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四)

合集下载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类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类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类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和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秉持的对土地和农业的尊重与热爱。

以下是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分类。

一、农耕工具类中国农耕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发展出了许多优秀的农耕工具,这些工具体现了中国古代农民智慧的结晶。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三大农耕工具:犁、耒、耙。

这三种农耕工具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农耕阶段,它们的发展和改良,不仅体现了中国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新精神,也对人类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农田水利工程类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农田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包括灌溉渠道、水池、水车等。

中国古代农民深知水利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修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使得农田得到了有效的灌溉和排水,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这些古代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水平,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今天的农田水利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农田养护技术类中国的农田养护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中国的水稻田田间养护技术、黄河流域的河谷地带水稻栽培技术等。

这些技术不仅体现了中国农民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关注,也强调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这些农田养护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田的利用效率,也保护了农田的生态环境,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农产品加工技艺类中国的农产品加工技艺源远流长,代表性的有茶叶制作技艺、酿酒技艺和豆制品制作技艺等。

这些技艺在中国农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还对世界范围内的农产品加工技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茶叶制作技艺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农耕文明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分类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国农业文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四)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四)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四)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17期孟加拉国浮田农业系统2015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孟加拉国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性热带草原气候,每年雨季近4 个月。

当地农户为适应洪水与长期雨季气候,采用科学方法在浮动于水上的土地上种植粮食和蔬菜,建立了农业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和土地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成功模式。

三百多年来,浮田农业系统实现了经济利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种植方式。

孟加拉国的浮田不同于我国江苏兴化的垛田和墨西哥的架田系统,它是可以“拉回家”的浮田。

农民把水生葫芦等植物砍下来铺在水面上,层层累积,待10 天之后即可在其上种植蔬菜等植物。

进入冬季后,又会把这些浮田分解,作为肥料施于普通田地之上。

因建造浮田不受固有土地面积限制,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且促进了当地人口融合、鼓励了妇女参与,是适应恶劣气候条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典型案例。

浮田系统因其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而为该区域创造了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一方面能够适应大自然,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浮田系统促进了孟加拉国地理景观的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仲夏时节,水中的风信子摇曳生姿、美不胜收,浅紫色的花朵和深绿色的叶子摇曳生辉,钩织了一幅绚丽的美景图。

(张龙豹徐明摘译)阿联酋艾尔与里瓦绿洲枣椰种植系统2015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艾尔与里瓦绿洲传统枣椰种植系统有3000 多年历史,保存了丰富多样的枣椰资源,采用了传统的灌溉系统应对当地极端的干旱气候,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借鉴。

该系统是阿联酋农业遗产的一部分,是全球重要的枣椰基因资源库,也是古法拉吉灌溉系统的起源地,是恶劣自然环境下人类农业技术和智慧的印证。

阿拉伯半岛是枣椰树起源地的中心,也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枣椰树产区,具有极为丰富的枣类消费经验。

根据最新估测,阿联酋至少拥有200 种枣椰栽培品种,其中有70种经济效益显著。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者:卢勇施大尉来源:《唯实》2015年第08期垛田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兴化湖荡沼泽地带的一种颇具特色的传统农业系统,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兴化市的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等乡镇。

兴化垛田地貌奇特,风景秀丽,物产丰饶,是勤劳智慧的当地先民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杰作。

2013年5月,兴化垛田被农业部授予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4月11日农业部邀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领导和专家来兴化垛田,现场考察和审核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并召开学术研讨会。

同年4月在罗马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题评审会上,兴化垛田被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成为江苏省首个入选项目。

近年来,由于受到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农村空心化等因素的影响,对劳动力投入高度依赖的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在地形地貌维护、传统耕作技术延续与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想使垛田这块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永续存在,有必要对垛田的起源和价值内涵做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开发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兴化垛田的历史起源垛田因何而起,源自何时?史载不详。

据笔者走访调研,在当地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大禹造田说。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得到舜帝的召见,大禹于觐见的途中在兴化歇脚,其腿上的泥巴掉落化为垛田。

第二,岳飞说。

民间老人传言岳飞迎战金兵曾在兴化地区驻扎,其营地所在的土墩日后经民众开发形成垛田。

第三,葑田说。

垛田先民最初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和葑(即茭白等水草的根),浮于水上,后发展演变为垛田。

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第一种大禹造田说,多是民众浪漫想象的结果,于史无证。

第二种“岳飞说”,看似合乎情理,但却经不起深究。

元末明初之际,兵火连天,作为张士诚主要根据地之一的兴化地区,一直是张士诚和朱元璋双方交锋的主战场,民众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

2021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保护与发展学习强国

2021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保护与发展学习强国

2021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保
护与发展学习强国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历史,而且包含了中国农业技术和经验的丰富积累,以及中国农民独特的仰、文化、风俗和习俗等。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研究强国要求,要深入研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加强对其保护与发展的知识,以更好地保护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

为此,要求研究强国用户从不同角度、从不同视角深入认识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从而加深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认识。

除了深入研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外,研究强国还要求提高用户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建立起有效的保护系统。

研究强国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农业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丰富农业文化遗产的内容,充分展示和发挥它的文化价值;提供更多的有关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知识,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它的知识,从而增强用户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研究强国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加强对其保护与发展的知识,以利于我们全面把握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它。

只有通过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古老的农业文化遗产,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类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类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知识,对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资源,对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简要介绍各类遗产的特点和价值。

一、传统农业系统传统农业系统是指在特定地域、特定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

这些传统农业系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稻作农业、棉花种植、茶叶栽培等。

这些传统农业系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对农业生产的智慧,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二、传统耕作工具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遗产中,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耕作工具。

这些工具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工具,也是我国古代智慧和技术的结晶。

比如犁、耙、锄等,这些传统耕作工具的设计和制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农民对土地和农作物的认识,对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文化和农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农业节庆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农业节庆。

比如春节、清明节、农历六月初六的龙抬头节、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等。

这些农业节庆反映了我国人民对丰收和农业生产的向往,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传统农业技艺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中,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农业技艺,如农作物的选育、种植、收获等。

这些传统农业技艺是我国古代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传统农业文化艺术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中,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农业文化艺术,如农民歌舞、农民绘画、农民手工艺等。

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我国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向往,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包括了丰富多样的内容,每一项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对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让这些宝贵的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利用。

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利用

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利用
作用。

农 业 文化 遗产 本 身 具 有丰 富 的生物多样性 ,很多物种处于濒临 灭绝的境地;农业文化遗产 又大多 分布于偏远落 后地区 ,当地生态脆 弱性相对较高;农业文化遗产 的利 用 ,特别是 以旅游为主要形式 的农 业文化遗产价 值的开发 ,会强烈地 干扰到农业文化遗产本身依存 的基
展能 力 。
二、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构成 ( 一) 传统动植物品种保护与
利用 传统动植物品种经长期培育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农业 文化 遗产 的特 点
( 一) 形成过程 反映时代发展 在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之前 , 农业除 向人类提供食品外,还承担 有众多社会功能 ,如农村景观、农 民生存与就业等 ,并蕴育和形成了 发达的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人类 进入工业社会后 ,农 业功能趋向单 农业文化逐渐衰落和流失 ;但 在后工业时代 ,农业又开始 向多元 化方向发展,观光农 业、生态农业 等农业领域 的新兴产业不断 兴起 , 为农业功能拓展了崭新空间 ,也使 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大大凸显。 ( 二) 遗存条件相对比较脆弱

本环境 ,管理工作稍有不善,就会 对农业文化遗产本身造成不可逆转 的破坏。 ( 三) 文化潜质伴随文化敏感 我国农 业文化遗产大 多分布于 少数民族聚居区,如贵州稻鱼共生 系统位于黔东南侗族 自治州,哈尼 梯 田位于云南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 ; 而外 国的一些农业 文化遗产 ,也都 是 由少数民族 ,甚至是处于殖民状 态下的农民创造的。这些地 区具有 强烈 的文化和政 治敏感性 ,一旦开 发活动不当就会 引起强烈的社会文 化冲突。

成 ,但在现 代生产过程 中,因其种 养麻烦 、产业化 困难 、食品功能弱 化、 产量偏低等原因被淡化、 淘汰。 但这些物种因具有独特的基因资源 , 本身就有重要的保护必要 。同时为 了维护生态多样陛,保持当地生态平 衡,也需要畦 褓 护与利用。 ( 二) 传统农艺保护与利用 以石油能源、大型机械和化 工 产品装 备起来 的现代农业 ,给人们 带来高效农产品的同时也严重破坏 农业生态 。而传统农业技术依靠 生 物 自身的理化作用提供安全的农产 品 ,注重农业系统 的自我调控和 自 我生产 ,不会对环 境造成破坏。而 传统农 业物质循环 与能量利用效 率 高于现代农业 ,这对于我们构建 多 功能现 代农业系统具有重要的借 鉴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列表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列表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列表
1. 巴拉圭的潘帕斯草原,潘帕斯草原是南美洲最重要的畜牧业区之一,代表了传统的牧业文化和畜牧业社会的发展历程。

2. 中国的梯田,中国南方地区的梯田代表了古老的水稻种植传统和农耕文化,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智慧。

3. 摩洛哥的阿尔古斯特农业景观,阿尔古斯特农业景观展示了沙漠地区的传统灌溉系统和农业开发方式,体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文化适应能力。

4. 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农业遗产,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农业遗产代表了古代印加文明的农业智慧和高山农业系统,展示了在高海拔环境中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列表中的代表性遗产地,全球各地还有许多其他具有重要农业文化意义的遗产地,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地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人类认识和尊重农业文化、保护农业遗产资源、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一)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13期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 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项目始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ood and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简称FAO)于2002 年发起的旨在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的倡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GIAHS 已从最初的倡议成为目前FAO 的重要项目之一,取得了显著成效,遗产项目从2005 年的首批5 个增加到现在的20 个国家50 个项目,涵盖了沙漠绿洲、山地梯田、农林复合、古树群落、稻鱼共生及其他特色农业系统。

这些系统具有5 大基本特征:一是农民目前仍在使用,可提供保障当地居民粮食安全、生计安全和社会福祉的物质基础;二是具有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生态价值;三是蕴含生物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水土资源管理、景观保持等方面的本土知识和技术;四是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在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和艺术等方面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五是在长期人与自然交互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中国农业农村部是这项工作的最早响应者、坚定支持者、成功实践者、重要推动者和主要贡献者。

目前我国拥有15 项GIAHS,位居世界首位。

分别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05 年认定)、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2010 年认定)、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2010 年认定)、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2011年认定)、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2012 年认定)、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2012 年认定)、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2013 年认定)、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2013 年认定)、陕西佳县古枣园(2014 年认定)、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2014 年认定)、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2014 年认定)、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2017 年认定)、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2017年认定)、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2018 年认定)、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2018 年认定)。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兴化湖荡沼泽地带的一种颇具特色的传统农业系统,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兴化市的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等乡镇。

兴化垛田地貌奇特,风景秀丽,物产丰饶,是勤劳智慧的当地先民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杰作。

2013年5月,兴化垛田被农业部授予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4月11日农业部邀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领导和专家来兴化垛田,现场考察和审核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并召开学术研讨会。

同年4月在罗马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题评审会上,兴化垛田被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成为江苏省首个入选项目。

近年来,由于受到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农村空心化等因素的影响,对劳动力投入高度依赖的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在地形地貌维护、传统耕作技术延续与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想使垛田这块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永续存在,有必要对垛田的起源和价值内涵做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开发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兴化垛田的历史起源垛田因何而起,源自何时?史载不详。

据笔者走访调研,在当地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大禹造田说。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得到舜帝的召见,大禹于觐见的途中在兴化歇脚,其腿上的泥巴掉落化为垛田。

第二,岳飞说。

民间老人传言岳飞迎战金兵曾在兴化地区驻扎,其营地所在的土墩日后经民众开发形成垛田。

第三,葑田说。

垛田先民最初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和葑(即茭白等水草的根),浮于水上,后发展演变为垛田。

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第一种大禹造田说,多是民众浪漫想象的结果,于史无证。

第二种“岳飞说”,看似合乎情理,但却经不起深究。

元末明初之际,兵火连天,作为张士诚主要根据地之一的兴化地区,一直是张士诚和朱元璋双方交锋的主战场,民众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

在这样的情况下,兴化地区土地大量抛荒,劳动力严重缺乏,本就是地广人稀,根本没有堆积垛田、开垦荒滩的需求,因此也不足为信。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简称GIAHS),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国家之一,并在项目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首批保护试点。

之后,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加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编制完成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国家行动框架》和试点保护与发展规划,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和论坛、培训等多种形式,指导试点地区进行项目实施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粮农组织的高度赞赏,也为其他试点国家提供了经验。

2012年10月2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见来访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先生一行时,将加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合作作为重要建议,写入《合作备忘录》中。

2014年初,农业部在京成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立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由农业、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25位院士、专家组成。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为与会专家颁发聘书。

特别是在试点示范与推广方面,我国通过开展培训、生产标准化、市场开拓、种养殖技术与产品加工服务、示范户带动、基础条件改善、科学研究、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提高了干部和群众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保护了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稻鱼文化,提高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国内外的知名度,带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积极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截止2013年10月,我国共有8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两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这8个分别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两个试点分别是陕西佳县古枣园、江苏兴化垛田。

聚焦中国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聚焦中国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聚焦中国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也反映了中国农业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以下是中国11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简要介绍。

1.龙泉驿稻作文化遗产龙泉驿位于中国四川成都市,是中国稻作起源地之一、这里传承着丰富的稻作文化,包括种植、加工和食用稻米的传统技艺。

这个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农业的起源,也反映了中国稻作文化的重要地位。

2.养赤制酱文化遗产养赤制酱是中国传统的酱料制作方法,这个遗产代表了中国酱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赤制酱历史悠久,技术独特,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被誉为是中国酱料制作中的瑰宝。

3.广陵米酒文化遗产广陵米酒是中国江苏扬州的传统酒品,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这个遗产代表了中国酿酒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江苏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4.大连渔网文化遗产大连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渔网生产中心,这个遗产代表了中国渔民的勤劳和智慧。

大连渔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不仅满足了渔民对渔网的需求,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品。

5.巢湖莎草编织技艺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被誉为是中国莎草编织技艺的发源地。

这个遗产代表了中国编织技艺的传统和独特之处,巢湖莎草编织的作品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美丽的外观而受到世界的赞誉。

6.壳石文化遗产壳石是中国浙江宁波的一种独特的农产品,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个遗产代表了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地方文化,也反映了中国农产品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7.土豆和鲜花文化遗产中国四川的红原县以土豆和鲜花为特色农产品,这个遗产代表了中国乡村农业的发展和创新。

红原县通过种植土豆和鲜花,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也推动了中国乡村经济的发展。

8.辣椒文化遗产中国湖南是辣椒的故乡,辣椒文化在湖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这个遗产代表了中国辣椒种植和食用的传统和独特之处,也反映了湖南辣椒文化的独特魅力。

全球重要文化农业遗产项目名词解释

全球重要文化农业遗产项目名词解释

全球重要文化农业遗产项目名词解释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农业遗产项目是指一项旨在保护和传承丰富多样的农业文化遗产的计划或计划体系。

这些遗产项目通常涵盖了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传统农业技术、作物和品种、农业节庆、农业景观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认定和保护,国际社会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传统农业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保护人类农业文化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对话等。

具体来说,全球重要文化农业遗产项目通常包括以下要素:1. 传统农业技术:传统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耕作、种植、灌溉、收割、储存等方面的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和装备。

这些技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体系,是人类农业文化遗产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2. 作物和品种:作物和品种是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各种传统农作物和其特色品种。

这些作物和品种在人类农业发展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还承载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3. 农业节庆:农业节庆是指在农耕文化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各种节庆活动和仪式,如种植节、丰收节、播种祭祀等等。

这些节庆不仅是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了人们对丰收、生活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4. 农业景观:农业景观是指在农耕文化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景观,包括但不限于田园风光、农村村落、特色耕地、水系和灌溉系统等。

这些景观不仅是人类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现,还承载了人们对土地、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和记忆。

5. 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是指在农耕文化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各种农业知识、技能和智慧,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这些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承载了人们对土地、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人类农业文化传承的重要精神支柱。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四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四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教 他 怎 么 干 的阶 段 。 ”
李 文 华 说 ,中 国传 统 农业 中保 留下 来 的历 史 经
验 都 是 巧 夺 天 工 的 , 目前 也 大 多 是 濒 危 的 。我 们 所 进
uu 中 国 传 统 农 业 中 保 留 下 来 的 历 史 经 验 都 是 巧 夺 天 下 的 , 目前 也 大 多 是 濒 危 的 。我 们 所 进 行 的 农 业 文 化 遗 产保 护 ,是保 护整 个 的农耕 系统 。 农 耕 系 统 保 住 了 , 与 之 相 伴 的 农 业 文 化 、 生 物 多 样 性 及 可 持 续 发 展 等 就全 都保 住 了。
鱼繁殖 区都被 安置在 山脚下 的阴凉处 。鱼的卵并 不是 高产示 范可达七八 十公斤 ,部分 田鱼 开始走上市场 ,
直接产 在水里 ,老百姓会采 一些细软 的松树枝供 种鱼 商品率约为百分之十几 。
产 卵用 。
第 三 阶段 是 快速 发展 阶 段 ( 0 1 至 今 ) ,县 20年
就 出现在层层 的梯 田里 了。育好 的秧 苗长N3 厘米高 的 那就是 阴冷 。许 多稻 田都镶嵌在 深山丛林之 中,能够 时候 ,就从温 室里移 出来 ,密密地插 在稻 田里 ,这个 见到 阳光 的时 间非 常少 , 由于 日照 不足 ,灌溉用水 又 过程 叫做寄秧 ,一个 月之后 ,再分 到其 他 的稻 田里面 来 自山泉 ,这就使得稻 田中 的水温和 土温 都 比较低 。 去栽 培。秧苗插进 了稻 田,鱼 苗也就跟 着放 了进 去 , 等到鱼苗长到两 、三寸 ,再放入雏鸭 。 稻 田为鱼和 鸭的生长提供 了生存环 境和丰富 的食
因为这里 的鱼 总是 习惯性地 向着进水 口游 ,只要 在进 化 、标准化 、品牌化 、市场化 ”方 向发展 。

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 文化 遗产保 护试 点 , 成为 中 国第 一个 世
界农业文化遗 产。
2 哈尼稻作 梯 田系统
除 了仙人洞发现 的稻作 遗存外 , 万 年县裴 梅镇 荷 桥村还生产一种质地独特的稻米—— 贡米 。万年贡米
是一种原始的栽 培稻 , 是 迄今 为止人 类保 留下来 的最
哈尼梯 田主要分布在云南红河州红河南岸 的哀牢
能够在海拔 1 4 0 0 m 以上生存 , 极能适应气候变化 , 且具 有非常稳定的遗传 特 征 。在 2 0 1 0年百 年不遇 的大早
1 青 田稻鱼 共生系统 稻鱼共 生系统 即稻 田养 鱼 , 是一 种典 型 的生态 农
面前 , 哈尼梯 田依然 保持 了青 山绿水 , 获得 了大丰 收 ,
高可达 5 0 0 0多级 , 有时 田埂有 5— 6 m高 。
哈尼人是大山 的后 代 , 在 巧妙 利用 山地气候 和水 土资源方面 , 表现 出 了非 凡 的智 慧和 能力 。他们 在利 用土地资源时 , 充分考虑 自然地 理条件 , 开创 了一套独 具特色 的复合农 业生 态系统 。山腰气候 温和 、 冬暖 夏
生态平衡 。
“ 鱼米 之乡” 的美称 。1 9 9 5年 , 中美农业 联合考古 队在
江西 万年 县仙 人 洞 发现 了距 今 约 1 2 0 0 0年 的 稻作 遗 存 。仙人洞 的栽培 稻植硅 石标 本显示 , 在距 今 1 . 4万 年的地层 中出土 的植硅 石都 是 野生 稻 , 到 了距今 1 . 1
中国 农业 文化遗产 保护试点 关键 词
全球重 要农 业文化遗产是联合 国粮食 及农业 组织
于2 0 0 2年发起 的一个大型项 目, 旨在建立全球 重要农 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景观 、 生物多样 性、 知识和 文化 的 保护体系 。联合 国粮农组织对全球重要农业文 化遗产 给 出的定义是“ 农村 与其所处 环境长期 协 同进化 和动 态适应下所形 成的独 特 的土地利用 系统和 农业 景观 , 这种系统与景 观具有 丰 富的生物 多样 性 , 而且 可 以满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一)资深创作者专栏: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1.农业文化遗产:指与农业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农具、种植和养殖技术、农耕习俗、农业音乐舞蹈等。

2.全球重要: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农业文化遗产,无论是其历史、技术水平还是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备卓越的特点。

理由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不同地域、民族的农业发展和农民智慧的结晶。

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有着重要意义:1.保护文化多样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农作物、农耕方式和农业文化习俗,保护它们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各地的独特文化。

2.传承农业智慧:这些遗产蕴含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对于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传承农业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当前的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

3.促进可持续农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些传统农业技术和农耕方式具有环境友好性和生态合理性,对于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书籍简介下面是几本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书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文化背景来介绍和阐述这一主题:1.《农耕的记忆》作者:李明简介:本书通过调查和研究,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以及其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作者通过讲述农耕的历史故事和农民的传统知识,展示了中国农耕智慧的魅力和独特性。

书中还包含了农耕习俗、农业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深入揭示了中国农业文化的丰富内涵。

2.《农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作者:David C. Harvey简介:这本书从全球范围出发,探讨了农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和理论探讨,探索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利用问题。

书中涵盖了各地的农业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农具、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风俗等,全面展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3.《农业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作者:Jan Groote 简介:这本书旨在探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全球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绍兴会稽 山古香榧群
浙江绍兴会稽 山区的先民一直 是 中华文明 的重要缔造者 之一 。从远 古至今 ,会稽 山区一直沿袭 着优 良的农业文化 ,缔造 出了屹立山 中、千年飘香 的古香榧群 。浙江绍 兴会稽 山古吞 榧群 ,是我 国 古代 果树大规模嫁 接技术应用难得 的例证 ,是罕见 的古代 良种选育与嫁 接技术的 “ 活化石”。2 0 1 3
年5 月 ,作 为 全球 首个 以 山地 经 济 林 果 为 主 要特 征 的 农业 文化 遗 产利 用 系统 ,浙江 绍 兴 会稽 山古 香 榧
群 先后被 国家农业部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 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浙 江 绍 兴 会稽 山 古 香 榧 群 分 布 在 浙 江 省 绍 兴 市 所 属 的柯 桥 区 、诸 暨 市 、 嵊 州 市 的 1 2 个 乡镇 5 9 个
会稽 山古香 榧群是一种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 ,记载和传承着 千年 的历史。会稽 山区的榧农通过村
落 的集 体 活动 、祭 祀 与 节庆 ,依 照传 统 或经 验 形成 共 同 的思 维 与行 为方 式 ,使 得 文 化得 以延 续 。通 过
香榧文化的代 际传承 ,也将 整个社会的历史与文, f 8  ̄ - I ' L 融入其中 ,社会认 同和文化 自觉由此形成 。在 此基础上 ,家族 、村落和传统 的以香榧 为基础的生计 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香榧文化不仅包含 了以香 榧生产为主体 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相关的森林文化 ,更重要 的是香榧 因其 自身树龄长、雌雄异株伴 生山 林、两代果实同树等特征有着 “ 长寿 、美满 、团圆”的象征意义 ,并融入地 方社会文化 的各个层面。
祭 收
中国香榧博物馆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宣布,中国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中国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中国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因以独特方式利用传统方法和知识,维护特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评选标准规定,遗产地必须具备全球重要性和公共产品价值,支撑粮食安全、生计安全、农业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且景观秀美。

从2005年中国第一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认定至今,在全部65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中国以18处位列榜首。

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的安溪县,居山而近海,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当地早在10世纪就开始产茶,安溪茶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符号,茶文化传承模式也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显著的全球重要性。

它首创“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丰富了世界茶叶种类;发明了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技术,保持茶树品种的优良特性;发现了铁观音茶树品种,至今仍保留有铁观音母树,丰富了世界茶树基因库。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生态种植管理模式,对全球山区生态农业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安溪的茶文化传承模式也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借鉴。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同时还具备显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我国入选的首个游牧农业遗产地,也是全球可持续牧业和脆弱牧场管理的典范。

早在新石器时代,该地区就有早期居民狩猎和游牧生活。

该系统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多样的生态景观。

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上,每年六月,几十万头大小牲畜就开始了大迁徙。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二)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二)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二)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14期印度藏红花农业系统2011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藏红花农业系统位于群山环绕、河湖众多的克什米尔地区。

据历史记载,该地区公元前5 世纪就有藏红花种植。

时至今日,藏红花依然是该区域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每年的必种作物。

据统计,克什米尔地区只有1% 的花农还种植一些其他经济作物。

藏红花像克什米尔的烹饪般享有盛名,是克什米尔集药物价值和文化价值于一身的宝贵作物。

经过历史的发展,当地农民形成了独特的藏红花种植技术与一系列本土知识。

在克什米尔地区,按照传统播种习俗,当地农民6 月份和9 月份会用锄头翻垦疏松土地,来确保土壤的透气性,保证扎根于土壤中的藏红花球茎能够生根发芽, 9 月份开始着手培育藏红花。

藏红花的生长期为11 月份至来年 5 月份。

在此期间,农民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控啮齿动物(如田鼠)对花苗的破坏,保证花苗的正常生长。

5 月份是藏红花的收获季节。

一季藏红花收获之后,会在田地种植亚麻、燕麦、小麦等作物。

当地农户还会根据土壤质量进行土地分级,分门别类培育花种,以实现长久的经济效益。

成熟的藏红花叶子风干之后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

藏红花农业系统承载着艺术、文化、景观等多种功能。

(张龙豹熊哲摘译)印度科拉普特传统农业系统2012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科拉普特传统农业系统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从理论到实践,当地人民都完整地保持了该农业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系统内物种丰富、品类繁多,其中花类品种高达2500 余种,稻谷340 种、黍类8 种、豆类9 种、油菜5 种、纤维植物3 种、蔬菜7 种。

此外,还盛产甘蔗、棉花、向日葵等各种经济作物。

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当地农户依靠自身的农业知识,实现了小块田地种植管理与森林管理的有机协调,确保了可持续发展。

播种之前,会严格测试品种、严把质量关,同时改善土壤、提高肥力,从而确保水稻和其他作物的高质量生长。

2021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浙江省丽水市

2021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浙江省丽水市

2021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浙江省丽水市
2021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浙江省丽水市举行,是一次难得的盛会。

浙江省丽水市是中国著名的丽水文化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千余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它拥有独特的农业传统:如湿地系统利用、水文生态优化和水资源开发、稻田文化保护和利用、传统农业食品加工生产、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以及长江流域基础应用技术支撑,农作物丰产农业社会布局和发展,跨越一千余年的稻田及湿地文化。

此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动以社会科学视角,以景观生态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立足于生态文明,探讨如何发掘丽水农业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和利用丽水文化,促进当地农民生产经营,公平地传承和发展丽水农业文化,构建全球农业生态文明的人类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在此次活动中,参加人员就农业发展和现实技术展开了激烈而有深度的讨论,聚焦探讨了传统农业文化具有的特点、它对生态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如何构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关系。

参议员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开展了相互学习和借鉴,有效地促进了丽水农业文化的传承发展,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此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举办,不仅加强了丽水文化的���鉴意识,而且指导我们如何建设一个良性、和谐的农业生态文明,扩大农业文化多元发展,实现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会珍惜上一代传承下来的农业文化,把它当作财富,不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水平,而且繁荣新的农业文明,实现和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四)
作者:暂无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9年第20期
墨西哥传统架田农作系统
2017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墨西哥城架田是一种湿地秧田农业系统。

自墨西哥阿兹特克时代以来,当地农户就利用这一传统的方式来建造架田,并代代口头相传,流传至今。

俯眺远望,架田像一座座人工浮岛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河流之中。

架田农业系统位于墨西哥城的
低洼地区,当地农户因地制宜,利用芦苇做成木筏,并在筏子上加盖泥土( 湖底沉积物、树枝、腐烂植被),创造了一种网状分布的水中架田,每个架田平均深度达1.5米。

架田的修建步骤包括勾画架田范围、砍伐树枝和芦苇秸秆等做成厚木筏、打桩固定木筏、在木筏上填充两层加厚
泥土( 一层为湖底淤泥和烂泥,一层为有机质) 等,建好即可种植。

当地农户非常重视保护架田的土壤,一方面不断增加淤泥来保证土层厚度,另一方面不断
增加水生植被,来确保土壤肥力。

同时,当地农户实行间作套种农耕方式,充分发挥架田的土
壤肥力来满足口粮需求。

架田生产力很高,每年可收获5 季。

架田和运河、沟渠镶嵌分布,岸
边生长着层层垂柳,不但可以防风,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也可以减轻河水对架田的冲刷和侵蚀,维护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与架田的稳定性。

架田农业系统不但可以应对气候变化( 比如霜冻和降雨量的波动),也可很好地适应城市发展,保证了城市的粮食和蔬菜供应。

此外,架田系统衍生的农耕技术也促进了当地人民的融合、团结,巩固并加强了团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故架田系统还具有一种社会意义。

( 张龙豹郭丽楠摘译)
斯里兰卡干旱地区梯级池塘村庄系统
2017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该系统是农户长期土地管理和水源保护的经验累积,由78 个池塘组成。

高海拔地区被茂密的森林和灌木丛所覆盖,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低海拔
地区的池塘、河流、村庄和农田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生态农业系统。

该系统是干旱地区一系列相连的池塘组成的,这些池塘微型集流、储存、传送和利用短暂
流经此地的溪水。

这种古老、独特的传统农业系统是斯里兰卡干旱地区运用最广泛的方式。


系统历经近两千年的演变,可为当地提供灌溉用水、生活用水、动物用水和生态用水。

该系统在当地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广阔的覆盖面、独特的技术、可持续性、对自然灾害
( 如干旱、传染病、洪灾、飓风和外部入侵) 的可恢复性、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优势。

斯里兰
卡干旱地区的人民由于不稳定的社会政治局势被忽视长达几个世纪,而该系统使他们能一直独
立生存。

( 宋佳雨郭丽楠摘译)
葡萄牙巴罗索农林牧系统
2018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巴罗索系统是葡萄牙北部自然景观的集合,是典型的山地地貌,也是佩内达- 吉尔斯国家公园的组成部分。

当地现存的农业系统受土壤和气候条
件的影响较大,农业经济以小农农耕和牛、绵羊、山羊畜牧为主,猪的养殖也是当地小农经济
的一部分,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农作物多为雨水浇灌,最重要的作物为黑麦和马铃薯,耕地属于轮作制。

村庄和民居附近,保留了灌溉作物带; 外围是永久性草地,可获取干草和放牛; 再远处,是旱作谷物田地和牛羊
放牧的灌丛荒地( 集体土地)。

集体土地归属当地社区,也由社区统一管理,这在葡萄牙山区很典型。

在集体土地上牛的放养由多个牧民参与,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轮流在集体土地上放牧,
每个牧民的放牧时间因其拥有牛的数量而异。

利用重力进行灌溉也是山地种植的重要特征。


过建造水坝或蓄水将水道中的水沿着山坡引入小的水渠,排入永久性冬季草地,停留到低海拔
的水沟里,并将未经过滤的水回流到最初的水道中。

冬天,流水的温度在零度以上,这一过程
有助于控制冰对草地的影响。

通过调节温度,蔬菜在低温环境下也可正常生长。

人类在此生活几千年之久,这里是人类农林牧活动的综合体现,但当地环境并没有因为人
类的活动而遭到破坏。

时至今日,该系统仍是当地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

当地农业投入产出比
较低,鲜少有剩余,人口消费水平相对本国其他地区而言也偏低。

( 宋佳雨刘海涛摘译)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