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遗传与发育

合集下载

(NEW)刘祖洞《遗传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NEW)刘祖洞《遗传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五、问答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的拓展第五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六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第七章 连锁交换与连锁分析第八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第九章 数量性状遗传第十、十一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第十二章 重组与修复第十三章 细胞质和遗传第十四章 基因组第十五章 基因表达与基因表达调控第十六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第十七章 遗传和进化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套数,会出现雄性果蝇( )。

[中山大学2019研]A.XX:AAB.XXY:AAC.XXXA:AAAD.X:AA【答案】D【解析】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决定,与Y无关。

X:A的比值≥1时发育为雌性,≤0.5发育为雄性。

ABC三项错误,X:A的比值等于1,出现雌性果蝇。

D项,X:A的比值小于1,出现雄性果蝇。

2基因型为aaBbCcDd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aaBbccDd的概率是( )。

[湖南农业大学2018研]A.1/4B.1/8C.1/16D.1/32【答案】CaaBbCcDd个体自交,将各基因分开考虑,后代aa的概率为1,【解析】Bb的概率为1/2,cc的概率为1/4,Dd的概率为1/2,因此出现aaBbccDd 的概率为1×1/2×1/4×1/2=1/16。

3对于拟南芥短径突变,己分离到纯合的品系并获得短径与长径的个体数目分别为62与38,则该突变的外显率为( )。

[中山大学2019研]A.0.62B.0.38C.0.613D.0.387【答案】A外显率=62/(62+38)=0.62。

【解析】4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能产生四体环的是( )。

[沈阳农业大学2011研]A.易位纯合体B.易位杂合体C.四分体D.四合体【答案】B易位杂合体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片段,另外两条不发生【解析】互换,从而形成十字形结构的四体环。

第十三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第十三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第十三章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生物进化的概念§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及其发展§3进化的机理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二、综合性的进化机理学说(一)突变学进化提供的原料(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与遗传平衡(三)自然选择与基因频率的改变1.突变 2.迁移 3.遗传的随机播迁 4.选择性数值(四)适合度与选择压力§4物种的形成一、种的概念二、隔离在种的形成中的作用1.地理隔离 2.母生殖隔离三、多倍体与物种的形成§1生物进化的概念一、进化所谓进化是指事物逐渐变化的意思,即在历史的发展中发生渐变的事物可称为进化。

进化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其1:宇宙进化:研究是关于天体的发展历史,例如银河系是如何形成的?太阳系的发展历史如何?地球的诞生和发展等内容。

其2:生物的进化:研究的是关于地球上生物的历史发展情况,它是在宇宙进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所指的进化,一般都是指生物的进化。

其3:社会进化:研究的是整个人类的特征和发展史,这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特征和发展。

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进化—社会进化。

它是在生物进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三个方面的进化包括了自然发展史的全部内容。

他们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代表着三个不同的进化水平。

一个比一个高级,一个比一个复杂。

在这里生物的进化有承前辟后的作用,它是非生命的宇宙进化的发展和继续,又为人类社会的诞生准备条件。

二、什么是生物进化是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生物逐渐的演变为另一种,生物即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的演变过程。

例如麦类可以由一粒小麦渐变到导源六倍体小麦,并出现许多的品种;可以由野生的大豆进化为栽培大豆及其各种品种类型;生物可以由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

那么生物的进化又意味着什么呢?从生物的进化中可以体现出以下几方面内容:1.生物的进化是连续不断的,现在生物为过去生物的子孙,又是未来生物的祖先。

完整word版,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第13章细胞质和遗传

完整word版,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第13章细胞质和遗传

第十三章细胞质和遗传1.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有什么不相同?答:1)母性影响是亲代核基因的某些产物也许某种因子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对子代某些性状的表现产生影响的现象。

这类效应只能影响子代的性状,不能够遗传。

因此 F1代表型受母亲的基因型控制,属于细胞核遗传系统;细胞质遗传是细胞质中的 DNA 或基因对遗传性状的决定作用。

由于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细胞质经常不进入受精卵中,因此,细胞质遗传性状只能经过母体或卵细胞传达给子代,子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系统,2)母性影响吻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是非孟德尔式遗传。

3)母性遗传杂交后代有必然的分别比, 只但是是要推迟一个世代而已;细胞质遗传杂交后代一般不出现必然的分别比。

2.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答:1)相同: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是由于,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相同的结构,但质基因与核基因相同,能够自我复制,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拥有牢固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

2)不相同:A.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分子,但是其分布的地址不相同。

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都是经过配子,但是细胞核遗传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等,而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C. 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性状表达都是经过体细胞进行的。

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均分体系,依照三大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物质(拥有DNA 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没有均分体系,是随机分配的。

D.细胞核遗传时,正反交相同,即子一代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细胞质遗传时,正反交不相同,子一代性状均与母真相同,即母系遗传。

3.在玉米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制造双交种,有一个方式是这样的:先把雄性不育自交系 A 【(S)rfrf 】与雄性可育自交系B【( N)rfrf 】杂交,得单交种AB ,把雄性不育自交系C【( S)rfrf 】与雄性可育自交系D【(N )RfRf 】杂交,得单交种 CD 。

第13章 遗传病的诊断

第13章 遗传病的诊断

第十三章遗传病的诊断遗传疾病的诊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几乎涉及各个临床学科。

它既有与其他疾病相同的诊断方法,也有其特殊的诊断方法。

遗传疾病诊断除了一般临床诊断方法外,还需要用一些遗传学特殊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病史采集、症状与体征、家系分析、染色体检查、生化检查、基因诊断等。

遗传学诊断方法既可对已出现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也可对症状前和出生前的患者的进行诊断。

本章详细介绍了各种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并对现症患者的诊断技术、症状前的诊断技术、产前诊断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章还重点介绍了基因诊断学的发展、策略、常用技术、应用、问题和展望等问题。

一、基本纲要1.了解遗传病诊断的常规临床诊断方法。

2.了解系谱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遗传病生化学诊断的基本方法。

4.掌握细胞遗传学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5.掌握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6.掌握现症患者诊断、症状前诊断、产前诊断的基本方法。

7.了解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

二、习题(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1.家系调查的最主要目的是。

A.了解发病人数 B.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 C.了解医治效果D.收集病例 E.便于与病人联系2.不能进行染色体检查的材料有。

A.外周血 B.排泄物 C.绒毛膜 D.肿瘤 E.皮肤3.生化检查主要是指针对的检查。

A.病原体 B.DNA C.RNA D.微量元素 E.蛋白质和酶4.症状前诊断的最佳方法是。

A.基因检查 B.生化检查 C.体征检查 D.影像检查 E.家系调查5.羊膜穿刺的最佳时间在孕期周时。

A.2 B.4 C.10 D.16 E.306.绒毛取样法的缺点是。

A.取材困难 B.需孕期时间长 C.流产风险高D.绒毛不能培养 E.周期长7.基因诊断与其他诊断比较,最主要的特点在于。

A.费用低 B.周期短 C.取材方便D.针对基因结构 E.针对病变细胞8.当时,可考虑进行基因连锁检测方法进行基因诊断A.基因片断缺失 B.基因片断插入 C.基因结构变化未知D.表达异常 E.点突变9.核酸杂交的基本原理是。

遗传学第三版课件(T)第十三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遗传学第三版课件(T)第十三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如分蘖数(穗数)、产蛋量、每穗粒数等,但大量值时, 每个数值均可能出现,不会出现有小数点的数字。 但有的性状即有质量亦有数量性状的特点,所以有人提出 质量-数量性状的概念。
第一节 群体的变异
生物群体的变异表现型变异+遗传变异。
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群体内各个体间遗传组成的差异。 当基因表达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异:
超亲遗传:在植物杂交时,杂种后代出现的一种超越
双亲现象。
如水稻的两个品种:
P 早熟(A2A2B2B2C1C1) × 晚熟(A1A1B1B1C2C2)

F1
(A1A2B1B2C1C2) 熟期介于双亲之间

F2
27种基因型
(其中A1A1B1B1C1C1的个体将比晚熟亲本更晚,而 A2A2B2B2C2C2的个体将比早熟亲本更早)
∴品种3和4:环境1中产量性状基因表现优于其它品种; 品种1和2:产量基因则适宜在环境3中表达。
①. 加性-显性遗传体系的互作效应:
GE互作效应
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AE) 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DE)
∴个体表现型值:P=E+A+D+AE+DE+e
表现型方差:VP=VE+VA+VD+VAE+VDE+Ve
例如表13-1中,玉米短穗亲本穗长:
ˆ x 5 5 5 5 6 ... 8 6.632cm
57

k
ˆ x
fi xi
i 1
4 5 21 6 ... 8 8 6.632 cm 57
2.方差(V)和标准差(S) : 标准差和方差:表示一组资料的分散程度,是全部观
察数偏离平均数的重要参数。
∴在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时,需采用数理统计 的方法。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刘庆昌绪言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遗传、变异、选择2、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的发展阶段,主要遗传学家的主要贡献3、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质、染色体2、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大小、类别,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结构模型,染色体的数目,核型分析3、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4、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5、配子的形成和受精:生殖方式、雌雄配子的形成、受精、直感现象、无融合生殖6、生活周期:生活周期、世代交替、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间接证据、直接证据(细菌的转化、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与繁殖)2、核酸的化学结构:DNA和RNA及其分布、DNA和RNA的分子结构3、DNA的复制:DNA复制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DNA合成、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以及与原核生物DNA合成的主要区别4、RNA的转录及加工:三种RNA分子、RNA合成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RNA的合成、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5、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翻译:遗传密码及其特征、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第三章孟德尔遗传1、分离规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性状分离、分离现象的解释、表现型和基因型、分离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F1花粉鉴定法)、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分离规律的应用2、独立分配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其分离比、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多对基因的遗传、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某2测验3、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复等位基因、致死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连锁和交换:连锁遗传的发现及解释、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交换及其发生机制2、交换值及其测定:交换值、交换值的测定(测交法、自交法)3、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基因定位(两点测验、三点测验、干扰与符合)、连锁遗传图4、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着丝点作图5、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6、性别决定与性连锁:性染色体、性别决定、性连锁、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第五章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基因突变的时期、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2、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3、基因突变的鉴定: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真实性、显隐性、突变频率)、生化突变的鉴定(营养缺陷型及其鉴定)、人类基因突变的鉴定24、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突变的分子机制(碱基替换、缺失、插入)、突变的修复(光修复、暗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转换与颠换,DNA防护机制(简并性、回复突变、抑制突变、多倍体、致死突变)5、基因突变的诱发:物理因素诱变(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化学因素诱变(碱基类似物、DNA诱变剂)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2、重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3、倒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4、易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基因定位、果蝇的CIB测定法、利用易位制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利用、利用易位疏花疏果防治害虫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的倍数性变异: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名称、染色体组成、联会方式)2、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随机分离、染色单体随机分离)3、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形成与应用、同源联会与异员源联会(烟草、小麦)、单倍体4、非整倍体:亚倍体(单体、缺体)、超倍体(三体、四体),三体的基因分离5、非整倍体的应用:单体测验、三体测验、染色体替换第八章数量遗传1、数量性状的特征:数量性状的特征、多基因假说、超亲遗传2、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均值、方差、标准差3、遗传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显性3表现形式4、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5、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单标记分析法,区间定位法,复合区间定位法,应用(3方面)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1、近交与杂交的概念、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纯合率2、纯系学说3、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理论(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上位性假说)4、杂种优势利用与固定第十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1、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细菌、病毒、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2、噬菌体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结构(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3、细菌的遗传分析转化:转化的概念与过程、转化和基因重组作图接合:接合的概念与过程、U型管实验、F因子及其存在状态、中断杂交试验及染色体作图性导:性导的概念与过程、性导的作用转导:转导的概念与过程、利用普遍性转导进行染色体作图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细胞质遗传的特点2、母性影响:母性影响的概念及其与母性遗传的区别3、叶绿体遗传:叶绿体遗传的表现、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4、线粒体遗传:线粒体遗传的表现、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5、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共生体的遗传(卡巴粒)、4质粒的遗传6、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核不育型和质核不育型、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单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不育基因的多样性)、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雄性不育的利用(三系法、二系法)第十二章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概述4、重组DNA分子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导入方法)、转基因生物的鉴定、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问题第十三章基因组学1、基因组学的概念与概述、C值、N值2、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3、基因组图谱的构建(遗传图谱与标记种类、物理图谱)4、基因组测序策略:鸟枪法、重叠克隆群法5、基因组图谱的应用(5个方面)6、生物信息学与蛋白质组学第十四章基因表达的调控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基因的微细结构、顺反测验、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2、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转录水平的调控,乳糖操纵元、色氨酸操纵元;翻译水平的调控3、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DNA水平、染色质水平(组蛋白、非组蛋白)、转录水平(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翻译水平的调5控、蛋白质加工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基因调控上的区别第十五章遗传与发育1、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细胞质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与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环境条件的影响2、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个体发育的阶段性、基因与发育模式、基因与发育过程3、细胞的全能性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1、群体的遗传平衡: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哈迪-魏伯格定律及其应用2、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生物进化的概念、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分子水平的进化4、物种的形成:物种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渐变式、爆发式)6。

《遗传学》教学日历

《遗传学》教学日历
3
实验四果蝇的连锁交换和基因定位(综合实验)
4
9
11.17.
第七章染色体变异(续)
3
10
11.24.
第八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3
实验五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4
11
12.1.
第九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3
12
12.8.
第十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3
实验六植物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综合实验)
4
13
12.15.
第十一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2015~2016学年秋冬学期《遗传学》教学日历




讲课
其他教学环节
执行
情况
教学大纲章节名称
课内时数
课外时数
实验、上机、实习、习题及
其它教学实践环节
课内时数
课外时数
1
9.15.
第一章绪论
3
2
9.22.数分裂的观察及永久片制作
4
3
9.29.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
3
4
10.13.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续)
第四章连锁遗传规律和性连锁
3
实验二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的方法(综合实验)
4
5
10.20.
第四章连锁遗传规律和性连锁(续)
第五章数量性状遗传
3
6
10.27.
第五章数量性状遗传(续)
3
实验三果蝇的形态鉴别和伴性遗传(综合实验)
4
7
11.3.
第六章基因突变
3
8
11.10.
第七章染色体变异
3
14
12.22.
第十二章细胞质遗传

初中三年级生物遗传与进化

初中三年级生物遗传与进化

初中三年级生物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生物种群的变化和进化。

在初中三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到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生物界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初中三年级生物遗传与进化内容的核心要点。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将生物个体的特点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在遗传过程中,父母个体的基因会以某种方式组合并传给子代。

人类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而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段。

这些基因负责控制个体的性状,并且决定了细胞的功能。

二、遗传的途径遗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性状的遗传,即通过基因的遗传实现。

例如,父母具有蓝色眼睛的基因,则子女也有可能具有蓝色眼睛;二是病态的遗传,即某些疾病可能通过基因的传递产生。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基因发生的可变现象。

这种变化可能发生在DNA序列中的单个碱基上,也可能发生在基因的结构上。

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它为种群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进化的概念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在时间上的变化。

进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进化,物种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延续生命。

进化是从一个物种向另一个物种的过渡,在进化过程中,个体的适应能力会逐渐改变。

五、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过程中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它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与繁殖机会之间的关系。

环境中的资源有限,个体的存活和繁殖机会也是有限的,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传递其基因给后代,使其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

六、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人为干预物种进化的过程。

通过选择具有某种有利特征的个体,人类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人类需求的品种。

例如,通过人工选育,我们培育出了许多高产和优质的作物品种。

七、物种的形成物种的形成是进化的结果,当一个群体与其他群体隔离,或者发生了基因流断绝,就可能导致物种的分化和形成。

物种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许多世代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八、遗传工程的应用遗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内,使其表达某种特定的功能。

遗传学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

遗传学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

第二节:进化理论 二、突变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变异
突变
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产生新基因
基因重组产生新类型
进化理论 变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如何理解突变的有利有害性 尽管突变对生物体的害处较多,但大部分的突变对生物体的作用是微弱的 突变的发生增加了等位基因,因而增加了自然种群的杂合性,而许多杂合子能表现出杂种优势 突变的有害也有相对性,它往往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物种的形成
物种形成的方式
爆发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种物种变成另一种物种
爆发式新种形成,起因于染色体变异或突变,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方式,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而不需要先形成亚种的阶段。
这种方式常见于植物界
物种的形成
通过人工选择和人为的作用形成众多的新种
人工选择的特点: 选择方向明确,效果好,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可以扩大遗传变异的范围,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十三章 遗传与进化
第一节:分子进化 一、蛋白质进化
生物物种之间氨基酸的差异和分化时间存在着明显的依存关系
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
分子进化 蛋白质进化
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
分子进化
核酸进化 DNA 量的变化 在进化过程中,DNA含量在物种间出现明显的增长,从总的趋势看,越是高等的生物,DNA含量越多,大量的基因对维持较为复杂的生命活动是必需的。
第四节:群体遗传学 二、Hardy ---- Weinberg 定律(遗传平衡定律) (一)基因频率的恒定 假定由亲本产生的精子和卵子,基因A与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p、q,那么由精卵结合产生的合子基因型可表示为: 亲本——配子 A=p a=q 配子——合子 合子各基因型AA的频率=p2 Aa的频率=2pq aa的频率=q2

大学生物遗传学: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2

大学生物遗传学: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2

2020/9/25
(三)、方式
基本表达
对刺激反应小
适应性表达(诱导或阻遏) 对刺激反应大
1.基本表达(组成性基因表达)
a.定义:不易受环境变化影响的基因表达。
即管家基因表达

管家基因:在机体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的基因;

表达产物是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持续需要的


即进行基本表达的基因。
• b. 影响因素:

b. 结构、作用:

编码序列
转录的mRNA为多顺反子

(结构基因)

启动序列
RNA-pol识别、结合部位

操纵序列
阻遏蛋白结合部位,控制

转录的开关,负调节

其它调节序列 激活蛋白结合部位,正
• 2020/9/25
调节
• (2)、真核生物

顺式作用元件

a.定义:是指真核生物DNA分子中参与基因
lacZ 编码半乳糖苷酶 lacY 编码半乳糖苷通透
lacA 编码已酰基转移酶
• 2.调节

方式

负性调节 正性调节
协调调节
• (1)负性调节 (阻遏蛋白控制) 图

乳糖 无:阻遏蛋白结合操纵序列,抑制转录。

有:阻遏蛋白结合乳糖,不能结合

操纵序列, 转录开启。(去阻遏)
• (2)正性调节 (CAP控制)

RNA-pol活性最终体现转录调节情况。

影响因素:启动子

调节蛋白

a.启动子:影响DNA与RNA-pol的亲和力,

进而影响转录频率。

13细胞质和遗传

13细胞质和遗传

㈡ 不同点:
细胞质DNA 突变频率大 较强的定向突变性 正反交不一样 基因通过雌配子传递 基因定位困难 载体分离无规律 细胞间分布不均匀 某些基因有感染性 核DNA 突变频率较小 难于定向突变性 正反交一样 基因通过雌雄配子传递 杂交方式进行基因定位 有规律分离 细胞间分布均匀 无感染性
细胞质(母系)遗传 受细胞质基因控制 母性影响 受核基因控制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 经典方式遗传(显性基因延迟一代表现)
子代表型总是跟母亲相同 杂交后代不出现分离 子代表型跟母亲基因型相同, 未必与母亲表型相同。 杂交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三、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异同:
㈠ 共同点:
虽然细胞质DNA在分子大小和组成上与核DNA有某些区别,但作 为一种遗传物质,在结构和功能上仍与核DNA有许多相同点: 均按半保留方式复制; 表达方式一样:核糖体 DNA→mRNA→蛋白质 均能发生突变,且能稳定遗传,其诱变因素亦相同。

六、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1、三系法
二区三系制种法 二区:(1)繁殖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隔离区; (2)杂种制种隔离区。
2、二系法
第四节 持续饰变

*持续饰变(dauermodification):环境引起的表型 改变通过母亲细胞质而连续传递几代,变异性状逐渐 减少,最终消失的遗传现象称为持续饰变。 例如用水化氯醛处理四季豆而得到叶子畸形,其子一 代:73%植株仍为畸形,第二代67%,52%,47%, 8%,4%,第七代以后畸形完全消失。 变异在后代中逐渐衰退,是由于细胞质基因的稀释。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基因呈现不均等分配,因 此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2、玉米的埃型条斑遗传

玉米的埃型条斑的形成,受核基因ij控制。条纹叶基因纯合(ijij) 时,会引起叶绿体基因变异,并且以叶绿体DNA遗传的方式稳定 遗传。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它们是由进化而形成的,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药物、纺织品、燃料、材料等,而且还通过参与物质循环来维持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生存环境。

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特之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几章已对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作了阐述。

本章将阐明其物种的多样性,简要的介绍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真菌、粘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一、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对细菌的系统发育以往的概念是根据类群的表型特征(主要是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少量的遗传特征)来判断它们的系统发育和进化途径。

而通过细菌16s rRNA的序列分析已经揭示出,不同细菌本身保守的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才是识别系统发育的标记。

据此,细菌的系统发育包括12个独特的类群(图13-1)。

图13-1 细菌的系统发育树类群1. 紫色光合细菌及其有关细菌:目前将类群1称为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um)。

是细菌中包括的属最多而且在生理特性上最具有多样性,由α、β、γ、δ、和ε5个亚门组成。

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紫色细菌包括在α、β和γ3个亚门中,但一些有机化能营养的属,如:埃希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醋单胞菌属和一些无机化能营养的属,如:硝化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也包括在这3个亚门中。

δ和ε2个亚门只包括非光合作用的细菌。

尽管所有的肠道细菌、大多数的假单胞菌、自生和共生固氮细菌以及大多数化能无机营养细菌在形态、生理和生态分布的表型上与紫色细菌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在系统发育上却都与紫色细菌有关。

由紫色细菌谱系可以引申出各种各样在生理特性和生态分布上有差异的重要细菌。

16s rRNA 序列分析的结果指明,AAAUUGG序列用以鉴别α亚门的紫色细菌;CYUUACACAUG(Y表示任意一个嘧啶)是β亚门的序列特征;ACUAAAACUCAAAG序列存在于大多数δ亚门紫色细菌的16SrRNA中。

遗传学 第三版 ___ 习题解答

遗传学 第三版 ___ 习题解答

遗传学第三版 ___ 习题解答本文档提供了《遗传学第三版 ___ 题解答》的大纲。

第一章。

遗传学研究的历史第二章。

遗传学的基础第三章。

细胞遗传学第四章。

分子遗传学第五章。

遗传变异的分子机制第六章。

遗传与人的健康第七章。

遗传与人类疾病第八章。

分子诊断遗传病第九章。

遗传治疗的概念和方法第十章。

遗传治疗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第十一章。

移植遗传学第十二章。

生态遗传学第十三章。

行为遗传学第十四章。

发育遗传学第十五章。

微生物遗传学本文档为《遗传学第三版 ___ 题解答》提供了清晰的大纲,有助于读者对书籍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研究计划的制定。

本章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绪论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遗传学的定义:介绍了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定义,强调了遗传学对于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本质和变异现象的重要性。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介绍了遗传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包括从细胞、基因到个体、种群等不同层次的遗传现象。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了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型等。

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介绍了遗传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统计法等,以及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和技术手段。

绪论的内容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遗传学知识。

注:本内容根据《遗传学第三版戴灼华》一书的相应章节进行扩写。

本章涵盖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内容,包括DNA的组成、遗传密码子的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等相关知识。

DNA的组成:D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双链螺旋结构,包含着遗传信息。

核苷酸由糖、磷酸和碱基组成,四种碱基为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遗传密码子的研究:遗传密码子是DNA中基因编码的信息,决定了蛋白质的合成。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突变实验等方法逐渐揭示了遗传密码子的组成和对应关系。

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在不同环境和发育阶段下,基因的活性和表达水平发生变化的过程。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标准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标准答案
解:对于每一个同源组来说,不论是形成三价体还是形成二价体与一价体,结果都是两条染色体分到一极,一条染色体分到另一极,比例各占1/2,即1/2(2)+1/2(1)。只有n个同源组的两个染色体或一个染色体都进入同一个子细胞,这样的配子才是平衡可育的。根据概率的乘法原理,形成2n配子的概率为 ,形成n配子的概率也为 ,因此得到平衡配子(2n和n)的机会为 。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答案
第九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1.什么是染色体畸变?
答: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是较明显的染色体改变,一般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称为染色体变异或畸变。
2.解释下列名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答:缺失(deletion或deficiency)——染色体失去了片段。
14.有一个三倍体,它的染色体数是3n=33。假定减数分裂时,或形成三价体,其中两条分向一极,一条分向另一极,或形成二价体与一价体,二价体分离正常,一价体随机地分向一极,问可产生多少可育的配子?
解: + =
15.同源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已知得到平衡配子(2n和n)的机会仅为 ,问这数值是怎么求得的?又如假定只有平衡的配子是有受精功能的,且假定受精过程是随机的,问得到不平衡合子(unbalanced zygotes)的机会是多少?
嫩绿色,无条斑,如马铃瓜 ↓ 具有深绿色平行条斑,如解放瓜
4n母本上结了西瓜,瓢中长着3n种子,把3n种子种下,所结的无籽西瓜是无籽的,其果皮有深绿色平行条斑
6.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如何育成的?
答: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合成:
普通小麦(AABBDD)(42)× 黑麦(RR)(14)
↓ ↓ ↓
配子 ABD ABDR 杂种第一代(28) R
解:双三体“2n+1+1”即是12对染色体增加2条有多少种组合的可能性。

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

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
个完整的生物体。 植物组织培养 :在体外人工培养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技术。例:胡萝卜韧
皮部的单个细胞置于脱分化培养基上,产生一团没有分化的细胞,这 种没有分化的细胞团叫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又可以在再分化培养基上 重新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二、动物核移植 非洲爪蟾:未受精卵细胞照紫外线蝌蚪的肠细胞的核放进去,进行发育, 至少有20%的肠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后能够长成胚,在胚中可以观察到有 功能肌肉和神经细胞,有的发育成蝌蚪。
极叶细胞质以某种形式影响基因的作用,从而诱导了细胞的分化 。
例3:果蝇极细胞质
果蝇的早期胚胎发育中,最初一些有些分裂并不伴有细胞分割,少数几个
核位于卵后端的极细胞质中,周围形成细胞膜,成为极细胞,富含极粒,以后
极细胞中的某些细胞移入由体细胞构成的性腺中,成为原初生殖细胞。
极细胞质移植试验 :极细胞参与成虫性腺中配子的形成,并把所带的遗
不编码蛋白,但是阻遏蛋白结合部位。 结构基因:lacZ、lacY、lacA分别编码三种分解乳糖的酶。
调节基因I:编码一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的阻遏蛋白,变构性,对操作基因起调节作用。
(2)负调控的调节机理 a、野生型基因型(I+O+Z+Y+A+),
b、调节基因突变(I-O+Z+Y+A+) ——基因表达 c、操纵基因突变型(I+O-Z+Y+A+) ——基因表达 (3)正调控的调节机理
第一节 细胞质在遗传中作用 一、细胞质不均一性和细胞分化
例1:海胆受精卵发育中的细胞质作用
例2:角贝的个体发育
• 在卵裂前植物极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极叶,受精卵分裂成两个卵裂球后, 极叶被其中一个卵裂球吸收,第二次卵裂前又形成极叶,极叶被其中 一个卵裂球吸收。 将各卵裂球分开,吸收极叶的细胞能发育出成完整胚体和正常个体,除 去极叶的卵裂球只能发育成有部分欠缺的胚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遗传与发育 [关闭窗口]
本章习题
1、解释下列名词:同形异位现象、细胞的全能性、达尔文适合
度、同形异位基因。

2、怎样理解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作用?
3、海胆的受精卵分裂成4个细胞时,将各个细胞分开,都能发育成小幼虫。

而分裂成8个小细胞时,再把它们分开,为什么不能发育成小
幼虫?
4、如何理解个体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5、说明同形异位基因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6、何谓分化,去分化和再分化?植物细胞或组织怎样恢复它的全
能性?
7、简述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作物育种上获得的成就?
参考答案 [关闭窗口]
第十三章遗传与发育 [关闭窗口]
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名词:同形异位现象、细胞的全能性、达尔文适合
度、同形异位基因。

答:同形异位现象:器官形态与正常相同,但生长的位置却完全不同称之为同形异位现象。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能够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

达尔文适合度:是度量自然选择作用的参数是达尔文适合度(适应值)。

一个基因型的个体把它们的基因传递其后代基因库中去的相对能力,就是该个体的适应值,是其在某一环境下相对的繁殖效率和生殖有效性的度量,用w表示。

同形异位基因:控制个体的发育模式、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的一类基因,主要是通过调控其它重要的形态及器官结构基因的表达,来控制生物发育及器官形成。

2、怎样理解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作用?
答: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但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细胞核。

因为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决定着个体发育的方向和模式,为蛋白质(包括酶)的合成提供了模板(mRAN)以及其它各种重要的RNA,从而控制了细胞的代谢方式和分化程序。

细胞质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并为DNA的复制、mRNA的转录以及tRNA、rRNA的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

例如,叶绿体的RuBp羧化酶的8个小亚基和8个大亚基虽然分别由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编码合成,但叶绿体的形成却是在核基因的控制之下。

从另一方面看,细胞质中的一些物质又能调节和制约核基因的特性,使得相同的细胞核由于不同的细胞质的影响而导致细胞的分化。

从细胞分化这一点说,细胞质的不等分裂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细胞质的不等分裂,其后果只能是细胞数目的增加,不会有细胞的分化。

3、海胆的受精卵分裂成4个细胞时,将各个细胞分开,都能发育成小幼虫。

而分裂成8个小细胞时,再把它们分开,为什么不能发育成小幼虫?
答:这是因为受精卵虽是单细胞,但它的细胞质内除显见的细胞器有分化外,还存在动物极和植物极、灰色新月体和黄色新月体等分化。

这些分化的物质将来发育成什么组织和器官,大体上已经确定。

海胆受精卵的第一、二次分裂,都是顺着对称轴的方向进行的。

获得的4个卵裂细胞中的细胞质是完全的,而第三次卵裂方向与对称轴垂直,分裂的8个卵裂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因此就不能发育成小幼虫。

这说明了细胞质是胚胎发育所必需,而且一个细胞除核和各种细胞器外。

其它的不同部分对个体发育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4、如何理解个体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答: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各种性状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分裂时就开始了,随着个体发育时期的推进,相应的性状有序且有节奏的发生。

这一过程实际上包括了一系列连续的发育阶段,这些阶段按预定的顺序依次接连发生。

上一阶段的趋向完成,启动下一阶段的开始。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通常不再继续分化或转化为其它任何结构,个体发育的这种特性是由内外两种因素控制的。

内在的因素也就是遗传的因素,是基因序列在不同时间上的选择性表达。

外在因素则包括相邻细胞间或组织器官间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5、说明同形异位基因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答:同形异位基因控制着个体的发育模式,组织和器官的形成。

同形异位基因编码一组转录因子,这类转录因子都有含有一段或几段十分保守的序列,形成一定空间结构,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和RNA聚合酶及其它因子一起控制基因转录,即,同形异位基因是通过调控其它重要的形态及器官结构基因的表达(包括控制细胞分裂、纺锤体形成和取向、细胞分化等发育过程的基因)来控制生物发育及器官形成的。

6、何谓分化,去分化和再分化?植物细胞或组织怎样恢复它的全能性?
答:分化反映来自同一合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机能和化学构成上异质细胞的过程,是由一般变为特殊的现象,它可在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上表现出来。

去分化是指植物细胞或组织脱离其受发育阶段及所在组织器官环境的约束,成为游离状态,并且得到必需营养和激素,就可能经去分化而恢复其遗传全能性。

再分化指由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过程。

植物细胞或组织经激素等因素或条件的诱导后可恢复其细胞的全能性,即脱分化。

7、简述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作物育种上获得的成就?
答: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作物育种上能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成就:
⑴.胚珠培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获得种间杂种。

⑵.通过体细胞培养,创造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从而创造出新的种质资源。

⑶.通过原生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创造出有性杂交难于获得的远缘杂交种。

⑷.难过花粉或花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提高育种效率,缩短常规育种年限。

⑸.通过体细胞培养诱导体细胞胚,经包裹后生产人工种子。

⑹.结合外源基因导入(农杆菌介导、基因枪等)技术,通过植物细胞全能性获得转基因植株。

[关闭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