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学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5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1)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1)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5)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7)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利用 (7)第2课时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1)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15)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体会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正面的作用也会有负面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经知道用火。
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有了火,黏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所示。
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燃烧的条件。
探究实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加入300mL80℃的热水,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实验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没有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水下白磷燃烧起来实验分析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置于相同环境中,由于白磷和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导致不同的现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
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3.突出环保:本节课不仅注重燃料性质、燃烧原理等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方式。
4.多元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应用,还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的总结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5.教学策略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注重教学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2.掌握燃烧的原理,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了解燃料的综合利用方法,掌握化石燃料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
4.了解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掌握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方法和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燃料性质、燃烧原理的探究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燃料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燃料利用与环境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与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4.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5.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6.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认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
8.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活动;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1、分组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2)(3)3、交流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4、活动小结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板书: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教师演示实验:(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从容说课燃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避免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师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质疑。
通过“欧罗巴”号事件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
在“燃烧的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学习,防止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3.游戏。
对于灭火器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教师采用了学生活动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投影仪,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2)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导管。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燃料。
第二课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以故事为载体,创设情境][介绍]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的总结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通过设置课后作业和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反思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反思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确保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复习课,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以下五个亮点: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但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复习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燃料利用知识的同时,能够关注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化石燃料的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化石燃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燃料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重点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
学习内容一燃烧的条件【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8-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老师演示实验7-1,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并把现象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名师归纳】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反馈练习】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B)A.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C.燃烧后的生成物一定是气体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C)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3.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4.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B)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物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学习内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9-13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学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2HCl===2NaCl+H2O+CO2↑。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关注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燃料及其利用的学习有着浓厚兴趣,但可能对燃料的种类、燃烧原理、能源利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燃烧现象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从现象中提炼出燃烧的本质规律。
2.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程度,结合实际案例,激发他们探讨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热情。
3.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规范、安全的实验操作习惯。
4.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他们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适当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2.强调燃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注意燃料的安全使用。
3.总结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
4.激发学生对新能源的兴趣,鼓励他们关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观察并记录家中燃料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优缺点,并尝试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要求不少于300字,以日记形式完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理解燃烧的本质,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2.熟悉不同类型的燃料,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的特点、优缺点及使用方法。
3.学会使用燃料燃烧的热值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制作燃料性质比较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能源利用的积极态度,认识到合理利用能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能源节约意识,培养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作业一:查找一种新型燃料的资料,了解其特性和应用前景。
-作业二:调查家庭或社区的能源使用情况,提出节能建议。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知识巩固题: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以下练习题:
-选择题:从课本中选择5道与燃料相关的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回答并解释原因。
-作业提交时,请注意规范书写,尽量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3.创新思维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以下思考:
-设计一种新型燃料或燃料利用技术,并说明其原理、优点和应用前景。
-撰写一篇关于燃料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小论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4.案例分析题:选取一个与燃料利用相关的真实案例,如某地区的能源转型、某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等,进行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案例中的燃料利用方式是如何转变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燃料及其利用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料的分类及其特性:学生对燃料种类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常见燃料,对新型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特性了解不足,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初三化学 第七单元复习课 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氢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件】化学反应都伴随
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
热量变化,引导学生归纳。
要求学生能准确书写常见
吸热和放热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六、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
源
乙醇
车用乙醇汽油
乙醇汽油是混合物
优点:
①节约石油资源,
②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
污染
③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氢气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高能
燃料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归纳总结:
放热反应
1.所有的燃烧反应
2.金属和酸的反应
Mg+2HCl ===
MgCl
2
+H
2
↑
3.生石灰与水反应
CaO+H2O===Ca(OH)2
吸热反应
例:二氧化碳和碳在高
温条件下的反应
高温
C+CO
2
〓〓2CO
Zn + H
2
SO
4
= ZnSO
4
+
H
2
↑
解释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化石
燃料的用途及
燃烧对环境的
影响,理论联
系实际,进一
步理解不可再
生能源的知
识。
让学生感
到学有所用的
喜悦。
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环保意
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如:在讨论燃料利用中的环保问题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提出解决方案。
2.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学习。如:组织学生进行fuel燃烧实验,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共同观察、分析燃料的性质和利用方法。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如: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观点,共同完善解决方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学结束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料的性质、燃烧的实质以及燃料的利用方法等。
2.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如: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燃料利用中的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注重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烧柴、加油、火力发电等,引发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的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燃料有哪些分类?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燃料的多样性及其性质。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燃料的分类、性质及其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料的分类,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以及它们的组成和特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展示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燃料的重要性,引发他们对燃料及其利用的关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2.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3.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
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
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
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二、推进新课1.燃烧的条件通过刚才的故事,我们知道火是无情的,但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
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
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呢?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可以用来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烘干衣物等。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依次点燃下列物品,观察现象)纸张木条泥土红磷酒精小煤块小石头玻璃蜡烛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吗?实验7-1,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料,确保论文、计划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提交作业时,保持字迹清晰,书面整洁,以便教师批改和评价。
-通过提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燃料的燃烧原理。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2.利用实验和模型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安排系列实验,从简单的燃烧现象观察到复杂的燃烧反应分析,逐步深入。
-使用多媒体模型和动画,形象展示燃料分子的燃烧过程,加深理解。
-设计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探究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方法。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动力。
-通过实验和探索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合理利用燃料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燃料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其节能减排的自觉性。
-引导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作为公民在能源使用中的责任。
-通过讨论和反思,让学生思考个人行为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激发学生未来从事与能源、环保相关的职业兴趣。
4.塑造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沟通和协作能力。
-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理解,也是教学难点。
3.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熟练掌握燃烧实验的操作技能。
-对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以及由此得出结论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5.家庭作业:
-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燃料使用情况,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共同制定家庭节能计划。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共同参与实验操作和调查过程,加强亲子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述一个与燃料相关的真实故事,如“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让学生了解到燃料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认识到学习燃料知识的重要性。
3.提问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的看法,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介绍燃料的定义、分类、性质等基本知识,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掌握不同燃料的特点和应用。
2.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强调,加深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的理解。
3.提醒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深入研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值计算和灭火方法的选择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灭火原理与方法的选择:灭火是本章节的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模拟实验和情景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灭火原理,并训练他们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燃料的性质和燃烧规律。
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节约资源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燃料的重要性,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导学案一、知识回顾1. 燃料的定义和分类燃料是指能够燃烧并释放能量的物质。
根据燃料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燃料。
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它们主要由古代生物死后经过长时间地质作用而形成。
生物质燃料是指从生物源获得的燃料,如木材和农作物秸秆。
可再生能源燃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是可持续利用的能源。
2. 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化石燃料的燃烧反应通常可以表示为: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3. 燃料的能量转换燃料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和电能等。
这种能量转换可以通过燃料电池、火力发电厂和汽车引擎等设备实现。
4.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问题燃料的利用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此外,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思考题1.为什么化石燃料是有限的资源?化石燃料是通过古代生物死后长时间地质作用形成的,所以它们的形成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而目前人类的燃料需求量非常大,导致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其形成速度,因此化石燃料是有限的资源。
2.为什么燃烧燃料会产生温室气体?它们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燃烧燃料是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导致地球在短波辐射能量入射与长波辐射能量出射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如暴雨、干旱和台风等。
其次,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岸线退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
3.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4.实验操作技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燃烧与灭火实验。
(二)教学设想
1.针对燃烧条件的理解,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如不同物质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燃烧现象,从而理解燃烧的本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2.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描述燃烧过程,并能解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了解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掌握常用的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燃烧与灭火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灭火原理与方法的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模拟灭火过程,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设想活动:创设模拟火灾场景,让学生扮演消防员,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和方法进行“灭火”。
4.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安全教育和实验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操作,逐步提高独立操作能力。
-设想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燃烧与灭火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指出并纠正操作错误。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奥秘。
2.针对学生在化学方程式书写、灭火原理等方面的难点,采用直观演示、逐步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灭火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导学案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导学案一、知识点回顾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
2、如图:⑴实验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实验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⑶讨论⑴实验1中铜片上的白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有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条件相同③__________这一条件不同。
实验2中的满足了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三个条件。
3、破坏燃烧的条件中的如何一个都可以达到灭火目的。
因此灭火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爆炸是指可燃物在____ ______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爆炸。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化石燃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6、煤是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主要含有____________元素,煤在隔绝空气加热可得到多种物质,该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石油炼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石油主要含有____________两种元素。
8、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第 2 页10、第 3 页11、B、搬运取用要轻拿轻放、不能摔、不能撞击C、生产厂房、仓库可建在闹市区,但必须贴“严禁烟火”字样D、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精品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情境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二、自主探究:【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交流讨论】教材P125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观察【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实验探究】(P124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结;;③。
【讨论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127【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哪句涉及到化学变化?怎么发生的?【自学】阅读教材P128~129.思考下列问题:1.爆炸引起的原因: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一、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2.【情境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二、自主探究: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交流讨论】教材P125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观察】观察老师演示P124实验 7-1,并记录实验现象。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 ;② ;③ 。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实验探究】(P 124 实验 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 ;② ;③。
【讨论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哪句涉及到化学变化?怎么发生的? 【自学】阅读教材 P 128~129.思考下列问题: 1.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 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 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 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 也能爆炸。
【观察】书 P 128 实验 7-3 并进行分析,填写下列表格: 2.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归纳小结】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发生的的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2在 Cl2中的燃烧生成 HCl 气体,Mg 在 CO2中的燃烧生成 MgO 和 C。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2);(3)。
■着火点(燃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温度。
①纯气体燃料的着火点在常温、常压下是固定不变的;②液体燃料的着火点与液体的雾化程度有关;③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固体的分散程度有很大关系;不论哪种状态,对某一特定燃料来讲它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只要消除任意一个即可)2.灭火的方法:(1);(2);(3)。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内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2.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项: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时,必须严格,。
3.认识一些有关的图标:■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2)【比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概念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出的热量随时散失放热明显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否发光发光发光联系都属于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知识拓展】1.可燃物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且为氧化反应。
2.有些爆炸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如蒸汽锅炉的爆炸、自行车车胎爆炸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知识网络】①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与空气中的发生的的、的反应。
①物质具有②燃烧的三个条件:②可燃物与接触③温度必须①隔绝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
燃烧方法有等。
③灭火的原理及方法:②降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方法有等。
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方法有等。
①增加氧气的浓度④促进燃烧的的方法:具体方法是。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具体方法是。
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1~6131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燃烧的条件填空: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2.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灭火的原理是(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制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制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却没有燃烧,其原因是(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3.下列做法能否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如果能,请写出其中的原理(1)家庭用的燃煤加工成蜂窝煤,。
(2)将燃烧的木柴架高,。
(3)工厂炼钢时常通入氧气,。
(4)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
4.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中考直通车】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6.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 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氧气B.氮气C.甲烷D.二氧化碳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
对这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表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火焰不会很快熄灭C.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吸热使烛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阻碍了气体对流,导致烛焰缺氧8.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A B C D9.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
(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Sr(NO3)2】等。
①硝酸锶中Sr 的化合价为:;②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燃放孔明灯(如右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
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值大且;(3)我市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 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而引发火灾。
A.提供可燃物 B.供给氧气 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0.2010 年 1 月 7 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
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 46 小时终于将火扑灭。
环保部门监测发现: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
(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等。
(3)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 CO 气体。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 CO。
【实验原理】①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②3CO+Fe2O3高温2Fe+3CO2(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 CO 之外的其他能与 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甲乙丙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①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
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②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或现象,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
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
【拓展延伸】11.小倩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
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粮】小倩查阅资料,记录了下了几种物质的颜色:物质MgO MgCMg(NO)MgCO3Mg(OH)22Mg3N22颜色白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白色白色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氧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小倩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倩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她的方案可能是。
【实验结论】根据小倩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
【反思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作业布置】课题 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常用的化石燃料有、、,它们属于能源。
3、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
4、各举两例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学习目标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课内探究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而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即吸热现象或发生。
跟踪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类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获得热量B 水蒸法吸收热量,这是吸热现象C 能源都是燃料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伴随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2.(2012 年福建泉州)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 中和反应放热B 燃料燃烧放热C 生石灰与水化合放热D 灯泡通电发热二、化石燃料阅读课本化石燃料第一段,填写下列内容:①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有、、,化石燃料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