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草丛中》教学反思
四年级美术_《草丛中》教学案例分析

特色之处
你认为本微课例的特色之处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分享?
我认为在本课教学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学生化作小草,展现草的遮挡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课例名称
《草丛中》
教材版本
湘美课标版
适用学科
美术学科
适用学段及年级
第二学段3至四年级
课例分析
教学设计分析
本课例拟重点解决或突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你是如何设计的?具体出发点与思考依据是什么?
1、本课重点使学生了解掌握不同草的形态、结构及穿插关
2、我是以学生拟作小草直观展示草的遮挡、高低、转折关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
3、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运用拟人方法直观展现学生兴趣高且容易接受知识学习。
教学过程分析
你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展开问题的解决过程的?请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进行过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学生画的草为依据,再展现教师画的草,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随后让学生到讲台上拟作草,展现出不同的遮挡、高低、转折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能很好的画出重点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成效如何?教学设计预设与生成之间应做如何调整?你有何收获?
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教学效在今后中需要不断研究教学设计,挖掘新颖的教学方法,上好每一节美术课。
从学生学习视角分析
从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视角,分析你运用了何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等?
湘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草丛中》教案1

《草丛中》教案教学目标:1.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2.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并使画面内容丰富。
3.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用线描的方式表现草丛,体现草与叶、草与人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现草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草的实物、草的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能给大家上课我感到很高兴,后面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请同学们不要紧张,把你们的出色表现展现给大家,好不好?首先让我们先去神奇的大自然中去看一下吧,来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神奇。
请大家仔细观看课件并回答问题。
1.平常不起眼的小草,总是在春天到来之际展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
当春风吹过,小草们会你碰我、我挤你,在虫鸣声中跳舞,在花开的时候欢笑……2.当你走进茂密的草丛时,也许你会感到轻松,也许你偶尔还会发现草丛中的神奇——那些自然界的花草除了本身的形态各有特点以外,花雨花、叶与叶、茎与茎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所产生的空间感也会非常的生动;还有在草丛中不停的忙碌觅食的昆虫,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来看看舒适休闲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3.观察实物草样本:各种植物都会因种类的不同、生长的速度不同而产生高矮、大小、粗细、翻转等形态变化,你发现这几株草有什么不同吗?A.小结:在一片草丛中,植物的排列会有前有后,有弯有直,画面表现时应表现出草叶之间的前后、遮挡、穿插的关系,在画面处理时可采用形与形之间的疏密对比,主要物与次要物体之间的对比,以及直线与曲线之间的对比等。
B.试试看,画一丛茂密的草丛。
第二课时1.了解欣赏法国画家卢梭的作品A.卢梭,1844年生于法国小镇拉瓦尔,是一位以描绘神秘、奇特,充满想象力的人物与景象,尤其是富有魔力、梦幻般的热带丛林而著称的画家。
他的画涉及了人类的存在、自然的奥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B.欣赏画家作品: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森林怎样?野兽们正在干什么?画面的色彩怎样?1.怎样画在草丛中的人物或动物?怎样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之间的关系?A.选择三种不同的草仔细描画;B.在空隙处加入人物或其他;C.在背景上添画更多的草。
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草丛中

草丛中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通过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看、刻画几种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像、添画。
本课具有观看性绘画和想像性绘画的特点,综合了写生与制造两方面的大体能力训练。
在引导学生观看时,应了解植物因其种类、生长的速度不同而产生了高矮、强弱、粗细、大小、翻转等形态转变。
在一片草丛中,植物的排列有前有后、有弯有直,画面应表现出草叶之间的前后、遮挡、穿插关系等等。
二、教学目标1.认真观看、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点,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刻画。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表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试探,能斗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硕。
4.观看自然,熟悉自然,酷爱自然。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并进行斗胆的想象添加。
难点:能处置好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四、教学假想我把观看草叶的形状放在课前让学生观看,课堂中进行交流,如此既能专门好地解决草的形状问题,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能更广的明白草的形状。
设置了“百草园”如此一个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解决草的转折问题上,我采纳了观看实物的方式,在师生的一起探讨下,采纳拟人化的方式拉近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草叶的转折的画法。
然后利用观看盆景引导学生去发觉草的各类姿态。
接着进行了改画练习,通过帮忙老师解决难题来学习遮挡关系,设置如此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遮挡和层次问题是一个超级容易的,而排除学生的畏惧的心理。
草丛是超级神秘而又充满乐趣的地址,采纳听音乐想象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自主的寻觅草丛中的乐趣。
五、教学预备1.课前让学生观看校园内或家里院子里的草,用4开的纸在画面上从底到顶画2-3株不同的草。
2.一盆盆栽。
3.改画练习纸。
4.多媒体课件、白纸。
六、教学进程(课前布置学生观看草,在画面上从底到顶画2-3株不同的草。
从自然中学习——《草丛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和总结

从自然中学习——《草丛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和总结。
本案例从自然中提取素材和灵感,以草丛为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世界,感受自然之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许多多元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
例如,我引导学生们去校园周围的公园、草坪等地方观察草丛,了解草丛的种类、外形、色彩等特点。
回到教室后,我鼓励学生们使用不同的艺术材料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草丛画作。
教学反思:1.深刻理解自然并通过艺术表达出来是有趣的,也是一种启迪和教育的方式。
2.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老师需要扮演指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和创造,让他们在艺术活动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3.美术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在于技术的传授,而是强调对美的感知和对自然、社会及文化的理解。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美学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的核心观点是,美术教育应该从自然中获取素材和创意,通过感性的体验和认知,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于自然、艺术、美的理解。
同时,教学重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技术传授,应该注重学生的感知和思考,让他们在艺术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和逻辑能力。
总结:《草丛中》美术教案的实施效果很好,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了自然的美好,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舞台。
教学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启发,对于自然和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有了更自信的认识和认可。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跟进时代的发展和挑战,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预期。
美术教育更应该跟随自然的步伐,让学生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和素材,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和思维能力。
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创造出更加出色的教学效果和成果,为我们的未来埋下良好的美术文化种子。
2019-2020年四年级美术下册 草丛中教案 湘美版

2019-2020年四年级美术下册草丛中教案湘美版一、说教材●涉及到“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以线描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并适当想象、添画。
●兼具观察性绘画和想象性绘画的特点。
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1) 从“草”到“草丛”的描绘,再进一步深入到“草丛中”的描绘及想象,逐步完成递进式的有效学习。
(2)在学习活动中加深对自然的了解和热爱。
2.教学重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并进行大胆想象添画。
3.教学难点:能处理好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空间关系。
三、说学情及教法、学法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及创造表现力,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美术技能,根据这一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如下: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多媒体动画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直观感受体验草的生命力,2.直观示范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突破学习难点。
学法:1.自主探究法发现由草到草从再深入到草丛中的画法2.合作交流法以小组合作方式观察,交流,并进行创作。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围绕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交流美这几个重要环节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欣赏美)新课伊始,我通过这样一段动画,带领着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草丛,感受它的神秘色彩,从而愉快地导入课题。
(二)教师示范引出规律(发现美)1.这么生动有趣的草丛我们怎么来表现它呢?教师用打哑语的教学方法示范,学生观察自主学习画草丛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小结。
2.然后再着重讲解其中的转折穿插遮挡关系. 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突破学习难点。
(三)学生尝试练习(表现美)1.观察分析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观察自己小组的草的形状、结构。
小组长进行总结,并用语言描述,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会交流与合作。
再通过多媒体滚动欣赏生活中其它形状的小草,开阔学生的视野。
2.尝试画草并画一画你的草,巩固教学重点,体验乐趣。
《草丛中》教学反思[定稿][修改版]
![《草丛中》教学反思[定稿][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0e95364028915f814dc22d.png)
第一篇:《草丛中》教学反思[定稿]本课是湘美版小学《草丛中》四年级下册第7课。
自然界草丛中的花草除了本身的形态各有其特点外,花与花、叶与叶、茎与茎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所产生的空间感也非常生动。
本课以”草丛中”为主题,让学生表现平时不大注意的草类植物,较容易引起学习兴趣,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
本课涉及到“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几种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像、添画。
兼具了观察性绘画和想像性绘画的特点。
因为儿童写生时常把眼前看到的进行主观改造,所以本课综合了写生与创造两方面的基本能力训练。
一方面在引导学生观察写生时,应让学生了解植物因其种类、生长的速度不同而产生了高矮、强弱、粗细、大小、翻转等形态变化。
在一片草丛中,植物的排列有前有后、有弯有直,画面应表现出草叶之间的前后、遮挡、穿插关系,教材设置了改画三片草叶的小训练,可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在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时可采用对比的方法:形与形之间的疏密对比;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间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运用等。
另一方面本课设计反映了一种创作思路,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画面内容可自由想像、发挥,用故事接龙的游戏方式拓展学生的想像创造空间。
法国画家亨利卢梭的作品就是将一些植物放大后进行组合,追求一种原始的神秘的梦幻般的艺术效果。
《格列佛游记》中的插图采用了夸张想像的手法,显得更为生动有趣。
这些图例可供学生创作参考之用。
教学设想:本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为:1.指导学生认识草的特征,注意枝叶连接处的结构。
2.怎样借鉴画家作品拓展学生思路。
3.把握作业步骤和画面构图。
要求学生把草画大,可以”顶天立地”或只画草的上部,至少选择2种以上不同种类的草进行描画,注意在空隙处适当想像添画昆虫、动物或人物。
本课教学可先解决技术问题,再拓展思维。
教学过程安排建议为:引导观察一尝试绘画一掌握方法一作品欣赏一拓展思维一自主表现一交流评析。
先引导学生观察一棵简单的草类植物,分析其结构、外形特点,让学生尝试描画,通过对尝试作业的解析和教材中的改画练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术:如用线是否流畅;怎样体现草叶的转折;怎样表现草叶之问的相互穿插、遮挡。
小学美术_草丛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草丛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草的图片和草的实物,了解草的外形特征,探究草叶之间的空间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并参与保护自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不同草的形态、结构及相互穿插遮挡关系。
用线描表现草丛。
难点:富有创意的表现草丛里的各种关系,丰富画面。
三、教学准备:教师:草的实物、PPT课件、任务单等。
学生:绘画工具(勾线笔、彩纸、素描纸等工具)。
四、教学设计:课件准备:课前分组,每组发放草叶实物、花瓶、小贴纸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视频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个有趣的故事又发生在哪里呢?2、视频看完了,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呢?(草丛中)这节课我们将用自己的画笔和智慧,画出草丛中(板书课题)小草的千姿百态,画出草丛中神奇的故事。
3、今天我们是带着任务来学习的,出示情境图片。
通知:学校要举办以《草丛中》为主题的环保公益绘画大赛,这节课每组选出三名同学进行参赛。
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
二、新授环节(1)分析单株草,逐步发现1、根据调查,小草现在大概有130多万种,种类非常繁多,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去欣赏丰富、美丽的小草:PPT课件展示各种单株草图片,重点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草,如车前草(又叫猪耳朵草,因为叶子的形状像猪耳朵而得名),狗尾草和蒲公英等,感知大自然中草的千姿百态,并且像车前草、蒲公英等还有药用价值。
2、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草的形状、颜色、感受等,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积极的评价。
(形状、颜色)3、现在请大家观察桌上的盆栽,小组同学一起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大家闻到小草的气味,以及摸到的小草的感觉等。
(气味、触感)4、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小草后,我们发现小草看似平凡,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一棵草,甚至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画一画呢? 出示任务单(一):画出一株你喜欢的草,要画的迅速、简单,时间两分钟。
《草丛中》美术教学反思

《草丛中》美术教学反思《草丛中》是湘版美术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在美术中涉及到造型表现领域,《草丛中》是湘版美术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在美术中涉及到造型表现领域,以线描的手法进行造型活动,通过观察描绘小草的形态,并适当想象添画。
小编收集了草丛中美术教学反思,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草丛中》是湘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集中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象、添画。
本课兼备了观察性绘画和想象性绘画的特点。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本课的写生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植物的遮挡、穿插关系,形与形的疏密关系等。
所以在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请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擦掉多余的线条,以使小草呈现出前后遮挡的关系。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观察,对比,学生发现了前后遮挡关系中的线条处理方法。
用一片草丛遮挡住另一片草丛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真实感和空间感。
线条的处理也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的地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请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草丛的外轮廓线条是怎样的呢?线条是粗还是细呢?从而请学生理解什么地方用粗线条,什么地方适合用细线条?在绘制草丛线条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不要断断续续的绘制。
通过几个重点难点的教学处理,学生们能基本克服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
教师将这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和好的构图方式,线条表现。
课下,请学生借阅绘本《格列夫游记》,欣赏画家的作品,享受艺术带来的无限想象力。
这一堂课在四年二班上的时候采用了观察写生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但发现这方法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掌握草的各种形状及穿插的关系,难度太大,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是停留于形式,学生画完后还是有很多困惑,但学生对作业形式非常感兴趣。
在本课中我采用了长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共同完成作业。
但课堂气氛没有我预期的效果好,学生显得有些呆板。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第五课 草丛中 ︳湘美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第五课《草丛中》一、教学目标与内容《草丛中》是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第五课,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观察草丛中的昆虫,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让学生了解草丛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力、表现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法,表现草丛中昆虫的形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草丛中昆虫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2. 情境教学法:创设草丛中昆虫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昆虫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讲授与示范法:讲解昆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绘画技法,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掌握绘画要领。
4.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评价激励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与反思1. 导入新课本节课以一首描绘草丛中昆虫的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对草丛中昆虫的兴趣。
随后,引导学生观察草丛中的昆虫图片,让学生对昆虫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2. 新课讲授在新课讲授环节,首先讲解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接着,示范如何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法表现昆虫的形象,并强调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绘画草丛中的昆虫。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绘画要领。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 教学反思(1)优点本节课通过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与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草丛中昆虫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小学美术_《草丛中》——湘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五课《草丛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过程与方法】: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的遮挡转折穿插和远近的空间关系;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并进行大胆的想象添加。
教学难点:能处理好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PPT课件,范作准备。
学生:彩笔、A4纸两张。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聆听歌曲《小草》,出示课件及课题《草丛中》。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刚才这首歌好听吗?歌曲里主要赞颂的是什么?(小草)(课件播放草的图片)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小草们你碰碰我,我挤挤你,捎来了欢快的笑声,在茂密的草丛中,青蛙在蹦蹦跳跳,小虫在唧唧鸣唱,为我们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画千姿百态的小草,画出草丛中的故事。
二、佳作欣赏:看!草丛中的发生了什么?1、试着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一下?(学生回答)(这是法国画家卢梭画的草丛,在茂密的草丛中,小动物们在开心的玩耍。
)2、那这幅呢?是格列佛游记中的一个场景,小主人公趴在一片叶子上,后边有一只大脚就要踩到她,地下还有一只巨大的昆虫,画面描绘了他处于危险的境地。
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趣。
3、最后一幅是我国著名画家潘天寿的名画《雁荡山花》。
用传统国画的方式画出了山坡上众多植物的勃勃生机。
而且画面上有两只青蛙,我们仿佛听到了它们的叫声。
三、观察思考(分析单棵草)草丛中发生的故事还真不少!要想画出草丛中的故事,首先要学会画草,(出事课件)小草看似平凡,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一棵草,甚至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画一画?(1)指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草。
(要求:只画出两三片叶子,要画得迅速、简单。
草丛中教案

草丛中教案第一篇:草丛中教案草丛中教案(2010-04-27 22:22:33)教学内容: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七课《草丛中》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并进行大胆的想象添加。
教学难点:能处理好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课题、课件、小草、范画学具准备:单色水彩笔或勾线笔,大小两张作业纸教学过程:一、激趣也许你曾到过这样的一片草丛,它或许在你放学回家的路上,又或许在你家的房前屋后,你或许在那里捉过迷藏,又或许在那里和听蟋蟀唱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丛中。
(出示课题)二、观察感知看,草丛中的草可多了,它们种类繁多,形状各不相同,你能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吗?看到这一张图片中的草是不是想起我们第四课中的中心点对称,它像什么?这些小草有什么特点?(分析出花的特点)(抽生起来说对草的第一印象,可用比喻句。
)三、单棵草的学习1.转折:看,这是一株最平凡的小草,我们先从最近的这片叶子开始画,这一片叶子本来是叶子的反面对着我们,但弯曲之后,却是正面对准我们,这一现象叫做转折,看看哪里还有转折呢?2、遮挡、穿插第二片叶子该从哪里长出来,但是下半部被挡住了,这是一个什么关系?哪里还有遮挡关系?每一片叶子它是很规矩的向上直立的吗?它们相互穿插,具有很强的趣味。
教师范画3、改画(在小张作业纸上完成)2分钟这里有三片叶子,请同学们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使它们更有生命力。
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
小学美术_5、草丛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草丛中》教学设计一、激趣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蛐蛐、蟋蟀、小青蛙等声音。
师:大家想象一下,它们都会出现在哪?生:草丛里。
师:(放图片)草丛中,小虫唧唧鸣唱,青蛙蹦蹦跳跳,小草们你挤挤我,我碰碰你,捎来了欢乐的笑声。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草丛中的故事。
板书:草丛中二、组拼游戏1、师:了解草丛中的故事,就要先了解草叶的外形特点,看图片,我们来观察草长在一起的情景,我给大家带来了4片草叶,认真观察图片中草丛的样子,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拼摆一下,改变这4片草叶的位置,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的变化。
(请同学上来拼摆)2、教师小结: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
三、探究方法1、小训练:观察图中草的形态,改画右边三片草叶的位置关系。
2、教师示范,指导评析(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面,叶面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遮挡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3、教师小结,板书:描绘草叶形态变化分为:长短变化、直曲变化、穿插变化、正反变化、浓淡变化。
四、欣赏1、欣赏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草的描绘形态特点,在画面中可以适当加入动物、人物等形象,增加画面的生动效果。
2、出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五、创作想象添画,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发生在草丛中的小故事。
要求:线条流畅,表现出草叶和动物、人物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远近的关系。
六、作业评价、拓展1、将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讲讲画中的故事,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互相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同学们都画出了自己草丛中的小故事,草丛中每时每刻都有故事的产生,所以请我们不要踩踏草丛,保护花花草草,珍惜我们眼下美丽的自然环境。
《草丛中》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创造力和表现力,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美术技能,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想象、尝试绘制等方式了解草的结构、形态,让学生学会描绘草丛的穿插、遮挡、长短、转折、前后的空间关系,从而发挥想象进行相关的主题创作。
湘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草丛中》教案

《草丛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并进行大胆的想象添加。
教学难点:能处理好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课题、课件、小草、范画学具准备:单色水彩笔或勾线笔,大小两张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导入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讲草丛中的故事。
同时播放歌曲《小草》。
老师驾车带着学生到郊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然后谈谈所见所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接着让学生自由欣赏草丛作品,让学生感受草丛的丰富,草丛的画面充满了生命力。
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课件揭题:草丛中。
二、新授1、单棵草的学习1)转折:看,这是一株最平凡的小草,我们先从最近的这片叶子开始画,这一片叶子本来是叶子的反面对着我们,但弯曲之后,却是正面对准我们,这一现象叫做转折,看看哪里还有转折呢?2)遮挡、穿插第二片叶子该从哪里长出来,但是下半部被挡住了,这是一个什么关系?哪里还有遮挡关系?每一片叶子它是很规矩的向上直立的吗?它们相互穿插,具有很强的趣味。
2.组合游戏。
在大自然中草总是会长在一块儿的,那么,几棵草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引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几棵草长在一起的情形,将带来的几棵草组合在一起,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3、欣赏(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
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4.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湘教版美术四下《草丛中》教案设计

湘教版美术四下《草丛中》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湘教版美术四下》是一本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使用的美术教材。
其中,第八单元《草丛中》以描绘草丛中的生物和自然风景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创作和欣赏的方式,了解大自然中的多样性和美好。
本单元教案的设计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和形象思维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草丛中的生物和自然景观,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3.了解插画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通过模仿名画进行创作。
本教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具与学具准备及教学反思,具体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描绘草丛中生物和自然风景的方法;了解插画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模仿名画进行绘画创作的方式。
(2)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描绘草丛中生物和自然风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2)难点:进行插画创作时,掌握细节表现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画作和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画家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3.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插画的概念和特点,并为学生展示一些经典插画作品。
4.示范(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绘画表现草丛中的生物和自然风景。
重点讲解如何通过细节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形象和氛围。
5.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示范的要求,自由创作一幅描绘草丛中的画作。
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观察细节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6.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小学美术《草丛中》教案(精选5篇)

小学美术《草丛中》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美术《草丛中》教案优选教育资料草丛中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本课使用的是湖南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草丛中》,本课涉及到“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几种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像、添画。
我结合前面所学的图库中的背景、角色、动画进一步美化图画,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材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是在欣赏画家的作品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拓展创作,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过程与方法: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鉴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不具备很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合作。
1、情景导入:此环节我采用了踏青的课件,老师驾车带着学生到郊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然后谈谈所见所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接着让学生自由欣赏草丛作品,让学生感受草丛的丰富,草丛的画面充满了生命力。
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课件揭题:草丛中。
2、欣赏画家卢梭的作品。
让学生细观察,这幅作品都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副作品的感受,教师小结这副作品的背景,从而使学生感受画家创作的美。
再让学生自由欣赏关于草丛中为主题的作品,让学生有了绘画的欲望。
草丛中教学反思(通用19篇)

草丛中教学反思(通用19篇)草丛中教学反思篇1《草丛中》是湘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集中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象、添画。
本课兼备了观察性绘画和想象性绘画的特点。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本课的写生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植物的遮挡、穿插关系,形与形的疏密关系等。
所以在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请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擦掉多余的线条,以使小草呈现出前后遮挡的关系。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观察,对比,学生发现了前后遮挡关系中的线条处理方法。
用一片草丛遮挡住另一片草丛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真实感和空间感。
线条的处理也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的地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请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草丛的外轮廓线条是怎样的呢?线条是粗还是细呢?从而请学生理解什么地方用粗线条,什么地方适合用细线条?在绘制草丛线条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不要断断续续的绘制。
通过几个重点难点的教学处理,学生们能基本克服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
教师将这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和好的构图方式,线条表现。
课下,请学生借阅绘本《格列夫游记》,欣赏画家的作品,享受艺术带来的无限想象力。
草丛中教学反思篇2《草丛中》是湘版美术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在美术中涉及到造型表现领域,以线描的手法进行造型活动,通过观察描绘小草的形态,并适当想象添画。
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写生,让学生了解植物因种类、生长速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高矮、强弱、粗细、大小、翻转等形态变化。
在一片草丛中,植物的排列有前有后、遮挡穿插关系。
教学由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四个环节组成,引导学生对单棵草、多棵草、和草丛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观察、记忆、想象的形式表现不同草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草。
在课堂中,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体会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草的主次关系、疏密关系,以及近大远小的关系的处理。
小学美术_《草丛中》——湘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五课《草丛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过程与方法】: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的遮挡转折穿插和远近的空间关系;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并进行大胆的想象添加。
教学难点:能处理好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PPT课件,范作准备。
学生:彩笔、A4纸两张。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聆听歌曲《小草》,出示课件及课题《草丛中》。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刚才这首歌好听吗?歌曲里主要赞颂的是什么?(小草)(课件播放草的图片)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小草们你碰碰我,我挤挤你,捎来了欢快的笑声,在茂密的草丛中,青蛙在蹦蹦跳跳,小虫在唧唧鸣唱,为我们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画千姿百态的小草,画出草丛中的故事。
二、佳作欣赏:看!草丛中的发生了什么?1、试着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一下?(学生回答)(这是法国画家卢梭画的草丛,在茂密的草丛中,小动物们在开心的玩耍。
)2、那这幅呢?是格列佛游记中的一个场景,小主人公趴在一片叶子上,后边有一只大脚就要踩到她,地下还有一只巨大的昆虫,画面描绘了他处于危险的境地。
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趣。
3、最后一幅是我国著名画家潘天寿的名画《雁荡山花》。
用传统国画的方式画出了山坡上众多植物的勃勃生机。
而且画面上有两只青蛙,我们仿佛听到了它们的叫声。
三、观察思考(分析单棵草)草丛中发生的故事还真不少!要想画出草丛中的故事,首先要学会画草,(出事课件)小草看似平凡,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一棵草,甚至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画一画?(1)指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草。
(要求:只画出两三片叶子,要画得迅速、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丛中》教学反思
《草丛中》是湘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在美术中涉及到造型表现领域,以线描的手法进行造型活动,通过观察描绘小草的形态,并适当想象添画。
我的教学过程兼顾了观察性绘画和想象性绘画的特点,因为孩子们写生时常常把眼前看到的物体进行主观创造,所以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写生,让学生了解植物因种类、生长速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高矮、强弱、粗细、大小、翻转等形态变化。
在一片草丛中,植物的排列有前有后、遮挡穿插关系。
整节课我将镜头拉近,给小草来了一个全方位的特写,教学由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四个环节组成,引导学生对单棵草、多棵草、和草丛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观察、记忆、想象的形式表现不同草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草。
在课堂中,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体会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草的主次关系、疏密关系,以及近大远小的关系的处理。
通过大量的图片感受小草的茂密,千姿百态的美感。
另一方面,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学生的画面内容可以自由想象、发挥,用故事接龙的游戏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创造空间,通过展示法国画家亨利.卢梭的作品引导学生追求一种内神秘的梦幻般的艺术效果。
学生走入情境,将写生
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完美的结合起来,作业效果特别好。
不过,教学中也留下不少遗憾,例如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线的疏密组织;用线处处都密,必然主次不分;用线处处都稀松,画面必然空洞;用线有疏有密,画面才有节奏感。
课堂环节:由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引导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通过观察记忆想象的形式,表现不同草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草。
在课堂中,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体会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草的茂密、千姿百态的感受。
观察与表现:学生可以任意将观察视点扩展,不仅可以表现所看到,也可表现所想到,所感受到的。
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用美术语言完成自己的创意。
“看、忆、想、画”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想象,能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
个别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所想。
讲到“遮挡关系”时我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要想把草画的茂密,就要让草的数量多,前后遮挡起来。
并且清楚的讲解了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草,学生也进行了小训练。
使学生知道把草怎样画茂密而且清楚应该怎样去表现“遮挡”。
在学生作业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画出的草的形态与生活中的草有一定的差距。
遮挡关系表现得过多从而使
画面不自然。
当然这也是我的问题,我忽略了这些细节没能关注到。
评价方式不够丰富,忽视了个别较差的学生,因此,今后在教学中还要更突出学生的“学”,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美术实践能力。
《鸟语花香》教学实录
一、动画激趣导入
师:(播放鸟鸣声)听,什么声音?一起去看看吧!(播放《里约大冒险》片段)
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后感受)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生1:鸟儿真漂亮!
生2:鸟儿太可爱了!
生3:花儿也很美!
师:(戴头饰表演激趣)鸟儿在美丽的花枝头招朋引伴,载歌载舞。
花儿在鸟儿的歌声中尽情地吐露芬芳……羡慕它们吗?
生:羡慕!
师:你想变成快乐自由的鸟儿吗?还是美丽芬芳的花儿呢?老师帮你施个魔法,(两鸟两花到台前来)闭上眼睛,变!(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漂亮吗?(鸟鸣音乐起)鸟儿们自由地在花丛间飞吧!花儿们,绽放最美的笑脸吧!
师:你想做一个漂亮的头饰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制作“鸟语”和“花香”。
板书课题。
【由精彩的动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花儿、鸟儿的喜爱,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活动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
二、欣赏分析,画法指导
(一)学习花的画法
师:娇艳的花儿占尽世间的美丽,单斑斓的色彩就让人爱不释手,淡淡的清香更让人心旷神怡。
1.师(出示一束正盛开的花,形、色、种类各不相同),漂亮吗?
2.生:漂亮!
3.师:你最喜欢哪一朵?喜欢它的什么?(引导学生从花的大小、颜色、花朵的层数、花瓣的形状等方面加以分析描述。
)
4.生交流。
5.师:(每组下发一朵小花)闻一闻花的清香。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香气,花儿就是靠香气招蜂引蝶的。
仔细观察手中的花朵,看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6.生观察,交流,师生明确(花瓣、花蕊及萼片组成)。
7.师:(课件出示花的图片)这儿还有更多更漂亮的花,看看它们的花瓣、花蕊分别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欣赏比较不同种类的花朵形与色的异同:比如花瓣的外形,有半圆形,长条形、椭圆形等;花瓣的数量,有的只有一层,有的是多层;花蕊的形状及颜色等。
)
8.生讨论交流。
生1:外形不同,喇叭花是喇叭形的,而玫瑰花有好多花瓣组成。
师:大家都见过什么形状的花瓣?看谁见多识广?
生1:桃花的花瓣是圆形的!
生2:句话的花瓣是长长的、弯弯的!
生3:还有椭圆形的呢?
……
师:同学们真有眼力!除了花瓣的形状,还有哪些不同呢?
生:颜色!
师;说说看,你见过哪些颜色的花?
生1:红色的玫瑰、粉色的月季。
生2:蝴蝶兰是蓝色的。
生3:荷花是白色的,也有粉的,可漂亮了!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4.了解花的画法
师:欣赏了这么多,你想不想也来画一朵美丽的花儿呢?
生:想!
师:我们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出示步骤图)先画花蕊,再画花瓣,然后涂色,最后添画完成。
(画面大小要合适)你学会了吗?
(二)学习鸟的画法
师导:花儿五彩斑斓,鸟儿姿态万千。
1.师:咱们先来欣赏几只鸟,看看鸟儿有几部分构成呢?(引导学生认识鸟的构成部分:头、身子、翅膀、尾巴、腿。
)
2.生1:头、身子、羽毛
生2:还有翅膀、腿和尾巴呢!
3.师: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只不同种类的鸟,观察它们动作的变化(站立或飞行)及头、身、翅膀、尾等形和色的不同之处。
4.生回答
5.组合最喜欢的鸟,请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各类鸟的组成部分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鸟的头、翅膀、尾巴组拼在一只鸟的身子上,构成一只美丽而又奇特的鸟。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对比分析,来全面感知花儿和鸟儿的特点,让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
三、指导做法,明确步骤
教师讲解,示范头饰制作过程。
1.画:将画好的花或鸟的外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进行添画。
(注意色彩深浅的搭配)
2.剪:沿着边线剪下花或鸟的外形。
(剪时注意安全,边沿要剪光滑)
3.装头圈:剪下一条宽纸条做头圈,量好长度,可做简单装饰,并用双面胶固定在剪下来的形象后部底部。
(注意头圈的大小、位置合适)
4.整理完成。
【指导学生学习头饰制作的要领并通过头饰制作的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头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四、自主创作表现
1. 学生作品欣赏:看看小朋友的作品吧!
2.你更喜欢花还是鸟呢?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硬纸上按步骤画出来并涂上喜欢的颜色,注意大小要合适,色彩搭配要合理哟!
3.将画好的鸟或花剪下来做成头饰。
播放音乐《鸟语花香》及花和鸟的成品图片,教师巡视指导。
【尊重学生创作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选择创作内容,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创作出漂亮而又新颖的作品。
】
五、游戏活动
1.把做好的头饰戴在头上,和同桌讲一讲现在自己变成了什么花,什么鸟。
2.小组间展开花鸟的对话,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
推荐一个小组上台表演。
3. (《鸟语花香》音乐起,所有学生手拉手绕教室围成大圆圈。
)
师:今天的花儿谁最美?花儿们,绽放最美的笑脸吧!鸟儿们自由地在花丛间飞吧!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美术创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