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为何发生“八王之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晋为何发生“八王之乱”

作者:张文涛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1期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立晋,是为晋武帝。公元280年,晋国灭掉吴国,暂时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国家的政治大分裂局面,从而重新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然而由于西晋的统治阶级的结构很不合理,大行王族封建制;土地制度也没有得到一定的改良,土地还相对集中于少数大地主手里,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因此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西晋王朝的悲剧命运。

公元290年,精明强干的晋武帝司马炎去世,而传位于其昏聩无能、痴呆庸碌的儿子司马衷,是为晋惠帝。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辅佐新君,掌管朝政。然而生性权势欲极强的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便于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将杨骏杀死,可是政权最后却落到了汝南王司马亮和朝廷元老卫璀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于是便又在当年六月,指使楚王玮杀了汝南王亮,然后反诬楚王玮矫诏擅杀大臣,将玮处死,贾后遂执掌了政权。她又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通,并于次年杀之。从此,诸王为争夺统治权,便展开了极其凶残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先是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同起兵杀贾后。永宁元年(公元301年),赵王伦废惠帝而自立。赵王伦篡位后,镇守许昌的齐王同又起兵讨伐赵王伦,镇邺的成都王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禺页皆三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伦。齐王同以大司马入京辅政。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同,洛阳城中的长沙王义也举兵入宫杀齐王同,政权落入义手。太安二年,河间王禺页、成都王颖合兵讨长沙王义。司马禺页命都督张方率精兵7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可,也渡河南向洛阳。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义所败。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长沙王义,将其交给河间王禺页约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坚域,以皇太弟身份专政,政治中心一时移到邺城。东海王越对成都王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荡阴(今河南汤阴)一战,被成都王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与此同时,河间王禺页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颖与惠帝又投奔洛阳,转赴长安。永兴二年(公元305年),东海王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禺页。光熙元年(公元306年),东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颖、河间王禺页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自公元291年至公元306年的16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攻灭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发。

那么“八王之乱”为什么会爆发呢?首先说,在曹魏时代,曹爽当政时,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政权可能转入他姓之手。结果曹魏还没来得及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司马氏就夺取

了曹魏的政权,此事在司马氏皇族中很有影响。因此,西晋建国初期,公元266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俨然国中之国。这样就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使得地方有了相对集中的实力同中央对抗。

其次,西晋时期地主阶级势力庞大,他们有着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构成他们相对巩固的统治,尤其他们一旦和某种政权势力取得密切的联合,也就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到西晋时期,上层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权,其重要原因便是他们取得了大地主阶级的支持;当然,这种支持的力量有时也意味着分裂,因为人们的政治利益往往是矛盾的。这也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缘起。

当然,综合以上所论,如果晋武帝死后继位的皇帝不十分愚蠢,即使是个中人之才,或者接受顾命的辅政大臣具有相当的威望与才干,也是能够基本上控制政局的,也就是说西晋王朝肯定还将继续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直到统治阶级进一步腐朽和变质。然而正是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终于致使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矛盾迅速暴露和尖锐起来,这也就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