于美术教学的各种教具和材料,如颜料、画笔、纸张、模型等。

7. 视觉艺术教育:指通过视觉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8. 手工艺教育:指通过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折纸、编织等)
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9. 艺术欣赏:指儿童对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进行观赏和欣赏的能力。

10. 创作能力:指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想象力进行创作的能力,
包括绘画、手工等方面的创作。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与指导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与指导美术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它能够帮助儿童发展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与指导需要仔细考虑和规划,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章将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与指导的相关问题。

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以下是几个主要内容方面的建议:1. 形状与图案儿童对形状和图案有着天生的兴趣。

通过教授基本的形状和图案,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比如让儿童用不同的颜色涂满某个形状、模仿教师描述的图案等。

2. 颜色颜色是学前儿童最容易理解和表达的视觉元素之一。

给儿童提供大量的颜色素材和相关的练习,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对颜色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儿童进行颜色分类和混合颜色的实验,或者设计一些简单的绘画作业来让他们运用所学的颜色知识。

3. 创作与表达学前阶段的儿童创造力较高,因此,需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机会来进行创作和表达。

可以设立绘画角或者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让儿童自由地进行绘画活动。

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话题或者故事情节,引导他们进行创作与表达。

4. 手工艺和立体构建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较强,因此,手工艺和立体构建也是重要的美术活动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如剪纸、折纸、粘贴等,引导儿童进行手工艺制作。

此外,利用益智积木等教具,也可以帮助儿童进行立体构建。

以上只是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内容的一些建议,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和拓展。

二、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美术作品、讲解艺术知识以及与儿童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不仅要赞扬儿童的努力和成果,还要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和探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简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针对3-6岁幼儿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

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让幼儿在艺术表达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培养幼儿绘画技巧的同时,也起到了培养幼儿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的重要作用。

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学习和娱乐相结合,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组织绘画比赛、角色扮演,设置各种创作任务等。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让幼儿了解各种绘画风格和艺术形式。

同时,通过对作品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自由创作鼓励幼儿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挥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供绘画材料和主题,但不限制幼儿的创作方式和内容,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自由。

合作创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绘画活动,让幼儿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丰富的艺术体验通过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场所,让幼儿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材选择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合适的教材选择对于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目标明确: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

•丰富多样:教材内容应该涵盖各种绘画形式和风格,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游戏化设计:教材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设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操作简单:教材的操作方式应该简单明了,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

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良好的艺术素养: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知识,能够为幼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引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游戏性:学前儿童美术 教育常常以游戏的形式 进行,让儿童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 识和技能。
综合性:学前儿童美术 教育融合了多种领域的 知识和技能,如色彩、 形状、空间、比例等, 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综合 素质。
开放性:学前儿童美术 教育不局限于课堂,而 是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 进行,如户外写生、参 观美术馆、参加美术比 赛等,为儿童提供更广 阔的学习空间。
创造力。
缺乏多元化
缺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 能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评价方式单一
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 品,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解决方案
重新定位教育目标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多元化教学
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以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学前儿童美 术教育将更加注重与科技的结合,如利用 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儿童提供 更丰富、新颖的艺术体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将 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全球视野,引导他们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习俗和艺术传统。
未来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将更加关注环保 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儿童使用环保材料, 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认 识。
的美术发展。
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需要调整或尝试新的教学方 法。
个性化教学
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儿童的特殊 需求和兴趣。
CHAPTER 05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挑战与 解决方案
挑战
教育目标偏离
教师过于强调美术技巧的学习 ,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
未来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将更加注重评估 和反思,通过对教育过程和成果的持续评 估和反思,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内容,以 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2版 理论 第二讲 学前儿童美术与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2版 理论 第二讲  学前儿童美术与教育

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 1、审美价值取向 • “美术素养”是指美术方面的素质和修养,素质偏重于人的自然和生物
性的层面,秉承遗传,又受后天文化的影响;修养偏重于指人的文化和 社会性的层面,在素质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获得。 • 美术教学不仅教技法,还要“教”审美。 • 2、教育价值取向 • 鲁迅先生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丰子恺先生也指出“道德与艺术 殊途同归”。 • 3、创新价值取向 •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美术教育的发展急需创新能力的提升。
分为创造、欣赏和综合。 • 进入21世纪以来,学前儿童美术趋向多元、开放,学
科间也更加联系紧密、互相补充。授课方式也体现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更注重授课过程的 情感培养,真正释放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感受 艺术的美。

二 学前儿童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内涵
• 1.学前儿童美术作品是其与他人沟通的方式 • 孩子画画是与他人互动的最常用的和最基本的方式,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
儿童美术与儿童歌曲、儿童文学的区别?
儿童美术与儿童歌曲、儿童文学的区别
• 创作者不同: • 儿童歌曲和儿童文学是
指成年人为幼儿创作的 作品。只不过理解度、 难易程度适合儿童的年 龄特征。
• 儿童美术的创作者是儿 童自己。
二 学前儿童美术
• 儿童美术的分类: • 按照内容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按照活动方式
第二讲 学前儿童美术与教育
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美术

美术的特征 美术的种类


知 识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内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而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性教育:通过观察、感受、模仿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

2.形象教育:通过绘画、造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3.技能教育:通过练习、实践等方式,提高孩子的绘画技能和造型能力。

4.文化教育:通过介绍绘画、造型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促进身心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态度,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

3.提高社交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

4.建立自信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自由创作中建立自信心,尝试和探索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5.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审美、技能等方面。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改变。

一般来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创设:通过布置具有情境性的美术环境,如美术角、美术墙等,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学习和创作。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四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四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1、绘画教育活动内容
• (1)、按工具材料、表现技法上分类 • 可分为彩笔画、水粉画、水彩画、手指画、拓印画、
刮画、喷洒画等。 • (2)、按照绘画题材上分:常规题材、主流题材。 • 常规题材:人物画、动物画、叙事画。 • 主流题材: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2、手工教育活动内容
• (1)、纸工
会用对称折叠的方法剪出或撕出简单的图形和窗花2泥工年龄段小班认识泥工的简单工具和材料知道其名称知道泥的性质是柔软的可塑的中班要求儿童会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表现出简单的情节并能按意愿大胆塑造大班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某些细节部分学会塑造人物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动作表现出主要的情节3综合材料年龄段小班一般不安排小班进行综合材料制作中班开展一些简单的综合材料制作活动一般由老师画好图样做成半成品再由儿童粘贴而成
本章总结
•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老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进行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安排,先确定目标,再选择内 容,培养儿童美术活动兴趣、提高对手、脑、眼的协调 性训练。
• “过洋节”,什么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 • 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佳节 • 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内容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绘画、手工、 美术欣赏三大部分。
• 这三种美术教育活动既相互独立有有交叉,是幼儿美 术学习与体验的重要活动形式。
2、手工教育活动内容
• (3)、综合材料
年龄段
内容
小班 一般不安排小班进行综合材料制作
中班 大班
开展一些简单的综合材料制作活动,一般由老师画好图样,做成 半成品再由儿童粘贴而成。 侧重于让学前儿童独立地完成制作过程,并综合运用各种操作技 能和工具材料表现立体的玩具,应注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相结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美术语言 侧重构成因素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侧重构成原理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学前儿童美术
1、美的感觉是学前儿童对视觉艺术领悟与认识的开端。
2、学前儿童对美术材料的尝试与操作是他们最初的美 术造型活动。
3、学前儿童的美术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学前儿童借美术 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 过程。这是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
美术语言
侧重构成因素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侧重构成原理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美术的本质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如纸、布、木板、黏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 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美术的起源
起源于“模仿” 起源于“游戏” 起源于“表现” 起源于“巫术” 起源于“劳动”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取向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 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 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着眼于教育,以美术作 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 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手、眼、脑的协调 。
分析判断学前儿童美术作品
分析判断下列儿童绘画作品分别属于学前儿童美术能力 发展的哪个时期,并说出判断理由是什么。
分析判断学前儿童美术作品
分析判断下列儿童手工作品分别属于学前儿童美术能力 发展的哪个时期,并说出判断理由是什么。

第一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2、美术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美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象征”,这也是幼儿思维的 典型特点。 儿童在二三岁以后,表象功能日益发展,他们开始能 够用特殊的动作、线条、形状、声音和物体来代表头 脑中对某些事物的印象和情感,这就是所谓的“以物 代物”。 在美术这一领域的活动使幼儿新萌发的心理能力得到 练习,萌生创造力的萌芽。
圆雕、浮雕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史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一个美术种类, 通常分为实用工艺和观赏工艺。 实用工艺:如染织品、服装、陶瓷器皿、家具等 观赏工艺:如牙雕、玉雕、装饰画
4、建筑
三、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指的是三至六七岁的幼儿所从事的美 术造型活动和欣赏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的活 动。幼儿在美术作品中表达着他们的生活经验、愿 望、想象和美感,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活动的一种 方式,是孩子的一种语言。
另一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一定 的审美标准、眼光及教育的观点来对学前 儿童美术活动加以认识、评价和指导。
第二节 幼儿美术学习的划分领域:
1、造型·表现 2、设计·应用
外化
3、欣赏·分享 4、综合·探索
内化
(科学、知识、人文、艺术、自然、 环境、社会、生活)
“造型·表现”
第三节 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意义
美术在幼儿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幼儿的身心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通过美术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2、美术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3、美术学习符合时代和未来对儿童的要求。
1、通过美术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酝酿,创造动机、 意象的生成,最后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具有某种 意味的想象,这是一个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简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为3岁至6岁的儿童提供美术学习的教育活动。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剪纸等形式,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旨在开发儿童的感官与认知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重要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儿童能够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学会辨别不同的色彩、形状和线条。

其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儿童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培养他们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美术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

同时,美术活动还可以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耐心和集中力。

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采用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观察与模仿法:教师通过展示绘画作品或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儿童观察和模仿,培养他们对形状、线条和色彩的敏感性。

2.自由创作法:教师提供绘画材料和主题,鼓励儿童自由地表达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合作创作法:教师组织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艺术作品。

通过合作创作,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来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内容:1.基本造型:引导儿童学习基本的几何形状和线条,培养他们的形状识别能力和线条表现能力。

2.色彩认知:通过将不同颜色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组合,培养儿童对颜色的感知和选择能力,了解颜色的搭配和运用。

02 学前儿童美术

02 学前儿童美术

(一)涂鸦期

指导意见: 1、提供适当的材料:大纸、单色不尖锐的笔。为了 让幼儿充分地使用动作,不受纸张大小、笔尖流畅性、 色彩过多的干扰,产生快乐涂鸦的体验。 2、涂鸦初期除了鼓励幼儿使用动作外,并不需要加 以其他的刺激。 3、命名涂鸦时期,明确的刺激益处很大,使幼儿对 涂鸦后的形象加以关注和联想,初尝创造的喜悦,刺激 他们关注所绘形象的目的是鼓励新的思考而非画出可辨 认的图画。 4、成人应为幼儿创设方便良好的绘画操作环境,友 善、宽容地对待幼儿的涂鸦行为与作品。
(三)图式期
年龄范围:约5—8岁左右 阶段涵义:儿童逐渐形成并发展他绘画表现的“样式” 的阶段。 阶段特征:在这一阶段中,儿童通过自身的观察、理 解与多次实践,开始以较为固定的样式描画事物,因此 也常被称为概念性的表现阶段。
此阶段儿童绘画常见特征有: 1、拟人化的表现:幼儿的画中,人的特征表现在各个事物上。如
(达维特)
美术教育的智育功能

美术教育的着眼点在于使儿童获取正确的视觉和 敏捷的手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周围 的一切。(卢梭)

美术是发展儿童创造力和精神成长的教育工具 。
(罗恩菲德)

练习手眼,以养成见物留心、记其实象之性情。
(奏定学堂章程)
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宗炳《画山水叙》)
指导建议: 1、提供适当的材料:蜡笔、水粉毛笔,大张的画纸, 剪刀,折纸,粘土等。 2、通过刺激个人的经验,或增强对某一事物的体验, 激发儿童以美术语言表达、表现的兴趣与愿望。
3、设计幼儿喜爱的内容,运用游戏或互动等形式进行简 单绘画技能的练习。使儿童既获得绘画能力的成长,又 能体验“控制力”的欣喜,它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 驱策力。 4、对于儿童的作品,要尽量用探究、了解的态度去欣赏 与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11级的学生周文。

敬请各位老师对本次课给予批评、指导。

我们这节课主要讨论的是:学前儿童绘画创作过程中各阶段的指导。

既然是对各阶段的分析,那我们回忆一下艺术创作过程中都分为哪几个阶段呢?有些同学现在一定正在提取短时记忆里面的知识。

结果失败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加工,将它们输入到长时记忆中吧。

我国清朝的画家郑板桥描述他在画竹子时的心理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于疏枝密叶之间。

这是眼中之竹。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互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你们如果从这三个过程中提取一个关键字的话会是哪三个呢?我提取的是“眼”“脑”“手”,眼通过视觉活动获取原材料的器官,所以我们将第一个阶段命名为艺术视知觉阶段。

脑可以对原材料起什么作用呢?脑可以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我们称之为艺术体验与反思阶段。

知觉和体验与手是什么关系呢?绘画创作者对外物的知觉和体验,需通过纸、笔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造型、设色、构图等艺术语言才能形成绘画作品。

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艺术表达阶段。

这三个阶段就豁然开朗了。

回顾了这三个阶段,我们就进行针对性地分析了。

首先是艺术视知觉阶段的指导,也目的是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感官对形象的摄取吧,就是审美表象摄入阶段的指导。

黑格尔说:艺术创造活动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所以艺术创作者不仅要看的多,熟悉外在的和内在的现象,而且要把在胸中玩味,要得到过很多的经历,有丰富的生活,才能有能力用具体想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所以,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指导的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的审美意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看完这则案例,你有什么想法?意见、建议以及对案例进一步的提升都可以。

你说:你认为最后教师的指导性语言有问题。

我们先不做评价总结,你们现在可能有自己的问题与困惑,现在看看理论能不能给予指导。

第一,怎样提供供幼儿所欣赏感知的对象呢?通过多种途径。

我们都知道3~6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思维。

思维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的特点,操作性的活动
更有利于其获得经验。

所以来自现实生活本身的且经过幼儿身心体验过的
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所以要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前儿
童的日常生活经验。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引导孩子回到思
维的源泉——大自然,他经常带孩子们走出教室,看蓝天、葡萄园、叶子
和太阳,便陪孩子们欣赏美景,边讲故事,有时候他会情不自禁的将心中
的想法和眼前的美景画下来。

他把孩子们带到学校的实验园地,孩子们便
会讨论起来,有的喜欢红色和黄色的南瓜,有的看中了花盘低垂的向日葵,
有的对鸽子窝感兴趣,有的被水面如镜的池塘里的白鹅所吸引。

他们如痴
如醉的欣赏,通过纸、笔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卢梭也会同爱弥儿为了将
朝阳的光芒呈现出来,而早早起来,爬到山上就为了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光
辉并把内心的想法呈现在纸上。

所以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儿童走出教室,通
过参观、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触田野,山水,公园,动物园,商店,街道、
展览馆、节日活动等儿童能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当然除了日常生活经验之外,教师可以为学前儿童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不同风格的图书、影视,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观看。

另外教师在引导幼儿丰富其经验时,不仅仅要引导他们观看、欣赏,而且要引导他们多通道的感知,比如我们在进行柠檬的绘画活动时,不仅要呈现图
片,而且要呈现柠檬的食物,让他们触摸到柠檬,而且要将其解开来让他
们看看里面的样子,在喝水时间时可以泡些柠檬水让幼儿品尝,丰富其立
体经验。

还可以与儿童讨论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家庭、朋友、他们开
心的或者是不开心的事情。

通过多途径、多渠道丰富幼儿的审美表象。

回归问题:为了开展蓝印花布的绘画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丰富幼儿对它的审美表象呢?(可以到染布坊看制作过程,可以将用蓝印花布制作的饰品供幼儿欣赏,可
以到布衣店欣赏不同的蓝印花布衣服,可以呈现图片、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到蓝印
花布博物馆去看看。

2、注意感知内容的审美性。

艺术活动中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

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什么?“真”,而审美感知是对事物的各个不同的特征—
—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是能够
揭示事物的表现性的特殊的感知,强调的是“美”。

引导幼儿感知时,要注意有距
离的感知,要区别于科学感知中的那种追求事物的属种、用途、习性等科学概念
的做法,把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形状、色彩、空间等形式因素及其所表现的对称、
均衡、节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模式,事物的主题、情节、想象等内容因素、
以及这些形式和内容所表现的出的情感因素上。

柳树和松树:形式——树冠形状的不同、树叶形状与颜色的差异、树干肌理的变化。

内容——柳树是婀娜多姿的想象,而松树比较伟岸。

情感——柳树比较柔弱,而松树比较有力量、比较坚强。

蓝印花布:主要强调了事物用途的科学感知,而忽略了其审美感知,其实,幼儿在说“我真想把它做成一艘美丽的船”时已知这不可能是事实的,但教师忽略了幼儿的这
一假象前提,把审美活动当作科学的认知活动,用科学知识学习中对客观事实做
“正确”与“错误”判断的标准来衡量艺术审美活动中的想象,殊不知,艺术是
一种创造在艺术审美活动中,你给他一个世界,他立刻可以创造出无数世界来还
给你。

如果安徒生的老师对他说:你好好想一想,花能参加舞会吗?花是不可以
参加舞会的。

小女孩能浮在荷叶上吗?小女孩是不可以浮在荷叶上的。

那么我们
现在可能就看不到《小意达的花》和《拇指姑娘》等等经典童话了,可能安徒生
也不复存在了。

我们在引导幼儿欣赏蓝印花布时,可以引导幼儿感受蓝印花布的
青白对比的色彩美、欣赏中心花纹的图案的形式美,感知图案代表的美好祝福,
以及图案、颜色带给幼儿的不同感受。

3、感知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合理性。

加登纳认为个体的视知觉经历了一个从定向知觉到偏向知觉到完形知觉再到超完形知觉和符号知觉的过程。

前两者是新生儿和动物所具有的知觉能力,而完形知觉和超
完形知觉是人类自幼儿开始所特有的。

完形知觉是指那种能够把对象加以组织的
能力,在内在需要的驱动下极力将不完美形式改变为完美形式的能力。

超完形知
觉是一种能看到以某种方式所呈现的主导图像的能力。

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
体服务的。

所以在引导幼儿感知时。

要先下on个远处感知事物的整体及背景,让
儿童获得整体印象;再到近处感知事物的局部特征及构成,最后再回到整体的感
知上,让儿童形成牢固的整体印象。

例如:在引导幼儿感知欣赏宝塔时,可以先从远处整体上感知宝塔上小下大的特征,
然后再让幼儿思考:上小下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每一层宝塔的塔身和屋檐有
什么相似的地方?他们的装饰是否相同?最后塔顶是什么样子的呢?然后再从整
体上看宝塔,体会宝塔的特征及特有的建筑风格。

在感知欣赏蓝印花布时:可以先从整体上欣赏蓝印花布的饰物,然后感知蓝印花布
青白对比带给自己的感受、感受图案设计的趣味性,最后整体上分享对蓝印花布的感受。

4、感知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引导。

先看一则幼儿园里六岁孩子和老师一起欣赏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时的对话,看看老师都说了什么话,是怎样引导幼儿的呢?“怎样的孩子”“什么时候”“怎样的动作”
“什么时候”“会喊什么”这些问题和“是不是?”的问题有什么区别呢?前者是
开放性的语言,后者是封闭式的语言。

教师的提问不是从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出发,
而是顺应幼儿的回答进行,先让幼儿对画面上的形式要素即人物造型来感知体验
画面所传达的整体亦云,而后引导幼儿对画面上两个人物形象的联想体验人物造
型所传达的情感。

教师的语言具有启发性,体现了教师适宜的引导。

语言只注重启发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针对幼儿年龄阶段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这类语言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谜语、儿
歌、诗歌、童话等等,作用主要是对对象的行的特点、色的特点和运动变化的特
点的描述,帮助儿童把眼前的外在形象进一步地加工成完整的,鲜明的,深刻的
视觉表象,同时也可调动幼儿的审美情感,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心理操作。


如:引导幼儿观察企鹅时,教师朗诵了一首诗“小企鹅,美滋滋,穿了一件黑褂
子,出门忘了系扣子,露出白白的大肚子,露出白白的大肚子”不仅把企鹅的形
象生动地描述出来了,也给幼儿展示了一幅清新可爱的画面。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怎样对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艺术视知觉阶段进行指导1,、通过多种途径选择供幼儿欣赏感知的对象2、注意感知内容的审美性3、注意方法的合理性4、注意
语言的引导性。

谢谢~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