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名解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进入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免疫系统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免疫:集体在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基础上,清除非己物质,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5.抗原:一类能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6.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7.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及鸟类的腔上囊。
8.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也是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抗原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并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9.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组织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10.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11.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12.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如溶血性链球菌。
13.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亦称同种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14.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15.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故称超抗原。
16.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7.丝裂原: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属于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18.抗体(Ab):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9.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0.单克隆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21.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
其表面表达的FcR识别包被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22.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23.补体受体(CR):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过程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
24.补体经典途径:是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9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25.补体旁路途径:又称替代激活途径,不依赖于抗体,而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直接激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26.MBL激活途径:血浆中的甘露糖凝集素(MBL)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形成MASP,MASP水解为C4和C2启动后续的酶促连锁反应过程。27.攻膜复合物(MAC):由补体系统的C5~9组成,即C5b6789n复合物,可插入细胞膜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28.细胞因子(CK):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29.生长因子:是一类刺激相应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30.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31分化群(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32.粘附分子(CAM):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一类分子。
33.整合素家族:是一类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体的粘附分子,均由αβ两条链组成的异源二聚体。
34.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源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35.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37.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
38.单体型:指的是染色体上MHC不同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
39.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人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HLA基因编码,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
40.HLA复合体:是人类MHC,存在于人6号染色体短臂,编码产物称为HLA抗原。
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41.B细胞抗原受体(BCR):镶嵌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mIg),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相应抗原分子,通常与Igα、Igβ结合,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B细胞表面,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