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舆论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的舆论思想
摘要:梁启超的舆论思想是中西舆论思想相碰撞,相融合的结果,其对于舆论的论述像是有力,对中国报业之影响空前。我们这里从他的舆论思想产生的背景,具体内容以及影响作用三方面进行浅薄的分析介绍。
关键词:梁启超,舆论,思想
梁启超,伟大的爱国思想家、政治家,一生沧桑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了维新变法,梁启超还有着鲜为人知的历史业绩——新闻传播史上的拼搏奋斗。梁启超一生从事新闻活动二十七年,创办领导报刊十七种,正是他先进丰富的舆论思想的实践来源。一.梁启超舆论思想之重要背景
梁启超的舆论思想体现了19世纪末10世纪初的中国文化在开放中谋求自强的时代特征,顺应了历史发展大潮流。
1. 社会风气闭塞
“于言风气,则彼时极为闭塞,多数知识分子都如坐井观天,不知外事”[1]知识分子此可见占据当时中国大多数的平民是何等愚昧无知。论民智,则识字者尚不满五千万人。社会封闭落后的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梁启超要开辟鸿蒙,开启民智,用舆论向导国民。
2. 认识到报刊的功能
正是由于社会风气的闭塞,梁启超认识到“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2]所以他致力于办报撰稿,利用报刊的舆论力量来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同时舆论监督对政府权力有一定的约束力,正所谓防民之口胜于防川,梁启超看到舆论的这一功效,对顽固派进行猛烈抨击,体现了资产阶级对政治制度民主化的要求。
3. 早期维新人士与传教士的影响
“早期维新人士王韬任主笔的《循环日报》收市时启发,首倡风气,借报章权衡国是,而谋变通,讽清廷以改革。”[3]他鼓吹国人办报,重视报刊政论对梁启超的舆论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英美等国的传教士最早在中国办报,给国人办报提供了技术和经验上的借鉴,也是梁启超认识到舆论的重要作用。4.梁启超的个人因素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后师从康有为,参与维新运动,毕生与文字宣传工作结缘。戊戌政变后奔赴日本,后又游历欧洲,思想深受西方文化洗礼。首先,梁启超的舆论思想与中国传统舆论观有着密切关系。他说:“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4]这种宣德达情和求上下之通的舆论信息观实质上与传统所追求的信息上的自下而上,上行下效的舆论信息观如出一辙。其次,西方自由主义的舆论思想也构成了梁启超舆论思想的重要来源。梁启超正是借助一种外力实现了对传统舆论观的超越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舆论思想。而实现这种超越的外力无疑是西方文化进入国人视野时所给人们带来的思想革新和精神善变。
小结:梁启超所处时代正是中西文化相融,相接,中西思想相交锋,相激荡的时代。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在面临晚清时局岌岌可危,民族命运生死攸关之际,勇于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豁达开放的文化眼光来审视这一时代的潮流,并希冀通过参照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模式的自我变革——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来改变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正是这种爱国情怀和宽广胸襟成就了梁启超舆论思想方面的完善与激进。
二.梁启超对舆论本身及舆论监督的研究
梁启超素有舆论界骄子之称,他明确提出了舆论监督的概念,并就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地位、特点、功能及方法进行了论述,形成了独特完整的舆论监督思想,对中国现代传媒理论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提出并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与“造舆论”的重要
“舆论者,国民多数之意见。”因此“凡欲为国民有所尽力者,苟反抗与舆论,必不足以成事。”[5]这就事梁启超首次在中国提出舆论是国民大众的舆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府言论。另外,他还认为英雄豪杰之士要想成就番大事业,他们与舆论的关系就必经过三个阶段:“其始也,当为舆论之敌;其继也,当为舆论之母;其终也,当为舆论之仆。”[6]所谓“舆论之敌”指敢于为天下先,敢于冲破世俗偏见、成见,敢于同传统观念斗争;所谓“舆论之母”指唤起舆论,造成舆论,指导舆论,最后操纵舆论;所谓“舆论之仆”指顺应舆论,尊重舆论。此外,他还把舆论划分为积极舆论(健全舆论)和消极舆论(不健全舆论),并提出“欲尽报馆之天职者,当具忠告、向导、浸润、强聒,见大,主一,旁通,下逮八德”[7]者可以说是“梁启超最早归纳的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八条”[8]
2.指出了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在梁启超看来,监督政府的必要性是由于人性是有弱点的,他说:“所谓监督政府者何也?世非太平,人性故不能尽善,凡遮务之所以克举,群治之所以日进,大率皆借夫对待者,旁观之监督,然后人人之义务稍定。”[9]这就从人性的复杂性这一角度对舆论监督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他还从政府权力来源和分权论的角度对这种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梁启超认为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政府者,公众之委托,而办理最高团体之事业者也。”[10]这种权力是一种重且大的公共权力,他就理所当然地要受到与之独立的立法、司法和舆论的监督。
3.阐述了舆论监督的特点
梁启超认为与法律监督、宗教监督不同的是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它不是通过一种外在强制力量来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规范,而是借助舆论主题的隐形力量来达到对政府的影响和制约。揭示了舆论监督的本质特点,即“运用公众的意见对政府施加影响,通过一种软性的却又成本较低的监督方式来确保政府权力公正透明地运行”[11]
4.分析了舆论监督的功能
梁启超将担负舆论监督功能的报刊视作“摧陷专制之戈矛,防卫国民之甲胄”
[12]可见梁启超寄予报刊舆论监督以极大的愿望,甚至于把它提并到关系国家、民族进退的地位,他说:“故今日吾国政治之或进化,或堕落,其功罪不可不专属报馆。”[13]并呼吁报业诸君对此充分认识,以求切实付诸实践。
5.明确了舆论监督的主体地位
梁启超认为报馆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两者是平等的“报馆者非政府之臣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者也”[14]而此前人们把报刊仅仅看作是政府顾问或臣属。而梁启超则彻底颠覆了人们此前对报刊地位的认识,明确地赋予其以舆论主体者正当独立的地位。
小结:梁启超的这种现代舆论关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西方政治文化的融合和吸收。在分析舆论监督的必要性过程中我们已看出,舆论监督思想与他的自由主义思想,民权观念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共同构成了梁启超的完整政治理论体系。
他不仅第一个载近代中国明确提出了舆论监督的概念,而且对其进行了现代意义的分析和表述,尽管这种分析还存在不当之处,但其对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所蕴含的价值无论对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不可估量的认识和借鉴意义。
三.梁启超舆论监督思想的作用与影响
梁启超的舆论监督思想在当时,对广大国民的思想洗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对推进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对政治的影响——“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从未断绝,他在日本仍然专心于舆论宣传。他强调:“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国民而为其向导者。”[15]“监督政府”的实现要靠“向导国民”来完成。他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宣扬了民主主义思想,严重抨击了封建政治制度。
2.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影响
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真知灼见与对报业力行笃信,梁启超在当时报人中,还无出其右者。他对舆论的论述和对报人的规范都是中国当时最为先进和行之有效的理念。梁启超“以卤莽疏阔手段,烈山泽以辟新局。”[16]于中国报界,成当之无愧。
3.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梁启超不仅以先进科学的舆论思想关让广大知识分子阶层如沐春风,更以近乎完美的个人美丽感染着莘莘学子。严复论梁启超文字的煽动力时曾说:“主暗杀则人因之而僴然暗杀,主破坏,则人又群然争为破坏”[17]可见其影响之巨大,以至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改良派人士。
小结:关于梁启超舆论思想的影响多之又多,我们这里只是简要摘取其中一部分加以分析。梁启超的路论思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思想,是他通过办报、游历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所得的宝贵财富,对当时的作用,对未来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总结:梁启超的舆论思想是他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涵盖范围广、作用强。以梁启超为主的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也是中国新闻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对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我们主要从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对于梁启超的舆论观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