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7 探究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高中生物实验考点及常考热点突破
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K12教育文档)
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必修二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类型特点菌落荚膜毒性类型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2.(1)过程及结果(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方法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过程与结果(3)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深度思考](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是否所有物质都永久丧失了活性?提示不是。
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2.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分组结果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相互对照)含32P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含35S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5[思维诊断](1)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13D)(√)(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新课标Ⅱ,5改编)(√)(3)噬菌体的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2012·上海,11D)(×)(4)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012·山东,5B)(×)(5)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011·江苏,12D)(×)知识点三生物的遗传物质1.R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1)过程①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叶出现病斑(2)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并控制其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2.完善下表中生物体内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类型生物类型核酸种类遗传物质实例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生物DNA和RNADNA玉米、小麦、人原核生物乳酸菌、蓝藻无细胞结构的生物DNA病毒DNA DNA噬菌体RNA病毒RNA RNA烟草花叶病毒[(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和DNA( ×)(3)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4)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感染烟草(5)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6)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归纳名词: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3、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4、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5、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 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归纳与拓展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归纳与拓展一、基础归纳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 型和R 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3)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①②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2)实验③④说明DNA 有转化作用。
3.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T 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该实验中用(3).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3)结果分析(4).实验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即DNA 是遗传物质。
5.RNA 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
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 。
(2)实验过程及现象(3)结论: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6.生物体内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二.数学建模分析1.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 型细菌、R 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1)ab 段R 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 段R 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新高考生物热点冲刺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生物学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考向 两个经典实验的比较 例2例 2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 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 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利用放射性同位 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生物学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和蛋白质 变性?请说明理由。
提示: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 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遗传物 质、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其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生物学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 研究各自的效应。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也是把DNA与 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并且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生物学 • 人教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生物学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对比分析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
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科学家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场所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
实验
高中生物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① 总结两个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总结两个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② 说明“说明“DNA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确立依据:确立依据: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本节内容包括。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
此外,本节课的结论“两个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
此外,本节课的结论“DNA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重要的生物学事实,应当让学生理解。
传物质”是重要的生物学事实,应当让学生理解。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两个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分析两个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确立依据:本节内容以遗传物质的本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以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为重点,让学生们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出实验结论为重点,让学生们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① 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②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确立依据:本节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史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这些内容中所体现的生物学思想、技术手段促进科学的发展等观点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3、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1)(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2)(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与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与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与难点) (3)(3)证明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关键实验设计思路(重点与难点)是遗传物质的关键实验设计思路(重点与难点)确立依据:重要的生物学史实是生物科学素养的的组成部分。
2021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0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2)(Word学生考试版
专题0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2①过程及结果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①过程与结果②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①噬菌体的结构②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活细胞寄生。
(3)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②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3.生物遗传物质的判断(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结论:烟草花叶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连一连)4、“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5、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1)探究思路①若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看作用。
②若探究未知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利用酶的专一性,破坏其一,看其二。
(2)探究方法①分离提纯法:艾弗里及其同事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缺点是物质纯度不能保证100%。
②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方法:分别标记两者的特有元素;将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目的: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
③病毒重组法: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验证实验。
方法:将一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另一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新组合,得到杂种病毒。
④酶解法:利用酶的专一性,如加入DNA水解酶,将DNA水解,观察起控制作用的物质是否还有控制作用,若“是”其遗传物质不是DNA,若“否”其遗传物质可能是DNA。
一、选择题1.将下列混合物加入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只出现表面光滑的一种菌落的是()A.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B.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C.DNA酶处理的S型菌DNA与R型活细菌D.DNA酶处理的R型菌DNA与S型活细菌2.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使用35S,32P对同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进行标记B.可利用15N代替32P来标记DNAC.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D.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上清液放射性都会升高D.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4.下图表示某兴趣小组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噬菌体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噬菌体分裂前的间期B.b中提取出来的子代噬菌体含35SC.如果搅拌不充分,则离心后b的放射性会增强D.仅由图中实验即可得出DNA是遗传物质5.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促进R型活细菌转化的因子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促成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DNA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D.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可将R型活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活细菌6.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大致步骤如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并标记噬菌体C.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表明噬菌体的DNA已注入大肠杆菌D.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噬菌体仅小部分具有放射性7.“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病毒体内合成的B.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变异能力比T2噬菌体强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D.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8.在1928年,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总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总结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实验)- 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
S型菌有多糖类荚膜,菌落光滑,有毒性;R型菌无荚膜,菌落粗糙,无毒性。
- 实验过程:- 将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 将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且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而且这些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 型菌。
- 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2. 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 实验思路: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质和DNA等物质提取出来,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 实验过程:- 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
- 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 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 实验材料。
- T₂噬菌体: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
- 大肠杆菌:细菌,是噬菌体的寄主细胞。
2. 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用³⁵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因为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用³²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为P是DNA特有的元素。
3. 实验过程。
- 标记噬菌体:- 先分别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³⁵S和³²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₂噬菌体,这样就得到了被³⁵S标记的噬菌体(其蛋白质外壳被标记)和被³²P标记的噬菌体(其DNA被标记)。
高一下册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
精心整理高一下册生物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典例导悟】【典例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①S ②R ③R 注射入小鼠④S 注射入小鼠以上A.C.析。
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点分析:【自主解答】选D 。
①中DNA 酶将S 型细菌的DNA 分解,转化因子不存在,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
②直接将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③在高温加热过程中,R型细菌被杀死,虽加入了转化因子——S 型细菌的DNA,也不能生成S型细菌。
④中R型细菌的DNA不能转化R型细菌。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只有②中含有有毒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死亡。
些?(2)A.细菌B.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解析】选A。
只有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DNA才可以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表现出S型细菌的某些性状,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或多糖类物质,也不是DNA的完全水解产物。
【典例2】(2010·南京高一检测)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下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
(2)A.B.C.D.(3)【规范解答】(1)若要标记噬菌体,必须先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因为噬菌体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液直接培养噬菌体。
(2)若在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说明用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若在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则说明用32P标记的DNA。
(3)用32P标记噬菌体后,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
若上清液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物质,可能的原因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或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
答案:(1)大肠杆菌(2)C(3)() A.B.C.D.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而32P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07 探究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考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包括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实验的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等。
近年高考对此部分的考查力度加大,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I第29题以非选择题形式将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完美结合,2017年课标全国卷Ⅱ第2题围绕T2噬菌体进行了多角度考查。
因此,备考过程中,考生除了要对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结果进行分析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考向1 经典实验的重要贡献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涉及众多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及其所做实验的重要贡献都应掌握。
科学家实验名称重要贡献遗传物质的探索进程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小鼠体内)提出“转化因子”存在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及其同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外培养)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其他科学家众多实验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少数病毒的遗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源于多次实验,在这些实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通过任何一个经典实验,都不能单独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加入到培养了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菌,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实验不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答案】B2.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B.通过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和DNA的变化C.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者是侵染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D.本实验证明噬菌体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的过程中DNA起着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实验设置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为了防止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干扰实验结果,因此设置被侵染的细菌的实验数据作为对照,A正确。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而是先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而且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B错误。
细胞外含有少量32P,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者是侵染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C正确。
本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
考向2 经典实验的操作和思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虽然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
如表所示内容是关于两个实验关键环节的对比总结,也是高考命题要点所在。
经典实验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关键操作不同点共同点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等物质分离开来,以观察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分别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物质分离技术、物质提纯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将S型细菌中的DNA等物质分离并提纯;将DNA等物质分别加入其他条件相同的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内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法对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进行标记,以分别观察二者在遗传中的作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首先用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与分别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可分别获得用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标记过的噬菌体与未标记过的细菌混合培养时间、搅拌力度等要恰到好处(保证亲代噬菌体已经将遗传物质注入细菌,且细菌没有因为子代噬菌体的大量繁殖而裂解)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如下。
(1)探究思路①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设法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观察每一种物质的作用。
②探究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利用酶的专一性,破坏其一,之后再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如干叶病毒可导致菠菜得干叶病,若干叶病毒的核酸为DNA,则用DNA水解酶处理干叶病毒核酸,DNA被水解,实验组(用DNA水解酶处理)不会导致菠菜患干叶病,而对照组(没有用DNA水解酶处理)可导致菠菜患干叶病。
(2)探究方法①分离提纯法: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缺点是物质纯度不能保证为100%。
②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和DNA的特有元素,将蛋白质和DNA区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③病毒重组法: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验证实验中,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另一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新组合,得到杂种病毒。
④酶解法:利用酶的专一性,如加入DNA水解酶,将DNA水解,观察相关性状是否还能表达。
3.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B.实验说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C.该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D. 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答案】C【解析】肺炎双球菌中,S型细菌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而R型细菌没有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如将第一组和第四组进行对照,说明R 型细菌不能自动转化成S型细菌,A正确;本实验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正确;该实验不能说明DNA是转化因子,C错误;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4组小鼠死亡,且能从死亡小鼠中分离出S型活细菌,通过与其他三组对照,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D正确。
4.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DNA双螺旋结构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C考向3 经典实验的误差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误差出现的原因(1)用被35S标记的感菌体侵染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实际上会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搅拌不充分、离心时间过短、转速过低等,有少量含35S的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了少量的放射性。
(2)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上清液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了少量的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答案】C【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经过搅拌、离心,上清液是质量较轻的噬菌体外壳,沉淀物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A项错误;搅拌不充分,噬菌体与细菌未分离,放射性应出现在沉淀物中,B项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注入自身的DNA,子代噬菌体的DNA会含32P,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项正确,D项错误。
6.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A.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B.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肝菌内C.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D.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答案】D1.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答案】B【解析】根据噬菌体的组成,其蛋白质含S而极少含P,其DNA含P而不含S,两者均含N;但噬菌体在侵染时其蛋白质留在细菌外面不起作用,而DNA进入细菌体内进行复制,复制时是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为原料进行的,故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会找到15N、32P。
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D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将活的R型细菌单独注入到小鼠体内,菌体将不能存活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在R型活细菌的转化下被激活并在小鼠体内繁殖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D.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不能使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答案】B【解析】在小鼠正常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活的R型细菌不能存活,A正确;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在R型活细菌的转化下被激活,B错误;由于S型细菌摧毁了小鼠的免疫系统,导致bc段上升,C正确;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不能使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D正确。
4.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