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教学大纲-11行政

合集下载

市政学纲要

市政学纲要

市政学80分客观题(是非题10’,单选题10’,双选题10’,多选题10’,辨错题10’——划出的名词只有一个是错的,判断说明题30’),20分开卷案例题(共20点,至少12点);“掌握”即考试内容,红色;“了解”黑色。

绪论第一节市政1.市政的含义➢城市政权说城市行政说城市政治说(政治体系)城市职能说(政府职能)政府职权范围:城市规划、基本建设、市容市貌、环境整治、物业管理及公共、公益事业的投资和建设等。

城市政策说(公共政策包括党的文件和法律)➢市政主体的广义、狭义之分是非题广义: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权力体系+非权力体系与城市政治说相对应)狭义: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关于市政客体或对象,老百姓会仅理解为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和城市公共事业的管理。

➢中国市政的五个特殊情况(中国特色);多选题①党的领导;(共产党市委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市政主体。

)②权力统一;(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③走向市场经济;(万能的政府要转变为有限的政府)④市有不同行政层级;i.我国建制市中省级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有法律依据;副省级市有党和政府文件规定。

ii.地级市准备撤销,省直接管理县和县级市。

(“省直管县”)iii.P59:根据行政地位的不同,中国城市分为:a)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b)副省级市(具有省级计划决策权和经济管理权)——包括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省会城市、五个计划单列市五个单列市(分别在各个省内,但这5个市的计划与该省的计划是并列的,直接上报发改委): 大连(对周围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最大,带动东北和俄罗斯等城市)、青岛、宁波、深圳(有望成为第五个直辖市)、厦门c)地级市d)县级市⑤管辖农村。

(市领导县)2.市政特征单选题、判说题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市政的主体是国家机构)→判说题:市政早已成为“政治的一部分”或“一个政治过程”,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性、中介性和方法手段方面的问题而体现着社会集团的目的和利益。

市政管理学讲稿

市政管理学讲稿

市政管理学主讲:李宏伟第1章导论1.1 市政与市政管理的含义1.1.1 城市与市城市是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聚集地。

从词源学上看,“城”与“市”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四周筑有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

市:交换和贸易的场所。

社会经济发展加速了“市”的发展。

交易的扩展要求设立相对固定的贸易市场。

“城和“市”逐渐融为一体,演变为现在所谓的城市。

中国城市的萌芽可追溯到夏商时代。

唐宋时期已经出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市”属于行政建制的一种,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

清代以前,中国没有“市”的建制。

直到清朝末年才仿效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城乡分治。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很长时期内曾经继承城乡分治的传统。

20世纪80年代推行“市领导县”体制以后,市建制逐渐发展为广域型市,每个市在行政区划上都包含大片的农村地区,市政府同时承担着农业和农村管理工作。

市管县体制是中国地方治理区别于西方的显著特征。

1.1.2 市政的含义市政: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

广义的市政包括: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城市规划、公共财政、政府规制、公共服务、土地和不动产、人口与社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公共事务。

1.1.3 市政管理的含义含义:市政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市政管理不同于私人管理,市政管理更强调以人为本、公共利益;公平与责任;公共选择和利益聚合。

基本使命: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主体:传统——单中心管制,城市政府是唯一的权威性管理主体;现代——多元管理,城市政府为主导,还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社区自治组织、民办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及广大市民。

1.1.4 市政管理的原则以人文本: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系统管理:考察系统内容相互关联的各要素、各环节法治透明:管理过程应当依法行政,保持公开透明利益平衡:综合权衡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公众参与:发展和完善参与渠道,保障利益表达权成本效益:城市善治要求以合宜的成本投入取得最优成效1.2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2.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重的“城市病”3.市政管理学应运而生1.2.1 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1. 20世纪初:市政管理学逐渐成为行政学的独立研究领域。

行政管理学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学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管理科学化、高校化的学科。

主要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设置、运转规律及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管理与改革。

它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重点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

它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在公共管理系的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娴熟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导论教学要求:了解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基本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掌握行政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目的、方法与特点。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概述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三、行政管理学的特点第二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一、我国行政管理学的意义二、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现状三、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原则第二章西方行政管理学的演进教学要求:了解行政学做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以及学科的特点等,基本掌握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几个不同时期主要特点及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节形成时期的西方行政学一、西方行政学产生的原因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三、主要特点和简要评价第二节行为科学时期的西方行政学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二、主要特点和简要评价第三节多元发展时期的西方行政学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二、主要特点和简要评价第四节公共管理时期的西方行政学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二、主要特点和简要评价第三章行政体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行政体制的基本概念与类型;理解行政权责体系,组织结构体系;理解并掌握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和内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第一节行政体制概述一、行政体制的含义二、行政体制的功能第二节行政体制的类型和模式一、行政体制的类型二、行政体制的模式第三节行政环境与行政体制一、行政环境述要二、行政环境与行政体制的互动第四节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沿革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三、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第四章行政职能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行政职能的基本概念,明确其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西方行政职能理论的演化;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以及政府行为与角色的转换;了解政府实现其基本职能所采用的主要手段。

市政学教学大纲

市政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4030课程名称:市政学《市政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学分 4总学时68理论学时68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是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三门课程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建议教材张永桃著,《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主要参考书1、夏书章主编《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王雅莉主编《市政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3、杨宏山编著《市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荷兰)曼纳·彼得·范戴克:《新兴经济中的城市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17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市政学》是一门系统阐述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课程,涉及市政客体、市政主体及其运行、市政管理内容及规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把握市政主体是怎样对市政客体进行管理的,搞清楚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比较系统地理解市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市政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章节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实践合计1 前言 32 第一章城市概说 63 第二章市政组织与市民 34 第三章市政体制与运行机制 45 第四章市政职能与市政过程 46 第五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67 第六章城市经济管理 68 第七章城市社会管理 69 第八章城市公共事业管理 610 第九章城市生态管理 611 第十章城市安全管理 612 第十一章市政绩效与管理 613 第十二章市政改革与发展 6总计68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绪论1.学习目的通过教学要求同学掌握市政的概念、市政学的含义、特征,市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理解研究市政学的意义与方法。

2.基本内容要求第一节市政1、市政的含义2、市政特征第二节市政学1、市政学的研究对象2、市政学的主要内容3、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研究市政学的意义与方法1、研究市政学的意义2.市政学的研究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1、市政、市政学的概念2、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研究市政学的意义第一章城市概说1.学习目的通过教学要求同学掌握城市的含义、特征;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规律,理解并掌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掌握城市的结构、功能、类型基本内容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城市的功能、结构、类型;城市体系的特点、原则和类型。

行政管理专业《市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专业《市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解释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阐 述应急管理的原则,如预防为 主、综合施策、科学应对等。
公共安全事件分类与应对 措施
分析公共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特 点,探讨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 应对措施和策略,如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挑战 与对策
探讨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 挑战和问题,提出加强公共安 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如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科技支撑 、推进社会共治等。
其他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改革
介绍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探讨其改革的方 向和措施,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广全民健身等。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意义 与内容
阐述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意义 ,介绍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内 容,包括预防预警、应急处置 、恢复重建等方面。
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 则
阐述城市规划的层次和类型,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 等,以及各层次和类型规划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编制程序与方法
介绍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包括前期研究、方案制定、成果审批等,以及常用的规 划方法,如系统分析、空间分析、公众参与等。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手段与措施
阐述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手段,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以及实施管理的措施,如监 督检查、评估反馈等。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共精神 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参与城市 治理的素质和能力。
课程内容与结构
城市与市政概述
介绍城市的概念、类型、发展历程以 及市政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城市政治制度
阐述城市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包括城市宪法、城市政府组织形式 、城市选举制度等。
城市经济管理
探讨城市经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 法,包括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财政 金融等。

行政法学教学大纲.doc

行政法学教学大纲.doc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行政法学学科所涉及的各主要领域的行政法制和依法行政等方面进行全面教学与研究。

用马克思主义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介绍、分析行政管理和行政法治问题,以期为中国的行政法治化提供建设性对策。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政法学的内容、特点,能够以行政法学的理论、观点、方法研究社会实践问题,培养和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行政法概述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分类;掌握行政关系的概念,弄清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掌握行政法的特点;理解行政程序的重要性;掌握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行政与行政法第二节:行政法源第三节:行政程序第四节:本章实务讨论第二章:行政法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法理论基础涵义,弄清控权论、服务论、平衡论、协调论的主要观点;明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一节:行政法的理论基础第二节: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本章实务讨论第三章行政法主体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法主体的概念;掌握确立行政主体的重要性;掌握行政机关的性质、地位和特征;了解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地位以及行政机关委托组织的地位;了解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范围和监督内容;明确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第一节:行政主体第二节:行政机关第三节:其他行使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第四节:行政相对人第五节: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第六节:本章实务讨论第四章公务员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公务员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外国公务员的范围;弄清公务员职务关系内容,明确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国家公务员概述第二节:行政职务关系第三节:国家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本章实务讨论第五章:行政行为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行为的涵义、特征和分类,明确行政行为的内容、效力,弄清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和合法要件;掌握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1411《行政法学》教学大纲

1411《行政法学》教学大纲

《行政法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11课程名称:《行政法学》英文名称:Administrative law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1 案例讨论学时:3学分:3适用对象:法学专业(医事法律方向)基本要求行政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行政法学的范畴非常广泛。

根据当前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及我校四年制法学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行政法学总学时为54学时,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行政法概论、行政法的法源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主体概论、行政机关、其他行政主体、行政人、行政相对人、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等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等依职权的行政行为、行政指导等行政主体的其他行政行为、行政程序等。

其中安排51学时理论讲授和3学时案例讨论。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案例讨论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争取学习一定的法律实践方法。

本大纲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行政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我们对部分章节中的某些叙述作了必要的调整(或修改),以便于同学学习。

由于当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行政的概念、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特征、行政法学的学科归属及其与相近学科的关系;2.了解行政权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行政与行政国家、法治国家的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行政法的历史、行政法学的历史。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行政法、政府失灵、有限政府二、主要教学内容1.行政的概念及内涵(1)行政的一般概念(2)本书对行政的概念2.行政权(1)行政权是公权力(2)行政权与立法权、司法权(3)行政权与行政职权3. 行政与行政国家、法治国家(1)行政与行政国家(2)行政国家和无限政府(全能政府)(3)行政与法治国家4. 中外行政法的一般概念5. 本书的概念6. 行政法的特征(1)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内容上):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2)控制与规范行政权的法(本质上)(3)难以制定统一法典的法(形式上)7. 我国行政法的历史8. 行政法学的学科归属及其与相近学科的关系9. 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10. 我国行政法学的历史第二章行政法的法源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目的要求:1. 掌握行政法法源的定义、制定法法源的种类、非制定法法源的种类、不同位阶法源冲突时的适用规则、行政合法性原则(依法行政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2.了解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越权无效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特殊情况下行政法原则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法源二、主要教学内容1. 关于法源的不同解释和行政法法源的定义(1)关于法源的不同解释(2)行政法法源的定义(3)行政法法源的分类2.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立法、条约和协定3. 不同位阶法源冲突时的适用规则4. 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法律解释、判例、习惯和惯例、行政法理5.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1)含义(2)适用6.实体性基本原则与程序性基本原则的划分(1)调整行政实体关系的实体性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越权无效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2)调整行政程序关系的程序性基本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平原则7.特殊情况下行政权运行原则:公共利益至上原则、效率优位原则、合法性原则、应急性原则、不得恣意原则和合理性原则第三章行政法主体概论目的要求:1. 掌握行政法主体的定义及种类、行政主体的概念及特征、行政主体资格的要件及确认、几种情况下对行政主体的认定2. 了解行政法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内容、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及其与学生的关系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二、主要教学内容1. 行政法主体2. 行政主体(1)行政主体概念和特征(2)行政主体资格的要件(3)确认行政主体资格的方法(4)几种情况下对行政主体的认定3. 相关概念辨析及其相互关系(1)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4. 行政组织法5.公立高等学校法律地位及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第四章行政机关目的要求:1. 掌握行政机关的含义、性质和特征,行政机关的分类,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2. 了解的内容: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行政机关的主要管理手段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行政机关、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二、主要教学内容1. 行政机关的含义、性质和特征2. 行政机关的分类(1)一般行政机关与部门行政机关(2)职能性行政机关与专业性行政机关(3)常设性行政机关与非常设性行政机关(4)专门执法机关与普通管理机关(5)首长制行政机关与委员制行政机关(6)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7)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8)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行政监督机关以及辅助机关(9)外部行政机关和内部行政机关3. 行政机关的职责、职权和管理手段(1)概念及辨析(2)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3)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4)行政机关的主要管理手段4.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1)中央行政机关(2)一般地方行政机关(3)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4)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第五章其他行政主体目的要求:1. 掌握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委托情形下的行政主体2. 了解的内容:社会公权力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法理解释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一、基本概念: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委托二、主要教学内容1. 其他行政主体的含义、种类(1)含义(2)种类2.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含义(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3)被授权组织的条件(4)被授权组织的范围(5)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3. 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1)社会公权力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法理解释(2)种类4. 行政委托情形下的行政主体(1)受委托组织的含义(2)行政委托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3)行政委托与法律、法规授权的区别(4)行政委托与行政机关内部委托、代理的区别(5)受委托组织的条件(6)受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7)受委托组织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第六章行政人目的要求:1. 掌握行政人的概念、范围,行政人与国家公务员的关系与区别,行政人的法律地位,行政人资格的确认,行政人资格取得的两种途径2. 了解的内容:我国《国家公务员法》的内容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一、基本概念:行政人、国家公务员二、主要教学内容1. 行政人概述(1)概念及特征(2)范围2. 相关概念辨析(1)行政人与行政主体(2)行政人与国家公务员3. 行政人的法律地位(1)国家与行政人之间的关系(国家公职关系)(2)行政主体与行政人的关系(3)行政人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4. 行政人资格的确认5. 如何判定行政行为6. 行政人资格的取得和丧失(1)行政人资格的取得(2)成为行政人需具备的最一般的法律条件(3)行政人资格最一般的禁止条件(4)行政人资格的丧失7. 国家公务员及国家公务员法(1)国家公务员概述2.国家公务员法——以我国的公务员法为个案第七章行政相对人目的要求:1.掌握行政相对人的概念、特征、范围、法律地位,对行政相对人身份的认定2.了解行政相对人的分类、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一、基本概念:行政相对人二、主要教学内容1. 行政相对人概述(1)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及特征(2)行政相对人的分类(3)行政相对人的范围2.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1)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2)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申请权、参与权、知情权、正当程序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3)行政相对人的义务: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协助公务的义务、维护公益的义务、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3. 行政相对人身份的认定(1)行政相对人与行政对象人(2)行政相对人与法人(3)行政相对人与国家机关(4)行政相对人与国家公务员第八章行政行为概述教学要求:1.掌握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为的各种分类2.了解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不同学说和不同观点,行政行为的特征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终局行政行为与非终局行政行为、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二、主要教学内容1.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行政行为的分类(1)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2)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3)依职权行政行为和应申请行政行为(4)附款行政行为和无付款行政行为(5)授益行政行为和不利行政行为(6)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7)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8)独立行政行为和需补充行政行为(9)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10)行政行为与准行政行为(11)终局行政行为与非终局行政行为(12)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13)共同行政行为与非共同行政行为(14)自为的行政行为、授权的行政行为和委托的行政行为第九章抽象行政行为教学要求:1.掌握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范围、合法要件,行政立法的概念、性质、分类,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法律地位2.了解行政立法的原则、程序,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种类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立法二、主要教学内容1.抽象行政行为概述(1)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2)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3)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2.行政立法行为(1)行政立法的概念(2)行政立法的性质(3)行政立法的分类: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3.行政立法的原则(1)民主立法原则(2)法制统一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行政立法程序(1)提议和起草(2)审查和审议(3)发布(4)修改和废止5. 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为(1)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2)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种类:创制性文件、解释性文件、指导性文件(3)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第十章具体行政行为教学要求:1.掌握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条件,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和失效2.了解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违法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讨论案例分析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具体行政行为二、主要教学内容1.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2.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条件3.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违法4.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5.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和失效第十一章依申请行政行为(一)——概述、行政许可教学要求:1.掌握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许可的概念、分类2.了解依申请行政行为的种类、程序,行政许可的作用,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制度和内容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依申请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二、主要教学内容1.依申请行政行为概述(1)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概念(2)依申请行政行为的种类(3)依申请行政行为的程序2.行政许可(1)行政许可的概念(2)行政许可的种类3.行政许可的作用4.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第十二章依申请行政行为(二)——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教学要求:1.掌握行政给付的概念、种类,行政奖励的概念、种类与形式,行政确认的概念、主要形式与基本分类,行政裁决的概念、种类2.了解行政给付的作用、原则,行政奖励的作用、原则,行政确认的作用、原则,行政裁决的作用、原则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二、主要教学内容1.行政给付(1)行政给付的概念(2)行政给付的种类(3)行政给付的作用(4)行政给付的原则2.行政奖励(1)行政奖励的概念(2)行政奖励的种类与形式(3)行政奖励的作用(4)行政奖励的原则3.行政确认(1)行政确认的概念(2)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与基本分类(3)行政确认的作用(4)行政确认的原则4.行政裁决(1)行政裁决的概念(2)行政裁决的种类(3)行政裁决的作用(4)行政裁决的原则第十三章依职权行政行为(一)——概述、行政规划、行政命令、行政征收教学要求:1.掌握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行政规划的概念、种类,行政命令的概念、种类,行政征收的概念、特征、种类2.了解依职权行政行为的种类、原则,行政规划的作用,行政命令的作用,行政征收的作用、原则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依职权行政行为、行政规划、行政征收二、主要教学内容1.依职权行政行为概述(1)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概念(2)依职权行政行为的特征(3)依职权行政行为的种类(4)依职权行政行为的原则2.行政规划(1)行政规划的概念(2)行政规划的种类(3)行政规划的作用3.行政命令(1)行政命令的概念(2)行政命令的种类(3)行政命令的作用4. 行政征收(1)行政征收的概念(2)行政征收的特征(3)行政征收的种类(4)行政征收的作用(5)行政征收的原则第十四章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教学要求:1.掌握行政处罚的概念、特征、种类,行政强制的概念、特征、种类2.了解行政处罚的作用、原则、程序,我国《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制度和内容,行政强制的作用、原则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行政强制1.行政处罚(1)行政处罚的概念(2)行政处罚的特征(3)行政处罚的种类(4)行政处罚的作用(5)行政处罚的原则(6)行政处罚的程序2.行政强制(1)行政强制的概念(2)行政强制的特征(3)行政强制的种类(4)行政强制的作用(5)行政强制的原则第十五章行政主体的其他行为教学要求:1.掌握行政指导的概念、特征,行政合同的概念、特征,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特征、构成2.了解行政指导的原则、主要方式、实施、程序和救济,行政合同的原则、缔结、程序和法律救济,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救济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事实行为二、主要教学内容1.行政指导行为(1)行政指导的概念(2)行政指导的特征(3)行政指导的原则(4)行政指导的主要方式:说服、建议、协商、奖励、帮助(5)行政指导的实施(6)行政指导的程序(7)行政指导的救济2.行政合同行为(1)行政合同的概念(2)行政合同的特征:行政性、合意性、法定性(3)行政合同的原则:公开竞争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公益优先原则(4)行政合同的缔结:招标、拍卖、协议(5)行政合同的程序(6)行政合同的法律救济3.行政事实行为(1)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2)行政事实行为的特征:行政性、可导致行政相对人权益受损性、多样性(3)行政事实行为的构成: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的行为、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行为4.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补充性行政事实行为、即时性行政事实行为、建议性行政事实行为、服务性行政事实行为5.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第十六章行政程序教学要求:1.掌握行政程序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制度2.了解行政程序的分类、价值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行政程序二、主要教学内容1.行政程序概述(1)行政程序的概念(2)行政程序的特征:法定性、多样性、分散性(3)行政程序的分类(4)行政程序的价值2.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3.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1)行政回避制度(2)行政听证制度(3)行政信息公开制度(4)说明理由制度(5)审裁分离制度(6)案卷制度执笔人:于强教研室主任:邓虹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

《市政学》教学大纲

《市政学》教学大纲
《市政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市政学 课程英文名称: Urban Studies 课程号:40503011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 学时;实验学时:0 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管理学 面向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管理学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管学院 政治学教研室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建设现代化城市。 三 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 统计的方法 调查的方法
复习与思考题:
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调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市政学的研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 市政学的研究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关系?
拓展阅读书目:
第三节 城市形态
一 旧城市形态 1.原始城市形态:城堡。 2.前工业社会城市形态:商业城市。 3.工业社会城市形态:工业城市。
二 新时期城市新形态 1.金融城市。 2.生态城市。 3.尖端科技城。 4.山水园林城。 5.数字城市。 6.世界城市。 7.后福特城市。 8.信息城市。 9.智慧城市。 10.学习型城市。 11.健康城市。
二 城市发展的规律 1. 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 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 3. 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 4. 城市由低功能向高功能,由封闭到开放。 5. 城市负荷能力与城市规模相适应。 6. 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三 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教学课时: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 城市概念
一 城市特征 1.聚集性 2.整体性 3. 开放性 4. 复杂性
二 城市功能与种类
1. 承载功能 2. 经济功能 3. 政治功能 4. 文化功能 5. 社会功能

《市政工程规划》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市政工程规划》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七)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1.基本内容
供热负荷计算;供热热源规划;供热管网规划及布置;调配设施布置。
2.基本要求
掌握供热负荷计算;了解供热热源规划;了解供热管网规划。
(八)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4学时)
1.基本内容
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与技术规定;管线综合总体规划步骤;管线综合设计方法。
2.基本要求
掌握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与技术规定;掌握管线综合总体规划步骤;掌握管线综合设 计方法。
2.基本要求
了解城市排水体制、城市排水系统组成及每种布置方式适应条件;掌握城市污水、 雨水排除规划。
(四)城市电力工程规划
1.基本内容
电力负荷预测;城市电源规划;城市供电网络规划;城市电力线路规划。
2.基本要求
掌握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掌握城市电源、电网规划基本原则。
(五)城市通信工程规划(1学时)
1.基本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市政工程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培养今后在城 市市政规划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需先修《城市规划概论》、《规划制图》、《高等数学》等课程。
2.与相关课程的分工
该课程与《城市规划概论》、《规划制图》关系密切,课程中的市政有关要素规划的 基本理念应在《城市规划概论》课程中详解。
2.基本要求
掌握城市总用水量的估算方法;了解城市水源及保护方法;掌握给水管网布置原则; 掌握管段流量与管径计算;掌握给水管网水力计算。
(三)城市排水工程规划(8学时)
1.基本内容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城市排水系统组成及布置;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城市雨水工程 系统规划;城市合流制排水规划;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水厂。

《市政学》教学大纲

《市政学》教学大纲

《市政学》教学大纲梁旭编写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826 目录前言 (828)第一章导论(2课时) (829)第一节市政学研究对象 (829)第二节市政学的研究意义 (829)一、市政学的研究历史 (829)二、市政学的研究意义 (829)三、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829)第二章城市概论(4课时) (830)第一节城市概念 (830)第二节城市的发展历程 (830)第三节城市形态 (830)一、旧城市形态 (830)二、新时期城市新形态 (831)第三章城市的政治系统(4课时) (835)第一节政治系统概述 (835)第二节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835)一、共产党的城市组织系统 (835)二、城市的国家权力系统 (835)三、城市的行政系统 (835)四、城市的司法系统 (835)五、城市的社团组织 (835)六、城市公民 (835)第四章市政职能(3课时) (836)第一节职能概述 (836)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市政职能 (836)第三节我国的市政职能 (836)第四节我国的市政职能转化 (836)第五章市政体制(3课时) (837)第一节市政体制的概念 (837)一、市政体制的特点 (837)二、影响市政体制的因素 (837)三、市政体制的类型 (837)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837)第三节我国的市政体制 (837)第六章市政首长(4课时) (838)第一节市长的目标形象 (838)第二节市长的外部形象 (838)第三节市长的内在形象 (838)第四节市长的病态形象 (838)第七章城市的环境管理(4课时) (839)市政学第一节城市环境概述 (839)一、城市的生态系统 (839)二、人口与城市环境 (839)三、经济与城市环境 (839)四、环境问题分类 (839)第二节我国城市环境问题与治理 (839)第八章城市的基础设施管理(4课时) (840)第一节基础设施的地位 (840)第二节基础设施分述 (840)第九章城市的教科文卫管理(4课时) (841)第一节教育管理 (841)第二节科技管理 (841)第三节文化管理 (841)第四节卫生管理 (841)第十章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4课时) (842)第一节社会治安管理的基本制度 (842)一、户口管理制度 (842)二、社会治安秩序管理制度 (842)三、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842)四、消防管理制度 (842)第二节城市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842)复习与思考题 (842)拓展阅读书目 (842)827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828前言本课程是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市政学教学大纲

市政学教学大纲

《市政法》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市政法》是一门行政学核心课程,是一门系统阐述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课程,涉及市政客体、市政主体及其运行、市政管理内容及规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把握市政主体是怎样对市政客体进行管理的,搞清楚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比较系统地理解市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市政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理论行政学,它既注重理论上的概括和抽象,又能实际用于指导和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在行政学的各分支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的教育部高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确立的行政管理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

同时,也使得市政学成为我国的行政管理本科、专科、电大、函大、夜大教育以及自学考试和统一司法考试等的必考课程和内容。

《市政法》课程在培养和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过程中具有根本性、基础性的作用。

具体地说,我们主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要求:1.通过对市政法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们较深入地了解关于市政法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知识,牢固地掌握经济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关于法学的整体的系统的理论结构框架。

2.通过对市政法这门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法律观和分析法律现象的理论框架,熟悉并掌握法学思维方式。

3.通过对市政法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职责,了解我国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模式和各种经济现象的法律原理。

二、主要教学方法《市政法》课题共计36个学时。

主要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注重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以讲授和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1.教师讲授是最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首次讲授应当着重向学生讲解市政法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讲授各单元和章节内容时,应当首先简介各章内容及其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地位,提示重点内容;课程结束前,应当通过串讲引导学生回顾全课程内容。

(行政法学)教学大纲

(行政法学)教学大纲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36 理论:28 实验;8 见习: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先修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前言1.本门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行政法学》是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专业课。

2.课程性质: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法学》是基于行政法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应用到公共事业与行政领域的一门面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型课程。

3.课程特点: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确立,如何规范国家行政权力的运用,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已日益受到广大行政法教学科研人员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行政法学》这门课程基本理论的阐述就是解答上述难题的关键。

4.课程内容:《行政法学》课程内容安排相对灵活,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讨论并结合学生的建议安排内容,主要包括行政法概述、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行政救济、行政诉讼。

在行政法概述介绍行政法相关概念及行政主体、职权等;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一般包括行政行为与公共行政程序;行政救济,主要涉及行政赔偿、补偿、复议等;行政诉讼则主要讲解行政诉讼的概念,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参加人、程度等。

5.本门课的前期基础课程:《行政法学》前期基础课程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现代行政原理等。

6.教学任务及基本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修习,让学生掌握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行政法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7.使用的教材:本课程参考书目有崔运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四版)、王学辉《行政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马怀德《行政法制度构建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盐野宏《行政法》,杨健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8. 计划学时数、学分数:计划学时数、学分数计划36个学时,理论28学时,见习8学时,学分数为3.9.主要教学方法、使用说明:本课程理论的全部内容将由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讲授,见习部分分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024030课程名称:市政学《市政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学分 4总学时68理论学时68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是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三门课程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建议教材张永桃著,《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主要参考书1、夏书章主编《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王雅莉主编《市政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3、杨宏山编著《市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荷兰)曼纳·彼得·范戴克:《新兴经济中的城市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17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市政学》是一门系统阐述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课程,涉及市政客体、市政主体及其运行、市政管理内容及规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把握市政主体是怎样对市政客体进行管理的,搞清楚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比较系统地理解市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市政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章节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实践合计1 前言 32 第一章城市概说 63 第二章市政组织与市民 34 第三章市政体制与运行机制 45 第四章市政职能与市政过程 46 第五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67 第六章城市经济管理 68 第七章城市社会管理 69 第八章城市公共事业管理 610 第九章城市生态管理 611 第十章城市安全管理 612 第十一章市政绩效与管理 613 第十二章市政改革与发展 6总计68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绪论1.学习目的通过教学要求同学掌握市政的概念、市政学的含义、特征,市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理解研究市政学的意义与方法。

2.基本内容要求第一节市政1、市政的含义2、市政特征第二节市政学1、市政学的研究对象2、市政学的主要内容3、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研究市政学的意义与方法1、研究市政学的意义2.市政学的研究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1、市政、市政学的概念2、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研究市政学的意义第一章城市概说1.学习目的通过教学要求同学掌握城市的含义、特征;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规律,理解并掌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掌握城市的结构、功能、类型基本内容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城市的功能、结构、类型;城市体系的特点、原则和类型。

掌握中心城市的作用、经济区的特点和运行原则。

2.基本内容要求第一、二节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概念第三节第四节城市的功能、结构、类型与城市体系第三节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类型第四节城市体系3.重点重点、难点1、城市的涵义、特征基本特征2、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历程3、过度城市化、低度城市化、逆城市化问题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规律5、中国城市化的特点6、中国城镇化的特点7、城市功能8、城市结构9、城市类型10、中心城市的作用第二章市政组织与市民1.学习目的要求掌握市政组织的构成、地位和组织体系;市民的权利、义务以及参政方式。

2.基本内容要求1、城市政党组织2、城市国家机构3、城市社会组织4、城市市民和市民参政3.教学重点、难点1、市政组织体系构成2、市政组织中各部分的地位3、市民权利和义务第三章执政体制与运行机制1.学习目的掌握市政体制的涵义、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西方市政体制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形式;了解我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层级结构以及市领导县体制的主要内容。

同时,通过对市政体制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我国市政体制的优缺点,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对我国市政体制的完善与发展提出建议。

2.基本内容要求一、市政体制(市政体制涵义、类型、改革)二、市政运行机制(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和管理手段)三、依法治市3.教学重点、难点1、市政体制涵义2、西方市政体制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我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层级结构以及市政运行机制教学方法及手段第四章市政职能1.学习目的掌握市政职能的涵义、市政职能的依据及其分类,理解市政过程。

2.基本内容要求第一节市政职能概述一、市政职能的含义二、市政职能的依据三、市政职能的分类四、市政职能的意义第二节我国市政职能的转变一、西方国家的市政职能的范围二、市政职能的转变第三节市政过程一、市政过程概述二、市政过程3.教学重点、重点难点市政职能的相关概念,我国市政职能改革的方向第五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1.教学目的要求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基础性工作,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对于促进城市经营的效益、保障城市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把握城市规划的涵义和作用;了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以及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内容、程序和管理体系;了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2.教学内容第一节城市规划管理一、城市规划的作用二、城市规划理论三、城市规划的编制四、城市规划的实施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一、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城市基础设施管理3.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内容、程序和管理体系第六章城市经济管理1.教学目的要求城市经济管理是中国市政管理的重中之重。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市政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的意义和战略的选择,明确城市应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城市公共财政,如何加强和改善城市市场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2.教学内容第一节与第二节的主要内容一、公共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1、公共产品理论2、外部效应理论3、信息不对称理论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内容、特征、依据和意义三、科学发展观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五、城市公共财政的职能1、城市公共财政收支构成及其原则2、城市政府采购制度第三节城市市场管理一、城市市场管理的任务和原则二、进入和推出规制三、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四、价格管理五、质量监督第四节城市土地管理一、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和机构二、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三、城市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四、城市土地资源市场的管理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公共财政收支和城市政府采购制度;城市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问题;城市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城市土地资源市场的管理。

教学难点:公共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相机抉择与自动稳定器两种财政政策;城市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第七章城市社会管理1.教学目的要求本章内容包括城市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管理、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和城市社区管理等。

城市社会管理是城市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城市人口管理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其他社会管理具有重大影响和制约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探讨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模式和主要手段,对推进目前城市社会管理改革,以便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能有所启迪。

2.教学内容第一节城市人口管理第二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第三节城市社区管理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城市户籍管理制度的弊端和改革方向;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难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的改革;社区文化管理第八章城市公共事业管理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分析,认识城市公共事业的基础管理,了解城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方向。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分析第二节公共事业的基础管理3.教学重点、难点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分析,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知道思想和原则、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机构和制度、建设生态城市管制问题;城市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

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和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第九章城市生态管理1.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掌握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2.教学内容一、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其标准二、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3.教学重点、难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原则、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制度和内容第十章城市安全管理1.教学目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市政学中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城市安全涉及多个领域,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诱发城市危机的因素更加复杂和多元,突发性的城市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给社会稳定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如何加强城市的灾害、社会治安和信息安全管理,构建城市安全的应急机制,对于推动经济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当今城市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有深刻的认识。

2.教学内容一、城市安全管理概述城市危机与城市安全、城市危机管理的内容与原则、城市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二、城市灾害管理城市灾害、城市灾害管理的内容、城市灾害管理系统三、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内容、意义;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城市信息安全管理信息与信息安全、城市信息安全管理的意义和内容、城市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对策五、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运行原则、西方国家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我国的城市公公共安全应急机制3.教学重点、难点难点:城市危机与城市安全的关系重点1、城市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原则2、城市灾害管理系统;3、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城市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5、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第十一章市政绩效与管理1.教学目的要求市政绩效是衡量市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科学的市政绩效管理,是提高市政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建立和完善市政绩效管理系统不仅是提高市政绩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市政管理现代化和制度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求通过学习,主要掌握市政绩效的基本内容、市政绩效管理的实践和评估、以及市政绩效管理系统。

2.教学内容一、市政绩效的内涵、特点二、市政绩效管理与市政绩效评估三、市政绩效管理系统3.教学重点、难点1、市政绩效的内涵、市政绩效管理系统2、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市政绩效管理系统第十二章市政改革与发展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改革的几个理论,认识西方和中国市政改革的实践,了解我国市政改革的方向。

2.教学内容一、市政改革的理论探索二、中国市政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三、世界城市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城市发展战略3.教学重点、难点1、市政改革的几种理论2、理论我国市政改革的内容3、城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四、本课程实践、学习的能力要求本课程为理论课,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就是根据市政学的相关内容,注意所在城市市政建设和发展,列举案例,分析事件,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