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撕纸画美术活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撕纸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然而撕纸却常常被成人所忽视,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有时候还会制止孩子。其实,这一活动对孩子的发展别具意义。幼儿的小肌肉正处于迅速发育的时段,小肌肉群得到越多的锻炼,就越能激发孩子大脑隐藏的潜能。
小班撕纸活动是个从无意识地玩到有意识地模仿教师或成人撕出一定的图形,再发展到创造性地撕出形状的过程。幼儿撕纸活动是个经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指导,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从中体验纸工活动的快乐,培养较为初步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兴趣。本文旨在探索小班撕纸活动的教学方法。
1.2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幼儿的纸工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智力、想象力和审美力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从幼儿园中实际实施的撕纸活动出发,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深入了解撕纸活动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从教师制订撕纸活动目标的依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教师如何对活动进行评价,如何延续幼儿对撕纸画的兴趣等,了解教师对撕纸活动的认识和看法,探讨如何培养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在今后开展撕纸活动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延续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班撕纸画美术活动对幼儿的美术能力提升的效果,笔者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探究如何更为有效的延续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
1.3名词解释
1.3.1撕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撕”的定义为“扯开,用哪个手使分开”。“纸”的定义为“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
杨峰(2016)提出:“撕纸是一种类似剪纸又有别于剪纸的平面镂空艺术,因不需要剪刀刻刀工具,也可以说是用自己的指尖与纸进行交流的艺术。撕纸秉承着剪纸“互相挪让,互不遮挡”的传统表现方式,撕纸作品由于徒手操作,边缘会形成长短刚柔相间的毛茬儿,这就区别于剪纸的齐边,形成了第三种色调。因为撕纸能使造型边缘形成毛茬,在视觉上有跳跃感,所以作品造型生动,具有金石味和古拙感,艺术表现力极强。”
1.3.2幼儿园撕纸活动:夏燕芳(2017)认为撕纸活动

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旨在拓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展现撕纸活动的艺术特点,教师要发挥引导、支持作用,展现撕纸活动的独特风采。
2 文献综述
为了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网络查询了相关著作、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对有关撕纸活动的文章进行了研究。
2.1幼儿园手工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刘畅(2006)表明手工课首先产生于西方,起源于产业革命时代,手工科属于劳动课中的一个科目,学生通过学习手工为将来的社会化生产的就业做准备。手工课开始纳入到课程领域,福禄贝尔提出了手工活动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将其与游戏相提并论。在之后的很多年,手工活动都包含在劳动教育里面,作为一种生活的方法被教授给幼儿。直到20世纪,手工活动才正式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怀抱中。
2.2撕纸活动基本构成与教学指导
2.2.1撕纸活动的教学目标
朱家雄(2014)认为,撕纸活动的目标既要尊重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般规律,又要合适幼儿学习的规律。教师应该将活动目标进行拆分,且使每一个目标都可以前后脸,层层递进。
2.2.2撕纸活动的开设
王叶芳(2015)提出“《指南》引导我们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与创作,成人不做过多的要求。当投放各种纸质材料的同时,还可添加许多趣味的元素,如倒入了许多生活中的材料、让撕纸活动更吸引幼儿的眼球”。
2.2.3撕纸活动内容的选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我们传统的艺术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忽视了幼儿自身特定的生活经验、愿望和情趣。开展撕纸画活动时,我们要注重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动作为内容。
吴燕(2015)从教师角度阐述了如何开展幼儿撕纸活动。首先,激发幼儿对撕纸的活动的兴趣。其次,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安排撕纸的内容。再次,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尝试撕纸。最后,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的撕纸创意。
2.2.4撕纸活动中的教学方法
陆美莉(2016)在研究中指出“小班小朋友与其它高年级的小朋友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对于社会和世界的认识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教学方式上要利用悠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幼儿可以更好的接受到所学的知识,并且进行知识的拓展,是的幼儿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不断的发展。并且提出了面对面教学、利用语言刺激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师应通过直观的方式向幼儿进行演”。
孔凡兰(2011)的研究指出: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

、讲解法、演示法、范例法、熏陶法和游戏法。
2.2.5撕纸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沈颖(2011)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撕纸活动的观点:首先,从构建课程入手,提出撕纸课程应与其它学科相融合,在幼儿的生活中取材;其次,采用游戏活动法和创设情景法来引导幼儿撕纸的兴趣;再次,从目标设定、过程监控的教师态度三方面探讨策略发展的眼光;最后,通过作品的展示、美工区的建构和实践安排上营造撕纸的氛围。
张丽娟(2012)立足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受忽视的现实,从目标、教学和方法三方面提出在小班开展撕纸活动的建议:在目标上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目标,培养幼儿的撕纸兴趣;在教学上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在方法上,将撕纸和教学、绘画和儿歌相结合提高幼儿的撕纸能力。
葛霞(2012)根据绘画阶段的划分总结了幼儿撕纸的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写实期,提出撕纸活动的教学方式—讲授、谈话和演示,立足撕纸的特点撕纸教学的原则:审美、直观性、实践性、创造性。
石伟峰(2008)认为艺术教育应该由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
2.2.6撕纸活动后的评价展示
孙茜茜(2015)提出在评价欣赏环节把幼儿每一次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对于幼儿的作品尽量和孩子们一起评价,避免武断地评价谁的作品号,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幼儿说说你认为哪副作品比较好,为什么?并且有目的、有针对地指导幼儿学习从作品的颜色、布局、整洁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评价,培养他们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不定期的举办作品展,带领孩子们一起比较现在和以前完成作品的不同,体会自己的变化和进步。
2.2撕纸活动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系
撕纸游戏是一种创新游戏,吴丹(2017)认为,撕纸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撕纸活动中来,让幼儿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在自发的表现中发挥潜在的创造力。 赵燕香(2014)在文献中提出幼儿独立处理生活日常及生活技能达到其年龄和社会期望的程度。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具体体现在幼儿独立生活、运动、交往及自我管理等几方面
3 研究设计
3.1研究思路
幼儿园小班撕纸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审美力发展、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之一。通过开展撕纸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而且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本研究是以选取嘉定区某幼儿园的一个小班为研究对象的个案研究,观察该班实施的撕纸活动。
由此

,本文结合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依托国内外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调查研究。通过美术教学,让幼儿加深了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幼儿能力,促进他们自身的创作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学习兴趣。
3.2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选取嘉定区某幼儿园的一个小班为研究对象的个案研究,观察该班实施的撕纸活动。
3.3研究方法
3.3.1文献法
笔者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幼儿撕纸画相关国内外文献材料,对已有相关研究和理论进行了整理。通过文献法,为本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且正确地研究如何开展幼儿园小班撕纸画活动。
3.3.2观察法
笔者深入幼儿园小班撕纸活动现场,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感官观察和摄像工具,从而获得资料。本文主要对教师与幼儿的常规教育过程进行记录,观察周期为1个学期。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由于笔者的调查时间有限,不能同时记录多班幼儿在撕纸活动中的行为。所以,我将抽取实习幼儿园小1班的幼儿进行阶段性观察,记录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本研究重点以非参与性观察为主,经过教师同意的情况下观察小班幼儿在撕纸活动的整个过程和表现。教师制订的计划为9月让幼儿学习或者练习撕纸;10月为让幼儿学习撕纸条;11月为巩固撕纸条的本领;12月为让幼儿学习撕出简单的形状;1月为幼儿能为自己的撕纸画添画。笔者设计了时间取样表和观察记录表(。
3.3.3访谈法
通过对教师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小班撕纸画活动的一般组织策略。
本访谈预备在小班中随机采访6名教师。预计访谈时间20分钟。提纲详见附录第21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次参与观察研究总人数为29名幼儿,并访谈随机6名教师。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了许多问题,然后并记录下来以便来进行分析。
4.1小班幼儿在撕纸活动中的表现分析
表1时间取样法表
集体教学:《初识撕纸:快乐的小螃蟹》
观察时间:2018年10月10日上午9:50—10:15
观察时刻 发生 未发生 观察时刻 发生 未发生
无所事事 √ 合作游戏 √
旁观 √ 寻求帮助 √
单独游戏 √ 联合游戏 √
平行游戏 √
记录方法:如果目标行为发生,即在“发生”框打勾。
集体教学:《快乐的小螃蟹》
观察时间:2018年11月24日上午9:50-10:15
观察时刻 发生 未发生 观察时刻 发生 未发生
无所事事 √ 合作游戏 √
旁观 √ 寻求帮助 √
单独游戏 √ 联合游戏 √
平行游戏 √
记录方法:如果目标行为发生,即在“发生”框打勾。
分析:这是个典型的时间取样法的运用,通过观察记录可以得到幼儿在一段时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师的教导,在同样的

教学主题《快乐的小螃蟹》下幼儿在撕纸活动中的表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幼儿年龄小,发展变化快。教师应抓住适宜的时机,循序渐进地提出新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撕纸活动。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幼儿对撕纸的兴趣和水平,从而达成新的目标。
4.2小班幼儿在园中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分析
表2观察记录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幼儿表现 调整分析
兴趣 较为被动(初识撕纸) 起初幼儿不愿意动手操作 教师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能积极主动参与 幼儿在来园时主动提出今天是否有撕纸课 鼓励幼儿继续参与活动,表扬幼儿作品
能力 将纸随意撕开(初识撕纸) 幼儿动手操作,但无目的撕纸 要求幼儿沿着教师提供的与针孔的纸进行操作
能模仿教师完成撕纸活动 幼儿撕出与老师的图形 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自行选择
能清楚表达自己的作品 幼儿能与其它幼儿讲一讲自己的作品 鼓励
品质 遵守规则 会处理垃圾 集体表扬
合作性 会与同伴轮换使用材料 鼓励
持久性 愿意进入艺术区角进行活动 鼓励和引导
分析:因为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关注一件事情,容易转移注意力。教师首先要教授给幼儿正确的撕纸技能,其次对于影响别的幼儿进行活动的幼儿进行批评教育并且告诉他遵守规则。幼儿的能力各不相同,撕纸水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因此教师采取了面向全体幼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进步。
4.3教师访谈分析
通过对教师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教师对小班撕纸画活动的一般组织策略。
4.3.1教师对撕纸活动的认识和态度
小班的幼儿受到了年纪、心理和生理的多种影响,他们不能像大孩子一样自如的使用剪刀,并且使用剪刀有一定的危险性。且开展撕纸活动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所以在幼儿园期间开展撕纸活动就更加的重要。
4.3.2教师开展的一般撕纸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小班专用美术教室活动。
4.3.3教师使用的一般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幼儿的需要,对幼儿直接提出意见和必要的鼓励。让幼儿能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希望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独立的个性。教师在活动中摇及时的给予幼儿肯定,无论是一个眼神,还是一句肯定的话,都可以使幼儿消除一定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就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
4.3.4教师在撕纸活动中扮演的一般角色
教师在活动中扮演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认为正确处理好师幼之间的关系才能推动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