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正确人才观念树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正确人才观念树立

作者:付艳芳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2期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的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的素质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意义,也是人对人、事、物的观点,即“心态”。外在素质是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成就。有一位专家认为:素质可以看成为心理、专业、整体素质。如今应试教育中,受教育者以听力为主,现在的素质教育以被教育者的主动性为主。

在当代教育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人与才的关系。有些家长以为,只有考试得到高分,上了好的大学,才是人才。因而对孩子只重视智育,只重视分数,一切围着分数转。我们应该知道孩子还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其才能是有发展空间的。在人才的形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一个孩子学习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品格和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贻害他一辈子,所以一个人要想成才,首先要成为人。

第二,才与材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孩子的成才,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实行因材施教。要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去挖掘,去捕捉孩子智慧的“敏感区”。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因“材”去设计成才之路,使他们成为某个方面的专门人才,不要想当然,主观臆断去设计孩子成才的轨迹。

只要我们的人才观是正确的,那么培养目标才能完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局面才能形成,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才能后继有人,长盛不衰。因此在现实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用正确的观点从事我们的教育事业,还要注意这样几种观点:

第一,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应该把帮助学生建立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认知方式、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把学生主体的观点变成实际教学中的操作。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学习者,是拥有丰富个性的个体。在如今的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个体的学生,不仅仅具有很多智慧和人格魅力,还拥有一定的教育经历。对待学生,一定要珍视为完整的个体,一定要反对割裂人完整性的观点,还学生精彩的生存空间,增加学生的阅历和精力,为全体提供发展的一切条件。

第二,学生独立自主认知是一个基础。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一定独特性,他们的兴趣、需要、动机、智能、特长、气质、性格等是不同的,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珍视独特性并培养独特性,应该作为对待学生基本的态度。差异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条件,应该认为是一种财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应当以调动学生有效、深度参与认知教学过程作为教学的前提,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去提供可靠的课堂时空,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精神。

素质教育着重在提高国民的素质,即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注重的是突出“六个学会”的教育,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我们的教育要达到:

第一,学会生存。学会生存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的人;学会做一个能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我们要转变就教育不同程度上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智力能力挖掘、忽视个体差异,实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授道解惑与提高能力、增长智力的综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进而促进人才的培养。

第二,学会学习。学习将伴随人的生命全过程。人们在学习中,从“糊涂”到“明白”,变为更高层次的“糊涂”,最终使学习者自己能以“糊涂”到又“明白”过来,进而构成一个“糊涂”,再“明白”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三,学会创造。学会创造是人类自身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教育的目标看,教会受教育者学会创造,应该贯穿于各级各类的育才过程中,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在青年阶段,要尽可能教给他们科学的创造方法和技巧,并提供发挥创造才能的实践条件和氛围,培养他们的创造勇气、创新精神和志气。因此说,人类在创造过程中,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开拓尚未开垦的科学技术蛮荒之地。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的创造活动大学打好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养成多思好问的习惯、读书好学的习惯、革新创造的习惯,使其成为当今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会生存、善学习、用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既不能脱离学生主体去谈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离开教师的主导去谈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实际上是同时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立足学生的实际,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