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何教育儿子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诫子书》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诫子书》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须学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
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第八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诫子书课文笔记
诫子书课文笔记诫子书(诫子篇)一、文章概述《诫子书》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短短几十字,却包含了诸葛亮一生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这封信以简练、质朴的语言,阐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的道理,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文章内容1.做人之道诸葛亮在信中首先谈到了做人之道,他认为做人应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是指内心的平静、安宁,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俭,是指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这样才能培养节俭的美德,形成良好的家风。
1.做事之道在做事方面,诸葛亮提出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不追求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此外,他还强调了“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道理,即过于放纵自己会导致精神不振,过于急躁则无法培养良好的性格。
1.学习之道在学习方面,诸葛亮强调了“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观点。
他认为学习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深入学习,而才能则需要通过学习来培养和提高。
此外,他还提到了“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道理,即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三、文章特点1.语言简练质朴《诫子书》的语言非常简练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但却表达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和道理。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文章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1.富含人生哲理这封信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这些哲理不仅适用于诸葛瞻个人,也适用于所有人。
这些哲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
1.家教意义重大《诫子书》作为一封家书,对于家庭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它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培养孩子品德、才能和学识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这些方法和要求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思考与启示1.重视家庭教育《诫子书》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诫子书课文讲解
诫子书课文讲解
【实用版】
目录
1.诫子书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诫子书的主要内容
3.诫子书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一、诫子书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诫子书,又称《诫子》,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家训。
它的作者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他在临终前为了教导儿子诸葛瞻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写下了这篇家训。
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诫子书在我国古代家训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家训之冠。
二、诫子书的主要内容
诫子书全文共 212 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强调了做人应该谦虚谨慎、勤学好问、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第二部分讲述了为官的道理,教育儿子要忠于国家、勤政爱民、公正廉明、不贪污受贿。
第三部分讲述了养生的道理,告诉儿子要注意饮食起居、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诫子书对后世的影响
诫子书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成为了我国古代家训的典范。
许多家庭都把诫子书当作传家宝,用来教育子孙后代。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将诫子书作为德育教材,让学生从中学习做人、为官、养生的道理。
第1页共1页。
诫子书情感主旨
诫子书情感主旨摘要:一、诫子书背景介绍二、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及其人生观念三、诫子书情感主旨阐述四、诫子书情感主旨在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以情感真挚、道理深刻而脍炙人口,被誉为古代家训的典范之作。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家庭奋斗。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将自己的人生观念、道德准则、处世智慧传授给儿子,希望他能够继承父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诫子书的情感主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深厚的父爱:诸葛亮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他时刻关心儿子的成长、教导他如何做人、处事,以及如何为国家、民族效力。
2.坚定的道德信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他希望儿子能够坚守正道,做一个有道德、有操守的人。
3.忠诚的家国情怀:诸葛亮以身作则,教导儿子要忠诚于国家、民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4.谦虚谨慎的品格: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调谦虚谨慎的品格,希望儿子能够在取得成就时不骄傲,始终虚心向前。
5.淡泊名利的境界:诸葛亮教导儿子要看淡名利,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高度、有格局的人。
诫子书情感主旨在现代社会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1.家庭教育的价值:诫子书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应关注孩子的成长,以身作则,传授道德观念、处世智慧,培养孩子成为有品质、有担当的人。
2.道德品质的坚守: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诫子书提醒我们要坚守道德品质,做一个有道德、有操守的人。
3.家国情怀的传承:诫子书倡导忠诚于国家、民族的观念,我们应该将这种家国情怀传承下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4.人生态度的调整:诫子书教导我们要谦虚谨慎、淡泊名利,这种人生态度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诸葛亮的诫子书的意思
诸葛亮的《诫子书》的意思诸葛亮的《诫子书》是一封家书,其主要内容是告诫儿子诸葛瞻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信中强调了几个重要的价值观,包括静心专一、排除干扰、明确志向、勤奋学习、心存远志等。
一、《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诫子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三、《诫子书》的历史背景《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来看,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背景是在五丈原之战后,蜀军撤退之际,而他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
在弥留之际,他深感惋惜的是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尚且年幼,未来能否成材还需靠自己的教育。
因此,他写下了这封家书来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成才。
四、《诫子书》的文学价值《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家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易懂,但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
同时,文章中运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诫子书》的哲学思想《诫子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文章强调了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主张通过静心、俭朴、学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质。
《诫子书》原文与现代译解
《诫子书》原文与现代译解《诫子书》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旨在教育他如何做人、做事。
这封信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因其深刻的教诲和智慧而备受推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兴德之言,君子悉至,勉尔加斯矣。
现代译解第一段>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的品德,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道德。
诸葛亮首先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对于修养品德的重要性,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内心平和”。
同时,节俭是培养道德的必要条件,这表明他倡导的是一种简朴、低调的生活方式。
> 如果没有淡泊名利的心态,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宁静与淡泊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石。
没有对这些事物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人生容易迷失方向。
>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诸葛亮在这里提出了学习和才干的关系,指出学习和勤奋是提升个人能力的关键。
没有志向,学习也就失去了方向。
> 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自己,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他警告儿子,懒散和急躁都是个人修养的大敌,会消磨人的意志和才能。
> 年纪随时间飞逝,意志随日子流逝,最终会变得枯萎衰败,多数人不能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贫穷的角落,那时再后悔又有什么用!这句话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强调要珍惜光阴,及时行动,不要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时才追悔莫及。
第二段> 那些提倡道德修养的话,君子们都应该听到并努力去实践。
诸葛亮在这里鼓励人们听取并实践关于道德修养的教诲,这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结语《诫子书》是诸葛亮人生哲学的缩影,它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对所有人的宝贵建议。
诸葛亮去世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仅86字,却说透一生!
诸葛亮去世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仅86字,却说透一生!提起千古名相诸葛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誉为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他的智慧不仅在战场上,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能完胜数人。
其中最有名的就数他临终前写给儿子的这封信。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读懂他的拳拳心语,你便读懂了人生。
01静以修身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走至人生尽头,最后的叮咛,语重心长,“静”重复出现了三次。
在诸葛亮看来,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首先得保持一份宁静淡然的心境。
修行一生,筹谋一世,他最大的感悟或许可浓缩成一个字:静。
诸葛亮出生在山东琅琊一个名门望族,可他3岁丧母,8岁丧父,从此跟随叔叔生活。
17岁那年,叔叔也去世了。
之后他搬到湖北一个叫隆中的小山村,他一边种地养活自己和姐弟,一边坚持读书,学习圣贤之道。
这一蛰伏,就是十年。
这十年,他以静以修身,博观厚积,砥砺深耕,年复一年,为日后终将到来机会做准备。
诸葛亮27岁那年,他等来了刘备三顾茅庐。
从此,诸葛亮将积蓄的能力全都用在匡扶大业上,缔造出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一个又一个神话。
怀才的人,终会遇见良机。
宁静的心,才能超越自己。
02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一生节俭,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自述家产时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享乐,是人之本能。
人在贫穷之时能保持节俭或许平常,而富贵之后还能继续坚守节俭,便是一种高尚。
这也是为何喜欢以成败论英雄的国人,会将诸葛亮捧向神坛的重要原因。
高尚的道德,才是人生事业最大的成功。
诸葛亮《诫子书》与《诫外甥书》翻译及欣赏
诸葛亮《诫子书》与《诫外甥书》翻译及欣赏诸葛亮《诫子书》与《诫外甥书》翻译及欣赏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诸葛亮《诫子书》与《诫外甥书》翻译及欣赏的内容,仅供参考!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但是估计很多人没有记下诸葛亮完全的《诫子书》,《诫外甥书》更是很少有人知道。
“两书”都是仅短短数言,前者86个字,后者87个字,加上标点都不到百字。
但是对于做人、处世、修养、学习、志向都做了精辟的分析与忠告。
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
何时读起都历久常新。
至理名言,在今天仍具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今的社会是个物欲横流、极其烦躁的社会,宁静致远以从多少人的心底融化。
古典名言之所以能留传至今,定是被实践检验的有效真理。
无欲则刚,厚积薄发。
能够参悟其中,定会带来收获。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正因为诸葛亮的政治、军事计谋超群,才助刘备入川建立蜀国,并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虽未能光复汉业,却也有效阻止曹操等人背叛汉王朝的步伐,相应地推迟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诸侯割据;同时,成就了诸葛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享有的重要地位。
诸葛亮本系山东人氏,淡泊名利,自刘备、关羽、张飞等兄弟三顾茅庐之后,成为刘备麾下最得力的行政管理、军事指挥干将。
不但对军事谋略颇有研究,而且还对教育问题十分重视。
恰恰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才铸就蜀国从古至今政治、经济、文化等文明的基础。
特别是他在《诫子书》中对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重视,影响了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代和有志青年,更值得我们今天对加强自身建设和子孙教育的重视。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汉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国蜀汉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原文: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增长。
〔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诫子书》解析
《诫子书》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在其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以下是对《诫子书》的解析。
一、全文结构及内容概述《诫子书》分为三个部分:开篇陈述写作原因,中间部分论述修身、学习、行事等方面的原则,结尾表达作者对儿子的期望和祝福。
1. 开篇:诸葛亮表明写作原因,即为告诫儿子修身立志,成为有德有才之人。
2. 中间部分:诸葛亮详细论述了修身、学习、行事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3. 结尾部分:诸葛亮表达对儿子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他能够立志报国,为家族争光。
二、核心思想解析1. 修身养德诸葛亮认为,修身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他在书中写道:“夫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而后射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修身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 学习立志诸葛亮提倡勤学立志,他在书中写道:“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这句话表明,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必须努力学习,树立远大志向。
同时,诸葛亮还强调了学习的方法,即:“志存高远,忍辱负重,勤学不息。
”3. 行事原则诸葛亮在书中提出了行事原则:“宜行事有纪,宜视事有守。
”这句话意味着,在行事过程中,要有原则、有纪律,坚守道义。
此外,诸葛亮还强调了与人相处的原则,即:“诚信为本,谦虚为贤。
”4. 立志报国诸葛亮在结尾部分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他能够立志报国,为家族争光。
他写道:“瞻望弗及,咏叹久之。
世嗣宜克念兹在兹,以继先人之遗烈。
”这句话传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族的担当。
三、艺术特点分析1. 语言简练《诫子书》全文仅三百余字,语言简练优美,寓意深刻。
诸葛亮在短短的篇幅中,将自己的智慧、品德和人生经验传授给儿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句式工整《诫子书》句式工整,对仗严密。
如:“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这种对仗句式的运用,使全文呈现出一种韵律美,体现了诸葛亮的文学才华。
诸葛亮--《戒子篇》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作者:诸葛亮诫子书介绍:《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此文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ɡ),静(jìnɡ)以(yǐ)修(xiū)身(shēn),俭(jiǎn)以(yǐ)养(yǎnɡ)德(dé)。
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ɡ)志(zhì),非(fēi)宁(nínɡ)静(jìnɡ)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ɡ)也(yě),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ɡuǎnɡ)才(cái),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chénɡ)学(xué)。
淫(yín)慢(màn)则(zé)不(bù)能(nénɡ)励(lì)精(jīnɡ),险(xiǎn)躁(zào)则(zé)不(bù)能(nénɡ)治(zhì)性(xìnɡ)。
诸葛亮“诫子书”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及翻译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2《诫子书》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诫子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字,三国时期著名的、。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诫:。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内容简介。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在文章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之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三、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字音字形夫(fú) 淫慢(yǐn) 励精(lì) 险躁(zào) 治(yĕ)性遂(suì)成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夫(fú):(2)君子:(3)行:(4)修身:(5)淡泊(澹泊):(6)明志:(7)宁静:(8)致远:(9)广才:(10)成:(11)淫慢:(12)励精:(13)险躁:(14)理性:(15)与:(16)驰:(17)日:(18)去:(19)遂:(20)枯落:(21)多不接世:(22)将复何及:(二)通假字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临死前,留给儿子的六句话!
诸葛亮临死前,留给儿子的六句话!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被誉为三国时期最有智慧的人之一。
他在临终前留给儿子的六句话是他对子孙后代的忠告和期望,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和家族传承的价值观。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1. 为人正直,言行合一诸葛亮首先强调了为人正直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为人处世告诫儿子要保持高尚的品德,坚守正义,言行一致。
这一点体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操守和品质,也成为他为人父、为人子的教诲。
2. 不要贪心,做事情要有度诸葛亮告诫儿子不要贪心,要懂得分寸。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不要贪图过多的权力和财富。
这一点反映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传递了他对于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呼吁。
3. 掌握忍耐的能力,保持沉默诸葛亮通过忍耐的能力来表达控制情绪和保持沉默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要有耐心去等待时机,要有定力不被外界干扰。
这一点凸显了诸葛亮作为军事家的智慧,也传递了他对于日常生活中忍耐和宽容的建议。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葛亮重视个人修身和家庭的和谐,认为这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他告诫儿子要注重自我修养,尊重家庭和睦,以此为基础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这一点体现了诸葛亮对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并传达了他对于全民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5. 推己及人,坚持公正诸葛亮强调了推己及人的原则,要根据人性的共同点去理解他人的需要,并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
他认为一个人要以真心待人,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
这一点体现了诸葛亮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关怀的重视,也传达了他对于公正精神和社会正义的要求。
6. 保持学习的心态,永不止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保持学习的心态,永远不要停止进步。
他认为人的知识和智慧是无穷无尽的,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
这一点反映了诸葛亮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崇尚,强调了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诸葛亮临终前留给儿子的六句话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和父亲的精神智慧和家族传承的价值观。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诗句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诗句
嘿,你知道诸葛亮告诫儿子的那些诗句吗?那可真是字字珠玑啊!
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诸葛亮在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简直就是
至理名言呀!想想看,要是我们每天都被各种欲望和喧嚣所包围,那
怎么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就好比在闹市中,你很
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但如果我们能像诸葛亮说的那样,保持淡泊
和宁静,不就像走进了一个安静的山谷,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呼
唤了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这句话也超有道理的好不好!学习就得
静下心来呀,不然怎么能学得进去呢?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稳怎么能
盖得高呢?咱得踏踏实实地学,才能有真才实学呀!我记得我以前学
习的时候,总是心浮气躁的,结果啥也没学好。
后来我慢慢领悟到了
这一点,静下心来,成绩果然就提高了呢!
还有“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哎呀呀,这说得太对啦!如果我们总是懒散拖延,怎么能激励自己进步呢?就好像跑步比赛,
你慢悠悠地跑,能拿第一名吗?而如果我们总是急躁冲动,那性格也
会变得很糟糕呀!就跟那爆竹似的,一点就着,多不好呀!
诸葛亮这些告诫儿子的诗句,真的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呀!它们
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
我们应该好好地去领悟,去
实践。
不要只是把它们当成一句句空洞的话,而要真正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你说呢?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诸葛亮学习,用他的智慧来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出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静,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2、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呢?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
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
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
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您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的规划过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的传递了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第十一课:适度的力量
诸葛亮这封信里将道家的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和接世济国相结合,其实体现了他的适度原则。
也就是,不可淫慢,不可急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个人力量不可贸然与团体抗衡,而是应该适度行动。
这也就是诸葛亮身居高位多年的哲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