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无敌版本)
哲学主观题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同步导学与训练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序言生活与哲学三、简答题1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
请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己有什么踊跃作用?(1)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会更为自觉,获得更大收效。
2)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回答有关学习目的的问题。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正确的立场、看法和方法,提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加强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目标和政策的自觉性;提升我们的政治觉醒。
四、剖析说明题12、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实践,拥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围,自然也不例外。
请剖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亲密关系。
“马哲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实践,拥有鲜亮的时代”说明:一方面,马哲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生活,马哲内容根源于时代,是真切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髓,拥有高度的科学性。
自然,马哲也是不停发展的科学系统,跟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停丰富和发展。
另一方面,马哲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改革的推进力量,拥有高度的实践性。
马哲老是聆听实践的呼声,紧紧抓住时代的重要问题,掌握社会的脉搏,探究历史进步的动力,对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引领的作用。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敬本质三、简答题21、两千多年来,唯心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提升的过程,请回答:1)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提升经历了哪三个阶段?2)为何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全的齐备的唯心主义?1)经历了古代朴实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这三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为依照,它把唯心主义和辩证法有机联合起来,而且全面地、完全地贯彻和应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因此它是完全的齐备的唯心主义哲学。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2.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①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答题模板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答题模板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看,政治主观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许多学生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存在着分析不到位、答案偏题、观点与材料脱节等现象。
分析其原因,除了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外,还在于没有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四步骤”法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一般地说,“四步骤”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四步骤”法,就是指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要按“材料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四个步骤进行。
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来谈谈“四步骤”法的运用。
例: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而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
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
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和制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解答步骤:一是材料层次化。
即分解材料,分清其层次,把握其要旨。
本题的材料较长,按照题意,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提出和制定了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
通过材料的层次化,我们可以理出两大层次:江苏省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制定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
高考政治哲学类主观题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党的群众 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部署的哲学依据。 【解析】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指的是唯物 辩证法的矛盾观,其次要对材料内容(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部署的内容要点)全面、准确地解读,在此基础上做有针对 性的分析。
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 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 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的经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 遍性,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二批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 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做到了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三)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 1.从材料中获取关于联系观的相关信息 设问模式: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答题模板: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材料
答题要素: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 新的具体联系,再结合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再结合材料)。
⑤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⑥既要把握主流、识大体、顾大局,又不能忽视支流。 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
【训练4】(2014·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 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 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这一 活动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无敌版本)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5.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二)发展观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充满信心,又要克服困难;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三)矛盾观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⑵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高中哲学主观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主观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
答案: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或精神,意识或精神决定物质。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看法不同。
2. 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变化性和联系性。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实践性、唯物性和辩证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它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理论。
唯物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辩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它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这三个特征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体系。
2. 结合实际,论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特殊性则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任何具体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矛盾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通过对特殊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可以揭示矛盾的普遍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也要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 某社区在进行旧城改造时,居民对于改造方案有不同的意见和需求。
请结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分析社区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答案:在处理旧城改造的问题时,社区首先应该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即认识到改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利益和需求的矛盾。
高考复习:哲学类主观题答题归纳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设问模式:材料中的×××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
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训练5】(2012·山东文综·T30(3))材料三
境的过程)。
【训练2】(2014·银川模拟)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
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要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 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 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 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
折发展——事物发展的前进性、曲折性;机遇大于挑战——矛
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答案: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 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
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六)有关“社会历史观”的命题 1.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万能答案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万能答案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万能答案
高考政治主观试题是很多高考考生的失分点,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政治答题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相关知识点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高考政治成绩不好?史上最强高考励志书《高考蝶变》教你怎样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常见的高考政治知识点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参与解决国际争端,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万能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关于党的知识
1、党的性质
2、党的宗旨
3、党的地位
4、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5、党的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2)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全局,
优化组合。
哲学主观题大范围答题模版
范围
原理名 称
原理主干内容
方法论主干内容
发展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普遍性 是变化发展的 题
•发 展 的 观 点
发展 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 积极支持新事物的 实质 的前进和上升,是新 成长 事物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 发展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 对未来充满信心,克 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服前进道路上的各 趋势 (前进 种困难 性与曲
矛 盾 的 观 点
1.对立统一观点 2.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 4.矛盾普遍性和特 殊性辨证关系 5.主次矛盾原理 6矛盾的主次方面 原. 7.两点论和重点论 的统一原理
范围
原理名称 1.对立统 一观点 2.矛盾的 普遍性
原理主干内容
方法论主干内容
任何事物都包含 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 着既对立又统一 的两个方面 矛盾时时有,处 处有,矛盾具有 普遍性
范围
原理名称
原理主干内容
方法论主干内容
•矛 盾 的 6矛盾的 观 主次方 点 面的原 理
与重点 论相统 一原理
4矛盾的 普遍性 和特殊 性辨证 关系 5矛盾主 次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 都是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统一
主要矛盾对事物 发展起决定性作 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 是由矛盾的主要 方面决定的
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 解决主要矛盾;②要学会统筹 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 清主流和支流。
人生价值 的创造与 实现
A与B一起用
确定范围
审 题
确定题型
摸清对象
哲学主观题大范围答题模版
哲
• 大范围
• 结合材料,分析灾后恢复重建宝贵经验 的哲学依据 •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原理对国务 院决策变化的正确性做个总结性的 发言 •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的 成长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辨证法的 发展观 • 分析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哪些观点? • 结合志愿者精神,谈谈你对实现人生价值 的认识?
政治哲学高考主观题
唯物论1.(2009·北京海淀期末检测)“山寨”一词成为时下流行语,泛指那些以低成本生产出的主流品牌的仿制品,从2003年开始的山寨手机到现在的山寨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社会公众对此看法褒贬不一。
甲:“经济实惠,时尚新潮,符合普通消费者需求。
”乙:“明明就是剽窃,质量不好。
如果任由山寨现象泛滥,今后哪有正版?还谈何知识产权的保护?”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赞成甲。
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山寨产品的流行反映出公众追求时尚和低价的心理需求,厂家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产品。
示例:赞成乙。
意识具有反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山寨产品制造者只为获利,不顾产品质量,剽窃他人成果的想法及做法,任其泛滥,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严重的危害。
认识论1.(2009·江苏,31)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
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
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答案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2007·北京东城检测)在GDP这一概念发明之前,要对经济状况作出评价是困难的,它的确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总量核算的中心指标,它可以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哲学主观题答案
哲学主观题答案第一篇:哲学主观题答案哲学主观题答案1.(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的变化,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2分。
如果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进行分析,也可酌情给分)(2)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使公民平等享有选举权,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
(3分)(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整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符合礼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筹城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3分)2.(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根据现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3分)②矛盾的普通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我们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发展低碳经济、要做好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再行推广。
(3分)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要树立创新意识。
发展低碳经济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3分)(2)①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引导,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③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
④消费者应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3.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②树立创新意识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模板(一)有关“唯物论(de)知识”(de)命题1.运用唯物论(de)知识,说明人们做某件事情(de)依据设问模式: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侧重世界观).答题模板: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de)能动作用+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材料答题要素: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de)指导作用. ②规律是普遍(de)、客观(de),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de),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e)具体体现设问模式:材料中(de)×××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de)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答题要素:①尊重物质运动(de)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de)事物出发;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规律是普遍(de)、又是客观(de),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唯意志主义与消极无为(de)做法; ⑤贯彻唯物辩证法,根据变化发展了(de)实际做事情.3.唯物论(de)主要原理及方法论(必会)(1)世界(de)物质性原理①原理:自然界是物质(de),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de)物质性.世界是物质(de)世界,世界(de)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de)物质性,即物质(de)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de)能动作用①原理:意识活动具有目(de)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②方法论:要重视意识(de)作用,重视精神(de)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de)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de)辩证关系原理①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de)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②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规律(de)客观性、普遍性原理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de)运动是有规律(de),规律是客观(de),是不以人(de)意志为转移(de),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5)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de)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世界(de)运动是有规律(de),规律是客观(de),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de).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②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二)有关“认识论(de)知识”(de)命题认识论(de)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实践决定认识①原理:实践是认识(de)基础:实践是认识(de)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de)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de)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de)目(de)和归宿.②方法论:要立足实践,坚持实践第一(de)观点.(2)真理(de)客观性,是具体(de)有条件(de)①原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最基本(de)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de)和具体(de).②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和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认识(de)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①原理:认识(de)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de)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de)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de)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de).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de)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e)循环,是一种波浪式(de)前进或螺旋式(de)上升.②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de)追求和永恒(de)使命.(三)有关“唯物辩证法(de)联系观”(de)命题1.如何运用联系(de)观点分析问题(必会)设问模式: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观(de)哪些知识答题模板:联系(de)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材料答题要素:(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de)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de)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de),不以人(de)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de)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de)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de)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de)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de)发展推动整体(de)发展.(5)整体和部分(de)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de)关系,掌握系统优化(de)方法,要着眼于事物(de)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de)有序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de)优化趋向.((特征、要求、用综合(de)思维方法看问题)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de)生活启示(必会)设问模式:运用整体与部分(de)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答题模板:总(de)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答题要素: ①总(de)关系(辩证统一).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②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原理内容:(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de).①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de)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de)全局和发展(de)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de)局部和发展(de)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二者(de)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de)功能;部分在事物(de)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de)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de).①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de),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de)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相互影响: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de)功能,关键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de)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de)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de)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de)场合,它就成了整体.③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de)发展).方法论要求:(1)(因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de)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de)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e)理想效果.(2)(因为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de)功能,关键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de)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de)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de)发展推动整体(de)发展.④结合材料,指明材料中谁是整体,谁是部分.(四)有关“发展(de)观点”(de)命题如何运用发展(de)观点分析问题(必会)(1)发展(de)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de),要求我们用发展(de)观点看问题.(2)(2)发展(de)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3)(3)事物发展(de)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de)统一.一切新事物发展(de)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de)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de)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4)(4)事物发展(de)状态——量变与质变(de)统一.Ⅰ.原理:①事物(de)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de)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de)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de)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de)基础上开始新(de)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Ⅱ.方法论:要做好量(de)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de)飞跃和发展;还要坚持适度原则.(5)事物发展(de)原因——内因与外因(de)统一.(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e)统一,事物(de)变化发展是有规律(de).(7)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de)环节,要求坚持创新.(五)有关“唯物辩证法(de)实质与核心”即矛盾观点(de)命题1.矛盾(de)观点常用答题术语(必会)(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de)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2)矛盾(de)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de)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de)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de)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从矛盾(de)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de)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5)主次矛盾(de)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6)矛盾(de)主次方面(de)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两点论和重点论(de)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de)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2.矛盾分析法答题术语:(必会)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e)根本方法,主要包括:(1)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3)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de)方法解决矛盾.(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本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方面(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de)统一.(六)有关“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e)命题1.辩证否定观(必会)(1)含义:辩证(de)否定,是事物自身(de)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特点:辩证(de)否定是发展(de)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de)根本途径.②辩证(de)否定是联系(de)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de)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de)基础.(3)实质:辩证否定(de)实质是“扬弃”.(4)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2.辩证法(de)革命批判精神(1)依据: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de)即发展(de)普遍性.(2)内容: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de)肯定(de)理解(肯定(de)是必然性、合理性)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de)否定(de)理解(否定(de)是过时、不合理(de)),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de)理解(即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de)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de)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如小树是暂时(de),会长成大树)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de)、革命(de)和创新(de).(3)要求: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de)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de)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de)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必会)3.创新(de)社会作用(划线必会)(1)推动社会生产力(de)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de)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de)进步,提高了劳动者(de)素质,开辟了更广阔(de)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de)发展.(科学(de)本质是创新)(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de)变革.实践基础上(de)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de)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de)创新.(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de)发展.实践基础上(de)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de)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de)同时,也使得人类思维(de)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de)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de).(七)有关“唯物辩证法”(de)命题1.用生活素材说明唯物辩证法(de)知识(必会)设问模式: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相关道理答题模板:联系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发展观点(实质、途径、状态、原因)+矛盾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创新观点(辩证否定观、革命批判精神)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②发展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③矛盾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④创新意识(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2.用唯物辩证法(de)知识如何解决某问题(必会)设问模式:上面做法给我们(de)唯物辩证法启示有哪些答题模板:承认矛盾(de)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办事情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答题要素: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八)有关“社会历史观”(de)命题1.社会历史观(de)知识范围(必会)(1)唯物史观(de)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是有规律(de),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de)主体(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必会)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de)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答题模板:辩证关系(从一般到个别:决定作用+相对独立性)+分析材料答题要素:①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de)反映;社会存在(de)变化决定社会意识(de)变化),分析材料.②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de)社会意识具有不同(de)反作用),分析材料.③相对独立性(先于或滞后于社会存在(de)发展).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de)社会历史地位(de)(必会)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答题模板:具体原理+关键词句+二者结合答题要素:①物质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②精神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③社会变革方面(决定力量、结合材料).4.“关注民生”(de)哲理依据(必会)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答题模板:人民群众(de)历史地位+价值观(de)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e)两个标准答题要素:①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是社会历史(de)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 ②导向作用(先进(de)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 ③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e)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结合材料).(九)有关“人生价值观”(de)命题1.价值观知识包括(必会)(1)是什么: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de)统一.人(de)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2)为什么:人生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e)活动具有重要(de)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de)选择具有重要(de)导向作用.(3)怎么做: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de)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2人生价值观(de)材料分析题设问模式:运用人生价值观(de)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答题模板:人(de)价值(de)内容+人(de)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结合材料3.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必会)设问模式: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答题模板:价值观(de)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结合材料答题要素: ①重视价值观(de)导向作用(用正确(de)价值观引导).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de)反作用,对人们(de)行为具有重要(de)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③实现人生(de)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de)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de)统一). ④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十)有关“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命题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来源和形成(1)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属于社会意识,都不是凭空产生(de),而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反映,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源于社会存在.(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在社会实践(de)基础上形成(de).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性差异,在阶级社会从具有阶级性3.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主观因素(必会)⑴冲突表现(即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主观因素):①人们(de)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主体不同:不同(de)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做出不同(de)价值评价.③人们站在不同(de)立场上,就会有不同(de)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⑵处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把人民群众(de)利益作为最高(de)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de)思想,把献身人民(de)事业、维护人民(de)利益作为自己最高(de)价值追求.4. 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客观因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3.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国家根据形势作出某项决策(de)原因(必会)(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de)变化决定社会意识(de)变化.所以要根据社会形势作出新(de)决策.(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de)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de)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要通过制定正确(de)决策来推动社会发展.(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de)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de)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de)普遍规律.所以要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de)发展要求,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de)要求.(4)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de)不断解决中实现(de),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de)非对抗性决定了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de)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de)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e)强大动力.(5)其他角度:主要是结合决策(de)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涉及民生问题(de),用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等知识;涉及价值观问题(de),要用价值观(de)导向作用等知识.。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哲学主观题答案
哲学主观题答案1答: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中央的要求,对全国农村而言,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因此要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北京市存在着建绿化带与保护耕地的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做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1)世界是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2)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到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到其他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3)对政府来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有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
3答: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应立足于亿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之上。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
4答:(1)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消除贫困,关键在于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
(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消除贫困,政府是主导力量。
(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通过外因作用于内因,来促进事物的发展。
中央财政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开发式扶贫的方式,培育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扶贫事业的发展。
5答(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正确认识和理解发展的实质,就是要站在事物前进的立场上,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不断创新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哲学主观题练习及答案
哲学主观题练习1、背景:综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辨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3、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他体现在哪些方面?4、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
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
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5、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高考真题哲学主观题汇总
高考真题哲学主观题汇总全国卷1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⑶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10分)(3)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期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9.⑸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
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10分)(6)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同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的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广东卷39.(11分)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哪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高中哲学主观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主观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
2. 论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2. 什么是社会意识?请论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20分)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并回答案例中体现的哲学原理。
案例:某高中学生小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通过实践操作,他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他开始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最终在物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一、简答题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外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对世界本原的不同理解,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第一性。
2.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事物之间是孤立的,忽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
二、论述题1.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理论的来源,也是理论的目的。
例如,一个科学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一个工程师通过设计和建造桥梁来实现理论的应用。
2. 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念、道德规范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同时,社会意识也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中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小李通过将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实践了马克思哲学中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他通过实践深化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展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通过实践,小李不仅理解了抽象概念,还在物理竞赛中取得了成功,这进一步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
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1.哲学基本问题
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⒉内容:
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
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哲学主观题答题总结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哲学部分主观题答题维度参考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关键词:物质、意识、运动、规律)1.用“探究世界的本质或唯物论”回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或意识的能动作用”回答……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回答……)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会影响部分,要立足于整体,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5.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二)发展观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充满信心,又要克服困难;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三)矛盾观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⑵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它们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6.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在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要抓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
四、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人生观价值观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4.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附:《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①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⑤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下面是古文鉴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九歌·湘君屈原朗诵:路英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了。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长云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注释①湘君:湘水之神,男性。
一说即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
②君:指湘君。
夷犹:迟疑不决。
③蹇(jian3简):发语词。
洲:水中陆地。
④要眇(miao3秒):美好的样子。
宜修:恰到好处的修饰。
⑤沛:水大而急。
桂舟:桂木制成的船。
⑥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
无波:不起波浪。
⑦夫:语助词。
⑧参差:高低错落不齐,此指排箫,相传为舜所造。
⑨飞龙:雕有龙形的船只。
北征:北行。
⑩邅(zhan1沾):转变。
洞庭:洞庭湖。
⑾薜荔:蔓生香草。
柏(bo2伯):通“箔,”帘子。
蕙:香草名。
绸:帷帐。
⑿荪:香草,即石菖蒲。
桡(rao2饶):短桨。
兰:兰草:旌:旗杆顶上的饰物。
⒀涔(cen2岑)阳:在涔水北岸,洞庭湖西北。
极浦:遥远的水边。
⒁横:横渡。
扬灵:显扬精诚。
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
⒂极:至,到达。
⒂女:侍女。
婵媛:眷念多情的样子。
⒃横:横溢。
潺湲(yuan2援):缓慢流动的样子。
⒅陫(pei2培)侧:即“悱恻,”内心悲痛的样子。
(19)櫂(zhao4棹):同“棹,”长桨。
枻(yi4弈):短桨。
(20)斲(zhuo2琢):砍。
(21)搴(qian1千):拔取。
芙蓉:荷花。
木末:树梢。
(22)媒:媒人。
劳:徒劳。
(23)甚:深厚。
轻绝:轻易断绝。
(24)石濑:石上急流。
浅(jian1间)浅:水流湍急的样子。
(25)翩翩:轻盈快疾的样子。
(26)交:交往。
(27)期:相约。
不闲:没有空闲。
(28)鼂(zhao1招):同“朝,”早晨。
骋骛(wu4务):急行。
皋:水旁高地。
(29)弭(mi3米):停止。
节:策,马鞭。
渚:水边。
(30)次:止息。
(31)周:周流。
(32)捐:抛弃。
玦(jue1决):环形玉佩。
(33)遗(yi2仪):留下。
佩:佩饰。
醴(li3里):澧水,在湖南,流入洞庭湖。
(34)芳洲:水中的芳草地。
杜若:香草名。
(35)遗(wei4味):赠予。
下女:指身边侍女。
(36)聊:暂且。
容与:舒缓放松的样子。
译文君不行兮夷犹,神君迟疑犹豫徘徊不肯向前,蹇谁留兮中洲?你为谁滞留在水中的岛上呢?美要眇兮宜修,我容颜妙丽装饰也恰倒好处,沛吾乘兮桂舟。
急速地乘坐上我那桂木小舟。
令沅、湘兮无波,叫沅湘之水柔媚得波澜不生,使江水兮安流。
让长江之水平静地缓缓前行。
望夫君兮未来,盼望着你啊你为何还不到来,吹参差兮谁思!吹起洞箫寄托我的思念之情!驾飞龙兮北征,用飞龙驾舟急速地向北行驶,邅吾道兮洞庭。
改变我的道路引舟直达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用薜荔做门帘用蕙草做床帐,荪桡兮兰旌。
以香荪装饰船桨以兰草为旗。
望涔阳兮极浦,遥望涔阳啊在那辽远的水边,横大江兮扬灵。
大江横陈面前彰显你的威灵。
扬灵兮未极,难道你的威灵彰显还没终止?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我心中为你发出长长的叹息。
横流涕兮潺湲,眼中的清泪似小溪潺潺流下,隐思君兮陫侧。
暗地里思念你心中充满悲伤。
桂棹兮兰枻,想用桂木作成桨兰木作成舵,斫冰兮积雪。
劈开你坚冰积雪也似的情怀。
采薜荔兮水中,却似在水中采集陆生的薜荔,搴芙蓉兮木末。
更似爬树梢采摘水生的芙蓉。
心不同兮媒劳,两心不相通让媒妁徒劳无功,恩不甚兮轻绝。
恩爱不深切就会轻易的断绝。
石濑兮浅浅,留连着沙石滩上浅浅的流水,飞龙兮翩翩。
等待着你驾着飞龙翩然降临。
交不忠兮怨长,你交情不忠徒增我多少幽怨,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间。
既相约又失信却说没有时间。
,早晨我驾车在江边急急奔驰,朝骋骛兮江皋息。
夕弭节兮北渚。
晚间我停鞭在北岸滩头休鸟次兮屋上,众鸟栖息在这空闲的屋顶上,。
水周兮堂下。
空屋的四周有流水迂缓围绕捐余玦兮江中,将你赠的玉制扳指置于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将你赠的玉佩放在澧水岸边。
,采芳洲兮杜若,采来香草装饰这芬芳的洲渎。
将以遗兮下女。
这一切都是你留给我的信物时不可兮再得,难道那往昔的时光不可再得,。
恼聊逍遥兮容与。
暂且慢步洲头排除心中烦赏析在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曲创作的《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是两首最富生活情力时,却对湘术魅人的艺趣和浪漫色彩的作品。
人们在欣赏和赞叹它们独特的南国风情和动。
争论讨、君和湘夫人的实际身份迷惑不解,进行了长时间的探从有关的先秦古籍来看,尽管《楚辞》的《远游》篇中提到“二女”和“湘灵”,《山海经·中山经》中说“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但都没有像后来的注释把湘君指把湘夫人说成追赶他而溺死湘水的二妃娥皇和女英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