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教育儿子的十句话[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代的著名人物,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也很有一套。他给儿子上的十堂课中,通过简洁个语言阐述了很深刻的道理,使人受用无穷。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象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象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
毛主席作为政治家,对三国人物的研究颇有深度。他在看《三国》时,将其中的道理和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毛主席喜欢看古典文学作品,看过之后会提炼出其中的精华。他在品读三国人物时,见地颇深。
袁绍、刘备、孙权优柔寡断
我(毛泽东)是提倡政治家办报的,但有些同志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优柔寡断。袁绍、刘备、孙权都有这个缺点,都是优柔寡断,而曹操则是多谋善断。我们做事情不要独断,要多谋,但多谋还要善断,不要多谋寡断,也不要多谋寡要,没有抓住要点,言不及义,这都不好。听了许多意见之后,要一下子抓住问题的要害。曹操批评袁绍,说他志大智少,色厉而内茬,就是说没有头脑。
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向刘备提出的谋取天下、复兴汉室的战略建议。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战略目标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具体步骤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占据荆州、益州,建立根据地:第二步是兵分两路,进取中原。毛泽东评点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认为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势的蜀汉政权兵力不得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亮宜自临阵”
失街亭、斩马谡是一件亦悲亦壮的历史事件,评书中说,京戏中唱,都以此来颂扬诸葛亮爱惜人才、执法严明。毛泽东则不然,他对此有独到的见解。毛泽东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街亭之战诸葛亮应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的原因不在于街亭之败,而在于诸葛亮用兵无法,调度失略。张合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当北进街亭,策应马谡,与张合展开决战,战胜张合。这就是毛泽东评点中所说的“亮宜自临阵”的关键所在。
“司马懿敌孔明之智”
明帝青龙二年(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今陕西省眉县西南),筑防于渭水南原。明帝命司马懿抵御蜀军。诸葛亮大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多次挑战,诸将欲与亮战,司马懿皆不从,按兵不动,静待其衰。亮无奈派人送给司马懿“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出兵应战。司马懿知亮计已穷,佯装大怒上表朝廷请求决战,朝廷不允,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监军,不许魏军出战。司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假藉王命制御诸将是其智略的显现。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因此,毛泽东评点时说“司马懿敌孔明之智”。毛泽东曾说,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品刘备
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其褒贬十分中肯。
他对刘备的赞赏,主要集中于刘备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1957年3月20日,毛泽东乘专机自南京飞往上海,聊起了“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又自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他多次强调刘备善于用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刘备的缺点,毛泽东认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好感情用事,这是刘备的最大缺点。1949年3月24 日,毛泽东由西柏坡至北平,路经刘备家乡河北涿州时,对警卫员们说:这里就是《三国演义》中说的“桃园三结义”的地方。刘备的野心大……但他志大才疏学识浅,好感情用事,在许多问题上用感情代替了政策。因为想报二弟关羽被东吴杀害之仇,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不听诸葛亮等谋臣的劝阻,贸然负气出兵,结果被东吴打得大败而归,自己无颜再回成都见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临近湖北的四川省东部奉节县东的白帝城。
二是这个人不能区分主次矛盾,因此导致了失败。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毛泽东借用刘备的例子,指出对于各部分的国民党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毛泽东说:三国时期,荆州失守,蜀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刘备不了解这一点,所以当孙权数次征讨荆州时,刘备派了根本不执行“以联吴为根本、争夺荆州要有理有节”方针的关羽去驻守。
在讲述了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他接着说:刘备见关羽被杀,荆州丢失,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苦谏都不听,最终导致兵败身亡。
鉴于这些,毛泽东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曾明确指出:三国时刘备不好,还是老头子挂帅。
周瑜是个“青年团员” 对《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十分喜爱。他说:“读《三国》,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