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入院记录 姓名:肖家娥科室:理疗科床号:19床住院号:33211 姓名:肖家娥性别:女 年龄:64岁婚姻:已婚 民族:汉职业:务农 出生地:衡南县住址:泉湖镇 入院日期:2018年8月16日10:59 记录时间:2018年8月16日13:00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反复颈椎疼痛四个月,再发加重两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四个月前劳动后出现颈部疼痛不适,疼痛呈胀痛,后颈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放射致手臂,伴随麻木感,劳累后加重,患者未予重视,未到医院治疗。今患者于两天前劳累后,再次出现颈部疼痛,伴随手臂,伴随麻木感。,颈项僵直,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为求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1颈椎间盘突出2颈椎退行性病变”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食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急慢性传染病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史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病及疫水接触史,生活条件可,生活起居有规律,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父母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询。 中医望、闻、切诊:神识清楚,精神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主体位,行动自如,语言清晰,右侧颈部疼痛,无呻吟,气促,呕吐、太息、腹鸣之声,未闻及异常气味。 舌暗红苔微黄,津少,脉涩。

入院记录(二) 体格检查:T 36.9°C P69次/分BP130/85mmHg R22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 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发绀,咽不红,双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充盈,双甲状腺不大。双侧胸廓对称,双肺触觉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触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69次/分,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墨菲征(—),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3-4次/分。四肢脊柱无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资料: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症 劳伤血瘀 西医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 2颈椎退行性病变 医师签名: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 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 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 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2015.6.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 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

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爱书 副组长:袁法林 成员:焦雪彦武志清王会敏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焦雪彦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入院记录 姓名:肖家娥科室:理疗科床号:19床住院号:33211 姓名:肖家娥性别:女 年龄:64岁婚姻:已婚 民族:汉职业:务农 出生地:衡南县住址:泉湖镇 入院日期:2018年8月16日10:59 记录时间:2018年8月16日13:00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反复颈椎疼痛四个月,再发加重两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四个月前劳动后出现颈部疼痛不适,疼痛呈胀痛,后颈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放射致手臂,伴随麻木感,劳累后加重,患者未予重视,未到医院治疗。今患者于两天前劳累后,再次出现颈部疼痛,伴随手臂,伴随麻木感。,颈项僵直,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为求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1颈椎间盘突出2颈椎退行性病变”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食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急慢性传染病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史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病及疫水接触史,生活条件可,生活起居有规律,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父母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询。 中医望、闻、切诊:神识清楚,精神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主体位,行动自如,语言清晰,右侧颈部疼痛,无呻吟,气促,呕吐、太息、腹鸣之声,未闻及异常气味。 舌暗红苔微黄,津少,脉涩。

入院记录(二) 体格检查:T 36.9°C P69次/分BP130/85mmHg R22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发绀,咽不红,双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充盈,双甲状腺不大。双侧胸廓对称,双肺触觉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触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69次/分,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墨菲征(—),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3-4次/分。四肢脊柱无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资料: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症 劳伤血瘀 西医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 2颈椎退行性病变 医师签名: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AB)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A) 科室姓名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以下不属于膝痹病证候的是:A风湿热痹证B肝肾亏虚证C肝肾不足 ()2. :以下关于瘀血闭阻证说法不正确的是:A肢体关节刺痛B痛处不固定 C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3.:风寒湿痹证患者可以吃以下什么食物:A辣面条 B柿子 C海带 ()4.:膝痹患者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火罐:A 口径大 B 口径小或适中 C口径小或偏大()5.:膝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药熨法可采用什么穴位:A 阿是穴 B三阴交 C关元()6. :膝痹患者膝关节肿胀不能进行以下哪种中医治疗:A药熨法 B 中药外敷 C 中药塌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 :以下关于风湿热痹证说法正确的是:A起病较急 B得冷则舒 C苔白腻 ()2. :膝关节疼痛患者遵医嘱拔火罐可选用的穴位:A阴陵泉 B 阿是穴 C足三里()3. :排尿困难患者遵医嘱艾灸可选用的穴位:A 气海 B关元 C中极 ()4. :肝肾亏虚证患者饮食正确的是: A 鸡蛋 B 山药 C枸杞 ()5. :膝痹患者晚期行手术后说法正确的是:A手术当日平卧位,抬高患肢 B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能使用下肢关节功能康复机C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6. :膝痹患者健康指导说法正确的是:A避风寒湿邪入侵,注意保暖 B患肢可垫软枕抬高 C增加户外活动,日光照射 三. 判断题(每题3分) ( )1. 排尿困难者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 )2.术后患肢可垫软枕抬高,避免爬山,以免关节过度负重。 ( )3. 排尿困难可热敷下腹部。 ( )4. 膝关节疼痛,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皮质下、膝等穴 ( )5. 瘀血闭阻证:宜食活血通络、温经壮阳的食品,如山楂、木耳、黑豆、核桃、乌鸡汤等。 ( )6. 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 )7. 膝关节疼痛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 ( )8. 艾灸,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等穴 ( )9. 肝肾亏虚,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 )10. 排尿困难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 )11. 膝关节疼痛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 )12. 对风湿热痹症肿胀患者局部予膝关节湿敷治疗,注意防止皮肤冻伤,观察治疗效果。 四.填空题(每空3分)

痹症(颈椎病)

痹症(颈椎病)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 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xx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 猝倒: 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项痹症(入院)

入院记录 姓名:毛木木出生地:山东高密 性别:女职业:居民 年龄:46岁入院时间:2013-03-03 14:20 民族:汉族记录时间:2013-03-03 15:30 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发病节气:雨水第13天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颈项疼痛不适两年余,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于约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及原因出现颈项部疼痛不适,休息后未见缓解,后至市立医院行颈椎CT示: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退变(2013-02-11)。后间断门诊治疗,症状有所缓解。近一周颈背部疼痛明显加重,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收入院。现患者颈项部疼痛不适,无头痛头晕,偶发恶心,无呕吐,无胸闷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无重大病史可载;否认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重大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生于高密,久居该地,居住条件可,否认疫水疫地接触史,否认工业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嗜好。月经史不详。已婚,配偶、子女体质可。否认家族中有特殊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患者神情自然,精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语声清晰,气息均匀,舌质淡,苔薄黄,脉弦。 体格检查 T36.4℃P80次/分R18次/分BP125/85mmHg 女性中年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左侧3.5mm,右侧3.5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紫绀。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手术瘢痕,腹软,未及压痛、反跳痛,Murphys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未及叩痛,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

青盲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010—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录1 护理方案附录2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 (二)肝肾不足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 (三)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 (四)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视物模糊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估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服药到口,防止漏服、误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二)心烦郁闷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痹症

痹症 【概念】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痠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本病古代医家又称为“历节病”、“白虎病”、“痛风”等。 对本病的分类,《内经》根据风、寒、湿三气的偏胜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证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五脏痹。《诸病源候论》把痹证分为“风湿痹”、“风痹”、“风不仁”、“风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证候。《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在风寒湿痹之外,另立热痹一门。 痹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均属于本病范围。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病因病机】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肌肉、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一)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1)风寒湿邪由于居处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2)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2.内因正气不足。 (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2)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若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风寒湿邪易于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痰瘀阻络者宜温凉服;肝肾亏虚者宜温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用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包括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中医护理实施方案

年中医护理方案

————————————————————————————————作者:————————————————————————————————日期: 2

富源县中医医院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结合云南省二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实施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底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培训,充分认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中医护理方案”活动,对护理人员通过组织学习掌握各科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理论及抽问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1月,护理人员通过科室组织学习能掌握我院单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通过分阶段检

查和考核及时总结开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创建活动的经验和成效,并提出改进措施,奖惩分明,提高工作积极性,使临床中医护理服务进一步规范,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年12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落实实施“护理部中医护理方案”,通过分全年的检查和考核及时总结开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创建活动的经验和成效,并提出改进措施。使大家积极掌握各科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继续完善“中医护理方案”活动,并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辩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实到实处。 (二)成立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领导小组

项痹症诊疗方案

项痹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窜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凤。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耳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中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部的肌肉,时间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四指托住下颌。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晃头部3~5次,然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住下颌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顶在患者右侧颞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处),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5)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

面瘫,中风,痹症的中医护理学常规

面瘫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口眼向健侧歪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面部板滞,麻木,松弛,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因素刺激。 (3)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的劝解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鼓励患者提高自护的能力: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自护的常识。如:按摩面部的皮肤、扣齿、鼓腮、皱眉;用湿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面部直接吹风,寒冷天气出门戴眼镜、口罩,避免感冒;对年龄小的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5)指导患者自我锻炼,自我按摩 ①表情动作训练:对镜子进行皱眉、闭眼、示齿、鼓腮、吹口哨 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

每天进行2-3次。 ②自我按摩,可按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由于面部肌肉非常 薄,按摩时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 一次。 ③湿温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健康教育】 1 急性期后可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2 夏季避免头部位于风口窗隙处睡眠,冬季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 3 指导病人自行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肌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4 按摩方法用手掌紧贴瘫肌做环形按摩,也可顺瘫肌收缩的正常方向做按摩,手法适宜轻。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痹证 痹证是因人体遭受风、寒、湿、热之邪的侵袭,气血为病邪阴闭而引起的疾病。以盘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临床主要表现。痹证的分类,按病因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风湿热痹等。从病理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均属本证范围。 1、病因病机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基础,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如再感受外邪,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1)风寒湿痹:凡是天气变化,冷热交错,或居处卑湿,涉水冒雨而罹病者,外邪直入关节筋骨而为痹证。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以风为主者,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冬痛游走不定而称为行痹;以寒为主者,因寒凝气滞,使气血地运行不畅,故疼痛剧烈,而为痛痹;以湿为主者,历湿性粘滞重着,故使肌肉、关节麻木,重着肿胀而成为着痹。 (2)热痹: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为阴亢之体,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以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由寒邪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成为热痹。或因痹证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络,蕴而化热,也可表现出热痹的症状。痹证日久,气血亏耗,则可出现脏腑气血亏虚之证。 2、辩证论治痹证的辨证,首先应辨明寒热,治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随其寒热而兼行清热或祛寒。对于病程日久,气血损伤,脏腑亏虚的痹证患者,应配合运用补益之法。 (1)风寒湿痹: ①行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兼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市中医院分泌一病区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668人,消渴病572人,消渴痹症96人。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1.消渴病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72例:消渴气 阴两虚证275例,脾虚胃热证234例,痰瘀阻络证 37例,阴阳两虚证26例。 消渴痹症96人中,气虚血瘀证33例,阴虚血瘀证 26例,痰瘀阻络证18例,肝肾亏虚证19例。 2.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辨证施善指导、饮水指导、饮食指导、观察饮水量、观察尿量频次、记录身高体重腰臀比、运动指导、皮肤护理等。 3.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艾灸、中药泡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塌渍、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塌渍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消渴病患者腰膝酸软、视物不清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拔罐、中药泡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三)护理效果分析 1.消渴

痹症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计划

痹症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计划 随着季节转换,天气变化,很多人在秋冬这样的季节里易患关键疼痛,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为使我辖区居民正确掌握痹症中医健康知识,我中心计划于2017年9月28日上午在二楼健康教育室举办一期“痹症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一、讲座目的 骨关节炎是一组以关节疼痛、关节变形或不变形、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可包括髋、肩、膝、腕、踝、颈、指间等关节。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属“痹症”范畴,主要是由内虚复加外邪引起的。内虚,主要是肝肾气血衰少,肝血不能养筋,肾精不能充骨;外邪,主要是指风、寒、湿等自然界气候变化因素。人体正气虚弱,没有抵抗能力,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引起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一旦患上,会给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因疼痛导致活动障碍,需要别人的护理支持才能生活。为向居民老年朋友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预防骨关节炎的出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二、讲座对象 1、本辖区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2、重点人群,以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 三、讲座内容

1、内服外灸、滋养肝肾。 2、祛风除湿、药酒药茶 3、循序渐进、适当运动。 4、注意保暖、防患未然。 四.健康咨询及健康教育 1.开展中医健康咨询。咨询内容包括合理营养,各种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家庭心理教育,以及暴饮暴食、偏食、酗酒对健康的影响等。 2.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食疗药膳,食补与药补,冬令进补,情志调摄与气功导引等。 4. 健康教育的形式。 (1)采取口头交谈、健康咨询方法宣传中医药保健知识;(2)文字方法: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健康教育处方、食疗处方等; 蒸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9月22日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精品文档 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病区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668人,消渴病572人,消渴痹症96人。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1.消渴病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72例:消渴气阴两虚证275例,脾虚胃热证234例,痰瘀阻络证37例,阴阳两虚证26例。 消渴痹症96人中,气虚血瘀证33例,阴虚血瘀证26例,痰瘀阻络证18例,肝肾亏虚证19例。 2.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辨证施善指导、饮水指导、饮食指导、观察饮水量、观察尿量频次、记录身高体重腰臀比、运动指导、皮肤护理等。 3.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艾灸、中药泡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 精品文档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和穴位1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用.患者易于接受。32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 精品文档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塌渍、穴位按摩。分析.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1其原因:.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2 了保障。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塌渍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消渴病患者腰膝酸软、视物不清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拔罐、中药泡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三)护理效果分析 1.消渴

-痹证护理常规

痹证 因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客于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全身关节和或肌肉呈游走性红、肿、重着、酸楚、疼痛或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关节、经络。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 1.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1.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处理能力。 1.3心理社会状况。 1.4辨证: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 2护理要点 2.1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2.1.3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2.1.4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者,要经常帮助其肢体活动,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2.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2.3给药护理

2.3.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3.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2.3.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2.3.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2.4饮食护理 2.4.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4.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2.4.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2.5情志护理 2.5.1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5.2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2.6临证(症)施护 2.6.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6.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健康指导 3.1注意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3.2需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诊治。 3.3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病区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668人,消渴病572人,消渴痹症96人。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1.消渴病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72例:消渴气 阴两虚证275例,脾虚胃热证234例,痰瘀阻络证 37例,阴阳两虚证26例。 消渴痹症96人中,气虚血瘀证33例,阴虚血瘀证 26例,痰瘀阻络证18例,肝肾亏虚证19例。 2.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辨证施善指导、饮水指导、饮食指导、观察饮水量、观察尿量频次、记录身高体重腰臀比、运动指导、皮肤护理等。 3.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艾灸、中药泡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尿量增多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肢体麻木、疼病例数 668人 668 668 668 320 辨证施护方法 饮水指导 观察尿量、频次 饮食指导 观察饮水量 饮食指导 记录身高腰臀比 运动指导 饮食指导 皮肤护理 实施人次 668 668 668 668 668 668 668 668 320 百分比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 3 痛、发凉 视物模糊 腰膝酸软 62 38 适量运动 眼部护理 安全防护 饮食指导 适量运动 320 62 62 38 38 100% 100% 100% 100% 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 尿量增多 口干多饮 多食易饥 倦怠乏力 肢体麻木、疼 痛、发凉 视物模糊 腰膝酸软 病例数 668 668 668 668 320 62 38 中医护理技术 耳穴贴压 耳穴贴压 其他:中频 耳穴贴压 艾灸 穴位贴敷 穴位注射 穴位按摩 中药塌渍 拔罐 实施人次 590 548 120 607 473 320 62 32 6 百分比 88% 82% 18% 91% 71% 100% 100% 85% 15%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 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 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 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用 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例数 依从性(%) 满意度(%) 项目 (人)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